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福康安和琳奏报攻克兰草坪滚牛坡𠞰戮苗众将近贼巢穴诗以志事乾隆乙卯 清 · 弘历
 押词韵第一部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九十七
永绥虽解围,苗寨聚犹众。
是应清后路,乃可𠞰穴空。
迎面兰草坪,山高贼聚重。
二臣督诸将,分布三军统福康安和琳奏自解永绥围之后督率官兵分投剿杀附近苗匪直抵竹子山地方其对面大山一座名兰草坪峰峦陡险遍山巨石横阻贼匪于其西北崖板寨一带聚众负嵎并于东南各山坳内故插各色布旗冀诱官兵福康安等探得崖板寨对面有小山阜三处俱系石笋排立随令穆克登阿等密安炮位令巴图鲁侍卫纶布春等由竹子山进攻福康安等督同额勒登保等由志诺垭口继进策应一时分布险要甚合机宜)
直冲及傍袭,胥中(去声)窾要洞。
攀险力入深,那顾胼胝恫。
无前袛有进,嘉观心切痛。
一鼓据其要,歼苗无数恸(贼匪一见官兵随即鸣锣施放号鎗我兵攀援而上并力攻击未几崖极寨一路苗匪蜂拥漫山而来不下六七千人穆克登阿等俟其经过三处山阜用炮轰打贼匪猝不及防惊惶失措所有窝棚草房拉杂摧燬并有藏匿山后之贼岩石震落一同滚岩而下者甚众官兵欢呼呐喊倍加奋勇其山坳诱敌之贼见救援已断均各弃卡奔窜官兵四面围攻歼毙不可胜计其山顶木城内贼匪遥见官兵得胜追剿甚力不敢拒守俱向山后榔木陀山梁逃避福康安等即于兰草坪安营设卡再筹进攻之策)
仍有截粮寇,伺隙尚敢鬨。
巴图鲁侍卫,截之护粮送(是日又闻永绥一带鎗炮之声甚𦂳即令额勒登保纶布春等带兵往探至滚牛坡地方都司施缙千总杨森等方带兵五百名护送粮石前赴永绥被贼匪数千邀截正在相持之际适巴图鲁侍卫额勒登保等星飞赶至贼匪恃众抗拒而花连布达音秦等领兵会集往来冲突纶布春复带兵抢上山坡并力压下刘君辅亦带领楚兵出城大加歼戮横尸遍野馀匪方始溃散官兵一面追剿一面护送粮石进城披阅之下既堪嘉予亦深怜悯至是处已近黄瓜寨贼巢福康安等步步安营随剿随进亦自谋出万全想贼首不难按名生获惟冀早晚得有捷音可纾缱念耳)
相机进扫巢,逆首期禽贡。
诚嘉诚深怜,渴待捷音诵。
福康安和琳奏攻克苏麻寨一带贼巢诗以志事乾隆乙卯 清 · 弘历
 押阳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九十八
七朝未接军营章,宵旰南望不可当。
攻克黄瓜巢穴扫,无奈贼首先逃亡。
兹经询明居首者,实吴半生称吴王(兹据福康安和琳奏近挐𫉬贼匪陇老供陇老向二犯讯系吴半生手下贼人据供吴半生自称吴王现居苏麻寨等语)
所馀三逆虽称首,服其管束同为殃(从前所传贼首石三保石柳邓吴陇登三犯皆服吴半生管束是吴半生一犯尤为首恶必须先行拿获其馀石三保石柳邓吴陇登三犯自易一鼓悉擒)
但获巨擘馀自易,苏麻巢穴深潜藏。
宿将五者领军驻,牵掣贼势据大梁福康安和琳派委久经行阵之穆克登阿多隆武西津泰那丹珠张志林五将带兵在黄瓜山大梁驻劄牵掣贼势相机进𠞰)
更分四路刻期进(复派达音泰等带兵由构皮寨前进为一路富等带兵由清水塘前进为一路定札勒等带兵由喇耳瓦等山夹攻为一路福康安和琳亲督额勒豋保等由小红岩大军进攻为一路四路官兵均于十九日先后启行沿路攻𠞰定于二十一日至苏麻寨会合同进大兵经过处所山高箐密贼匪卡寨甚坚各官兵攀援攻扑诸路贼匪数千抵死抗拒窜伏我将领等见其诡谲或用炮轰击或绕出贼右鎗击箭射及滚崖落水者数百馀人割取首级耳记者又不可胜计生获贼中小头领二名时至昏夜饬官兵分驻各山梁屯劄轮流憩息更番击贼连营六七十里声势联络焚烧寨落光焰烛天甫经黎明复督率官兵即向苏麻等大寨进发各寨贼匪𪊽至抵禦短兵相接贼尸遍地方始奔窜追至寨前木城林立我兵拔栅竞入贼寨未粮火药悉被我兵烧燬轰毙贼匪无算拿获活贼八十馀名贼目一名俱行正法烧燬大小苗寨四十馀处杀贼六七百名夺获器械无算此次攻克苏麻寨虽贼首吴半生等又复潜逃上下西梁等处希图苟延残喘而贼众溃散巢穴已倾势成瓦解谅此釜底游魂无难悉数生擒捷音当在指日惟是两督臣及将士等尽力奋勉披览嘉怜几至不忍寓目伫待大功迅奏𢡟赏酬庸是所企望耳),入深攀险争相将。
