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朝奉郎太子中舍骑都尉赐绯鱼袋张君墓志铭熙宁八年九月 宋 · 陆经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九、《千唐志斋藏志》第一二八○页
君讳景儒字文通姓张氏,其上世自许入,遂为河南人
曾祖讳谊,皇任中书舍人,赠工部尚书
祖讳去华,皇任工部侍郎致仕,赠司徒
烈考讳师锡,皇任光禄少卿致仕,赠兵部侍郎
曾祖妣李氏、祖妣高氏,追封陇西渤海郡太君
妣曹氏,追封寿光县太君
君始举进士,贡于开封府,不利有司,以父任补太庙斋郎
锁厅复荐于开封,再不利,乃调河南府密县主簿,徙郑州新郑
未几,以亲嫌,换泽州晋城
服太夫人丧,外除,以父致仕,恩授孟州观察推官
郑州观察河阳三城节度推官
丁外艰,服除,用荐者改卫尉寺丞,迁大理寺丞太子中舍,知河南伊阙眉州彭山河南长水三县,管勾永兴军路机宜。
签书永兴判官赐绯衣银鱼。
丞相潞国公文公彦博丞相魏国公韩公琦丞相鲁国公曾公公亮、丞相国公宋公庠、使平章事翼国公王公德用交辟幕府,皆有能称。
鲁公又荐,召试学士院,止升一任。
君在长水,以三司每岁市材木数百万,悉配民间,一邑病之。
君因平其估,置场和买,民便之。
君外质内明,恬于荣利,游诸公间,莫不善客待之。
章交公车府凡十有七人,而君竟不得一究其用以殁,为可悲也。
虽然,视君之知己,皆将相名臣,可不为贤也哉!
君先娶杨氏三司盐铁副使日华之女;
后娶杨氏,供备库副使琪之女。
生子男四人,曰浩、曰洄、曰澄、曰涣,皆有学问。
女四人,长适孟州观察推官李曈,次适进士王格,二人在室。
孙男一人。
君以熙宁三年二月三日卒于西京永泰坊之私第,享年五十三。
嗣子奉君之柩,以八年九月二十六日河清县平洛上店村先公之兆。
有文集十卷,号《清白集》,藏于家。
嗣子以余与君为里人,来乞铭,不得辞。
铭曰:
君之始仕,名在俊杰。
辟书交驰,羔雁成列。
宾于诸侯,一府之望。
畴君之知,落落公相
才良命窄,虽蕴不施。
卒于下官,君子赍咨。
下从先公,有封其室。
铭而固之,以永金石。
题集二程语孟解卷后绍兴二十二年六月 南宋 · 罗革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九五、《罗豫章先生文集》卷一六、《宋元学案补遗》卷三九、《经义考》卷二三四、道光《福建通志》卷七五、《南平县志》卷二六
族兄仲素,笃志好学,推研义理,必欲到圣人止宿处。
以王氏解经释字虽富赡详备,然终不得圣贤大学之意,遂从龟山游,抠衣侍席,二十馀载,独闻至当。
得洛中横渠语论颇多,乃编成《语孟二解》,记当时对问之语,不加文采,录其实也。
廖仲辰龟山门下与仲素为友,得其本录之。
庚戌辛亥中来聚生徒于南斋罗源南斋也。),授予此本。
廖讳,为龟山之侄婿,议论尤得壸奥。
程氏西洛人明道先生讳颢字伯淳,明道其号也。
伊川讳颐,字正叔明道先生之弟。
横渠先生陕西人姓张讳载字子厚,与伊川兄弟同时。
龟山讳时,字中立,在洛中为入室高弟,仕至工部侍郎,世居将乐
仲素讳从彦,以特奏中下科,盖吾族后山之裔(后山乃罗源之后山。)
享年六十有四岁,自广回,卒于汀州武平县
绍兴壬申六月廿八日,弟革因阅此书,记于汀州教授厅云。
宋太子中舍张传师墓志铭熙宁十年十一月 北宋 · 沈辽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八、《云巢编》卷一○
君讳诲,字传师姓张氏
皇考尚书公自浦城徙居,今为吴人
尚书公在仁宗时,治职任事位显矣。
君年始数岁,已能治其家,号孝友谨厚
不预人事,以其馀力读书,夜不半不寐,宗族朋友称贤焉。
初补太庙斋郎,数拔进士荐,不中第。
当仕矣,乃以亲命来调杭州新城主簿,迁延不行者复十馀年。
尚书公归老于吴,乃补州从事
盖不去膝下,而幕府事不废,公私纤悉必应。
尚书公捐馆,哀毁骨立,人以为难。
终丧,试判入高等,授宁海军观察推官,奉繁昌太夫人之官。
时伯兄隐直、仲兄枢言以才德著名,数往来钱塘,兄弟雍睦,人不能目其优劣。
踰年,太夫人卒。
兄弟号护其丧以归,泣血三年,情过于礼。
治平三年服除,调成德军节度推官
丞相建安公出使朔方,深器其材,特表荐之。
定武孙次公卒,君其婿也。
次公家扬,其子少,不能归,乃以次公治命请于上,乞君官扬州以经纪其后,遂除扬州税。
未上,改江都
于是,朝廷方遣使行天下,以新法从事
使者欲省广陵江都为一县,召君议。
议皆合,即荐君,乞改秩治江都县事。
二邑在淮海号烦剧,君择吏史,按图籍,因改邑一切举新之,而人不知挠。
盖君不以孑孑为誉,而识者默知其为能。
当是时,淮南旱甚,官除民租矣。
太守以下圭租尚弗蠲,君为言之,乃蠲其半。
而令之田独丰,君悉除之,百姓以为廉。
方使者洪泽渠,导溪子港,皆有劳在赏格。
江都凡五年,乃得代,迁太子中舍
还朝,江淮发运使荐君华亭盐监。
已拜,诏将行,丞相识其故吏也,擢通判祁州
及还吴,隐直卒于蜀,而其丧始归。
兄弟友爱尤笃,悲痛不已。
已治舟行矣,暴得疾,以熙宁十年八月壬寅卒于舟中,享年五十四。
呜呼!
传师止于斯乎?
善恶报施,不可道也。
幸不幸,不可知也。
即以其年十一月己酉,从隐直归葬尚书公之兆。
余以为逝者有知,传师无憾矣。
夫人孙氏,贤明能治其家。
六男:曰元载、元恪、元均,已举进士
元功、元伯、元及,尚少。
四女:嫁著作佐郎褚理陇西李士衮,太庙斋郎晁端复,少者未笄。
葬有日矣,其子属余为铭,以余为知传师者,必不茍作也。
其世次,尚书公之讳不书,有刘公原甫之碑传于世。
铭曰:
传师始以孝友闻,其材岂特后二昆?
四十䌽衣戏寝门,其视仕进如浮云。
公卿大臣数荐论,方且振步望九阍。
有如大车任万钧,未驾已覆何可云?
穹隆山深吴江浑,下从先公宅榆枌。
不在其身在子孙,千百亿载流清芬。
唐故清河郡张氏夫人墓志铭 唐 · 孙珦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九
噫。
夫人姓张氏
其淑慎贞素
禀自生知。
退让俭逊。
不从于训。
祇奉晨夕。
终始如一。
吁。
言乎不禄。
弃我私室。
兰摧春雾。
莲坠秋风。
隙影难回。
逝波不返。
男一人高姐。
电影未分。
槿花己落。
女二人。
长曰奴哥。
秾花未开。
严霜暗堕。
次曰郭儿。
丱发未总。
继我门嗣。
夫人年四十有三。
景福元年冬十二月二十日
卜兆于府城之南。
云门之下。
树邱陇而铭。
铭曰。
日月有度兮。
生死无常。
白昼其速兮。
元夜何长。
渑水为邻兮。
云门是乡。
千年万祀兮。
春露秋霜。
时景福元年岁次壬子十二月辛未朔二十日庚寅
孙珦纪。
瞿总兵能 清 · 严遂成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明史杂咏卷二
小马王指挥号小马王。)俄闻脱胄亡,前驱又仆皂旗张张姓,逸其名,号皂旗张。)
龙腾天护云迷阵,虎殪宵惊羽饮梁。
负骨无儿归报母,收魂与父誓擒王。
突门馀恨城垂破,听得钲声起战场。
张孺人墓志铭嘉定十七年 南宋 · 度正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七二
通判成州赵式父运舆遣其子徽来言曰:「先孺人弃诸孤,诸孤哀慕,夙夜不宁。
今七阅月,宅兆既成,将以今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勉奉大葬。
重惟先孺人平日行乎家庭、施于宗族以及乎邻里乡党者具有本末,今而无以传示久远,是重不孝之罪也,子盍为我书之」?
某发书泣曰:「某不孝,越在草土,荒迷不能执笔,诚无以堪此事」。
则又曰:「始子入对集英,过吾乡,吾方居具庆下,子来叙同年之好,则请升堂拜吾父吾母。
是日吾父吾母甚悦,期子甚远。
昨者子领左符来吾乡,又屡得拜子之父、子之母,视之如往时吾父吾母之视子。
今天降酷罚,两家之亲不幸至大故,以吾之痛毒,知子之不堪也。
然子之丧其亲今也亦既以期月矣,子则哀其亲,而遂无以及人之亲,其如朋友之义何」?
