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令雍州长史李义元禁僭侈诏 初唐 · 高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三
朕思还淳返朴。示天下以质素。如闻游手堕业。此类极多。时稍不丰。便致饥馑。其异色绫锦。并花閒裙衣等。靡费既广。俱害女工。天后我之匹敌。常著七破閒裙。岂不知更有靡丽服饰。务遵节俭也。其紫服赤衣。闾阎公然服用。兼商贾富人。厚葬越礼。卿可严加捉搦。勿使更然。
应正论 唐 · 王志愔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八十二
志愔为大理正奏言。法令者。人之堤防。堤防不正。则人无禁。窃见大理官僚。多不奉法。以纵罪为宽恕。以守文为苛刻。臣滥执刑典。实恐为众所谤。臣常著应正论。以见微志。因上之。其论曰。尝读易至萃。利见大人。亨聚以正也。六二。引吉无咎。注曰。居萃之时。体柔当位。处坤之中。已独处正。与众相殊。异操而聚。民之多僻。独正者危。未能变体以远于害。故必见引。然后乃吉而无咎。王肃曰。六二与九五相应。俱履贞正。引由迎也。为吉所迎。何咎之有。未尝不辍书而叹曰。居中履正。事之常体。见引无咎。道亦宜然。有客闻而惑之。因谓仆曰。今主上文明。域中理定。君累司典宪。不务和同处正之志。虽存见引之吉。难应行之于已。余窃惧焉。仆敛衽降阶。揖客而谢曰。补遗阙于衮职。用谠言为已任。以蒙养正。见引获吉。应此道也。仁何远哉。昔咎繇谟虞。登朝作士。设教理训。开物成务。是以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怙终贼刑。刑故无小。于是舜美其事曰。汝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理刑。期于无刑人。协于中时。乃功懋哉。故孔子叹其政曰。舜举皋陶。不仁者远。此非明辟执法。大人见引之应乎。季孙行父之事君也。举窃宝之愆。黜受邑之赏。明善恶而纠慝。议僭赏以塞违。在虞舜之功。居二十之一。主司得行其道。时君不以为嫌。此非巳独处正。引吉(一作应正)而无咎者乎。观鱼于棠。臧伯正色。赂鼎在庙。哀伯抗词。言者得尽其忠。闻之不加其罪。故春秋称臧氏之正曰。积善之家。必有馀庆。此非异操而聚。引吉之所致乎。魏绛理直。晋侯乃复其位。邾人辞顺。赵盾不伐其国。此非正体未变。为吉所迎者乎。夫在上垂拱。臣下守制。若正应乎上。乃引吉于下。而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交战于胸臆之中(一作谲正之门)。怀疑乎语默之境。惧独正之莫引。忘此正之必亨。吁嗟乎。行巳立身。居正践义。其动也直。其止也方。维正直而是与。何往而非攸利。何以明之。坤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文言曰。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则不疑其所行也。嵇康撰释私论。曹羲著至公论。皆以崇公激俗。抑私事主。一言可以蔽之。归于体正而巳矣。礼记曰。刑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若以喜怒制刑。轻重设比。是则桥前惊马。希旨论人。苑中猎兔。从欲废法。理有违而合道。物贵和而不同。不同而(一作之)和。正在其中矣。昔任延为武威太守。汉帝诫之曰。善事上官。无失名誉。延对曰。臣闻忠臣不私。私臣不忠。上下雷同。非国家之福。善事上官。不敢奉诏。任延雅奏。汉帝是其正言。此则归正不回。乖旨顺义。不以忤怀见忌。斯亦违而合道。晏子春秋。景公见梁邱据曰。据与我和乎。晏子曰。此同也。非和也。夫和者。君甘则臣酸。君淡则臣咸。今据也。君甘亦甘。所谓同也。安得为和。是知济盐梅以调羹。乃适平心之味。献可否而论道。方恢正体之节。俟引正而遵度。故曰物贵和而不同。刘曼山辨和同之义。有旨哉。若以不同见议。未敢闻诲。客曰。和同乖训。则已闻之。援法成而不变者。岂恤狱之宽宪耶。书曰。御众以宽。传曰。宽则得众。若以严综物。异乎宽政矣。对曰。刑赏二柄。惟人主操之。崇厚任宽。是谓帝王之德。慎子曰。以力役法者。百姓也。以死守法者。有司也。以道变法者。君上也。然则非人臣之所操。后魏游肇之为廷尉也。魏帝尝私敕肇。有所降恕。肇执而不从曰。陛下自能恕之。岂可令臣曲笔也。是知宽恕是君道。曲从非臣节。人或未达斯旨。不料其务。以平刑为峻。将曲法为宽。谨守宪章。号为湥密。内律云。释种亏戒律。一日诛五百人。如来不救其罪。岂谓佛法为残刻耶。老子道德经云。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岂谓道教为凝峻耶。家语曰。王者之诛有五。而窃盗不与焉。即行伪言辨之流。礼记亦陈四杀。破律乱名之谓。岂是儒家执禁。孔子之湥文哉。此三教之用法者。所以明真谛。重元猷。存天纲。