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咏西岭梅花(一作方蒙仲诗)1128年 宋 · 陈与义
 押灰韵 创作地点:湖北省十堰市房县
雨后众崖碧,白处纷寒梅。
遥遥迎客意,欲下山坡来。
穷村(四库本作谷)春晚,邂逅今日开。
绛领承玉面,临风一低回。
折归无可赠,孤赏心悠哉。
方蒙仲澄孙 其一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八八、《铁庵集》卷二四
前月东园叔至京日,有游洋邑力持书同至,既而力索报,诺以不出月,而二十四日蒋副端之疏上。
是日正当侍立,清晨从者既集,忽令告假,若有知然。
若使见其读弹文,亦自无害。
盖自旧秋言坡引笔书纸之初,便知有此。
于时诸公相从臾为前辈论一事,至十八九疏者,或以为苟欲济事,姑徐之。
次月疏略引说过其实,心愧焉。
又次月报閤门以二十三日上殿,而二十一夜半已他徙。
使得上,亦未敢及兹事,亦愧焉。
自此求去不获,及至节后直前,以此事为一条,意虽恳恻,而语不敢峻切,亦愧焉。
兹夏适火灾起于旧邸之处,焚燎过于辛卯,议者哗然,求言诏朌,直翁侍郎谓某曰:「吾辈既忝侍从与两省官,不敢效他人之率尔」。
遂相拉过堂白宰执劝上自行之,不然,当留侍从两省班,以六月一日乞面奏。
丞相语以未可匆遽。
然过堂时从官已有不至者,况欲留班乎?
夕郎直翁与某曰:「此二人却当言」。
于是副端入文字,有「非同气而强以为兄弟」之说,且曰「自今有言之者,当次第弹劾」。
议者愈哗然,而两学之书直攻之矣。
某既以未应诏为愧,或又谓蒋文字过中舍时不当为书行,又愧焉。
直翁疏已成,不敢上,相谓曰:「且留吾辈为茅焦」。
笑答之曰:「恐不及为茅焦矣」。
近来士庶囊封皆不付下后省看详,忽一日内札有李、邹并特补将仕郎之命,众相顾愕眙,意其必与学校之书相反。
及录黄过中舍,求二书不可得。
刘鼓院暂摄检院,进书例有副本纳匦检所,若伏阙上书,则不纳副也,遂得见邹之书矣。
若李之书无从得,适值直翁云,恰见丞相,问二士云何?
丞相谓其说以「齐小白于公子纠犹曰公子,秦王世民太子建成犹曰太子」,仅闻此两句。
以已见者推之,知其为李之书。
非不知台中禁言此事,亦非欲屡拈前话,若到手而放过,何以见鲁卫之士?
祸福何足道哉!
端创为此论,初见学校明榜,集众攻之,亦恐且悔,出内札以自解,亦令人来言曰「不敢伤善类」。
南塘入一疏,有一两语微合。
塘之识与论素高于众人,岂肯求合于一人?
而端以其合处为喜,而恐悔之意遂衰,故于缴二士之章亦寓扶持以来家法之意,实恐异论之寖炽。
缴既入,遂告假,丞相遣人来曰,尝于上前问此事,上曰「丞相可与他说」,且有调亭之语,对以「他岂肯听臣说」,遂收起。
丞相谓若送他舍人行,切不须执,某□惟有去耳。
丞相谓旦夕真除,尽有题目可去,何必此?
再三辞缴。
后旬日二十一日始出侍立,至二十四日又当侍立,又告假,而逐疏下矣。
时赴三山者,将过阙,而乡夕郎驳其不当留中。
此结末一着甚伟。
凡文臣迁除,皆舍人上房事,某却是下房,无大题目。
琐闼者所以点检两舍人之已书者,未罢前于进故事中亦寓过阙者之意,罢之日迁除一新,更换谏官,而过阙者据琐闼矣。
或谓局面已变,或谓其兹来亦欲为好事。
果如此甚幸。
莫紧急于边事,而内之所争者虚议论也。
京邑半燬,尹当换而反赏,因其丐斥不允之命,缴回录黄,虽仅镌秩,而眷愈垕,盖依乘之旧人也。
与仇怨并立,实不皇安。
盖自为言官后,未尝一日安厥位。
近族人来试者一见皆曰气体衰削,非向为簿丞时之比,忧虑熏心,无分毫顾藉意。
每谒庙堂祈去,则曰诸人去则宰相之职业何事,以此苛留,日复一日,惟有因事可以决去,则今之见逐幸也。
区区拙且讷,族人所知,乡人所知,班行中始亦知之,而谓之外强非也,谓之内荏亦未为非也。
然外之弱自如,而内有时而不弱者,畏清议也,畏坏此身也。
若媒禄,则登坡立螭后,依违塞责,何官不可为?
