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胡邦衡侍郎铨劄子(一 乾道八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书稿》卷四
某密瞻香城,幸不为官守所系,而经时不到长者之门,其罪大矣,未论渴仰也。
候晏温,恭惟台体起居万福。
一阳又将来复,端诚小语,恍如梦事,洞岩相从,尚践此言,因以面致道长遄归之庆也。
为甚酥一槃,敬侑寿觞。
燕俎岂乏此,亦以寻旧盟耳,皇恐皇恐!
胡邦衡侍郎铨劄子(二 乾道八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书稿》卷四
某窃以饯臈迎春,雪馀寒劲,恭惟宫使侍读阁学侍郎契丈将奉诏除,神人欣相,台候动止万福。
青阳动陆,君子泰征之时。
当轴秉钧,燮调元化,理有必至,奚待颂祷?
尝以五行家说参之,壬午辛卯癸巳而贵全,其大拜机会也,多贺多贺!
地黄条稍脆,辄修故事。
来岁兹辰,隐显相望,愿致此馈,其何可得?
虽然,口脂面药拜赐九霄,犹望分银罂之馀沥也。
胡邦衡侍郎铨劄子(三 乾道八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书稿》卷四
某窃闻下帷著书,不敢时为安昌
心驰诲色,晨夕以之。
方遣介具记,忽纡真帖,敬审台候动止万福,下情慰甚。
闽荔频拜珍赐,亟同如丹之酒,荐诸屏摄。
白糖薄少,姑实来奁,虽不足奉堕玉船之欢,亦可助调金鼎之味,当未以轻触过督之也。
元善颁,已列前缄,伏乞台察
胡邦衡侍郎铨劄子(四 乾道九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书稿》卷四
某窃以霜风清厉,恭惟宫使侍读阁学侍郎契丈盛德所居,自天垂祐,台候动止万福。
某违离左右,忽焉累旬。
虽在旅琐,不忘慕向。
兹审稍还议郎之秩,虽再期而叙,具存成宪,然非九重眷注,固有寝而弗下者。
郊禋密迩,又当申命。
侧闻治舟楫为秣陵之行,伏计道拜严召,遂登黄闼,岂止复青毡而已,多贺!
某过樟镇而心气大作,不免再上祠请,稽留诏命。
经涉八月,似闻朝廷有语,势应谴谪,度月末可以得报。
季真夕拜,必已闻之。
方务德武宪窘其多差摄局求致仕,遂进阁学士奉祠嘉禾,前所传非是。
王日严却仙去,又有客云嘉叟六月间梦与王龟龄论诗,次日赋一篇,皆叹世之语,焚之祠堂龟龄守泉,故有生祠。),俄暴下而卒。
异事因便具禀,不尽所怀。
向寒,乞顺令珍摄,以辂宸渥。
宝气迎谒,今且验矣。
胡邦衡工侍并御批降诏真本1171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二五、《省斋文稿》卷一六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乾道六年冬澹庵先生胡公正贰冬官,具章陈免。
皇帝亲批降诏不允,臣某实视草也。
明年先生求去甚力,进公敷文阁直学士奉祠庐陵,敬以宸翰归之。
胡邦衡讲筵诗卷1191年10月25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二八、《省斋文稿》卷一九、《益公题跋》卷一二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中兴以来,侍从百司燕馈之费率取办于临安
每岁经筵开讲读及修注官会于学士院府吏治具以为常,住讲亦如之。
绍兴壬午,寿皇初即位,力修节用裕民之政。
守臣子渊因条具异时杂费,悉罢之,岁省缗钱一二十万,归之朝廷,讲会其一也。
是年秋洪遵景严翰林承旨侍读,某时为起居郎,与洪议用学士院餐钱置酒五行,以毋废故事,后遂为例。
乾道庚寅秋,盖九年矣,某以秘书少监兼直翰苑。
既费自我出,则与院官郑仲益侍郎同约客,而以非经筵官不赴坐。
忠简胡公见怀之诗所为作也。
今二十年,真迹尚藏予家。
因公侄济以予和篇纸弊墨渝来求别书,并取原诗畀之。
然当时忠简公第见供张假之临安,遂以为肆筵甚盛,不知事始如此。
