人物
时段
朝代
“释德元” 相关资源
诗文库
试策(问《易》《春秋之元及时政六事。) 南宋 · 何梦桂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九五、《南宋文范》卷三九、光绪《淳安县志》卷一二
《易》六十有四卦而始于《乾》,《乾》之四德而始于元;
《春秋》二百四十二年而始于君之始年,纪年之首则又始于元。
元者,其天地方开之运,帝王出治之端,最不可不谨者也。
夫子彖《易》既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
仲舒说《春秋》亦曰「《春秋》谓一为元,所以视大始也」。
大哉,始之为义乎!
此《易》与《春秋》所以首之以元之一字乎
恭惟皇上嗣登大宝,丕缵皇图,以不世出之资,当大有为之会,涣号改元,嘉与天下更始。
猗欤休哉!
此正君子得舆、小人剥庐之时也,此正中国太阳、四夷爝火之日也。
执事先生发策礼闱,首以《易》、《春秋》之元为问,且有感乎咸平淳熙改元之盛,而拳拳于方今之新政,大哉问也!
鲰生拭目明盛,方当颂元之时,其敢无说以对?
窃谓帝王出而体大《易》之资始,故能运初心之元
帝王出而法《春秋》之正始,故能新初政之元
一元之气,浑沦磅礴,充塞宇宙,在四端为仁,在四时为,运之于心则为大善,发之于政则为大始,历数于此焉起,政事于此焉出。
阴阳有消长,而崇阳抑阴当于此而始分;
王伯有纯驳,而贵王贱霸当于此而始决。
《易》于此而严其始,则小人不得以比君子
《春秋》于此而正其始,则夷狄不得以干中国。
为人君者,惟谨诸此而已。
愚尝歛衽肃容,拜观国史,窃窥章圣咸平、寿皇之淳熙,其改元也,固无一事之不谨,而于君子小人之几为尤谨;
固无一事之不严,而于中国、夷狄之辨为尤严。
明经而置之讲席,召旧臣而处以平章,自是班行无少年轻薄之人;
阅军士而饬边屯,兵谋以图狄虏,自是朝廷宽西顾之忧。
兹非咸平改元之始乎?
揭公道于政府而辅臣重,修成法于吏部而真才出,自是无奸邪冒滥之弊;
两淮地而边境严,阅诸路兵而军器振,自是无诸夷乘间之虞。
兹非淳熙改元之始乎?
皇上遹绳祖武,率由旧章,今日之咸淳,即前日之咸平淳熙也。
鲰生忧治危明,以为最可喜者固今日也,最可虑者亦今日也。
天地间有一即有二,有阳即有阴,是以君子与小人常相胜负,中国与夷狄常相盛衰。
今也鱼水一堂,云龙千载,正人固翕聚矣,然同人于野,岂无伏戎于莽阴伺其傍者乎?
泰山四维,盘石九鼎,国势固尊安矣,然诸侯朝王,岂无裔夷谋窃窥于外者乎?
盖初心者万事之纲领,初政者四方之观瞻,如机之始发而中否决焉,如枢之始运而阖辟分焉。
此正伊尹太甲以「罔不在初」之日,此正召公成王以「王乃初服」之年,此正申公武帝以「力行何如」之时也。
而况方今之政事,始于元而未极于亨,犹有如执事所云者。
人心当平也,必于四方徯望之始,使之有欢愉而无戚嗟可也;
政令当孚也,必于象魏布政之始,使之有信从而无惶惑可也;
物情当比也,必于懋迁有无之始,使之为称物平施之方,而无什百倍蓰之算可也。
量地取民,赋敛当始均一也,非有轻重适中之制可乎?
利权经国,钱帛当始流通也,非有子母相权之术可乎?
公私积蓄,财用当始充足也,非有周府泉流之蓄、汉都贯朽之实可乎?
