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韩昌黎山石 清 · 毓俊
 押微韵
山石嵂崒横翠微,瀑布洒落银虬飞。
银虬喷水洗石磴,山草浓绿莓苔肥。
我生酷有山水癖,但恐人世知音稀。
手拨烟雾入古寺,僧具蔬笋疗我饥。
借宿短榻不知晓,杲杲初日光照扉。
上穷峭壁下阴谷,幽篁古木烟霏霏。
山禽绕树老猿啸,阴崖森森四围。
白云相逐登绝顶,千仞高冈振我衣。
一丘一壑自行乐,何必如马常衔鞿。
山岳竦诮陇腾笑,撄情好爵胡不归
书水帝子对昌黎伯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五六、《鹤林集》卷三九
单阏之岁荐九过二,吴子卧疾苕溪之滨,寒则洒洒淅淅然,如负冰雪于背;
热则熇熇暍暍然,如蒸火云于肉。
医诊之曰:「此鬼疟也,宜禁避厌禳」。
辛丑秋尝遣子槃燎芗酾酒,就水步诵韩子诗送之,瘉。
今更命柴也送如故,弗瘉。
岂故鬼痴,新鬼黠欤,何后剧之不如前差也?
已而凄风飒然,有啸于梁者曰:「子毋随声谴我为也。
阴阳分界,绝不容杂扰。
韩子《原鬼》既谓之『无形与气』,又安得有疟耶?
请先与尚论其世。
夫实沈之神,高辛帝子也;
台骀之鬼,金天氏孙也。
朱降于莘,象祠于庳,唐之胤,虞之弟也。
羽渊以梦感,桑林以卜见,又皆黄帝玄王之胄也。
而祟于晋,而祸于虢,而淫瞽于道之民,而祟降疾厉于悼平侯之身,未必非人所召。
若尽以其恶归之数子,岂知鬼神之道哉?
人之死也,魂精爽则为神明,魄沉毅则为鬼雄。
虽其间强死而忽为厉者,亦未有久而不散之理。
矧吾祖轩,父顼,实嗣水帝,魄降而死且数千百年,独不能露光景于春秋列国,尚肯为鬼于唐乎?
盖斯人之所以致疾者,则亦有自来矣。
暴以霜露,寇以寒暑,六淫浸髓,五烬熏骨,外热与金气相薄,中黄与肾神交恶,则必生疾。
喜怒拂其冲和,悲乐殃其平粹,积思成惫,缊劳成衰,自衰得白,从白得老,则必生疾。
炉金匮石,鸿宝之蠹也;
山美水鲜,谷神之害也。
伤不必溺于色,悦目者皆伐性之柯也;
困不必湎于酒,爽口者皆腐肠之药也。
工书以辟于所好而妨道,观棋以骛于无益而丧志。
日务记览,以蚀其魄;
好为词章,以铄厥灵。
训诂之癖,巧于二竖之穴膏肓;
雕镌之病,苛于三尸之啄肝肾。
含英而不吐,咀华而不下,又甚于七童十四女之络绎于肺腑。
凡此者,非神非鬼,皆君自益其疾耳。
君今而后,使心王不妄动,志帅不轻谋,肝为将军不浪战,伯桃守门,子丹进馔,泥丸百节之神截岳斩冈,无客阴外邪伺间得入,而又瘗破砚,投败笔,尽焚断藁残文,守玄神庭,尚白贲丘,镇之以无名之朴,则天不憎其盈满,鬼不瞰其高明,而其身亦保康宁之福矣」。
言未既,涣然寐觉,豁然病已,出户视之,庭空月霁。
吾闻阮千里之门有一客善谭名理,雄于才辩,岂子乎?
