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张提刑旸叔 宋 · 释宗杲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二八、《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七、《径山志》卷八
居士所作所为,冥与道合,但未能得㘞地一下耳。
若日用应缘,不失故步,虽未得㘞地一下,腊月三十日,阎家老子亦须拱手归降,况一念相应耶!
妙喜老汉虽未目击观其行事,小大折中,无过不及,只此便是道所合处。
到这里不用作尘劳想,亦不用作佛法想,佛法尘劳都是外事。
然亦不得外事想,但回光返照,如是想者从甚么处得来?
所作所为时,有何形段?
既办,随我心意,无不周旋,无有少剩。
正恁么时,承谁恩力?
如此做工夫,日久月深,如人学射,自然中的矣。
众生颠倒,迷己逐物,耽少欲味,甘心受无量苦,逐日未开眼时,未下床时,半惶半觉时,心识已纷飞,随妄想流荡矣。
作善作恶,虽未发露,未下床时,天堂地狱在方寸中。
已一时成就矣。
及待发时,已落在第八。
佛不云乎:「一切诸根自心现器,身等藏自妄想相施设显示」。
如河流如种子,如灯如风如云,刹那展转坏。
躁动如猿猴,乐不净处如飞蝇,无厌足如风火,无始虚伪习气因,如汲水轮等事。
于此识得破,便唤作无人无我,知天堂地狱不在别处,只在当人半醒半觉未下床时方寸中,并不从外来。
发未发觉未觉时,切须照顾,照顾时亦不得与之用力争,争著则费力矣。
祖不云乎:「止动归止,止更弥动」。
才觉日用尘劳中渐渐省力时,便是当人得力之处,便是当人成佛作祖之处,便是当人变地狱天堂之处,便是当人稳坐之处,便是当人出生死之处,便是当人致君于尧舜之上之处,便是当人起疲氓于凋瘵之际之处,便是当人覆荫子孙之处。
到这里说佛说祖、说心说性、说玄说妙、说理说事、说好说恶,亦是外边事。
如是等事尚属外矣,况更尘劳中先圣所诃之事耶?
好事尚不肯,岂肯不好事耶?
若信得此说及,永嘉所谓「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不是虚语。
请依此行履,始终不变易,则虽未彻證自己本地风光,虽未明见自己本来面目,生处已熟,熟处已生矣。
切切记取。
才觉省力处,便是得力处也。
妙喜老汉每与个中人说此话,往往见说得频了,多忽之,不肯将为事。
居士试如此做工夫看,只十馀日便自见得省力不省力,得力不得力矣。
如人饮水,冷煖自知,说与人不得,呈似人不得。
先德云:「语證则不可示人,说理则非證不了」。
自證自得自信自悟处,除曾證曾得已信已悟者,方默默相契;
未證未得未信未悟者,不唯自不信,亦不信他人有如此境界。
居士天资近道,现定所作所为,不著更易,以他人较之,万分中已省得九千九百九十九分,只欠喷地一发便了。
士大夫学道,多不著实理会,除却口议心思,便茫然无所措手足,不信无措手足处正是好处,只管心里要思量得到,口里要说得分晓,殊不知错了也。
佛言「如来以一切譬喻说种种事」,无有譬喻能说此法,何以故?
心智路绝不思议故。
信知思量分别,障道必矣。
若得前后际断,心智路自绝矣。
若得心智路绝,说种种事皆此法也。
此法既明,即此明处便是不思议大解脱境界。
只此境界亦不可思议。
境界既不可思议,一切譬喻亦不可思议,种种事亦不可思议。
只这不可思议底,亦不可思议。
此语亦无著处,只这无著处底,亦不可思议。
如是展转穷诘,若事若法,若譬喻若境界,如环之无端,无起处无尽处,皆不可思议之法也。
所以云:「菩萨住是不思议,于中思议不可尽。
入此不可思议处,思与非思皆寂灭」。
然亦不得住在寂灭处,若住在寂灭处,则被法界量之所管摄,教中谓之法尘烦恼。
灭却法界量,种种殊胜一时荡尽了,方始好看庭前柏树子、麻三斤、乾屎橛、狗子无佛性、一口吸尽西江水、东山水上行之类,忽然一句下透得,方始谓之法界无量。
回向如实而见,如实而行,如实而用,便能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成就种种法,破坏种种法,一切由我。
如壮士展臂,不借他力;
师子游行,不求伴侣。
种种胜妙境界现前,心不惊异;
种种恶业境界现前,心不怕怖。
日用四威仪中,随缘放旷,任性逍遥。
到得这个田地,方可说无天堂无地狱等事。
永嘉云:「亦无人,亦无佛,大千沙界海中沤,一切圣贤如电拂」。
此老若不到这个田地,如何说得出来?
