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虎邱西寺经藏碑 唐 · 顾况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三十
阖闾之葬海浦也。水银为溟渤。黄金为凫雁。精气为白虎。是名虎邱。东晋王珣王珉。舍山造寺。生公忍死待西国经来之所也。山中塔庙。叔父有功。叔讳七觉。字惟旧。容相端静。神龙初。八岁剃度。万言一览。学际天人。尝以唵𭊘禅林万法之母。法从数起。乃读外书。小馀大馀。以为證据。维摩所谓通达善道。法华所谓通达大智。况受经于叔父。根钝智短。曾不得乎少分。至德三年。示终本山。付嘱门人澹交曰。此山法事。莫不圆对。而经藏犹阙。澹交僧宝俗姓何。庐江次宗。其冑奉佛。不敢废师之命。自至德贞元。龙在戊寅。绍建方毕。瞿昙教迹。不舍有表。不住无表。般若用中。坛摄其六。顶摄其四。譬如无根。安得有华。故觉华长者得定光如来授记。鹿仙长者得释迦如来授记。宝手菩萨得空王如来授记。皆因造藏而得作佛。从虚空藏流出一切藏。一切藏流出四大藏。四大藏一亿大藏。四亿小藏。围绕涌出。状如莲花。灌于四藏。流出十二藏。从十二藏。分为三藏。一声闻藏。二菩萨藏。三真如性海藏。海水可量。虚空不可量。虚空可量。菩萨摩诃萨成就众生变化随感不可量。菩萨摩诃萨修行地位。有分剂故。故可量。诸佛真如性海。无分剂故。故不可量。灌于三藏。流出八万四千藏。修多罗藏摩诃藏为上首。于是有法藏宝藏。甚深微密藏。妙花光云等藏。藏无尽在色究竟天。众生福薄。不得瞻睹谟呼罗摩海醯首罗大自在神。天树云音日轮速疾执金刚神。净光光香云最上光严身众神。清净华髻栴檀树光足行神。雷音幢相雨花妙眼道场神。净花普照无等光燄主空神。永断迷惑普游净空主方神。示现宫殿乐胜庄严主昼神。普得净光诸根尝喜平等护音寂静海音主夜神。其摩竭提国有金刚藏。中有摩尼宝王。变现自在。雨无尽宝严好花。是诸菩萨演说如来广大境界。慈目宝髻。发生喜乐。可爱乐正念天王十方海中一切宝王。吐云弥覆。流出教纲。其佛号法水觉空如来。严持器仗夜乂王。力坏高山夜乂王。毗楼博乂。燄口海光龙王等。甚可怖畏鸠槃荼王。美目端严鸠槃荼王。日光天子。月光天子。星宿王天子。威德光明天子。各各恒沙恒沙眷属相与掌护。其南海楞伽山下娑竭罗龙宫。其光明藏大地劫尽诸方等诸经。纳于龙宫。其赡部洲大藏六万卷。中藏六千卷。小藏四千卷。大悉地有空有不空。广略平等。譬如万法出一尘中。千论百疏。又如一尘流出。如帝释宫殿因陀罗网一珠映八千亿珠。法界义中。法身法性。百佛世界。细一毛端。析一毛端。成微尘数世界一一世界。法身演无量百千万亿诸佛法藏。是身为陀罗尼藏。涌法海藏。众法宝藏。舍乘敷藏。花顶众藏。密耶护藏。言顿显也。此皆奢摩他毗钵舍那定惠之力。观见如来等藏。藏依识摄有舍藏。理发于心而形于藏。内外俱朗。不其然乎。斯文淳一。非敢戏论。光佛相好。赞佛功德。从佛知见中来。颂曰。
雪山绀宫。等虚空耶。叔父付嘱。澹交续耶。妙华光云。香普熏耶。娑竭所指。摩醯护耶。喝剌呼嚧。归命护耶。
广陵白沙大云寺碑 唐 · 顾况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三十
地轮依水。水轮依火。火轮依风。风轮依虚空。虚空无所依。佛体也。变佛体为金色界。地轮是也。金色界中有香水海。水轮是也。香水海中有光明藏。火轮是也。复有宝林。香花㳽漫。周遍佛土。风轮是也。上至香积。下至金色。一光明藏。依报正报之因欤。有智为情界。无智为器界。佛土为性界。法身报身。应变之身一也。天亲以应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其华严则不然。诸佛同身流入毗卢遮那智藏之海。人有血脉。地有湀辟。沧岛之胁。有白沙之墟焉。天堑在南。蜀冈在北。敦彼广斥。勾攘五材。擂刺元精。猛虎蹲路。腾蛇跛水。气母毒形。火炉胚物之意。惣持相土。曰牛栏河。滩畔堪造漫吒罗。非人乃秩。天宝末。长安僧绚避虏东土。画为像宫。以配梵帝。皇猷允塞。景福爰集。善来若干。商主若干。与其眷属。争欲奋迅。爰云构版插。定中丕赫。微绚之功。人其舍诸。于戏。古税甚薄。人犹告困。夫绚不柄刑赏。不驱其人。盖以天子孝理昭明。并受其佑。霜露怵惕。蓼莪罔极。申以上报。謏儒经之阙闻。