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目
次韵和叔问古风送曾吉甫提刑 宋 · 程俱
押词韵第一部
梦觉纸窗白,幽禽语匆匆。
传呼动林野,楚歌已三终(自注:汉太守刺史所至,歌者望见车,噭咷楚歌。今传呼类此。)。
故人忽在眼,四牡来城东。
闭门雀可罗,绕舍森蒿蓬。
如何不我遗,臭味固所同。
昔别全盛日,华戎文轨通。
岂意丧乱后,晤言复相从。
知君饱新得,敬慎过南容。
肃然气深稳,隐如匣藏锋。
向来夸夺境,变灭毗岚风。
访旧半鬼录,荣衰等虚空。
顾我老且病,齿摇头欲童。
念子方颍脱,如锥出囊中。
会如金仆姑,犀兕贯七重。
光华得肤使,周咨广尧聪。
黠虏将革面,天方诱其衷。
皇明并日月,尘雾不得蒙。
遄归侍帏幄,海岳增深崇。
傥因东飞翼,一访白发翁。
时哉不可失,决去如惊鸿。
移守临川曾吉甫以诗见寄次韵答之时吉甫除闽漕未行 宋 · 汪藻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
朝来剥啄叩门谁,昨夜灯花已报知。
腰下方悬新守印,眼中已见故人诗。
十年且喜朋簪合,千里休言官牒随。
问我抽书何日竟,病来编简网蛛丝。
次韵赵叔问侍郎送曾吉甫学士按刑浙右篇末见及之作 宋 · 汪藻
押词韵第一部
我老不足惜,馀年苦匆匆。
愿为名山游,何必问所终。
一舣若溪棹,星杓几回东。
长年秋雨边,醉卧听船蓬。
故人幸弭节,相见宿昔同。
酒酣说经过,授我书一通。
云自天末至,诸贤盛游从。
临分出新诗,句法何舂容。
凛若临大敌,谁能触其锋。
携持数千里,不愧行橐空。
篇末亦及予,依依古人风。
读罢百忧失,衰颜为成童。
归来北窗下,自写团扇中。
君方著绣衣,行佩金印重。
朱弦付君赏,宁循牙旷聪。
我病拥僧衲,深惭服非衷。
还观了无取,此意何当蒙。
心知坡陀卑,难并衡霍崇。
尚喜盛山卷,兼收醉吟翁。
他年定抚掌,秋蛇间云鸿。
赠曾吉甫 宋 · 吕本中
押词韵第六部 创作地点:江西省上饶市
荒城少往还,居处喜相近。
欣然得一笑,渠敢有不尽。
词源久欲竭,此道或少进。
作气在一鼓,军士况未慭。
凉风动高梧,尘土朝作阵。
临溪惜暂别,溪浅雨复吝。
岂无一言赠,以当百镒赆。
沉绵我未瘳,李君更须慎。
与曾吉甫论诗第一帖 宋 · 吕本中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九七、《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九、《竹庄诗话》卷一
宠谕作诗次第,此道不讲久矣,如本中何足以知之。或励精潜思,不便下笔,或遇事因感,时时举扬,工夫一也。古之作者,正如是耳。惟不可凿空彊作,出于牵彊,如小儿就学,俯就课程耳。《楚词》、杜、黄,固法度所在,然不若遍考精取,悉为吾用,则姿态横出,不窘一律矣。如东坡、太白诗,虽规摹广大,学者难依,然读之使人敢道,澡雪滞思,无穷苦艰难之状,亦一助也。要之,此事须令有所悟入,则自然越度诸子。悟入之理,正在工夫勤惰间耳。如张长史见公孙大娘舞剑,顿悟笔法。如张者,专意此事,未尝少忘胸中,故能遇事有得,遂造神妙;使它人观舞剑,有何干涉。非独作文学书而然也。和章固佳,然本中犹窃以为少新意也。近世次韵之妙,无出苏、黄,虽失古人唱酬之本意,然用韵之工,使事之精,有不可及者。
与曾吉甫论诗第二帖 宋 · 吕本中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九七、《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九、《竹庄诗话》卷一
诗卷熟读,深慰寂寞。蒙问加勤,尤见乐善之切,不独为诗贺也。其间大概皆好,然以本中观之,治择工夫已胜,而波澜尚未阔,欲波澜之阔去,须于规摹令大,涵养吾气而后可。规摹既大,波澜自阔,少加治择,功已倍于古矣。试取东坡黄州已后诗,如《种松》、《医眼》之类,及杜子美歌行及长韵近体诗看,便可见。若未如此,而事治择,恐易就而难远也。退之云:「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则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皆宜」。如此,则知所以为文矣。曹子建《七哀》诗之类,宏大深远,非复作诗者所能及,此盖未始有意于言语之间也。近世江西之学者,虽左规右矩,不遗馀力,而往往不知出此,故百尺竿头,不能更进一步,亦失山谷之旨也。
