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目
赣士曾兴宗字光祖以其居筼筜谷图来求诗 南宋 · 陆游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高人心虚万物宗,家世常以仕易农。
买山本爱坡上竹,手种已偃岩前松。
瀑泉三伏凛冰雪,谷声十里酣笙镛。
了知自是一丘壑,不与金精为附庸(自注:地与金精山青牛峡为邻。)。
朝请郎曾君光祖墓志铭(庆元四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八八、《平园续稿》卷三二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君姓曾氏,讳光祖,字景山,一字承先。五世祖寀自南丰徙居吉州安福县。曾祖弼,祖序昌,皆积善。父嘉谟,博洽强记,仕至从事郎、衡州常宁尉,累赠朝请大夫。君其长子也。颖悟力学,四举礼部。淳熙乙未岁登第,以迪功郎主潭州善化簿。未上,丁父忧。再主道州江华簿,见谓通敏,摄永明令。用举者升从政郎,移徽州录事参军,决谳精明,冤伸诬伏。郡守荐于朝,监司亦荐之,由承议郎改奉议郎,堂选知临江军新喻县。县当孔道,前令往往罪去。君政事日脩,新庠序以劝士,筑陂塘以利农。民讼至庭,晓以义理。凡无赖屠沽斗殴,则以法绳之,百里大治。绍熙末,采时事为十箴,名之曰《徇路》,别为数百篇,言词甚剀切,献之执政,期有补于国家。要路多知己,欲拔之朝。君志在便亲,调通判袁州,垂赴而卒,庆元三年正月六日也。享年六十有四,积官朝请郎,赐绯鱼袋。先娶同邑王公衡之女,赠安人;再娶从事郎、韶州乐昌令胡日新女,封安人。一男,乡贡进士契。二女:长适进士王阅,早世;次适迪功郎、新隆兴府新建县尉赵师德。孙男三人:士逊、士遵、士逾。女六人:长适刘鉴,馀未行。曾孙宜寿。卜以十一月辛酉葬县南永嘉乡九冈之原。君孝于事亲,仁于念旧,扬人之善,掩其过失,为吏所至有能名。平生喜著述,有《礼记精义》十五卷、《治功必致录》十卷、《江湖诗集》十五卷、《南溪旧稿》二十卷。长孙士逊以君与予厚,踵门求铭。于是君母太恭人李氏年八十五矣,自君升朝,继逢庆典,冠帔丝纶,宠章交焕。岁时二子率诸妇奉觞上寿,孙曾满前,坐阅五世。而君之子契名在仕籍,儒风济济。今相国京公大书「寿衍」二字揭所居之堂,名士咸为赋诗,乡人荣而慕之。居无何契死,君寖戚戚,乘以微恙,犹自力娱嬉亲旁,比其将没,母子相持泣下,乡人复闻而悲之。夫忧喜聚散,物理固然。幸君世禄延于士逊,他日昆弟能自植立,不陨先业,振作家声,以慰曾祖母之心,以成父祖之志,是又乡人之望也欤!铭曰:
嗟乎景山,名宦方兴。匪朝之仪,惟亲是宁。耄期在堂,五世其盛。胡啬君寿,以悲易庆。有崇彼冈,宅兆中存。既固且安,利其孙曾。
答曾光祖(兴宗)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八三、《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六一、《朱子论学切要语》卷二
知别后为学不倦,甚慰。然所谓念欲刻苦加勤,又恐遂成助长之患,而致知之功亦非旦夕可冀,则似未得个下手处也。大纲且得以敬自守,而就其间讲论省察,便是致知。知得一分,便有一分功夫,节节进去,自见欲罢不能,不待刻苦加励而后得也。但目下持守讲学,却亦不得不刻苦加励,不须遽以助长为忧也。
答曾光祖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八三、《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六一、嘉靖《赣州府志》卷一○、《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卷八九、《朱子论学切要语》卷二