此名教君子肝脑而涂地者也。不然。其孰能与于此乎。所作既成。推山斡坎。金翅吞龙之势。彻乎上王。磅礡乎夜摩。胸开掌坦。棋布箭直。廓乎其崇之哉。洎夫楫师陶师车匿乾陟方等百一严身之具。华俭适中。满而不缺。三草二木。俱沾一雨。昔北山之翁。天帝命操蛇之神。以遂其志。是知慈善根力军吒胸索口唵火皆瞥电春雷。张曜威。恒保宁刹土。见易底迦。一时生晦。魔军法将。不可以较乎胜负。吹螺击鼓。歌呗赞叹。旋和之众。莫不圆通。信乎𦋺腻停酸。修罗窜迹。菩萨镜生死海。为大涅槃。大法现前。了无尘曀。凡有作有證。名有相大乘。无作无證。名无相大乘。体相既融。一真味也。涉入无阂。因中说果。果中说因。此文殊道引之智。羖羊有角。能破金刚。不破如如之相。我于观照权实。皆如如从心上变起。离心无物。离物无心。心因物因。迷卢不动。有若灵辨禅师者。大照大师之上。照足如优昙花。纲首良制利见如薝卜花。绚上人者。根器清净。如拘物头花。芬多利花。聿来求我。分别三谛。不有欧和之志。悉地之德焉。难乎决择。然则嗢陁喃散施有情之义。磁石摄铁。不摄鸿毛。相应故。作针则沈。作钵则浮。随缘故。兽龁坚骨。鱼食碎砂。砂骨游铺。托胎佛也。明佛性故。与夫有不染尘。空不断相。非空有故。若有去来。若无去来。无去来故。若有方所。若无方所故。佛与众生。数无增减。无增减故。补特迦罗由来则佛前佛后。同名同号。乃至不同一一微尘之数。微尘数佛。各坐莲台。展臂指尘。皆当此说。且修多罗藏八万在婆竭罗龙王宫中。以龙树之聪利。受持不尽。海惠尽焉。曾不得失夫少分。或以其言河汉。讵知我生一。一生阴阳也。不测之外。更有神速之如此乎。是以圣人神道设教。大哉神乎。若在其上。若在其下。偫玉藏书之府。比夫现量春秋叙二百馀年。方彼旷劫百千万亿那因他。其数略也。法从数起。从一刹那至一洛刹。从一洛刹至一俱祇。从一俱祇至一僧祇。从一僧祇至一高出。从一高出至不可转。无边无碍。无央无极。重重成住坏。空空不相凌灭。其相去也。不亦辽乎。假使生肇融睿。伊皋稷契。共佐唐虞。我知不相若也。老聃曰。竺乾国有古先生。西过流沙寻师之旨。孔子对商太宰曰。三五非圣。西方之人。荡荡焉无□而称。又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日月无烛无不烛。圣人无见无不见。般若无知而无不知。周纪有之。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天地震动。江河泛溢。王问太史苏由。此何祥也。对曰。圣人生于西方。穆王三十三年壬申。天地震动。江河泛溢。王问太史扈多。此何祥也。对曰。圣人灭于西方。示有生灭。实无生灭。向使无生之法。格乎战国。战国得之。秦不坑儒。赵不坑卒。小国事大国。大国不征小国。含哺鼓腹。无为之法化也。虽有大梦。然后大觉。尘劳性空。空有常寂。分改迁易。无非法身。而大雄法宝五。迦叶不得当乎付嘱。必也当乎。不论前后。此瞿昙所以赞佛法也。文曰。
佛日之曙兮。照乎东方。大雄说法兮。海印发光。独立三界兮。横吞八荒。江沙漫漫兮。寺压其阳。撼谷斡波兮。气盘中央。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序 唐 · 裴休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四十三
夫血气之属必有知。凡有知者必同体。所谓真净明妙。虚彻灵通。卓然而独存者也。是众生之本源。故曰心地。是诸佛之所得。故曰菩提。交彻融摄。故曰法界。寂静常乐。故曰涅槃。不浊不漏。故曰清净。不妄不变。故曰真如。离过绝非。故曰佛性。护善遮恶。故曰总持。隐覆含摄。故曰如来藏。超越元閟。故曰密严国。统众德而大备。烁偫昏而独照。故曰圆觉。其实皆一心也。背之则凡。顺之则圣。迷之则生死始。悟之则轮回息。亲而求之则止观定慧。推而广之则六度万行。引而为智然。后为正智。依而为因然后为正因。其实皆一法也。终日圆觉而未尝圆觉者。凡夫也。欲證圆觉而未极圆觉者。菩萨也。具足圆觉而住持圆觉者。如来也。离圆觉无六道。舍圆觉无三乘。非圆觉无如来。泯圆觉无真法。其实皆一道也。三世诸佛之所證。盖證此也。如来为一大事出现。盖为此也。三藏十二部。一切修多罗。盖诠此也。然如来垂教。指法有显密。立义有广略。乘时有先后。当机有浅深。