皇上嘉慕乎咸平淳熙之盛,以二祖之初心,行二祖之初政,世道不患其不咸平淳熙矣。
然而欲法二祖,当法圣经。
夫元者固《易》之始,至于阴阳柔顺、消息变化之理,实详于六十四卦之中。
凡阳而刚者内之,阴而柔者外之。
圣人于《泰》之初九既曰「拔茅征吉」,于《否》之初六又曰「拔茅征亨」,盖亦虑小人之盛而谨于其初也。
元者固《春秋》之始,至于王伯夷夏、正邪义利之交,实著于二百四十二年之间。
凡内而中国者进之,外而夷狄者退之
圣人于隐之二年始书戎,于庄之十年始书荆,戎以好举,荆以州言,皆不与夷狄之进,而严于其初也。
由是观之,天下最不容于不谨者,人君之初政初心也。
自初心而谨之,则事事皆善,此《易》所谓「元善之长」;
自初政而谨之,则事事皆正,此《春秋》之所以正次王也。
虽然,元者所以始万物也,亦所以终万物也。
元亨利贞之通复,此元无一息之不存;
元会运世之推移,此元无一日而不在。
盖运行不息之谓元,变化不穷之谓元。
所贵乎体元之君者,以其终始惟一也。
辟门明目,厚德允元,此舜之谨于元日者然也,而舜则终始一几康。
新民宅邑,位在德元,此周王之谨于初服者然也,而成王则终始一缉熙。
「万事堕哉」,常警戒于「庶事康哉」之后;
「无疆惟恤」,亦申饬于「无疆惟休」之馀。
此有虞所以常保其雍熙,成周所以常保其泰和也。
《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书》曰:「罔不能厥初,惟其终」。
此皆当今之龟鉴也。
愚既以《易》、《春秋》之谨其始者为今日献,敢以《诗》、《书》之谨其终者为今日勉,惟执事以复于上。
谨对。
邹主簿宁孙文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二二、《文山全集》卷一一
呜呼德元,少吾三岁。
自其应门,及我交际。
德元之贤,服我以义。
以我为兄,我胡不弟。
折节读书,收科入仕。
子簿临武,语子初筮。
时予赴宣,亦有行事。
同日出户,举觞祝子。
自予汰归,子告还里。
雍容进趍,循循唯唯。
士别三日,刮目相视。
人十己千,其进未止。
子之复往,得于吏师。
幕谋邑事,勉焉孜孜。
子替已久,子归何迟。
舆疾在寝,忽不自持。
子方壮年,何质之衰。
瞀于鬼神,淫于祷祠。
死不相闻,歛不与知。
殡不及夕,弃礼如遗。
哀哀德元,而至于斯。
弱稚茕茕,青灯一嫠。
吾甚怜子,亦复何为。
子尚有后,念无已而。
吾欲匍匐,哭子墓垂。
适有王事,载驱载驰。
明发不寐,永怀吾私。
寄情一奠,临文涕洟。
大名府天宁万寿观崇宁二年十月 北宋 · 吕惠卿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一、《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二六
皇帝践祚之四年,昭阳协和之岁,九月癸巳宰臣京等建言,天下州军赐寺额,以为天宁万寿。
既得请,越十月朔丁未御史中丞石豫复请置观如寺。
比奏可,亦以崇宁万寿为名,唯节镇置之而已。
近臣继请于观置明离、天保二殿。
明离祠火德,天保奉本命,而天保之额,上为亲书之。
惠卿留守北京,既承命,即遣人诣京师,请成节正局观道士蹇昌辰掌观事。
昌辰经图其制,得府东真武院,斥大其故地,而更造之。
三辟前门,挟以侧堂,大殿中严,醮坛对峙。
明离、天保颛面乎东序,真室、道藏沓设乎西清,客舍、斋厅间列廊庑,讲堂、寝室深达疏漏。
以至道侣之所会集,童行之所休息,井庖浣沭、闲厩溲匽,莫不备具。
凡为屋一百八十有九间,惟真武殿临旧,馀皆创足焉。
其经始落成之年月与寺相先后,而吾皇之所以下下,群臣之所以报上,与夫北京之士民闻诏而乐施,已见于寺碑者,兹不复道也。
臣切以谓道未始有物,而生天生地,神鬼神帝,日月星斗得之以旋转者也。
孔氏之儒,释氏之佛,老氏之道未始不本于此。
而孔氏经世藏用而未之尝言,释氏救生体变而无乎不在,唯老氏则绝弃圣智,以复于无物,则不离于本宗而已。
是故其祠以三清为主,而上之玉皇大天帝、紫微昊天天皇、南极大帝、三十二天帝、诸仙、日月星宿、六甲十二辰,下之地祇岳渎、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莫不咸在,盖其所自生与其所以神者于是而有祈焉,固其宜也。
伏惟皇帝陛下以天纵之资,应帝王之运,故闻儒者祖述宪章、致治成法,则朝谟之庙堂,夕措之天下,而不以为难;
闻佛者之动容作相、扬眉瞬睛,一言足以悟人,则延序接引,而不以为诞;
闻老者宝珠如,万真之会,上无复祖,天中之天,则书镂传布而不以为疑。
故群臣请建寺僧、传妙法,置观藏真文,祠火德以崇兴,运本命以固生元,亦皆受之而不辞,凡以出于本宗而知其固有故也。
然则躬万机之繁,岂足以劳吾神;
极四海之奉,岂足以汩吾志哉!