其后寿皇复以所省缗钱归临安,于是燕馈如故,惟讲会学士院仍自为之,盖其费初无多耳。
明年,某迁礼部侍郎,既仍旧直,又兼侍讲,复增三劝,为半日之欢,至今不废云。
此卷唱酬凡九人,惟某与赵子直尚存,可为永叹。
绍熙辛亥十月二十五日益国公周某书。
胡忠简公王行简1196年4月7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三一、《平园续稿》卷七、《益公题跋》卷二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予尝评胡忠简公诗有不可及者三:用事博而精,下语豪而华,一也;
士子投献,必用韵酬答,虽百韵亦然,盖愈多而愈工,二也;
此篇和王行简,时年七十五,长歌小楷与四五十人无异,三也。
行简世家临川,志大而赡于文,久从公游,其人亦可知矣。
庆元丙辰四月七日
王民瞻胡邦衡南迁诗1196年4月14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三一、《平园续稿》卷七、《益公题跋》卷二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澹庵压嵩岱、排淮泗之举,然后可以发泸溪穿天心、透月窟之诗,不如是不称二绝。
澹庵授之从弟廉夫锷,廉夫复授其子涣,所谓文献相承,衣钵单传者。
若能刻石,人授之本,则法周沙界矣。
庆元丙辰四月十四日
张仲宗胡邦衡1196年5月13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三一、《平园续稿》卷七、《益公题跋》卷二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长乐张元干字仲宗,在政和宣和间已有能乐府声。
今传于世,号《芦川集》,凡百六十篇,而以《贺新郎》二篇为首,其前遗李伯纪丞相,其后即此词。
送客贬新州,而以《贺新郎》为题,其意若曰失位不足吊,得名为可贺也。
庆元丙辰五月十三日题。
胡忠简公论和议稿1196年6月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三一、《平园续稿》卷七、《益公题跋》卷二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绍兴戊午胡忠简公三十有七,以枢密院编修官上书论和议,此其稿也。
时长子方生,未几南迁。
公知后祸叵测,惟从侄昌龄字长彦贤而可托,故以稿属之,今五十馀年矣。
颜鲁公鱼朝恩《论坐位帖稿》,摹本已数百载,人争传宝。
公之所论岂止坐位,而其心画端劲,实法鲁公,自当并传于百世。
庆元丙辰六月
胡邦衡侍郎胡从周寺丞志文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三二、《平园续稿》卷七、《益公题跋》卷二、《古今图书集成》文学典卷一七七
金昆玉友,无复二难;
鸿笔瑰词,有华三绝。
翻箧中之遗迹,附宰上之丰碑。
解白堕之嘲,倏焉隔世;
朱褒之梦,恍若平生。
伟诗礼之传芳,森儿孙其竞爽。
尚袭藏于手泽,期光绍于宝章。
按:白堕、朱褒皆一时实事。
胡邦衡奏劄稿1202年4月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三五、《平园续稿》卷一○、《益公题跋》卷五、民国《吉安县志》卷四六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岁在戊申高宗策士,淮海胡忠简公年二十有七,因御题问「治道本天,天道本民」,公首答云:「汤武听民而兴,桀纣听天而亡。
今陛下起干戈锋镝间,外乱内讧,而策臣数十条皆质之天,不听于民」。
又谓宰相晏殊,枢参非杜衍、韩琦、范仲淹,既批逆鳞,复侵当轴
圣主独察其忠,擢置巍科。
是时直声已著缙绅间。
后十年绍兴戊午,以密院编修官上书,乞斩宰执,时年三十七,直声遂震于夷夏。
尚有可诿曰年壮气刚也,已而窜逐岭海,去死一发,隆兴初然后还朝,摄贰夏官,年已六十馀,议论盍少卑之?
