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求那毗地” 相关资源
诗文库
百句譬喻经记 南北朝 · 释氏
 出处:全齐文卷二十六
永明十年九月十日,中天竺法师求那毗地出修多罗藏十二部经中,抄出譬喻,聚为一部。
凡一百事,天竺僧伽法师集行大乘,为新学者撰说此经(《释藏迹》九)
蜀中埽地和尚 唐 · 不详
 押先韵
水行仙,怕秦川王建据蜀之后,有一僧常持大帚,每过即汛埽。人以埽地和尚目之,扫毕,辄写二语,其后王衍果有秦川之祸。水行仙,衍字也)
乞复符节官劄子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宋景文集》卷二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九六
符契之信,天子所以拱敛威重,检防邪伪,其在兵赋尤重。
自《周官》镇圭以召守,牙璋以兴师。
汉氏始兴郡国,为竹使符以代牙璋。
光武中兴,禁法疏简,但以玺书发兵。
于是杜诗建言,以为事有烦而不可省,费而不得已,请复虎符,绝奸端,朝廷更从其议。
魏晋讫唐,罔不遵用。
五代蹙弱,州国褊近,旦命暮达,不容有诈,于是周显德六年,始去符契,专以印章为验。
国初受命,方事之繁,急于荡定,未暇修复。
方今地大师众,巧谲寖萌,承平既久,民不知战。
缓急边陲有警,而诏文单下,诚恐细人间牒,奸诈模写,乘机徼幸,稽逗期会,无以察知。
则国家亦当居安思危,先事立制,夺邪人窃发之便。
愿复符节官,以明慎国命。
凡发兵百人以上,财赋百万以上,皆待符与诏书双下,使郡国合而后遣。
百人、百万以下,则符契特行焉。
据为大信,诚有国之要务。
其符之形制,乞下有司详按旧典施行。
定襄县新修打地和尚塔院记元祐五年二月 北宋 · 张商英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三一、《山右石刻丛编》卷一五、《定襄金石考》卷一、《宋代蜀文辑存》卷一三
地和尚既传心要于江西马祖,退而隐于忻之定襄间,往来深山,与虎豹群居,踪迹神异,人莫之测。
有以佛法问者,以杖打地三下;
或匿其杖而问焉,则开口而已。
大历十三年六月十有三日,跏趺入灭,门人奉真身葬之,今郦村塔是也。
元祐四年六月三日,予行县往谒焉,瞻其容仪如生,而叹其院宇摧陋,谓父老曰:「古佛也,缘在若境,胡不少庄严之」?
对曰:「怀是心久矣,官以告我,我之愿也」。
是时涉夏不雨,田畴焦槁,村民所以祈请者靡所不至。
越二日,有白气絪缊,起于塔顶,父老以报县令孟君友,友驰马至,则其气涣而为油云甘泽,优渥沾浃,禾黍再茂。
于是富者输财,壮者输力,巧者输工,发于欢心,出于新敬,而向之庘颓剥,化为宏敞焕丽。
嗟乎父老,若之成斯宇也,以打地知之乎?
以白气知之乎?
揆若之所知,不过以亘空之白气为灵且异尔,若又焉知三世诸佛、东西祖师无量光明,百千变化,曾不出一举杖之间乎?
若尝以是知之,虽火其骸,毁其塔可也,况又能增崇而严事之乎?
