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韩忠宪公祠堂 北宋 · 阎灏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一九、《成都文类》卷三五、《全蜀艺文志》卷三七、嘉庆《四川通志》卷三四、嘉庆《华阳县志》卷三九、《宋代蜀文辑存》卷一七、民国《华阳县志》卷二九、民国《新繁县志》文徵卷一一
自侯国为郡县,传记始有列循吏者,固须凛德让,风迹清邵,所居民富,所去见思,生有荣号,殁得奉祀,则其章明与日月参光而无穷已也。
汉元始诏书,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蜀郡文翁九江以召父应诏
岁时郡二千石官属行礼,而南阳亦为信臣立祠。
昭然史策增徽。
其后此典一坠,昧没千载。
然而有硕德杰望,矜式荐绅,厚泽英绩,周洽民俗,丕咺瑰伟,自与《礼》之法施于民、以劳定国者合,而舆心称愿,以祈荐飨,则此甚盛事,可得已耶?
宋天圣中韩忠宪公枢密学士谏议大夫成都,威靖仁涵,内外诚尽,方严正直,动迹仪矩,中心乐易,以教化为首务,俗尚悛革,安趋夷逵。
始日官以蜀当有兵变或大沴为言者,朝廷忧之。
公于陛辞之日,二宫谕以占说,公俯伏曰:「愿以属臣」。
既至,蜀果大旱,炎旸午炽,狼顾骇骇,素寡储歭,生意潜夺。
公赍咨恻忧,形见颜色,遽发他廪粟,及令富室造饘粥,以赈救饿殍,日自循往按涖之,抚慰喔咻,率繇渊诚,赖以获全者,不翅千万。
始议救灾也,僚有请限节米价者,公曰:「不可。
物始翔踊,居蓄者固靳啬以射利,祈倍称之息。
此令一出,环千里之闭不至矣。
姑待之」。
不浃日,诸郡之辇馈大至,价遂少损。
公尝于中夕端肃衣冠,祁请帝神,霔雨如期,焦槁以苏。
斥绝宴嬉,还集疲瘵,捐瘠完好,武断缩慄,易荒为穰,化扰为宁。
或言:「张乖崖岁出米万斛估于民,颇渔庾实」。
白请减之,公曰:「此朝廷所以濡泽远人为最急者,岂可轻议邪」?
因前期倍数以给偿之,且刻石置廥中,示后为不可革之意。
骄亢寖久,府江几涸,莳稼将瘁,沟浍填阏,提封暵然,浇润靡及。
公遂遣官行视江流,访故老,得堰曰九升口,未始疏导。
即命新酾为渠以注之,水行径便,均溉诸邑
后常修决,倚为滋植,而利甚丰博。
蜀之戍兵,旧比食淡。
公损盐估差等而鬻予之,著为定令。
新繁、彭、益之交,旧匿奸寇,贼有闪地黄之号,公行剽杀,蒙隐逾时,公廉知之,钩发逮捕,情得罪真,诛窜渠支,清洗胠箧,至今新繁无盗。
公敦尚儒雅,平日诱进文士,以倡教育。
会诏秋贡士,公戒有司务公其选,躬亲精覈,擢章君陈为举首,章遂登甲科,后立朝为闻人,馀悉时之髦彦,接武以取名第。
西南文章,基此而盛。
藩会宴飨,往皆趋佛宫庑下,蕝具湫底,庖宰扰杂。
公饬材于广庭,为厅事以宏丰镐之地。
远去刲割,表揭瞻望,方隅伟之。
踰再期,会以御史中丞召还,蜀民慊悁,如失慈哺。
公归朝,尚以邛部蛮马岁来鬻于永康,经践山川,知道途险夷,为蜀后日虞,建言「愿徙即沈黎」,朝廷从之,居以杜觇伺之便。
呜呼!
何于蜀之恩,始终隆隆邪?
