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目
招通判沈兴宗游五泄 北宋 · 丁宝臣
七言律诗 押冬韵
路缘萝茑荫杉松,翠壁丹崖不计重。
天作锦屏环十里,僧开朱屋面千峰。
花閒越鸟钩辀语,溪外秦人髣髴逢。
早晚车驺到山(《宋诗拾遗》作林)下,篮舆多(《宋诗拾遗》作暇)日待追从。
都官员外郎邢梦臣可侍御史殿中丞沈起可监察御史里行制 北宋 · 刘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七八、《公是集》卷三○、《皇朝文鉴》卷三八、《古文渊鉴》卷四八
御史执宪毂下,纪纲国体,非雅亮劲正之士,不足参论议、广聪明。拯与景初,吾所信也。使之慎简厥僚,必皆其人。而拯也以起闻,景初也以梦臣可。稽之阀阅,察之望誉,人咸曰允哉。予甚嘉之。夫鉴以明,故可正容;绳以直,故可形枉。毋勤小补而遗大体,毋忽近务而隳常守。事君尽礼,其可以报知己乎。
送沈兴宗察院出使湖南 北宋 · 王安石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谏书平日皂囊中,朝路争看一马骢。
汉节饱曾冲海雾,楚帆聊复借湖风。
皇华命使今为重,直道酬君远亦同。
投老承明无补助,得为湘守即随公。
故天章阁待制沈兴宗墓志铭 北宋 · 沈括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九六
沈氏之先以国命,三代之前为帝少昊、玄冥之后,国绝于商周之间。周武王以封其季弟𨚗季。盖其后有沈子嘉,见灭于楚,楚以为县,使公子王为沈王。其子孙时时见于《春秋》经传,而叶公诸梁最显于楚。凡沈国三绝,其子孙有出于茅姓者。自汉以后,居武康者为大族。齐郡、丹阳、下邳皆沈望,其人微不足称,自以其望卑,稍折而入于武康,故武康之沈亦不坚知其所出。自公之六世祖陵仕吴越府为奉国军镇遏使,复为鄞人。公之曾祖敬。其子干,始赠屯田郎中。孙兼,太子中舍,赠刑部侍郎,公之考也。公讳起,字兴宗,少笃学,有闻州闾。州举进士第一人,复以高第调滁州军事推官。发运使表监真州转般仓。刑部病,公委官守归侍,少时以丧免。有司坐公擅去以法。丧除,为天平军节度推官。荐公者数十人,皆名辈显人,格当迁,以前坐报罢。廷议以亲疾得罪,既以绳法,而又不与其进,无以劝天下为子者,乃特迁大理寺丞、知通州海门县。海门负海土卑,间一二岁潮一至,辄冒人庐舍。民逃徙以避之,至相奴隶以自给。公为设防障水,为堤百里以长,引江水以灌其中,田益辟,民相招携以归。僮仆其民者感公义,亦折券归之,户口大息。公抚纳休劳,民以阜饶。人德公,相与筑祠以报之。长吏欲表上其事,公力止之,曰:「此令职也,安可以为利」?秩满,迁殿中丞、知饶州鄱阳县。饶,剧郡,鄱阳,州所治,令少称职者,公特于此得誉。御史缺,中丞包拯未尝识面,骤引公自辅,除监察御史,公亦慨然喜于得言。其所指摘弹劾,无所假借。每论朝廷大体,如吏部格选焉,吏以私挂法,无重轻终身不迁。公以为人才难得,一挂文则废其终身为已甚,可限岁年,使得自新。立县令考课法,设河渠司领诸道水政。用汉故事,择卿大夫子弟入宿卫,选贤良文学高第给事宫省,不宜专任宦人。书数十上,会兴国军铁官补吏法下从官御史议,皆谓法已弊,不可无议,独公抗议以从旧便。论不合,出为太常博士、通判越州。御史中丞韩康公以公议是,亦请去,而补吏法竟不便。岁馀知蕲州,迁屯田员外郎。亲祠明堂,改都官,赐绯衣、银鱼袋,去知楚州。齐鲁间岁饥,盗数发,州县不能禁,以公提点京东路刑狱公事,督捕盗贼。公至部,开首赎法,使其党自相图。不二三月,盗皆睽疑,转相束缚,唯恐在后且虏,海岱间悉平。移广南西路转运使,进司封员外郎,改工部郎中、开封府判官。出为荆湖南路转运使,赐三品服。凡山林川泽所出,毛羽筋革舟楫竹箭之材,皆资于荆部,发取于民者,岁以不赀。吏相囊橐为奸,户率计亩以取盈,费或倍蓰,而州县或莫之省。公计实用,所省十六七。官自与商估交易,民无所预,而簿入有馀。召为三司盐铁副使兼直舍人院。熙宁三年,出师宁夏,韩康公以宰相宣抚陕西五路,首制军食,亟荐公可以倚办。除集贤殿修撰、陕西路都转运使。公驰至部,发诸郡藁粟大集塞下。会环庆军政不戢,丞相去位,公亦罢知江宁府。才三月,入提举在京诸司库务、知吏部流内铨、三司度支副使。尝奉使契丹,至王廷,其著位乃与党项使人班。公立争,以谓党项陪臣,不当辈王人,辞不就位。久之,乃黜夏人。自后根此以为法。五年,除刑部郎中、天章阁待制、广南西路经略使兼知桂州。明年,坐边议罢,以都官员外郎、直史馆刘彝代领广西。