元祐庚午二月初一日记。
乞自程二渡开复石沟一河以导建康水潦奏乾道元年正月 南宋 · 汪澈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七五、《宋会要辑稿》食货八之二四(第五册第四九四六页)、《宋史》卷九七《河渠志》七
水潦之害,大抵缘建康地势稍低,秦淮既泛,又大江湍涨,其势湓溢,非由水门砌叠窄狭及居民侵筑所致。
秦淮分三派,一入城中,入下水门,入江;
一抱北流为壕;
一抱城南流为壕。
入江入城中者,即由上水门,其砌叠处正不可阔,阔则水入城益多,狭则有以杀其势,而分归两壕。
臣今指定上下水门砌叠处不动,夹河居民之屋亦不毁除,止去两岸积壤,使河流快。
所谓陈二渡顺圣河,乃程二渡也,讹而为陈。
相近者有二河之迹,一名顺营河一名石沟河,自东南至城角伏龟楼下,与城濠相就,直入江。
疑古有此,莫究堙塞年代。
顺营势弯难凿,惟石沟势快,可以下工。
其河约六里,见为民田。
今指定欲自程二渡开复石沟一河,就伏龟楼下南城壕,可使秦淮水势不至大入城中。
臣又虑其地系行宫东南旺方,不宜开凿。
景定修建康志本末景定二年七月 宋末元初 · 周应合
 出处:全宋文卷八○六五、《景定建康志》卷首
开庆己未春三月裕斋先生华郡公以大制帅再尹留都,请于朝,以京湖旧幕客周应合江东安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明道书院山长,编程子书毕。
明年六月,命饟师于池阳
明年二月,趣还建康
甲寅应合至自池阳,拜公玉麟堂
公命之曰:「建康,大都会也。
庆元而后,图志未续,实大阙典;
庆元以前之书,纪载甚略,不无舛讹。
图志三岁一上,法也。
吾再至此又及三年,将成此书而丐归焉。
属笔于子,毋逊」。
应合避席曰:「留都钜典,当属之大手笔
应合浅学谀闻,不足以辱隆委,敢顿首固辞」。
公曰:「子尝修《江陵志》矣,图、辨、表、志,粲然有伦,轻车熟路,今何辞焉?
禊节适逢甲子,宜以是日开书局于钟山阁下,即叶石林䌷书之旧所也。
速为之,及吾未去以前成书可也」。
应合禀命而退。
时有疾未愈,欲少俟调理,徐受条教,而劄命沓至矣。
入局修纂,谨如甲子之期,则请于公曰:「旧志二百八十板,所记止于乾道。
续志二百二十板,所记止于庆元
庆元至今,所当续者六十馀年之事不敢略,亦不敢废前志也」。
公曰:「乾道、庆元二志互有详略,而《六朝事迹》、《建康录》参之二志又多不合,今当会而一之。
前志之阙者补之,舛者正之。
庆元以后未书者续之,方为全书。
况前志散漫而无统,无地图以考疆域,无年表以考时世。
古今人物不可泯者,行事之可为劝戒者,诗文之可以发扬者,求之皆阙如也。
子其用《江陵志》之凡例,汇而辑之,备前志之所未备,此吾所望也」。
应合又请于公曰:「谨奉教矣,而未可以速成也。
庆元续志之作,实因朱舜庸金陵事类》之编。
舜庸,郡人也,其编犹积二十稔而后成,况非郡人者乎?
况欲合前后而修为全书乎?
愿宽以岁月,广招局官与郡之士友而共成之」。
公不许。
应合乃条上四事:一曰定凡例。
应合昨修《江陵志》,为图二十,附之以辨,其次为表,为志,为传,为拾遗,所载犹不能备。
建康又非江陵比也。
自吴以来,国都于此,其事固多于江陵
若我朝建隆开宝之平江南,天禧之为潜邸,建炎绍兴之建行宫,显谟承烈,著在留都,凤阙龙章,固宜备录。
然混于六朝之编,列于庶事之目,宫府杂载,君臣并纪,殊未安也。
今欲先修留都宫城录,冠于书首,而建康地图、年表次之,十志又次之(一曰疆域,二曰山川,三曰城阙,四曰官守,五曰儒学,六曰文籍,七曰武卫,八曰田赋,九曰风土,十曰祠祀。),十传又次之(一曰正学,二曰孝悌,三曰节义,四曰忠勋,五曰直臣,六曰治行,七曰耆旧,八曰隐德,九曰儒雅,十曰贞女。)
传之后为拾遗,图之后为地名辨。
表之纬为四:曰时(年世甲子。),曰地(疆土分合,都邑改更。),曰人(牧守更代,官制因革。),曰事(著成败得失之迹,以寓劝戒。)
志之中各著事迹,各为考證,而古今记咏各附于所为作之下。
凡图、表、志、传卷首各为一序,而留都录之序则请公命笔。
公皆可之。
二曰分事任。
乾道旧志、庆元续志各有规模,今用前凡例会而为一。
庆元以前之未备者,庆元以后之未书者,皆欲增修无阙,岂一手两耳目所能周遍?
误承隆委,辞不获命,何敢自有其事?