歼贼数多不可计,焚寨烈燄冲天光。
展转贼首乃潜遁,憩兵整力前攻戕。
上下西梁恃险固,誓擒要首腾奏详。
两督众将诚尽力,阅奏弗忍缱衷肠。
嘉之怜之切方寸,那更督催进以忙福康安和琳此番进𠞰逆苗督领将士可谓不遗馀力自亦急图蒇绩以慰予怀无事更加催进也)
不逾数日企飞递,俘逆功蒇承赏庆。
福敬斋孙补山相国和希斋大司空惠瑶圃制府同征西藏军中各寄见怀之作赋诗答谢九首孙公诗及答谢诗已刻集中,故不再录。) 其五 和希斋大司空甲寅 清 · 袁枚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小仓山房诗集卷三十五
星象三台动,云笺万里来。
居高偏下士,为国自怜才。
五字长城重,千秋只眼开。
江淹斑管秃,何以报琼瑰
福敬斋孙补山相国和希斋大司空惠瑶圃制府同征西藏军中各寄见怀之作赋诗答谢九首孙公诗及答谢诗已刻集中,故不再录。) 其六 甲寅 清 · 袁枚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出处:小仓山房诗集卷三十五
少小闻诗礼,通侯即冠军
弯弓朱落雁,健笔李摩云。
罢猎随拈韵,安边更策勋。
擎天兼捧日,兄弟各平分。
福敬斋孙补山相国和希斋大司空惠瑶圃制府同征西藏军中各寄见怀之作赋诗答谢九首孙公诗及答谢诗已刻集中,故不再录。) 其七 甲寅 清 · 袁枚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小仓山房诗集卷三十五
忘却天人贵,甘居弟子行。
长途怜老马,古剑识干将
招隐心何切,撝谦道愈光。
平生知己感,东海水难量。
福敬斋孙补山相国和希斋大司空惠瑶圃制府同征西藏军中各寄见怀之作赋诗答谢九首孙公诗及答谢诗已刻集中,故不再录。) 其八 甲寅 清 · 袁枚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小仓山房诗集卷三十五
地位云泥隔,精神梦寐通。
光分青海月,远照白头翁。
西笑侬无分,南来日望公。
定知唐节度,即是汉司空
福敬斋孙补山相国和希斋大司空惠瑶圃制府同征西藏军中各寄见怀之作赋诗答谢九首孙公诗及答谢诗已刻集中,故不再录。) 其三 甲寅 清 · 袁枚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小仓山房诗集卷三十五
履曳星辰下殿迟,黄银腰带好威仪。
千金有赏如挥土,万马无声听咏诗。
已作盐梅调鼎鼐,更悬冰镜照茅茨。
箕山颍水巢由事,都被皋夔一笑知。
福敬斋孙补山相国和希斋大司空惠瑶圃制府同征西藏军中各寄见怀之作赋诗答谢九首孙公诗及答谢诗已刻集中,故不再录。) 其四 甲寅 清 · 袁枚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小仓山房诗集卷三十五
记识先公玉殿旁,非常矜宠梦难忘。
扫门未得瞻麟角,芳讯犹通及雁行(谓我斋诸公。)
半世因缘谁介绍,一门天性爱文章。
执鞭莫笑侯嬴老,留与他生愿转长。
再寄和希斋尚书 其一 甲寅 清 · 袁枚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小仓山房诗集卷三十五
运河司马黄小松司空与渠札见示,云「袁简斋盛世才人,久思立雪。客中携《小仓山房诗稿》朝夕讽诵,虔等梵经,如亲丰采」云云。余读之感深次骨,且知前寄答诗尚未收到,而公已总督四川,故呈二章兼以墨寄。
东河司马寄郇云,读罢袁丝泪满巾。
大漠风沙方报国,小仓诗卷总随身。
山中树老开花少,海上琴遥听曲真。
从古名臣虽爱士,自甘立雪有何人。
