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曹溪大鉴禅师 明末清初 · 薛始亨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掬水西来识肉身,法衣夜嘱岭南人
一花五叶终成果,明镜非台不惹尘。
幡影度风禅刹夕,锡声含雨石泉春。
游踪未晤无文字,唐代遗碑读尚新。
柳子厚大鉴禅师碑后1095年6月9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三四、《苏文忠公全集》卷六六、《柳先生集》附录二、佛法金汤编、《东坡禅喜集》卷六、《曹溪通志》卷五 创作地点:广东省惠州市
释迦以文教,其译于中国,必托于儒之能言者,然后传远。
故《大乘》诸经至《楞严》,则委曲精尽胜妙独出者,以房融笔授故也。
柳子厚南迁,始究佛法,作曹溪南岳诸碑,妙绝古今,而南华今无刻石者。
长老重辩师,儒释兼通,道学纯备,以谓自唐至今,颂述祖师者多矣,未有通亮简正如子厚者。
盖推本其言,与孟轲氏合,其可不使学者昼见而夜诵之?
故具石请予书其文。
《唐史》:元和中马总虔州刺史,迁安南都护,徙桂管经略观察使,入为刑部侍郎
今以碑考之,盖自安南迁南海,非桂管也。
韩退之《祭马公文》亦云:「自交州抗节番禺曹溪谥号,决非帅所当请」。
以是知《唐史》之误,当以《碑》为正。
绍圣二年六月九日
曹溪惠能入京御札 初唐 · 中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七
朕请安秀二师宫中供养。万几之暇。
每究一乘。二师并推让。
云南方有能禅师。密受忍大师衣法。
可就彼问。今遣内侍薛驰诏迎请。
愿师慈念。速赴上京
衡阳韶州能禅师711年春 初唐 · 宋之问
 押霁韵 创作地点:广东省韶关市广果寺(今南华寺)
谪居窜炎壑,孤帆淼不系。
别家万里馀,流目三春际。
猿啼山馆晓,虹饮江皋霁。
湘岸竹泉幽,衡峰石囷闭。
岭嶂穷攀越,风涛极沿济。
吾师在(一作衡),欣此得躬诣。
洗虑宾空寂,焚香结精誓。
愿以有漏躯,聿(一作幸)薰无生慧。
物用益(一作一)冲旷,心源日闲细
伊我获此途,游道(一作悔)晚计。
宗师信舍法,摈落文史艺。
坐禅罗浮中,寻异穷(一作南)海裔。
何辞禦魑魅,自可乘炎疠
回首望旧(一作故)乡,云林浩亏蔽
不作离别苦,归期多年岁。
(一作答)能和尚 唐 · 张说
五言绝句 押贿韵
大师捐世去,空馀法力在。
远寄无碍香,心随到南海
箁提坛大鉴禅师祝发处)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菩提有灵树,植自萧梁前。
智药所移根,航海来炎天。
岁久干中空,苍皮相纠缠。
根须自上生,千百垂连卷。
大者成虬螭,小者藤萝穿。
结束成一身,四体何拘挛。
下枝多洞穴,崩陷至三泉
上枝虽臃肿,亦自方且圆。
雷霆日大索,鳞爪无留奸。
神火所焦灼,千寻亦童颠。
二月叶始陨,槎枒馀一拳。
叶状如柔桑,五川争新妍。
僧伽沤成纱,弱薄如翅蝉。
持以遗远方,恍惚鲛绡烟。
南中多怪木,巨者惟木棉
柯作女珊瑚,丹葩烧天边。
开时无一叶,一一烽火然。
光如十日出,吞吐海东偏。
么凤巢蕊中,血染绿毛鲜。
复有细叶,交阴连陌阡。
根须亦倒生,合抱为一椽。
纵横作广厦,户牖相盘旋。
腹大容十牛,亦可藏舟船。
皮肤左右纽,瘿瘤以万千。
士女所婆娑,伏腊拜必虔。
菩提更神怪,与之难比肩。
大士昔灌溉,甘露流涓涓。
左与诃子接,右与频婆连。
蒲葵居门外,其寿亦彭篯。
下滋达磨井,上蒙虞翻园。
肥沃多火膏,咸气不能宣。
菩提所覆被,细草皆芊绵。
累石作香台,虫蚁愁攀援。
谈经者谁子,袈裟罗东西。
空中雨四花,大半为青莲。
琉璃作喉舌,宗派开南禅。