窃惟幕府环列,儒宗林立,所当博师三长,共成一书。
金陵故家,文献所聚,耆旧英俊,尤宜周询,庶几凭藉众力,早有成书之期,欲乞请官十员,招士友数人入局,同共商确,分项修纂。
公不许。
三曰广搜访。
纂修既欲其备,搜访不厌其详。
幕府以至县镇等官,自寓公以至诸乡士友,自戎帅以至将校,欲从阃府转牒取会。
凡自古及今,有一事一物一诗一文得于记闻当入图经者,不以早晚,不以多寡,各随所得批报本局,以凭类聚,考订增修。
其有远近博物洽闻之士,能记古今事迹有他人所不知者,并请具述,从学校及诸县缴申。
其阀阅子孙能收上世家传、行状、墓志、神道碑及所著书文,与先世所得御札敕书、名贤往来书牍,并请录副申缴。
其山巅水涯,古今高人逸士有卓行而不求闻达者,亦请冥搜详述,以报本局。
其有闻见最博,考證最精者,当议优崇。
诸吏民父老中有能记忆旧闻关于图志者,并许具述,实封投匮。
匮置府门,三日一开,类呈其条具最多而事迹皆实者,当行犒赏。
公皆从之,行牒及榜。
四曰详参订。
切惟诸司幕府参佐宾僚学富才宏,皆应合所愿求教。
然望尊职重,有非书局所敢一一屈致者。
应合每卷修成初藁,各以紫袋封传诸幕,悉求是正。
其未当者与未尽者,各请批注行间,以凭删修。
次藁再以紫袋传呈如初。
俟定本纳呈钧览,仰求笔削,然后付之锓梓。
仍乞选差局吏两名,分管书局事务,书吏十名,誊类草藁,书写板样,客司虞候四名,以备关借文籍,传呈书藁等用。
公皆从之。
越一月,应合又请于公曰:成书之期既不可缓,修书之事浩若望洋。
应合自入局以来,主一无适,夜以继日,疲精书传,极力丹铅。
修书之藁未半,刻梓之匠已集。
既同官之难屈,非只手之可办。
有长子天骥,见为淮西总所催运官,欲乞移文总所,给假数月,专在书局为检阅校雠之助。
有婿吴畴,见为安丰六安县主簿,亦留总幕,乞令往来为助。
公从之。
凡纂一事,必禀命于公。
每成一藁,必取正于公。
夜考古书,朝订今事。
右分编藁,左付刻梓。
禊节以来周两甲子,而大略粗备。
若《留都录》四卷,《地理图》及《地名辨》一卷,《年表》十卷,《官守志》四卷,《儒学志》五卷,《文籍志》五卷,《武卫志》二卷,《田赋志》二卷,《古今人表传》三卷,《拾遗》一卷,此皆乾道庆元两志之所无而创为之也。
若《疆域志》三卷,《山川志》三卷,《城阙志》三卷,《祠祀志》三卷,因前志之所有者十之四,增其所无者十之六,合为五十卷,凡一千六百馀版,印标为二十四册,外目录一册,上之阃府。
其书板首尾九百九十四片,为厨架五所,钥而藏之䌷书堂中,选书吏以掌其启闭。
每卷每类之末,各虚梓以俟续添,固未敢以为成书也。
尝闻南轩先生因修郡志而示训曰:「削去怪妄,订正事实,崇厚风俗,表章人才」。
是编也,于前之八字无能为役,于后之八字或庶几焉。
虽然,金陵自有城邑以至于今千七百年,王伯废兴之故,山川风景之殊,国都城市之变迁,田里民物之登耗,忠臣义士之遗烈,洪儒骚客之流风,衣冠礼乐之隆污,典章文物之因革,所以兴感慨而寓劝戒者,岂五十卷之图书所能尽其纪载,而两甲子之日力所能毕其编摩也哉?
姑以奉公之命而不敢怠于其职耳。
司马文正公之修《通鉴》也,稡千三百六十二年之事为三百五十四卷之书,聚诸贤之助,阅十有九年而后成,犹曰岁月迫趣,缺谬不能自保。
今之所修郡志耳,既无司马公之学力,又无书局官之众力,且未有十九年之日力,而欲记千七百年之成败得失于五十卷书之间,其为缺谬,何可胜言?