至于揣摩上下之情而发于言,他人有心,予忖度之,亦可谓善忖度予心矣。
识者谓禄与名非可并言之物,惟学问政事之浅陋则诚如其言,然皆不敢尤人。
其评刘侍右曰「见利忘义」,冢中一枯骨尔,何利之有?
不敢以妾妇之道爱君尔。
王正字先对非强附乡论者,此段却无甚险语,至于潘则险甚。
食君禄者何人,而使此士受此冤?
绍兴诸臣有指温公为逆者,亦可笑叹,姑置勿论。
又自念怯懦如此,而谬得外强之名,亦有由也。
三山人不乐新帅之来,相传为中舍所缴,至不发迓书,来者以为称,虽李元善亦云然。
满朝不乐李绍兴之召,又皆谓为某所缴,虽庙堂亦遣人来问,不知此上房事,于某何预?
王去非移书与朝士曰:「方起居越次为此举尤伟,几于观攘臂搏虎者矣」。
四方相责望之意甚垕,故论者恐其实强,而亟加之以内荏之名,而不知表里之实弱也。
身不足计,所惜者国事尔。
火灾求言,一大机括,而竟以某结局。
身当议论之冲,固应尔,而三君子在一二千里之外皆不免,非池鱼之殃乎?
去岁见班行中谓此事惟闽、蜀人多及之,今又谓端平台谏虽洪、王不敢,反独不肖发之,其间又有廷臣奏对、草茅对策之语,为今言者推排案底,则是不肖累三公也。
然前秋见侍右追捕宗簿班奏藁,既而正字对班在先,侍右谓此话为人所见,恐有漏之者,其实偶同尔。
去岁正字以书见责,谓不为拈出,今皆牵连得书,求仁而得仁,又奚怨?
此自有天下与后世议论,非家庭私语也。
方蒙仲 其二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八八、《铁庵集》卷二四
某辱手简,知已过游洋,便有两舍之隔,然土木尘中,虽友弟朝夕于此,亦未能从容,政不必以暂别为念。
拙嫂为痰喘所窘,岁一作则昏沉不省人,前月二十八九间尤甚,几有性命之忧。
今幸稍定,似可生矣,以此情况不宁。
朔日拜鉴湖之命,逐而后闲,有愧于贺老多矣。
枢与尹并除,此岂鄞党所能为?
殆天意也。
以子华之忠赤,众所倚者何如,今乃尔!
靖康中言者指伯纪为误国,大率如此。
去秋鄞人初对,谓国事至此,皆去非致之。
近与吴季永皆被弹,言之令人痛愤不能食。
昨答后村,谓王、吴之逐皆可惜,后村去非终始一说无愧邹、陈。
季永只会做察官,不肯做参赞,合前辈何人出处?
以此责之,亦自难解。
然则吾辈岂可不自点检?
直须拚得一死,而后无疑于处变故之际矣。
因问近事,不觉及之。
方蒙仲 其三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八八、《铁庵集》卷二四
某承饷方红,按谱岁仅生一二百颗,今所得半之,况两日族党所惠几倍谱之数。
谱作于至和己亥,恰周三甲子,繇一二百而至于累百而未止,吾宗其昌乎?
蒙仲以此祝,不肖敢推其意还以为蒙仲祝,其毋逊。
方蒙仲 其四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八八、《铁庵集》卷二四
某别后得安书者四,囊山闽城各一,郡斋二,每诵辄喜见于色,然屡施不报,愧亦如之。
顷相赞一出,谓往返不多费日耳。
学问文章乃切己事,日见其未至,而乡闾之卑者高之,且曰得无亹亹太逼人乎?
皆幸其出。
非独他人,劣兄亦似畏其逼而赞其出者。
然语离未久,觉眼前无可与晤语者,况浸久矣,乃知家庭间不可一日无吾弟也。
所可为喜者,尽识三山人物,交其豪杰;
所可为大喜者,帅侍今龙门,士之亲承密接者绝少,既收之馆,又赐之诗,以十连之尊而与眇焉一布韦酬倡,且期待之语不浅,可贺可贺!
永嘉之学,有曰性命、曰经纶,然二者岂异哉?