凡三往返不能却,其请益勤,乃不敢终辞,因为叙其大概以铭焉。
孺人讳慧清姓张氏,世为洺州人,其居号张村,以财雄于乡。
曾祖陟,赠忠训郎
祖周,登政和二年武举第,仕至武翼郎
考潜,保义郎
妣竹氏,某州团练使四厢指挥使秉之女。
孺人抚州金溪,性慈仁而气刚直,有河北之风。
及归木洞赵氏为家妇,乃能怡颜下气,顺事其姑,辑睦二姒,每事必问而后行,内外宗族率皆宜之。
凡祭祀宾客,修治黍稷,祗饬蔬果,为酒为醴,靡不精洁,士大夫往来三峡者叹异焉。
自处俭约,见冻馁者与尪疾者必恻然加惠。
及专家政,躬自操执,饭食率后于人,衣服器用务从质素。
晚虽丰裕,且就禄养,亦不改。
坐必端庄,未尝倾倚,被酒即起,家人劝之稍自舒散者,辄作色曰:「父母训我如此」。
至死不变。
常有气懑疾,自七十以上脱然无复他苦,更康强,步履轻健。
至是复觉气懑,命家人扶坐胡床,少顷而逝,实嘉定十六年四月二十有九日,得年八十有九。
子男三人:长某,先二十年卒;
次运舆,宣教郎
季遇
女二人,长适鲁仲琏,次适何震孙。
孙男七人,曰道、曰衡,乡贡进士
曰卫、曰徽、曰衎、曰冲、曰衢。
女八人。
岁在甲寅,天子推庆寿恩,特封孺人
孺人性孝慈友弟,每岁子孙环侍,奉卮酒以进(《性善堂稿》卷一四。)
此下原校:「按此下有脱误,原本所载铭云:『维人之生,禀命于天,其赋也均,其受也全。
二气流行,清浊以宣。
或钟其会,或蹈其偏。
或达而夭,或穷而延。
有美斯人,温厚粹渊。
宗族称孝,乡党称贤。
乡贤汇征,如斯连。
独不得进,优游林泉。
畴昔及门,黄发华颠。
鸡犬驯驯,清风萧然。
诗书满家,子孙满前。
寿考康宁,八十四年。
乃书其事,铭于新阡。
庶几来者,将有考焉』。
按此铭不知何人之铭,详其文义,决非张孺人之铭也。
系当时钞写之误,无别本可校,仍附录于此」。
大汉韶州云门山大觉禅寺大慈云匡圣宏明大师碑铭 南汉 · 陈守中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九十二
原夫真空无相。劫火销而性相何来。妙法有缘。元气剖而因缘何起。造化莫能为关键。元黄不可为种根。乩乎十号之尊。出彼三祇之劫。增莫知而减宁睹。讵究始终。望不见而名无言。孰去住。不有中有。不空中空。匪动匪摇。常寂常乐。拘留孙之过去。释种圆明。毗婆尸之下生。元符合契。繇是修行道著。相好业成。爰授记于定光。乃度人于摩竭。自是一音演说。二谛宏宣。开八万法门。化三千世界。大乘六而小乘九。慧业难基。欲界四而色界三。昏波易染。所以兴行六度。接引四生。求真者竞洗六尘。修果者咸超十地。尽使昏衢之内。俱萌舍筏之心。大荫人天。俾居净土。其后衣缠白氎。屣脱金沙。示无住之身。现有终之理。于是迦叶结集。阿难證真。递付心珠。住持法藏。象教远流于千辇。觉花遍满于十方。马鸣兴护法之功。龙树显降魔之力。师师相受。法法相承。大化无穷。不可思议。而自我祖承运。明帝御乾。符圣梦以西来。图粹容而东化。金言玉偈。摩腾行首译之文。鹿苑鸡林。佛朔遂身游之化。迨于魏晋。迄至隋唐。达理者甚多。得道者非少。其如历帝历代。有废有兴。未若当今圣明钦崇教相者也。伏惟睿圣文武隆德高明宏道大光孝皇帝陛下德参覆载。道合照临。叶九五之龙飞。应一千之凤历。承帝喾有尧之庆。鸿业勃兴。体下武继文之基。圣功崛起。每念八纮纷扰。九土艰虞。耀干戈弧矢以宣威。救生灵涂炭。用声明文物而阐教。致寰宇雍熙。栉沐忘劳。凿大禹之所未凿。造化不测。开巨灵之所未开。庆云呈而甘露垂。嘉谷生而芝草出。其于儒也。则石渠金马。刊定古今。八索九邱。洞穷渊奥。其于道也。则探元抱朴。得太上之妙门。宝箓灵符。授虚皇之秘诀。于几暇既崇于儒道。注宸衷复重于佛僧。是妙奉三宝于虚□福万民于寰宇。绀宫金刹。在处增修。白足黄头。联辰受供。而乃频彰瑞感。显应昌期。矧以韶石奥区。曹溪胜地。昔西来智药三藏。驻锡于曹溪。曰一百七十年后。当有无上法宝。肉身菩萨。于此兴化。学道者如林。故号曹溪曰宝林也。二十八祖之心印达摩东传。三十三代之法衣祖师南授。洎六祖大师登正果之后。所谓学者如林。天下高僧。无不臻凑者矣。大慈云匡圣宏明大师者。则别㯋一枝也。大师澄真不浑。定性自然。驰记莂之高名。蹑迦维之密行。慧灯呈耀。智剑发硎。六根净而五服清。不染不著。四果證而三明朗。自悟自修。启禅门而定水浤澄。搜律藏而戒珠莹澈。水上之莲花千叶。清净芬芳。空中之桂魄一轮。孤高皎洁。机无细而不应。道有请而必行。故得百福庄严。万行圆满。尽诸有漏。达彼无为。大师讳文偃姓张氏吴越苏州嘉兴人也。生而聪敏。幼足神风。不杂时流。自高释性。才逾丱岁。便慕出家。乃受业于嘉兴空王寺律师志澄下为上足。披经译偈。一览无遗。勤苦而成。依年具尸罗于常州戒坛。初习小乘。次通中道。因闻睦州道踪禅师关钥高险。往而谒之。来去数月。忽一日。禅师发问曰。频频来作什么。对曰。学人已事不明。禅师以手推出云。秦时𨍏轹钻。师因是发明。微而有理。经数载。策杖入。造于雪峰会下。三礼之后。雪峰和尚颇形器重之色。是时千人学业。四众咸归。肃穆之中。凡圣莫测。师朝昏参问。寒燠屡迁。昂鹤态于偫流。闭禅扉于方寸。因有僧问雪峰曰。如何是触目不见道。运足焉知路。雪峰曰吽。其僧不明。举问师。此意如何。师曰。两斤麻。一疋布。僧又不明。复问何义。师曰。更奉三尺。僧后问于雪峰。峰曰噫。我常疑个布衲。其后颇有言句。繁而不书。乃于众中密有传授。因是出会。游访诸山。后雪峰迁化。学徒问曰。和尚佛法付谁。峰曰。遇松偃处住。学徒莫测。偃者则师之法号也。遗诫至今。雪峰不立导。未届于曹溪。旋谒灵树故知圣大师。(如敏长老)以识心相见。静本略同。俦侣接延。仅逾八载。丁丑。知圣忽一日召师及学徒语曰。吾若灭后。必遇无上人为吾茶毗。及戊寅岁知圣大师顺寂。恰遇高祖天皇大帝驾幸韶阳。至于灵树。敕为焚爇。果契前言也。师是时奉诏对扬。便令说法。授以章服。次年。又赐于本州为军民开堂。师据知圣筵。说雪峰法。牧守何希范礼足曰。弟子请益。师曰。目前无异草。是日问禅者接踵。其对答备传于世。师尔后倦于延接。志在幽清。奏乞移庵。帝命俞允。癸未。领众开云门山。搆创梵宫。数辇而毕。莫不因高就远。审地为基。层轩邃宇而涌成。花界金绳而化出。晓霞低覆。绛帷微衬于雕楹。夕露散垂。珠网轻笼于碧月。匼匝尽奇峰秀岭。逶迤皆泼黛堆蓝。泉幽而声激珠玑。□而势拿空碧。由是装严宝相。合杂香厨。抠衣者岁溢千人。拥锡者云来四表。庵罗卫之林畔。景象无殊。耆阇崛之山中。规模匪异。院主师传表奏造院毕功。敕赐额曰光泰禅院。至戊戌岁高祖天皇大帝诏师入阙。朝对有容。因宣问曰。作么生是本来心。师曰。举起分明。知师洞韫元机。益加钦敬。其日欲授师左右街僧录。逊让再三而免。翌日。赐师号曰匡真大师。延驻浃旬。赐内帑银绢香药。遣回本院。厥后常注宸衷。频加赐赉。寻伏遇中宗文武光圣明孝皇帝缵承鸿业。广布皇风。廓静九围。常敬三宝。复降诏旨。命师入于内殿。供养月馀。仍赐六铢衣钱绢香药等。却旋武水。并显赐塔院额曰瑞云之院宝光之塔。师禅河浩淼。闻必惊人。有问禅者。则云正好辨。有问道者。则云透出一字。有问祖师意者。则云日里看山。凡所接对言机。大约如此。了义元远法藏幽微。化席一兴。岁华三纪。师于生灭处。在色空中。来若凤仪。作僧中之异瑞。去同蝉蜕。为天外之浮云。于屠维作噩之岁。四月十日。寝膳微爽。动止无妨。忽谓诸学徒曰。来去是常。吾当行□□命侍者奉汤。师付汤碗于侍者曰。第一是吾著便。第二是汝著便。亟令修表。告别君王。乃自札遗诫曰。吾灭后。不得敩俗着孝衣哭泣。备丧车之礼。则违我□□□也。付法于白云山性大师志庠。其日子时。瞑目怡颜。謺足而化。呜乎。化缘有尽。示相无生。端然不坏之身。寂尔归真之。惠海虽乾于此界。法山复化于何方。风云惨澹以低垂。众鸟悲鸣而不散。学徒感极。瞻雁塔以衔哀。门客恋深。拜禅龛而雪涕。以当月二十有五日。诸山尊宿。四界道俗。送师入塔。寿龄八十六。僧腊六十六。香飘数里。□□一隅。护法龙神。出虚空而闪烁。受戒阴骘。现髣髴之形容。其后诸国侯王。普天僧众。闻师圆寂。竞致斋羞。而后一十七年。