清樾轩(《宋诗纪事》卷四八题下注:在信州广教寺,即文清所居。元陈世隆《宋诗拾遗》卷一一作曾逮诗。) 宋 · 曾几
押词韵第十八部
开轩在独园,绕屋得清樾。
不知何年树,殆为今日设。
窗扉落林影,时复乱风月。
喧声了不闻,幽哢极可悦。
玉溪僧所庐,无似许明洁。
颇疑三昧手,断取从二浙。
禅房花木深,此语信佳绝。
何以落其成,炉薰荐茗雪。
曾侍郎挽章 其一 宋 · 王洋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道盛当尧日,名高嗣圣初。
人推金鼎望,帝念玉楼居。
旧典尊王迹,传家教孝书。
崇文华夏事,澹泊寄情疏。
曾侍郎挽章 其二 宋 · 王洋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未下蒲轮诏,先惊柏府寒。
九州方镇节,万里使华冠。
岁晚一庵密,风流百世宽。
永怀函丈训,泣涕自汍澜。
读曾吉甫横碧斋诗 宋 · 刘子翚
押词韵第十七部
携锄引荒泉,偶步松岗北。
泠然毛骨清,楚尾见秋色。
稻气馥初凉,柽阴澹微日。
缅怀小斋居,棂槛增岑寂。
旷度灭知闻,微吟数峰碧。
若人端好修,珍驾动无迹。
深穷伊水源,峻陟衡山极。
终焉憩孔林,所乐惟自得。
延和数酌醪,侑静一编易。
向来辱倾输,洞见胸中白。
思亲道匪侔,既远情不怿。
矧余质冥顽,固未易刻画。
尊生有遐心,克己无全力。
以兹畏所知,负负常夕惕。
馀波傥时渐,玉汝天其或。
寄茶与曾吉甫 宋 · 刘子翚
两(四库本作西)焙春风一塍隔,玉尺银槽分细色。
解苞难辨邑中黔,瀹盏方知天下白。
岸巾小啜横碧斋,真味从底倾输来。
曩归畀余一语妙,三岁暗室惊轰雷。
和曾吉甫九日 宋 · 吴芾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龙山陈迹已成灰,尚忆当年戏马台。
我幸偶陪黄菊醉,君应亦向白衣来。
风高日朗三秋霁,野旷天清万象开。
好对良辰成乐事,若为不饮竟空回。
和曾吉甫四明见寄二首 其一 宋 · 吴芾
七言律诗 押虞韵
老矣何堪剖竹符,频年强出应时须。
腰间谩佩买臣印,月下同游贺老湖。
白雪已知人寡和,清风还忆醉相扶。
十洲三岛登临处,能记稽山病守无。
和曾吉甫四明见寄二首 其二 宋 · 吴芾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风烟浩荡甬东州,方羡公为烂漫游。
岂料连宵垂雨脚,未容杲日出云头。
扶藜登眺心应在,隐几吟哦趣更幽。
遥想乍晴须痛赏,诗成还肯寄来不。
和曾吉甫寄韵呈李相之二首 其一 宋 · 吴芾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千龄景运适相符,况复才华世所须。
腾蹋自应登馆殿,滞留谁谓尚江湖。
从来太瘦缘诗苦,想见闲行信杖扶。
闻道朝来病良愈,高轩还解出门无。
和曾吉甫寄韵呈李相之二首 其二 宋 · 吴芾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早已相从海上州,朅来鉴水又同游。
驱驰官路俱华发,缱绻交情异白头。
公即横翔层汉去,我将归卧故山幽。
连宵月色如明昼,乘兴还能过我不。
与曾吉甫书 其一 宋 · 胡宏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八四、《五峰集》卷二
方今圣学衰微,士风卑陋,可与共为仁者极少。自非得真积力久、名世大贤作而振之,则人道何由而立?然游河南之门,得其指归者,