遂书其对。
追和韩退之雪韵 宋 · 王之道
五言排律 押萧韵
一时符众望,七尺验童谣。
人喜丰穰兆,吾知瘴疠销。
戏看还扑面,閒试欲齐腰。
堕絮纷辞萼,飞花半惹条。
松篁低到地,溪涧合平桥。
月牖潜争入,风帘静自摇。
红金延坐夜,绿蚁送行朝。
暗上歌茵隰,轻随舞袖飘。
千林翻鲁缟,万里藉鲛绡。
灯市堪行乐,何妨酒价饶。
寄上韩愈侍郎821年7月 中唐 · 王建
七言排律 押尤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重登(一作于)大学领儒流,学浪词锋压九州。
不以雄名疏(一作殊)野贱,唯将直气折王侯。
咏伤松桂(一作青山瘦,取尽珠玑碧海愁。
叙述异篇经总别(一作核)鞭驱险句(一作物)先投。
碑文合遣贞魂谢,史笔应令谄骨羞。
清俸探将还酒债,黄金旋得起书楼。
(一作客)来拟设官人礼,朝退多逢月阁(一作下)游。
见说(一作向)云泉求住处,若无知荐一生休。
裴仆射朝回寄韩吏部822年 中唐 · 张籍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独爱南关里,山晴竹杪风。
从容朝早退,萧洒客常通。
案曲新亭,移花远寺中。
唯应有吏部,诗酒每相同。
韩愈798年6?) 中唐 · 张籍
 押词韵第七部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野馆非我室,新居未能安。
读书避尘杂,方觉此地闲。
过郭多园墟,桑果相接连。
独游竟寂寞,如寄空云山。
夏景常昼毒,密林无鸣蝉。
临溪一盥濯,清去肢体烦。
出林望曾城,君子在其间。
戎府草章记,阻我此游盘。
忆昔西潭时,并持钓鱼竿。
共忻得鲂鲤,烹鲙于我前。
几朝还复来,叹息时独言。
退之825年3月 中唐 · 张籍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呜呼吏部公,其道诚巍昂
生为大贤姿,天使光我唐。
德义动鬼神,鉴用不可详。
独得雄直气,发为古文章。
学无不该贯,吏治得其方。
三次论诤退,其志亦刚强。
再使平山东,不言所谋臧。
荐待皆寒羸,但取其才良。
亲朋有孤稚,婚姻有办营。
如彼天有斗,人可为信常。
如彼岁有,物宜得华昌。
哀哉未申施,中年遽殂丧。
朝野良共哀,矧于知旧肠。
籍在江湖间,独以道自将。
学诗为众体,久乃溢笈囊
略无相知人,黯如雾中行。
北游偶逢公,盛语相称明。
名因天下闻,传者入歌声。
公领试士司,首荐到上京
一来遂登科,不见苦贡场。
观我性朴直,乃言及平生。
由兹类朋党,骨肉无以当。
坐令其子拜,常呼幼时名。
追招不隔日,继践公之堂。
出则连辔驰,寝则对榻床
搜穷古今书,事事相酌(一作斟)量。
有花必同寻,有月必同望。
为文先见草,酿熟偕共觞。
新果及异鲑,无不相待尝。
到今三十年,曾不少异更。
公文为时师,我亦有微声
而后之学者,或号为韩张
我官麟台中,公为大司成
念此委末秩,不能力自扬。
特状为博士,始获升朝行。
未几享其资,遂忝南宫郎
是事赖拯扶,如屋有栋梁。
去夏公请告,养疾城南庄。
籍时官休罢,两月同游翔。
黄子陂岸曲,地旷气色清。
新池四平涨,中有蒲香。
北台临稻畴,茂柳多阴凉。
板亭坐垂钓,烦苦稍已平。
共爱池上佳,联句舒遐情。
偶有贾秀才,来兹亦同并。
移船入南溪,东西纵篙撑。
划波激船舷,前后飞鸥鸧
回入潭濑下,网截鲤与鲂。
踏沙掇水蔬,树下烝新粳。
日来相与嬉,不知暑日长。
柴翁携童儿,聚观于岸傍。
月中登高滩,星汉交垂芒。
钓车掷长线,有获齐欢惊。
夜阑乘马归,衣上草露光。
公为游溪诗,唱咏多慨慷。
自期此可老,结社于其乡。
籍受新官诏,拜恩当入城。
公因同归还,居处隔一坊。
中秋十六夜,魄圆天差晴。
公既相邀留,坐语于阶楹。
乃出二侍女,合弹琵琶筝。
临风听繁丝,忽遽闻再更。
顾我数来过,是夜凉难忘。
公疾浸日加,孺人药汤
来候不得宿,出门每回遑。
自是将重危,车马候纵横。
门仆逆遣,独我到寝房。
公有旷达识,生死为一纲。
及当临终晨,意色亦不荒。
