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授窦绍山南东道防禦使等制 唐 · 贾至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六十七
门下。永王傅窦绍侍御史崔伯阳等。强学立名。检身从政。实有忠贞之操。仍兼镇禦之才。荆州上游。襄阳冲要。北据汉沔。利尽南海。连缀吴蜀。非才勿居。永思诸葛之谋。伫振祖生之任。绍可江陵防禦使。伯阳可襄阳防禦使。馀并如故。
故朝议郎行尚书仓部员外郎集贤院待制权府君墓志铭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二
公讳自挹。字某。天水人。其先殷王武丁之支。因封命氏。楚迁于那处。秦徙于汧陇。绵代多才。继有勋力。四代祖袭庆。周开府仪同三司相定冀青殷五州诸军事冀州刺史齐郡公。曾祖武。隋开府仪同三司浙豫桂三州刺史潭府总管始平郡太守右武卫屯卫二大将军天水县开国伯。考无悔。皇朝请大夫晋州赵城县令。公年十四。太学明经上第。因喟然曰。学不足以究古今之变。而干禄者。非吾志也。遂养蒙于终南紫阁之下。穷览载籍。号为醇儒。非其道不合。非其人不自。历南和宝鼎二县尉。天宝中。河湟之閒。践更以禦寇。平籴以馈军。皆以御史董之。联辟从事。既而幽陵兵兴。二京震荡。搢绅之士。多在劫中。公艰贞终吉。盗不能污。剋复之岁。制授醴泉县尉。寻摄监察御史。充河西陇右宣慰使崔中丞伯阳判官。轺车所履。人诵其惠。岁中。崔复命。迁左冯翊。表为祠曹。且佐州帅。朝廷以公文而无害。特拜监察御史。谦以自牧。换大理寺丞。学该古今。加集贤院待制。识通理典。迁尚书仓部员外郎。大历五年春。感风疾请告。十有二月。终于布政里私第。享年七十。惟公得大易之含章。中庸之居易。知前古之善败。稽六学之义类。灵龟恬然。天爵自贵。夫如是。则通籍书殿。起草中台。于诸生不为不达。而充公之量则未也。与故王右丞维今归尚书崇敬为文雅道素之友。其馀或不践其域。故知我者希。夫人太原王氏。监察御史造之孙。鄠县令侑之女。淑行明德。辅于公志。丛是福履。近于期颐。公之丧既除。二十三年而夫人殁。寿九十三。时贞元十年十有二月也。嗣子某。某官。次子某。某官等。皆以旧德蕃祉。参居吏员。尽厥诚信。贞于龟筮。以十二年十月。祔葬于咸阳县洪渎原。礼也。以德舆诸孙之列。习于旧史。郯子之学。诚惭古人。滕公之室。敢识幽壤。铭曰。
周隋之閒,受封于齐。
代有武功,抑抑仓部。
德音不回,蔼然儒风。
考正图书,弥纶宪章。
其道昭融,黄裳之吉。
大雅方直,位则未充。
惟此令德,与彼内则。
委和而终,咸阳古原。
祔窆双魂,淑声无穷。
李岘降蜀州刺史 北宋 · 孙甫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五、《唐史论断》卷中
论曰:肃宗逐李岘,不唯为内臣所制,亦昏暗使然也。岘之名德,为时信重,作相未踰月,谋论风采,已能耸动中外。及论毛若虚奸回,致崔伯阳等无罪谴逐,此固易明之事。一县尉捕捉杀马坊卒,非凶暴之甚,安敢行法?李辅国言卒之冤,伯阳等按覆之,具得其状,独若虚附会辅国,不言其冤。肃宗不信伯阳等公正之言,但凭若虚奸奏,岂非为辅国所制?既枉逐正人,宰相辩之,复以为累,且对侍臣言:「岘专权,逐之远郡,独为宽法」。是果不能辩曲直,察枉正,昏暗之甚也。辅国一阉人,以扈从微劳,宠用过分,遂致强横,挠乱国法,公卿百官,承附者众。岘既为相,首论其状,辅国寻让任用,虽出忿意,是亦知惧也。一阉人强横,天子不能制,大臣不敢忤。贤者作相,首挫其锋,若任之岁时,必能制其奸恶,不至于甚。岘方尽心国事,无所畏避,肃宗以为专权而逐之,养成辅国之势,卒至大恶。噫!肃宗中兴之主也,以过宠内臣,遂昏懵至此,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