落殆尽。今之存者,虽未获亲炙,叩其所安,然言论风旨传闻于人者,亦似规矩宽纵,不加严谨。审如是,则后学将安所止也?只如王学士说佛氏:「实见道体,差了途辙,故不可与入尧、舜之道」。大意虽是,而言语则有病矣。何以言之?某窃观子夏所谓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又伊川曰:「冲漠无朕,万象森然已具,未应不是先,已应不是后,如百尺之木,自根本至枝叶,只是一贯,不可谓上面一节事无形无影,却待人去安排,教入途辙也」。既云「途辙」,则只是一个途辙。若佛氏实见道体,则途辙何缘有差?故伊川谓佛氏略见道体。今王氏乃改「略」为「实」,既以为「实见」,又言「差了途辙」,岂不迷乱学者哉?伏读来教,谓佛氏所以「差了途辙」者,盖由见处偏而不该耳。见处偏,践履处皆偏。大抵入道自有圣人所指大路,吾辈但当笃信力行,其他异同一笔勾断。窃仰所见分明亲切,足为后学津梁,正先人平日期望之意也。然吾丈又一书,既言「自可欲之善至于圣神,若大路然,何疑何殆」,却又言「至于未发时一段,须力行以造极,自然明见」。窃疑前后似相牴牾,不知精意何如,伏幸垂教。
与曾吉甫书 其二 宋 · 胡宏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八四、《五峰集》卷二
杨先生《中庸解》谓:「中也者,寂然不动之时也」。按子思说「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则是杨先生指未发时为寂然不动也。顷侍坐时尝及此,谓「喜怒哀乐未发」,恐说「寂然不动」未得。吾丈曰:「杨先生如此解,某悚然愧惧」。窃谓于先觉所言,但当信受奉行,遂不复启齿。今来教举尹先生之说亦如是。某反覆究观,茫然莫知所谓。「心性」二字,乃道义渊源,当明辨不失毫釐,然后有所持循矣。窃谓未发只可言性,已发乃可言心,故伊川曰「中者,所以状性之体段」,而不言状心之体段也。心之体段,则圣人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是也。未发之时,圣人与众生同一性;已发,则无思无为,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圣人之所独。夫圣人尽性,故感物而静,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众生不能尽性,故感物而动,然后朋从尔思,而不得其正矣。若二先生以未发为寂然不动,是圣人感物亦动,与众人何异?尹先生乃以未发为真心,然则圣人立天下之大业,成绝世之至行,举非真心耶?某虽粗承过庭之训,而未尝广交天下之英,寡陋为甚,矧今孤露,苟不肆言,激精微之论,以祛蒙除蔽,则将终身如是而已矣。故此言非敢直诋二先生,所以求教也。
与曾吉甫书 其三 宋 · 胡宏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八四、《五峰集》卷二、《宋元学案》卷四二
二先生,万夫之望,百世师表,所言但当信从,不可妄疑其失。然审问明辨,《中庸》之训也,有所未明,不敢但已。承举先君子之言为诲,怆然内伤,如见颜色。惟先君子所谓「不起不灭」者,正以「静亦存,动亦存」而言也,与《易》「无思无为,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大意相符,非若二先生指喜怒哀乐未发为寂然不动也。某愚谓方喜怒哀乐未发,冲漠无朕,同此大本,虽庸与圣,无以异也;而无思无为,寂然不动,乃是指易而言,易则发矣。故无思无为,寂然不动,圣人之所独,而非庸人所及也。惟无思无为,寂然不动,故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更不用拟议也。「喜怒哀乐未发」句下,还下得「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一句否?若下不得,即知其立意自不同,不可合为一说矣。恐伊川指性指心,盖有深意,非苟然也。心性固是名,然名者实之表著也。义各不同,故名亦异,难直混为一事也。尹先生指喜怒哀乐未发为真心,既以未发,恐难指为心。又读前教,盖尹先生所论已发、未发,却偏指未发为真心,故某疑其不然。今蒙垂诲,若见真心,则已发未发皆真,自是释然无疑矣。来书又云「政使不见自真」,窃所未晓,惟不以烦渎为罪。
陪曾吉甫游中山 南宋 · 韩元吉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台州市巾子山台山
去天尺五城南寺,目极层轩得此游。
山阔雨收云点缀,江清日淡柳风流。
僧扉缭绕牛鸣地,楼阁参差斗大州。
公自蓬莱旧仙伯,一麾真复占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