立人极也。然则乾象震曜。天道明威。齐众惟刑。百王所以垂范。折人以法。三后于是成功。所务掌宪决平。斯廷尉之职耳。易曰。家人嗃嗃无咎。妇子嘻嘻终吝。严于其家。可移于国。昔崔寔达于理体(一无体字)。而作政论。仲长统曰。凡为人君。宜写政论一通。置诸坐侧。其大概云。为国者以严致平。非以宽致平者也。然则称严者。不必踰条越制。凝网重罚。在于施檃括以矫枉。用平典以禁非。刑故有常。罚轻无舍。人不易犯。防之难越故也。但人慢吏浊。伪积赃湥。而日以宽理之。可以无过。何异乎命王良御驷(一作駻)。舍衔辔于奔踶。请俞跗攻疾。停药石于肤腠。适见鞅(一作秋)驾转逸。膏肓更湥。医人仆夫。何功之有。又谓仆曰。成法之变。唯帝王之令欤。对曰。何为其然也。昔汉武帝甥昭平君杀人。以公主子。廷尉上请论刑(一无刑字)。左右为言。武帝垂涕叹曰。法令者。高帝之所造也。用亲故挠先帝之法。吾何面目入高庙乎。又下负万人。乃可其奏。近代隋文帝子秦王俊为并州总管。以奢纵免官。仆射杨素曰。王陛下爱子。请舍其过。文帝曰。法不可违。若如公意。我是五儿之父。非兆人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乎。我安能亏法。卒不许。此是帝王操法。叶于礼经不变之义。况于秋官典职。司寇肃事。而可变动者乎。我皇睿哲登宸。高视岩廊之上。宰衡明允就列。辑穆庙堂之下。乾坤交泰。日月光华。庶绩其凝。众工咸理。聚以正也。仆幸利见大人。引其吉焉。期养正于下位。中正是托。子何惧乎。夫君子百行之基。出处二途而已。出则策名委质。行直道以事君。进善纳忠。仰泰阶而缉政。谔谔其节。思为社稷之臣。蹇蹇匪躬。愿参柱石之任。处则远辞徵召。高谢公卿。孝友扬名。是亦为政。烟霞尚志。其用永贞。行藏事业。心迹斯在。至如水中汎汎。天下悠悠。执驭为荣。埽门自媚。拜尘邀势。括囊守禄。从来长思。以为湥耻。客乃逡巡不对。遂无以问仆也。
唐故容州都督兼御史中丞本管经略使元君表墓碑铭 唐 · 颜真卿
四言诗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四十四
呜呼。可惜哉元君。君讳结。字次山。皇家忠烈义激文武之直清臣也。盖后魏昭成皇帝孙曰常山王遵之十二代孙。自遵七叶。王公相继。著在惇史。高祖善祎。皇朝尚书都官郎中常山郡公。曾祖仁基。朝散大夫褒信令。袭常山公。祖利贞。霍王府参军。随镇改襄州。父延祖。清净恬俭。历魏成主簿延唐丞。思閒辄自引去。以鲁县商馀山多灵药。遂家焉。及终。门人谥曰太先生。宝应元年追赠左赞善大夫。君聪悟宏达。倜傥而不羁。十七始知书。乃授学于宗兄先生德秀。常著说楚赋三篇。中行子苏源明骇之曰。子居今而作真淳之语。难哉。然世自浇浮。何伤元子。天宝十二载举进士。作文编。礼部侍郎阳浚曰。一第污元子耳。有司得元子是赖。遂登高第。及羯胡首乱。逃难于猗玗洞。因招集邻里二百馀家奔襄阳。元宗异而徵之。值君移居瀼溪。乃寝。乾元二年。李光弼拒史思明于河阳。肃宗欲幸河东。闻君有谋略。虚怀召问。君悉陈兵势。献时议三篇。上大悦曰。卿果破贼。朕忧遂停。乃拜君左金吾兵曹。摄监察御史。充山南东道节度参谋。仍于唐邓汝蔡等州招缉义军。山棚高晃等率五千馀人。一时归附。大压贼境。于是思明挫锐。不敢南侵。前是泌南战士积骨者。君悉收瘗。刻石立表。命之曰哀邱。将吏感焉。无不勇励。玺书频降。威望日崇。时张瑾杀史翙于襄州。遣使请罪。君为奏闻。特蒙嘉纳。乃真拜君监察。仍授部将张远帆田瀛等十数人将军。属荆南有专杀者。吕諲为节度使。諲辞以无兵。上曰。元结有兵在泌阳。乃拜君水部员外郎兼殿中侍御史。充諲节度判官。君起家十月。超拜至此。时论荣之。属道士申泰芝诬湖南防禦使庞承鼎谋反。并判官吴子宜等皆被决杀。推官严郢坐流。俾君按覆。君建明承鼎。获免者百馀家。及諲卒。淮西节度使王仲鼎为贼所擒。裴茂与来瑱交恶。远近危惧。莫敢谁何。君知节度观察使事。经八月。境内晏然。今上登极。节度使留后者例加封邑。君逊让不受。遂归养亲。特蒙褒奖。乃拜著作郎。遂家于武昌之樊口。著自释以见意。其略曰。少习静于商馀山。著元子十卷。兵起。逃难于猗玗洞。著猗玗子三篇。将家瀼滨。乃自称浪士。著浪说七篇。及为郎。时人以浪者亦漫为官乎。遂见呼为漫郎。著漫记七篇。及家樊上。渔者戏谓之聱叟。(阙八字)又以君漫浪于人间。或谓之漫叟。岁馀。上以君居贫。起家为道州刺史。州为西原贼所陷。人十无一。户才满千。君下车。行古人之政。二年间。归者万馀家。贼亦怀畏。不敢来犯。既受代。百姓诣阙。请立生祠。仍乞再留。观察使奏课第一。转容府都督兼侍御史本管经略使。仍请礼部侍郎张谓作甘棠颂以美之。容府自艰虞以来。所管皆固拒山谷。君单车入洞。亲自抚谕。六旬而收复八州。丁陈郡太夫人忧。百姓诣使请留。大历四年夏四月。拜左金吾卫将军兼御史中丞。管使如故。君矢死陈乞者再三。优诏褒许。七年正月朝京师。上深礼重。方加位秩。不幸遇疾。中使临问者相望。夏四月庚午。薨于永崇坊之旅馆。春秋五十。朝野震悼焉。二子以方以明。能世其业。名虽著而官未立。以其年冬十一月壬寅。虔葬君于鲁山青岭泉陂原。礼也。呜呼。君其心古。其行古。其言古。躬是三者。而见重于今。虽拥旄麾幢。总戎于五岭之下。弥纶秉宪。对越于九重之上。不为不遇。然以君之才之德之美。竟不得专政方面。登翼泰阶。而感激者不能不为之太息也。君雅好山水。闻有胜绝。未尝不枉路登览而铭赞之。感中行见知之恩。及亡。至今分宅以恤其子。其不偷也多此类。中书舍人杨炎常衮皆作碑志。以抒君之志业。故吏大足令刘衮江华令瞿令问将张满赵温张协王进兴等。感念恩旧。皆送哭以终葬。竭资鬻石。愿垂美以述诚。真卿不敏。常忝次山风义之末。尚存衋往。敢废无愧之辞。铭曰。