臣固知惟慈能勇而躬持乎三宝之全,以道法天而成位乎四海之上。
方具致箸力之治于千载寂寥之后,养松乔之寿于九重蠖濩之中,臣虽归老丘园,犹冀旦暮之遇也。
昔者皋陶赓虞而舜德元,尹吉美周而宣功兴,臣窃晞慕焉。
因观之成,作铭以献。
其祠曰:
域中有物谁能名?
窈窈冥冥含其精。
孕乾育坤陶万形,运转两曜骑列星。
老氏得之以为经,其祠主之维三清。
天帝列真地群灵,乃所自神兴其生。
臣子祷君福寿增,于兹有祈理所应。
真人来应帝王兴,每闻妙理心已倾。
中虚万务莫足撄,养己乌能昏五情。
保持三宝唯勇行,道参天地位乃成。
尧南舜北皆此明,乔松不假离穆清。
衰迟非敢当能铭,作此庶几奉椿龄。
旌德簿刘德元考词980年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九二、《咸平集》卷三○ 创作地点:安徽省宣城市
具衔刘德元
详覆版图,考阅帐状,旌德名邑,阙员,能兼厥官,无旷所理。
擒捕盗贼,徵督赋舆,询会有司,比较终考,无宣省责罚,无市肆赊苛。
临莅疲民,庶几奉职
按格考第,书曰中中。
永安元夕忆林徐二子 明 · 梁有谦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灯夕烟花好自亲,秋千蛮女踏歌频。
绝怜短鬓看佳节,随意低头忆美人。
酒里竞孤千里月,风前虚度九枝春。
年来不浅飘零色,小傍诗名老葛巾。
丹丘州学 宋 · 李防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五、《赤城集》卷五
学之时义大矣哉!
人不学不知道。
道者非他道也,安国家、治人民之道也。
人能研味古训,钻仰圣经,将以演润性识,革去蒙吝。
究先儒教化之术,贮乎胸中;
颐君子仁义之说,裁诸笔下。
引而伸之,利而用之,发为德元,蓄为政本,求其治也,又何艰哉?
倘舍其学,从其政,有若擿埴索涂,冥行而已矣,岂辨民哉?
噫!
三代之所以明人伦、厚风俗者,设庠序之效也。
两汉之所以昌王业、永帝图者,兴儒学之验也。
且人文肇生,《易》其首焉,则曰:「学以聚之,问以辨之」。
孔圣答问,著成《论语》,首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书》曰:「学古入官,议事以制」。
《诗》曰:「君子能长育人材」。
《礼》曰:「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春秋》曰:「学然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
《孟子》曰:「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弟」。
扬子》曰:「人而不学,虽无忧,如禽何」?
《荀子》曰:「欲贱而贵、愚而智、贫而富,唯学乎?
学者,大富之器也」。
举是论之,历代圣贤,垂诸典训,未始不以劝学为先。
盖学然后知道,知道然后立身,立身然后从政从政然后致主。
非其学,则仁、义、忠、信、孝、弟、礼、法,从何入焉?
既不以圣贤之道入乎心、润乎性,则空空焉纵其心、放其志,事亲则昧其孝,事君则昧其忠,临民则昧其教。
由是而言,学者生民立身事主之大本,为世之急务也,可不在心乎?