今览奏劄残稿,忠愤峻厉视戊申戊午反有加焉。
其孙知邕州槻将刻石传远,见属一言。
夫人之生也有血气,有浩然之气
少而刚,老而衰,血气也,众人以之;
秉彝好德,养之以直,塞乎天地,少老如一,浩然之气也,胡忠简公以之。
嘉泰二年四月
张德远胡邦衡1202年4月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三五、《平园续稿》卷一○、《益公题跋》卷五、《古今图书集成》文学典卷一五○、同治《庐陵县志》卷五一、《宋元学案补遗》卷四四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张忠献公胡忠简公帖。
或在庙堂,或居迁谪,或罹忧患,无不劝人以学,潜心于天,所谓造次颠沛必于是者。
忠简公家集亦有与忠献公九帖,往往相应。
长孙槻守邕管,宜并刻之。
嘉泰二年四月
跋刘共甫胡邦衡1203年9月13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三六、《平园续稿》卷一一、《益公题跋》卷六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右刘共甫枢密胡邦衡资政三帖。
前二者,隆兴甲申共甫守衢,邦衡海道罢归经过时。
后一幅,淳熙乙未共甫金陵邦衡随其长子泳守官时也。
邦衡书二幅,所谓季羔正字者,王端朝也,时绍兴己卯,量移在雁峰。
惟《知郡帖》,不知何人,视题衔则乾道庚寅岁也。
最后予与邦衡书,亦乙未岁者。
乡人罗克宣次召出以相示,今远者四十年,近则二十九年,邦衡父子、共甫、季羔墓木皆拱,惟予养疾山林。
王羲之云「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况岁月如是之久乎!
太息题其后。
嘉泰癸亥九月戊寅
资政殿学士通奉大夫胡忠简公神道碑绍熙三年1180年5月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七二、《省斋文稿》卷三○、《澹庵文集》附录、同治《庐陵县志》卷五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武王一戎衣而定天下,应天顺人之举也,义士犹或非之,孔孟奚取焉?
为万世计也。
绍兴和戎,高皇有不得已者矣,两宫未归,母后春秋已高,故与大臣决策从权。
中外议论虽汹汹,顾无敢直陈于上前者,独枢密院编修官胡公铨上书数百言,援大义而伸之,大略谓:王伦诱致金使,欲刘豫我;
秦桧腹心大臣,导陛下为石晋
孙近傅会,遂参政事
愿竿三人头,羁留金使,兴问罪之师。
时八年十一月也。
辛亥有旨:书凶悖劫持,其削籍流昭州,仍降诏布告中外。
是日,、近惶恐待罪。
明日,又请收责命,不许,则乞从末减。
十二月王伦亦再上章自劾,而六曹长贰、给舍、台谏自晏景初而下多有救解者,乃改监广州都盐仓。
明年正月宰执复奏:书专诋臣等,前和议未谐,不敢固请以疑群心,今议已定,宜稍甄叙。
乙酉,遂改签书威武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十一年六月之官。
十二年七月谏议大夫罗汝楫劾公益倡前说,用欺群听,复除其名,勒停编管新州
十八年十一月郡守张棣奏公与客唱酬,毁谤怨望,移吉阳军
时大臣专国柄,小人观望迎合,必欲置公死地,赖天子独保全之。
二十五年秦丞相薨,乃得归。
某窃惟人臣犯颜逆耳,上撄人主之怒,下为权臣切齿,或诛或斥,何可胜数?
未有九重特申诏谕,两府矫情屡请,禁近引谊救止,曾不四旬,谪命三改,如朝廷此举之盛者。
当是时,一胡编修名震天下,勇者服,怯者奋。
朝士陈刚中以言饯行,至云:「屈膝请和,庙堂无策;
张胆论事,枢庭有人。
贬令安远,之死靡憾」。
乡人王廷圭尝赋「奸谀胆落」之诗,窜徙夜郎,反以为荣。
下至武夫悍卒,遐方裔士,莫不传诵其书,乐道其姓氏,争愿识面,虽北庭亦因是知中国之不可轻。
盖天理所存,自公达之;
人心所愤,自公发之。
扶世垂教,非圣朝之伯夷耶!
