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跋赵汝霖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二三、《姑溪居士文集》卷四一、《姑溪题跋》卷一
赵君学《九成宫》、《刻漏铭》,于正书尤工,刻出,殆咄咄逼真矣。
其行书则别是一家,不知何所从来也。
宗泽劄子 宋 · 许景衡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七、《横塘集》卷九、《南宋文范》卷一二
臣窃闻议者多指开封尹宗泽过失事,未知是否如何。
之为人及其为政,固不能上逃圣鉴,第未知果指何事而言也。
若只缘拘留金国使人,此诚泽之失也。
然其本心,只缘忠义所激,出于轻发,未尽识国家事体耳。
又未知别有何等罪犯也。
然臣自浙度淮以至行在,得之来自京师者,皆言泽之为尹,威名政术,卓然过人,诛锄强梗,抚循善良,都城帖然,莫敢犯者。
又方脩守禦之备,历历可观。
臣虽不识其人,窃用叹慕。
以为去冬京城之内,不能固守,良由大臣无谋、尹正不才之故。
使当时有如等数辈,赤心许国,相与维持,则其祸变亦未至如此其酷也。
往者不可咎,来者犹可追,今来只校其末节小疵便以为罪,而不顾其尽忠报国之大节,则臣虽至愚,窃以为过矣。
昔在河朔遭遇陛下,遮留拱卫;
继参幕府,宣力为多。
尹天府,其绩效又彰彰如此。
则其所为终始,亦可考矣。
而议者独不能少优容之,其不恕亦甚矣乎!
开封,宗庙社稷之所在,其择人居守,尤非他州别路之比。
今若罢逐,则当别选留守
不识今之搢绅,其威名政绩,亦有加于者乎?
若有其人,则除授交割尚费日月,兵民亦未信服,防秋是时,计将奈何?
若未有其人,则未宜遽然更易也。
人材难全久矣,惟圣人以天地为度,包容长养,兼收而并用之,庶几其有济也。
宗泽,伏望圣慈上为宗庙社稷,下为京师亿万生灵,特赐主张,厚加委任,使成禦乱治民之功,天下幸甚!
臣无任恳切拳拳之至,取进止。
臣所论宗泽事,本欲请对敷奏,缘臣所患未安,所以先次封进,上勤圣览。
伏望独断,力赐主张。
其留中及付外廷,并取圣裁。
宗留守汝霖1138年 宋 · 李纲
 押词韵第一部 创作地点:福建省福州市
时危念人杰,济物须材雄。
寻常龌龊姿,讵可收奇功。
英英宗夫子,邈与古人同。
抱器实磊落,秉心郁精忠。
彯缨仕州县,山立不妄从。
青松虽未高,已足凌蒿蓬。
涉世多龃龉,失官久龙钟。
擢居河朔郡,烟尘正昏蒙。
今上在藩邸,持节使虏(原作敌,据各本改)中。
力争不可往,高牙建元戎。
王室遂再造,廊庙当畴庸。
同朝共排媢,一麾江汉东。
见我论世故,慷慨泪沾胸。
荐之守留钥,付以节制隆。
惠政附疲瘵,威声慑奸凶。
金汤治城堑,楼橹欻以崇。
出师京洛间,屡挫黠虏(原作巨寇,据各本改)锋。
邦畿千里宁,誇说百岁翁。
抗疏请还阙,北伐归两宫。
辞直志鲠亮,天子为动容。
奸谀更切齿,恨未能关弓。
乃同归鄛人,感愤殒厥躬。
皇天不慭遗,吾道何其穷。
骅骝竟委离冀北群遂空。
梁摧大厦倾,谁与扶穹窿。
安能百身赎,坐为四海恫。
人亡国殄瘁,天意真懵懵。
中原气萧瑟,洒涕临西风。
宋辩赵汝霖为监袁州萍乡县酒税节次折欠官钱及于醋库节次贷钱助买常令入家及于醋钱内尅请逐月合得供给钱例外请过入己特降一官冲替制 宋 · 张嵲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一、《紫微集》卷一五
敕:尔等坐赃抵罪,会逢赦恩,姑从夺官,以示惩创。
益思愧悔,以服宽恩。
可。
高好古为该建炎元年五月一日覃恩转进武校尉并因磁州守禦无虞宗泽勤王有金人内侵开德府率先用命殄灭强敌转承信郎绍兴元年终赏转承节郎绍兴二年终赏转保义郎换给制 宋 · 张嵲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三、《紫微集》卷一七
敕:尔积功累日,屡进官阶。
申锡命书,无忘报力。
可。
汝霖三首 其一 丁巳 宋 · 胡寅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客思如春日日深,莫令鶗鴂损芳阴。
忽逢佳士能倾盖,那用高眠有抱衾。