遗坛久寂寞,钟鼓徒喧阗。
大夫京国来,车骑何连翩。
求古得招提,实为越王宫。
牛羊所踯躅,霸气成埃尘。
楚冢既芜没,佗城亦已平。
番禺作双阙,药洲犁为田。
英雄乃椎结,窃据亦其贤。
身为裸国王,兴亡诚足怜。
不才叹乔木,汝乃全天年。
不蒙匠石顾,鬼物司其权。
人生有太和,日月苦相煎。
本根不自固,轮囷安得存。
文梓化青牛,老枫成羽人
精气非我有,与物相推迁。
愿言保萌蘖,三复牛山篇。
六祖能禅师碑铭 盛唐 · 王维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二十七
无有可舍。
是达有源。
无空可住。
是知空本。
离寂非动。
乘化用常。
在百法而无得。
周万物而不殆。
鼓枻海师。
不知菩提之行。
散花天女
变声闻之身。
知法本不生。
因心起见。
见无可取。
法则常如。
世之至人。
有證于此。
无漏不尽漏。
度有为非无为者。
其惟我曹溪禅师乎。
禅师俗姓卢氏
某郡某县人也。
名是虚假。
不生族姓之家。
法无中边。
不居华夏之地。
善习表于儿戏。
利根发于童心。
不私其身。
臭味于耕桑之侣。
苟适其道。
膻行于蛮貊之乡。
年若干。
黄梅忍大师
愿竭其力。
即安于井臼。
素刳其心。
获悟于稊稗
大师登座。
学众盈庭。
中有三乘之根。
共听一音之法。
禅师默然受教。
曾不起予。
退省其私。
回超无我
其有犹怀渴鹿之想。
尚求飞鸟之迹。
香饭未消。
弊衣仍覆。
皆曰升堂入室。
测海窥天。
谓得黄帝之珠。
堪受法王之印。
大师心知独得。
谦而不鸣。
天何言哉。
圣与仁岂敢。
子曰赐也。
吾与汝弗如。
临终。
遂密授以祖师袈裟。
而谓之曰。
物忌独贤。
人恶出已。
吾且死矣。
汝其行乎。
禅师遂怀宝迷邦。
销声异域。
众生为净土。
杂居止于编人
世事是度门。
混农商于劳侣。
如此积十六载。
南海印宗法师讲涅槃经。
禅师听于座下。
因问大义。
质以真乘。
既不能酬。
翻从请益。
乃叹曰。
化身菩萨。
在此色身。
肉眼凡夫。
愿开慧眼。
遂领其(一作徒)属。
尽诣禅居。
奉为挂衣。
亲自削发。
于是大兴法雨。
普洒客尘。
乃教人以曰。
忍者无生。
方得无我
始成于初发心。
以为教首。
至于定无所入。
慧无所依。
大身过于十方。
本觉超于三世。
根尘不灭。
非色灭空。
行愿无成。
即凡成圣。
举足下足。
长在道场。
是心是情。
同归性海。
商人告倦。
自息化城
穷子无疑。
直开宝藏。
其有不植德本。
难入顿门
妄系空花之狂。
曾非慧日之咎。
常叹曰。
七宝布施。
恒河沙
亿劫修行。
尽大地墨。
不如无为之运。
无碍之慈。
宏济四生。
大庇三有。
既而道德遍覆。
名声普闻。
泉馆卉服之人。
去圣历劫。
涂身穿耳之国。
航海穷年。
皆愿拭目于龙象之姿。
忘身于鲸鲵之口。
骈立于户外。
趺坐于床前。
林是栴檀。
更无杂树。
花惟薝葡。
不嗅馀香。
皆以实归。
多离妄执。
九重延想。
万里驰诚。
思布发以奉迎。
愿义手而作礼。
则天太后孝和皇帝并敕书劝谕。
徵赴京城
禅师子牟之心。
敢忘凤阙。
远公之足。
过虎溪
固以此辞。
竟不奉诏。
遂送百衲袈裟。
及钱帛等供养。
天王厚礼。
献玉衣于幻人。
女后宿因。
施金钱于化佛。
尚德贵物。
异代同符。
至某载月日。
忽谓门人曰。
吾将行矣。
俄而异香满室。
白虹属地。
饭食讫而敷坐。
沐浴毕而更衣。
弹指不留。
水流灯焰。
金身永谢。
薪尽火灭
山崩川竭。
鸟哭猿啼。
诸人唱言。
人无眼目。
列郡恸哭。
世且空虚。
某月日。
迁神于曹溪
安座于某所。
择吉祥之地。
不待青乌
变功德之林。
皆成白鹤。
呜呼。
大师至性淳一。
天姿贞素
百福成相。
众妙会心。
经行宴息。
皆在正受
谭笑语言。
曾无戏论。
五天重迹。
百越稽首。
修蛇雄虺。
毒螫之气销。
跳殳弯弓。
猜悍之风变。
畋渔悉罢。