我皇帝陛下应天顺人。垂衣御极。顺三灵而启圣。绍四叶之耿光。大振尧风。中兴佛法。至大宝六年岁次癸亥八月。有雄武军节度推官阮绍庄。忽于梦中见大师在佛殿之上。天色明朗。以拂子招绍庄报云。吾在塔多时。汝可言于李特达。(秀华宫使特进李托也)他奏闻。为吾开塔。绍庄应对之次。惊觉历然。是时李托奉敕在韶州。于诸山门寺院修建道场。因是得述斯梦。修斋事毕。回京奏闻。圣上谓近臣曰。此师道果圆满。坐化多年。今若托梦奏来。必有显现。宜降敕命。指撝韶州都监军府事梁延鄂。同本府官吏。往云门山开塔。如无所坏。则奏闻迎取入。梁延鄂于是准敕致斋。然后用功开凿。菩萨相依稀旋睹。莲花香馥郁先闻。须臾。宝塔豁开。法身如故。眼半合而珠光欲转。口微启而珂雪密排。髭发复生。手足犹软。放光于方丈。晃耀移时。兴瑞雾于周回。氤氲永日。即道即俗。观者数千。灵异既彰。寻乃具表闻奏。敕旨宜令李托部署人船。往云门修斋迎请。天吴息浪。风伯清尘。直济中流。俄达上国。敕旨于崌崃步驻泊。翌日。左右两街。诸寺僧众。东西教坊。四部伶伦。迎引灵龛。入于大内。螺钹铿锵。于玉阙。幡花罗列于天衢。圣上别注敬诚。赐升秘殿。大陈供养。謺启斋筵。排内帑之瑰珍。馔天厨之蕴藻。列砌之骊珠斛满。盈盘之虹玉花明。浮紫气于皇城。□灵光于清禁。圣上亲临宝辇。重换法衣。谓侍臣曰。朕闻金刚不坏之身。此之谓也。于是许偫僚士庶。四海蕃商。俱入内庭。各得瞻礼。瑶林畔千灯接昼。宝山前百戏联宵。施□□□不可殚纪。以十月十六日乃下制曰。定水澄源。火莲发艳。夙悟无生之理。永留不朽之名。万象都捐。但秘西乾之印。一真不动。惟馀南祖之灯。韶州云门山證真禅寺匡真大师。早契宗乘。洞超真觉。虽双林示灭。十七年靡易金躯。只履遗踪。数万年应回葱岭。朕显膺历数。缵嗣丕图。洎三朝而并切皈依。乃一心而不忘回向。仰我师而独登果□在冲人而良□叹嘉。宜行封赏之文。用示褒崇之典。赠大慈云匡圣宏明大师。證真禅寺宜升为大觉禅寺。重臣将命。乳奠坤仪。太常行礼于天墀。纶诰宣恩于云陛。固冥垂慈贶。密运神通。资圣寿于延长。保皇基于广大。师在内一月馀日。圣泽优渥。七宝装龛。六铢裁服。颁赐所厚。古今难伦。当月二十九日。宣下李托部署。却回山门。有参学小师双峰山长老广悟大师赐紫竟钦温门山感悟大师契本云门山上足小师悟大师常宝等。同部署真身到阙。亦在内庭受供。恩渥异常。其诸上足门人常厚等四十馀人。各是章衣师号。散在诸方。或达禅机。或名高长者。在京小师明大师都监内诸寺赐紫常一等六十馀人。或典谋法教。或领袖沙门。臣才异披沙。学同铸水。虔膺凤旨。纪实以难周。愧匪雄词。勒贞珉于不朽。乃为铭曰。
于穆大雄。
教敷百亿。
亭育二仪。
提携八极。
不灭不生。
无声无色。
卓尔神功。
昭然慧力(其一)(一章)

化无不周。
道无不备。
法既流兮。
教既布矣。
爰未灭乐。
归乎妙理。
宝性真宗
枝分风靡(其二)(二章)

祖祖传心。
灯灯散烛。
诠谛腾镳。
圣贤交躅。
种种津梁。
门门杼轴。
正觉广焉。
寻之不足(其三)(三章)

厥有宝林。
重芳一叶。
布无上乘。
登无上楫。
法炬曈昽。
尼珠炜煜。
拯溺迷津。
救焚尘劫(其四)(四章)

南北学徒。
抠衣朝夕。
无醉不醒。
无昏不释。
示其生焉。
来彰慧绩。
示有灭焉。
归圆真寂(其五)(五章)

湛然不动。
塔韫宝光。
玉□弥赫。
金相弥庄。
时乎未来。
我则晦藏。
时乎至矣。
我则昭彰(其六)(六章)

爰于明朝。
现兹法质。
如拨障云。
重舒朗日。
瑞应皇□福隆帝室。
圣览祯祥。
恩颁洋溢(其七)(七章)

三翼沿溯。
千里请迎。
迎来丹阙。
设在三清。
金银罗列。
琼璧堆盈。
俄生紫气。
潜覆皇城(其八)(八章)

陈供席。
夜奏笙歌。
施亿宝贝。
舍万绮罗。
神倾薝卜。
天降曼陁。
前佛后佛。
显应斯多(其九)(九章)

明明圣君。
仁仁慈主。
圣比和风。
慈同甘雨。
祚与天长。
教将地固。
勒之贞珉。
永芳千古(其十)(十章)
宋故左中奉大夫秘阁张公墓志铭1134年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六五、《梁溪集》卷一六八 创作地点:福建省福州市
公讳植,字次东姓张氏,世为黟县人
唐末避地,徙家鄱阳,故今为饶之德兴人
曾祖某,大理评事
祖某,不仕,以隐德闻。
父某,累赠中大夫
张氏为鄱阳著姓,中大公笃学励行,为乡里所推,游从皆一时名士,然所向不偶,老于场屋。
乃刻意教训诸子,而公卒能以才学取显仕,用承其志,人谓中大公有子矣。
公自幼岐嶷不凡,诵书日千馀言。
及长,学有渊源,于经术洞探旨归,作为文词,不蹈袭前人,自出胸臆,汪洋雅健,声名籍甚。
试有司,辄与高选,遂中元祐九年进士第
邵州邵阳,迁衡州衡阳
尝谓:「县令品秩虽卑,然受百里之地于天子而牧养之,亲民之官,莫甚于此。
其敢莽卤灭裂,剥下奉上,以取世资」?
故其听讼莅政,纤悉必亲,多酌以情,不拘于法,而邑大治。
郡守监司有所须求,于理不可,未尝辄从;
奸人猾胥,洞照情状,束缚严甚,不敢摇手,以故一方畏而爱之。
郡有小校,凭守将势,为邦人患。
一日,以事抵邑,公痛惩之,守将虽不平,而公治无衅,卒莫能逞憾。
政声暴著,至今士大夫犹能道之。
以举者改京职,知宣州南陵县事。
其治南陵衡阳,然不旬月而报政。
方朝廷以东南当五钱多私铸者为不便,更张钱法,独行于西北。
公谓佐官曰:「是钱民间行之已久,骤置不用,则细民折阅所丧多矣。
曷若开帑受之,以准宿赋,使公无负租,下不怨咨,而移诸西北,于县初无损也」。
权宜行之,民得其赐,至画像以祠。
邑有贵游子负豪干挠县事,前政莫敢谁何。
公至略不假借之,气夺少戢,然其心不快,至是造谤以诬蔑,公竟坐废格,诏令罢。
然识者奇公英果,达于从政,所蓄叵量,未易以绳墨议也。
未几朝廷有知公可任者,擢提举黔南坑冶。
黔南地边蛮蜑,异时部使者惮于临按,奸弊百出。
公至,则躬行责实,宿弊尽蠲。
已而边帅罔功,谬论军事,以罔朝廷,公疾之,以实闻,遂以越职免。
及帅以诈穷,朝廷察见其妄,他司以缄默罢,乃复公提举汜水辇运
未行,会新广盐转般之法,遴选计臣,除公广转运判官
有旨,会邻路使者议于界首。
时公从兄龙图公相将漕江西,适当其事,使节相辉,联牍上议,荐绅荣之。
就迁提点刑狱,旋移江东
是为乡部,中大公与太夫人时皆康宁,安舆就养子舍,乡闾歆艳,一时士大夫有风木之感者,因以为不可及也。
再徙江西,相继丁父母忧,执丧惟谨。
服除,提点京西刑狱。
京西岁比不登,饥民相挺为盗,几半部封。
公以计策歼渠魁而散其众,所全活者以钜万计。
进直秘阁,升河北转运副使
虏骑南牧,三镇并警。
比闻帅不协人望,喜乱者揭榜通衢,以摇我师。
公晓譬将士,坏其机牙,奸不得发。
后以论事不合,罢。
建炎初,除江东提刑
张遇者,乘舟沿江大掠境上,总兵募士,随机捍禦,贼不敢驻。
事平,得请提举亳州明道宫
岁满,起知宣州
才下车,适有溃兵薄城,公仓卒应变,守禦之具,颐旨皆备,众以宵遁。
提举江州太平观
执政者惜其去,起知肇庆府,命下不及受,以疾不起,实绍兴二年十一月庚午也,享年六十有三。
积官至左中奉大夫,职直秘阁,爵德兴县开国男封邑一百户
娶周氏,继徐氏,皆封令人。
三子,曰炳、曰炜,皆将仕郎
曰灼,登仕郎
一女,适士人臧汉之。
四孙,曰坦、曰坰,皆登仕郎,馀幼,未名。
公禀性刚果,卓荦不群。
喜功名,尚气节,遇事敢为,虽屡挫而不屈。
治县有异绩,为部刺史扬善嫉恶,凡所施为,皆不劳而办。
居家事亲孝,友于兄弟。
疏财好施,不轻为然诺,与人交豁如也。
善议论,洞达机会。
每接宾客,酒行气振,抵掌谈笑,常屈其坐人。
建炎初,余自湖湘行在所,与公邂逅江上,相与论世故,慷慨奋厉,其言亹亹可听,窃叹其才高而徘徊之久,方欲荐用,而余罢政。
未几,公亦就閒。
其后归自海上,见公于德兴,把酒道平生,公虽已病,犹未觉有衰惫意。
后二年,乃闻公讣,哭之为恸,作文以祭之。
嗟乎!
如公之才气,其自期岂止刺一路、典一郡而已哉?