景祐二祀秋八月,防自澶移宋。
宋有府学久矣,生徒实繁,规模大备,风教日盛,诗礼日闻。
以是出名流、取等甲者多矣,历公卿、居富贵者亦多矣,得非兴学明道之显效欤?
防,俚人也,遭遇明主,坐寘周行。
每以为学之初,涉道甚浅,入官之后,立政无闻,不能探圣人文章之奥,稽贤者政事之本,徒窃厚禄,以为尸素之臣。
故常有志劝人之为学,赎己之不学;
欲人之多闻,赎己之寡闻。
宝元元祀冬十有二月,自宋移台。
台之亚尹宗晋卿,真端方纯懿,好古爱公之士也,暨从事会稽肃之、陇西泰符及临海长著作高平贯之,皆清谨有文之流。
官联之间,道义相得,寅缘幸会,有若旧交,凡所建议,跃然一心。
因相谓曰:「涉海则方丈、蓬莱,跨陆则四明天台
以知天台者,山水之秀甲天下也,可无清气以生奇人?
况趋走之吏,尚弄翰墨。
而询诸郡人,则曰:近世以来,鲜登科者。
吁!
岂非出守者不以儒为意乎?
反以儒为鄙乎?
致学者鲜而士之寂寥乎」?
又相谓曰:「士不以劝,劝不以道,则舍此而适彼者有之矣,道听而途说者有之矣,为西北之流而忘反者有之矣。
且尚文之世,素风四发,普天率土,咸建儒宫。
山奇水灵之地,何独未建耶」?
晋卿曰:「久有是心,而力不足也」。
今日之事,同志相符,跃焉而喜,济焉而谋。
政之暇日,遂卜方所
郡署东南隅凡百步,有隙屋十馀间,揆而度之,默而识之。
又相会曰:「兹地也,密迩郡署,若建学馆,则有位之人,易为领袖,可计隙屋,益而就之。
矧材甚省,功无多,茍见义不为,是无勇也」。
莫不亟召,占吉日,风斤骤运,虹梁乍申。
制作有经,简质为尚,止增十间舍,遽成一亩宫
仲春十有一日起工,至仲夏十有一日毕力,高门穹崇,峻宇潇洒,靡踰百日,众心乐成
《诗》曰「不日成之」,吾今得之矣。
学既成,会八使叶公清臣戾止是郡,首登是学,延与诸生从容论道,谓防与晋卿曰:「既兴庠序,将变风雅,不显不敞,何以劝人」?
因而又建小楼以贮群籍。
生徒怡怡,郡人跃跃。
复有好事者愿出书粮共三百石,其助也翕焉,其兴也勃焉。
噫!
学校斯设,缝掖有光,而今而后,越变至鲁,岂难也哉!
仍命宿儒,将为主者,诗书礼乐不得不兴矣,忠信孝弟不得不增矣。
愚者可以智,贱者可以贵,贫者可以富,善者可以显。
盖学有所归,俗有所化,自然时习而日益矣。
吾故曰:学之时义大矣哉!
有君子与吾同志者,谅无诮焉。
重修大中永安禅院记天圣四年 北宋 · 彭乘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二、《成都文类》卷三六、《宋代蜀文辑存》卷四、民国《新繁县志》文徵补
成都郡有宗西竺教者曰德元,真性圆明,幼龄解悟,精练行业,能济众缘,勤至一心,逮四纪。
咸平辛丑岁,得今永安禅院居之。
湫屋坏墉,尤极荒阒。
于是率募化诱,冀克兴崇土木,集工渐增栋宇。
环二十载,凡创立百馀间。
由是延敞殿堂,刻绘佛像,香积丰洁,器用悉具。
天禧中悉籍其有请,令钦禅师住持,俾扬渐法,与众共也。
且誓其徒曰:「隆兹宝刹,实假众财。
靡替至诚,致集胜事。
宜乎来者,缘合即居。
矧以成坏迭臻,泡幻易灭,有为皆妄,浮生几何,假物强名,讵定常主。
兹后法属,当泯异心,无徇私,无差别,但以义聚,勿为争侵。
有渝是盟,必罹阴殛」。
作是语已,恳予志之。
夫真如寂无,谓其无,则泯之也;
诸相具有,执其有,则系之也。
是以离有无际,超圆寂中,非言说可知,岂名迹能系?