赠我珍重言,傲然委衾裳。
公比欲为书,遗约有修章。
令我署其末,以为后事程。
家人号于前,其书不果成。
子符奉其言,甚于亲使令。
鲁论未讫注,手迹今微茫。
新亭成未登,闭在庄西厢。
书札与诗文,重叠我笥盈。
顷息万事尽,肠情多摧伤。
旧茔盟津北,野窆动鼓钲。
柳车一出门,终天无回箱。
籍贫无赠赀,曷用申哀诚。
衣器陈下帐,醪饵奠堂皇。
明灵庶鉴知,髣髴斯来飨。
韩昌黎 中唐 · 张籍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八十四
古之胥教诲举动言语。
无非相示以义。
非苟相谀悦而已。
执事不以籍愚暗。
时称发其善。
教所不及。
施诚相与。
不间塞于他人之说。
是近于古人之道也。
籍今不复以义。
是执竿而拒欢来者。
乌所谓承人以古人之道欤。
顷承论于执事
尝以为世俗陵靡。
不及古昔。
盖圣人之道废弛之所为也。
宣尼没后。
杨朱墨翟
恢诡异说。
干惑人听。
孟子作书而正之。
圣人之道。
复存于世。
秦氏灭学。
汉重以黄老之术教人。
使人寖惑。
扬雄作法言而辩之。
圣人之道犹明。
及汉衰末。
西域浮屠之法。
入于中国。
中国之人。
世世译而广之。
黄老之术。
相沿而炽。
天下之言。
善者。
唯二者而已矣。
昔者圣人以天下生生之道旷。
乃物其金木水火土谷药之用以厚之。
因人资善。
乃明乎仁义之德以教之。
俾人有常。
故治生相存而不殊。
今天下资于者。
咸备圣人之器用。
至于人情。
则溺乎异学。
而不由乎圣人之道。
使君臣父子夫妇朋友之义沉于世。
而邦家继乱。
固仁人之所痛也。
扬子云作法言。
至今近千载。
莫有言圣人之道者
言之者惟执事焉耳。
习俗者闻之。
多怪而不信。
徒推为訾。
终无裨于教也。
执事聪明文章。
孟子扬雄相若。
盍为一书以兴存圣人之道。
使时之人后之人。
知其去绝异学之所为乎。
曷可俯仰于俗嚣嚣为多言之徒哉。
然欲举圣人之道者
其身亦宜由之也。
比见执事多尚驳杂无实之说。
使人陈之于前以为欢。
此有以累于令德。
又商论之际。
或不容人之短。
如任私尚胜者。
亦有所累也。
先王存六艺。
自有常矣。
有德者不为。
犹以为损。
况为博塞之戏。
与人竞财乎。
君子固不为也。
执事为之。
以废弃时日。
窃实不识其然。
执事言论文章。
不谬于古人。
今所为或有不出于世之守常者。
窃未为得也。
执事绝博塞之好。
弃无实之谈。
宏广以接天下士
孟子扬雄之作。
辨杨墨老释之说。
使圣人之道。
复见于唐。
岂不尚哉。
籍诚知之。
以材识顽钝。
不敢窃居作者之位。
所以咨于执事而为之尔。
执事守章句之学。
因循于时。
置不朽之盛事。
与夫不知言
亦无以异矣。
籍再拜。
韩昌黎第二书 中唐 · 张籍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八十四
籍不以其愚。
辄进说于执事
执事以导进之分。
复赐还答。
曲折教之。
使昏塞者不失其明。
然犹有所见。
愿复于执事
以毕其说焉。
夫老释惑乎生人久矣。
诚以世相沿化。
而莫之知。
所以久惑乎尔。
执事才识明旷。
可以任著书之事。
故有告焉。
今以为言谕之不入。
则观书亦无所得。
为此而止。
未为至也。
一处一位在一乡。
其不知圣人之道。
可以言谕之。
不入乃舍之。
犹有已化者为證也。
天下至广。
民事至众。
岂可资一人之口而亲谕之者。
近而不入则舍之。
远而有可谕者。
又岂可以家至而说之乎。
故曰莫若为书。
为书而知者。
则可以化乎天下矣。
可以传于后世矣。
若以不入者而止为书。
则为圣人之道奚传焉。
士之壮也。
从事于要剧。
或旅游而不安宅。
或偶时之丧乱。
皆不皇有所为。
况有疾疚吉凶虞其间哉。
是以君子汲汲于所欲为。
恐终无所显于后。
若皆待五六十而后有所为。
则或有遗恨矣。
执事虽参于戎府。
当四海弭兵之际。
优游无事。
不以此时著书。
而曰俟后。
或有不及。
曷可追乎。
天之与人性。
度已有器也。
不必老而后有或立者。
昔颜子之庶几。
岂待五六十乎。
执事目不睹圣人而究圣人之道。
材不让于颜子矣。