此语错会者甚多,茍未彻根源,不免依语生解,便道一切皆无拨无因果,将诸佛诸祖所说言教,尽以为虚,谓之诳惑人。
此病不除,乃莽莽荡荡招殃祸者也。
佛言:「虚妄浮心,多诸巧见,若不著有便著无」。
若不著此二种种,于有无之间搏量卜度,纵识得此病,定在非有非无处著到。
故先圣苦口叮咛,令离四句绝百非,直下一刀两段,更不念后思前,坐断千圣顶𩕳。
四句者,乃有、无、非有非无、亦有亦无是也。
若透得此四句了,见说一切诸法实有,我亦随顺与之说有,且不被此实有所碍;
见说一切诸法实无,我亦随顺与之说无,且非世间虚豁之无;
见说一切诸法亦有亦无,我亦随顺与之说亦有亦无,且非戏论;
见说一切诸法非有非无,我亦随顺与之说非有非无,且非相违。
《净名》云「外道六师所堕,汝亦随堕」是也。
士大夫学道,多不肯虚却心听善知识指示,善知识才开口,渠已在言前一时领会了也。
及至教渠吐露尽,一时错会,正好在言前领略底又却滞在言语上。
又有一种,一向聪明说道理,世间种种事艺我无不会者,只有禅一般我未会。
在当官处,呼几枚杜撰长老来,与一顿饭吃却了,教渠恣意乱说,便将心意识记取这杜撰说底,却去勘人,一句来一句去,谓之厮禅。
末后我多一句,尔无语时,便是我得便宜了也。
及至撞著个真实明眼汉,又却不识。
纵然识得,又无决定信,不肯四楞塌地放下,就师家理会,依旧要求印可。
及至师家于逆顺境中示以本分钳锤,又却怕惧不敢亲近。
此等名为可怜悯者。
居士妙年登高第起家,所在之处随时利益事,文章事业皆过人而未尝自矜,一心一意只要退步著实理会此段大事因缘。
见其至诚,不觉忉怛如许。
非独要居士识得这般病痛,亦劝发初心菩萨入道之资粮也。
陈成肃公画像记 北宋 · 孔武仲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九三、《宗伯集》卷一二、嘉庆《重修扬州府志》卷六三、光绪《甘泉县志》卷二○
元丰二年春扬州新学成,而成肃公薨。
州人以币如吴,使画者何充图公之像,设于经史阁,朔望行礼如先师云。
公姓陈氏,世家建阳
少孤,徒步数千里而之母党甄氏。
兼昼夜读书,居之数年,学大成,名闻当世,遂登进士科
自御史谏官侍从,历宰相枢密使
公智识精明,而厚重沉默。
朝廷有大议论,相顾不决,公气貌安闲,不见畔岸,徐一言以折之,众则大服曰:「陈公之言是也」。
天子方倚以修太平,会公以疾辞位,遂镇淮南,作所谓新学者。
自始役至罢,公数行视,间以燕饮劳诸生
学既成,公请于朝,颁国子监书以训学者。
公之所赐特厚矣,则学者祀公,虽久其可忘乎?
俾进退升降于其前者,视公之貌,而知其平生,退将有以警于己。
是宜以其闳深博厚,为治心修身之道;
以其聪明俊爽,为立事应物之方;
以其忠于君、孝于亲、惠于民,为居家、立朝、临官之节。
则公虽去矣,而泽施于人者常在也。
至于位尊禄厚,宠荣天下,在公为宜有,而得之不得则天也。
若曰:「彼得为将相,而我则未焉,我之耻也」。
此不为知公者。
于是扬之官属,相与属余为文以记之。
系之以诗曰:惟公之身,爵隆位极。
势则有止,不迁惟德。
古之豪杰,为来者师。
瞻公之容,孰不公思。
思其所为,以立于己。
公泽之长,配此淮水
陈升之右司谏制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七、《文恭集》卷一二
敕某:朕设置谏臣,所以箴已阙;
询求正论,所以广治道
以尔蔚有文采,参以风识。
更试外服,则材彊济而有馀;
察视中司,则体端直而无挠。
比奏方幅,数进忠言。
能切劘于事经,多镌拂于时病。
适会谏员之缺,超从宪属之选。
往践厥官,亟修乃职。
至于刑政之得失,言动之过差,悉意以闻,无有所讳。
赐新授礼部郎中天章阁待制陈旸叔口宣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四、《文恭集》卷二六
体业冲劭,器宇夷通,有意本朝,允宜内閤。
乃眷北道,姑委要藩,爰贡良蹄,用嘉美志。
陈升之文彦博下诏熙宁二年十月丙申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四一、《宋大诏令集》卷七○、《文潞公文集》卷三五、《东都事略》卷六七
二府者,政事之出也,惟是一二股肱之臣,日谋谟于庙堂之上,皆朕所尊礼之,顾其势岂有重轻哉!
