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文正王公墓志铭1039年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七、《宋景文集》卷五八、《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景祐二年丞相右府缺,上方图任耆俊,参付魁极。
越二年,制诏太原王公曾,其上枢密使印绶,还来相予,进拜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所以命赐之尤渥。
公拜稽首,让弗遂。
于是择典训庸,以熙百工。
外怀迩协,以种九德,饪味燮和,辰阶比平,翼戴圣猷,溥大光明。
十一月,从钦天柴,胙沂以为公国。
他日,请间伏青蒲,上陈瘁薾,婴霜露以踣,愿前此纳政,避贤人路。
帝怃然无开可意,公执不夺,卒改左仆射,加资政殿大学士,镇东平
戊寅仲冬,感疥,门子谒急书闻,亟命将高手医跳驱趣视。
不半道,丙午,公薨。
上推甲子,得三百六十六,复所生之辰。
家丞列治,让还鸿胪典葬。
天子悼遗老之弗憖也,再昕置朝,廞左貂以襚,法赗备厚。
恩录宗姻僚陪十人,容官合「文正」二言以谨周道。
公之丧来京师,其引也,盖殡也。
邦人官师沱涕相吊。
明年,有司持丁亥诏书到公第,仍举中书令密章以告。
悯册焜煌,再漏下泉,本公之绸缪感会,宠存贲往,有以致者,其如仁欤!
司直欤!
公字孝先,由逸民霸,飞遁天汉。
显基素德,支裔屡徙,今为青州益都著姓。
曾祖讳铎,祖讳继华,皆阴储世烈。
考讳兼,甘节难进,终著作佐郎
深根浚源,丛沛来祉。
公贵推泽,并赠开府仪同三司尚书令中书令,爵皆为公。
大王父国于越,父国
妣曰张,别赠燕夫人;
曰何,为鲁夫人。
公即何夫人之子。
轩渠卓异,鲁公曰:「是大吾门」。
八岁终二丧,斩焉致毁。
仲父宗元育之过所生,一情以均。
公亦以所爱事仲父如父。
甫冠,与乡士游,汎博书记,不为章句儒,诸老先生皆折辈行以交。
咸平中,偕郡上计,委符入关。
进士,再为天下第一。
当此时,二篇赋,学者争传都纸,以鹪鹩王佐期之。
初,命将作监丞,通治济阳
代还,试政事堂,以大著作太史,服五品。
判三司户部案,转右正言知制诰,服三品,充史馆修撰
翰林学士,自司计外郎再迁至中兵,拜谏议大夫参议大政,加给事中
礼部侍郎守应天、大名两府,复贰鼎席,兼太子宾客
由左户再迁至春官卿
以内书侍郎宰相笔,陟东台,兼地官、遂跻上衮。
阅五岁,琳宫火,一昔焚,册灾异免,以天官为本州。
又易天雄军,即拜彰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
稍换天平军、检校太师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徙判河南府
入冠枢极,罢幢棨,还冢宰,他如故。
公由布衣羾君门,誉处时行,为龙光景式,凡三十七年。
别任九:判大理尚书都省登闻检,知审刑审官礼仪院、通进银台司门下封駮事,涖三班院纠察在京刑狱
领使五:持金絮遗湟水酋,为生辰使;
辇谒谯祠,为考制度使;
馆寓神岳,以中台会灵观使
高真宝符,以元辅玉清昭应宫使
再见上帝,为南郊大礼使
工部一。
集贤殿昭文馆及西清之秘,为大学士三。
监修国史一。
阶一品,勋十二转,表功十有四字,食虚邑万有二千五百室,实五千一百室。
此践扬隆赫,其大较也。
初,契丹侵边,济为寰服最近,早符晏檄,悉索赋佐军兴。
公由倅事,疏一二便宜,数奏蒙可,众器其能。
天禧夜,妖自三川相靡而东,公守睢阳,不逞欢,恐里闾昼阖。
公辟牙门,分吏晓勒,捕先倡者鞭梏之,妖熄不复南。
雒都城,周万雉,云陴言言,辰居以尊。
复陕路转岁二十万,饟得无乏。
岁旱蝗,齐、楚、周什八以上民曹逃,贷囷,乡县株送,公一切榜遣,流瘠更生以千计。
所至立学官,分租俸,助兴作。
五州镵金石以颂,魏人画像事之,课治者以公为尤。
绿图夜降,度宫以仪,典客砻石庀材,规创万楹。
公列五害,愿省损制度,奉承大中之意。
先帝弗豫,太子已决事,或议长临政,憸人惎语翕翕。
公时调护储邸,谓后姻倖曰:「太子长秋谊不独立,有如两宫相维,社稷安矣」。
后悟,由是内外恭顺无违言。
庄献总军国,仪不时立,佞党投罅,廷议放肆。
公独引东汉故事,朝则帝在左,太后在右,施帘自障,群臣奏事如前,诏如公请。
长乐上徽册,供张天安殿中,公执不可,改御文德,差损扆座,志在彊王室,安外家,使无纤芥。
纳忠者以公为荩。
大理总天下狱,异时为冗,帝欲重之,公自西台被选,平亭讯谳,许自辟丞属,遂踵为故事。
法家有违制而情不一,公请非亲被以失论。
会具狱须报,公据前例,帝曰:「自是无复有违制耶」?
