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汪玉山送仲上人游六祖塔诗次韵 南宋 · 韩淲
五言绝句 押灰韵
玉山四句偈,看了百千回。
不是为送僧,不是为寻梅。
奉圣念老得法于大通禅师游行十年归以其法接引晋人北湖见而喜之赠一绝句 北宋 · 吴则礼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从教白浪长浮天,脚跟饱踏吴江船。
晋人初不知,拍手施与龙山禅。
南华(清黄登岭南五朝诗选》卷四、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三二题作《谒六祖真相》。 ) 明 · 王弘诲
七言绝句 押冬韵
卓锡泉边护法龙,宝坊丛里振南宗。
寻师一叩西来意(来,明陈是集《溟南诗选》卷二作“方”。),云在青天鹤在
六祖法宝坛经和程衡帆东坡南华寺 清 · 王文治
 押霰韵 出处:梦楼诗集卷十四
初祖来震旦,教外开生面。
南能椎鲁人,直入佛知见。
贤劫去来今,太虚过闪电。
坛经偶流传,亦恐文字眩。
莲须火里栽,钢向柔中鍊。
神会恃聪明,难免吾师谴。
我欲参曹溪白足踏冰霰。
结习笑未除,依然携笔砚。
六祖南华寺 北宋 · 郭祥正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水转山来曲曲梯,参差楼殿占清辉。
龙章凤袭藏天篆,玉索金钩贲祖衣。
春去不知庭柏老,月明谁棹钓船归。
曹溪有路人人到,踏断玄关古亦稀。
六祖大涌泉 北宋 · 郭祥正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金镮一卓透曹溪,禅祖心传上上机。
流出山腰苍兕吼,涌开池面碧绡飞。
应同霖雨能苏旱,莫比沧浪只濯衣。
不愿夕阳催我去,要随幽鸟带云归。
曹溪六祖大师 南宋 · 释绍昙
 押萧韵
辛州飏下两肩樵,又被黄梅石坠腰。
虽得栽松衣钵在,暗思追逐几魂销。
六祖曹溪 唐末 · 克符道者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全唐诗续拾
南得黄梅意,曹溪记法泉。
三衣兼祖印,一钵尽师传。
慈月光千海,玄河注百川。
神洲十二代,法眼继相传。
北归将自英韶趋江表因游清远峡碧落洞六祖曹溪韶石庾岭皆峤南绝景也适江西道梗遵海而归此志不遂赋五绝见意 清远峡1130年5月 宋 · 李纲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创作地点:广东省惠州市
凝碧湾头碧玉山,林松古寺寄孱颜。
佳人得侣已长啸,空使山僧藏白环。
北归将自英韶趋江表因游清远峡碧落洞六祖曹溪韶石庾岭皆峤南绝景也适江西道梗遵海而归此志不遂赋五绝见意 碧落洞1130年5月 宋 · 李纲
七言绝句 押冬韵 创作地点:广东省惠州市
碧落嵌空群玉峰,烟霞深锁翠微重。
乳羊不作黄羊色,放箸能回冰雪容
北归将自英韶趋江表因游清远峡碧落洞六祖曹溪韶石庾岭皆峤南绝景也适江西道梗遵海而归此志不遂赋五绝见意 南华寺1130年5月 宋 · 李纲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创作地点:广东省惠州市
久矣曹溪法雨流,秪传一滴满中州
南来不见祖师面,长与祖师同此游。
北归将自英韶趋江表因游清远峡碧落洞六祖曹溪韶石庾岭皆峤南绝景也适江西道梗遵海而归此志不遂赋五绝见意 韶石1130年5月 宋 · 李纲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创作地点:广东省惠州市
重华南狩到炎荒,高会群神广乐张。
岂独有情能率舞,至今峰石亦低昂。
北归将自英韶趋江表因游清远峡碧落洞六祖曹溪韶石庾岭皆峤南绝景也适江西道梗遵海而归此志不遂赋五绝见意 庾岭1130年5月 宋 · 李纲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创作地点:广东省惠州市
谁言庾岭极荒遐,夹道青松释梵家。
暍暑北归遵海上,无因一为折梅花
六祖 其一 南宋 · 释道冲
 押先韵
七百高僧总会禅,眼空四海鼻辽天。