次山斌斌,王之荩臣。
义烈刚劲,忠和俭勤。
炳文华国,孔武宁屯。
率性方直,秉心真纯。
见危不挠,临难遗身。
允矣全德,今之古人。
奈何清贤,素志莫伸。
偫士立表,垂声不泯。
抚州宝应寺翻经台记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八 创作地点:江西省抚州市
抚州城东南四里有翻经台。宋康乐侯谢公元嘉年初于此翻译涅槃经。因以为号。公讳灵运。陈郡阳夏人也。祖元。晋车骑将军。父瑍。秘书郎。公幼颖悟好学。博览偫书。文章之美。江左莫逮。以袭祖爵。世人宗之。盛称谢康乐。初为刘毅卫军从事中郎太子左率。出为永嘉太守。郡有名山水。公素爱好。肆意遨游。称疾去职。于始宁县修营故墅。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因著山居赋。并自注之。与隐士王宏之等游放为娱。有终焉之志。每一诗至。都邑莫不竞写。宿昔之间。士庶皆遍。徵为秘书监。再召不赴。太祖使范泰与书敦奖之。乃出就职。寻迁侍中。日夕引见。赏遇甚厚。多疾不朝。赐假东归。免官。与从弟惠连东海何长瑜颍川荀道雍泰山羊璿之以文章赏会。时人谓之四友。寻山登赏。常著木屐。上则去其前齿。下则去其后齿。会稽太守孟顗事佛精恳。公谓之曰。得道应须慧业。丈人生天应在灵运前。成佛必在灵运后。顗深恨此言。后遂表公有异志。公驰出自陈。太祖知见诬。除临川内史。公以昙无谶所翻大涅槃经。语少朴质。不甚流靡。品数疏简。初学者难以措怀。乃与沙门范惠严顾慧观依旧泥洹经共为润色。勒成三十六卷。义理昭畅。质文相宣。历代宝之。盛行于天下。其馀感神徵应。具如高僧传所说。邈乎阶扃不改。栋宇具无。真卿叨刺是邦。兹用忾息。有高行头陀僧智清。绪发洪誓。精心住持。请以佛迹寺僧什喻仙台观道士谭仙岩同力增修。指期恢复。自是法堂之遗构克崇。先达之高踪不泯。百里而遥。四山不逼。三休而上。十地方超。经行之业既崇。斗薮之功斯懋。大历已酉岁四月丙午。都人士庶。相与大会。设严供而落焉。以真卿业于斯文。见咨纪述。后之君子。其忘增修乎。铭曰。
摩诃般若。解脱法身。是则涅槃。众经中尊。昙无肇允。严观是因。实赖同德。宏兹法轮。谢公发挥。精义入神。理绝史野。文兼郁彬。一垂刊削。百代咸遵。遗迹忽睹。高台嶙峋。载悲徂谢。曷践音尘。真卿愀然。悯故孰新。檀那衣钵。悉力经纶。不日复之。周邦仰仁。缅怀敦慕。子亦何人。徒愿神交。愧非德邻。刻铭金石。永永不泯。
授向昌銮试卫尉卿等制 唐 · 贾至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六十七
敕。前太子洗马向昌銮三品子昌釬等。代业忠贞。死于王事。能遵先志。常著贞诚。稽彼典谟。赏延于代。俾超秩次。是用旌善。昌銮可试卫尉卿。昌釬可通事舍人。
留别常著 中唐 · 郎士元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岁晏苍郊蓬转时,游人相见说归期。
宓君堂上能留客,明日还家应未迟。
将归旧山留别孟郊 唐 · 鲍溶
押词韵第六部
引用典故:羡鱼
择木无利刃,羡鱼无巧纶。
如何不量力,自取中路贫。
前者不厌耕,一日不离亲。
今来千里外,我心不在身。
悠悠慈母心,惟愿才如人。
蚕桑能几许,衣服常著新。
一饭吐尺丝,谁见此殷勤。
别君归耕去,持火烧车轮。
嘲曹翰 唐 · 无名氏
五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曹翰事世宗为枢密承旨。性贪侈。常著锦袜金线丝鞋。朝士有托无名子嘲之者,诗曰:
不作锦衣裳,裁为十指仓。
千金包汗脚,惭愧络丝娘(《清异录》三)。
和利州鲜于转运(侁,字子骏)公居八咏 山斋 北宋 · 司马光
押词韵第十五部
幽蹊入桃李,危栈蟠林麓。
行行忽虚敞,高斋出山腹。
园圃近指掌,郊郭纷盈目。
春老酴醾香,夏浅筼筜绿。
条横喜罥衣,笋迸乍穿屋。
秋江澄可卷,冬岭翠如扑。
烟间渔艇小,塞外村居独。
烧转望畬田,响答聆伐木。
惊麇挺走险,鸣禽嘤出谷。
物华时变更,兴趣日相续。
谁知使者尊,常著野人服。
肯以驷马荣,区区诧乡族。
芙蓉台 北宋 · 曾巩
创作地点:山东省济南市
芙蓉花开秋水冷,水面无风见花影。
飘香上下两婵娟,云在巫山月在天。
清澜素砾为庭户,羽盖霓裳不知数。
台上游人下流水,柱脚亭亭插花里。
阑边饮酒棹女歌,台北台南花正多。
莫笑来时常著屐,绿柳墙连使君宅。