非上根圆智。其孰能大通之。故如来于光明藏与十二大士。密说而显演。潜通而广被。以印定其法。为一切经之宗也。圭峰禅师得法于荷泽嫡孙南印上足道圆和尚。一日。随众僧斋于州民任灌家。居下位以次受经。遇圆觉了义。卷未终轴。感悟流涕。归以所悟告其师。师抚之曰。汝当大宏圆顿之教。此经诸佛授汝耳。禅师既佩南宗密印。受圆觉悬记。于是阅大藏经律。通唯识起信等论。然后顿辔于华严法界。宴坐于圆觉妙场。究一雨之所沾。穷五教之殊致。乃为之疏解。凡大疏三卷。大钞十三卷。略疏两卷。小钞六卷。道场修證仪一十八卷。并行于世。其叙教也圆。其见法也彻。其释义也端如析薪。其入观也明若秉烛。其辞也极于理而已。不虚骋。其文也扶于教而已。不苟饰。不以其所长病人。故无排斥之说。不以其未至盖人。故无胸臆之论。荡荡然实十二部经之眼目。三十五祖之骨髓。生灵之大本。三世之达道。后世虽有作者。不能过矣。其四依之一乎。或净土之亲闻乎。何尽其义味如此也。或曰。道无形。视者莫能睹。道无方。行者莫能至。况文字乎。在性之而已。岂区区数万言而可诠之哉。对曰。噫。是不足以语道也。前不云乎。统众德而大备。烁偫昏而独照也。圆觉也。盖圆觉能出一切法。一切法未尝离圆觉。今夫经律论三藏之文。传于中国者五千馀卷。其所诠者何也。戒定慧而已。修戒定慧而求者何也。圆觉而已。圆觉一法也。张万行而求之者何。众生之根器异也。然则大藏皆圆觉之经。此疏乃大藏之疏也。罗五千轴之文。而以数卷之疏通之。岂不至简哉。何言其繁也。及其断言语之道。息思想之心。忘能所。灭影像。然后为得也。因不在诠表耳。呜呼。生灵之所以往来者。六道也。鬼神沈幽愁之苦。鸟兽怀獝狘之悲。修罗方瞋。诸天正乐。可以整心虑。趣菩提。唯人道为能耳。人而不为。吾末如之何也已矣。休尝游禅师之阃域。受禅师之显诀。无以自效。辄直赞其法而普告大众耳。其他备乎本序云。
宫师赵公圆觉经会赞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八、《乐全集》卷三四
国老赵公叔平积有善根,宿殖众德,本注释《大方广圆觉经》,深究了义,得古佛心。匪徒言之,亦允蹈之,慈悯之心,不折生草。故用浮图夏禁,召净行僧十人洁除园庐,熏祓道场,因而讲说新经,至中元日,经彻罢散。乐全居士张安道闻其风而悦之,以偈赞曰:
诸相非相自性圆,是法非法自心觉。自心自性自庄严,婆伽婆佛光明藏。平等法会文殊等,共證如来非幻性。了知幻是虚空华,二十五轮坦无碍。今日道场集清众,大方广义重宣说。普愿法界诸含灵,共此无边功德海。
解禅偈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二四、《释氏资鉴》卷九、《佛法金汤编》卷一一、《渑水燕谈录》卷三、《桯史》卷八、《宋稗类钞》卷二八、《座右箴言》卷一、《焦氏类林》卷八
文中子以佛为西方圣人,信如文中子之言,则佛之心可知矣。今之言禅者,好为隐语以相迷,大言以相胜,使学者伥伥然益入于迷妄。故予广文中子之言而解之,作《解禅偈》六首。若其果然,则虽中国行矣,何必西方?若其不然,则非予之所知也。
忿怒如列火,利欲如铦锋。终朝长戚戚,是名阿鼻狱。
颜回安陋巷,孟轲养浩然。富贵如浮云,是名极乐国。
孝弟通神明,忠信行蛮貊。积善来百祥,是名作因果。
言为百代师,行为天下法。久久不可掩,是名不坏身。
仁人之安宅,义人之正路。行之诚且久,是名光明藏。
道德修一身,功德被万物。为贤为大圣,是名佛菩萨。
按:《缁门警训》卷六,𠐺伽藏腾一一。
依韵和程给事留题法云寺方丈 北宋 · 陆佃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净室兼容海众临,维摩憔悴病仍侵。
且将灯续光明藏,时见珠随咳唾音。
素壁短碑深掐(自注:去声。)玉,画檐新榜大书金。
故溪曾指桃花记,乘月何时更一寻。
东林善法堂记 北宋 · 张商英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三一、《嘉泰普灯录》卷三○