黄梅若也无私曲,有甚衣盂到汝传。
六祖 其二 南宋 · 释道冲
 押歌韵
菱花扑碎已誵讹,夜半传衣事转多。
从此曹溪玄路绝,无风夜起拍天波。
六祖 南宋 · 释法薰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七四
腰石碓坊舂,不识一丁字。
无树亦无台,犹传钵袋子。
按:《石田法薰禅师语录》卷四。
六祖法坛 明 · 郭槃
五言排律 押真韵
宝刹郁嶙峋,停云万象新。
何时布金地,重见雨花人。
钵小龙堪驭,坛空鸽自驯。
法界超尘累,名香结净因。
欲识空中趣,宁同物外身。
三车何用演,万劫自回轮。
磬声云外落,僧语月边论。
风幡如可悟,台镜本无尘明郭棐、清陈《岭海名胜记》卷一一)
洛下诸僧请法事迎秀禅师700年 初唐 · 宋之问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僧某等言。某闻住持真教。
先凭帝力。导诱将来。
远属能者。伏见月日敕。
遣使迎玉泉寺僧道。陛下载宏佛事。
梦寐斯人。语程指期。
朝夕诣阙。此僧契无生至理。
东山妙法。开室岩居。
年过九十。形彩日茂。
宏益愈深。两京学徒。
偫方信士。不远千里。
同赴五门。衣钹鱼颉于草堂。
庵庐雁行于邱阜。云集雾委。
虚往实归。隐三楚之穷林。
继一佛而扬化。栖山好远。
久在荆南。与国有缘。
今还豫北。九江道俗。
恋之如父母。三河士女。
仰之犹山岳。谓宜缁徒野宿。
法事郊迎。若使轻来赴都。
遐迩失望。威仪俗尚。
所忘。崇敬异人。
和众之愿。倘得焚香以遵法王
散花而入道场。则四部衔恩。
万人生喜。无任恳款之至。
谨诣阙奉表。请与都城徒众将法事往龙门迎道以闻。
轻触天威。伏深战越。
兴国寺浴室院六祖画赞(并叙)1088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八八、《苏文忠公全集》卷二一、《东坡禅喜集》卷二、嵩岳文志续补、《说嵩》卷三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兴国寺
嘉祐初进士,馆于兴国浴室老僧德香之院。
浴室之南有古屋,东西壁画六祖像。
其东,刻木为楼阁堂宇以障之,不见其全,而西壁三师,皆神宇靖深,中空外夷,意非知是道者不能为此。
书其上曰:蜀僧令宗笔。
予初不闻名,而家有伪待诏丘文播笔,画相似,殆不可辨。
曰:「宗岂师播者耶」?
已而问诸蜀父老。
曰:「文播,汉州人,弟曰文晓,而令宗其异父弟,或曰其表弟也」。
皆善画山水人物竹石,其品在黄筌、句龙爽之间。
文播之子仁庆,尤长于花实羽毛,赵昌所师者。
予去三十一年,而中书舍人彭君器资,亦馆于是。
予往见之,则院中人无复识予者。
独主僧惠汶,盖当时堂上侍者,然亦老矣。
导予观令宗画,则三祖依然尚在荫翳间。
予与器资相顾太息。
汶曰:「嘻,去是也何有」。
乃徙置所谓楼阁堂宇者,北向而出之,六师相视,如言如笑,如以法相授。
都人闻之,观者日众,汶乃作栏楯以护之。
器资请余为赞之,曰:
少林傃壁,不以为碍。
弥天同辇,不以为泰。
稽首六师,昔晦今明。
不去不来,何损何增。
俯仰屈信,三十一年。
我虽日化,其孰能迁之?
南华寺六祖塔功德疏1100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苏文忠公全集》卷六二、《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八一、《曹溪通志》卷五 创作地点:广东省韶关市曹溪;南华寺
朝奉郎提举成都府玉局观苏轼,先于绍圣之初,谪往惠州,过南华寺,上谒六祖普觉大鉴禅师而后行。
又谪过海南,遇赦放还。
今蒙恩受前件官,再过祖师塔下
全家瞻礼,饭僧设浴,以致感恩念咎之意,为禳灾集福之因。
具疏如后。
伏以窜流岭海,前后七年;
契阔死生,丧亡九口。
以前世罪业,应堕恶道;
故一生忧患,常倍他人。
今兹北还,粗有生望。
伏愿六祖普觉真空大鉴禅师,示大慈悯,出普光明。
怜幼稚之何辜,除其疾恙;
念馀年之无几,赐以安閒
敢不自求本心,永离诸障;
期成道果,以报佛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