皇城副使王鉴知莫州制 北宋 · 刘攽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八八、《彭城集》卷二一
边郡镇守,兼有民事,以威武震憺戎落,以律令听察狱讼,其亦难矣,可无选者?某累更任使,常著能效,帅臣称其材敏,荐之于朝,因而用之,吾无推择之烦。其勉励干力,勿负恩渥。
欧阳叔弼传 北宋 · 毕仲游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二、《西台集》卷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九三、五○三
昔司马谈为太史,其子迁继之,而司马氏书行于世。司徒掾班彪著《汉史》,不成,其子固继之,而《前汉书》行于世。中垒校尉刘向博物洽闻,善文章,其子歆继之,而向、歆父子之书亦传而不朽。自汉魏以来,父子之文显者多矣。至于名天下而传后世,则未有如三家之盛也。本朝庐陵欧阳文忠公起于天圣、明道之间,主天下文章之盟者三十年。当时言文章者至欧阳文忠公然后以为极而不可加,谓之文师。而位居三府,身辅三朝,有大功于社稷。而其子叔弼甫复以文学登第,能世其家。为人广览强记,博通经籍史氏、诸子百家之言。文忠公之文须人代者,多出叔弼甫之手。而东坡苏子瞻在翰林,亦多以内表章属叔弼甫代之,人莫能辨。尝称曰:「文不可以不学古而后为也,要能以古人语而道己意,则可与言文矣」。文忠公薨后,叔弼甫代为遗表。神宗皇帝见而爱之,意文忠公自作其表。传于天下,天下之人亦以为文忠公自作也。使在金马玉堂应制代言为词臣,当复有文章行天下,庶几谈、迁、彪、固、向、歆三家之盛。而老死不能用,以一朝请大夫终于颍上。然叔弼甫在,则文忠公之遗风犹有存者;叔弼甫亡,则文忠公之遗风益远焉。今叔弼甫亡矣,是可哀已,是可恨已。叔弼甫字也,名棐。其先庐陵永丰人也,初以文忠公荫守秘书省正字。年十二三,文忠公意已贤之,尝著《鸣蝉赋》,叔弼甫犹侍不去。文忠公曰:「儿异时必能为吾此赋矣」。因书以遗之。及稍长,文忠公益器其为人,尝书以教叔弼甫曰:「孺子记之,藏精于晦则明,养神以静则安。晦所以蓄用,静所以应物。善蓄者不竭,善应者无穷。虽学则可至,然性近者得之易也。孺子记之」。及举进士,中乙科。文忠公在位而老,叔弼甫不言出仕,文忠公强之。及调陈州节度推官,亦竟不之任也。及文忠公薨,终丧,始以大理寺丞为审官东院主簿,入官制局为检详官,同知大宗正丞事。三迁为朝奉郎、守太常博士、尚书主客员外郎,改考功,摄领吏部侍郎左选。是时九品以上注籍左选者数千员,法年二十即仕于州县为吏,谓之入仕。议者曰:「此官所以冗者欤」?乃建言:「故事,年二十五岁乃试于铨,守选三年然后入仕。今官冗,请复二十五岁守选之法。且使进士特奏名者减其举数以示恩,亟与之官而不使仕,则左选清矣」。叔弼甫曰:「嘻,非朝廷所以议冗官之意也」。乃著议曰:「左选之冗,士人之病尔。朝廷悯而议之,欲利之尔。今加五年使守选,是反害之也。所谓特奏名者非他,儒生而老于场屋无成者也。悯其无成而老,故与微官,使之沾禄而后归。今亟与之而不使仕,所谓官者,乃虚名尔,岂为恩哉?是终穷也」。议者之言遂格。哲宗即位,为秘书省著作郎、充修实录检讨。叔弼甫曰:「古虽不讳嫌名,而今日为官称,则不可以不讳也」。乃辞不就职,而更为集贤校理、判登闻鼓院,后入省为职方、礼部二员外郎。会诏议南北郊祭,或曰分祭礼也,或曰合祭礼也。而主合祭者方用事,诸儒多折而从之。叔弼甫独曰:「分祭、合祭,《唐志》有之矣,吾先君子之所论也。吾虽欲合议者而排分祭,如违先志何!如异礼经何」!及议皇太妃典礼,哲宗皇帝诏使为差降,谓于太皇太后之礼为差降也。而议者以谓诏语所及之事则为差降,诏语所不及之事则不为差降,大略于母后之礼无差降矣。叔弼甫曰:「太皇太后与皇太妃位号不同,礼亦异数。差降之诏,何可违也」?议者犹持不决。叔弼甫曰:「上诏所谓差降者,请物物而为差降也,岂有及不及之事哉」?议者不能胜叔弼甫之说,遂如诏。会章公子厚入相,叔弼甫数请外,乃以朝散郎、秘阁校理知襄州。有魏泰者,曾公子宣卫国夫人之兄也。居襄二十年,倚子宣之重以传食于汉南,虽为布衣,州郡以倅贰之礼接之,犹慊不怿。多规占公私田园,强市买与民争利,前后无复谁何者。于是以州门之东偏楼店官废址为天荒而请之,上下弥缝为成书,然后示叔弼甫。叔弼甫曰:「孰谓州门之东偏而有天荒可请乎」?却之。州官上下更谓叔弼甫曰:「泰横于汉南日久,未易裁也。彼请地而迟与之且不可,况终却之乎」?叔弼甫曰:「天荒地野,泰请之州门之左。以门左之地为天荒售人,非政也。惮泰而诬天荒之令,非法也」。泰闻之怒,诉于转运司,下其诉于州。叔弼甫终持不与,泰由是诉叔弼甫于子宣矣。襄罢,以朝请郎知潞州。潞罢,乃禠所帖校理,还吏选,继降官二等。元符三年,始复以朝散郎还朝,为尚书吏部郎中,迁右司郎中。请外,遂以朝奉大夫、直秘阁知蔡州。蔡地薄赋重,而转运司为覆折之令以多取于民,民不堪命。会有手诏申敕科折之令,禁其覆折。而官吏惮转运司,不敢以诏旨从事,请于叔弼甫。叔弼甫曰:「诏旨如是,亟行而已矣,何请为」!众曰:「覆折虽非令,而转运司赖以为经费,所从来矣。