孔孟如在,其大书特书也必矣。
胡氏本金陵人,五季徙庐陵
公字邦衡
曾祖连,妣康氏、刘氏。
祖恺,赠承务郎
孺人张氏。
父载,有气节,一试有司不中,即弃去,赠大中大夫
母陈氏、张氏、所生母曾氏,俱赠淑人
公幼不群,强记博览,年二十试大学,文不加点。
建炎二年廷对行在所,考官初以冠多士,或畏其切直,置第五,授左文林郎抚州军事判官
未上,隆祐太后避狄上赣,狄师随之。
公以发运司檄摄本州幕官,率乡丁佐官军捍止,第赏循承直郎,就权判官
丁父忧
服除,与兄铸从乡先生萧楚讲《春秋》学,无仕进意。
绍兴五年张忠献公都督诸路军马,辟湖北常平茶盐司干办公事,以亲嫌,易河南提点刑狱司,俱未行,召赴都堂审察
七年,兵部尚书吕祉贤良方正荐,四月赐对,改左通直郎,留为枢属。
后二年福州,才一年踰峤。
又六年过海,守驱公使步往,又谕送吏侵公。
公不为动,吏无所肆其毒。
既抵珠崖,著书怡然,不以死生介意。
士执经从学,多可观,预贡者相继赴南宫
其后公还朝,复请五至省者许勿限年推恩,自是海岛颇有仕宦者
阅七年,始量移衡州
又数年,乃许自便。
三十二年,寿皇即位,复左奉议郎、知饶州
十二月入对,乞修德结民心,练兵观敌衅。
上曰:「久闻卿直谅」。
吏部尚左郎官
隆兴元年正月,迁秘书少监
四月,擢起居郎、兼侍讲国史编修官
论记注不应进稿,前后殿皆当侍立,遇直前毋白阁门,毋隔班次,又请移都金陵
督府北伐克宿州大将李显忠、邵宏渊败归,劝上毋以小衄自沮。
七年,旱蝗星变,求直言。
公请勿徼福佛老,躬行周宣王故事,罚监司守令之贪残者。
其论纳谏曰:「今廷臣以钳默为贤,容悦为忠,反谓台谏论事为卖直,此德宗疑姜公辅之语也,驯致兴元之幸,所谓一言丧邦者」。
上曰:「非卿不闻此」。
金人再求和,公曰:「彼知陛下锐意恢复,故以甘言诡计款我,愿绝口不言和字」。
上叹其忠直。
侍郎王之望、侍御史尹穑皆主和,排张忠献公,公廷责之,闻者称快。
权中书舍人,特升同修国史
公虽与忠献善,及其子栻赐金紫,则谓不当如待勋臣子,缴奏之。
太上皇后改称教旨为圣旨,公奏:「大哉乾元,至哉坤元,今乃一之,将如太上皇帝何」?
上曰:「奉亲之过,朕当自受」。
十一月,诏以和戎利病、遣使可否、礼文后先、土疆取予大要询禁近。
或劝公从众,公奋曰:「古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
乃上奏曰:「京师失守自耿南仲主和,靖康播迁自何㮚主和,维扬失守自汪伯彦、黄潜善主和,完颜亮之变自秦桧主和。
议者乃曰:『外虽和,内不忘战』。
此又向来权臣误国之言也。
一溺于和,将士解体,尚能战乎」?
执政读之失色,会中贵人推金字牌赏越旧制,公索成法将论之。
俄与宗正少卿何辅两易其官,公未出省,吏白新舍人至,公叱曰:「命汝取成法,何迟也」?
吏惧,探怀出之。
公亟具奏,乃缄印上马去。
上寻悟中伤之由。
请外,弗听,独以侍讲夜对。
上曰:「金急欲和,其势甚䠞」。
公乞力任张浚,恢复可必,因再求去。
上曰:「卿直谅,四海所知,且留经筵,事无大小皆以告朕」。
二年二月,兼权国子祭酒
六月,除权兵部侍郎
八月,上以灾异避殿减膳,诏廷臣言阙政急务。
公以赈恤为先务,议和为缺失。
于是太学生七十七人同上书,乞再相陈康伯,用胡某为腹心。
进兼侍读
金人议国书未合,或请末节不必较。
公曰:「富弼以死争献纳二字,今欲君父卑辞下敌国,愧弼多矣」。
上韪其言。
十一月,以边事改卜郊,公言不可者十。
又大臣主和益坚,公争之力。
以本职措置浙西、淮东海道,命下即趣行。
时金寇深入,号八十万淮东郡县望风退避,高邮陈敏拒之射阳湖,而大将李宝驻师江阴不肯援,公檄出师。
宝先尝取密诏为自安计,公劾奏曰:「臣受诏令范荣备淮,李宝备江,缓急更相援。
弗救,若射阳失守,大事去矣」。
惧,与犄角退金兵。
时大雪河冻,公亲斸冰济舟师,人以用命。
初,公与尹穑同出使,使浙东,置家于京。
公使江淮,盖受敌之地,携孥北行,实安众心。
言者乃并指为罪,闰十一月,与俱罢。
久之,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
乾道五年冬,上语谏臣单时,思得节谊之士。
奏公中兴初率乡兵遏金事。
上雅知公,陈、虞二丞相复荐之,遂除集英殿修撰、知漳州,未赴。
六年春,改泉州,趣令奏事。
上曰:「每思卿直谅,今朕恢复之志已决」。
公曰:「陛下尝欲移跸金陵,何为中辍」?