然而不有言说,讵觉其昏迷;
不循名迹,曷彰于化道?
所以塔庙像设之制,盖率人归向而俾之趣善也,非夫超悟精进、励肃至诚、力奉觉雄、功拯迷俗者,畴能与于此乎?
斯院倚郡之隅,列艮之上,载祀寖远,珉琰销刓,缔构之初,茫昧莫究。
会昌中例属除毁,基迹仅存。
大中初相国白公敏中,辍岩廊之崇,膺藩翰之寄。
眷兹遐俗,思洽于纯禧;
缅彼真风,寔裨于理化
慨斯颓圮,遽议增修,轸虑且深,僝工继务。
巨厦坏而重集,崇搆屹乎复新。
不有异人,曷居灵境,乃请无漏和尚居之,尊道行也。
厥后盈虚委运隆替,人嗣袭递更,不复详悉。
皇帝之御宇也,天开鸿绪,神赞珍图。
法轮广运于无垠,慧矩潜昭于有赫。
舟舆所至,祠宇毕新。
虽薝卜飞香,盛传于中土;
而萑蒲聚盗,荐起于西陲
回禄延灾,招提半烬。
邈此莲花之界,阒于麦秀之墟。
鲸音晓绝于舂容,麋迹时分于町疃。
元公朅来遗址,感慨经营,以为成物者,功当利他而泯己;
应机者,教必由相而归真。
所以躬剪榛芜,力排瓴甋。
檀施愿集,梓人规呈,斤风交运于瑰材,绳道宛分于金界。
于是丹刻楹桷,飞矫翚虹,相俨玉毫,仪标珠髻,先像设而崇教本也。
而又堂厨虚寂,轩庑萦回,梵绕香园,经开宝藏,笃禅诵而广法惠也。
至若茂林嘉树,所以延结社之宾;
曲沼方池,所以育含生之类。
寔经行之净界,而率化之妙门,傍睨闉阇,倬为胜致。
师以缘力既就,齿龄渐高,深怀永图,弗处成绩,恳求开士,辟舍精蓝。
事与欲谐,应犹响答,故兹耆德,亟副乃诚。
禅师一锡周游,半偈明解。
鉴忘拂拭,幡在飏飘。
鹿苑之康庄,出虎溪之轨躅。
道存先觉,依归者矞云其臻;
言会大乘,参访者甘露攸饫。
向匪行业积著,名德溢闻,则曷以当于此乎?
予性尚求真,心殊遣悟,未离文字,犹滞筌蹄,止书兴立之因,勉徇倾勤之请。
能事贰纪,愧无美词。
时天圣四年记。
李君德元墓表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三八、《山谷全书·别集》卷一○、《豫章先生遗文》卷七
有宋。
读书知行,其教子能命以义,言纯师,行纯表。
启圣院斋殿内权奉明德元章穆皇后今告迁赴普安院重徽隆福两殿奉安祝文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二
向以雨水为灾,殿涂增缉。
亦既新于丛构,庶来复于真游。
爰揆灵辰,冀兹安妥。
缅惟慈佑,丕鉴乃诚。
按:《欧阳文忠公集》卷八六。又见宋刻本《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七三。
苏氏族谱 北宋 · 苏洵
 出处:全宋文卷九二七、《皇朝文鉴》卷八八、《崇古文诀》卷二一、《文章辨体汇选》卷五五七、《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一七四、《文翰类选大成》卷一一六、《名世文宗》卷二五、《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卷一○二
苏氏之谱,谱苏氏之族也。
苏氏出自高阳,而蔓延于天下。
唐神龙初长史味道眉州,卒于官,一子留于眉,眉之有苏氏自是始。
而谱不及焉者,亲尽也。
亲尽则曷为不及?
谱为亲作也。
凡子得书而孙不得书,何也?
以著代也。
自吾之父以及吾之高祖,仕不仕,娶某氏,享年几,某日卒,皆书,而他不书,何也?
详吾之所自出也。
自吾之父以至吾之高祖,皆曰讳某,而他则遂名之,何也?
尊吾之所自出也。
《谱》为苏氏作,而独吾之所自出得详与尊,何也?