踰三十年,裤襦之颂歌不衰。
天福于遐,世象其贤。
上复用公第三子,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尚书礼部侍郎公继治之,追功席休,践修厥猷,绍参神明,今昔相照,官荣家范,古所未有。
德威亶白,岁时太和。
于是耋耆善良会千百数,拥棨戟门,道前世祀事,谓:「忠宪公之祠不修,为蜀之愧。
愿即文翁之南宇为一室,绘犀日之表,而以端明公侍其旁。
庶西南人事之无穷,以大朝廷用世德之盛。
其不可辞」。
明公曰:「众之请至矣,矧利义无疑」。
遂许之,而止其图己像。
堂序朴严,绘事庄洁,毅如岳镇,焕如星辰,凭凭威灵,万世瞻仰。
既已,邦人士大夫谓灏窃頖宫之游,日与诸生道古今盛美,宜实其纪,从金石刻
灏再拜受命,而系以诗曰:
惟宋受命,继古圣圣。
弼臣皋夔,世载德盛。
严严韩公,有倬其道。
方国硕望,朝廷元老。
天圣之末人荐饥。
公竭惠慈,营营百为。
厚恩旸,凛威秋霜;
善恶判明,纳民安康
始三十年,世象其贤。
公功愈昭,斗奎于天。
蜀之父老,百拜庭下,愿修公祠,以永瞻慕。
岷盘坤维,江纪南国。
公祠之严,相与无极。
汉之文翁,宋之韩公
邦人永怀,穆然清风。
南京留司文武百官尚书吏部侍郎应天府韩亿等贺南郊礼毕及上尊号受册诏1038年11月 北宋 · 宋庠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二、《宋元宪集》卷二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钦崇报本,礼重邦经;
刻玉崇号,义缘人欲。
内循寡德,忝举鸿仪,膺福享名,心焉增愧。
卿近由丞弼,方委保釐。
率属罄恭,露章驰贺。
味其辞旨,忠恪兼勤。
欣叹之怀,寤寐无舍。
尚书令魏国忠宪韩公挽词(二首 按:四库本题为三首。现将第三首补于后。) 其二 1075年6月 北宋 · 文彦博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创作地点: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出入三朝共,周旋四纪同。
论交最知我,经世独推公。
观水惊川逝,升堂失栋隆。
悲怀与声泪,远寄绋讴中。
尚书令魏国忠宪韩公挽词(二首 按:四库本题为三首。现将第三首补于后。) 其一 1075年6月 北宋 · 文彦博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创作地点: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平生投分比金兰,莫逆论心最岁寒。
唱第枫宸陪骥尾秉钧槐府并貂冠。
潘阳事契常脩睦,相魏亲邻正讲欢。
冰井台边星陨后(自注:公薨之前夕,大星殒于府第。),百身何赎但汍澜(自注:时留守魏都,韩守相州。)
尚书令魏国忠宪韩公挽词(二首 按:四库本题为三首。现将第三首补于后。) 其三 1075年6月 北宋 · 文彦博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创作地点: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三朝光辅致升平,九叙咸熙入颂声。
独运鸿钧成大业,亲扶英主继重明。
圣贤自昔推同德忠献于今重易名。
清庙已闻从配飨,哀荣不独在佳城(自注:敕使护葬,特营石室。)
推诚保德功臣正奉大夫太子少傅致仕上柱国南阳郡开国公食邑三千三百户食实封八百户赐紫金鱼袋赠太子太保忠宪韩公墓志铭1044年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五、《乐全集》卷三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景祐中,其执政之老曰昌黎韩公讳亿,以直方惇厚更践二府,谟猷宪度,所以弼谐者甚著。