上曰:「以民之不易,少需耳」。
留为在京宫观侍讲
闰五月,除权工部侍郎,论前修史功,进官一等。
十一月,真拜侍郎
公言:「初元经筵七人,老臣独在,愿乞身归田里」。
上曰:「卿忠孝,神物护持,且留观朕恢复,同载大梁」。
或忌公敢言,摘细故杂他朝士并撼公,冀不得独留。
公自以年踰七十,遂求致仕。
诏除宝文阁待制、在外宫观七年三月也。
未数日,特留提举祐神观,侍讲如故。
上曰:「卿大节可嘉,朕不忍令卿去」。
未几,受诏举堪任刑狱钱谷及智略吏能各二人。
言者又谓公所举非其人,贬秩二等。
公知不容,力求退,进敷文阁直学士,再提举兴国宫,特许陛辞。
公奏:「愿陛下任贤斥邪,理财训兵,逮鳏恤孤,必报国仇,必归陵寝,必复故疆」。
上曰:「朕志也」。
又问:「卿今何归」?
公曰:「臣向在岭海尝训传诸经,今归庐陵,将成此书」。
特赐通天犀带以宠之。
公既归,上趣所进书,遂上《易》、《春秋》、二《礼》解,诏藏秘书省,寻复原官。
淳熙二年上思公不置,谕大臣令进职。
初拟稍迁,上特升十等,遂为龙图阁学士,前此未有也。
太上庆七十,独公以前朝龙飞甲科迁朝奉郎
祠满,又纳禄。
上令因任,近臣有言:「秦臣僚被贬斥者后皆还其所历岁月,惟胡某为议郎将四十年,未尝自列」。
诏特予四官,遂转朝散大夫
三年冬,三纳禄,优诏不允。
四年秋,秩满,特命提举隆兴府玉隆万寿宫
五年夏,上以公连岁纳禄,举大梁同载之言谕大臣使留公,仍进端明殿学士
六年冬,三省复奏公祠满。
上曰:「铨虽老不衰。
昨去国,欲他日从朕中原。
朕尝壮其言,可召归,处以经筵」。
公引疾力辞,因陈时病五事,且曰:「刘珙、张栻将死,其言甚忠。
李椿、郑鉴之去国,论议皆有补。
陛下盍念之,顾何以老臣为」?
上知公不能来,七年春,超转朝议大夫,再食兴国宫禄。
公称疾笃,四月加资政殿学士致仕。
五月庚辰薨,遗表犹欲为厉鬼杀贼。
通议大夫,官其后三人。
享年七十有九。
初封庐陵县开国男,加至本郡开国侯食邑三百户积至一千五百户,实封百户
是年冬十月丙午,葬于县之儒行乡松山原祖茔之右,以子升朝,遇郊恩赠通奉大夫
娶刘氏,中散大夫湖南提点刑狱事敏材女,先公卒,赠淑人
五男:泳,承务郎、监江淮总领所惠民局、兼行宫杂卖场淳熙初卒官;
澥,今为奉议郎,前沿海制置司干办公事,赐绯鱼袋,能世其家;
浃,承务郎
瀳,承奉郎
冲,未命夭。
五女:适从事郎、道州司法参军严万金,福唐叶昌嗣,上饶方自厚,通直郎签书昭信军节度判官厅公事、赐绯鱼袋王宗孟将仕郎王蒇。
孙男十六人:槻,承事郎、奏辟广南西路转运司主管文字
矩,文林郎、监泉州市舶务
杙,承奉郎
桯、杋、榗、梴、枅、机、棿、槚、枃、桦、檖、𣟄、椅。
女七人。
惟公忘身为国,首倡正议,人已知敬畏;
又平居持论鲠挺,视权贵有不善,趋向有不正,辄奋髯欲扼其吭,略无顾避,士大夫以是疑公特立独行,不可得而亲。
其实笃厚恭宽,孜孜乐善,常欲以学道爱人之实施诸有政。
既不大用于朝,尝三拜二千石,复未及布宣于外,故公之刚虽表表愈显,而其仁心则罕知者。
苏文忠公作《刚说》,谓夫子以刚毅巧言辨仁不仁,深辟大刚则折之说。
由公视之,其信而有證哉!