所示问目,甚慰所怀。此是求其放心,乃为学根本田地,既能如此向上,须更做穷理功夫,方见所存之心、所具之理不是两事,随感即应,自然中节,方是儒者事业。不然,却亦与释子坐禅摄念无异矣。所论内外宾主之辨,意亦得之,但语犹未莹。须知在内之日多即是为主,在内之日少即是为客耳。主式乃伊川先生所制,初非朝廷立法,固无官品之限。万一继世无官,亦难遽易,但继此不当作耳(有官人自作主不妨。)。牌子亦无定制,窃意亦须似主之大小高下,但不为判合陷中可也。凡此皆是后贤义起之制,今复以意斟酌如此,若古礼,则未有考也。《大学或问》之误所疑甚当,中间已脩定矣。今内去两本,幸收之。偶归故居,监视社仓交米,草草作此,不暇它及。正远,千万进学自爱,只如前所论用功,久之自当有进。盖已得其要领,不易如此切己致思也。
答曾光祖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八三、《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六一
熹行役已涉建昌之境,垂老复出,非力所堪,深以愧叹耳。所示为学之意甚善,此事元无穷尽,不可计功程,但当鞠躬尽力,看到甚地位耳。
答曾光祖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八三、《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六一
所询丧祭之礼,程张二先生所论自不同。论正礼则当从横渠,论人情则伊川之说亦权宜之不能已者。但家间顷年居丧,于四时正祭则不敢举,而俗节荐享则以墨衰行之。盖正祭三献受胙,非居丧所可行,而俗节则唯普同一献,不读祝,不受胙也(如此则于远祖不必别议称呼矣。)。迁主《礼经》所说不一,亦无端的仪制。窃意恐当以大祥前一日祭当迁之主,告而迁之,然后次日撤几筵,奉新主入庙,似亦稍合人情。幸更详之,此事尚远,可徐议之也。
答曾光祖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八三、《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六一、《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卷一○五
横渠曰:「仲尼绝四,意有思也」。夫子尝言学而不思则罔,又言君子有九思,今横渠之言与此相反。
绝四是圣人事,不思不勉者也。学者则思不可无,但不可有私意耳。
伊川《易传序》曰:「至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体用一源,显微无间。观会通以行典礼,则辞无所不备」。其曰象,曰辞,固皆理之所寓。然其曰体用一源,未知三者以何为体?以何为用?又所谓典礼者,无非天叙天秩之自然,不知于会通处如何而观?《易》中之辞,何者备之?
上四句其说已见于《太极图解》后统论中矣。观会通是就事上看理之所聚与其所当行处,辞谓卦爻之辞。
横渠云:「始学之要,当知三月不违与日月至焉内外宾主之辨」。某谓实有诸己乃能为仁,虽仁有久近之不同,然非有诸己不能也。其所以三月日月者,特主义理客气消长分数之多寡耳,非三月日月有内外宾主也。
所谓实有诸己乃能为仁,不知实有是有何物?为仁是为何事?知得此意,方可理会内外宾主之辨。
明道曰:「目畏尖物,此事不得放过,便与克下。室中率置尖物,须以理胜它,尖必不刺人也,何畏之有」?兴宗未晓其说。
人有目畏尖物者,明道先生教以室中率置尖物,便见之熟而知尖之不刺人也,则知畏者忘而不复畏矣。
《观》之上九曰:「观其生,君子无咎」。象曰:「观其生,志未平也」。
其生谓言行事为之见于外者,既有所省,便是未得安然无事。
祭曾光祖文 南宋 · 黄干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六二、《勉斋先生黄文肃公文集》卷三六
有倬斯道,如日方中。天生蒸民,咸启厥衷。质弱气浮,利欲交攻。乃背而驰,乃瞽而聋。孰厚而深,孰毅而洪。不事空言,体道以躬。我观曾君,禀资粹冲。处心端夷,古人之风。志学虽切,不为苟同。乃得明师,抠衣而从。笃志力行,百倍其功。心无外思,《大学》《中庸》。壮始筮仕,饬己奉公。利泽小施,扶衰振穷。君曰已哉,我学未充。筼筜之谷,金精之峰,结庐其间,笑咏从容。前修是期,后辈所宗。胡不眉寿,一疾而终。同志寂寥,孰磨孰砻。晚进滔滔,孰启其蒙。痛哉斯文,涕泪填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