《谱》,吾作也。
呜呼,观吾之《谱》者,孝弟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矣。
情见乎亲,亲见于服,服始于衰,而至于缌麻,而至于无服。
无服则亲尽,亲尽则情尽,情尽则喜不庆,忧不吊;
喜不庆,忧不吊,则涂人也。
吾之所以相视如涂人者,其初兄弟也。
兄弟,其初一人之身也。
悲夫,一人之身分而至于涂人,此吾《谱》之所以作也。
其意曰:分而至于涂人者,势也。
势,吾无如之何也已。
幸其未至于涂人也,使之无至于忽忘焉可也。
呜呼,观吾之《谱》者,孝弟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矣。
系之以诗曰:「吾父之子,今为吾兄。
吾疾在身,兄呻不宁。
数世之后,不知何人。
彼死而生,不为戚欣。
兄弟之亲,如足于手,其能几何?
彼不相能,彼独何心」!
苏氏讳釿(不仕,娶黄氏,享年若干,七月二十六日卒。)//子祈/无嗣/子福/子宗夐/子昭凤/子惟赞/子垂象/子垂正/子垂范/子惟善/子垂则/子昭庆/子惟德/子宝/子昭文/子渭/子瑗/子沆/子浩/子渐/子洙/子宗艺/无嗣/子宗琼/无嗣/子礼/子晫/子昭翰/子文质/子士元/子文圭/子士能/子士良/子士宁/子士嘉/子士宗/子晙/子昭遇/无嗣/子昭远/无嗣/子昭逸/无嗣/子建/无嗣/子暕/无嗣/子祐/子宗霭/子昭玘/子文实/子惟忠/子惟恭/子文宝/无嗣/子现/子文采/子士祥/子宗著/子德谦/子永/子讳祜/(不仕,娶李氏。享年五十四,七月三十日卒。)/子宗善/子图/子惟益/子允元/子允滋/子惟吉/无嗣/子昭越/无嗣/子宗晏/子/)((阙)无嗣/子宗昪/子德荣/子哲/子珵/子瑜/子德升/子淳/子舟/子德元/子汶/子讳杲,
/(不仕,娶宋氏,享年五十一,六月八日卒。)子讳序,
/(仕至大理评事,娶史氏,享年七十五,五月十一日卒)子澹/子位/子佾/子涣/子洵/子宗晁/无嗣/子德/子子勋/子慎言/子庆昌/子复圭/子澄/
按:《苏老泉先生全集》卷一四。又见《苏氏族谱》(《说郛》宛委山堂本󷈻七一)。
检校太尉侍中正惠马公神道碑嘉祐七年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一○、《临川先生文集》卷八七、《皇朝文鉴》卷一四六、《名臣碑传琬琰集》上集卷一九、《文章正宗》续集卷一○、《文章辨体汇选》卷六七四、《汴京遗迹志》卷一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推忠保顺同德戴功臣彰德军节度观察留后特进检校太尉使持节相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扶风郡开国公食邑六千六百户,食实封二千二百户,谥曰正惠马公,以天禧三年十月戊戌,葬开封祥符县某乡某里。
至嘉祐七年公孙庆崇始来请铭,以作公碑。
序曰:马氏故扶风人,至公高祖而徙处云中。
太师讳某者,于公为曾祖。
太师中书令讳某者,于公为祖。
龙捷左厢都指挥使江州防禦使、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蔡公,讳某者,于公为父。
蔡公从太祖定天下,力战有功。
当是时,云中已为契丹所得,故马氏又徙处浚仪,今开封府祥符也。
公讳某,字子元
蔡公之终也,年七岁,太祖召见禁中,有司言例当补殿直,诏特授西头供奉官,而赐以名。