未几,复起公知潭州。再阅月,移知杭州,进爵为男,食长兴县三百户。熙宁八年,安南作叛,攻陷钦、廉、邕三州,乃免彝官,徙涪陵。公亦坐谪为郢州团练副使。会赦移秀州,又移温州。元祐初,彝复用为都水丞。人谓公且复起,不幸以疾终于苏州,年若干,盖元祐三年七月二十六日也。公乐善,好奖拔人物,敦尚风义。一与人从容,不问其浮沈,终身不少替,弊弊出其天性。公之通判越州,自御史出佐大府,未为谪也,乃深自刻砺为善。所居有堂,易名曰「志省」,自为之记,以谓:「人患自谓不当免者寡,一不得意,则郁屈见于色;不然,仿慢略以为放达,二者皆失。士之处退,当退省自修,资朋友以攻其过。虽一堂奥之安,不敢以为泰,而必志吾思焉」。某贤公之志,而未知其自进者果何如。及公放弃十馀年,而畏整严慎,口未尝议人过,言不及官府间事,惟以经史著述自修,乃始见公处忧能自刻,信「志省」不为徒言。方公出使湖湘,对延和,乞令宗子袒免亲出外,汰冗卒,而复府兵屯田法,后皆施行。公生平喜言兵,尝以《兵说》干范文正公。文正器其才,期有所施用,公乃著《吴武子》三篇以自见。有文集二十馀卷藏于其家。夫人雷氏,长安县君。子男九人。二女子,嫁承议郎王松年、宣德郎晏宜孙。诸孙二十有三人。以元祐四年十一月十八日卜苏州吴县之长山乡五顾原以葬。某与公同远祖,乡闾相邻,以晚时辈见公。公不以先生长者自居,与之伉酬推引,白首不移。识公三十年,见公门下人皆终始如儿女子,知公为天性,非勉强所能也。诸孤来求铭以葬,某在罪谴,不当评品人物,生平与公厚,其可以无铭?铭曰:
自其邦人,少也与公。至于易箦,一辙始终。不宁其居,揭揭自励。谓无尔艰,中道以踬。愈退益修,此公自期。寿夭得丧,付莫我知。狄胥之坟,原田莓莓。公宫之图,宜莫此材。下幽既墟,纳此信刻。不骞不崩,逮石斯勒(《长兴集》卷三○。)。
「使公子」句:疑有误。
贺杭州知府待制沈兴宗(时作海门知县) 北宋 · 韦骧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六八、《钱塘韦先生文集》卷一二
右。某伏审光膺飞诏,推领便藩,岂唯耀闾里之观,诚足慰东南之望。一时清议,交口均欢。伏惟坐镇雍容,纳休骈萃。恭以某官材猷超远,德谊高深,学见于行,智酬于变。奋迹忠嘉之道,致身侍从之荣。抚育全吴,虽朝廷之优寄;赞承密席,在器业以尚淹。某久远辉光,倍增瞻仰,怅縻躯于簿领,阻伏谒于门阑。日对讼棠,益想端人之表;心驰恭梓,聊输不肖之诚。伏望上副倚毗,精调寝味。
乞黜责沈起奏(熙宁八年十二月) 北宋 · 蔡承禧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三
风闻外议皆以沈起任桂州,违诏招交趾降人,并取其慈恩州,引惹交人攻破州郡,天下以为有罪,圣语以为无疑。中外士人皆谓已有圣旨削籍编管,而诏旨中格,又付周沃体量,未知是非。若实有此,臣不敢默。臣闻汉武帝所以能成北伐之功者何也?始王恢建议,既无功于马邑,而王恢戮。周世宗之所以能有强兵拓土之功者何也?樊爱能败军,而爱能诛。彼二主者虽不足以语道,皆以必罚信赏,讫致盛强。臣伏睹近世治平之久,天下之纪纲文物故在也,而国势日卑,臣职日坏,由朝廷不以威断,四方得以窥望,文吏可以高下故也。夫以法守者有司也,以道揆者朝廷也。朝廷不度于义,而一之于法,则法吏几何而不侮宪也?有司不本于法,而议以道揆,则天下几何而不伪辨也?故《周礼》所谓曰柄、曰统者,归之天子,以道揆者也;曰法、曰式、曰则、曰计、曰成者,责之臣下,法守者也。今若情法之未尽者,陛下少以道揆,则如起之罪不容于诛。今钦、廉既破,邕管既危,数郡髦倪缘生事幸进之臣横蒙屠害。虽陛下德音中降,而使节外驰,想其事端,忧未艾也。今平交之师十万,方事之始,罚不自信,何以威怀?其沈起伏乞不以属吏,特降前诏,其刘彝亦乞先行国典,以诫贪夫急进之人,而慰二广生灵之意。南征将校知陛下行法之明,有以耸动,则其功不勉而成矣。