问学名节如东畎蒙仲何幸,执经左右,以质其所闻而就正焉,则一出之所得多矣,劣兄之赞宜矣。
有自三山移书与乡人者,谓蒙仲于帅前剧论人物。
某语以蒙仲尚论古人可也,于今人岂敢,况乡人乎?
况仕于乡者乎?
疑者乃息。
某为况如昨,时与臞轩后村会,但不能陪其酬倡耳。
拙非独此也,臞轩复官,向何罪而镌其三?
却似留此着与今昭文做。
见所与后村书,谓三山有自班行归者,初拟为要官,首欲论二事,宗藩一也,用兵二也。
后村谓此若与以开边与厚伦为对者暗合。
贤者之意发于善,盖扶背以出公子之义,而不善用者流弊至此,然则立言岂可苟哉?
此却关国祚,非独数小臣身事。
竹湖辞召四不可之说甚壮伟,庭坚兄谓若是奏状当推他上莲花,今审之果奏语也,竹湖不可及矣。
《爱方记》未知合主人意否?
曾见后村云曾得一说,欲为后记,盖其义则前记言语精矣。
尹少稷为方斋,读书三十年;
王简卿号方岩,辞柱史一节甚高。
其后尹阿附和议,首逐忠贤;
王感金带一语,位日穹,名日损
始之方莫二公若,后之圆亦莫二公若,其大意如此。
欲以此为伯昌勉,请刻之碑阴。
某方病其语之露,此得无又露乎?
然亦警切矣。
后村方岩始合而后睽,然此亦公言也。
方蒙仲 其五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八八、《铁庵集》卷二四
某昨午承缴示广文椠翰,其有执守,甚可敬。
迫暮方请到族人示之,犹以某人某比为说,往往司吏误之也。
远方官员到部,何尝识例,其援以为请则部吏之罪也。
况吏不识深浅,但曰此亦例也。
本朝纯任法者也,不问贤不肖,科举固然,虽太学亦然,未有非试而入者。
若夫兼采誉望,间出于课试之外,惟州县学稍有唐意,非敢望古意也,则视太学差胜之矣。
贤师儒借此寓收拾人物之,否则为应副人情之资。
议者每病州县学与进取不相关,犹幸其如此,若稍涉进取,则一切以法从事,虽一线好意思不可行也。
然则其可常者,严课试以作成,守之确则士志定;
其不可常者,采誉望以招致,选之精则士心服。
非所望于贤广文者乎?
乡党之郑景宣先生学行为人师,且老成足以镇浮,近以宾职去,人不谓宜。
族党之方克时用志深苦,后生至今诵其文而矜式之,尝亚秋赋,亦旧前廊也。
二贤皆足不蹈城郭,若广文记之,有机则径位置之,不然姑延致之,亦足以重学校,谁复有异辞哉?
因答蒙仲简,见广文之有执守,故喜以是告;
否则,上下姑相与守法云耳。
方蒙仲 其六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八八、《铁庵集》卷二四
某与蒙仲相从久,无数日不一聚,非独建上相朝夕也。
乃使老者深入平生所未尝辙迹之地,每至原野荒迫与山川秀美处,可悲可喜,不能着语,未尝不忆吾蒙仲也。
初夏中浣后二日视郡事,地大物众,初见父老,皆曰三两年间日传此来,言之顶载,何以答其拳拳属望之意?
然与闽中大不同,舍近而远,舍优而剧,东西惟命,安敢作弃逐居郡语。
舍从容而就窘束,经司与郡帑皆赤立;
平善而闻警报,水陆时以出没闻,此岂拙者所能当?
团结教阅,修造战舰,凡前之以因循废者悉欲举行;
如抄籍科罚,回易废转,凡前之以一切行者悉从倚阁。
方事会鼎来之时,与民夷杂处之地,而欲以其区区忠信笃敬者行之,而曰圣贤不我欺,岂不过哉?
安得与圆机者谋之,退食徘徊,何蒙仲去我远也?
蚤晚据案,执笔不休,中间则阅书拟,看狱案,只是点检,不失本意,非若闽中每遇一事则首末该备也。
穷日力只如此,尘容俗状,不必对镜而知。
他日归见蒙仲,纵欲以古今浇濯之,而渐渍已深,奈何奈何!
窃想作闭门工夫,肆其力于斯文,求圣贤深意而进德于实地,其出也岂可当?