既而避位,拜天官贰卿,保釐南都
资政殿学士,领澶渊
上以澶渊当北道冲会,非所以佚耆艾,易亳社,就迁尚书左丞
庆历三年,连抗章请老,以太子少傅致仕,还京师
明年仲秋既望,考终于景宁里第,享年七十有三。
天子悯然不御朝,追锡命为太子太保
礼官廞行,合于「忠宪」二法以闻,诏用易名。
公之先占籍常山灵寿,考信公游学过河,遂不北还。
公既贵,卜封树祢庙,得许昌之长社吉,因而度竁,故公之得谢也,使营居于许,将徙而薨。
其孤综等奉公之丧以归新宅,至于阳月,乃克葬于大茔,成公志也。
公字忠魏。
曾王父母:赠太保讳某江国夫人张氏。
王父母:赠太傅讳某舒国夫人李氏。
考妣:赠太师尚书令信国公讳某,二夫人,越国郭氏,吴国周氏。
世载善庆,至公而大。
公,郭之自出。
咸平中,登进士第,释褐廷尉平,知亳之永城县,理声籍甚。
郡守皇甫选,时名士,察公远器,倾身定交。
凡亳境内讼事久不决者,辄属公平处。
淮南计台上治最,改大理寺丞
盖初莅官,风迹固已章章矣。
丁信国艰,服除,倅淮阳
河决属邑,淹田庐,无虑计工,将赋诸民。
公请循视水势,即斩材河濒,稍楗合之,水复故道,而民不知。
俄迁殿省丞。
他日章圣尝览公著述,特命引对,改太常博士、知洋州
州有冤狱,乃大豪巨奸赂以买直,积十年不决,公一讯情得,罪人自服。
还除屯田员外郎
张文节公镇魏,公佐之。
文节高介,少许与,雅重公,荐公文中御史,即召殿中,擢侍御史
淮南两浙旱蝗,命公安抚,到部问民疾苦,察吏理,慰荐廉善,劾免贪残,散利薄征,去几省禁。
合肥有陂可溉田,久为强家豪占,公按复之,民至今受赐。
未复命,除开封府判官
一日,对下,已出殿屏,复召入,赐五品服。
俄授河北转运使
故相向公诸子讼财,诏公留为平之。
时丁崖州擅朝交利,欲得向氏长安华严别墅,诸子已听命,使所亲讽公,公不答,崖州绝以为恨。
镇定帅曹玮有威名,崖相亦忌之,斥知莱州,又虑其有辞也,命公驰驿,先入据城,夺其兵,缘是伺间,欲兼中公以危法。
公处事周审,虑先几微,故崖相卒不能伤。
上嗣位,推恩迁司封,进直史馆,领青社
寻追还台,兼侍御史知杂事,赐服三品。
起部郎中,会中丞缺,公专台务。
禁军有告急变者,中贵人夜开宫门,逮卒百馀辈付台,公质辞探情,知事矫诬,宽之不问。
中贵人自以捕反者为功,日传制促狱上,及文具,止诛告者。
计臣更茶利法,伤财害民,公被命诘谬议者,阅实其罪,自丞相率。
时帷幄预政,权倖干宠,公连鞫诏狱,持法平,不挠贵倖。
二宫亦用是知公为质重有守,擢龙图阁待制
顷之,出亳州
寻召知审刑院
先是,天下断狱多中覆待报,公请裁定中典,颁为常制,廷尉谳平。
郡国按章,不以时决,公奏立日程,由是天下刑禁少滞。
以五兵加枢密直学士,牧益州
又迁谏议大夫
时知星者言益部当灾,非仍饥,且有兵变。
上心忧之,推选才堪镇抚者,而以公行,且谕之意。
公稽首曰:「陛下过属臣以方面,臣虽不敏,当不辱命。
惟陛下无以蜀为虑也」。
慨然登车。
至则岁果大旱,公罄精力,安集流散,凡利害事知无不为,决九升江口以溉,阖境濡足,赈廪劝分,宽赋弛役,所以救荒之术施设甚详。
或短公于朝,为不足办蜀事。
上遣使若缘他故至蜀者,实以觇公之政。
既入人美公不容口。
入境,年虽大杀,而民无饥色,狱无囚系,野无盗窃。
使者还白,上于是知公可属以重任,而定大用之意。
未几,有旨召公参知政事
宰相以益部不可缺守,宜须代归以拜。
既而引所善易制者,故公命中格。
还,更除御史中丞,充理检使
公见上,谢理蜀无政,一无及宠利意。
奏引唐制增置御史里行员,屡陈便宜,切劘时事,上向纳之,多施行者。
寻以工部侍郎同知枢密院事
国家自景德中契丹,而夏人效职贡,鄙上无事且四十年,武备寖弛,庙堂优游,言不及兵。
公登枢府,独悉心边防事,建议执政各任堪将帅者,稍试用之。
又言诸武臣宜知兵事权谋之书,而今皆禁绝,盍类次四种之要,使习通之?