伏观《仁宗实录》,天圣时二府之相犹以其职高下定位,则知往者不若今制之拘也。
文彦博盖朝廷之宗臣,朕方倚以疆陲之事,虽用陈升之宰相,其令升之仍位彦博下,以称朕遇贤之意。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文彦博陈升之下诏熙宁二年十月十九日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四一、《文潞公文集》卷三五、《宋大诏令集》卷七○
中书门下:朕惟国朝之制,虽兵民分于二府,然其委用者,皆所谓执政之臣,岂独相枢密者以为使相邪!
朕尝惑之,故丙申之诏,令文彦博陈升之之上,所以尊老成而均政体也。
彦博数言于武臣之例,非可同于亲王之班,有未便,执谦虑损,情有莫回。
予思罔然,虽拒勿得。
其令中书门下如所请施行。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陈升之起复赴阙诏熙宁四年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四九、《宋大诏令集》卷一五八
升之:卿向繇栾棘,越去机衡。
勇节之卒哀,稽礼槯而涣命。
宜还宰席,载亮天功,懋思大忠,来副重倚。
已降制命,除卿起复。
想宜知悉。
陈升之拜枢相制熙宁五年十二月壬午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五二、《宋宰辅编年录》卷八
弼亮天工,繄朝堂之硕辅;
纪纲师律,实帷幄之宗工。
维予左右之良,岂有重轻之异。
畴咨旧德,敷告大廷。
具官陈升之受天伟才,为国重器。
逮事仁祖,进登要枢。
肆朕宅师,兴言访落。
与图大政,擢冠庶工。
方侧席于奋庸,遽执丧而去位。
屡颁优诏,难夺至情。
比徙月之告期,即治朝而申命。
视官帝傅,增食爰田。
元宰之隆名,服本兵之宠寄。
安危注意,知股肱一体之相须;
中外具瞻,诚文武万邦之为宪。
永惟经济,属在老成。
勉迪前人之休,共新当世之务。
于戏!
明明常德,朕有志于宣王
翼翼壮猷,尔毋惭于方叔
靖共厥位,协济朕心。
陈升之罢枢相制熙宁八年闰四月乙未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六三、《宋宰辅编年录》卷八
执政于中,总领枢筦之重;
殿邦于外,荣加衮钺之崇。
非属老成之贤,曷当光大之宠。
诹是谷旦,告于治朝。
具官陈升之识度渊弘,材资公正。
博达古今之务,精通文武之权。
历事三朝,偕联二府
内坚持于忠赤,外协济于猷为。
自居宥密之司,弥展经纶之术。
方隆柄任,屡引疾辞。
宜推从欲之私,俾遂均劳之请。
既增封于勋邑,仍兼秩于公台
京口节旄,司广陵藩翰
大江之冲要,望本镇之封疆。
于戏!
注意辅臣,礼有优于进退;
心魏阙,德无怠于始终。
益茂政声,对于休命。
陈升之镇江军节度使赐本镇敕书熙宁八年闰四月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六三、《宋大诏令集》卷一八九
镇江军三军将吏百姓等:朕以陈升之三朝旧德,四辅宗臣,久服枢衡之元,出宣屏翰之宪。
眷言江国之纪,厥有里门之高,授之节旄,充彼方面。
维尔兵吏,及于士民,闻是宠光,谅深慰怿。
今特授陈升之依前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使持节润州诸军事、行润州刺史、充镇江军节度润州管内观察处置堤堰桥道等使、判扬州军府事兼管内劝农使、充淮南东路兵马钤辖,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仍改赐推诚保德崇仁戴功臣散官、勋、封如故。
故兹示谕,想宜知悉。
夏热,将士等各得平安好,参佐、官吏、僧道、耆寿、百姓等并存问之。
遣书指不多及。
乞罢陈旭枢密副使十二月二日 北宋 · 赵抃
 出处:全宋文卷八八六、《赵清献公集》卷四
臣窃见除陈旭充枢密副使,制命之出,中外惊疑。
伏缘旭趣向多门,进取由径,内则结宦官之援,外则收小人之情,骤用机衡,公议喧哗。
臣愚伏望圣慈因其避让,特赐指挥,追寝旭所被成命。
枢密院副使已是三员,不致阙事,仍乞不更差填。
陈升之免恩命不允批答 北宋 · 元绛
 出处:全宋文卷九二八、《皇朝文鉴》卷三三
卿久服枢筦,协成王功,屡陈诚辞,愿解机政。
方建将旄之重,且增台路之华。
况辅成万微,尝宣左右之力;
兼赋二枋,宜旌文武之谟。
即当钦承,安用冲挹?