陌上正歌归缓缓,尊前聊酌夜沉沉。
君诗也得池塘梦风流尚可寻。
汝霖三首 其二 丁巳 宋 · 胡寅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圣门功业海同深,大禹犹曾惜寸阴
知有诗书消永日,不将狐貉愧寒衾。
定心应已观川逝,阔步何须叹陆沉。
闻道北山正好,果堪纫佩即幽寻。
汝霖三首 其三 丁巳 宋 · 胡寅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桃李无言春事深,便看园树欲交阴。
永怀北固吹长笛,一醉春风典破衾。
金羽喜从幽谷出,锦鳞贪引翠竿沉。
好传消息睎曾点,莫把平生问李寻
岁除汝霖三绝 其一 宋 · 胡寅
七言绝句 押侵韵
柏酒椒花又盍簪,莫将谈笑枉光阴。
自怜四十无闻者,欲问如何不动心。
岁除汝霖三绝 其二 宋 · 胡寅
七言绝句 押寒韵
邂逅遮留阅岁寒,山肴溪蔌且同盘。
不忧绝学商量少,只怕新诗属和难。
岁除汝霖三绝 其三 宋 · 胡寅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紫盖峰前万壑流,长松脩竹与云浮。
欲分一半谁人可,子若能来亦易谋。
除康王河北兵马大元帅陈遘兵马元帅宗泽汪伯彦兵马副元帅靖康元年闰十一月二十日 北宋 · 宋钦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二二、《靖康要录》卷一三
访知州郡纠合军民,共欲起义,此皆祖宗百年涵养忠孝之报,天地神祇所当佑助。
檄到日,康王可充兵马大元帅陈遘兵马元帅宗泽汪伯彦兵马副元帅,同力协谋,以济大功。
按:《三朝北盟会编》卷七○。又见同书卷六八。
九月二十六日同朝宗泽民游洞宫用刘使君韵二首 其一 宋 · 吴芾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云藏仙窟几何年,一旦来游岂偶然。
造物应怜林下客,故令一睹洞中天。
九月二十六日同朝宗泽民游洞宫用刘使君韵二首 其二 宋 · 吴芾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爱游此地已多年,今日身心始豁然。
洞里真人虽羽化,苍苍乔木自参天。
元帅宗公泽1128年7月 宋 · 吴芾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呜呼哀哉元帅公,百世一人不易逢。
堂堂天下想风采,心如铁石气如虹
正色立朝不顾死,半生常在谪籍中。
真金百鍊愈不变,流水万折归必东。
落落奇才世莫识,欲知劲草须疾风。
维时中原丁祸乱,尘氛涨天天濛濛。
众人畏缩公独奋,毅然来建中兴功。
雄图一定百废举,复见南阳卧龙
呜呼哀哉元帅公,翩然遗世何匆匆。
无乃天上亦乏才,故促我公还帝宫。
公还帝宫应有用,何忍坐视四海穷。
吁哉四海正困穷,兴仆植僵赖有公。
公虽居东都,天下日望公登庸。
公今既云亡,天下不知何时康。
正如济巨川,中流失舟航。
当今士夫岂无人,请问谁有公器业,谁如公忠良。
公虽不为相,德望震要荒。
公虽非世将,威棱詟豺狼。
伟哉奇节冠今古,我试一二聊铺张。
靖康元年冬,敌人正披猖。
庙堂惊失色,愁睹赤白囊。
公首慨然乞奉使,欲以口伐定扰攘。
朝廷是时未知公,公之蚤志不获偿。
忧国耿耿思自效,再乞守土河之旁。
命下得磁州,翌日径束装。
下车未三日,边骑已及疆。
敌人闻之亟退舍,匹马不敢临城隍。
顷之得兵数十万,康邸赖公王业昌。
及公领留守,北顾宽吾王。
恩威两得所,春雨兮秋霜。
馀刃曾不劳,危弱成安强。
奸雄悉胆落,谁敢乱纪纲。
呜呼哀哉公死矣,民今有粟安得尝。
狙诈乘我虚,近复陷洛阳
洛阳东都,雉堞遥相望。
不闻敢侵犯,岂是军无粮。
祇畏我公霹雳手,气慑不复思南翔。
呜呼哀哉公死矣,秋高马肥谁与防。
天子久东狩,去冬幸维扬。
都人心恋主,谓言何相忘。
朝夕望回辇,断肠还断肠。
公独以死请,再请意愈刚。
呜呼哀哉公死矣,万乘何当归大梁
咄咄食肉人,尚踵蔡与王。
奸谀蔽人主,痛(宜秋本作痡)毒流万邦。
人怨天且怒,意气犹洋洋。
所冀我公当轴日,尽死此曹膏剑铓。
呜呼哀哉公死矣,始知国病在膏肓。