开宝五年,年十八,监彭州兵马,以严饬见惮如老将。
太平兴国三年,领兵戍秦州清水,奸人李飞雄乘驿称诏捕公及秦陇巡检刘文裕等,将系之秦州,因盗库兵以反。
公辨其诈,与文裕执飞雄治杀之。
五年,监潭州兵马,改东头供奉官
雍熙二年,又监博州兵马。
刘延让败于君子驿,而契丹归矣,公方料丁壮,集刍粮,缮城治械如寇至。
吏民初不悦其生事也,已而契丹果至,度不可攻,乃去。
四年,改西京作坊副使,将屯于冀州
端拱元年,移知定远军
时议发河南十三州之民转饟河北,公告转运使樊知古,此军聚兵少而积粟多,簸其腐尚可得十七。
知古用此得粟五十万斛,以罢河南之役。
事闻朝廷,太宗嘉之。
二年,深州新蹂于契丹,城郭庐舍多坏而流民众,乃移公知深州
公至数月,则坏者完,流者复,举州忘其寇戎之故而以公为能抚我。
保州不治,移往代之。
淳化二年,又移知庆州
羌万人以怨程德元来寇,公诱其渠帅,谕以威信,即皆引去。
四年,迁西京作坊使梓州
五年,李顺为乱于西川,以公往讨,又以为先锋,平剑州
召还,至三泉,而复以公与王继恩讨贼。
继恩怒公抗直,使守彭州,尽收其军,而与之羸卒三百。
贼率其众至,号十万,公力战一日,亡其卒大半,乃夜独出,招救兵复入,贼终不能得城而以败去。
成都府兵马钤辖,迁洛苑使
五年,除蜀、汉九州都巡检使,已而又兼成都府兵马钤辖
真宗即位,改内苑使。
卒刘旰聚党数千人为乱,所攻数州,至辄取之。
公以卒三百,追至蜀州,与战,旰走邛州,而招安使上官正召公成都计事,公为画曰:「贼破邛州,必乘胜劫掠,度江薄我,既息而战,我军虽倍,未易敌也,不如迎其弊急击,破之必矣」!
遂行,次方井,与合,杀旰等无噍类。
真宗赐书奖谕,赏以锦袍金带。
咸平元年,加澄州刺史,知秦州
诸羌质子,有三十年不释者,公悉归之。
诸羌德公,讫公去,无一人犯塞。
小泉银坑久不发,掌吏尽产以偿岁课,而责之不已,公奏得释,而归其产。
四年,就除西上閤门使,知成都府,兼本州兵马钤辖
有告龙骑士谋为变者,所引以千数,公捕杀其首七人,而置其馀无所问。
乾德后,岁漕蜀物,以富人为送吏,多坐漂失籍其家。
公奏择三班使臣三司军大将代之,而课其漕事为赏罚,至今便之。
六年,移鄜延路驻泊兵马都总管,兼知延州
人于公去,皆环以泣。
公至延州,羌方以兵觑边,会上,开门张灯,视以无为,而羌卒不能为寇。
又移知镇州,兼本州兵马都总管
景德元年契丹入边,民入保城,公与之约:「盗一钱者死」。
有盗钱二百者,公即杀之。
于是,自澶以北,城郭皆昼闭。
诏使过,公辄留之,而募人间行送诏,皆得其报以闻。
又以便宜使所至受诸漕挽给边之物,故契丹欲虏掠,无所得。
车驾次澶州大将王超提卒数十万,逗留不赴,公屡辄之不为动,移书谯让,乃始出师,犹辞以中渡无桥。
则公先已度材,一夕而桥就。
上闻,手诏褒之,且知公果可以属大事也。
二年,移知定州,又除东上閤门使枢密院都承旨
三年,遂以检校太保签书枢密院事
祥符元年,东封泰山,以为行宫都总管
自此行幸必以公为都总管,而皆许之专杀。
公部分明,约束审,出入肃然,而未尝辄戮一人。
于是边将言契丹近塞,大臣议皆请发兵以备,公独议使边将移书问状,从之。
契丹解去。
检校太傅
四年,加宣徽北院使
五年,除枢密副使
当是时,契丹已盟,中国无为,大臣方言符瑞,而公每不然之,独常从容极言天下虽安不可忘战去兵之意,及它争议甚众,真宗多以公言为是。
七年,除颍州防禦使,知潞州
州之税赋,常移以输边,公为论其害,自是所输不过邻州而已。
天禧元年,移知大名府,兼驻泊兵马都总管
使中贵人劳问,赐白金二千两。