蛊酖知非。
多绝膻腥。
效桑门之食。
悉弃罟网。
袭稻田之衣。
永惟浮图之法。
实助皇王之化。
弟子曰神会。
遇师于晚景。
闻道于中年。
广量出于凡心。
利智踰于宿学。
虽末后供。
乐最上乘。
先师所明。
有类献珠之愿(一作顾)
世人未识。
犹多抱玉之悲。
谓余知道。
以颂见托。
偈曰。
五蕴本空。
六尘非有。
众生倒计。
不知正受
莲花承足。
杨枝生肘。
苟离身心。
孰为休咎(其一)
至人达观。
与佛齐功。
无心舍有。
何处依空。
不著三界。
徒劳八风。
以兹利智。
遂与宗通(其二)
悯彼偏方。
不闻正法。
俯同恶类。
将兴善业。
教忍断嗔。
修慈舍猎。
世界一花。
祖宗六叶(其三)
大开宝藏。
明示衣珠。
本源常在。
妄辙遂殊。
过动不动。
离俱不俱。
吾道如是。
道岂在吾(其四)
道遍四生。
常依六趣。
有漏圣智。
无义章句。
六十二种。
一百八喻。
悉无所得。
应如是住(其五)
六祖大鉴禅师 宋 · 释宗杲
 押歌韵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三七
担柴卖火村里汉,舌本澜翻不奈何。
自道来时元没口,却能平地起风波。
按:《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一二。
六祖大鉴禅师 宋 · 释宗杲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四○、《大慧禅师禅宗杂毒海》卷下
咄这老汉,且去碓米。
传甚瓦钵衣盂,诌得四海鼎沸。
今日见你形模,元来也只如此。
曹溪六祖大鉴禅师第二碑819年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十 创作地点: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
元和十一年某月日。诏书追褒曹溪六祖能公。谥曰大鉴。实广州马总以疏闻。繇是可其奏。尚道以尊名。同归善善。不隔异教。一字之褒。华夷孔怀。得其所故也。马公敬其事。且谨始以垂后。遂咨于文雄今柳州刺史河东君为前碑。后三年。有僧道琳率其徒由曹溪来。且曰。愿立第二碑。学者志也。惟如来灭后。中五百岁。而摩腾竺法兰以经来华。人始闻其言。犹夫重昏之见曶爽。复五百岁。而达摩以法来华。人始传其心。犹夫昧旦之睹白日。自达摩六传至大鉴。如贯意珠。有先后而无异同。世之言真宗者。所谓顿门。初达摩与佛衣俱来。得道传付。以为真印。至大鉴置而不传。岂以是为筌蹄耶刍狗耶。将人人之莫已若而不若置之耶。吾不得而知也。桉大鉴新州。三十出家。四十七年而殁。既殁百有六年而谥。始自蕲州东山。从弟五师得授记以归。高宗使中贵人再徵。不奉诏。第以言为贡。上敬行之。铭曰。
至人之生。无有种类。
同人者形。出人者智。
蠢蠢南裔。降生杰异。
父乾母坤。独肖元气。
一言顿悟。不践初地。
五师相承。授以宝器。
宴坐曹溪世号南宗
学徒爰来。如水之东。
饮以妙药。瘥其瘖聋。
诏不能致。许为法雄
去佛日远。偫言积亿
著空执有。各走其域。
我立真筌。揭起南国。
无修而修。无得而得。
能使学者。还其天识。
如黑而迷。仰见斗极。
得之自然。竟不可传。
口传手付。则碍于有。
留衣空堂。得者天授。
大鉴禅师 南宋 · 释慧开
 押灰韵
菩提无树镜非台,臭口分明鬼擘开。
幸是卖柴无事獠,刚然惹得一身灾。
太白能禅师 唐 · 顾非熊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太白山中寺,师居最上方。
猎人偷佛火,栎鼠戏禅床。
定久衣尘积,行稀径草长。
有谁来问法,林杪过残阳。
僧惠能金进士 元末明初 · 李詹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双梅堂先生箧藏文集卷之一