胸中所蕴,百未一施,而遽已矣,此所以深可痛惜也。
其孤将以绍兴四年二月己酉奉公之柩与令人周氏合葬于县银山乡水西之原,先期以状来请铭。
余辱在姻娅,且相知之厚,义不得辞。
铭曰:
豫章翻风,含栋梁志。
用非其所,曷若弃置。
骐骥饱,一日千里。
使驾鼓车,凡马何异。
士有杰才,郁为国器
厚蓄薄施,命有所制。
嗟嗟次东,孝友信义
抱卓荦姿,负刚果气。
意象轩豁,伟于论议。
剸治繁剧,刃有馀地。
任重致远,何所不至。
刺部典藩,职是中秘
位止于斯,有识长喟。
银乡之原,幽宫永閟。
往安其居,后人之利。
宋故朝请郎主管南京鸿庆宫张公墓志铭绍兴二年1139年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六五、《梁溪集》卷一六九 创作地点:福建省福州市
君讳端礼,字南仲姓张氏处州龙泉人也。
张氏世为龙泉著姓,自君之高祖处士君讳珣,以德义为乡闾所尊,积厚流远,子孙蕃昌,多由科名登仕版,而君之祖、考独以隐德称。
至君乃能以文学取科,第位朝列,历官有声,以为亲荣,人谓张氏有子矣。
曾祖讳宾于,曾祖妣叶氏。
祖讳继昌,祖妣潘氏。
考讳居辰,以君通籍于朝,累封朝奉郎致仕,赠朝请郎
妣叶氏以赠、继妣林氏以封,皆为安人
君少警敏,自强学问,为文尚理致,下笔辞意辄过人。
游太学,一举中崇宁五年进士第,调陕州司户参军
未赴,差除管干尚书兵部架阁文字。
岁再周,以省罢授开封府陈留县主簿,升幕职官,调秀州军事判官,改行颍昌府长社县丞,以举者改京秩,调襄州司刑曹事,改广济军录事,又改泰州司户录事
逾年移知常州武进县,辟杭州司仪曹事。
秩满,调无为军录事,赐五品服。
居二岁,丁朝请君忧,去官。
服除,以母老乞宫祠,除主管南京鸿庆宫,得请。
再任,以疾卒于里第,实绍兴二年七月二十有二日也。
积阶至朝请郎,享年五十有一。
孝友恺悌,容貌睟然,恂恂若不出诸口。
平居视之,循谨谦退人也。
及莅官从事,剸繁治剧,应刃辄解;
临事执法,据理而争,毅然有不可夺之色。
盖其守于中者刚方而无私,故其达于外者果断而不挠,殆天资超迈,非积学所能致也。
初佐邑,邑令老儒,以君年少易之。
君孜孜所职,以绳墨自检,而间以邑令之所未至者规之,令骇服,遂相与为忘年友
及任郡僚,事无巨细,惟是之从。
一有不当于心,必据正论辩。
达官大吏,初虽不喜,已而察君用心,往往屈己从之,以故声称籍甚。
其治武进,为当时诸县之最。
武进剧邑,多世家巨室,又当舟车之冲,号为难理
君下车未几,以治闻。
大抵君之为政,能酌物情,断以胸臆,又皆不越法度,人多便之。
其治官府如治家,虽薄物细故,必躬临惟谨。
其御吏如御奴仆,教戒不从,乃置于法;
其视民如视子弟,抚字之意,出于至诚。
有狱讼,移案临戺,和声康色,询究曲折,必得其情而后已。
至豪强骄横,凭藉气燄,有所干挠,必痛绳之,未尝少纵,以故吏畏民爱,一邑斩然。
正之法,以赀簿差,任责繁重,为者多破家。
君为设方略,免其科调,民以兢劝。
先是,有当为里正者,举家逃去,闻君之政,乃始归业。
君政事既简,出令必信,有所号召,榜之邑间,辄应如响,未尝遣吏持符至村疃间。
二浙当丽使所往来,旧例前旬日集民,以备牵挽,至有不得饷系累而死者。
君召民与之期。
使者前一日入境,郡守以不素备责君,答曰:「是暮将至,无虑也」。
已而数千众毕集,为民所信如此。
是时花石舟舫络绎于道,县出挽夫尤亟,既夺农时,且去城市远,民告病
君恨位卑,不得自达,叹曰:「以末害本至此乎」!
乃籍坊民递当其役,先后惟均,民欣从之。
逮君之去,坊民犹未遍役也。
又尝以花石故,郡俾造舟,君不获已,令取吏民有罪而情轻者,募出赎金,以给其费,敛不及民。
每有横敛,君固拒不受,至再四不见从,争之益力。
郡守怒曰:「若尔,吾将按君」。
答曰:「某治行久矣」。
守惭,易心服之。
提举常平官欲以甲所应得坊场与乙,君不从。
提举官怒,入邑,欲求细故中伤之。
君避不见,问何故,答曰:「既有公事,不敢见也」。
提举者无如之何而止。
君守官抗当路者数矣,然卒不能罪者,以君廉直谨于法,无得而疵也。
时学校鼎新富民子多假手于人,隶籍黉舍,以逭丁役。
君悉召使试艺业于庭,以判真赝,相率引去。
有假儒衣冠笞虐佃夫至自经以死者,逮捕赴狱。
学生千馀人造庭下祈免之,且以词动君,君弗许。
同僚谓君:「朝廷方崇儒,君不少宽假,且获谴」。
答曰:「有罪不治,何以为邑」?
卒杖遣之。
其徒相与走阙下诉君,事闻,天子洞见情状,亲批其奏曰:「张某无罪」。
由是士民益畏服。
孤幼钱寄官帑法,许保任以贷民,俾出息。
有士人者负贵人势,贷而不肯偿,君捕治甚急,或讽之,君不为止,士人迫遽逃去,竟以忧畏死他郡。
君见义敢为,不畏强禦如是。
既去,民至于今思之,后政亦自以为莫能及也。
在杭幕,兼掌市司,政令既公,食饮外未尝以纤介扰民,民服其清。
已而巨盗起歙、睦间,乘势破馀杭,多残害官吏。
君避地郊野,为贼所得。
有市贾遇之,出死力以赎,迎舍其家。
事小定,又具舟送之,遂免于难。
非君素履廉白,何以得此?
真可无愧于古人矣。
官无为,地僻政窳,君随事纠正,多所裨益。
郡将职租旧薄,其后增之,田不加多,而赋几倍,皆责之保伍,历数太守弗能正。
君力陈其非是,罢之。
朝廷降钱和籴,部送吏悉以鬻盐钞,既至,会钞法改,诸郡恐失期,则令民户均赔,太守亦欲放之。
君执不可,曰:「规利失钱,吏也,奈何以诿民?
且朝廷以百姓困乏,故降籴本,今反取于民,殆非布宣德泽之意」。
乃具奏而以吏系狱。
会赦,吏得释,而民不扰,君之力也。
故事:以通判资序为司录者,俸给视通判
君曰:「为司录而越职得俸,可乎」?
不受。
其清介不以一毫自污,类如此。
惟君果断之材,刚正之守,谨廉之操,使当刺举耳目之司,藩方牧守之任,其施设必有大过人者。
惜其徒居僚佐、宰百里而不得尽其材也。
仕宦始终几三十年,循守矩范,未尝汲汲求知于人。
晚节所操益固,侥倖进取之意不萌于心。
既得请祠宫,自放溪山,以读书教子为乐,人尤高之。
古所谓「靖共尔位,好是正直」者,微君其孰当之?
诸孤以其年九月某日,葬君于县剑池乡秦溪祖茔之侧。
君娶故中大夫右文殿修撰、赠太师李公之次女,某之女弟也,柔顺有妇德,前君七年卒,至是祔葬。
子男三人:长曰洙,登进士第,调婺州东阳主簿
次曰泳,次曰津,应进士举
女二人:长适某之子右承奉郎、监潭州南岳庙宗之,次适某之犹子琳之。
某于君有姻娅之契,相处久而情好笃,知君行义为尤详。
诸甥以状来请铭,义不得辞。
铭曰:
貌温兮气刚,言有物兮行有常。
中守固兮,视外物其犹秕糠。
施于有政兮,无往不臧。
位不称德兮,发闻则芳。
胡畀之才兮,啬其寿康?