元祐二年七月八日,庐山东林禅寺善法堂成。其为间七,其高为丈者五,深而为尺者九十,其广十有一丈。六年三月,无尽居士自河北来,东林徒众七百人,以弼恩度而为上首,皆于现在老人照觉禅师亲近供养,深得法要,决择邪正,消陨知解,一心精进,扶竖宗教。于是以弼等和南稽首白居士言:「我此善法堂,盖尝走四方,求士大夫纪录营建,昭示来世,终无一人能承当者。何以故?此堂雄丽,难形摹故;我师说法,难凑泊故。今居士适至,是我山中天龙药叉人非人等三岁守护,以待居士也,居士其舍诸」?居士曰:汝等说法与过去诸佛异,非我名言意识之所测度,吾无得而记焉。何以故?毗庐遮那佛说《十住品》于须弥顶上,帝释于其殿内安置普光明藏师子之座;说《十行品》于夜摩天宫时分,天王于其殿上化作宝莲华师子之座;说《十回向品》于兜率陀天,知足天王于其殿上敷摩尼藏师子之座。天住于佛住,而未离乎住,故说法乎地中之天,而忉利是矣,其座则安置之而未至于化者也。行行皆真,而超然绝俗,故说法乎空中之天,而夜摩是矣,其座则化之而未至于敷者也。化则依空矣,而非所以入有也;真则自利矣,而非所以利他也。心也回真而入俗,运智而行悲,使上而超之,可以出乎欲顶;下而即之,可以同乎万物。故说法乎天中之天,而兜率是矣。其座敷而布之,则安置能化,盖有不足言者矣。古佛之说法也,观根之时,依土立义,可以科,可以释。今子之师建潭潭之堂,巍巍之座,法鼓在左,杖拂在右。以忉利言之乎,则无住为住;以夜摩言之乎,则无行为行;以兜率言之乎,则本自无向,今亦无回。虽然,尝试为汝议乎其涯。彼妙湛灵明,旷虚粹精,莫之与将,莫之与迎。未始有梦,而未始有觉也;未始有淳,而未始有漓也;未始有坏,而未始有成也;未始有污,而未始有净也。胶胶以生,林林以形,生死苦乐之变,循环乎去来。诸佛为之种种譬喻方便,为之说三乘,为之说五教。河沙句偈,不足以胜其情而夺其识。其究竟也,以清净法眼,涅槃妙心,无相实相,正法眼藏,拨去文字,教外别传,嘱付饮光,宛转传授,以至今日。当法堂未违,法座未登,掣电呈机,犹成第二,学人上来,颇复何用?然则建斯堂也,登斯座也,法竟可说乎?法竟不可说乎?且夫居其堂正则知其位正,知其位正则知其眼正,知其眼正则知其根正,知其根正则知其识正,知其识正则知其尘正,知其尘正则知其耳正,知其耳正则知其鼻正,知其鼻正则知其舌正,知其舌正则知其身正,知其身正则知其意正,如是乃至十方虚空、八万四千陀罗尼门,莫不皆正。古之所谓此处最吉祥者,其意在此,其亦是乎?而自少室之后,曹溪以来,散之四方,分为五派,师异训,人殊习,祖师之道微矣。请略言之。月里麒麟,溪边石笋,寒松庭柏,日里看山,雨声鸠声,迷逢达磨,拨尘见佛,渔父栖巢,吐舌退身,抬眸一瞬,举拳竖指,击拂敲床,叉手当胸,展开双掌,或谓之曰道眼,或谓之曰根尘,或谓之曰向上,或谓之曰末后。斯皆顺风扬灰于驰突之场,浚渠流恶于眢废之井。禅师于是也大奋迅定,驾无碍慧,主宾问答,纵夺取与,庶几乎惑者有解而执者有破,垢者有涤而病者有瘳。然则有其事者则必有其理,有其实者则必有其名。庄严妙善,而不可不建者,堂也;方便诱诲,而不可不说者,法也;垂信示后,而不可不为者,记也。东林众以记累吾,亦不善乎?东林律寺改为十方,其本末具于余《语录序》,兹得以略云。时岁四月二十四日记。
圆觉经皆證论序 北宋 · 谢逸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七五、《溪堂集》卷七
荆国王文公常问真净禅师曰:「诸经皆首标时处,独《圆觉经》不然,何也」?真净曰:「顿乘所演,直示众生日用,日用现前,不属古今。老僧与公同入光明藏,游戏三昧,互为宾主,非关时处」。又问:「《圆觉经》云『一切众生皆證圆觉』,而圭峰禅师易『證』为『具』,谓是译者之讹,其意是否」?真净曰:「《圆觉经》若可易,《维摩》亦可易。《维摩经》『岂不灭亦不灭,受蕴取證』,然则『取證』与『皆證』之义,亦何异哉!盖众生现行无明,即如来根本大智,圭峰之说非是」。文公大悦,称赏者久之。自是真净始有意为《圆觉》著论,虽时时与门弟子辩说大旨,至于落笔,未遑暇也。真净既示寂,而法子惠洪取其师之说,润色而成书,凡二万馀言。逸尝评其文,其理致高妙,造语简远,如晋人之工于文,生肇之徒不足多也。昔司马迁作《史记》述其父谈之志,而班固亦续其父彪之集而为《西汉书》。古之作者著书立言,以示后世,岂尝徇一己之私见哉,凡以见先人之法而已。洪著此论,推真净之说以明诸佛之心,是亦见师之法也。若夫心之精微,口之所不能言者,父不得传之子,虽洪且不得而论之矣,予又乌得而序之哉!