罢之,则将以他事中伤州郡,不可为也」。叔弼甫曰:「州郡之于民,诏令苟有未便,犹将请之。今天子德意深厚,知覆折之病民,手诏止之。而惮转运司不行,仍覆折以病民,获罪于朝廷,州郡岂可为也」?遂行如诏,民持覆折之输至州而还者半道矣。呜呼!文忠公以道德文章为三朝天子之辅,学士大夫皆师尊之。出文忠之门者,得其片言只辞见于文字为称道,已足自负而名天下。况于叔弼甫者,亲为其子,又文忠公之所贤。父子之间,非他人亲炙之所可及,而竟不得以文章少自见于世!故余纪次叔弼甫在吏部考功、礼部时议、襄、蔡二州政事,以见叔弼甫终不得以文章用而暴于人者,乃议论与吏事尔。然非好学守道,识大体而又有仁民爱物之心,则其议论与行事,孰能尔也?叔弼甫常著《尧历》三卷、《合朔图》一卷、《历代年表》十卷、《三十国年纪》七卷《、九朝史略》三卷、《食货策》五卷、《集古总目》二十卷、《襄录》二卷。叔弼甫亡后,其家集所自为之文亦二十卷。盖虽不表见于当世,而犹足以遗后人也。叔弼自去蔡后,系元祐籍,复镌职降官,守以宫庙,居颍州里第,间游吴中。俄出籍,乃以两恩当任子孙者力请于朝三四,以官其兄子之子,曰:「先公之长曾孙不可以无官,吾子之子无官可也」。政和三年卒于颍州,年六十七。一子曰愿,宣义郎。三孙,其二官,一无官。
赞曰:欧阳氏出于伯禹之后,为越王句践,句践之裔孙多受封于楚,有封于乌程欧阳亭者,遂为欧阳氏。汉有博士和伯以治《尚书》显名,世谓之欧阳尚书。而率更令询事唐太宗亦显名于世。至文忠公遂大显,为本朝宗臣。生四子,叔弼甫其第三子也。虽不用于世,亦为显人。余自治平以来,从叔弼甫游如兄弟。今同游者丧亡殆尽,惟余尚存。故勉为叔弼甫作传,纪其大节云。
王敬武书辨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六○、《东观馀论》卷上
太医丞乐君珍畜唐人一帖,题云「委曲付师范」,跋之者以后有彭城私记,为刘梦得书,以中云「大驾归定」为德宗自兴元还时,皆非也。余案,此乃唐平卢节度使王敬武与其子师范书也。纸背有王珙署衔甚详,上云「谨谨上相公」,下云「从侄保义军节度陕虢观察等使珙状封」。此珙与敬武书,敬武就其纸作家问寄师范耳。「大驾归定」盖僖宗自凤翔还时也。按中和元年,王铎为都统征黄巢,制授敬武平卢节度使。三年,进敬武检校太尉、同平章事。而光启三年,王重盈入河中,留其子珙领陕虢节度事。光启在中和后,此珙所以呼敬武作相公,自题保义节度衔也。敬武书此帖后一载,龙纪二年卒,师范始为留后。余以此考之,是帖非梦得书明甚。又梦得自以系出中山,常著其望,而此印章乃彭城,弥知非是。珍以相示,聊为辨之。
星辰篇 宋 · 蔡发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四二、牧堂公集
星辰者少阳少阴之象。在地为土石,在天为星辰。星辰惟北辰为最尊,若中界皇王为天下主也。北辰之上有三台,若中界宰相是也。其星并躔于双目,叠为三级,以覆斗魁,是名天阶,若人见之,一生无刑囚。
北辰为其旋运,则北斗七星,一枢、二旋、三玑、四权、五玉衡、六开扬、七瑶光。瑶光之外又有九星为辅弼,而天皇上尊,岂即北辰之星,常隐不见。《玉枢经》所谓「复有尊帝二星,大如车轮,若人见之,留形住世长生」是也。
又曰:斗为天枢,中有天罡,在内为廉贞,在外为破军。雷神十二门并随天罡之所指。罡星指丑,其身在未,所指者吉,所在者凶,馀位皆然。若人见之,寿可千岁。斗杓开阳旁一小星名辅星,所以佐北斗成功,明则有罪必赦之矣。
北斗在紫微宫太微垣北,又曰帝车,亦曰七政,所以斟酌天之元气。人心有七窍,综理一身之事,应其七宿。凡人作事,不言而心之所主,或公私顺逆,难逃其洞察矣。
两极者南北上下之枢是也。北高而南下,自地上观之,北极出地三十五度有馀,南极亦入地三十五度有馀,两极之中皆去九十一度三分度之一,谓之赤道,行路之腹,以纪二十八宿相距之度。大抵两极正居南北之中,盖为天心,中气存焉。其动有常,不疾不徐,昼夜循环斡旋。天运自东而西分为四时,寒暑所以平,阴阳所以和,此后天之太极也。先天之太极,造天地于无形;后天之太极,运天地于有形。三才妙用,秘密在是也。参、商二星,参居卯地,水星也;商居酉地,火星也。一出一没,朝夕不相见。昔帝喾氏有不才子,长曰阏伯,次曰实沈,居于旷野,不容相见,见则执戈相战。尧帝恶之,迁阏伯于商丘,主祀商星,在东方卯位;迁实沈于大夏,主祀参星,在西方申位。今人久不相见,亦曰参商。载此二星,使后世孝子慈孙观此当警戒。夫天乙紫气,续木之馀气,吉祥之耀,性清高慈善,拯危救灾,主缁道技术之流。若人生时临照,主富贵长寿,所至之宫得福,遇凶亦不成灾,其行凡二十六年一周天。太乙月孛本水之馀气,暗昧不明,兴危亡不测之灾,遇吉星则吉,遇凶星则凶,凡九年一周天。罗睺为天首星,续火之行,性急躁深刻,匿怨仇雠,不能兴善致祥,但作妖孽血火、伤破斩截,时招寒热瘴气,逆行于天,隐而不见日月,凡十八年一周天。计都者为天尾星,续土之行,常与罗睺相对,故曰首尾星也。含菑毒恶,主风劳、血气、生命,遇此必有灾咎。