主张閤辟兮,信天道之茫茫。
身虽不淑兮,子孙其
葬从先茔兮,山高水长。
我铭幽宫兮,百世之下,其有耿光。
建信龙虎山张天师 五代末宋初 · 陈乔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六
臣闻有物混成。
其来尚矣。
天地得之而覆载。
日月得之而运行。
四时得之而变通。
万物得之而繁庶。
卷之则无馀。
舒之则无垠。
求于外则劳。
求于内则获。
圣人取法而俯正八纮。
上士勤行而仰游十极。
深矣远矣。
恍兮惚兮。
逖听妙言。
强名曰道。
然则真风已续。
大道久隳。
居一者以嗜欲滑和。
就能司契。
在三者笑神仙可学。
谁务谷神。
悠悠多中智之君。
寂寂罕持盈之士。
华胥之国。
不复神游。
无何之乡。
空停羽驾。
天其或者将有俟焉。
皇帝陛下极大道之颓纲。
维列仙之绝纽。
乃眷正一。
属之真人。
思与神交。
遂崇庙貌。
天师道宇所以兴盛于今日也。
天师姓张氏
讳道陵
字辅汉
沛国丰人也。
若乃六世相韩之盛。
七叶佐汉之名。
服冕乘轩。
重规累搆。
在人间之世。
虽炳焕以可知。
而太上之家。
亦寂寥而何有。
况前史详之备矣。
故斯文略而不书。
天师绀发黛髯。
青眸朱口。
储精于八十一气。
校德于七十二仙。
虽嗣世勋。
靡婴代网。
秕糠声利。
桎梏衣冠。
被凤褐而御龙书。
外严圣服。
吞玉英而漱金醴。
内养丹元。
初杖策以游吴。
忽拂衣而向蜀。
地惟蚕市。
峰号鹤鸣。
有异荆台
即谓忘归之所。
谅同朱阁。
还称不死之庭。
岩桂留人。
因停翠盖。
山椒考室。
更写丹邱。
时巴蜀初夷。
神奸未刈。
菱花纵吐。
罕照山精。
棘矢虽陈。
莫除偫厉。
遘兹妖孽。
毒我烝人。
上元贻西顾之忧。
下土夭北邙之骨。
天师心存绛阙。
精彻苍旻。
玉辇来过。
因受驱治之法。
金墉至止。
爰膺诰命之文。
平变怪之猖披。
致生灵于清静。
声流华夏。
惠洽幽明。
若夫宣扬微言。
指明奥义。
著为道帙。
贻厥学徒。
斯并秘在灵坛。
贮于琼笈。
丹青妙揵。
鼓吹真科。
有陋赤松
空留八戒。
翻嗤鸿烈。
尚杂百家。
既而鄙方外之犹羁。
念寰中之未返。
飘然轻举。
倏若遐征。
三十六天
徒见骖鸾之去。
二十四治。
不窥化鹤之归。
昭灼仙踪。
葳蕤来裔。
竟留仙宇。
上契昌期。
皇帝陛下仙李分阴。
夙承上圣之孕。
弊樟擢秀。
实报中兴之符。
高居穆清。
虔奉宗庙。
动作兴事。
等云雷之经纶。
内平外成。
见天地之交泰。
无为而理。
有感则通。
至若盛烈殊休。
亦可得一二而言也。
蕞尔越徼。
介于海隅
沉阏斥争。
曹谭无礼。
文身相顾。
崩角同忧。
初款塞以求哀。
俄盈庭而请命。
实兴我役。
薄言徂征。
偏师一征。
扩地千里。
斯则圣人之吊伐也。
秦密二郡。
关河几千。
家乃汉臣。
身縻伪爵。
马援方居陇坻
窦融亦保河西
日饮皇风。
思沾元化。
率有卒伍。
拥乃黎元。
协力同心。
聿来胥会。
斯则圣人之柔服也。
绝域殊方。
搜奇蕴异。
验青云之不散。
仰白日之高悬。
梯山如覆篑之功。
航海如容舠之隘。
不愆其素。
咸造于庭。
常满之杯。
岂弗索而何获。
难得之货。
盖不求而自来。
斯则圣人之怀远也。
泽盈碧露。
井有黄云。
山涌龟蛇之金。
匣鸣龙虎之剑。
九苞神凤。
窥阿阁以来仪。
八翼灵禽。
羽山而戾止。
斯则圣人之符瑞也。
又若陋常钧之琐琐。
笃至德之巍巍。
当大道既隐之时。
行自昔所无之事。
宅于望苑。
命我天伦。
洪惟至公。
实冠百辟。
在昔卯金抚运。
代邸承祧。
高视前王。
良无愧色。
洎定建储之计。
始无必子之言。
徒自饰情。
竟成虚语。
何则。
五帝官天下。
三皇家域中。
有自来矣。
虽甚盛德。
莫能行之。
然犹纪其功者。
灿若云编。
颂其德者。
溢于玉牒。
苟以今而泥古。
谅如日而映星。
重以并见戚播。
特逾旧制。
姬周异姓为后。
何足道哉。
炎汉非刘不王。
既闻命矣。
踰千越万。
绝后光前。
皇太弟以天纵之姿。
懋日新之德。
初开凤邸。
东平之善尤彰。
旋正龙楼。
北阁之游殆绝。
开物成务。
藏往知来。
大元帅齐王
下士好贤。
经德秉哲。
分茅建社。
荒十二之雄都。
佐国庇人。
得五千之深旨。
副元帅燕王
拔乎偫萃。
体自吾君。
居无求安。
不以珥貂自贵。
坐进此道。
岂以驷马为先。
咸树风声。
同守社稷。
中外既理。
华夷已清。
然而上心犹或未足。
思致人于寿域。
每澄虑于大庭。
寤寐通仙。
阐扬元教。
以为德如可尚。
岂隔于古今。
道之将行。
必先于崇奉。
乃诏执事
天师新庙于信州龙虎山
是山也。
夙号洞天。
由来福地。
南襟百越。
北带三吴。
台岭前瞻。
恍惚赤城之状。
庐峰回盼。
依稀紫霄之形。
岂犹罗浮洞中。
潜通勾曲。
祝融坛上。
平视长沙
彼词人之炫四朝。
方士之称三岛。
欲将拟议。
犹或荒凉。
至如璇房琼室之深严。
金楼玉台之秘邃。
蕙圃芝田之芬馥。
霓裳鹤盖之蹁跹。
道士之青牛。
仙翁之白鹿
固已纷纶于秘箓。
杂沓于灵篇。
更著丹崖青壁之奇。
谷隐岩栖之美。
纤萝夕动。
闻天籁之寥寥。
瀑布晨飞。
动日华之杲杲。
孤桐倥偬。
上出云霄。
修竹檀栾
下凝烟雾。
倚树而多称君子。
采药而更遇王孙。
宅之者潜契希夷。
游之者自袪鄙俗。
天师顷来江左
尚憩兹峰。
旋指汉川
实留遗爱。
厥后运当典午。
年在永嘉
有美后昆。
聿来遘止。
崇真宇。
以永灵风。
亦犹缑岭之旁。
子晋之祠盛启。
阜亭之下。
安期之庙聿兴。
仇生膺石室之祈。
稷邱享太上之祀。
谅同条而共贯。
实接武以均芳。
自是日薄星回。
时迁代改。
田日变。
而瑶岛长春。
迄皇运之中微。
属旻天之不吊。
蚩尤作梗。
暴海内之衣冠。
回禄为灾。
延壶中之日月。
千寻建木。
俱为柏殿之灰。
八景灵坛。
但有芜城之草。
钟随鼎折。
磬逐杯飞。
荒阶之苔藓易侵。
空馀玉磶。
废井之梧桐半在。
不见银床。
洎区中之厌兵。
乃江表之无事。
永惟仙冑。
犹固颓基。
虽渐务修崇。
然终非博厂。
成乃集灵之所。
钟乎好道之若。
及此庀徒。
永逸。
事当农隙。
人若子来。
既遴麈尾之
仍采雉偫之木。
虽有蠹。
实出小山。
纵后彫。
竟辞大谷
公输剞劂。
王尔钩绳。
竞呈巧以致功。
乍星罗而雾集。
回廊四合。
忽若云垂。
秘殿百寻。
矗如山立。
芝栭绣桷。
藻井绮疏。
上赪壤以腾文。
下朱雾而动彩。
飞梁偃蹇。
疑螮蝀之横空。
碧瓦参差。
状鹦鹉之偫集。
凌兢失视。
坱圠无垠。
宝座既严。
睟容惟穆。
朱幡不动。
有若存神。
羽服如飘。
还疑上汉。
差差仙仗。
肃肃灵官。
顾望增辉。
游从生敬。
演兹大教。
卫我兴朝。
天子万年。
南山而永固。
本支百世。
将西伯以齐芳。
其福祉也既如此。
其壮丽也又如彼。
纵高岸之为谷。
必灵光之岿然。
二十二代孙秉一。
体备清和。
气凝元寂
钩深致远。
所得者金简玉书。
吐故纳新。
其验者赤筋青骨。
许掾之灵风未振。
吕恭之道荫弥高。
岂徒三世无惭。
斯固一言以蔽。
再光先搆。
不亦宜乎。
夫妄启精庐。
诞作楚室。
犹存碑表。
必播声诗。
况简在帝心。
成兹妙果。
以祈苍生之福。
以崇元牝之门。
苟匪颂宣。
孰传来者。
臣才非黄绢。
腹谢青缯。
壮武之讨论。
未窥铁砚。
佐元元之述作。
又乏金壶。
辄罄謏闻。
强为铭曰。
天地万物。
未生厥初。
道乃特立。
为之权舆。
惟寞。
不盈不虚。
帝返金阙。
神传玉书。
圣教以宣。
列仙继作。
陟降朱陵
优游碧落。
身虽化去。
功乃昭灼。
猗欤真人。
用实宏博。
真人者何。
堂堂乎张。
家藏鹊印。
富貂珰
区区田窦。
琐琐袁杨。
我独高谢。
于何不臧。
访道求
存元守一。
九鼎传芳。
飞仙得术。
内养灵符。
外宏阴骘。
众邪奔溃。
偫生宁谧。
我功既著。
我惠既敷。
上瞻绛府。
旁睨蓬壶。
仙踪去蜀。
庙貌留吴。
正一之教。
宁远乎。
赫赫我唐。
明明天子。
亲诣崆峒。
精求赤水
尊道贵德。
任贤尚齿。
禹好昌言。
尧称光被。
瓯闽恃险。
(疑)我兴戎。
室家相吊。
杼柚其空。
帝思俾乂。
师乃徂东。
曾无遗镞。
俄已韬弓。
泽浸殊邻。
声覃绝域。
条支入朝。
窦融归国。
方贿连延。
襁负匍匐。
乐我王道。
誓依有德。
义高睦族。
举必至公。
脱略常法。
从容古风。
命我棣𦹛。
处我桂宫。
亦建贤戚。
施于无穷。
能事毕修。
圣功益茂。
思致华戎。
同跻仁寿。
耽味道腴。
表扬仙冑。
圣真
宇兹名岫。
庀徒揆日。
舍旧谋新。
燕山
嶰谷诛筠。
不遗文水
仍采贞珉。
隐如山积。
响若雷震。
功匪浃旬。
成由决日。
敞作阳台
邃为阴室。
璀⿰(石粲)珠金。
荧煌丹漆。
子午非速。
琼华讵匹。
峨峨秘殿。
穆穆睟容。
众真列侍。
仙裔相从。
如聆夕唱。
似喜晨钟。
洪惟妙用。
实亚犹龙。
元览前阀。
恭闻往诰。
自匪哲王。
孰云好道。
我后统天。
升堂睹貌。
光扬真科。
必膺厚(一作丰)报。
宋故西京永安县永昭永厚陵昭孝禅院第五代奉敕住持普慧大师尊胜经幢序政和三年 北宋 · 常某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七○
大师讳昭用姓张氏,其先青州千乘人
资性纯厚,未尝妄笑语。
自幼不天,事母以孝称。
既长,喜内典学,乃辞其家人,杖游入河南祖宗荐福地,服劳为经幢子。
熙宁六年,以同天节恩例,始除氏削发,依辩證大师,遂得世嗣法统。
又十年,进加命服。
于是恳其师曰:「学人父母云亡,今旅榇有年矣,愿亟归,以掩其亲」。
师恻然,且多之,因许其归。
既事,即云衲草履,遍礼四方灵迹,踰年始还。
及兴龙节,再以恩得赐号普慧
元符三年,以敕补主其众。
师既住持,即自奉甚约,接人盖厚,故他方高道禅德跂风来依者常数十百人,其抚之一如也。
后年辟地起层舍,贮卢舍那佛。
金碧绘饰,不再月告成,得上所赐名,曰「奉先昭孝之阁」。
兹功德是为希有。
今前翰林学士公雅与师善,尝以院之廊庑秽污弊,特请于朝,寻可其奏,俱命轮奂。
然后那刹屹屹,始与陵园称矣。
二缘事实以师致然也。
政和二年五月一日,师圆寂入灭,得寿六十九,僧腊四十年。
度法裔永先等百十有三人。
既灭,悉阅钵中,夐无一物。
自削发来,戒行不渝,恬淡朴素,真出家道人也。
其年其月二十八日,歛骨归葬于永安县凤台乡桥西里,从法兆之次。
今嗣其后者,犹以行业绍家风焉。
弟子永尧状其事,属余志之,以垂不朽。
呜呼!
