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温成皇后醮文 北宋 · 沈遘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二八、《西溪文集》卷九
伏以掖位既收,望仙游之逾远;
寝园备设,属讳日之继临。
温成皇后济美高门,升华宸御。
内佐六宫之治,方此蒙成;
上宾七日之游,亟其不返。
今皇帝顾怀懿德,追贲徽称。
载严时祀之修,申戒道家之荐。
温成皇后伏愿归真紫极,登籍黄庭。
拥佑邦家之昌,降釐福禄之厚。
今皇帝伏愿道均覆载,功被华夷。
永临北极之尊,益固南山之寿。
凡兹胜利,咸与众
张丽华 宋末元初 · 方一夔
七言绝句 押东韵
玉树歌残月上弓,谁将白刃斩春风。
妄言若不惩高叟,断案如何服太公。
张贵妃册文庆历八年十二月 北宋 · 丁度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五、《宋会要辑稿》后妃三之四(第一册第二四九页)
皇帝若曰:天上宪星,极协四妃,敷阴教之列,亚长秋之位,正始王化,御于家邦。
咨于淑哲,是谓畴内治;
备于典册,是谓隆徽数。
谂而行之,古今通谊。
美人张氏,渊敏居质,醇和赋性,生绂冕之令族,禀图史之懿戒。
柔明维则,克茂嫔风;
婉嫕含章,讵烦姆训。
肆予凉薄,纂大丕构,乐得邦媛,参叙宫职。
始明慎于选纳,见勤劳于辅佐,向辞贵秩,愈励冲诚,宜有褒嘉,聿申崇拜。
揆兹谷旦,膺此涣恩,质于师佥,孚我德举
褕翟盛其服,礼莫大焉;
彤管贻其范,体莫重焉。
浣衣示俭,妇道于以从训;
樛木逮下,风人于以流咏。
宠命既辑,尔实宜之。
今遣使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庞籍副使右谏议大夫高若讷持节册命尔为贵妃
于戏!
体顺承以勤道,躬法度以修己。
祗率九御,赞于壸则。
惟劳谦以处其贵,惟肃雍以成其美。
永启休誉,不其盛欤!
温成护葬宜减损正礼至和元年正月 北宋 · 孙抃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三、《宋名臣奏议》卷九四、《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二三、《宋代蜀文辑存》卷五
臣在病假中,闻朝廷议贵妃事,累具劄子论奏,数日间留中不降。
今制命已出,必不可更生议论。
但臣愚深为圣朝惜此一举,欲望陛下特降诏旨,申谕四方,言前追册之命,止旌褒贵妃生前勤效,若挺身以卫宸极、割臂以书奏章之类;
其将来护葬次第,宜减损正礼,务从简易。
至于诸般遗赏恩例,并须一一检寻国家故事施行。
如此,则尚可以稍救前失,惟新圣德。
方今自不雨,终冬无雪,春阳浸远,未敷,人心皇皇,疾疫相继,灾异之大,莫甚于此。
陛下恤民劳、忧国力、答天意、顺物情,在此行也。
臣不胜拳拳之至。
张贵妃追册皇后至和元年五月 北宋 · 孙抃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三、《宋名臣奏议》卷九四、《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二三、《宋代蜀文辑存》卷五
臣伏见贵妃薨逝,陛下以数年内助之益,议欲追册后谥,举行园陵。
号名既崇,事体尤重,参较礼典,颇未合宜。
况自去年秋冬至于春首,雨雪不降,未敷,必虑百司,难为供应。
伏望陛下先诏大臣商榷,次命礼官议定,然后施行。
所贵圣朝事典,动有根据,亦所以惜人力而答天意。
乞改张贵妃谥号奏至和元年正月丁丑 北宋 · 孙沔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六
太宗四后皆谥曰「德」,从庙谥也。
今恭德之谥,其法何从?
且张、郭二后,不闻有谥,此虽礼官之罪,实贻讥于陛下,不可不改。
张贵妃丧礼过制奏至和元年正月 北宋 · 孙沔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五、《国朝诸臣奏议》卷九四、《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二三
臣最处孤迹,特圣恩,如遇有闻,事干大体,不敢隐默,自求安全。
苟狂言有所开悟,虽诛责亦足补报。
窃见贵妃夭亡,上心感悼,欲加异礼,尤宜节情,史笔一书,后世为戒,故不可不谨也。
臣虽叨近班,莫闻中议,实有所疑,合具陈奏,庶几更资讨论,免贻中外之议。
一、皇仪殿乃祖宗太后权厝之所,今迁妃子在内,恐非一品所宜。
必是仓卒之间,礼官之失。
又闻诸宫之亲,朝夕聚众,缞裳千人,号泣踰月。
且正寝至近,在上全无避忌,何僭如是!