李氏绣佛赞 其一 宋 · 刘跂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六一
稽首慈悲父,相好光明藏。
应现行愿力,针缕妙措成。
我观因缘空,亦非自然性。
种种皆心造,是心非造者。
佛子不思议,炽然一念生。
诸圣所加持,具足千百亿。
我愿如是故,造作及见闻。
遇见未来等,同承佛记莂。
按:《学易集》卷六。
清凉大法眼禅师真赞 北宋 · 释德洪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七 创作地点:江西省抚州市
余元符初,至临川承天寺。寺基宏壮,可集万指,而食堂萧然,残僧三四辈而已。因读旧碑,乃知为大法眼禅师开法之故基,影堂壁间,画像存焉。神宇静深,眉目渊然,而英特之气不没。岂荷负大法,提挈四生者,其表故如是耶?稽首为之赞曰:
非风幡动,非风铃语。
见闻起灭,了无处所。
何以明之,俱寂静故。
此光明藏,平等显露。
由本无明,爱欲悭妒。
如隔日疟,痛自遮护。
有能了者,即同本悟。
索尔虚闲,随缘静住。
一切仍旧,自无染污。
为物作则,崄崖之句。
不可犯干,如大火聚。
按:《石门文字禅》卷一八。又见《林间后录》。
答郭公问传灯义 北宋 · 释惠洪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一、《石门文字禅》卷二四、《吴都法乘》卷一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太尉都承旨问所谓《传灯录》是何义?对曰:昔达磨大师佩佛心印于梁普通之初,至震旦时,学者方以讲观相高,达磨大师乃曰:「吾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如来教外别行,传上根辈」。人始疑之,久而疑信者相半。艰难险阻,六传而至曹溪大鉴禅师。当唐神龙中,天下之疑卒不疑胜,信者之多,于是源分派别,而为南岳、青原两宗。枝派蔓衍,而为云门、临济、曹洞、沩仰,与大法眼之五家。其道遂大振于圣朝景德中。东吴僧道原披奕世之祖图,集诸家之语录,由七佛以至大法眼禅师之嗣,凡五十二世,一千七百一人,成三十卷,目之曰《景德传灯录》,诣阙上进,奉冀流布。章圣皇帝诏翰林学士、右司谏、知制诰臣杨亿等同加刊削,俾之裁定。夫所谓佛心印者,众生灵智之府也。其体本自妙而常明,虽万类纷然,日用殊趣,而文彩粲然明了,不差毫末。其知之者,谓之神通光明藏,谓之光严住持;其不知者,谓之生死趣,谓之无明。始自故證发,虽悟如释迦文佛,亦缘然灯记莂,则师承机语之自,其可废也?《法华经》曰:「世尊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东方万八千世界」。而弥勒发问,文殊决疑,以谓日月灯明,佛本光瑞如此。持是经者妙光法师,得其證者普明如来。《维摩经》为魔女说法曰:「有法门名无尽灯,汝等当学无尽灯者」。譬如一灯然百千灯,冥者皆明,明终不尽。如是诸佛菩萨开导百千众生,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是其道意亦不灭尽,随世说法,而日增益一切善法,是名无尽灯。此其义也。又问如何是传灯旨要,曰:昼夜分明,瞒他一点也不得。
云庵真净和尚行状(崇宁二年十月) 北宋 · 释惠洪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九、《石门文字禅》卷三○、《云庵真净禅师语录》附录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宝峰