刊而正之,姑有望于后之君子云。
景定辛酉岁七月甲子豫章周应合谨书。
观文殿学士正奉大夫史宇之墓志铭1292年4月 南宋 · 王应麟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四、《四明文献集》卷五 创作地点:浙江省宁波市
《诗》、《书》所称世臣之美盛矣,惟宋丰芑涵育之仁逾三百年,父子为相者三家,鄞史氏与焉。
燕及后昆,茀禄昌衍,盖世德之积也厚,而承德用誉,亦在其子孙。
观文殿学士正奉公,其淳德有常者欤。
越在内服,靖共厥位;
越在外服,惠政施于民。
涉世变,守素履,耄耋弗更,其操近古,所谓吉人长者。
公既葬,前进士黄君翔龙纂次行事,子嘉卿等请著石章。
应麟尝执事太史,窃观先朝盛际,上以礼义遇其臣,下以忠厚世其家,于法宜书。
瞻彼乔木,岿然故国,纂乃祖、乃考,铭于烝彝鼎,其可使遗老无传?
兹后死者之责,不敢辞。
公讳宇之字子发,世为明之鄞人。
高大父诏,以八行举于乡,赠太师越国公
曾大父师仲,赠太师越国公
大父浩,相孝宗,为太师保宁军节度使封越王谥忠定,侑享庙廷。
父弥远,相宁宗、理宗,为太师保宁昭信军节度使封卫王谥忠献
母潘氏,齐鲁国夫人
公忠献季子也。
粹温端悫,忠献以福艾期之,谓他日亢吾宗。
初命承事郎绍定五年吏部铨。
宝章阁右文殿修撰,奉佑神祠,除将作少监,赐同进士出身,迁枢密副都承旨
忠献薨,服阕,除司农太府少卿集英殿修撰,仍畀佑神祠。
即家授沿海制置使参议官,进宝章阁待制,赐金带。
华文阁,知处、严、温三州,皆力辞。
理宗眷受遗定策之勋,日笃不忘,公兄忠清公宅之既践扬中外,入式枢机,公怡默自持,淡于荣进。
上欲试之治民,乃以敷文阁待制守婺,时淳祐八年也。
婺比岁旱饥,出橐装籴浙右米三万石往赈贷,民罔捐瘠。
易守处州,始至,狱多淹系,阅实,上部使者谳决,圜扉一清。
赋税三年,民苦之,公倚阁其一年。
版部期会苛迫,以己俸代民输。
未几督趣如故,公以累年之逋一朝求足,民必重困,奏以三十年最高者为数,疲氓感悦。
忠清之丧,以在原急难谒告奔赴,得请遂行,耄稚遮道攀留。
召为兵部侍郎,辞不拜,进待制宝文阁提举佑神观。
工部侍郎权尚书
愿就散秩,陟宝章阁学士提举万寿观奉朝请
宝祐二年,召为兵部尚书
焕章阁学士绍兴府、浙东安抚使
惟祖惟兄,遗爱在越,公来镇,耆老驩迎。
念绍先哲,壹以宽和,抚柔此民。
初,忠定作牧,创义田,为士大夫贤而贫者丧嫁之助。
岁久实惠不沾,至是柅弊栉蠹,始复旧规。
越为南阳乡,公宽而有制,无所回挠。
郡大阅,一夫径造厅事,乃卒伍怙王邸势者,曰:「犯阶级有常刑」。
执而黥流之,军民慑服,咸曰仁者之勇。
甫期,治最转闻,玺书褒美,升徽猷阁学士,因任。
寻除工部尚书五年进长兵部,兼工部
宗祀明堂,为桥道顿递使。
礼成,拜端明殿学士
时畀执政恩数,恳避至再,御章批答曰:「卿继忠孝,谨牧养,予维宠嘉之。
祖孙父子昆弟先后列政涂,惟吕氏暨卿门,式克钦承,以为邦家光」。
景定二年,进资政殿大学士、知建宁府
叶公梦鼎、陈公昉之后,廉明勤俭,遵其成规。
南方多岚雾,日高乃视事,公常夙兴见吏民,不以贵少懈。
夏潦,崇安松溪水汎滥,民惩壬子灾厄,携扶入郛,公盛服露祷,为民请命,移时澄霁。
桥梁岌焉几坠,民凛凛沈垫,亟募舟筏拯之,有阻渡剽攘者罚无贷。
黎明水退,民以更生胥庆。