十载干戈无可依,行藏高与白云期。
三冬问子应嫌钝,末路知非自恨迟。
达巷谩佳夫子道,门人皆感互乡思。
临分却笑昌黎叟,只得留衣不以诗。
六榕寺惠能铜像己巳 现当代 · 莫仲予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出处:莫仲予集卷一
历劫金刚不坏身,千年衣钵属何人。
曹溪已悟西来意,刍狗筌蹄亦夙因。
菩提树(树在光孝寺,为西域僧智药三藏手植,梁大鉴禅师祝发处。) 清 · 梁佩兰
 出处:六莹堂集卷三
西方树,南方佛。
佛未生,树生毕。
胡僧智药初种时,千百年事先已知。
圣人俗身本獦獠,一旦头毛铁刀扫。
惠能大师辛卯 当代 · 陈永正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岭峤立宗派,千秋惟一人。
得除文字障,始證自由因。
说法元开智,明心不著尘。
曹溪閒掬水,香满定中身。
六祖大鉴禅师殿记咸淳五年十一月 南宋 · 陈宗礼
 出处:全宋文卷八○八九、金石苑、《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一二一
大鉴禅师显迹于唐,至我益昌
光孝寺菩提树是师落发处,风幡堂是师说法处,遗迹如在,故释子因为祖师殿,以妥厥灵。
岁久蠹生,重以郁攸为变,遂成荒趾。
岁在己巳,住持僧祖中重新起造,既成而请记于余。
余因谓:禅师以四句偈传衣,正以菩提无树,明镜非台;
今为之殿宇而加像设焉,得无惹尘埃乎?
师又谓心不着法,道即通流,心若着法,乃成自缚。
晨香夕灯之奉为着法乎?
为不着法乎?
请者未有以对。
余语之曰:道无古今,佛无去来,谓师为存而不没乎,自唐迄今几七百年,世界如寒暑迁,人生如花叶换,逝水何可挽也。
谓师为没而不存乎,庭前之木干换根存,堂中之僧貌殊性一。
群瞻列跪,何见而恭敬;
口诵心惟,何慕而归依。
饮水知源,自觉自悟,师岂远乎哉!
番禺大都会也,禅师大道场也,地大则众杂而俗厖,道大则教行而类应。
师初出远游,而终返于是,岂无说邪?
以寂照法,解炎氛毒。
然则僧家为殿以崇之,吾握笔为汝记之,皆善缘也。
咸淳五年十一月初七日华文阁直学士通奉大夫广南东路经略安抚使马步都总管、兼知广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陈宗礼记。
朝散大夫提举广南东路常平义仓茶盐公事、兼权运判冷应澄题盖。
宣教郎、知广州南海县主管劝农公事、兼弓手寨兵军正王应麟书。
建安陈士可刻。
按:光绪《广州府志》卷一○二,光绪五年刻本。
石士管异之经说句云龙眠家法凭谁嗣比似禅宗有惠能我愧止如秀上座传衣终付碓房僧石士此诗所谓词若有憾而意实深喜者若(桢)则真无能为役也请下一转语 清 · 邓廷桢
七言绝句 押蒸韵 出处:双砚斋诗钞卷九
几年说法从宏忍,明镜菩提我未能。
舍卫城中空乞食,匆匆止类打包僧。
寄题南华寺大鉴禅师 明 · 丘浚
五言排律 押词韵第十四部
佛法来东旦,禅宗肇岭南
一溪香气水,万缕藕丝衫。
结子花开五,先人示三。
心灯受弘忍,梵派演瞿昙
山髻青螺耸,波心碧玉涵。
众流归大海,孤月印寒潭。
蔼蔼花云煖,瀼瀼法露甘。
未回烟水棹,空费葛藤谈。
奏乐皇冈石,读书张相岩。
也知祖堂近,无暇一登参。
曹溪大鉴禅师 明末清初 · 陈子升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宝林天外指黄梅,花发菩提五叶开。
祖法云何便南去,新州元自具西来。
山间逐猎人终散,钵里降龙蜕已灰。
闻道此心无所住,愿随溪水日潆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