公曰:「如陛下言,亦无复有失者」。
帝悦,更从轻坐,语材者器公之果。
践内外辞禁,赞为名命。
浑灏炳纯,溯古同风。
或选为昌言,或永为赓歌,则家集合五十六篇详矣。
上始乡学,公采圣君贤臣事,绘解为三十篇,因以劝成德美,语镂于椠,遍赐迩臣。
其他纂次尤多,尚不录,言文者归公之洽。
呜呼!
惟公侃然正,崖然立,周密靖慎,久而无流心。
在上前开陈处可,辨博有馀言,为国家用。
至日旰出沐燕私,讫不道省中语。
天资方重,每广朝大会,盛服玉色,郎谒者视进止,如有尺寸,未尝过缺。
虽妄庸人历嗤诋,亦不能加半言毁短于公。
当国七年,万物茂宜,四夷休宁,稼茨于原,兵仆于鄙。
嘉生回薄,无有恫怨。
务大体若丙吉,清净如曹参总领众职如魏相,内文明如邓禹
于时被公之化,察察者敦,沾沾者愧。
建启露门秘禁,召惇儒硕老,侍擿劝讲。
谏署旧员,使正辞謇议日兴于朝。
进贤不植私,爱士不谋党,退不肖,不奸怨。
奉群母孝,与诸弟友,亲族可任,言之上;
不可任,厚分之财。
姻娅进用,皆以嫌自退。
上尝大署「忠亮忠厚」四字锡之,天下称为贤公。
乾兴天圣之际,时多故矣,身重任,为国休戚,虽参和傅会,权定大事,豮彼怒牙,浣其他肠,庇焉如帡幪,虑焉如蓍蔡,然至閒居独念,犹感慨以之。
是必弥纶之才,轧于群媢而未悉获骋;
粹之气,有所难屈而弗慊于心。
烦虑焚和,且至大病,斯可恸已。
先时,大星辰落郡寝上,左右惊白,公曰:「后一月乃自知之」。
如期而始悟。
宁傅箕萧昴,有凭以始,亦有以终耶!