上为亲集《神武秘略》,颁诸边将
邈川与夏人寻戈,而来献捷,朝议欲加节制。
公曰:「二族皆藩臣,擅相攻击,朝廷曾不曲直之问,顾但加赏胜者?
是骄邈川而怒夏人,德刑去矣」。
独执不可,事遂寝。
公揣元昊野心,势必飏去,其国人交易都下,杂处邸肆,请为除馆,遣官监其市事,道路护以往来,下诏若优待远人者,实羁防其奸谍。
国朝故事,方镇不得擅兵。
岭南去甸外数千里,溪穴蛮或聚为盗,郡县无以禦,驰请济师。
朝廷虽近发湖湘之甲援击,率不及事。
公奏置广桂钤辖,增募土兵,重其镇守,南粤以安附。
迁以小司徒参知政事
定襄地大震,灾异数见,公方在告,力疾入对。
上问:「地震何主」?
对曰:「是为阴有馀。
夷狄,中国之阴也。
天意傥以此告」。
且陈所以消伏之道。
上欣纳,命戒边备,仍诏求直言极谏者。
公罢后三年,寇畔扰,疆埸时骇,天下共其劳,议者方思公之前虑尽心王室也。
刘平战败延州,边臣以降贼闻,族应从坐法,以降状未明,未之收也。
有司请兵围其第,众知见诬,莫敢言者。
公时入觐,为上言曰:「平延州殊死战,杀贼过当,转斗傅城下,守将不为纳,势穷被执。
更以奸谗被大戮,则忠力之臣何劝」?
上悟,曰:「嘻!
微公言,用刑几滥」。
即彻守兵。
亳社介京东西、淮服数路之交,故盗充斥。
公之再为州也,属邑日有剽劫,民不宁处。
为设方略刺取,乃大校为之囊橐,诛获几百人,四封肃然,无追胥之役。
公凡历别任判大理知审官院、吏部流内铨,掌贡举,删修令敕,聘契丹国信使,所处事任,后必有可称述者。
历刺守令,治行为吏最。
登三事,谋王体,断国论,有大臣节。
薛宣身兼数器,胡广天下中庸,见于公矣。
性庄重,造次不违礼法。
其家事尤理,自闑以内,肃如官府,诸子侍侧,非忠义之言不及;
稚孙能行,即长幼有序,无敢戏嫚公旁者。
「家人有严君焉」,公之谓已。
与人遇下,则更温恕。
笃于亲旧,其孤藐不能自存者,为之婚葬;
稍才者,推荫使仕,教抚成就之。
乐闻孝悌之事,凡议赏罚,有以敦劝风俗者,必属意焉。
夫人蒲氏,追封安定郡太君
继室王氏,太尉文正公之女,追封太原郡太君
德礼有仪,宗姻攸宪,先公以殁。
子男八人:曰纲,前任水部员外郎
综,太常博士集贤校理
绛,太子中允
绎、维、缜,并太常寺太祝
纬,大理评事
缅,太常寺太祝
女六人:长适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给事中李淑,次早卒,次适大理评事苏舜宾,次适太常寺太祝王整,二人尚幼。
孙男十四人。
公起诸生,丁时累洽,出入显重,至登钧衡,馀四十年,辉光日新,功用在人,典型在朝。
引年辞荣,道德益高。
诸子孙并以行艺有令名,孝恭雍和,承颜无违。
福寿始终,可谓全者。
某早辱公之知,而又从诸子游,义甚厚,托辞传信,所不得让。
铭曰:
股肱惟人,后圣惟臣。