缴进沈起词头状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六九、《苏文忠公全集》卷二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七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元祐元年三月二十二日,朝奉郎、试中书舍人苏轼状奏:今月二十二日,准刑房送到词头一道,三省同奉圣旨,沈起与叙朝散郎、监岳庙者。右,臣伏见熙宁以来,王安石用事,始求边功,搆隙四夷。王韶以熙河进,章惇以五溪用,熊本以泸夷奋,沈起、刘彝闻而效之,结怨交蛮,兵连祸结,死者数十万人,苏缄一家,坐受屠灭,至今二广创痍未复,先帝始欲戮此二人,以谢天下。而王安石等,曲加庇护,得全首领,已为至幸。元丰六年三月二十六日圣旨,沈起所犯深重,永不叙用,天下传诵,以为至当。此乃先帝不刊之语,非今日陛下以即位之恩所得赦也。沈起与彝,各负天下生灵数十万性命,虽废锢终身,犹未塞责。近者只因稍用刘彝,起不自量,辄敢披诉,妄以罪衅并归于彝,攀援把持,期于必得。臣谓安南之役,起实造端,而彝继之。法有首从。而彝吏干学术,犹有可取。如起人材猥下,素行憸崄。庆州兵叛,起守永兴,流言始闻,被甲乘城,惊动三辅,几致大变。所至治状,人以为笑。知杭州日,措置尤为乖方,致灾伤之民,死倍他郡。与张靓等违法燕饮交私,靡所不至。朝廷用彝,既不允公议,而况于起,万无可赦之理。今以一朝散郎监岳庙,诚不足计较,窃哀先帝至明至当不刊之语,轻就改易,诚不忍下笔草词,遂使四方群小,阴相庆幸,吕惠卿、沈括之流,亦有可起之渐,为害不细。伏望圣明深念先帝永不叙用之诏,未可改易,而数十万人性命之冤,亦未可忽忘,明诏有司,今后有敢为起等辈乞叙用者,坐之。所有告词,臣未敢撰。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按:《七集·奏议集》「六日」作「四日」。
请正沈起等罪奏(熙宁三年) 宋 · 薛昌朝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六四
韶妄进狂谋,邀功生事。今起体量,多与克臣等不同,兼起妄指甘谷城地附会韶言,乞以诏师中前后所上文字及克臣、起等节次体量事状付有司推劾,各正其罪。
按:《宋会要辑稿》食货二之三(第五册四八二六页。)又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六。
令沈起具创修城寨利害以闻诏(熙宁六年十二月壬午)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五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八
知桂州沈起,融州抚纳蛮人,本以裁省烦费,今乃创建城寨,其支费比旧孰多,各具利害以闻。
令章惇沈起早务了毕湖南广南等处事御批(熙宁七年二月丙申)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五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五○
熙河边事未有安靖之期,其湖南、广南等处,可诏章惇、沈起早务了毕,追还兵马,并力一方,庶几不至乖张,别贻大患。
速罢沈起御批(熙宁七年三月庚子)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五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五一
熙河方用兵未息,而沈起又于南方干赏妄作,引惹蛮事,若不早为平治,则必滋长为中国巨患,实不可忽。宜速议罢起,治其擅招纳之罪,以安中外。
令究实沈起刘彝处置乖方致交趾入寇事诏(熙宁八年十二月辛亥)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六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一
闻侬美善归明,因沈起令薛举遣人招诱,及刘彝后来处置亦自乖方,遂致交趾入寇。令知桂州石鉴、广南西路转运判官周沃同蔡烨究实以闻。
削夺沈起官爵诏(熙宁九年正月丙寅)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六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二、《宋大诏令集》卷二○五
沈起昨在广西,妄传密受朝廷意旨,经略讨交州;又不俟诏,擅委边吏,招接恩、靖州侬善美;及于融、宜州溪峒强置城寨,虚奏言蛮众内附。既兴版筑,果致叛扰,杀土丁、兵校、官吏以千数。今交贼犯顺,宜獠内侵,使一道生灵横遭屠戮,职其致寇,罪悉在起,了无疑者。朕为人父母,视此远方无辜之民横罹灾害,深所哀悼。沈起可贷死,削夺在身官爵,送远恶州军编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