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新会学沃掌教违众不远四百里来过甘泉归似何明府何如也 明 · 湛若水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时辈纷纷反眼轻,白头谁鼓铁江𦨻。
故人族子知多少,惟有当年尹彦明
舟至西南将还甘泉先如西樵以观云谷 明 · 湛若水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已穷洞府无穷意,不尽幽期未了缘。
取道西樵云谷,徐从此滘(周生自正之乡)甘泉
钱绪山秋官同诸友骆君举邓天德郭以平黄如礼黄如道钟体嘉来访甘泉三日告归予方登飞云遂与分袂诗以送之 明 · 湛若水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四千里路携诸友,三日甘泉共一门。
岁晚独怜归草草,飞云月下未同论。
甘泉子成童时馆坡山白莲池东房嘉靖甲寅夏李氏右坡青霞父子邀饮于大钟之楼旧迹变迁惕焉感怀翁方纲粤东金石略》卷一录有此诗,题作《题坡山白莲池》,于诗后题曰:“甘泉子成童馆坡山白莲池东房。嘉靖甲寅夏,李□□青霞父子邀饮于大钟之楼,旧迹变迁,惕焉感怀。时是秋七月三日,前南京兵部尚书湛若水书。”) 明 · 湛若水
七言绝句 押冬韵
白莲池上觅仙踪(有仙人脚迹),曾听攒眉夜夜钟。
七十年前灯火地,东寻无路白云封。
赠表弟陈谏乡还甘泉 明 · 湛若水
 押词韵第三部
新泉甘泉东海南海
须识两泉源,方知四海水。
四海尚且同,人心何彼此?
临流饯弟归,静学泉水止。
题复齐云甘泉旧名 明 · 湛若水
 押词韵第十八部
齐云甘泉,似为甘泉设。
此泉有本源,迸出山石裂。
维甘隽不坏,维泉流不竭。
不竭与有本,问我如何说?
安得挽此泉,尽救天下渴。
赠表弟乡宾陈爱月还甘泉(有序) 明 · 湛若水
君从,甘泉子赠表弟乡宾陈爱月也。感今昔老少之异,嘉其古心古服,为古乡饮礼之宾,望之老而笃学,光甘泉焉至矣。
君从甘泉来,色带甘泉云。
今我梦甘泉,悠然得我心。
忆子从予游,十五映青春。
予今各老大,卓立冠乡宾
不远四千里,访我憩新泉
倏尔告还山,了此儿女缘。
江风与江月,赠子吟弄船。
甘泉山诗 明 · 湛若水
嘉靖己丑秋,予被召入,过广陵广陵有葛生涧兄弟所为行窝,迤逦甘泉山三十里,而近甘泉。之名若预为我设者。七月二十日,予与巡盐朱侍御子礼毛黄门式之周纪善道通陆廷评伯载、萧督学子鸣志学之士吕郑诸君数十人同往观焉。酌其泉,甘而冽;登其巅,四顾洒然,特出一方。朱侍御为置酒,尽乐而返,诗以纪之。
是山皆我乐,何必吾家山。
此山非我有,胡乃名甘泉
而我有行窝,适在泉山前。
始知天所作,意或遗斯人。
我来陟山巘,翕然集群贤。
谁为引天瓢,谁为酌天泉。
一歃尘虑散,再歃澄心魂。
岂止澄心魂,毛骨皆通神。
安得将此泽,普为天下春。
初宿甘泉山书院楼中 明 · 湛若水
晓下甘泉山,暮宿山下院甘泉山书院也。)
诸贤翕然臻,杏树坛边苑(门内有高。)
超然得予情,楼高(仰宸楼也)原底平。
平原似广大,高楼似高明。
诸贤欲见焉,且须凭楼轩。
各自得自心,吾亦欲无言。
九日同诸贤登高甘泉 其一 明 · 湛若水
 押词韵第七部
嘉靖乙未,予奉祭告于泗州,归途出维扬九月九日,予约巡鹾侍御南徐子同登高于甘泉山,徐子欣然许约。予乃携火生坤、沈生珠先期往宿于山上。九日徐子乃至。都运范君锪,通守闵君廷圭、赵君沆,节推徐君守义,挥使李君懋,县尹王君惟贤,掌教高君简,训导李君世用,太学生史生起蛰、史生书,府县学诸生方生顼、葛生涧、张生藻、张生沉、周生玮,儒士王生仁、刘生昊暨弟显咸来,先后登焉。芝南与予登酌于第一峰,环视诸山旁围,诸山在江南者𧥄𧥄如列坐前,释子作乐于云外,飘飘如钧天之音从天而下。或曰:“公之游乐此乎。”曰:“而知有声之声,而未知无声之声,而知人乐而未知天乐矣。”侍御籧然有契而笑曰:“吾当为作亭于此,先生当记之。”遂扶而南,遍酌于诸峰。父老告曰:“此山七峰连络如斗,平地错落,诸圆冈凡二十八,如宿星之拱斗然。”甘泉子曰:“而知有形之形,而未知无形之形也。”遂与南子历诸峰,凡四五移席,席每三数酌,酌必三数泛菊焉。曰:“开辟以来即有此山,不知曾有如此人登高于此,酌酒于此,泛菊于此否。乃此山旷世之遇,不可使一峰之不及也。”徐子叹曰:“持此心以用人,则野无遗贤;持此心以惠民,则无一夫之不获矣。”甘泉子曰:“此相天下者之事,吾何知焉,吾知游山焉耳。”徐君既别去,予复与公敬数十人者赏菊于上方,越宿乃返,抚景兴怀,乃为作二诗纪胜游焉。
名节寻名山,四美兼二难。
不知循去步,已历翠微间。
独立在物表,高视乎尘寰。
斯人苦长勤,时去未知还。
高歌发长啸,连山起雾烟。