建俗禨鬼,恶少身殉淫祠,愚氓神事之,公捕为首者正其罪。
溪流湍悍,竞渡斗争多覆溺,严为科禁,俗遂革。
阅岁再召,进观文殿学士提举万寿观奉朝请
居生母齐韩国夫人林氏忧,哀毁过礼。
咸淳二年终制,以旧职知宁国府
郡上供米隶淮东、西两饷,俾其属受委输。
淮西使者建康地,追符尤峻,或转馈江北,跋涉耗失,纲欠数十万计,而郡官兵饩廪常不继。
公控吁于朝,始得专隶淮东,郡以稍纾。
明年祈閒,提举洞霄宫,优游里第垂十载。
自是閟光韬华,若未始有轩冕。
晚岁阖门养疾,一榻萧然,人希识其面。
至元三十年,病革却药,遂不起,春二月十三日也,年七十有九。
阶自初命至正奉大夫,爵自鄞县开国至奉化郡食邑四千六百,实封户六百。
娶洪氏,再娶高平郡赵氏,皆先卒。
子男五:吉卿承议郎太府寺丞,知武冈军,先一年卒。
沂卿,承事郎,为兄待制后。
嘉卿、彭卿,命承事郎
韦卿幼。
女子六。
孙男六:辰孙、观孙、景孙、庆孙、增孙、满
孙女四。
曾孙男一,公颐
曾孙女二。
是年四月丁酉,葬于鄞县阳堂乡金岙,与高平合兆。
公性孝友,敬保先绪,粥粥如弗胜,佩训言罔敢坠。
忠献冢木已拱,隧碑未立,论撰先德,属吴公渊状其行,进彻乙览,理宗至道熙宁铭两忠献故事,亲制文,题其额曰「公忠翊运定策元勋之碑」,奎藻汉章,贲耀松槚。
孝子扬父之美,公有焉。
别墅在钱唐西湖,密迩枋臣私第,欲得之,怵以荣利,公以先人旧业,终不与。
姊适故户部侍郎赵公汝梅,早卒,窆奉化邻山有讼,公割田易之,争者遂息。
乐善不倦,故家流风犹存,名誉以谦,亦允蹈之。
处乡党恂恂,似不能言,与人交,臧否不出诸口,而胸中有泾渭。
自奉菲薄,服用如臞儒。
治五郡,护根本,缓茧丝,虽无赫赫名,一念爱民,隐然膏泽之润,纯终领闻,集享备福,克对前人光。
于戏贤哉!
铭曰:
史以官氏,相肇于唐。
迨宋昌大,台衮相望。
有若甘盘,有若伊陟
叶钧衡太常纪绩。
象贤维公,胙乃旧勋。
用彰厥善,不专为恩。
佩玉徐趋,翔于常伯
处贵无骄,在丰能约。
迪简眷知,职联辅臣。
有世旧,岂伊异人。
公拜稽首,对扬明命。
绍闻衣言,秉心无竞。
始政于婺,终政于宣。
振乏平赋,民瘼以蠲。
禹会价藩,维祖赐履。
勿剪,二季涖止。
爱民厚俗,汉吏之循。
安静悃愊,善不近名。
岩居川观,殊庭燕佚。
仁者之寿,秀眉华发。
时行则止,脱屣浮云。
一其初终,驹皎鸿冥。
嗣守维艰,前修所叹。
允矣君子,归飞无憾。
曰晋遗老,曰殷故家,胡不百年,乡闾之嗟。
古碣苍苍,视此铭诔。
忠定,忠献之子。
九日(四首并序) 其一 明 · 童轩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予以幽忧之疾闭门不出者动阅数旬眉宇向秋凄然愁绝故人尚宝宋公忽有冶城登高之约辞不能赴因诵杜子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之句不胜幽兴满怀于是想像冶城风物为赋律诗四章诗成会乡友傅德修携诸公登高诗卷来遂用书之于左
授衣又值景荒凉,泽国砧声夜有霜。
病后欲寻元亮隐,愁来无复孟嘉狂。
树连凉馆迷秋色,潮落横塘冷夕阳。
却忆冶城山上约,不胜清兴搅吟肠凉馆横塘俱建康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