君子谓为知命。
公始合姓于蔡,实处士光济之女。
又合姓于,故相文靖公之女。
卒,继室以其妹。
芳猷淑则,迭映中壸。
后夫人独偕公老,故启许国,享脂田焉。
昼哭未期,又不幸以褕衣而复。
母弟曰皞,字子融,为刑部郎中直集贤院
曰悯,字孝德,终国子博士
子四人,曰絪、缘、绎、演。
絪止光禄寺丞,缘夭阏,演止将作监丞,绎为光禄寺丞
绎之幼,公取皞子绎以嗣,及终,又命之。
故绎即丧序,今为大理寺丞秘阁校理
公之捐馆,以大墓无穆位,不可以葬,乃改卜于荥阳,惟新郑吉,又筮于临济乡,惟梁原
先是,蔡夫人之殁已祔于姑。
岁在单阏冬十月乙酉,子融与绎等竭诚信,举公及二夫人之丧合窆新阡,顺也。
且求状于太子中允直集贤院富弼,又自裒公行事一篇,合前后赞书,见授而为之志。
恭惟令君之德在生人,其宪度在台阁,其言在谟命,其履践在国书,其人与不可传者皆亡矣。
今所捃次,姑举搢绅所道者,著于篇而纳之圹中。
铭曰:
斤斤令君,朅来山东
利见国光,参偶时龙。
既奋厥庸,遂为宗工,订平津之封兮。
上初纂嗣,母闱参治。
揭日当天,实相以济。
谗唇不摇,王室无惎,赖陈平之智兮。
五藩于宣,既仁且贤。
邦民宜之,厥猷茂焉。
乃建将牙,乃示台躔,繄吉甫之宪兮。
郑圃联圻,泉涂启扉。
刻章美槚,终天此依。
九京千载,景仰馀徽,惟随武之归兮。
宋故奉议郎新差知邵武军邵武县管勾学事管勾劝农公事蔡公墓志铭宣和六年八月 宋 · 龚端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六
予友二人,其一人曰庐陵曾南夫,其一人曰新昌蔡儒效。
南夫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儒效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皆余之所畏也。
今死矣!
其子各从余求铭,以著不忘。
予许诺久之,而莫能措辞,两家子弟,抑疑余食此言也。
呜呼!
予视世间纷纷者,率安乐亡恙,而二公独早死,盖欲极论所以然之故,使幸而免者,知其卒不为学士大夫所齿,而善人君子虽不幸死,千岁之下犹与日月争光
胸次偪亿,开口中忌讳,故终莫能摅吾愤懑之气,以塞予悲,予其负此良友也夫。
儒效且迁葬矣,始载其终始岁月,使归而刻之,作儒效铭。
儒效名康国姓蔡氏,筠之新昌人,儒效其字也。
曾祖仲堪,祖谠,皆以学行名乡里。
父瑜,任宣义郎,致仕赠承议郎
母李氏、罗氏、邹氏,赠孺人
儒效邹出也。
熙宁五年四月丙子生,登绍圣元年进士科,起家为洪州南昌主簿,历舒州太湖县饶州知录
用举者改宣德郎,监在京粳米界,知临江军新淦县,转奉议郎
岁满,差知邵武军邵武县,未行。
宣和元年六月己卯,疾卒于正寝。
六年八月戊申,自竹园之兆,改葬于宝云院三峰山之麓,从日者言也。
其配孺人李氏,生四男五女。
男曰宽、曰寔、曰宪、曰寅,皆竞爽可喜。
宽后儒效一年卒。
女长嫁李荩,亦卒;
次嫁李允
馀幼在室。
孙男二人。
儒效资警敏,自载籍之传,诸子百家之说,天文、地理、律历、象数、阴阳卜筮之书,盖无所不观,亦无所不记,落笔辄数千百言,发辞吐论,务为汪洋无涯涘,虽善辨者不容于致诘也。
当官而行,廉隅自将,不置官上丝毫物。
南昌守帅多大吏,他日,委儒效税河渡,收其赀益公使,儒效持不可,曰:「濒江之民,穷赤无褓,藉舟楫以为生资,而济者亦易与耳,今夺而徵之,公其问诸水滨」。