今年已踰之。
曷惧于年未至哉。
颜子不著书者。
以其从圣人之后。
圣人已有定制故也。
若颜子独立于世。
必有所云著也。
古之学君臣父子之道。
必资于师。
师之贤者。
其徒数千人。
或数百人。
是以没则纪其师之说以为书。
孟子者是已。
传者犹以孟子自论集其书。
不云没后其徒为之也。
孟子之世发明其学者。
扬雄之徒。
咸自作书。
今师友道丧。
浸不及扬雄之世。
不自论著以与圣人之道。
欲待孟子之门人。
必不可冀矣。
君子发言举足。
不远于理。
未尝闻以驳杂无实之说为戏也。
执事每见其说。
亦拊抃呼笑。
是挠气害性。
不得其正矣。
苟正之不得。
曷所不至焉。
或以为中不失正。
将以苟悦于众。
是戏人也。
是玩人也。
非示人以义之道也。
韩愈侍郎岳阳楼见赠(时予权知岳州事) 中唐 · 窦庠
五言排律 押青韵
引用典故:巴子国 湘灵 日御 发硎 徐孺榻 范蠡 孔悝铭 老人星 数蓂 由也瑟
巨浸连空阔,危楼在杳冥。
稍分巴子国,欲近老人星
昏旦呈新候,川原按旧经。
地图封七泽,天限锁重扃。
万象皆归掌,三光岂遁形。
月车才碾浪,日御已翻溟。
落照金成柱,馀霞翠拥屏。
夜光疑汉曲,寒韵辨湘灵
山晚(一作晓)云常碧,湖春草遍青。
轩黄曾举乐,范蠡几扬舲。
有客初留鹢,贪程尚数蓂
自当徐孺,不是谢公亭
雅论冰生水,雄材刃发硎
座中琼玉润,名下茝兰馨。
假手诚知拙,斋心匪暂宁。
每惭公府,却忆故山苓。
苦调当三叹,知音愿一听。
自悲由也瑟,敢坠孔悝
野杏初成雪,松醪正满瓶。
莫辞今日醉,长恨古人醒。
题木居士二首耒阳县北沿流二三十里鳌口寺,退之所题木居士在焉。元丰初,以祷旱不应,为邑令析而薪之。) 其一 805年9月 中唐 · 韩愈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创作地点: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鳌口寺
火透波穿不计,根如头面干如身。
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
题木居士二首耒阳县北沿流二三十里鳌口寺,退之所题木居士在焉。元丰初,以祷旱不应,为邑令析而薪之。) 其二 805年9月 中唐 · 韩愈
七言绝句 押鱼韵 创作地点: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鳌口寺
引用典故:爨下馀 沟中断
为神讵比沟中断,遇赏还同爨下馀
朽蠹不胜刀锯力,匠人虽巧欲何如。
驽骥(一作驽骥吟示欧阳詹同第进士徐州从事朝正于京,时为国子监四门助教。) 中唐 · 韩愈
引用典故:同心 商声讴 圆凿方枘 醴泉 牵驱入市 王良 玉山禾 造父
驽骀诚龌龊,市者何其稠。
力小若(一作苦)易制,价微良易酬。
渴饮一斗水,饥食一束刍。
嘶鸣大路,志气若有馀。
骐骥生绝域,自矜无匹俦
牵驱入市门,行者不为留。
借问价几何,黄金比(一作崇)
借问行几何,咫尺视九州。
饥食玉山禾,渴饮醴泉流。
问谁能为御,旷世不可求。
惟昔穆天子,乘之极遐游。
王良执其辔,造父挟其辀。
因言天外事,茫惚使人愁。
驽骀谓骐骥,饿死余尔羞。
有能必见用,有德必见收。
孰云时与命,通塞皆自由。
骐骥不敢言,低徊垂头
人皆劣骐骥,共以驽骀优。
喟余独兴叹,才命不同谋
寄诗(一作言)同心子,为我(一作高)声讴
宁国府增建韩文公1240年 南宋 · 杜范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五三、《清献集》卷一六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载考旧闻,追随往哲,像而祠之,以植声教,行于有司,非饰具崇美也。
谢公尝守是邦,风流远矣,李仙相望数百载,游于斯,歌于斯,其媲美并祠也宜。
邦人读二公之诗,载瞻遗像,肃容知敬,然昌黎韩公就食之地,而祠顾未及焉,何耶?
客有为余言者,余亟阅其书,如《复志赋》、《欧阳哀词》,第曰「江南」,而《示爽》诗首指郡名,盖是邦公有别业在焉。