如师者,且喜为书也。
于是乎书。
寿圣禅院主首知事如左:副表白□□,副库头□□,副典座永章,副维那永洙,经藏主赐紫昭俊,资福殿□□□□白,奉先阁主赐紫昭闲,表白赐紫孝弼,知库赐紫昭承,典座赐紫永尧,维那赐紫孝绰,供养主赐紫通慧大师昭竦,敕补院主海慧大师昭纯立石。
政和三年岁次己巳三月清明日建。
按:民国巩县志》卷一七,民国二十六年刊本。
汉州雒县张君吏人颂德碑699年 唐初 · 陈子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十五 创作地点: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市
至哉天子。在穆清之中。
端元默之化。万国日见。
百姓以亲。谁其昭宣
令长其任也。然则国有小大。
政有污隆。遭其和平。
则循理之功易。值其凋瘵。
则革弊之业难。况罹乎荐瘥。
救其涂炭。力倍于中。
而功不半之。利尽其仁。
而泽未全洽。则我府君当钦明之世。
承苛慝之烬。缉颓靡之馀。
遂能抚宁矜残。淳耀敦懿
改制立宪。昭德显仁。
奇迹光乎曩贤。惠风穆于兹日。
我行千里。而得一贤。
传曰。夫用我者。
而岂徒哉。府君姓张氏
名知古。盖汉少傅留侯之裔也。
留侯得沧海力士。东报于秦。
黄石老人。西归于汉。
山河钟鼎。子孙保之。
代在关中。今为宜州人也。
高祖艺。恒州司马
曾祖欢。许州司马
祖雄。并州榆次
考琳。原州平原
皆禀瑚琏之器。著经济之才。
大位不跻。元德滋茂。
其昭祉复袭于我府君府君体英奇之姿。
冲希默之量。齐敏内肃。
端外融。夫其孝友睦姻。
研几成务。深断守节之固。
拨烦要之能。在于家邦。
闻其政矣。起家补同州朝邑
太州郑县左金吾卫仓曹参军洛州洛阳主簿。黄图左翊。
豪侠所凑。赤墀佐理。
实赖其能。又迁雍州明堂县丞。
时皇帝恭默明台。清问下吏。
西南矜寡有词上官曰。刺史沓贪而苛。
县令威施而忍。奸宄因舋。
偫行敚𭤑。哀哉氓黎。
颠在荼毒。朝廷悯之。
帝曰俞。允哉。
乃用敕抚此荒邑。噫嘻。
昔者苛政未作。封境保安
兹都冲要。衿带全蜀。
百濮兼错。万裔之泉。
宝利珍货。尽四海矣。
迨残猛聿至。蟊贼内讧。
始于硕鼠之侵。终屠饿狼之喙。
杼轴既尽。郛邑殆空。
悲夫仲尼云。苛政虐于猛虎。
岂猛虎而已哉。我府君殷然始宣皇明。
恭职事。巡省黄发。
周爰令图。所以绥亡固存。
蠲虐去暴。与百姓更始者。
舆人斐然。乃作诵曰。
我有圣帝抚令君。遭暴昏椓茕寡纷。
民户流散日月曛。君去来兮惠我仁。
百姓苏矣见阳春。然不躬不亲。
庶民不信。于是府君知人散久矣。
黩于诈罔。巳曰未遂。
六曹之务。先五美之训。
下官敛手。牟食革心。
人始翕如也。初官户在版图者万有五千馀家。
历政侵残。逃者过半。
岁月永久。庐井湮芜。
蟏蛸在堂。蟋蟀空叹。
先是有敕。天下逃人归复旧业者。
免当年租庸。公以柔远能迩。
政之大端。乃下令曰。
于戏。天子诚悯斯人。
是用命我。其讫有济。
若逋不及惠。幽不能明。
吾之罪人。部内有逃越他境。
能相率归者。免一岁租及征徭。
若茕嫠贫窭不能自济者。当别议优之。
长正耆老。可明喻此诚。
使被幽谷。令既下。
克己示信。或有逃者。
引首而归。公亲循宁慰。
赡理其业。于是小大悦赉。
远近承风。四封诸通。
一朝景附。夫负妻戴子。
荷蓑提笠。首尾郊郭者。
凡七千馀家。熙乎若鸿雁之得春也。
既至矣。则劳来之。
既止矣。则安辑之。
或三年。或十年。
旧馆已无。乔木犹在。
公缉屋涂室。薙陌开阡。
为其并疆。人得其居矣。
田畯失业。农野榛荒。
膏腴。利在江浸。
有金雁白鱼二水。是其朝云。
泽麓无虞。沟畛填塞。
公浚其涂洫。川浍始通。
人得就耕矣。流亡初复。
贫鞠兼半。食不糊口
力未赡农。公又假富资贫。
耦耕分种。助其铚刈。
岁以有年。人得其食矣。
曩者征税横敚。商旅不行。
贸迁有无。廛肆半绝。
公阜其货财。交易复通。
日中噬嗑。人得其利矣。
乃种树畜牧。蚕渔工贾。
什伯之器。车服之庸。
婚姻之时。丧祭之礼。
莫不尽为度数。制其权衡。
征赋既均。千室如一。
于是百姓允赖。鼓舞而歌。
其歌诗凡六章。题曰逃还乐。
其首章盖言天子之德也。其二章悯前政之虐也。
其三章喜公惠之至也。其四章言逃还之乐也。
其五章美公化行而奸慝不兴也。其六章善政令均平赋敛不淫也。
时日月会于龙狵。岁功成平
孟冬。百嘉备蒸。
品物咸乂。府君乃稽版籍。
考幽明。亲巡乎庐。
存问乎鳏耄。黄耇稚齿。
山原之民。乃接手赓歌。
迎拥马首。累乎道路者以百千辈。
昼肆酒。夜联烛。
偫舞蹈咏。迎途饯郊。
皆歌前六章。庆公惠也。
是以封内欢康。境外萌动。
企公德美。有若神明。
府君尝因公事至成都成都之民。
驾肩相瞩。盖籍甚其异也。
封人有丧者庐于墓侧。鞠然在疚。
负土成坟。公亲从寮吏。
吊其苫席。自是礼让行焉。
学校兴焉。长史河南窦公
旌别尚贤。廉居政。
以公甄理颓弊。跻美中和。
历政逋亡。一朝狎至。
遂表其状。奏之于阙庭。
属獯鬻孔亟。戎车未暇。
郊垒既夷。邦宪清穆。
刺史南阳张公。幨帏卧理。
宽猛以济。儒术兼优。
吏畏独坐。人歌来暮
甄综品鉴。物无遗才。
又以公保邦乂民。胜残去杀。
重理前秩。升闻宸扆。
夫升闻者。岂循良而已哉。
盖激清励贪。耸善惩恶。
祈元嘉命。优公宠章。
于是乡旄邦彦。华发杼首。
或名淹玉垒。家擅铜山
王宏马靖等若干人。皆以政洽仁显功著颂宣扬。
金帛嘉止。不日而至。
至则国肥矣。去则民瘠矣。
况我邦族。其将畴依。
兄弟睦亲。不可以从往也。
筐篚玉帛。不足以永贶也。
隔千里而不昧。与百姓而长存。
非刻金石。列图象。
懿。崇耿光。
则喁然众情。孰克慰满。
于是乃从旅凿巉岩。自金水之山。
得玉玫之石。农夫田妇。
担扛力运。皆惧公往。
遗像莫瞻。共琢之磨之。
议之谋之。子昂时因归宁。
采药岐领。父老乃载酒邀诸途。
府君之深仁。访生祠之故事。
永我以典礼。博我以文章。
夫千里一贤。义者所贵。
今百城一理。公独有之。
不熙其烈光。以示当世。
则孱弱者胡以激节。贪垢者曷以悛心。
敢因此义。乃氓谣而作颂曰(颂缺)
府君墓志铭 唐 · 张说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二
府君讳骘
字成骘
姓张氏
其先晋人也。
晋分。
家世相韩。
韩灭。
留侯为汉谋主。
至宇。
范阳太守
因居其郡。
及华。
博物亚圣。
司空
府君司空十二代孙也。
曾祖讳俊
河东从事
大父讳弋
字嵩之
通道馆学士
考讳恪。
未仕即世。
先君四代早孤。
单门茕立。
宗祀之不绝如线。
府君襁褓衰麻。
鞠育舅氏。
而炳太和之纯嘏。
远庆之洪允。
庇身礼乐。
发言忠信。
小无不戒。
大无不慎。
终日乾乾。
远于悔吝。
灵根颠而还植。
祖德坠而复振。
加以好学不倦。
问一反二。
道机元键。
罔不幽探。
外王父大理丞某。
重世为士。
府君传其宪章。
博施精理。
年十九。
明法擢第。
解褐饶阳
王母忧去职。
夫人少而守义。
老而无子。
因心创巨。
事不忍言。
丧纪之数。
加人一等。
服阕。
调长子尉。
介休主簿洪洞丞。
太夫人在堂。
官求近便。
故累徙而不进也。
内清净以化人。
外平反以悦亲。
不乐归美。
而善隐德。
故下车无赫赫之声。
所去有遗爱之恋。
有旨差覆囚山南。
輶轩所历。
全济甚众。
府君以律有违经背礼。
著妨难十九篇。
书奏
帝下有司。
而删定之官。
党同妒异
竟寝其议。
道之将废也欤。
命也。
臧仓其如命何。
调露元年秋
奉使晋阳
遇疾辇归。
药祷无降。
冬十二月大渐。
九日乙卯
弃背于县
春秋五十有二。
光圭说不天。
总角在疚。
明年春
奉輤稿殡于河东
赖夫人抚养孤藐。
躬加训授。
男习文雅。
女工组绣。
姻不失亲。
官复其旧。
景龙元年秋
封长乐县太君
夫人故蓝田丞威之女也。
享年七十有二。
是岁十一月戊申
倾背于东都康俗里第。
于戏哀哉。
靡瞻靡依。
何怙何恃。
二年七月己酉
克葬我先公。
夫人合祔焉。
从周制也。
初议葬。
小子梦度景于万安山南孤堆东峰之下。
淮南宏公相地。
曰。
是山为华盖。
冈为蟠龙。
龙者大人之德。
孤者王侯之称。
卜梦协兆。
何善如之。
乃定坟茔。
创宅兹所。
小子衔恤。
志之幽础。
系曰。
钦若古训。
时惟皇考。
翕和三光。
希圣二老。
清有世业。
俭为身宝。
弥纶典宪。
思缉王道。
佐彼四邑。
人用不扰。
生我曷后。
弃我曷早。
闵予髫发。
遭家不造。
鸤鸠在
其子在棘。
母氏圣善。
示我显则。
命服天朝。
封邑旧国
荣未卒岁。
哀巳匝域。
泣血思亲。
昊天罔极。
孤之华盖土龙蟠。
连冈四绕带林峦。
朝日吐耀远峰攒。
微风夕发过蕙兰
石室固护泉火寒。
灵幽谒奉神欢。
寿宫深静永闲安。
张氏女墓志铭709年 唐 · 张说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女郎名炎。姓张氏
洪洞府君之少女也。聪慧孝友。
繇条鬒晢。能读史书。
善奏丝桐。举族珍之
未成人而夭。命也。
圣历中。随仲昆之任。
殒折于庆州。归殡于蓝田别业。
景龙年属家艰。季兄说。
黄门侍郎。哀请不拜。
诏许终服。家贫。
佣文以取资。冬十月
获葬女弟于万安山阳。差池姊茔。
顾瞻尊阙。不忘孝弟。
慰尔幽魂。含酸属铭。
投笔气索。词曰。
陟彼京兮。痛同生兮。
柰何朝露。在蕣荣兮。
共天地之大德。焉早落而无成兮。
庐山承天罗汉院第九代南禅师塔铭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三○、《姑溪居士后集》卷一四
师一日晚沐浴,次日早更衣升座,白众,既归方丈,即跏趺而逝。
其语有「倒骑铁马,逆上须弥。
踏破虚空,不留朕迹」之句,实绍圣元年三月二十四日也。
时气候早热,居五日乃就木,俨如平时。
传闻四方,为宗门希有之事。
异时师友人上饶子章过余于京师,与之游久且相好也,有间出其所述师出处经行大略示余,余读而壮之,兹恨师不得而见也。
已而,从余求铭,将刻之石,以诏未来之日。
呜呼,师既不得而见矣,其示寂之际能结信心者如此,其住世抑扬者又如此,余铭其可辞耶?