逆行于天,逢日月则食,凡十八年一周天。「欲识太阴行度时,正月之节起于危。一日出行十三度,五日两宫次第移。二奎三胃四从毕,五井六柳张居七。八月翼宿以为初,龙角季秋任游历。十月房宿作元辰,逢子箕星细寻觅。丑月牵牛切要知,周天之度无差忒。此是太阴行度方,人命身宫从此得」。此太阴星行法如此。「十三角当首,亢九度光辉。十六氐相宜,房心各五度。十九尾南飞,箕十度光照。二十四斗求,牵牛七夕过。十一度女娘,虚来正十度。危逢十八当,十七正相室。二五乃居壁,十五半奎旋。十三娄下觅,胃言十四半。十一昴全算,二八毕如花。一觜河边叹,参九在其方。三十遇井冠,一增双是鬼。二七柳花芳,星七夜半走。张翼各十九,轸宿十八灿」。此乃二十八宿度数如此。惟天之鹑火加于地之午位,乃与地合而得天运之正耳。浑天中外宫星计二百四十六名,一千二百八十一星。大象是上星,方圆一百二十里;中象是中星,方圆八十里;小星是下星,方圆六十里。皆守常位,分布四方,周遍天体。其悬也固非缀属而存,其运也亦非推挽而行,但当其气之盛处,精神光辉自然发越,各有次第,而不可僭矣。惟南极入地,常隐不见。
紫微宫常见馀星近日而伏,远日而明,四时互见。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一度二千九百三十二里有奇,以六百弓为一里算,该有一百七十尺一寸二釐四毫有剩,大抵十七分里有奇之一也。
二十八宿分为十二辰次,十二分野。一次三十度三十二分度之十四,周天积一百单七万九百一十三里,径三十五万六千九百七十一里,一日一夜而天运一周也。天行一日一夜而一周,日月背天而左旋,二十八宿及馀星皆顺天而西转。故日月东行,天行速,实牵之而西没,故天之行则有昼夜而已。《列子》云:「天乃积气耳」。日月星辰亦积气中之光耀者,譬之蚁行磨石之上,磨左旋而蚁右转,磨疾而左回。东行者逆,故十二辰一周;西转者顺,故十二时一周也。经星者三垣二十八舍,中外宫星是也。帝座常在紫微者,据北极七十二度常见不隐之中,故有北辰之号。常居其所不动,而众星四面旋绕归向之也。天形运转,昼夜不息,而此为之枢,如轮之毂,如硙之脐,欲动而不可得也。若太微之在翼,天市之在尾,摄提之在亢,南距赤道皆近,北距天极皆远,固不容于不动,不免与二十八宿同其运行。东西隐见,各有度数,仰而观之,无晷刻或停。二十八宿为经星,金、木、水、火、土为纬星。三垣者,一曰紫微十五星,在天乙之中;二曰太微十星,在翼轸之北;三曰天市二十二星,在房心之东北:此所谓三垣也。
二十八舍者,东方苍龙角至箕,其形如龙,故曰苍龙;南方朱雀井至轸,其形如鹑鸟,故曰朱雀;西方咸池奎至参,其形如虎,故曰白虎;北方玄武斗至壁,其形如龟蛇,故曰玄武也。
中外宫星,在朝象官,如三台、诸侯、九卿、骑宫、羽林之类是也;在野象物,如鸡、狗、豺、狼、龟、鱼、狐、兔之类是也;在天象事,如离宫、阁道、华盖、五车之类是也。其馀因义制名,观其象可知其义。说者有云,房心为明堂,危虚为宗庙;又曰翼星明则礼乐兴隆,亢星明则大臣纳忠,氐星明则大臣奉度,昴星明则狱讼平,柳星明则国安,室星明则王道昌、百谷登,娄星明则天下和平,四夷效顺。
《洪范》曰箕主风、毕主雨,故箕毕见而风雨大作。若毕宿缠于太阴之分,月内霖雨不止,所谓风伯雨师是也。外有进贤星在角缠左下,主卿相进逸才之象,若成汤得伊尹,高宗得傅说,文王得太公,宣王得召、甫,先主得孔明,太宗得房、杜是也。
纬星五行之精,木曰岁星,火曰荧惑,土曰镇星,金曰太白,水曰辰星。汉高帝元年此五星贯索连珠,聚于东井。盖井乃金星,直秦分雍州之域,斯时聚乎其次,乃沛公兴王之兆。因是以义取天下,传四百馀年之久者,岂无所自耶!宋乾德五年,又聚于奎,固太平之象,实重启斯文之兆,文治精华已露于立国之初,道学盛行,德政兼备,正在此五星之聚乎!并日月而言谓之七政,皆丽乎天。天行速,七政行迟,迟为速所滞,故与天俱东出西入也。
五星出入无常,则有变异,如史志所载荧惑入于匏瓜,一夕不见。匏瓜在黄道北三十馀度,或曰,白日而行,光芒震曜如五行器。太白忽犯狼星,亦有变异。狼星在黄道南四十馀度,或昼见经天,与日争明,王不臣,兵起甚者,变为妖星。岁星之精变为搀枪,荧惑之精变为蚩尤旗,镇星之精变为天贼,太白之精变为天狗,辰星之精变为枉矢之类。如日之精变为孛,月之精变为彗,皆有所因而致然也。宋端拱二年七月彗出于东井,盖东井乃经星在秦分。彗乃妖星,见于其分,光芒偏指如彗,所以除旧布新。其色有五色:苍则王侯破天子,将卒劳于远行;赤则贼兵随起,强国恣横;黄则贪溺女色,权夺后妃;白则将军造逆,二年兵大作;黑则水精贼起,江河决裂,处处人民不安。象若竹彗木条,长短无常,长大见久则灾深,短小不久则灾狭。王者诚能惕然警惧,脩德行政,知稼穑之艰难,审刑罚之得失,答天谴,谢天戒,则寿命延长,福禄骈臻,永享太平之治,为政者尤当谨焉。然星三色者,别三家之异。魏天申石氏以赤纪,齐甘德以黑纪,商巫咸以黄纪。紫宫星亦同出三家。中外宫总三百八十三名,一千四百六十四星,前志所载才一百一十八名,积数至七百八十三星。体生于地,积成于天,列居错峙,各有攸属。