不显忠宪,力扶化均。
谥忠宪,维德之勉。
四方于,维国之翰。
蜀告艰灾,天子命公。
民忘饥劳,实奏显庸。
还司邦宪,率迪训典。
正色于朝,不仁者远。
帝志先定,畀公以政。
乃更二府,爰赋明命。
时方乂宁,公独深虑。
思患豫防,爱莫公助。
公罢三岁,戎孔炽。
人益谅公,忠于国计。
年至告老,道全德高。
福禄蕃厚,亦遐寿考。
长社之北,嘉禾之乡。
下从先公,掩此幽堂。
子孙多材,克延休问。
人皆有终,公也无恨。
推诚保德功臣正奉大夫太子少傅致仕上柱国昌黎郡开国公食邑三千三百户食实封八百户赐紫金鱼袋累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许国公忠宪韩公神道碑铭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一、《乐全集》卷三七
公讳亿字宗魏真定灵寿人
信国公,始家京师
咸平中进士擢第,除廷尉平,知亳州永城县
永城剧邑,当津衢冲要,本繇吏部铨补,今久不治,始命审官除吏,公释褐为选首。
初署事,听决辩讼如宿吏精习文法者,县大治。
郡将皇甫选,时名士,有赏识,数试公以事,平处诣理,称叹曰能。
由是著材名,部司察举治状,迁大理寺丞通判陈州
单州
丁信公艰去官。
服除,通判许州
复徙陈。
河决属邑,衍溢民田庐,计役费堤塞钜万,公按形势,以便宜就功,一不赋民,河复故道。
有剧盗聚郡境,匿诸舰中,期会攻劫。
公廉知之,揣其所过,抵夜率吏匽河上流,举火伐鼓以骇之,贼弃舟迸溃,邀捕无脱遗者。
转运使郑文宝喜谋略,闻而壮之,被公檄至于许,曰:「急欲识公面颜尔」。
殿中丞
章圣尝览公文,俾召试,外舅太尉王文正公当国,避嫌以为言。
特召对,改太常博士、知洋州
郡有豪吏李甲,兄死,迫嫁其嫂,而诬兄之子为携养,以专其赀。
嫂流离,历许州及司官数置对,辄赂吏,掠服之,积十年冤不伸。
公至,复出诉,为索旧牍详阅,锻鍊牢密,但未尝引乳医为證。
微伺之,尚存,奄召验问,辞服,案竟奸党,母子始如初。
屯田员外郎、知相州
河北旱蝗,转运使靳租调,蔽匿灾害,公抗章极论。
诏书嘉奖,为蠲赋役,百姓赖以全活
故相张文节公镇魏,荐公文中御史,被召,除殿中侍御史
淮、浙饥,命公安抚。
所至先察吏治,宣布慈惠,救荒之政毕举。
合肥旧陂,久为豪家彊占,公按复之,民得其饶。
未还,除开封府判官
一日,奏事毕,趋出至屏外,复召赐五品服章。
俄除河北转运使,别旨留公为故相河内公均其室。
初,向氏长安华严有美田,时丁朱崖擅朝,欲得之,诸子已听命,使所亲讽公。
公不答,而谓向氏,土田衣食之源,宜共保之。
故华严不以分,崖州大以为望。
既赴河朔,独领其职,会章圣御楼晏驾,今上践祚,军赏重沓,河北厚屯戍,经用常不赡,朝廷忧之。
公心计精密,均输从容以办。