居顷之,遂以为宣徽南院使知枢密院事检校太尉
有足疾,时诏内朝别为一班,免其蹈舞。
二年,疾病赐告,求去位,真宗不许,而数使中贵人劳问,又幸其第,赐白金三千两。
已而度公实病,不可强以事,乃罢以为彰德军节度观察留后,而公固求外镇,终不许。
居久之,稍间入谒,真宗辄使閤门祗候二人伺公,至即扶以入,因掖其拜起。
数屏左右问事,常听用。
三年,又求外镇,乃以公知贝州,兼本州兵马都总管
将行矣,召见,又将付以政,固辞谢,久之乃已,而更以公为本镇。
至五月,公疾作,诏使公子洵美太医往视,而魏、潞二镇之人,亦皆奔走来问,为公请祷。
已而公疾革,真宗又使公弟之子成美驰驿召公京师,而公以八月壬寅不起矣。
享年六十五。
真宗为之震悼,罢朝,诏赠侍中,录其子孙,赙赐皆加等。
公前夫人丁氏,某郡君后夫人沈氏,某郡夫人
子男二人,洵美终西京作坊使英州刺史
之美终内殿承制閤门祗候
孙十六人,其十四人皆已卒,而庆宗今为右班殿直,庆崇今为文思院、知恩州
公少忼慨,以武力智谋自喜,又能好书,宾友儒者,所与善必一时豪杰。
有集二十卷,其文长于议论。
自始仕以至登用,遇事謇謇,未尝有所顾惮。
王冀公、丁晋公用事,每廷议,得其不直,辄面诋之。
真宗初或甚忤,然终以此知公,而天下至今称其正直。
铭曰:
在浚西南,谁封谁树?
有宋正惠马公之墓。
公当太宗真宗之时,暨暨谔谔,谋行计施。
以羸击强,以少捕众,以贱抗贵,维公之勇。
虽贵虽众,虽强必克,维公之敏,亦维公直。
帝曰:「直哉,汝予良弼!
见国而已,不知家室。
内朝十年,典掌机密,暨予一心,纲纪庶物。
功宗谋,莫汝敢匹」。
公曰:「孤臣,绝旷于荣?
谗说不用,是维帝明」。
士或困穷,莫知其有,既荣以位,或见丑。
公于可愿,两得其尤,不讫大耄,天为不谋。
德歉于年,孰云耇老?
有赉后世,公为寿考。
刻趺篆首,作此铭诗,陈之隧道,永矣其诒。
德祐元年明堂大礼赦文首词德祐元年九月十四日 南宋 · 王应麟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九三
门下:朕嗣大历服,迪前人光。
皇天既付中国民,敬事之心敢怠;
明堂以教诸侯孝,肆祀之礼有常。
惟怀永图,未堪多难。
菲德弗类,上以累三光之明;
柄任匪人,下以稔外夷之患。
鸿雁哀嗷而靡集,蛇豕荐食以无厌。
并告神祇,以与尔众请命;
有指疆土,肆予冲人思艰。
太母保右之慈,去屡岁凶邪之蠹,更化而行善政,吁俊以强本朝。
黎元之心寖安,将士之气复振。
往求攸济,曷惠其宁。
祈永命惟在德元敬明神宜无悔怒。
念天地好生之初意,畀矜万邦;
而祖宗不杀之至仁,垂裕亿载。
有严大享,其棐忱辞。
绍兴尚质从权,寅毖弭兵之祝;
惟淳熙齐精蒇事,率循越绋之规。
兹敉宁图于武功,乃仪式刑于文典。
聿怀在疚之戚,矧当孔棘之
肇禋维清,大礼必简
屏黼绣周张之饰,僾霜露悽怆之思。
命辅臣而款真宫,咨宗属而祼太室。
心感通于三才之奥,躬陟格于九几之筵。
报本合祛,尊祖并侑。
圭币始荐,属属然如弗胜;
萧脂载燔,洋洋乎如在上。
牲醴之馨则无谗慝,粢盛之洁则曰丰穰。
秩祜申锡无疆,并贶惟予有慕。
月明星穊,用格熙成;
乾清坤夷,庶克耆定。
归胙介怡愉之寿,肆眚布宽大之条。
聪明自民,盖上帝临下有赫;
恭默思道,谓百姓有过在予。
闵征戍之勤劳,恻边陲之荼毒,汔小息,咸与维新。
俾沐膏泽而镜至清,用开治源而导和气。
大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