帅怒,儒效争之力;
帅益怒,儒效争之益坚;
帅语塞,命罢之。
遂荐儒效堪为县令以长百姓。
东南方田,自提举常平官以下,市奸渎货,人莫孰何。
儒效在新淦,小人捧檄而至,往往敛迹,民赖不扰。
平生无他玩好,其被服至简易,而与人极周旋,喜宾客,喜振贫乏,喜称人之善,爱其弟如爱其子也。
造次执礼,当大著中。
病且革,虽妻子不冠不见。
死之日,远近无大小,哭之哀。
端与儒效生同里,幼同学,长而东西南北。
予坐贫,将不能卒业,比冠,始发愤读书。
时儒效已登科,归,一见予文,大惊喜,乃造予先人曰:「何不遣之上国」。
予不佞,被知最旧,则书其事宜致详,惜其不得施用以死,而予欲昌言以信后世者,又未能毕其说也。
儒效年十八时,于庐山,梦入小刹中,有僧谓之:「子前住此」。
因指堂中大阿罗汉像曰:「此前身也,后四十年当复来」。
今追数之,似然,岂命也哉。
铭曰:
人蘤其葩,我实而华。
我也颉颃,人则婆娑。
百岁如夭,五十而寿。
尚观后嗣,流泽之久。
按:江西省博物馆藏拓片。
蔡氏母墓志 南宋 · 李石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七一、《方舟集》卷一七
蔡氏母者,彭士童君贶母也。
君贶自彭走资五百里,告陇西李石曰:「母死,竁穴筮日得吉,将有事于窀穸,不孝子庶几焉」。
乃拜跪饮泪,呐呐若含哽,徐申言之曰:「必得文。
且吾父托《读书阁记》以传,今阁有遗事,请并书之。
吾父向作阁,母有疾病,异人过之,曰可就某地吉,妇当愈,且飨其世。
母赞之,屋于练江雪峰,多收书以牣其阁,而寄其神明于粹美空阔,以怡怡于家人。
母临死,执君贶手曰:『吾子勉卒汝父志,此阁此书足飨汝子孙为宦学功名,阁中当有剑气出斗牛间可验』。
君贶感念吾母平生言,不学不文,死且有罪,不自赎」。
出所自编次,曰母姓蔡氏,世彭望族,为童隐君之配。
斋于其室,藻修洁。
嫔于其家,尽姑舅之孝;
睦于其良,为诗书之助。
静顺淑柔,惟慈惟敬,不媢忌于媵仆诸御,而惠施于里邻族党。
无他苦恼,一日呼子妇膝下,谓犹子雍允妇曰:「而善歌,歌以送我」。
以卒。
以某年月葬于隐君墓南五步,年七十九。
一子,君贶
孙三人。
敬为特书,塞君贶千百哀祈,俾归刻圹中为志,仍列其事于阁记之阴。
蔡觉轩哀辞 宋 · 熊庆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六四、《事文类聚翰墨大全》戊集卷五、《蔡氏九儒书》卷七、《宋元学案补遗》卷六七
西山之阳有名儒,曰觉轩先生姓蔡氏西山隐君子之子也。
西山是为庆元之党人,紫阳朱子题其墓,尊之曰先生
乃今有孙,是似其祖,人复以先生尊之。
先生行甚高,度甚夷,所学盖自孔氏,将进而未止,隤然处顺,渊乎似道,是可谓能世其家矣。
人士敬之,府公聘之,诸公贵人又荐之。
乃自山中特起为命士,将典教于州郡,以觉后学。
先生辞焉,有避莫得,使者书币在门,先生惊焉。
已而得微疾,钩深探微,涵茹古今,穷昼夜益不懈,心怦怦以悸。
越数日,竟正襟危坐而逝。
呜呼!
先生者,可谓顺理安常者矣,顺受其正者矣。
山中之君子野人,皆惊呼失声甚哀。
豫章熊某,其同门婿也,是有世旧,哀有甚焉。
思昔求道未获,盖将以紫阳之敬程子者请事于左右。
先生曰:「子知言也,益友也,奚师之足云」?
顾念斯言,辅仁服义,庸非得易道之益谦也欤!
