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目
举孔文仲等劄子 北宋 · 文彦博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五、《文潞公文集》卷三九、《续资治通炮长编》卷三九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切见朝廷近置馆阁职名,修复祖宗育才养士之法,诏许大臣各举所知三人以充其选,仍立法以秘书省官任校书郎二年,正字四年,并除校理。伏见礼部员外郎孔文仲蚤应制举,学行纯正。兵部员外郎叶祖洽熙宁初进士选首,殆今一十七年,学术优深,众谓淹滞。比部员外郎钱长卿词艺精敏,问学该通,先帝尝令撰高丽书本称旨,遂蒙奖拔。三人皆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偶于未复馆职以前,就迁省郎,不该新制。缘逐人各在先朝已经采擢,备秘府文学之任,宜在今日之选。新条试职之人,京官以上并除校理。今来逐人已系省郎,欲乞详逐官资地比附,各除充馆阁近上职名。取进止。
勘会复馆职新制以前,曾任秘书郎者止有此三人,今后即无人援例。
不当以对策黜孔文仲奏(熙宁初) 北宋 · 孙固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宋史》卷三四一《孙固传》
陛下以名求士,而士以实应,今反过之,何哉?今谓文仲之言以惑天下,臣恐天下不惑文仲之言,以文仲之黜为惑也。
答孔文仲司户书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一一、《司马公文集》卷六○、《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五
三月二十日,司马光顿首复书司户秘校孔君足下。辱书,教以孔子第门人,而文学处四科之末,所以然之理,幸甚,幸甚!光愚陋无堪,居常不见齿于士大夫,足下徒以生之蚤,而仕之久,亦从而访焉。称褒之过,而责望之重,且恐且愧,无以自处。光昔也闻诸师友曰:「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贵于有用,而不贵于无用」。故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子夏曰:「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此德行之所以为四科首者也。孔子又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夫国有诸侯之事,而能端委束带,与宾客言,以排难解纷,徇国家之急;或务农训兵,以捍城其民,是亦学之有益于时者也。故言语、政事次之。若夫习其容而未能尽其义,诵其数而未能行其道,虽敏而博,君子所不贵,此文学之所以为末者也。然则古之所谓文者,乃所谓礼乐之文、升降进退之容、弦歌雅颂之声,非今之所谓文也。今之所谓文者,古之辞也。孔子曰:「辞达而已矣」。明其足以通意,斯止矣,无事于华藻宏辩也。必也以华藻宏辩为贤,则屈、宋、唐、景、庄、列、杨、墨、苏、张、范、蔡皆不在七十子之后也。颜子不违如愚,仲弓仁而不佞,夫岂尚辞哉!足下所谓学积于内,则文发于外。积于内也深博,则发于外也淳奥。则夫文者虽不学焉,而亦可以兼得之。学不充于中,而徒外事其文,则文盛于外,而实困于内,亦将兼弃其所学。斯言得之矣。曾子曰:「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知,则光大矣」。足下允蹈其言,为之无倦,将与渊、骞并驱争先,又况游、夏,尚奚足慕?光方叹服企仰之不暇,自视一无所有,其何以为献?不宣。光顿首。
答诏问黜孔文仲事奏(熙宁三年九月)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八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五