师讳克文,黄龙南禅师之的嗣,陕府阌乡郑氏子。生而颖异,在龆龀中,气宇如神人。与群儿戏,辄相问答,语言奇怪,闻者骇愕不能晓,则复轩渠笑悦而去,奕世缙绅。既长,喜观书,不由师训,自然通晓。事后母至孝。母嚚,数困辱之,亲旧不忍视其苦,使游学四方。旅次复州北塔寺,长老归秀道价方重于时,词辩无碍,因侧聆坐下,感悟流涕,愿毁衣冠,为门弟子。秀笑曰:「君妙年书生,政当唾手取高第荣亲,乃欲委迹寂寞,岂亦计之未熟耶」?对曰:「心空及第,岂止荣亲?又将济之,委迹寂寞,非所同也」。秀奇其志而纳之,服勤五年如一日。年二十五岁,试所习为僧。明年受具足戒。即游京洛,翱翔讲肆。贤首、慈恩性相二宗,凡大经论,咸造其微,解帙捉麈,词音朗润,谈辩如云,学者依以扬声。燕居龙门山,偶经行殿庑间,见塑比丘像,蒙首瞑目,若在定者,忽自失,谓同学者曰:「我所负者如道子画人物,虽曰妙尽,终非活者」。既焚其疏义,包腰而南,平易艰险,安乐劳苦,诸方大道场,多所经历,自重其才,以求师为难。尝至云居谒舜老夫,机语不契,不宿而去。又至德山,应禅师方夜参,雌黄先达,有六祖不及云门之语,失笑,黎明发去。闻云峰悦禅师之风,兼程而往。至湘乡,悦已化去,叹曰:「既无其人,吾何适而不可?山川虽佳,未暇游也」。因此行寓居大沩,夜闻僧诵云门语曰「佛法如水中月是否」,云:「清波无透路」。豁然心开。时南禅师已居积翠,径造其庐。南曰:「从什么处来」?曰:「沩山」。南曰:「恰值老僧不在」。曰:「未审向什么处去也」?南曰:「天台普请南岳云游」。曰:「若然者,亦得自在去也」。南曰:「脚下鞋是甚处得来」?曰:「庐山七百钱唱得」。南曰:「何曾得自在」?师指曰:「何曾不自在耶」?南公大骇,参依久之。辞去,至西山翠岩,长老顺公与之夜语,自失曰:「起临济者子也,厚自爱」。而师亦神思豁然,德其赏音。及南公居黄龙,复往省觐,南公尝谓师曰:「适令侍者卷帘,问渠:『卷起帘时如何』?曰:『照见天下』。『放下帘时如何』?曰:『水泄不通』。『不卷不放时如何』?侍者无语,汝作么生」?师曰:「和尚替侍者下涅槃堂始得」。南厉语曰:「关西人真无头脑」。乃顾旁僧。师指之曰:「只这僧也,未梦见在」。南公笑而已。隆庆閒禅师与师友善,方掌客,閒问曰:「文首座何如在黄檗时」?南公曰:「渠在黄檗时,用钱如粪土。今如数世富人,一钱不虚用」。自是为同时饱参者所服。南公入灭,学者归之如云,所至成丛林。熙宁五年住筠州大愚,太守钱公弋来游,怪禅者骤多,众以师有道行,奔随而至。钱公即其室,未有以奇之。翌日命斋,师方趋就席,有犬逸出屏帷间,师少避之,钱公嘲之曰:「禅者固能伏虎,反畏犬耶」?师应声曰:「易伏隈岩虎,难降护宅龙」。钱公大喜,愿日闻道,乃虚圣寿寺,命师居之。师方饭于州民陈氏家,使符至,遁去。钱公系同席数十人将僧吏,求必得之而后已。有见于新丰山寺者,即奔往。陈氏因叩首泣下曰:「师不往,吾党受苦矣」。师曰:「以我故累君辈如此」。因受之,遂阐法焉。未几移居洞山普和禅院。元丰之末,思为东吴山水之游,舍其居,扁舟东下,至钟山谒丞相舒王。王素知其名,阅谒喜甚,留宿定林庵。时公方病起,乐闻空宗,恨识师之晚。谓师曰:「诸经皆首标时处,《圆觉经》独不然,何也」?师曰:「顿乘所谈,直示众生,日用现前,不属今古。只今老僧与相公同入大光明藏,游戏三昧,互为宾主,非关时处」。又曰:「经云:『一切众生,皆證圆觉』。而圭峰易『證』为『具』,谓译者之讹,其义如何」?师曰:「圆觉如可改,则维摩亦可改也。维摩岂不曰『亦不灭受而取證』?夫不灭受蕴而取證,与皆證圆觉之义同,盖众生现行无明,即是如来根本大智。圭峰之言非是」。公大悦,因舍第为寺以延师,为开山第一祖。又以神宗皇帝问安汤药之赐崇成之,是谓报宁。岁度僧买庄土,以供学者,而自撰请疏,有「独受正传,力排戏论」之句者,叙师语也。又以其名请于朝,赐紫方袍,号真净大师。金陵江淮大会学者,至如稻麻粟苇,寺以新革,室宇不能容。士大夫经游无虚日,师未及嗽盥,而户外之屦满矣,殆不堪劳。于是浩然思还高安,即日渡江,丞相留之不可。遂卜老于九峰之下,作投老庵。绍圣之初,御史黄公庆基出守南康,虚归宗之席以迎师。师曰:「今老病如此,岂宜复刺首迎送?为我谢黄公,乞死于此」。其徒哀告曰:「山穷食寡,学者益众,师德腊虽高,而精神康强。康山自总祐二大士之后,丛林如死灰,愿不忘祖宗,赴舆情之望」。不得已乃行。先是,黄公尝望见师于丞相广坐中,师既去,丞相语公曰:「吾阅僧多矣,未有如此老者」。故公尽礼力致之。