九日同诸贤登高甘泉 其二 明 · 湛若水
 押歌韵
嘉靖乙未,予奉祭告于泗州,归途出维扬九月九日,予约巡鹾侍御南徐子同登高于甘泉山,徐子欣然许约,予乃携火生坤、沈生珠先期往宿于山上。九日,徐子乃至,都运范君、通守闵君廷圭、赵君沆、节推徐君守义、挥使李君懋、县尹王君惟贤、掌教高君简、训导李君世用、太学生史生起蛰、史生书,府、县学诸生:方生顼、葛生涧、张生藻、张生沈、周生玮、儒士王生仁、刘生昊暨弟显咸来,先后登焉。芝南与予登酌于第一峰,环视诸山旁围,诸山在江南者,●●如列坐前,释子作乐于云外,飘飘如钧天之音,从天而下。或曰:「公之游乐此乎?」曰:「而知有声之声,而未知无声之声,而知人乐,而未   知天乐矣。」侍御籧然有契而笑曰:「吾当为作亭于此,先生当记之。」遂扶而南,遍酌于诸峰。父老告曰:「此山七峰连络如斗,平地错落,诸圆冈凡二十八,如宿星之拱斗焉。」甘泉子曰:「而知有形之形,而未知无形之形也。」遂与南子历诸峰,凡四五移席,席每三数酌,酌必三数泛菊焉,曰:「开辟以来,即有此山,不知曾有如此人登高于此、酌酒于此、泛菊于此否 ?此山旷世之遇,不可使一峰之不及也。」徐子叹曰:「持此心以用人,则野无遗贤。持此心以惠民,则无一夫之不获矣。」甘泉子曰:「此相天下者之事,吾何知焉?吾知游山焉耳。」徐君既别去,予复与公敬数十人者赏菊于上方,越宿乃返。抚景兴怀,乃为作二诗纪胜游焉。
泉山一方高,其高能几何。
不能千尺耳,罗浮之丘阿。
罗浮自海岸,万丈突巍峨。
以顶等高卑,未知孰为多。
此山系望远,地位累坡陀。
此山可远望,紫气腾冲和。
望之已可爱,而况来登歌。
即事既已高,万丈如吾何。
甘泉山作扬州之镇) 明 · 湛若水
甘泉之山何处山,山岳中脉来蜿蜒。
淮海维扬作方镇,左右江湖扬子江高邮邵伯湖中气尽。
孕奇产秀多哲人,三品瑶琨不足珍。
势如黄河天上落,千枝万枝极磅礴。
又如君子温而厉,阴阳合德德乃备。
我来仰止冲和色,远之可望近可即。
咫尺之水藏蛟龙,地脉况与江湖通。
一朝乘云作霖雨,膏泽应须盈下土。
初宿甘泉乙未八月二十八日 明 · 湛若水
 押词韵第七部
甘泉合是吾家山,吾都吾号姓亦然。
夜气凭空滴沆瀣,天鸡一叫非人寰。
自从山上流涓滴,直至南海浩连天。
始知天下地脉,不能以寸而相连。
宇宙不远,人心自悬。
吾欲移家于其巅,举手高谢乎人间。
床敷白云,展开愁眉来打眠。
湛甘泉 明 · 屈群力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野老何堪太史情,醇醪分注玉壶清
天生我有江湖兴,独自推篷对月倾。
湛文简公书院兼怀如珩亲家 明末清初 · 陈邦彦
 押元韵
江门振绝学,文简绍微言。
风范师百世,遗泽在都门。
后进欣所托,俎豆久弥敦。
繄昔明盛日,儒耆侍天阍。
公馀迪来者,讲席至今存。
仰止访遗迹,披寻遍丘樊。
矧兹京国游,彷佛觌槃墩。
行迈愧弱植,何当嗣渊源。
徘徊读书处,南望忆闻孙(如珩顷年应荐读书院中。)
除夕同年甘泉湛尚书 其一 明 · 区越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一年新似一年新,斗柄依稀又建寅
独自阶除望云物,满天星宿上吟身。
笙歌入夜欢声沸,拜舞明朝玉几陈。
闻说梅花开树树,天南天北寄情真。
除夕同年甘泉湛尚书 其二 明 · 区越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六部
岁事多因荆楚俗,无端送旧与迎新。
闾阎总趁笙歌乐,云物何劳占候勤。
爆竹先声知腊尽,屠酥半醉觉年分。
香风暗逐梅花绽,始信今朝酒有神。
仲秋甘泉湛史游西禅寺 其一 明 · 区越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高秋晴景适相牵,野寺重寻破衲禅。
山桂得霜滋老辣,野花临水尚新鲜。
清商合律公先调,大白长浮我亦眠。
望气节游非虐政,高台修废是何年。
仲秋甘泉湛史游西禅寺 其二 明 · 区越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古松萝葛蔓相牵,废寺旁遗只小禅。
桃李东皇先割爱,鳙鰅僧舍为烹鲜。
流觞合待稽山记,醉石还留处士眠。
坏壁旧题除不尽,去年谁道胜今年。
湛甘泉司马以诗招游衡山奉答 明 · 文徵明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文氏五家集卷六、甫田集卷十五
家世衡阳钓台,江湖流浪未能回。
政怀桑梓千年计,忽枉封题万里来。
月满罗浮劳我梦,云埋岳麓待公开。
追攀见说襟怀壮,倘许春风杖屦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