师讳系南汀州长汀人姓张氏
甫十岁,告其亲,愿从学佛者游。
久之方得请,既去,凡三年不归。
其亲思之,因携酒馔就见,命其师同飨。
师怒,亟请彻去,曰:「污蔑伽蓝,罪入无间」。
亲与其师皆有愧色。
其后偶庭下初植柏秀茂可爱,师以一颂示其师,师始异之。
遂不复以世谛事累师,寻得度,受具戒。
尝与其属海评营所事,忽流涕语曰:「吾佛有出妙世法,而我与若反局促于名相间,不求自利利他以达究竟,斯有负于一报身矣」。
乃相与遍参善知识。
初见开元潭,又见隆庆间、仰山伟,三人者一时之所臻溱,皆谓法师器也。
虽降意延挹,而师终不契,独于开元赋中秋月颂会中有百馀众,悉为之敛衽。
晚游湖湘,入道林元祐之室,然得蜜符心印,自是不复远矣。
祐迁罗汉,师超据第一座。
祐命立增,就学者日盛,祐退席,师遂继之,时年三十有九。
□□年学者至顷东南,又以其馀力,栋宇败陋若未及者,皆一新之。
寿四十有五,僧腊二十□□奉全身建塔于院之西。
昔师与海评□□游历,同院惠深者梦二大蛇,一角黑章,长各数丈,绕院三匝,腾跃而去。
黎明,师与评别,以所梦告,且属之曰:「二子善护持,他日吾门龙象也」。
后评住开元,与师相邻,俱得名丛林间,号庐山二龙云
铭曰:
作如是因,得如是果。
只如是行,成如是事。
于大总持,證如是义。
不漏丝毫,不落第二。
亘古亘今,普天匝地。
若乃动着,不杂纷碎。
所以倒骑铁马,逆上须弥,踏破虚空,不留朕迹。
呜呼,如是如是。
大宋清河郡夫人张氏内志铭(并序太平兴国九年二月 北宋 · 赵永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四、《中国历代墓志大观》第一二五一页
若夫江河至广,不能驻东逝之声;
虽坚,难以禁后凋之色。
茫茫川上,仲尼犹是兴嗟;
冉冉涧中,贤者以之比德。
揆物情以如此,类人生之可悲。
今古难逃,荣贱一致。
夫人姓张氏,本并州人也,后徙家于蜀。
父伪蜀肃卫指挥使彦镕,临事有断,于国输忠。
怀料敌野战之方,蕴扶国起家之业。
世之伟器,天丧斯人,享年五十而卒。
夫人幼适左千牛上将军太傅李公讳廷圭字国宝,幼仕伪蜀后主
律吕响应,云龙道殊。
含鸡舌之香,屡捧虎牙之任。
民沐其德,君仰其材。
武幕行轩,早云屯于塞外;
碧油红旆,长罗列于樽前。
乃人世之鸳鸾,寔国家之柱础。
登坛授命,孤权生杀之荣;
秉律行师,严播否臧之令。
太祖皇帝出师西顾,行伐远方,公乃知玉垒以灾生,识夷门之王起,全兵请罪,飞表输诚,远害以全身,谅随时而知变。
太祖锡以器用,授以冠裳。
荣趋警卫之班,不出大夫之列。
享年五十二薨。
乃敕葬于洛阳县平洛乡百乐村崇德里。
深谓生荣死贵,尽死有终。
勋铭宛存,不复繁述。
有子二人,俱壮室而卒。
女二人,长适左内率府率赵元捷,次适王守谅。
夫人容止温其,言谈有中。
冷淡雪霜之操,孤清藻之规。
笄总问安,幼禀庭闱之训;
龙墀拜命,长承郡国之称。
治家而穆若无私,作事而昭然可法。
修篁有节,何惊于白露繁霜;
太德唯馨,堪佐于贤人君子。
传芳奕叶,不可殚论。
太平兴国八年五月十八日,薨于洛阳富教坊之私第,享年六十有二。
悲乎!
倚庐枕块,生养死哀,严遵于孝方,曲尽其礼典。
二女垂发,俱伤不返之心;
孤孙抚灵,但痛隔生之抱。
含以珍玉,敛以衣衾。
饰妆而深讶返魂,安枕而殊疑假寐。
信被贤明之德,高怀贞白之心。
而乃建旐于庭,衅龟远日。
太平兴国九年二月十五日归葬于故太傅李公之茔,礼也。
呜呼!
红灯易灭,何禁少女之风;
白露难停,终怯赵衰之日。
葬事辉赫,傍人惨伤。
顾马鬣以俄开,端归长夜;
痛风姿兮不返,泣对春风。
永学欠青箱,文惭黄绢。
勤苦早称于弄翰,褒扬深愧于非才。
直吐荒虚,叙其休烈
援毫抆泪,敢献铭言。
至峻者岳,至高者天。
二物感应,生彼神仙。
居国为瑞,在家称贤。
兰茝并德,让坚。
美彰彤管,逐魂非烟。
言必可法,怒乃不迁。
子之逝矣,女以孀焉。
作嫔君室,何人比肩。
福掩天人,动彰国号。
日月流速,贤人易老。
珠翠拥身,金玉盈抱。
素魄正圆,翠蓂云槁。
天意犹斯,人生难料。
一旦荣华,高悬旌旐。
贻厥子孙,永传芳操。
白杨萧萧兮春复秋,洛水茫茫兮休不休。
古往今来兮北邙路,逐利争名兮多白头。
佳城闭兮红日晚,悲歌咽兮微云收。
埋金葬玉兮痛何极,刻石挥毫兮宣盛猷。
厌次讯家曼倩 其一 明末清初 · 张萱
七言绝句 押文韵
前世久知君是我,后身皆说我为君。
却怜同姓亦同病,长乞侏儒粟共分。
按:曼倩姓张氏东方初明而生,故称东方朔。马班两史传其人,不知其姓,可乎?曼倩父母世系,杂见他书者,皆详余《耀疑》第二卷中,兹不具述。
靖州推官张君廷杰墓志铭淳熙五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七五、《省斋文稿》卷三三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公讳廷杰字汉卿姓张氏吴郡人
曾祖政。
祖奭。
父宪,钱塘
母余氏。
累世同居,乡里义之,汉卿少业儒,未冠而孤,事叔父乌程士能,任其家政,勤劳弗懈。
岁时亲宾会集,汉卿必冠带侍侧,翼翼如也。
乌程既没,汉卿薄赀产,均畀其子孙,无毫发私,人皆咨美。
起家迪功郎靖州军事推官,非所好也。
卜居城中之花桥,用所以事乌程者齐其家,内外整整。
群从多饶于财,汉卿独刻意教子,藏书数千卷。
士大夫喜从之游,汉卿亦好客不倦也。
州西三十里有华山,山腹有大池,图经云尝产千叶白莲。
汉卿鬻得之,日课僮仆刓剔岩窦,疏导泉流,创亭榭十馀区,环以佳花美木,四时皆有奇观。
户部尚书孙公觌为之记,遂为吴门绝景。
汉卿既葬其妇山中,又自为冢舍,日往游焉,生事皆置不问。
人多笑其迂,然汉卿心计自有馀,虽不作润屋计,而伏腊犹给,无求于人。
既老,预治棺椁衣衾,曰:「吾宗鲜登中寿,我则过之,瞑目无憾矣」。
淳熙三年五月疾革,精爽不乱,惟以和顺力学勉子孙。
甲子遂卒,享年六十有六。
娶李氏,左朝请大夫通判广德军宽之女,先十七年卒。
五子:长圣任,早预乡荐,继入太学学谕
次圣清,皆前死。
今曰谦,曰颐,曰复。
谦亦太学生,谨愿有父风。
五女:长适承议郎签书南康军判官厅公事蔡瑀;
次适文林郎、新知扬州江都县安上,早世;
次适朝请郎、新知南恩州杨挺
二尚幼。
孙男五人:镐、锜、铨、镛、镗。
女三人。
谦等以明年十二月壬午葬公华山,实与李夫人同穴,盖吴县长洲乡也。
昔外舅浙东提点刑狱王公葆光娶公娣,两家情好,久而益洽。
予以是与汉卿往来三十年。
乾道壬辰,予自小宗伯奉祠平江,遍游城西诸山。
汉卿时载酒邀予,自灵岩天平,遂登华山,访古道旧为笑乐。
最后置饯虎丘,酒阑怅然曰:「某老矣,再见恐无期,他日尚志吾墓」。
予曰:「公尚强健,何遽及此」?