公性孝友,在海南闻母丧恸绝,水浆不入口,一夕须发尽白。
当任子,先禄兄之子。
岁时会聚宗族,恩意周备,收恤贫弱,不计家之有无。
与朋友交,情文两尽。
田父野老、儿牧夫亦接以礼,得其欢心。
奉身俭约,非宾祭食不重味。
间被君赐,可辞则辞,不可辞则以赒人。
先畴外寸地无所增,识者叹服。
公聪明既绝人,又能坚忍勤苦,圣经贤传昼夜绎思,古文奇字悉力研究;
为文章,雄深雅健,清新藻丽,下笔辄数百言。
尤刻意《诗》、《骚》,用事深远,措词奇崛。
后生投贽,率次韵以酬,多至百韵数十篇,愈出愈工。
字画端劲,兼通篆隶,碑版一出,人争传玩。
邃于礼学,能躬行之,冠婚丧祭必遵古训,释老异端一切屏弃。
亲旧庆吊,寒暑不辍,自壮至老,始终如一。
新兴名室曰「澹」,晚号澹庵老人,遂以名其集,总一百卷。
又著《易拾遗》十卷、《书解》四卷、《春秋集善》三十卷、《周官解》十二卷、《礼记解》三十卷《、经筵二礼讲义》一卷、《奏议》三卷、《学礼编》三卷、《诗话》二卷、《活国本草》三卷。
自公之殁,其子以门人今秘书监杨公万里所状行实来求铭。
自少知慕公名德,隆兴初先后入两省,中间郊居从游几十年,已复递宿玉堂,凡公文行皆亲薰而炙之,铭其敢辞?
独念公官品虽未应谥,而名节如此,顾在隐德丘园之下耶?
幸从执政之后,当任斯责,暨尸宰事,始奉明谥公「忠简」,而郡庠又以公配祠六一先生,然后哀荣两备,铭公有辞矣。
铭曰:
河入中国,地卑而倾。
屹立砥柱,其势乃分。
江会三峡,湍束于隘。
截然滟滪,其流乃杀。
天方骄金,帝维念亲。
事之至难,有君无臣。
龂龂满朝,其澜孰障?
言言胡公,正论独抗。
鼎镬刀锯,视之犹无。
岭海崎岖,不曰途。
相欲杀公,彼憸趋和。
天子仁圣,公卒无祸。
仪王朝,素志弗移。
不会于梁,则系乎
富贵寿考,百年之顷。
孤忠大节,千古惟永。
懦夫以立,清哉伯夷
孔孟亟称,公乎得师。
祠在学校,传在国史。
刻诗新阡,与宋无止。
乞重行窜逐胡铨绍兴十二年七月 宋 · 罗汝楫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七三、《中兴两朝圣政》卷二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六、《续资治通鉴》卷一二五
签书威武军节度判官厅公事胡铨,文过饰非,益唱狂妄之说,横议纷纷,流布遐迩,若不惩艾,殆有甚焉者矣。
伏望陛下重行窜逐,以伸邦宪
上李二相邦衡 其一 明 · 洪贵达
七言绝句 押豪韵 出处:虚白亭文集卷之一
双阙前头两府高,圣朝恩礼待英髦。
弟兄叔侄相传受,一片丹心着力劳。
上李二相邦衡 其二 明 · 洪贵达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出处:虚白亭文集卷之一
蝇附自多随骥尾,蓬生何幸在麻中。
平生管鲍相濡意,又向金吾走下风。
次韵胡邦衡秘监1163年 南宋 · 范成大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斯言向来立,千古敢疵瑕。
有命孤蓬转,何心劲箭加。
人穷名满世,天定客还家。
回首冥恩怨,虚空不著花。
胡铨保守吉州通直郎 宋 · 李弥逊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四四、《竹溪先生文集》卷四
乘障之功,非所以责贤;
腐儒之说,或至于败事。
尔以文艺,擢寘甲科。
下帷穷经,十年不调。
当胡虏乱华,蹂践郡邑,而能率众仗义,坏其机牙,使奸不得发,一方以宁。
朕甚嘉之,其进官资,以示褒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