斯文日衰,吾道如线,良可哀已。
于是修其辞曰:道之大原兮在天,待夫人兮弘焉。
维圣贤之述作,斯有觉于民先。
慨先觉之寥寥,传后觉兮于一编。
凛正性而不踰,妙探赜而无前。
蹇濩落而不偶,将白首于山泉。
方抱道之将进,忽随化而溘然。
岂斯世之纷庞,不可得而参肩。
抑闻道而既早,不复畀其耆年。
将定命之有终,斡旦昼而推迁。
仰高天而难问,慨神理之幽玄。
繄修名之有立,尚磅礴于八埏。
九峰先生蔡君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九○、《西山文集》卷四二、嘉靖《建阳县志》卷六、《经义考》卷八二、《南宋文录录》卷二四、《宋元学案补遗》卷六二、六七、《宋忠定赵周王别录》卷一
君名字仲默姓蔡氏西山先生子也。
先生尝特召,坚辞不起,世谓之聘君云
聘君以师事朱文公,而文公顾曰季通吾老友也,凡性与天道之妙,他弟子不得闻者,必以语季通焉。
异篇奥传,微词突义,多先令讨究而后亲折衷之,故尝辑其问答之辞曰《翁季录》者,盖引以自匹也。
当是时,西山之名闻天下,君之昆弟自胜衣趍拜,入则服膺父教,出则从文公游。
文公晚年训传诸经略备,独《书》未及为,环视门下生求可付者,遂以属君。
《洪范》之数,学者久失其传,聘君独心得之,然未及论著,亦曰成吾书者沉也。
君既受父师之托,廪廪焉常若有负,盖沉潜反复者数十年,然后克就。
其于《书》也,考序文之误,订诸儒之失,以发明二帝三王群圣贤用心。
《洪范》、《洛诰》、《泰誓》诸篇,往往有先儒所未及者。
其于《洪范》数也,谓体天地之撰者《易》之象,纪天地之撰者《范》之数。
数始于一奇,象成于二偶,奇者数之所以立,偶者数之所以行。
故二四而八,八卦之象也;
三三而九,九畴之数也。
由是八八而又八之,为四千九十六,而象备矣;
九九而又九之,为六千五百六十一,而数周矣。
《易》更四圣而象已著,《范》锡神禹而数不传。
后之作者,昧象数之源,窒变通之妙,或即象而为数,或反数而拟象。
洞极有书,潜虚有图,非无作也,牵合傅会,自然之数益晦焉。
嗟夫!
天地之所以肇,人物之所以生,万事之所以失得,莫非数也。
数之体著于形,数之用妙于理,非穷神知化者,曷足以语此!
君于二书阐幽发微,至于如此,真不愧父师之托哉!
庆元初,伪学之论兴,文公党魁绌,聘君亦远谪舂陵,君徒步数千里以从。
九疑之麓,最楚粤穷僻处,山川风物,悲凉惨怆,居者率不能堪,君父子相对,独以理义自怡悦,浩然无湘累之思、楚囚之泣也。
聘君不幸没贬所,复徒步护柩以归,有遗之金而义不可受者,辄谢却之曰:吾宁随所止而殡,不忍累其先也。
时年仅三十,即屏去举子业,一以圣贤为师。
平居仰观俯察,默坐终晷,瞭然有见于天地之心、万物之情,反求诸躬,众理具备,信前圣之言不予欺也。
聘君尝著律吕书,演八阵图,皆为文公所叹重,然学者鲜窥其微。
间以叩君,毫析缕解,使人洒然无疑。
至象纬运行,阴阳向背,历历如指诸掌。
其志以经世综物自任,而道与时违,遂指山林为归宿,卜居九峰,邃奥重掩,虽当世名卿物色求访将以用,君不屑就也。
其文长于论辨,诗早慕太白,晚入陶、韦社中。
至其吟咏性情,摹写造化,则又源流文公《感兴》诸作,非徒以诗自命而已。
某之生也后,不及拜聘君床下,而喜观其书。
嘉定中,始见君后山,未几过予洪都之郡斋,留止数月,暇则相从质问,得所未悟。
后三年,将之潭,诣君以别,户庭洁幽,竹树茂美,如适君平子陵之居,伯季联席,衣冠伟然,若图绘中见古人物。
李敬子公晦、蔡元思继至,引觞命釂,名论迭发,杂以辨争,竟日散去,未知别离之可重也。
比年退处,念一相从于芦峰幔亭间,迄不可得,而坐中客如君与公晦父皆不复存,然后知一日之会为千载之诀,其亦可悲也。
夫君之没,实绍定三年五月壬辰,年六十有四。
是月甲寅,葬九峰东原
始君之名若字文公实命之,欲其潜心体道,默而成之也。
及君长子生,公复命之曰模,欲其循法履度,动与道合也。
公之属君父子者如此,君既克佩师训,模亦进未易量。
次子抗,以明经进士第,馀亦嗜学有立。
蔡氏自牧堂老人以道术名,西山振大之,君与二昆又相与阐明之,然皆湮沦弗偶。
或以为蔡氏恨,予曰是不足恨也,鲁之曾氏自蒧以后未尝仕,而圣师与其志,道统得其传,至西犹羞比管仲,是其所得多矣。
汉陈仲弓子孙继隆贵,然公惭卿,卿惭长,位高而名益下,君子病之。
若君之家学,渊源河洛,羽翼鲁邹,繇祖暨孙,先后一辙,言学之有本者必推焉,此其可贵,岂区区人爵比乎!