陛下患韩维辈出死力争文仲事,臣固疑其如此。文仲诬上不直,以迎合考官不逞之意,若不如圣诏施行,而用考官等第奖擢,则天下有识者必窃笑朝廷听察之不明,而疏远无知者谓陛下所为诚如文仲所言,而比周不逞之人更自以为得计。此臣不敢不奉行圣诏也。今韩维欲出死力争之,若陛下姑息从之,则人主之权坐为群邪所夺,流俗更相扇动,后将无复可以施为。今流俗之人务在朋党因循,而陛下每欲考功责实,考功责实最害于朋党因循,则其欲挠陛下之权固宜如此。陛下诚能深思熟计,以静重持之,俟其太甚,然后御之以典刑,则小人知畏而俗亦当渐变矣。其详乞俟臣祠事罢入见奏论。
挽孔经父二首 其一 北宋 · 刘攽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乡里东南秀,衣冠伯仲贤。
先鸣俱中隽,竞爽故无前。
朔雪凋华萼,炎风急逝川。
斗间占紫气,应复在龙渊。
挽孔经父二首 其二 北宋 · 刘攽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往昔方闻策,中间五谏书。
直绳无废墨,利刃必投虚。
任重生何薄,年长恨有馀。
悲君虽视草,不及马相如。
次韵孔文仲推官见赠 北宋 · 苏轼
押支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我本麋鹿性,谅非伏辕姿。
君如汗血马,作驹已权奇。
齐驱大道中,并带銮镳驰。
闻声自决骤,那复受絷维。
谓君朝发燕,秣楚日未攲。
云何中道止,连蹇驴骡随。
金鞍冒翠锦,玉勒垂青丝。
旁观信美矣,自揣良厌之。
均为人所劳,何必陋盐辎。
君看立仗马,不敢鸣且窥。
调习困鞭箠,仅存骨与皮。
人生各有志,此论我久持。
他人闻定笑,聊与吾子期。
空斋卧积雨,病骨烦撑支。
秋草上垣墙,霜叶鸣阶墀。
门前自无客,敢作扬雄麾。
候吏报君来,弭节江之湄。
一对高人谈,稍忘俗吏卑。
今朝枉诗句,粲如凤来仪。
上山绝梯磴,堕海迷津涯。
怜我枯槁质,借润生华滋。
肯效世俗人,洗刮求瘢痍。
贤明日登用,《清庙》歌缉熙。
胡不学长卿,预作《封禅词》。
次韵孔文仲舍人酴醾 北宋 · 苏辙
五言排律 押微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苍蛇(四库本作蝇)冻不死,轻素暖仍归。
落蕊时吹面,繁香自扑帏。
光凝真照夜,枝软或牵衣。
似厌风霾苦,应思雾雨霏。
开樽迎最盛,扫地见初稀。
赖有清阴在,金波肯发挥。
刘奉世起居郎孔文仲起居舍人告词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九、《栾城集》卷二八、《皇朝文鉴》卷四○、《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一四四、《三续古文奇赏》卷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敕:欲治国家,当先得士。顷者人物之评废,而长育之道微。朕顾瞻周行,恻焉兴叹。或盘桓久次而未用,或沉伏下僚而莫知。将以责成治功,折冲遐迩,人不素具,其何赖焉?具官刘奉世,家世名臣,才颖秀发,试以治剧,烦而益明。具官孔文仲,进以直言,文史足用,责之典礼,守正不回。斯皆一时之俊良,多士之领袖。方欲寘之侍从,益当养其才能。左右史官,号为要地。前后达者,皆由此途。手刊册书,足以明狂直之效;密侍殿陛,足以观进退之详。益勉自修,以须不次。可。
孔文仲中书舍人告词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三、《栾城集》卷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敕:政令之出,公卿为朕行之,而台谏为朕言之。方其未行,内史舍人,得闻其议。与其既行而后言,孰与未行而议之或?具官某,早以直言,铺陈治要。流落虽久,气节不衰。比自右史,迁长谏列。朕审听其言,未尝吐刚茹柔,慨然有仲山之节。是以擢寘西掖,试以代言。夫文墨雍容,既尔旧学;论思密勿,毋替前劳。可。