其祠尚阙,岂昔人偶未之考耶?
公之文词,上接先秦,为千载模楷,余未暇论;
视其言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至孟轲氏而无传,非确见道统,何能截为定论若此斩斩也?
窥前灵,超孤举,讲习是专,实昉乎是。
其痛抑释氏,以续七篇之书,卓然以斯道自任,后学闻风师仰。
而是邦未祠,岂非其所大阙耶?
功在斯文,宜祠于学,已列从祀,或谓匪宜,遂即谢、李之祠而三之,俾邦人敬事,久久无射。
像既成,率郡僚酌酒奠拜,且为歌以侑之。
歌曰:大原自天兮匪人曷传,孟氏既没兮寥寥千年。
卓有人兮钩深缵玄,岂无词华兮孰究渊源。
绝彼群飞兮矫翮孤骞,以道自任兮力与孟肩。
异端辟易兮圣绪昭悬,祠之斯堂兮光溢二贤。
敬亭之冈兮连绵,宛陵之流兮萦旋,有翼其临兮俨然。
瞻遗像而读遗编,嗟此邦之人兮其毋怠愆。
三星行(三星,斗、牛、箕也。愈自悯其生多訾毁如此。苏轼云:“吾生时与退之相似,吾命在牛斗间,其身宫亦在箕,斗牛宫为磨蝎,吾平生多得谤誉,殆同病也。”)807年2月 中唐 · 韩愈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引用典故:斗不挹酒浆 箕簸物 箕张口 牛不服箱
我生之辰,月宿南斗。
牛奋其角,箕张其口。
牛不见服箱,斗不挹酒浆
箕独有神灵,无时停簸扬。
无善名已闻,无恶声已欢。
名声相乘除,得少失有馀。
三星各在天,什伍东西陈。
嗟汝牛与斗,汝独不能神。
石鼓歌欧阳修《集古录》云:“石鼓文在岐阳,初不见称于世,至唐人始盛称之,而韦应物以为周文王之鼓,至宣王刻诗尔。韩退之直以为宣王之鼓,在今凤翔孔子。鼓有十,先时散弃于野,郑馀庆始置于庙,而亡其二。皇祐四年向传师求于民间,得之,十鼓乃足。”石鼓文可见者,其略曰:“我车既攻,我马既同。”又曰:“我车既好,我马既騊。君子员猎,员猎员游。麋鹿速速,君子之求。”又曰:“左骖幡幡,右骖騝騝。秀弓时射,麋豕孔庶。”又曰:“其鱼维何,维鱮维鲤。何以𣙲之,维杨与。”)811年 中唐 · 韩愈
 押歌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引用典故:博白鹅 伴娥孤另 龙腾梭 郜鼎 古鼎跃水 口如悬河
张生手持石鼓文(生即籍),劝我试作石鼓歌。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周纲陵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
大开明堂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
蒐于岐阳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
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
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
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
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
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科。
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斫断蛟鼍
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金绳铁索锁纽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
嗟予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