君之言行,予友黄君自然状之,模复谓予表其墓,予不得辞也,故为叙其梗,俾刻之石,后之君子其尚有考于斯。
冰壶先生 宋末元初 · 连文凤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二七、《百正集》卷下
先生蔡州人也,姓蔡氏,不以名字语人,故人皆以氏称之。
其先为周诸侯,子孙因以国为氏。
后之种类蕃滋,姓氏不一著
先生性朴素,淡然无欲。
且善与人交,自王公至于庶人,莫不亲爱之也,先生亦不以贫富贵贱厚薄之。
孔子往见之,必斋如也;
颜子与之处,不茹荤者三月
尝过秦,大夫逢氏子患迷罔之疾,视白以为黑,享香以为臭,尝甜以为苦,留先生于门,三日不得见,及与之语,卒不入。
终其身而不相遭者惟逢氏一人而已。
及遭苏峻之乱,干戈蹂躏,辟地江南,舍于陶公之圃。
太尉庾公来奔,陶公素雅敬之,为设供馔。
太尉入见,矍然而惊,恍然而失,良久曰:「百姓流离,岁且大馑,卿独无恙乎,吾不患其无遗种矣」。
相与于邑而别。
自是先生退居田园,无出仕志,日与陆、黄菁之徒往来山谷閒。
天子闻其材,欲屈不能致,乃遣小黄门赐以八珍之食,复命宗室贵戚出五侯鲭馈饷之。
先生毅然作色曰:「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
遂辞让不受。
晚年尤喜浮屠,信道术。
一日往适市,市有老翁卖药,挂一壶于肆,市罢辄入壶,人莫之见。
先生于楼上睹而异之,奉酒果以往,请学其术。
翁与之坐壶中,尽饮而出。
先生由是顿悟,息心屏虑,敛迹匿形,深扃固闭,出入食息必以时,盎无升斗之储,惟齑盐是奉,故以冰壶之名自号。
同郡有刘伯伦者,性嗜酒,无以检束。
一夕痛饮,夜半吻燥,中庭月朗,残雪未消,不远秦楚之路而踵先生之门。
先生爱其知己也,倒屣出迎,延之上坐,开樽而饮,击缶而歌,乃出石崇所作韭萍齑一品与之咀嚼而去。
当时王恺富倾天下,骄淫侈靡,方且歆慕健羡,想望其风味而不可得也。
宋太宗皇帝尝于经筵中命苏易简讲《文中子》,至有杨素遗子《食经》羹藜舍糗之说,因问食品何物最珍。
苏公侈谈先生韭萍齑之美不绝口,且谓上界仙厨鸾胎凤脯殆不及此,屡欲作《冰壶先生传》而竟不果。
太宗笑而然之。
余尝经游蔡地,过其庐,见其二子焉。
长曰蔬,幼曰蓛,丰姿秀美,卓然有祖风,不知其为几十代孙也。
二子相与言曰:「吾先公利足以济人,诚足以神明,家世寒微,史失其传,不获遇于苏公,命也,后之世将无传焉」。
余感其言而语之曰:「经不云乎?
『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今子诚能守先公之道,勿替其家声,子不求知于人,人自求子矣,何患乎无所传」?
二子闻言,喜而退。
余故为之补传,以成苏公之志云。
赞曰:先生之美,溢人唇齿;
先生之德,清人胸臆。
非玉而珍,非冰而清。
宗庙享之,敦素而行。
子孙保之,甘旨是承。
肉食者鄙,尔膻尔腥,又安得与之而争名?
呜呼!
富者不可保,贵者不足恃,惟澹泊之士无穷,信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