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谏议曾统绍兴九年五月二十二日 宋 · 王之道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二、《相山集》卷二五、《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三、《南宋文范》外编卷二
之道不佞,待次里社,与木石鹿豕为伍,不识治体,不闻国论。
惟是区区爱君之心,实寤寐不忘宗社安危存亡之长虑。
此无他,嫠不恤纬而忧宗周之陨,女不念嫁而忧太子之幼,亦其利害祸福有以相及,不得不然,非过虑也。
金人自宣和靖康以来,愚弄朝廷,有同儿戏,卒以陵夷我国家,迄于今而不振。
方其设一谋、施一计,虽下而小夫贱隶,咸能料其将然,且曰如是者奸也,如是者诈也,已而合若符契,不差毫釐。
而朝廷之上乃独断然以为非奸非诈,惟恐其奉承之不暇,以自取欺侮戮辱,而终不悔且悟,何哉?
孔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
既得之,患失之。
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嗟乎,此言诚足以箴当世之膏肓也!
去年夏,金人遣使随王伦报聘讲和。
之道是时调官临安,获闻舆论有九不可一可之说,尝欲掇拾,效愚献忠,以裨庙堂末议。
昼度夜思,将成复毁,曰位卑言高罪也,因止而趣装以归。
行次宜兴,复念古人身在畎亩,心不忘君,如之道虽不肖,奈何窜名仕版,乃忍坐视安危存亡之几而不为一言耶?
于是慨然裁书,托故人遣驿致之前吏部侍郎魏公矼,以丐有闻于上。
凡半年不得报,而胡铨之书传焉。
言至于此,贾谊之流涕痛哭不为过也。
遂事不谏,之道尚何言哉?
侧聆道路,以谓金人归我河南故地,奉还两宫,此其为策不浅。
盖以今日所用之将,所养之兵,皆五路两河之人,归我以地,则不复限以尔界此疆,迟以岁月,其势必至解散。
兹殆与汉军楚歌无以异也。
顷自两宫播迁,天下之人耻失其君而悼丧其亲,常有不共戴天之愤。
而主上之所以宵衣旰食,励精政事,注意甲兵者,岂有他哉,亦欲扫除强敌,以刷父兄之辱,而光于祖宗也。
夫人怒则威,威则勇,骄则怠,怠则弱。
我师之不逮金人,虽三尺童子所共知也,而支梧累年未尝败衄者,以其素所蓄积者怒也。
金人之意,若曰此不可以力胜,吾当还两宫以骄之,彼既臣妾于我,则将恃和弛备,然后可图也。
兹不必以商为鉴,前日刘豫之擒犹未远也,又况包藏祸心,未易窥测其万一耶!
且事固有未见其利,而先受其害者。
淮西昨更兵火,井邑聚落化为炎埃。
比虽招徕流亡,整葺庐舍,然馀民百无二三,所谓井邑聚落,亦皆荜门圭窦,多者才十数间,少者不过四五椽而已。
自春及监司守令以奉迎两宫为名,排备牲饩次舍,纤悉责具,急若星火,峻如雷霆,贫穷尽于诛求,凋瘵敝于营缮,其夺民时、劳民力,固在所不论。
窃尝以一邑计,其费不下五七万缗。
使金人诚还两宫,斯民正复竭膏血、鬻妻子以应所须,犹将欣然。
不尔,虽食王伦之肉,何能谢哉!
愚谓今日之事,殆古人所谓可吊不可贺者。
请以五事上渎听览,庶几朝夕造膝之际,有献于吾君而备其采择焉。
谨按鲁僖公十五年,晋秦伯战于韩,秦获晋以归。
及秦伯归晋,将反国,先使告国人曰:「孤虽归,辱社稷矣」。
众皆哭。
愚以为渊圣之南来,俟其渡河,即下手疏以自讼,可乎?
此一事也。
谨按僖公三十二年,晋人败秦师于殽,获其帅孟明视、白乙丙、西乞术。
及晋还三帅,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以迓之。
愚以为梓宫及渊圣到日,自天子以下素服郊次而哭,乃密谕河南所过州县,一切准此,而其供帐之类,悉去华丽采色而纯用布素,可乎?
此二事也。
谨按襄公二十七年宋之会,楚人衷甲。
窃闻梓宫以下神榇无虑十百,愚以为委西京守臣待其将至,豫修陵寝,继遣一二大臣涖葬中,取神榇之最下者,斲而视之,然后奉安,及令诸道饬武备以戒不虞,可乎?
此三事也。
谨按唐开元全盛时,明皇幸东都,命三百里县令刺史各以声乐集。
河内太守辇优妓数百,被以锦绣,饬以犀象,而鲁山元德秀独制《于蔿》之曲,遣乐工数十,联袂而歌之。
明皇见而叹曰:「贤人之言哉,河内之民其涂炭乎」!
因黜河内陟鲁山
今两宫寂无来音,而淮西一郡之民已有二十万缗之费矣。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愚以为两宫宿食供顿,所经或无屋宇,乞依南郊青城故事,行下有司预办数千匹青布,临时设帐,以庇风雨,而明诏诸路勿造宫殿,勿饰器用,以重劳费斯民,可乎?
此四事也。
谨按《檀弓》,卫司徒文子问于子思曰:「丧服既除,然后乃葬,则其服何服」?
