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目
家本仲无欲斋记 南宋 · 黄干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五七、《勉斋先生黄文肃公文集》卷一八、《古文集成》卷一四、《永乐大典》卷二五三六、《周濂溪集》卷一一
家本仲访予于于山之下,相与读周子、程子以及先师朱子之书,探其端绪,以求其本原。至于周子无欲则静之旨,本仲喟然叹曰:「入德之要,其在兹乎!是可以名吾斋矣,盍为我言其义」?予嘉本仲择之精、信之笃,幸吾党之有人,斯文之未坠也,为之言曰:寂然不动,心之体也。事物未接,思虑未萌,湛然纯一,如水之止,如衡之平,则其本静矣。蔽交于前,其中则迁,而欲生焉,欲炽而益荡。感物而动者既失其节,寂然不动者亦且纷纭胶扰,而不能以顷刻宁。动静相因,展转迷乱,天理日微,人欲日肆矣。故主静者所以制乎动,无欲者所以全乎静,此周子之意,而亦有所自来也。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主乎静也。旦昼之梏亡,则夜气不足以存,无欲则静也。岂惟圣贤之教为然哉?春、夏,阳之动也;秋、冬,阴之静也。方其静也,一物不生,万籁不鸣,木反于根,冰凝于渊;不若是,无以嘘众阳而生万物。及其动也,物各付物,天何心哉!天且无心,欲何有焉;不若是,无以肃群阴而成岁功矣。天且不违,而况于人乎?夫健顺五常,性也;精气百骸,形也;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交,道也。徇耳目口腹之欲,以厌足其蕞尔之形,静以贼本然之性,动以害当然之道,上以逆天地之化,下以违圣贤之教,于禽兽奚择焉。诚能反而思之,天之所以予我者如是其尊且贵也,先立乎其大者,则小者莫能夺焉。视世之功名富贵、人之所大欲,眇然若浮埃之在太空,而况车马衾裘饱食之间乎!盖将与造物者相从于冲漠之境,而非人世之所能羁絷也。所谓襟怀洒落如光风霁月者,其所存可知矣。周子推明无极动静之义,以继孔孟不传之绪,而断之以无欲则静之一言。至其论圣学则曰「无欲则静虚动直」,论养心则曰「无欲则诚立明通」,然则圣传之枢要、学者之涂辙,果不出于斯言也哉!本仲名𢴍,眉山人。嘉定己卯正旦,长乐黄干记。
送家本仲序 南宋 · 陈淳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二五、《北溪大全集》卷一○
眉阳家本仲访道闽山,中都诸贤饯于吾山之隅,清漳北溪野人与焉。送行者皆有诗,或谓野人曰:「子与本仲邂逅有一日之雅,亦不可以无赠言」。野人因为之叹曰:人生禀二五之气,多值其不齐,刚者则过于亢,而柔者又愞而无立。求其所谓绝正不杂者,最为难得。幸而或得之,又每识凡志陋,汩汩于颓波流俗,而不能奋发于圣贤之学,以求自拔。今本仲于世味甚薄,而狷介有守,可谓粹然有近道之资矣,而又不肯随波逐流,甘于自弃,为凡陋之归。乃且不远千里,从师亲友,以讲明夫渊源之所自来,又可谓卓然有求道之志矣。兼是二者,度越于人不浅,诚可为本仲美。或者曰:「是或以为足乎」?曰:未也,吾二年于中都,接见士友者非一人,亦多有是二美矣。至其责以切磨之实,则类皆悠悠,若存若亡,而无急切恳迫之意,正如舟人之适越,既南其樯矣,而徜徉中流,不果于进;车人之适燕,既北其辕矣,而彷徨中途,不勇于行。吾恐燕越非惟无可至之期,虽欲保其不中辍而他陷也,亦难矣。况圣人之门庭堂奥,决不可以坐而造,而宗庙百官之美富,又非可以想而知。必笃吾力,以实致其下学之功,如颜子之欲罢不能,如子思之弗得弗措,然后有以成其资而达其志也。或者又曰:「是可以为足乎」?曰:未也。士之笃于道者,盖亦尝屡见之矣,而又多病于所闻之先入者,私主以为安,所见之素习者,偏执以为固。不能豁然虚其心,以为大受之地,若是,则胸中已隔塞隘陋矣,凡前圣往哲相与发明真义理、真趣味,所谓公平正大之训,将何从而入?精微严密之旨,又将何从而得之?殆见用力枉劳,而良资美志亦终于无就矣,兹又本仲之所当深自警焉者也,兹又本仲之所当深自勉焉者也。本仲而果无忽于斯,则学将日进而日新,其于所造,又孰禦焉?本仲以为何如哉!或者曰:「唯唯。敢请以为送行序」。野人为谁?陈某安卿也。戊寅立冬后八日书。
家𢴍授奉议郎制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三○、《永乐大典》卷七三二四、四库辑本别集拾遗
敕具官某:汉毛苌以《诗》学为河间献王博士,后之为宫僚而说《诗》者,盖昉乎此。尔以性情之正,涵礼义之泽。凡所习闻于家庭者,非迩之事父,则远之事君也。掌教宫邸,敷绎雅言。优游讽咏之间,常使人有油然兴起于善之意,又岂待章解而句释哉?彻章转官,式是彝典。可。
家𢴍授承议郎力起授朝奉郎制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三一、《永乐大典》卷七三二四、四库辑本别集拾遗