我公我公经济才,设施曾未竟所长。
但留英声与后世,永与日月争辉光。
此死于公亦何憾,顾我但为天下伤。
我闻天下哭公者,哀痛不翅父母丧。
父母生我而已耳,岂能保我身无殃。
邦人此时失所依,波迸东下纷苍黄。
我公我公不复见,秋风在处生凄凉。
百身傥可赎,我愿先以微躯当。
灵丹傥可活,我愿万金购其方。
彷徨愧无起公计,安得长喙号穹苍。
呜呼哀哉元帅公,太平时节君不容。
及至艰难君始用,民之无禄天不容。
呜呼哀哉元帅公,古来有生皆有终。
唯公存亡系休戚,千年万口长怨恫。
嗟我草茅一贱士,念此抑郁气拂胸。
衔哀挥涕何有极,愿以此诗铭鼎(以上《湖山集》卷四)
宗泽建炎元年七月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四一、《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卷一
卿弹压强梗,保护都城,深所倚仗。
但拘留金使,未达朕心。
宗泽置场收籴诏建炎二年正月二十七日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四四、《宋会要辑稿》食货四○之一三(第六册第五五一五页)
京师阙米,令榷货务于桩下河北路寄籴斛斗钱内支钱五十万贯,委宗泽置场收籴。
仍下两浙、江淮路转运司出榜晓示客旅通行知委。
〔附录〕赐宗泽建炎二年二月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四五、《宗忠简集》卷八
都统制兵部郎中宗泽守镇金人,抚字民瘼,黎庶无不念德,口北关隘番庐闻其令名,畏其威声,惧不敢侵扰。
汝有佐朝护国之纲,有推山塞海之志。
设计剿杀,法令肃然。
朕得江山巩固,放下心怀,用是亲赐录敕。
龙飞锋剑,表段旌旗,扈从军伍数万,敕尚书兵部郎中进禦镇江,为统领都统元帅
有不听调度者,俱该刑斩,不动奏闻。
治军治民,以仁以德。
太平宁静,班师回朝。
故谕故敕,垂惟钦哉!
右拟转保为统领都统制兵马大元帅宗泽准此。
建炎二年二月□日。
褒谕宗泽建炎二年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四八、《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一七
舜巡四岳,有归格艺祖之文;
周抚万邦,存王归在丰之训。
庸知帝王之轨范,咸以都邑为本根。
朕遭时多艰,思世大治,永怀拨乱之策,不惧省方之劳。
俟敉宁之有期,即旋复以何晚。
夙宵轸虑,寝食不忘。
虽王者以天下为家,曾靡常于临幸;
而臣子视人君犹父,得无郁于瞻思?
卿等留居千里之畿,拱扈九重之阙。
合数十百函之奏,倾亿千万众之心。
渴闻鸣跸之音,虔举回銮之请。
备观忠款,深可叹嘉。
与诸副元帅总管宗泽赵子崧等书靖康二年四月四日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五○、《三朝北盟会编》卷九
初夏渐暄,伏惟总御司徒勤劳国事,台候多福。
某去岁出使贼营,中道辍行,所携不过千人。
闰月被命,帅师始集,东北民兵进未及畿,已承再和之诏。
继得枢府矾书,又戒生事,且方忌器,未敢轻出,但分兵近畿,为逼逐之计。
阅月既久,刺知贼情,不免鼓率众贤,勉此前进。
继闻元帅领兵戡难,感涕交颐,即具公文,当已至呈达。
今闻大臣之在贼中者日久分深,承其付托,而二圣、二后、东宫诸王北渡大河,五内殒裂,不如无生,便欲身先士卒,手刃逆胡,身膏草野,以救君父。
而僚属不容,谓祖宗德泽,主上仁圣,臣民戴归,天意未改,故老近臣、将帅军民忠义有素,当资众力,共成忠孝。
本意除已具移外,伏望鼓作士气,开晓士心,奉迎君父,永安社稷,以成不世之勋,某不任痛愤泣血恳切之情。
所有受贼付托之人,义当征诛,然闻方二圣之在郊,已膺僭伪,虑百官之谋或出权宜,未当轻动,徒使京城动扰,军民被害。
故欲押按近城,容某移书问故,得其情实,即时关报施行未晚。
今日之事,非左右戮力造次在念,恐不能济,伏幸孚察。
未瞻会閒,尚冀厚为宗社所赖,倍保台重。
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