镇定帅曹玮有威名,朱崖亦忌之,以大将军斥知莱州
以其得士心,虑或逗挠,诏公驰传统其兵,缘是伺隙,欲有以中伤公者。
公举措时当,处之无间。
司封员外郎、加直史馆,徙知青州
未几,召为侍御史知杂事,赐三品服章,迁工部郎中
中丞缺,久不补,公专台务,都下有告急变者,中贵人夜开禁门,逮卒百馀辈付台,公一讯情得,悉释其缚。
中贵人以捕反者为己功,日传诏促案,及狱具,止诛告者。
三司更榷茶法,榷利亏废,诏公劾前议者,条罚自丞相率。
数案诏狱,持法平,不挠权倖。
二宫知公秉谊不回,可任国之重,擢龙图阁待制
器望风采,益为当世钜人重德,天下以其出处为时轻重矣。
被命删定法令,审覈条次,科比明慎,书奏,因请颁示天下,人得尽其情以议,有文害者更之,冀以便安万姓。
于后每编修制敕,必循此例。
久之,出典亳州
未几,召领审刑
故事,诸州狱疑谳有令,后谳寖繁,天下多留狱。
公建言,诸刑科当谳者为傅中比,著于令,以省奇请之敝。
又四方上具狱,理官当报日程赊缓,亦因缘开奸利。
公奏促其程,由是州郡省滞,系狱以清。
知星者言,蜀且有兵变若灾沴。
公被选,以枢密直学士谏议大夫益州,陛辞,二宫谕以占说,公顿首曰:「愿以属臣」。
至蜀,果旱荐饥。
公以爱利为政,安辑荒散,均节赋调。
先蜀守张公咏以蜀地狭、生齿众、尝艰食为请,岁发仓储六万斛贱估以赡贫民,遂缘为常。
公先期倍数以赈之,故民不大乏。
自秦李冰凿离堆,避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中,酾以溉田,若岁大旱,沟塍犹涸。
公更决九升口,水行径易,迄今享其利。
初,二宫以蜀灾害为忧,既而闻公绥靖之美,有旨召公参知政事
宰相白,益部远方,宜须代还以拜。
以缓其命,而援所厚善,故公命中格。
御史中丞,充理检使
蜀之西境邛部乌蛮接云南,地多马,岁入永康官场鬻之,经历山川道路,周知其夷险。
公还对,请徙场沈黎,自此蛮夷窥蜀,有以隔限。
中宫虚位,公抗章请择旧门淑德,与大臣定议,举典礼聘纳,以示母仪之重。
既而下果有自细微觊倖上配者。
马季良自贬所遣所亲扣登闻自通,而潜赂要地,得致仕。
言事者以谓致仕所以优贤,季良在流放,未有罪人致仕者。
诏公劾登闻吏不当通其辞。
公以谓可否在执政,吏何罪之劾,纳敕不奉行。
议者以为得体。
又按唐典奏置御史里行四员,以广言职。
奏疏论朝政时务,其言深美,多法义,上向纳之,益欲登用。
岁中迁工部侍郎同知枢密院事
枢密本兵之地,是时天下乂安,上下习于优游,武备寖弛,公独以为忧。
建言为国者思患预防,故萃以戒不虞,请下二府,各任堪将帅者,稍试用之,观其器能。
又言将不可不知权谋形势之法,上为亲集四种之要,名曰《神武秘略》,颁诸边将,使习通之。
岭外蛮夷或恣睢屯聚,辄下湖湘,或发畿兵,奔命率不及事;
又北军涉冒温暑瘴气,多死亡。