庐山诸刹,素以奢侈相矜,居者安软暖。师率以枯淡,学者困于语言,醉于平实,师纵以无碍辩才,呵其偏见,未期年翕然成风。三年,今丞相张公商英出镇洪府,道由归宗,见师于净名庵。明年迎居石门。崇宁元年十月示疾,十六日中夜沐浴更衣趺坐,众请说法,师笑曰:「今年七十八,四大相离别,火风既分散,临行休更说」。遗戒弟子皆宗门大事,不及其私,言卒而殁,寿七十八,腊五十二。茶毗之日,五色成焰,白光上腾,烟所及处,舍利分布,道俗千馀人皆得之,馀者尚不可胜数。塔于独秀峰之下。师纯诚慈爱,出于天性,气韵迈往,超然奇逸。见人无亲疏贵贱,温颜软语,礼敬如一。主持丛林法度甚严,有犯令者,必罚无赦。以故五坐道场,为诸方所法。得游戏三昧,有乐说之辩。词锋智刃,斫伐邪林,如堕云崩石。开发正见,光明显露,如青天白日,人人自以谓臻奥。至于入室投机,则如铜崖铁壁,不可攀缘。性喜施,随有随与,杖笠之外,不置一钱。行道说法五十馀年,布衣坏衲,翛然自守。于江西有大缘,民信其化,家家绘其像,饮食必祠。嗣法弟子自黄檗道全、兜率从悦而下十人馀。此其平生大概也。至其道之精微,皆非笔墨可能形容。窃尝论之,其弃儒冠而入道类丹霞,奔经论之学而颖悟类南泉,寻师之艰苦,凛然不衰类雪峰,说法纵横、融通宗教类大珠,至于光明伟杰、荷担宗教类百丈。此非某之言,丛林学者之言也。呜呼,兼古宗师之美而全有之,可谓集厥大成、光于佛祖者欤!崇宁二年十月十五日,门人某谨状。
偈一百二十首 其二 北宋 · 释怀深
押寒韵
尘埋古镜久偷安,匿耀潜辉度岁寒。
今日光明藏不得,虚堂高挂任君看。
偈二十二首 其十二 北宋 · 释子淳
大洪拂子,非有名,非无名,七费前前本混成。
非有相,非无相,渊而无下高无上。
若论阴阳未兆时,卷舒俱在光明藏。
跋圆觉经后 宋 · 王庭圭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一○、《卢溪文集》卷四八
佛与凡夫皆具圆觉,而凡夫未尝圆觉。以语言文字求圆觉,则三藏十二部说不能了。况裴相公、圭峰老序注其言已繁,我若更下一语,则屋下架屋,床上安床,愈无益矣。若一心虚明,不假修證,圆觉自现,入于神通大光明藏。至是言语道断,佛亦不能说也。吾侄孙昌朝印施此经,其发心必有所愿。汝唯不忘是念,其报必丰,圆觉不圆觉,吾亦不能知也。
资圣寺上梁文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九九、《鸿庆居士文集》卷二八、《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九三
伏以肇开胜地,化出宝坊,大启重闉,同登觉路。共惟资圣堂头圆明大师悟最上乘法,现比丘尼身,住舍卫国给孤之园,坐毗耶城维摩之室。佛光续千灯之照,天花呈五叶之祥。鼎新六代故刹之遗,雄视一方丛林之冠。乃涓谷旦,爰举修梁。万德瞻依,百神呵护。迎白象驾,拥金盘陀。开黄龙关,跪铁门限。月摽指上,珠现衣中。穴痴蝇之纸而见日光,发醯鸡之蒙而睹天火。盍申善颂,用佐欢谣。
抛梁东,一点龛灯照佛红。卧听木鱼呼晓粥,悠悠残梦履声中。
抛梁西,直指灵山路不迷。莫作瑶池阿母看,金身自拍佛肩齐。
抛梁南,待试曹溪一勺甘。岭上伽梨拈不起,凭师更说后三三。
抛梁北,身前身后三生石。住世因循五百年,两手摩挲话铜狄。
抛梁上,宝盖盘空荫龙象。堂堂一路总持门,煌煌百宝光明藏。
抛梁下,地布黄金光不夜。涌出青莲十丈高,不比凡花有开谢。
伏愿上梁之后三灵丕应,千佛光临。泰阶调玉烛之和,宝历验萝图之固。官僚有九迁之喜,士庶迎百顺之休。应生不住布施之心,同證无上菩提之道。
教院兴造疏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鸿庆居士文集》卷二九
修具足相,惟有庄严;灭贪痴罪,惟有布施。恭惟大檀越皆两足受报之身,更发菩提心为三生种福之地。供毗耶城香积之钵,转光明藏贝叶之文。开大旃檀林,建宝莲华坐。娑婆世界,内舍不贪不吝之财;坚牢库藏,中聚无量无边之福。