忆昔初蒙博士徵,其年始改称元和。
故人从军右辅,为我度量(一作量度)臼科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
毡包席裹可立致,十鼓祗载数骆驼
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
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
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
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平不颇。
大厦深檐与盖覆,经历久远期无佗。
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媕(音庵)(音阿)
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著手为摩挲
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
羲之俗书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
方今太平日无事,柄任儒术丘轲
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辨口如悬河
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
郑十校理得洛字郑馀庆子瀚,本名涵,以文宗藩邸时名同,改名瀚贞元十年进士长安集贤校理元和四年六月都官员外郎分司东都,涵求告来宁,于其行,作诗并序以送之。) 中唐 · 韩愈
 押药韵
引用典故:台鼎 天禄阁
相公倦台鼎,分正(一作政)新邑洛。
才子富文华,校雠天禄阁
寿觞佳节过,归骑春衫薄。
鸟哢正交加,杨花共纷泊。
亲交(一作交亲)谁不羡,去去翔寥廓。
相和歌辞 猛虎行(一作猛虎行)。(一作韩愈诗)821年 中唐 · 韩愈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猛虎虽云恶,亦各有匹侪
群行深谷间,百兽望风低。
身食黄熊父,子食赤豹麛。
择肉于熊罴(集作豹),肯视兔与狸。
正昼当谷眠,眼有百步威。
自矜无当对气性纵以乖。
朝怒杀其子,暮还飧(一作食)其妃。
匹侪四散走,猛虎还孤栖。
狐鸣门四旁,乌鹊从噪之。
出逐猴(一作猚)入居,虎不知所归。
谁云猛虎恶,中路正悲啼。
豹来衔其尾,熊来攫其颐。
猛虎死不辞,但惭前所为。
虎坐无助死,况如汝细微。
故当结以信,亲当结以私。
亲故且不保,人谁信汝为。
己酉春日以看到弹山信宿山阁读壁间旧题如昨日耳而当时共事者徐孺张君实小史荃之皆死矣退之有言人欲久不死而观居此世者何也怆然兴怀爰作此诗 明 · 李流芳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檀园集卷一
七载阁中人,重来死亡半。
巡览惊孤游,数往疑梦幻。
当年诗酒徒,徐生意何悍。
小史最清发,与我情婉娈。
张生实同调,时亦偕汗漫。
一朝俱灰尘,萧条空里闬。
不见窗中山,突兀犹在眼。
不见门前树,森疏好枝干。
山花向我笑,山鸟自相唤。
壁间旧题字,墨迹未漫漶。
嗟我同游人,一逝不复返。
晓日充山舟,夕月铜井院。
湖波绿欲皱,杨梅红始绽。
曳杖追流云,浮杯激飞淀。
此中乐事多,此日欢情变。
低回阅身世,生存腼颜面。
西州下悲泪,黄垆发浩叹。
予怀不可道,松风吹独旦。
韩文公 清 · 徐琪
对联 出处:粤东葺胜记
频年与公有缘,宿太安驿,登阳山城,皆先生宦辙所经,每以采风深尚友;
八代之衰顿起,听石鼓歌,诵佛骨表,舍坡老雄词而外,更谁渡海说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