后三年予还朝,复与汉卿通问无虚月。
又一年汉卿卒,其子以监察御史潘公纬所书行实来求铭,予其忍辞?
铭曰:
人生斯世,孰能无求?
晋、楚之富,金、张之侯。
无以忧之,无乐也忧。
表表张公,不胶不流。
治生求官,与俗沉浮。
他人营营,己常休休。
有琴有书,宾燕绸缪。
有子有孙,弦诵优游。
生无欣戚,死何怨尤?
华山之原,乐哉斯丘!
勒铭纪之,名与山留。
眉州太守金紫光禄大夫张公墓志铭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九五、傅校本《周益国集佚文》
公讳璘,字廷玉姓张氏崇庆府江原人
嘉祐中以逸民召不至、即其家命以官、后赠太常博士讳中理者,曾祖也;
治平四年进士第、赠左正议大夫公权者,祖也。
太常生七子,长讳公裕,常以秘阁校理知礼院
初,英宗二府馆职一十人,亲择刘忠肃公以下十人用之,后皆至公卿,而校理在焉。
一时名德如吕汲公、范忠宣公、忠文公、门下侍郎韩持国、龙图阁直学士宋次道,皆与之善。
坐议太祖东向忤时相王文公,出知嘉州
而季弟正议先卒无子,校理以其季子为之后,历都水丞、知汉州、赠右光禄大夫讳澈者,公之父也。
公少颖异,读书五行俱下。
弱冠贡京师,试辟雍太学,每居前列。
同舍生匿其束帛,斋录以告,公曰:「吾未尝失也」。
人推为长者。
政和八年,赐上舍及第,调成都府路转运司主管帐司
宣和五年尚书左丞初寮王公河东河北、燕山三路之师,辟干当公事。
明年,召赴堂审察,除太常博士
归俟官期,值军兴,求监彭州堋口镇茶事便亲养。
张忠献公宣抚川陕,版倅简州
忠献还朝,又荐审察,而资政殿学士王公似继为宣抚,留主管机宜文字
绍兴三年,虏自洵阳汉中,破饶风关,略洋州,抵兴元,诸将议阻嘉陵江自固,徐出轻兵掩其后。
公谓弃并山郡县以饵贼,根本摇矣,进而守险,我逸彼劳,督战必捷。
卒如公言,蜀境以安。
八年,虏归侵疆,枢密公炤衔命使关中,且商度蜀门利害,与公有旧,移书访公,公劝徙两军宽民力。
自是分利州为东西路,西运内水,东仰梁、洋和籴,迄今以为利。
岁中召试馆职
丁光禄艰,服除再召,公辞以母老。
选知汉州,奉安舆之镇,坐卧皆易父所居。
其谢表云:「父老纵观,犹记郎君之面」。
士大夫荣之。
俗尚巫觋,或托神奸、拥车骑,嚣甚,公捕治为首者,閤境肃然。
郡迫大行台,距故乡才二百里,冠盖如织。
前守例饬厨传悦过客,公约己节用,每循光禄旧规。
或怒其简,诬公军装迟缓,劾罢之。
近臣从中直其事,又论荐,召对。
造朝,复请郡便亲,得知眉州
眉,母杜夫人乡也。
方赴,丁内艰,服阕申前命,人滋以为荣。
杜氏故贫,至质墓地,公捐俸钱赎归之,仍为经理其家。
辟苏氏旧宅,创文安先生及文忠、文定公祠堂,郡人大悦。
政尚宽简,惟痛绳猾吏。
适推行经界法,无敢高下其手,傍郡咸来取则。
秩满,求主管台州崇道观以归。
三十年九月十七日卒,享年六十有二,以十二月十八日葬本县犍为乡伏筒里世墓之次。
阶自迪功郎十一迁至左朝请大夫
先娶郭氏,朝奉大夫行中女,前三十年卒。
再娶朱氏,尚书郎承女,封恭人
二子:长绘,登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第左文林郎武信军节度推官
季演,登隆兴二年进士第,今以朝议大夫汉州
孙男二人:绍曾,迪功郎庐州共县主簿
绍礼,迪功郎凤州梁泉县主簿
孙女三人,长适奉议郎秘书省校书郎实录院检讨官李壁仲适宣教郎、新知眉州丹棱县杜盖,季适将仕郎宇文绍武。
曾孙男一人,景朋,将仕郎
公神观爽迈,词锋峻拔,于书无不观,尤长于《易》、《春秋》。
文章耻蹈袭,专以楚词、杜诗、韩文为法。
故相张文忠公喜其著述,谓当名世。
有《云盖集》二十卷。
性笃恩义,犹子绂、纮,从侄纻,侄孙绍祖,皆任以官。
季子推公之志,屡逊门荫,力学登世科,以直秘阁使者节,入为大理少卿,今复知汉州
地大人众,号小成都,连三世分土,缁衣昼锦殆且兼之,衣冠指为盛事,非如司马长卿一时以驰传为宠也。
积善馀庆,岂无自乎!
初寮先生知贡举事,我先太师秦国公奏名第三,用两优释褐魁多士,实与公同升。
初寮开府幽燕,高选幕寮,先公与公俱以门人高弟被聘召。
席未温,知不可久,相继还朝。
先公得太学博士,公官奉常,未上而中原陷,情分厚矣。
某出入周行,与廷尉适不同时,今万里来叙契好,且以其先友左朝散大夫王纯仁往岁所状遗事请碣公墓,其何敢辞?
铭曰:
门十朱轮,家万石君,孰知张氏,世守乡邻?
惟父惟己,而又有子,民言孔嘉,曰济其美。
蜀江之原,流为大川,铭以昭之,与川俱绵。
浪迹先生元真子张志和碑铭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四十
士有牢笼太虚。撠掖元造。
摆元气而词锋首出。轧无间而理窟肌分者。
其惟元真子乎。元真子姓张氏
本名龟龄东阳金华人
父游朝。清真好道。
南华象罔说十卷。又著冲虚白马非马證八卷。
代莫知之。母留氏。
梦枫生腹上。因而诞焉。
年十六游太学。以明经擢第。
献策肃宗。深蒙赏重。
翰林待诏。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
改名志和字子同
寻复贬南浦。经量移。
不愿之任。得还本贯。
既而亲丧。无复宦情。
遂扁舟垂纶。浮三江
泛五湖。自谓烟波钓徒
著十二卷。凡三万言。
号元真子。遂以称焉。
客或以其文论道纵横。谓之造化鼓吹。
京兆韦诣为作内解。元真又述太易十五卷。
凡二百六十有五卦。以有无为宗。
观者以为碧虚金骨。兄浦阳鹤龄。
亦有文学。恐元真浪迹不还。
乃于会稽东郭买地结茅斋以居之。闭竹门。
十年不出。吏人尝呼为掏河夫。
执畚就役。曾无忤色。
又欲以大布为褐裘服。徐氏闻之。
手为织纩。一制十年。
方暑不解。所居草堂。
椽柱皮节皆存。而无斤斧之迹。
文士效柏梁体作歌者十馀人。浙江观察使御史大夫陈公少游
闻而谒之。坐必终日。
因表其所居曰元真坊。又以门巷湫隘。
出钱买地。以立闬闳
旌曰回轩巷。仍命评事刘太真为叙。
因赋梁之什。文士诗以美之者十五人。
既门隔流水。十年无桥。
陈公遂为创造。行者谓之大夫桥。
遂作告大夫桥文以谢之。常以豹皮为屐。
騣皮为屩。隐素木几。
酌斑螺杯。鸣榔杖拿。
随意取适。垂钓去饵。
不在得鱼。肃宗尝赐奴婢各一。
元真配为夫妇。名夫曰渔僮。
妻曰樵青。人问其故。
曰。渔僮使捧钓收纶。
芦中鼓枻。樵青使苏薪桂。
竹里煎茶。竟陵子陆羽校书郎裴修尝诣问有何人往来。
答曰。太虚作室而共居。
夜月为灯以同照。与四海诸公未尝离别。
有何往来。性好画山水。
皆因酒酣乘兴。击鼓吹笛。
或闭目。或背面。
舞笔飞墨。应节而成。
大历九年秋八月。讯真卿湖州
御史李崿以缣帐请焉。俄挥洒。
横抪而纤纩霏拂。乱抢而攒毫雷驰。
须臾之间。千变万化。
蓬壶髣髴而隐见。天水微茫而昭合。
观者如堵。轰然愕贻。
在坐六十馀人。元真命各言爵里纪年名字第行。
于其下作两句题目。命酒以蕉叶书之。
援翰立成。潜皆属对。
举席骇叹。竟陵子因命画工图而次焉。
真卿以舴艋既敝。请命更之。
答曰。傥惠渔舟。
愿以为浮家泛宅。沿溯江湖之上。
往来苕霅之间。野夫之幸矣。
其诙谐辨捷。皆此类也。
然立性孤竣。不可得而亲疏。
率诚澹然。人莫窥其喜愠。
视轩裳如草芥。屏嗜欲若泥沙。
希迹乎大丈夫。同符乎古作者。
莫可测也。忽焉去我。
思德兹深。曷以寘怀。
寄诸他山之石。铭曰。
元真。超隐沦。
齐得丧。甘贱贫。
泛湖海。同光尘。
宅渔舟。垂钓纶。
辅明主。斯若人。
岂烟波。终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