示鄂守熊祠部(叔雅) 宋 · 释宗杲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三三、《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一
近世士大夫多欲学此道,而心不纯一者,病在杂毒入心。杂毒既入其心,则触途成滞。触途成滞,则我见增长。我见增长,则满眼满耳只见他人过失,殊不能退步略自检察看逐日下得床来,有甚利他利己之事。能如是检察者,谓之有智慧人。赵州云:「老僧逐日除二时粥饭是杂用心,馀外更无杂用心处」。且道这老汉在甚处著到,若于这里识得他面目,始可说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未能如是,当时时退步向自己脚跟下子细推穷,我能知他人好恶长短底,是凡是圣,是有是无。推穷来推穷去,到无可推穷处,如老鼠入牛角,蓦地偷心绝,则便是当人四楞塌地,归家稳坐处。妙喜不得已说这恶口,于了事汉分上看来,正是不识好恶,撒屎撒尿,忽然撞著个皮下有血底,烂椎一顿也怪他不得。今既无其人,不妨教这汉恣意乱说,已是不识好恶,不免向泥里洗土说些没滋味话。然第一不得向我说处会,此是士大夫作聪明底第一义也。世间出世间法,不得言一,不得言二,不得言有,不得言无。一二有无,于光明藏中亦谓之毒药,亦谓之醍醐。醍醐、毒药本无自性,作一二有无之见者对病医方耳。光明藏喻太虚空,一二有无喻日月昼夜。夜暗时太虚空未尝暗,昼明时太虚空未尝明,日月昼夜自相倾夺,如一二有无之见相倾相夺,于光明藏无异。可中有个英灵汉,不受这般恶水泼,一念缘起无生。只这相倾相夺底皆是当人逐日受用底家事,前所云醍醐、毒药是也。士大夫学此道,多求速效,宗师未开口时,早将心意识领解了也。及乎缓缓地根著,一似落汤螃蟹,手忙脚乱,无讨头处。殊不知阎家老子面前受铁棒吞热铁,圆者便是这领解。求速效者更不是别人,所谓希得返失,务精益粗,如来说为可怜悯者。近世士大夫,千万人中觅一个半个无此病者,了不可得。绍兴丙子秋,经由鄂渚,邂逅熊使君叔雅,一见倾倒,便以此道相契,却能退步向实头处著到,如说而行,不似泛泛者彊知彊会彊领略,直要到古人脚蹋实地处。不疑佛,不疑孔子,不疑老君,然后借老君孔子佛鼻孔,要自出气,真勇猛精进胜丈夫所为。愿猛著精彩,努力向前。说处行处已不错,但少喷地一下而已。若有进无退,日用二六时中应缘处不间断,则喷地一下亦不难。然第一不得存心在喷地一下处,若有此心,则被此心障却路头矣。但于日用应缘处不昧,则日月浸久,自然打成一片。何者为应缘处?喜时怒时,判断公事时,与宾客相酬酢时,与妻子聚会时,心思善恶时,触境遇缘时,皆是喷地一发时节。千万记取,千万记取!世间情念起时,不必用力排遣。前日已曾上闻,但只举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才举起这一字,世间情念自怗怗地矣。多言复多语,由来返相误,千说万说,只是这些子道理。蓦然于「无」字上绝却性命,这些道理亦是眼中花。
次韵真歇和尚圆觉经颂一十四首 其一 大光明藏 北宋 · 释正觉
押支韵
衲僧拨转铁牛机,默耀灵通底是谁。
月兔影沉云母地,海禽梦卧珊瑚枝。
韶阳佛法嫌饶舌,鲁祖家风解惜眉。
端坐环中虚白处,纵经尘劫个难移。
次韵率行之见投因以赋别 宋 · 王铚
押词韵第十一部
素空零玉(原作五,据李本、小集本改)露,碧梧堕金井。
周年不待人,去我如断绠。
归翼懒飞翔,老骥倦驰骋。
山空风月满,人恋松桂影。
穷方屡厄陈,喜动初入郢。
文豪获胜游,羁思发深省。
周原富十(初本作千)箱,汉仪重九鼎。
王谢乐江海,巢由本箕颍。
谈深光明藏,游遍妙峰顶。
颂橘悲屈平,赋梅思(原作早,据小集本改)宋璟。
炎凉梁上燕,喜怒坎中黾。
千年六龙辔(自注:此谓日(原作自,据小集本改)辔也。),万事一渔艇。
居人望归骑,暝色暗前岭。
浅学字识丁,美穴鱼知丙。
书随新雁行,慰我心炯炯(小集本作慰心常炯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