使魂而有知,必不得安。
况凶秽之气,干犯尊严,尤为不便。
惧知礼者,传笑四方。
更乞酌其旧典,速行迁殡,庶协中道。
一、「恭德」之谥,盖礼官务取美名,以奉上意,未暇开陈,恐成败事。
至于三朝圣后,以孝以章,皆以后来孝思,尊易谥法。
贵妃便以「恭德」为号,实可惊骇!
详稽前志,无此失礼。
何况因情,自我为缪,必致起谤,上玷圣明。
唯乞审议,免贻后诮。
至于郭氏、张氏二后,并无谥号,前规尽在,速乞削去「恭德」二字。
一、园陵监护使窃见郭后、张后并在奉先殡,盖于体不宜起陵,议葬于西京
今以贵妃,特欲兴陵之役,未知以何名择地而为制度?
人臣岂敢尽言。
况今经冬无雪,数千里灾旱,加之疾疫,是四方多虞之时,宜且静以镇之。
若役万兵之众,费百万之财,于国赋民力,实为大损。
不若便俟丰年,徐议其制。
臣前日闻宰臣初议殡于普安院,最为得体。
臣愚钝少文,久守外方,不尽知朝廷体要。
闻有识者,皆以奉贵妃之议太过。
盖佞人阿旨,不以直道裨圣意,将以服劳而求爵赏尔。
况礼不自天降地出,在于人情而已,茍得其中,则为后世令典。
朝家延洪,庆基百年,中外无患难者,盖仁义深而礼法正尔,陛下当为祖宗惜之。
伏望迁妃子之灵出皇仪殿,罢哭泣之仪,去「恭德」之号,省园陵之名,然后重加详酌,所贵中礼,天下幸甚。
干渎天威,难避诛责,臣不胜惶惧激切之至。
乞免读温成哀册奏至和元年正月 北宋 · 孙沔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五、《国朝诸臣奏议》卷九四
今月十七日午时,授敕差读温成皇后宝及哀册文。
寻令本院检讨前典,见景德四年中书劄子,葬章穆皇后时,读哀册文差翰林学士起居舍人李宗谔,及诸般行事,尽差两制官。
又检景祐四年中书劄子,葬庄惠皇太后时,读哀册文差知枢密院韩亿
今蒙敕差臣摄侍中中书令,不敢推避。
缘比来追谥温成,已于礼未协,颇兴物议。
更僭太后之尊仪,并以两府躬执其事,恐于义不便。
臣自十一月至今,凡七日不获进对,不曾亲奉德音,又不预礼官参议,窃恐异日有辨论得失,为圣朝之阙,是上下相蒙,无一士建明,以达神聪,臣实耻之。
两制官不少,速乞改差,庶遵旧制。
所有今来差摄侍中中书令敕二道,未敢奉行。
温成皇后 其一 北宋 · 胡宿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彤管留遗范,霓旌逼上仙。
地伤瑶水后,人哭乐池边。
采翟行将驾,斑龙跼未前。
真軿不可问,知在几重天。
温成皇后 其二 北宋 · 胡宿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氛祲生层掖,神华返上清。
礼成金玺重,仙去玉衣轻。
楚挽悲芳甸,凝笳怨碧城。
宸心怀辅佐,仪典极哀荣。
贵妃第八妹张氏可封清河郡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七、《文恭集》卷一九
敕:具官某第八妹张氏挺生庆门,参懿柔矩,服宪言而有自,谨姆教以无违。
通籍掖庭,预长安之外戚;
选名舆地,胙列郡之封君。
往钦汤沐之荣,益懋柔嘉之德。
引进使陵州团练使王克基妻张氏可封清河郡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六、《文恭集》卷一九
敕:朕悯亲信之逝,有怀若人;
推封胙之恩,用慰其室。
具官某妻某氏,挺于冠族,躬乃柔仪,作合公侯之门,昭宣图史之训。
行无攸遂,痛在未亡。
追用所天之劳,申加益地之典,进疏郡甸,昭示朝荣。
敦正淑之规,以对褒嘉之命。
修盖温成皇后殿祭告青词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一
营兹秘寝,奉乃睟仪,吉策用涓,修梁甫架。
冀蒙灵祐,是告明神。
按:《文恭集》卷三三,四库传抄本。
温成园殿立木祭告青词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一
乃营斯寝,有植其楹,诹是辰良,宁兹馆御,告于灵鉴,昭是涓诚。
按:《文恭集》卷三三,四库传抄本。