敕具官某等:昔汉桓荣,以经学成毕,盛陈车马印绶示诸生曰:「今日所蒙,稽古之力也」。后之为王府讲官,彻章受赏者皆昉乎此。尔𢴍文雅西州之彦,尔起典刑东候之儒。一繇蓬山,一自壁海。处之朱邸之邃,授以韦编之密。探玩研索,既讫于成。则进官一等,朕又何爱焉。可。
答家本仲书 其一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四七、《鹤林集》卷二七
某嚼别酒于金泉,跨五霜矣。丙夜更烛,讲学谈经,莹然金玉之相,蔼如仁义之言,时见梦寐中。更多故,虽不能以书访问死生,而声臭之同,岷峨以西,江浙以南,其气脉未尝间断。天清龙尾之道,夜下鹄头之书,有来蜀珍,以寿国脉。本仲又抡魁之望,上岸之英,积年名声,博此一召,直也。但俗流世坏,人物衰少,勉斋既下世,宏斋继没,毅斋孤立于婺女之滨,罕与世接。留宗庠者,惟叶六十四丈。时复往来咨问,相与求为精义至当之归。若更得本仲肯来,则吾党增重矣。其如直言之士,朋友间却自有三数人,一二年间,亦复引去。陈和仲未得出,黄成父方上。二公精神谔谔,议论挺挺,俱有可观。见说成父自与本仲素厚,自黄先生之门来者,其风猷意象,自不同也。契丈既与詹叔光远同召察之命,今刘已如京师,则二贤岁晚亦须出峡。速理行舻,慰此延望可也。恭伯抚机,久不相闻问,三荐而三泥,岂非数耶?季永弟闻屡得款承,倅于文物之邦,不能不借润耳。矮窗雨暗,布此崖略。愿言为天下之宝珍毖。
答家本仲书 其二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四七、《鹤林集》卷二七
某自被罪去国,得郡万山间,中都厚禄故人音问断绝。虽耐久朋如本仲,亦复作疏,然非间也。经幄之儒,史观之彦,道不得行,以望议幕,每为斯世惜之。隐不以吏云,度必从容无事。居敬以穷理,修身以俟命,工夫当益精进,视天下之物,不足以动其心矣。某以书生试郡,亡补事功,不过以平日得之圣贤者,而推之于民,修明教化,扶立纲纪,爱护本根,使士循理,吏畏法,盗贼不入吾境,流民不饥饿于土地。凡所施行,具有条目,上下亦粗相孚信。独是郡计彫敝甚,上弦急迫,徵调烦兴,宁书下下考,不奉急急符也。边声屡警,蜀事尤可忧。近得亲友书,见说兄弟亲戚间,颠连而死于兵难者颇众,痛贯心鬲,积成痞胀,仕宦之意顿阑矣。三上丐祠之请,期于得去而后已。季永弟秋时卧病池上久,搬挈来此,近方小安,闻自拜书矣。馀祈冲辅气机,益宏道力,慰友朋之望。
答家本仲书 其三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四七、《鹤林集》卷二七
某旷不嗣音,三见黄花矣。某之怀本仲,想亦犹本仲之怀某也。制参高明劲节,如火后琮璜,雪中桧柏,愈久而愈耐看。况诣学精深,出词霶霈,书囊亹亹,终日不能休。退之所谓「吾行天下,得此于人盖少矣」。内而望史筵,外而都汉节,皆分所当得者。但世途逼仄,贤路荆榛,或者犹以薄恙为辞。岂知司马温公不以甚疾而不登显位,杨龟山不以老病而不处经筵,尹和靖不以筋力衰惫而不受命造朝,朱文公不以足疾未瘳而不上殿登对?况本仲岁月未迈,精神尚强,而无有挽之推之者。知其贤而不与立,岂非在位者之责耶?某一摈四年,更不复出仕。独是道不加修,而老色日上面。又思向来讲学,只是半间半界,无诣平实处。今只欲耐心攻苦,了却数卷残书,与村秀才子辈寻数行墨,毕此一生耳。
同家德清侍尚书杨宝学山行先过上岩访家谐季(谐季,乃恭伯本仲之季弟,其先人累承制垣,以学行荐) 南宋 · 程公许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鹤书杳杳上岩云,锦里安车忽暮曛。
二陆久当为世瑞,一夔留与护香芸。
中春涧壑晴如暝,亭午松萝气自薰。
倚槛欲歌招隐赋,客尘痼我不成文。
送本仲聘君分韵得良字 南宋 · 程公许
押阳韵
国家全盛时,幅员万里长。
委币到空谷,靡才不周行。
岂其贵自珍,而病匿弗彰。
南渡今百年,蜀远天一方。
彝典仅岁贡,几人与庭扬。
况复多沮挠,谁不甘摧藏。
戎轩起耆哲,礼罗极精详。
颖脱者家父,玉质而金相。
邂逅志念同,恻怛根本伤。
拔尤首推毂,有诏催严装。
吾党一吐气,汇征类破荒。
慨昔升璧水,沥血吁紫皇。
百壬眩缩颈,斯文弥耿光。
伦魁合骞飞,吏选何回翔。
孰知五色丝,未尽一皂囊。
杀气昏宇宙,洚流渺津梁。
何以却外侮,盍先正皇纲。
翕合贤德聚,更须股肱良。
寿脉庶可续,客邪不难防。
癙思耿宵寤,倾耳鸣朝阳。
名节勉自立,官职那得忙。
大难我同榜,诸老竞剡章。
渠岂州县材,籍甚英俊场。
相期上连璧,少待同飞航。
我自分敛退,为君喜激昂。
流目大江满,执手薰风凉。
岂无佩缤纷,奋起相颉颃。
世味竟落寞,暇日聊相羊。
友谊古所重,心知远难忘。
岁晚有良约,岷山瑶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