读经父所作高承制铭因寄之 北宋 · 孔武仲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征路杳无穷,山川掩映中。
记程知远近,分境识西东。
倦客似浮(豫章本作飘)梗,轻鞍如去鸿。
平生惯相遇,转愧坐禅翁。
过巴河寄经父 北宋 · 孔武仲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当时联盖入东都,回首推迁二纪馀。
此地山川终不改,浮生光景半成虚。
清谈剧饮梦寐隔,断羽沉鳞音信疏。
谁道丰城双宝剑,紫烟长绕斗牛墟。
经父云自到京止得一书颇怀忧想因寄 北宋 · 孔武仲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万事峥嵘不自由,年来书信最绸缪。
雁飞玉塞无多地,人望神都正倚楼。
祗恐边风多浩荡,故令音驿每迟留。
何如款段相随出,乡曲长为马少游。
立春晚会呈经父 北宋 · 孔武仲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侍史新从天上归,相逢忻喜著春衣。
萱芽刺土占芳节,兰醑倾觞乱夕晖。
兄弟几人华萼聚,岁时经眼羽翰飞。
东风处处吹嘘到,从此乡园笋蕨肥。
寄经父兄 北宋 · 孔武仲
我出乱山来,兄入乱山去。
出山何必佳,匹马红尘路。
入山勿辞勤,崎岖与天邻。
天门西北去,石眼行车轮。
落尽江南柳,塞榆应知春。
去去何时归,天涯可寄衣。
霜高鸿雁还(豫章本作天高鸿雁远),无使信音稀。
寄题经父萱堂 北宋 · 孔武仲
押宥韵
萱堂有秋花,对客如劝侑。
人生本多事,更以百忧副。
愔愔横天壤,扰扰迷刻漏。
倾地救海涸,揭柱支山仆。
徒将一心淑(豫章本作微),日与万虑斗。
不如偷馀閒,来此玩孤秀。
荧荧千明缸,照映相前后。
凝气粲(豫章本作微风乱)如笑,泣露乱(豫章本作粲)欲溜。
颓然寓远怀,可以消永昼。
吾兄儒林杰,器业包宇宙。
崎岖从远宦,为国警边候。
飞沙蔽城隍,积雪冷襟袖。
颇思东南州,水竹两幽茂。
楼台压江涛,窗户排云岫。
翘瞻不可见,梦想劳头(豫章本作颈)脰。
樊笼送飞鸿,槛井看腾狖。
暂凭时景佳,宽此腰围瘦。
吾侪所至乐,未厌夷居陋。
宾侣时可邀,从容醉方侑。
四月三十日慈孝寺山亭席上次韵经父舍人送子敦都运待制赴河北 北宋 · 范祖禹
押尤韵
去年使河东,饮饯天始秋。
今年使河北,复作萧寺游。
愧我燕居息,送公频按州。
雍容鹓鹭列,环佩鸣琅球。
岂知勤徒御,与国扬王休。
譬如果适口,安问梨与榴。
此行功名会,肯使岁月流。
载酒都门饯,行当迓归辀。
慈孝寺饯子敦席上奉同孔经父八韵(文集、山谷集题下注:文仲。) 北宋 · 黄庭坚
押尤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日永知槐夏,云黄喜麦秋。
同朝国士集,赐沐吏功休。
祇园冠盖地,清与耳目谋。
晴云浮茗碗,飞雹落文楸。
一客众主人,醉此顾虎头。
虎头持龙节(山谷集校:一作汉节),排河使东流。
厥田惟上上,桑麻十数州。
计功不汗马,可致万户侯。
驳孔文仲论朱光庭除太常少卿不当奏 宋 · 吕大防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七二