温成园祠殿上梁祭告青词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一
寝园考室,地域有神,询于端蓍,架兹隆栋。
庶凭涓洁,用告明灵。
按:《文恭集》卷三三,四库传抄本。
误投张贵妃官告乞宽贷干系人吏奏庆历八年十月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四、《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五之五(第四册第三八四九页)
宰臣召赴中书,诘问学士院误进入贵妃官告事。
伏缘册礼久不曾行,臣实不知典故次第。
将谓先合进纳制书,一面自行册礼,所以修写不先报中书,误便投进。
并是臣不详典礼,成此过误,不敢逃罪。
切以朝廷方举盛礼,中外欣闻。
臣当锁宿降麻,乃是荣幸。
今来过误进入恩告,非缘人吏之罪,罪尽在臣。
乞从贬黜,以正公议。
伏望哀悯臣性识疏暗,不谙朝廷制度,只是一时误谬,即别无他情理。
乞除臣合得罪外,其干系人吏,特行宽贷。
温成皇后大葬表至和元年十一月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宋景文集拾遗》卷一二
臣某言:得进奏院状报,十月七日温成皇后大葬礼毕者。
椒壸上宾,梓宫永閟。
恩厚泉穸,惨结邦闱。
臣某诚哽诚咽,顿首顿首。
恭以温成皇后肖顺坤元,伣异天表,内辅柔教,旁翊鸿机。
大练有以自修,彤管不可胜美。
宜享耄老,遽及冥升。
伏惟体天法道钦文聪武圣神孝德皇帝陛下厚眷贤家,追正慈极,卜建园寝,近负都城
匪急而缓者,俾守常经;
弗奢而俭者,以成遗志。
复士斯已,纳主方初。
然情与文殚,则哀随日遣。
望申恒悼,弥舍粹纯。
傃祝宸严,飞越心爽。
臣限总军务,不获奔赴阙庭,臣无任瞻天企圣祷系屏营之至。
谨差本州都知兵马使吕从奉表陈慰以闻。
臣某诚哽诚咽,顿首顿首。
谨言。
温成皇后张氏薨表1054年1月 北宋 · 余靖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九、《武溪集》卷一六 创作地点:广西桂林市
臣某言:进奏院正月八日追册温成皇后张氏薨谢者。
函夏之广,闻问咸惊中谢。)
伏以温成皇后德禀儒门,化恢嫔则,动守珩璜之节,退思图史之规。
《樛木》称贤,协隆阴教,藏舟茹叹,遽掩春华。
恭惟皇帝陛下特轸宸慈,俯追遗懿。
礼崇三翟,增象服以伸怀;
惨动六宫,引鸾辂而加怆。
臣无任。
温成皇后挽词1054年 北宋 · 梅尧臣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宣城市
巩洛园陵启,函关卤部闻。
素车迎紫气灵袜度青云。
歌欲传长恨,人将问少君
明年贺元日,无复绣衣薰。
温成后祔庙议景祐中 北宋 · 何郯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一、《宋朝事实》卷六、《宋代蜀文辑存》卷六
臣伏见故贵妃张氏自始没赠后,仍于坟所置庙,不称制度,人言纷纭,讥议至今不已。
稽其本末,其有由然。
夫国有嫔妃,盖是常制,必有贤德,乃可备位。
盖闻张氏之存也,谏官王贽倡始建议,策进加位,因结皏以固恩宠。
庙室之设,并行定数。
前代之建别庙,皆是不经。
张氏之殁也,礼官王洙专用失礼,讲成庙议,不守旧章,败乱典法。
二人者,不正之心深可诛也。
癋闻始谋葬之时,礼臣按故事上议,惟当于葬所置祠室,本无立庙之说。
王洙不顾,归过于上,与当时执政合力,务为将迎,蜪长其事,以成黩礼之失。
《春秋》载隐公考仲子之宫初献六羽,盖仲子非嫡而立庙献舞,故圣人讥之。
张氏亦非嫡,又母后在宫而追册后号,仍建庙焉,是尤不可也。
若遂而不改,其招万世之讥,固无穷矣。
今欲正其失,莫若改庙名为祠室,岁时祀享,不差祠官,但委中官或内人掌之。
如此,则其事初为癚臣所误而改之,则过在下而不累圣德矣。
臣近累为祠官,亲见礼物黩乱,所不忍视,故敢上缕陈述。
伏望圣慈下有司速更之,则足以追赎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