公奏置广南东西路钤辖司,增募土兵戍守,南粤便安。
戎内附,其人至京师,一切自便。
公揣昊酋野心,请为除馆属吏,司其市事,驿道护以往还,视若优为之礼,实以羁防其奸谍。
既而邈川与戎连兵,洮人来献捷,朝议赏典。
公曰:「二羌皆藩臣,擅相攻击,若又加赏,是骄邈川而怒夏人,非绥御四夷之道」。
固执不可而止。
凡武经边备,惟思日孜孜。
景祐四年,授参知政事,占谢之日,召坐,嘉西府之勤,劳勉久之。
寻迁户部侍郎
是岁,地大震定襄,灾异数见。
公方在告,力疾入对,为上精言其端,以为地震阴有馀,夷狄,中国之阴也,其深戒夷狄之患。
又请下诏求直言消复之术。
上纳用焉。
久之,罢政事,改吏部侍郎、知应天府
越二年,酋叛,暴突疆埸,覆军杀将,天下共其劳。
识者悼叹,傥公在位,戎难不及于此。
既而契丹氏乘衅来渝平。
授公资政殿学士知成德军,入觐在道,内珰赍手诏问攻守方略,公条边策甚详。
刘平败没延州,边臣以降贼闻,有司设防守,将收其拿。
公因对曰:「平在军战甚力,毋降屈之状」。
上意释然,更加恩恤,如死王事者。
寻改澶渊,以控北道之冲。
属疾,因请便郡。
复徙亳州,地当东西京、淮甸之交,故盗充斥,连发境中,民相恐。
公以耳目擿起贼区处,乃府大校为之囊橐,掩捕百馀人,磔诸市。
自此群辈散落,井闾清净,讫公去郡,不复有盗。
就迁尚书左丞,拜章固让,诏书褒答。
庆历二年请老,授太子少傅致仕。
四年八月十五日,薨于京师私第,享年七十三。
上悼伤废朝,襚恤用优典,赠太子太保
太常考行,谥曰「忠宪」。
二夫人蒲氏、王氏,皆先公殁,追封安定太原郡太君,继室太尉文正公之女。
某年月日,葬于许昌长社县嘉禾乡,从先茔,礼也。
曾祖某,赠太保
妣张,江国夫人
祖某,赠太傅
舒国夫人
考赠太师尚书令中书令信国公
妣郭,越国夫人
吴国夫人
世德厚,流光在公。
公,郭之自出。
八子:曰纲,尚书水部员外郎
综,刑部员外郎知制诰
绛,翰林侍读学士谏议大夫环庆路马步军都部署经略安抚使、知庆州
绎,某官;
维,某官、集贤校理
缜,殿中侍御史
纬,某官;
󲦶,某官。
材业重于朝廷,誉望著乎台阁,随其器能,而并笃于行谊,义方忠教,固有根本。
综先卒,诸子通显,累赠公太师中书令尚书令许国公
女六人,适端明殿学士、户部侍郎李淑,某官苏舜宾,太常博士王整,其一早卒,二尚幼。
诸孙十三人:宗彦,度支员外郎集贤校理三司判官,早卒;
宗道、宗师,登进士第
馀皆宦学修立,诜诜盈庭,盛矣。
公性质方重,正色立于朝,若大议论,一登于言,确乎不可转也。
事上待下,本于忠恕,闲邪存其诚,故忮巧诡激之为不接于心术,虽燕居,未尝见其惰容。
其家事尤理,清规素范,不为势利增改。
《书》有之:「作德心逸日休」。
《易》曰:「视履考祥」。
惟公之素履,所谓德有基而有本,其旋元吉,而大有庆,宜哉!