对曰:「三年之丧,未葬服不变,除何有焉」?
愚以为梓宫之还,天子哭泣衰绖,以从《檀弓》未葬之礼,可乎?
此五事也。
是五者虽若无补于国,安危存亡实此系焉。
齐仲孙湫来省鲁难,既归,问曰:「鲁可取乎」?
对曰:「不可。
犹秉周礼,周礼所以本也。
国将亡,本必先颠,而后枝叶从之。
鲁不弃周礼,未可动也。
君其务宁鲁难而亲之」。
亲有礼,霸王之器也。
庸讵知两宫来归,金人之使不有若仲孙湫者乎?
愚是以知安危存亡,实卜斯举。
《檀弓》曰:「子思之母死于卫,若谓子思曰:『子圣人之后也,四方于子乎观礼,子盖慎诸』」!
孟子亦曰:「滕定公薨,文公五月居庐,未有命戒。
及至葬,四方来观之,颜色之戚,哭泣之哀,吊者大悦」。
呜呼,斯礼也,何可忽哉!
至于金人之情伪,则愚已略见于前,及详于魏公之书。
敌情之不可信也尚矣,盟如皦日,而平凉之会犹或劫之。
今我臣妾于金,而金以臣妾蓄我,初无盟
夫以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此其势必至于用兵。
所不可知者,特其迟速远近,而要不能免也。
虽然,昔者越王句践亦尝臣妾于吴矣,而卒灭吴,以朝鲁、卫、陈、蔡执玉之君。
愚以为为今日计,患在夫主上不能礼下群臣以集其能,与群臣不能辅佐主上以雪其耻,如越王之报吴,而不在臣妾于金也。
不然,危亡且在朝夕。
不识执事以为何如?
祖宗积累至难,宗庙社稷至重,惟执事其为国家念之。
干冒威严,无任战慄。
徽猷阁待制曾统故妻张氏可特赠令人制 宋 · 张嵲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四、《紫微集》卷一八、《永乐大典》卷二九七二
敕:朕穆卜季秋,大称禋礼,发明号,拥神休,以与海内同函蒙之福。
顾吾甘泉之旧,夙资内助之勤,可无追荣,以慰幽穸!
具官某故妻某氏,行不越于阃彝,德足书于图史。
早以令善,归逢其良。
极勤劳于室家,每同甘苦;
殆良人之通显,已隔存亡。
用霈恩章,增其称谓,纳书以禭,尚克歆承。
可。
鲜于大受崇先观饯别曾元中(宋注本及各本作忠)1101年 北宋 · 陈师道
 押尤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此别未为远,两都东西州
情亲有乖隔,江湖成阻脩。
脱尘度翠密,徐行当寻幽。
各有惜别怀,共此一日留。
意合岂待约,酒尽不更求。
阙词固未可,忍手亦何犹(自注:是日题壁。(注原缺,据宋注本、高丽本、库注本补))
坐有黄冠师,未解逍遥游。
兴来我与共,醉罢君当休。
僧房火可亲,此乐行且谋。
万事自纠纷,高怀元一丘。
曾统自代状1128年1月 宋 · 杨时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七六、《杨龟山先生集》卷二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
右,臣伏见奉议郎、守尚书工部员外曾统,名臣之后,能世其家,举以代臣,实允公议。
〔附录〕曾统右谏议大夫绍兴元年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六五
敕:官以谏议为名,盖列侍从有言责者也。
事无巨细,咸得开陈。
当其可从,则为之更命令,易取舍,其所裨于君心为甚大矣。
朕方于天下之忠谠惟恐不闻,则居是任者,必直道而无隐。
咨尔校书郎曾统器识强敏,通达古今,简在朕心,俾司献替。
夫能通上下之情而使朕立于无蔽之地,治道之所繇出,尔必思懋厥功。
可特授殿中侍御史右谏议大夫
绍兴元年月日。
按:同治《临川县志》卷五一,同治九年刻本。
曾统殿中侍御史 宋 · 刘一止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六六、《苕溪集》卷三七
敕具官某:朕于远近之臣,不能周知其才,问其所主与为所主而已。
主于风宪之地,实寄耳目,义均一体,必出自择,不以迁次高下为重轻焉。
尔行师古人,学有家法,顷由简拔,更践华要,谋猷之益,亦既稔闻。
朕思见老成,召从外服,俾再居言路,益广聪明。
惟吏之无良,政之多颣,纪纲未尽振举,仁贤不肖未尽袭情,此耳目之臣当任其责,而朕之所图于尔者也,可不勉哉!
可。
曾统改除左谏议大夫 宋 · 刘一止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六六
敕。
谏大夫秩八百石,与掌论议,至国朝始制从班,居内禁朕心之地,上广聪明,俾补遗阙,于人主莫亲焉,非但肃正官邪、执持风裁而已。
畴咨列位,我得其人。
具官某行义之修,不越坛宇;
忠节之励,凛如冰霜。
多见异书,明习故事,是其能任献替之责,引君于当道者也。
虽然朕之望尔若是其至,尔将何以增其所未能,救其所既先,使朕日闻其过,劘切浸润,知自求之益而不得已焉,岂不休哉!
(《苕溪集》卷三七。)
朕:疑当作「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