再寄和希斋尚书 其二 甲寅 清 · 袁枚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小仓山房诗集卷三十五
西川开府驻旌旗,早有威名绝域知。
诸葛功成筹笔驿,严公酒置浣花池。
民扶老弱争迎佛,天与江山好赋诗。
谨献隃麋镌姓氏,也如躬侍染毫时(制墨三十螺,寄作芹献。)
福敬斋孙补山相国和希斋大司空惠瑶圃制府同征西藏军中各寄见怀之作赋诗答谢九首孙公诗及答谢诗已刻集中,故不再录。) 其一 敬斋公甲寅 清 · 袁枚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小仓山房诗集卷三十五
圣世韦平两代贤,瑶华来自大西天。
百僚谁敢奔趋后,一士偏蒙淑问先。
塞上风云摇彩笔,山中熏沐展长笺。
梅花香里千回读,绕屋光生五色烟。
福敬斋孙补山相国和希斋大司空惠瑶圃制府同征西藏军中各寄见怀之作赋诗答谢九首孙公诗及答谢诗已刻集中,故不再录。) 其二 甲寅 清 · 袁枚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小仓山房诗集卷三十五
弱冠终军早请缨,旌旗所到将星明。
崆峒挂剑碑留字,蛮海班师浪洗兵。
招引降王朝紫阙(领安南国王入朝。),平反冤狱活苍生广东黄养水一案。)
卿云直把山河覆,岂止朝朝捧日行。
和希斋大司空 其一 清 · 袁枚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小仓山房诗集卷三十六
公素无一面,而两次书来云:「先生圣世奇才,久思立雪。军中带》小仓山房全集》,朝夕讽咏,虔等梵经。」又《寄怀》云:「相逢知有日,天不坠文星。」呜呼,文星未堕,将星先坠矣。八十衰年,非常知己,而终不获修士相见礼,其能无肠若涫汤,挥毫一恸耶?
伯爵才封赐紫缰,忽闻三楚元良
祭遵儒将人多爱,邓禹英年事正长。
不待两阶舞干羽,竟将一死报君王。
圣心正是焦劳际,又洒尧天泪几行。
和希斋大司空 其二 清 · 袁枚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一部 出处:小仓山房诗集卷三十六
刻意怜才孰与同,小仓诗当梵经供。
久思立雪言何重,未画凌烟帐已空。
万里孤臣烟瘴外,三生知己梦魂中。
痴心想借金灵马,追到泉台一见公。
再展和希斋尚书手札凄然有作 其一 清 · 袁枚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出处:小仓山房诗集卷三十六
焚香再读八行书,老泪盆倾眼欲枯。
议论俨然王者佐,胸襟肯受宋儒拘(札云:「宋儒之为道拘,犹士大夫之为位拘也。」)
因文识我真奇士,为国忘身古丈夫。
底事三贤同岁去,不怜一叟寸心孤(札云:「读先生诗,知先生之为人。」)
再展和希斋尚书手札凄然有作 其二 清 · 袁枚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小仓山房诗集卷三十六
未曾一面早心开,偏在云霄忆草莱。
忘却通侯为上将,屡誇圣世有奇才。
身骑箕宿天边去,魂逐仓山集上来。
此日三湖连九塞,金风铁雨有馀哀。
福敬斋孙补山相国和希斋大司空惠瑶圃制府同征西藏军中各寄见怀之作赋诗答谢九首孙公诗及答谢诗已刻集中,故不再录。) 其九 瑶圃中丞甲寅 清 · 袁枚
 出处:小仓山房诗集卷三十五
闻昔裴令公,金甲受降时。
念及香山叟,军中常寄诗。
我公镇西域,笳鼓连天响。
亦复怀随园,秋水蒹葭想。
先和生挽诗,再和告存作。
爱之欲其生,高歌相延祝。
我如深秋草,含霜翻得露。
公如佛国云,万里相遮护。
有缘公渐近,移旌来汉阳。
中有红鲤鱼,衔书可寄将。
相思渺无极,相见知何日。
黄鹤楼虽高,借鹤骑不得。
安得吹公来,江右拥八驺。
凤鸣野鸟答,一笑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