铭曰:
于休耆德,忠宪韩公
文武之道,大者在躬。
直方以动,允蹈于中。
能尽其性,周爰始终。
释巾从政知微之显。
历令刺守,风声日远。
载采于朝,台阁之践。
有翼有为,惟时为宪。
睿明能哲,属畀机衡。
公不敢康,惧思盈
儆戒无虞,夙兴竭精。
戎难既作,知公忠诚。
年至得谢,遂传家事。
天锡蕃祉,庆延于世。
子孙振振,卿材国器。
几杖优游,百福全备。
公葬信公,长社之原。
今从先子,归安故园。
大物芸芸,各复其根。
惟其神明,一气同存。
韩忠宪公挽词二首 其一 1044年 北宋 · 苏舜钦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才发经纶地,心开忠义源。
朝端遗盛业,泉下閟英魂。
储禁追封美,仪曹集谥尊。
他年还驷马,馀德在高门。
韩忠宪公挽词二首 其二 1044年 北宋 · 苏舜钦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中台典故明,二府弼谐成。
车挂身方佚,舟移世共惊。
霜风吹缟帐,野月照丹旌
寂寞都门路,伤哉如昔行。
明诸生赣县刘盥而(观光)先生守城诗今侍御宗魏曾祖考也甲戌 清 · 蒋士铨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忠雅堂诗集卷四
所不敢忘君与父,所不与立豺与虎,猛兽噬人公力禦。
官兵逃,贼兵聚。
民心汹汹官闭署,公援枹鼓守兹土。
艮啜其泣力乃固,惟我与尔赫然怒。
城完公不为降,城破公不为虏。
乐哉家人殉于渚,四十馀尸粲可数。
入水不濡犹有妇,唤公偕隐公怃怃。
兴王复仇义可存,首阳之粟何必吐。
送刘幼韩侍御宗魏终养赣州 其八 己卯 清 · 蒋士铨
六言诗 押尤韵 出处:忠雅堂诗集卷七
明公知足知止,故人溯洄溯游。
白驹底事维絷,黑头几见归休。
送刘幼韩侍御宗魏终养赣州 其九 己卯 清 · 蒋士铨
六言诗 押寒韵 出处:忠雅堂诗集卷七
谁能拂衣便去,偕君只有袁安
回首缁尘故旧,何年得免酸寒。
送刘幼韩侍御宗魏终养赣州 其十 己卯 清 · 蒋士铨
六言诗 押支韵 出处:忠雅堂诗集卷七
灯下已焚谏草,花前自补逸诗。
南陔白华可诵,寿觞双举怡怡。
送刘幼韩侍御宗魏终养赣州 其十一 己卯 清 · 蒋士铨
六言诗 押青韵 出处:忠雅堂诗集卷七
松萝门径如旧,书带青青满庭。
拂拭当时几席,南窗检晒六经。
送刘幼韩侍御宗魏终养赣州 其十二 己卯 清 · 蒋士铨
六言诗 押先韵 出处:忠雅堂诗集卷七
清贫事亲最乐,洒落传经可怜。
为述朝廷明圣,教人孝弟力田。
送刘幼韩侍御宗魏终养赣州 其一 己卯 清 · 蒋士铨
六言诗 押咸韵 出处:忠雅堂诗集卷七
梦逐考乌返哺,心爱辕驹脱衔。
白舫稳于聪马,彩衣换去朝衫。
送刘幼韩侍御宗魏终养赣州 其二 己卯 清 · 蒋士铨
六言诗 押微韵 出处:忠雅堂诗集卷七
十载官斋独处,佳时常掩寓扉。
身外世缘冷淡,胸头书味深微。
送刘幼韩侍御宗魏终养赣州 其三 己卯 清 · 蒋士铨
六言诗 押真韵 出处:忠雅堂诗集卷七
圣朝无阙可补,边封事独陈。
天子改容太息,言官乃有是臣。
送刘幼韩侍御宗魏终养赣州 其四 己卯 清 · 蒋士铨
六言诗 押庚韵 出处:忠雅堂诗集卷七
介节本如江净,宦情真似冰清。
买得布帆归去,先生原是书生。
送刘幼韩侍御宗魏终养赣州 其五 己卯 清 · 蒋士铨
六言诗 押歌韵 出处:忠雅堂诗集卷七
秋山苍翠欲滴,澄江渌净不波。
回忆辞亲北上,较量心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