陈升之起复集贤相熙宁四年正月壬子 北宋 · 元绛
 出处:全宋文卷九二八、《宋大诏令集》卷五六、《皇朝文鉴》卷三五
门下:闵子绖而服政,先圣称得事君之宜;
晋侯墨以临戎,前志谓达变礼之用。
矧予丞弼,奄遘闵艰,久虚席以思贤,宜敷朝而涣号。
前推忠协谋佐理功臣光禄大夫、行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上柱国颍川郡开国公食邑四千八百户、食实封一千四百户陈升之,蕴温厚之量,挺高明之才。
体备四气之至和,智通万方之远略。
发纾一德,感会三朝。
经武斗枢之庭,则王灵震叠;
赞元鼎铉之府,则邦治协宁。
端正百度之原,章明九叙之极。
向钟家疚,遂解政机,稽之师言,厥有成宪。
桓焉夺服,其惟诏使之从;
赵憙罹忧,未始宰司之去。
盍来复于台路,以大熙于天工。
于戏!
断恩从权,自昔弗踰于国制;
移孝扶义,维时尚乂于王家。
勉一乃心,无替朕命。
可特起复推忠协谋佐理功臣光禄大夫、行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上柱国颍川郡开国公食邑四千八百户、食实封一千四百户。
河北转运使陈旭天章阁待制都转运使 北宋 · 蔡襄
 出处:全宋文卷九九七、《蔡忠惠集》卷一一
敕:国家以大河之北,实为藩蔽,将漕大计,每择近侍以都总之,委寄尤重,非通明干正之材,不可以任。
具官某,顷居谏列,振厥职能,言议忠果,不避权要。
褒以延阁之秩,试之使领之剧。
而屡形奏牍,力辞宠渥。
比临所部,甫期岁稔,念汝诚节,申锡宠命。
尚体朕意,益邵风力。
枢密副使陈升之免恩命劄子不允诏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二一、《华阳集》卷一八
敕:朕惟本兵之司,安危所系;
执政之任,贤畯是图。
适咨佥论之同,允谓至公之进。
亟参宥画,宜略撝文。
所乞宜不允。
枢密副使陈升之生日礼物诏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二一、《华阳集》卷一八
敕:阳重表节,岳峻基神,纪蓬矢之诞祥,将绨函之私式。
洪图是翼,茂祉其膺。
枢密副使陈升之免恩命不允断来章批答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三二、《华阳集》卷二八
省表,具之。
夫衷政之司,体均左右之倚;
本兵之府,谋系安危之咨。
维威略为能执天下之奸,虽盛平不可忽天下之备。
适登邦杰,亶穆师佥。
矧久服谏垣,屡形谠论之益;
比釐京邑,寖广善声之闻。
甫参虑于机庭,已下书于纶省,再烦让牍,深避宠途。
虽嘉撝固之怀,颇郁谟明之望。
毋留涣典,往赞宥文。
所乞宜不允,仍断来章。
陈升之免恩命不允断来章批答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三二、《华阳集》卷二八
省表,具之。
国家纂四圣之绪,乘百年之安,而岁饵厌于天骄,塞氛留于氐落。
眷几廷之所本,维皇武之是经。
甫登临弼之贤,实重安危之倚。
奚为露牍,欲遂还恩?
宜来翼于邦图,终收奇于庙胜。
所乞宜不允,仍断来章。
宰臣陈升之免恩命第二表不允断来章批答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三二、《华阳集》卷二八
省表,具之。
朕持循治纲,考慎相位,故谋之先定则无他间,任之必固则有专功。
矧卿迪王佐之几,昭勿听之美,笃我简照,对于弼谐。
尚何需牍之陈,欲止告廷之涣?
梦卜之象已属,阴阳之应已孚,惟其肃承,是亦终赖。
所免宜不允,仍断来章。
枢密副使陈升之乞外郡第三表不允断来章批答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三二、《华阳集》卷二八
省表,具之。
夫廊庙之上,与朕共筹天下事者,莫匪一二股肱之良。
朕比不次用卿,固有以谋合朕意者。
乃人言纷纷,使卿不得安厥位,至三露章,情见恳激。
虽欲远谗保名,以全易退之节;
然轻用人之礼,朕不愧于兹乎?
往迪乃猷,以体予之素志。
所乞宜不允,仍断来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