范史注常著明者一百二十四星,可名者三百二十星,共算有三千五百,海人占之不与此数,微星之数万有一千五百二十。至晋武帝时太史令陈卓总三家所著,方具上数,至今不改。惟林邑国北极高十七度,安南都护府北极高二十一度六分,至海中南望老人星下,众星灿然,皆古以来所未名者也。夫星占起自黄帝命车区,在唐则羲和降察,在夏则昆吾演奥,巫咸、甘、石之经尚在人间,学者当考而详之也。云汉之说著于《诗》曰:「倬彼云汉,为章于天」。又曰:「倬彼云汉,昭回于天」。大抵云汉者,四渎之精也。又曰,地中两河所映也,起于鹑火,经西方之宿而过北方,至于箕尾,而入地下,若晴则明,雨则昏,旁星现则水蓄聚,沉则盈满泛滥,奔腾澎湃而不可禦也。所谓十二辰者,乃十二月斗纲所指之次也。斗纲所指,如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之类,谓之月建。天之元气无形可见,观北斗魁、衡、杓三星之所指,如建寅之月元气在寅,他月仿此。所谓十二次者,乃日月所会之处也。
日月一岁十二会,故有十二次。如建寅之月次名析木,建卯之月次名大火,建辰之月次名寿星,建巳之月次名鹑尾,建午之月次名鹑火,建未之月次名鹑首,建申之月次名实沈,建酉之月次名大梁,建戌之月次名降娄,建亥之月次名陬訾,建子之月次名玄枵,建丑之月次名星纪之类是也。
十二分野即列宿辰次所临之地也。天有十二次,地有十二位,如辰寿星乃角、亢,属兖州,为郑分野,位在秤宫;卯大火乃氐、房、心,属豫州,为宋分野,位在天蝎;寅析木乃箕、尾,属幽州,为燕分野,位在人马;丑星纪乃斗、牛,属扬州,为吴越分野,位在磨蝎;子玄枵乃女、虚、危,属青州,为齐分野,位在宝瓶;亥娵訾乃室、壁,属并州,为卫分野,位在双鱼;戌降娄乃奎、娄,属徐州,为鲁分野,位在白羊;酉大梁乃胃、昴、毕,属冀州,为赵分野,位在金牛;申实沈乃觜、参,属梁州,为魏分野,位在阴阳;未鹑首乃井、鬼,属雍州,为秦分野,位在巨蟹;午鹑火乃柳星、张,属三河,为周分野,位在狮子;巳鹑尾乃翼、轸,属荆州,为楚分野,位在双女。故遇日月之交会,星辰之变异,即以所临之次占之,或吉或凶,当有知之者矣。
宝鼎现 筠翁李似之作此词见招,因赋其事,使歌之者想像风味,如到山中也 宋 · 张元干
押药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福州市
山庄图画,锦囊吟咏,胸中丘壑。
年少日、如虹豪气,吐凤词华浑忘却。
便袖手、向岩前溪畔,种满烟梢雾箨。
想别墅平泉,当时草木,风流如昨。
瘦藤闲倚看锄药。
双芒鞋、雨后常著。
目送处、飞鸿灭没,谁问蓬蒿争燕雀。
乍霁月、望松云南渡,短艇攲沙夜泊。
正万里青冥,千林虚籁,从渠缯缴。
携幼尚有筠丁,谁会得、人生行乐。
岸帻纶巾归去,深户香迷翠幕。
恐未免、上凌烟阁。
好在秋天鹗。
念小山丛桂,今宵狂客,不胜杯勺。
欧阳先生墓志铭 宋 · 胡铨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二七、《胡澹庵先生文集》卷二六
某外侄欧阳裒乞其父铭,且以某族子国学生箕状来言曰:先生讳应求,字仲俊,姓欧阳氏,世为庐陵永和人,其族谱有文忠公之世次在。曾大父谅、大父震,皆铲迹丘园。父景先,少笃学警敏。年十五赋《诸葛管萧之亚》,有司动色,以为得宿学,及见乃年少,由是知名。其兄景仁亦声动场屋。两人皆早慧,乡誉蔼然,每与计偕,而卒不偶。晚得衡之耒阳尉以没,而其兄亦终于宣之太平簿。欧阳之居永和者登第踵武,而贡于太常者相望也,乡曲号为儒林名族,而此两人汩振乃尔,众为称屈。先生有贤父兄,而又弱不好弄,夙悟少成,于书无所不观,尤深于《易》。早举进士,以母老不行。建炎间,尝类试漕台,一出不合,即退居,开门授徒,且学且养,无复进取意。与其徒道尧舜孔子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为可用之说,夷犹陋巷中,萧然藜羹,自以为天下至乐也,学者心服而诚尊之。乡人无少长,咸称之曰先生。天性孝友。初娶刘氏,一子方龀,母夫人胡氏以其适孙,尤钟爱,起居必偕。偶夭阏,先生往视之,坦坦施施,割情忍爱,以安母意。未几盗作,先生奉板舆避地里之芗城山。一日寇至,同避者悉先去,谓必不免。先生逡巡负亲涉江,亦免于难。张氏姊寡无子,一女尚幼,赀颇饶,众为觊之。先生悉力全度,迨其长,择人嫁之,尽授其业。亲友或有负,即窘甚,不切切,人自不忍欺。先生容貌魁梧,颀然而长,三尺童子与接,亦低眉拱手,可近而不可狎。操履坚正,于朋友义而信,居乡敬老慈幼,怒无厉色。目不窥要人门,足不染讼埆尘。厚性宽中,犯而不校,非僻亦无自而至。常著书课子,每曰:「人强为善,尚或罹祸,况为恶乎!善而罹祸,正犹秋兰之厌风霜,虽若槁矣,而芳不辍于岁时。恶或徼福,亦犹朝菌之蒙雨露,即苟荣矣,而质不能于晦朔。吾宁为善而罹祸,可为恶而徼福乎」?其言切理类此。喜吟诗,字画遒劲,虽造次不作行草。自号樗叟。君子谓先生不应辟召似徐孺子,颓乎处顺似黄叔度,至耄期称道不衰似及门于孔氏,殆未可游、夏辈也。卒于隆兴二年三月辛丑,享年七十有六,以其年七月壬辰葬于县之膏泽乡桃花原先茔之右。继室解氏。一男曰裒,好学有立,盖申鲜虞之傅挚云。四女,长归箕从弟昌容,次适罗镇、彭允成,季在室。孙男某,孙女某,皆幼。先生之葬易岁矣,而铭未刻。重惟积行之君子,不幸不见用于世,至抱其业以卒,而世之君子乐道人之善者,又无从揭而扬之,则生者有愧,而死者长遗恨于无穷,辄次其事以授其子,使告后世达者。铭曰:
呜呼樗叟,世突梯以生,叟戛戛也。钳结以取容,叟耿耿也。嫉披附炎,独凛凛也。忠信以干城,非僻无以入也。自谓空言,实活国之药也。我识其藏,视神未四尺无愧色也。
张郯重修儒学记 南宋 · 韩元吉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九九、隆庆《仪徵县志》卷一四
仪真为郡,表江淮之冲,东接扬、楚,西控滁、濠,天子尝重其守臣之选。乾道二年冬,郡守阙,宰臣以前太府寺丞张郯为请,赐对便殿合上意,命乘驿赴。至郡数月,以治最闻。明年秋,郡之士来言曰:郡故有学也,公田之入,养士可四百人,在郡治之东一里而近。建炎初火于兵,绍兴八年犹寓于城南之廨,二十九年始复之。隆兴二年,又残于兵,久之,虏骑渡江,戍兵并集,则又燬焉。故学之舍以刓而壁以摧,宇弗支,垣败弗涂,莽茀于庭,庙像无饰,童冠肄业,相视解体。侯下车奠谒,周览喟瞻,不月而日,即而新之。用不取于民,役不勤于公,而讲习之堂,脩息之室,庖湢库廪,悉治以整。而又绘从祀之贤,作行礼之器,凡学之须,罔不告备,吾州之民得为士而士自是安于学也。夫唯士之学有先后焉,自正其心以修其身,以齐其家,学之先也;发为文辞,见乎事业,以席广居而蒙大利,学之后也。六经之作,所以载道,而道常著于六经未作之先;诸儒之说,所以明经,而经当求于诸儒无说之际。要将举而措之,以跻世于尧舜之治,然后可以为学云。
宝文阁学士开国郡公程丈哀词(并引) 宋 · 史尧弼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三三、《莲峰集》卷一○
绍兴二十有三年冬十有一月,宝文阁学士、通议、开国程公年八十有三以没。公宣和初为待从,持节察数道,作镇大藩,晚爵彻侯,就里第。诸子吏二千石,通守方郡。诸孙、曾、玄数十人,皆宦学。岁生朝朔望上寿,赫然一时,踰四十年。老而益康宁,聪明如少日。今达官贵人在天下,声位出公右固不乏。至福禄寿善具美,子孙蕃炽昌大,必称公,皆以为莫及。常考验公所谓得报于天如此者,数闻长老言,公平生帅边,未常杀人,军法当死,必为道地生全之,徒流亦末减以论。然所至设方略,张纪律,人不敢犯,边以安。常推是心,凡治狱必恕,理民财凡厚取以刻不为。夫天地之心,惟生物为事。人诚合于是,天之丰其报,其理不信然耶?今人帅边治军,率忍于杀,谓不如是威不立;治狱务锻鍊人,法惟恐不极;敛以急刻,刮民膏髓殆尽犹不慊。以是故不得尽其年,以长有其富贵,子孙不旋踵不振,不知几何人,报章章如是,世曾不以戒,何哉?东坡翁常著《外祖逸事》,实公四世祖,以直盗芦菔根者冤,宁免官去,已而寿九十,其子寿八十五,曾孙皆仕有声,同时为监司三人。其为德源流所从来已远,至公益推是心施用,程氏之世益大,不以是故邪?公生世满足,何憾?吾特哀夫德人长者之于世寡也,故表而出之,为世鉴戒,而系以词六章,章各五句。其词曰:
有烨其存,延阁其崇,彻侯其尊,子孙后前,金印累兮。或驾以出,里人以观,指以谓人,曰是寿善,耀吾里兮。有衋其亡,昔惟华颠,燕笑林下,几杖罍樽,今委蛇兮。里人告言,曾是华屋,忽焉丘山,里无斯人,悲莫禦兮。相其哀荣,夷考乃行,维是不忍,不黩于杀,天则报兮。咨尔后来,懋乃厚德,无或于薄,以侈公禄,永厥世兮。
皇兄少保岳阳军节度使充万寿观使永阳郡王居广辞免少傅加食邑实封不允诏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一、《玉堂类稿》卷八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于赫仁宗,有嘉元弼。王于列郡,亲则诸兄。当肇讲于宗祈,实参陪于酌献。寻加相绂,用侈神釐。昔常著于简编,今适同于符契。特升孤棘,庸厚亲贤。何必抗章,亟思承命。所辞宜不允。
贺吏部洪侍郎遵启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一、《省斋别稿》卷八
辍从西掖,进贰中台。策旧劳于翰墨之林,试游刃于铨衡之地。班联愈峻,宠数加隆。恭惟某官道觉民先,学窥圣秘。词章峻洁,如东流赴海以莫矶;闻誉辉光,若北斗丽天而可仰。久仪麟省,旋侍螭阶。自入赞于命书,即兼承于密旨。帝王之制坦然明白,岂惟四海之流传;道德之威成乎安彊,抑亦九重之倚信。眷言先政,常著殊勋。身虽不践于台躔,庆寔有开于贤嗣。已回旋于法从,即参预于政机。兹惟天理之当然,矧复人心之咸属。某系官江上,注目日边。闻贤哲之得时,与士民而胥庆。其为欣颂,罔究敷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