臣等窃以朝廷设谏诤之官,固欲开广视听,以尽下情。然言事之臣,所言无由尽当,须系朝廷审择其言。或不可用,自当置而不行。若复挟情用意,则尤不可不察。伏见谏议大夫孔文仲,累有文字论列左司员外郎朱光庭除太常少卿不当,其言殊为乖谬。臣等昨日已曾面奏,谨具条陈以闻。一、孔文仲称朱光庭本无异于常人,止缘朋附推荐,骤居清要。谨按光庭进用之初,惟是司马光与臣公著。公著与光庭素不相熟,但见司马光累称于朝,陛下御笔亲擢为谏官,即非因朋附推荐而进。一、孔文仲称朱光庭未尝献一公言,补一国事。谨按光庭自任谏官,仅一年半,前后所上章疏不啻数百,赐对便殿,亦及数十。凡内外法度有未便于民者,小大臣僚有不允公议者,光庭不避仇怨,未尝不言。兼已往往施行,此皆陛下素所深知,岂可谓之未尝献一公言,补一国事?一、孔文仲称朱光庭二年之閒,躐等超拔,望轻资浅,恩宠太过。臣等窃以朝廷用人,固不当专较岁月。兼自来两省以上差除,亦不曾专用资序。况光庭始初自因御笔亲除为左正言,一年后自正言迁司谏,即非躐等。后来因光庭累次居家待罪,一次为言苏轼,一次为言张舜民罢为右司员外郎,亦非超拔。今来自都司除太常少卿,虽班位少进,亦非峻迁。且如光庭同时谏官苏辙,系知县资序,供职在光庭后,今已为中书舍人。又如孔文仲,进用在光庭后,已是校书郎,岁馀为左谏议大夫。则光庭除少卿,岂是恩宠太过?一、孔文仲称太常贰卿,职严地密,使光庭居之,登列谏议,擢领风宪皆可也。臣等窃以朱光庭今来止是除太常少卿,何以知其后为台谏?兼朝廷若欲用光庭为台谏官,只自左司员外郎除授,有何不可?一、孔文仲称朱光庭一日得志,援程纳贾,当不旋踵。谨按程颐、贾易或罢归乡里,或黜守外任,朝廷亦未有召用之议。然光庭今来止是除寺监官,其职事尤经于左右司,岂能援程纳贾?借使程颐、贾易复至朝廷,于国家岂有所害?只是文仲党与自以为不便耳。臣等蒙陛下任用,列居辅弼,以进贤退不肖为职。只知为官择人,不敢顾避人情。其朱光庭,臣等亦非以其人所为尽善,但今来既知孔文仲所言不当,若却将朱光庭除命寝罢,则恐从此浮言浸盛,正人难立,朝廷之势,日就陵迟。兼陛下既以臣等为执政之官,而不许臣等执持政事,臣等亦何以自处?伏望陛下曲回圣听,特赐省察,其朱光庭除太常少卿新命,欲候来日帘前面禀。或更有臣僚党助,文仲论奏,亦乞陛下察其情伪,无至眩惑。
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〇七。
试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吕陶钱协孔文仲张绘制策(熙宁三年九月二十四日)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四四、《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一之一二(第五册第四四三二页)
在昔明王之治天下,仁风翔洽,德泽汪濊,四序调于上,万物和于下,兵革不试,刑辟弗用。内则俊贤居位以熙于王职,外则夷狄向风以修于岁贡。建皇极以承天心,敛时福以锡民庶。然后日星雨露,鸟兽草木,效祥荐祉,书之不绝,朕甚慕之。其何术以臻此欤?朕承祖宗之业,托士民之上,明有所未烛,化有所未孚,而任太守,重艰于负荷,故详延魁礨之士,思闻谠之言,以辅不逮,庶几乎治。盖人君即位,必求端于天而正诸己。惟五事得其常,则庶政协其应。朕享国以来,靡敢自肆,而和气犹郁,灾异数见。乃元年日蚀三朝,洎仲秋地震数路,而冀方之广,为灾最甚。岂朕弗德之至欤?夙寐晨兴,思其所以。是故图讲政务,则日致中昃,而犹多苟简之习;然蒸进人材,则官无虚假,而颇乏绩用之美。种羌非不怀徕也,而边候或时绎骚,以至临遣辅臣,憺明神武;蒸民非不爱养也,而生业或未孚富,以至外驰使者,宣布惠教。国用虽节,而尚烦于调度;兵籍虽众,而未精于简稽。宽关梁之禁,而商靡通;损器玩之巧,而工弗戒。夫风俗浮薄,根于取士之无本,道教之不明,而询台阁之论,所执者不一,岂无救弊之道焉?刑罚烦重,出于设法之多门,沿袭之不革,而将加恩仁之政,使死者少缓,必有可行之术焉。予欲兴乎七教,兼乎三至,以底圣人之道,则宜条其先后之次。予欲明乎六亲,尽乎五法,以极天下之法,则宜叙其本末之要。乃至仲舒之言,班固谓切于当世,其可施于今者何策?崔寔之论,范晔谓明于政体,其有益于时者何事?无以谓古人陈迹既久而不可举,无以谓本朝成法已定而不可改,惟其改之而适中,举之而得宜,不迫不迂,归于至当。《书》曰:「言之非艰,行之惟艰」。子大夫其悉心以陈,朕亦不惮于有为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