其为亢宗也甚大,则老拙之所托以传者也。
方蒙仲赴省1244年 南宋 · 刘克庄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江宁
童年觜距已专场,何况而今益老苍。
天网恢然罩鸾鹄,朝阳鸣矣革蜩螗。
士谁与贺争同进,众亦推弘诣太常
可惜祠官无气力,不能搢笏诵阿房。
蒙仲唱第归约朝服相见1247年 南宋 · 刘克庄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莆田市莆田
向来襆被出关时,恩(原作思,据冯本改)大身犹草芥微。
仅有两生携酒送,不如二谏得诗归。
负杨临贺滔滔是,客卫将军落落稀。
老接亲朋惟野服,寄声夷甫莫朝衣。
用强甫蒙仲韵十首 其一 1253年 南宋 · 刘克庄
七言律诗 押佳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莆田
病著经旬卧小斋,一窗萤雪与谁偕。
季宣易尚资(原缺,据卢本补)茂叔书曾取寿涯(自注:鹤林寺僧。)
志苦白头宁退惰,论孤黄吻竞攻排。
兔园册子俱拈起,且放芙蓉月照怀。
用强甫蒙仲韵十首 其二 1253年 南宋 · 刘克庄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莆田
绝无上足担簦至,仅有长须荷锸从。
乍可沙边狎虫(原缺,据冯本补,卢本作野)鸟,谁能池上送
入耆英社老能几,举力田科今(原缺,据卢本补,冯本作世)不逢。
翠管檀槽方迭奏,未应考击到编钟。
用强甫蒙仲韵十首 其三 1253年 南宋 · 刘克庄
七言律诗 押佳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莆田
不数浮溪止斋,网罗欲与巽岩偕。
极知浩博窥(原缺,据冯本补),未肯轻浮学祐涯。
愧我孤根难树立,误君初草未(原缺,据冯本补)编排。
藏山行世俱闲事,莫把穷通累雅怀。
用强甫蒙仲韵十首 其四 1253年 南宋 · 刘克庄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莆田
俊物终当腾踏去,钝桹犹欲溯洄从。
邻家东岂无□子,小屋西堪住士龙
掷笔不求佳传作,署门怕与恶宾逢。
山歌亦自谐音节,莫管人嘲似哑钟。
用强甫蒙仲韵十首 其五 1253年 南宋 · 刘克庄
七言律诗 押佳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莆田
老病难持绣佛斋,田翁泥欲与之偕。
凤凰渺渺翔千仞,牛马区区辨两涯。
骥尾传休劳附见,蛾眉班不待(原缺,据冯本补)推排。
得君小住为佳耳,姑置闲谈叙别怀。
用强甫蒙仲韵十首 其六 1253年 南宋 · 刘克庄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莆田
久矣设罗无客至,居然执简尚予从。
微辞幸不遭阳虎,几谏谁能谅触龙
窃曼倩桃无复味,闻安期枣有谁逢。
残年饮啄随缘过(原作遇,据冯本改),能费支离几钟。
用强甫蒙仲韵十首 其七 1253年 南宋 · 刘克庄
七言律诗 押佳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莆田
玉堂岂必胜茅斋,误得虚名与谤偕。
法吏淬磨真出角,先生度量莫窥涯。
谤书堪丑毋庸辨,闷赋虽工未易排。
已设葛幮安菊枕,投床不觉到无怀。
用强甫蒙仲韵十首 其八 1253年 南宋 · 刘克庄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莆田
幼磨铁砚翁同学,晚捧铜槃客鲜从。
十二相宁分虎鼠,两家子各判猪龙。
有时扪虱灯前话,亦或骑鲸海上逢。
自是老人眠睡少,梦回原不为晨钟。
用强甫蒙仲韵十首 其九 1253年 南宋 · 刘克庄
七言律诗 押佳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莆田
已傍先庐敞便斋,善和万卷与君偕。
少时岁月真驰隙,圣处工夫未涉涯。
海浅蓬莱疑可近,云深阊(原作闾,据卢本改)阖不容排。
信书至老成何事,有酒聊浇磊块怀。
用强甫蒙仲韵十首 其十 1253年 南宋 · 刘克庄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莆田
先生拟把衣冠挂,稚子能操杖履从。
叔夜只堪伴鱼鸟,子云何至况蛇龙。
豹皮尚欲留名死,鸡肋安知与怒逢。
老去自鸣还自止,篑桴何敢间金钟。
君畴仲晦蒙仲再和余差须二诗警斋侍郎又继之趁韵走谢 其一 1258年 南宋 · 刘克庄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莆田
丹炉爆裂话头差,揽镜颜苍两鬓华。
不记省(原作雀,据冯本改)中咏药,径归韦曲问桑麻。
卿云方荐汉郊庙,(原作效,据冯本改)难鸣唐国家。
谁向玄都君子说,有春风处有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