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永公” 相关资源
诗文库 题目
奉寄灵岩长老公大师 其一 北宋 · 盛陶
五言绝句 押齐韵
适见随州住,谁教复在齐。
君看历山北,何似善光西(自注:确公旧在随州城山善光寺。)
奉寄灵岩长老公大师 其二 北宋 · 盛陶
传法仙城后,流名上国高。
游方缘渐契,无亦太忉忉。
灵岩山下草,今古几回春。
不有开堂日,焉知卷席人清陆心源《宋诗纪事补遗》卷二六引《石刻灵岩志》)
按:检清康熙灵岩志》无此诗。
之仪当涂七年矣屡过禅岳山下望高山塔欲一游辄不果异时山主勤公大师与其子宣上人相过因往报之取路回远薄晚方到遂留宿栋宇一新舍次皆得其便而宏丽高朗唯见者知焉又复规范齐肃钟鼓应接问之乃勤一力所就丝蓄粒聚未尝毫发资之人此尤难者感叹不已因赋二小诗 其一 北宋 · 李之仪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窣堵频经眼,伽蓝未息肩。
多情两父子,同住一云烟。
缭绕寻幽径,从容慰昔年。
本无留客意,投分且迁延。
之仪当涂七年矣屡过禅岳山下望高山塔欲一游辄不果异时山主勤公大师与其子宣上人相过因往报之取路回远薄晚方到遂留宿栋宇一新舍次皆得其便而宏丽高朗唯见者知焉又复规范齐肃钟鼓应接问之乃勤一力所就丝蓄粒聚未尝毫发资之人此尤难者感叹不已因赋二小诗 其二 北宋 · 李之仪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去往如流水,兴衰似转肩。
新工几夺目,旧爨仅留烟。
愿起三千劫,功收十八年。
儿孙尽龙象,家世自绵延
拙诗奉赠富乐山公禅师 宋 · 宋球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游遍西南转法轮(自注:海公游行西州讲经。),归来挂锡旧溪滨。
师心皎皎潭中月,世俗悠悠几上尘。
白雪眉毫俱晚暮,碧云章句独清新。
近来素壁皆图像,如满联成七老人(《金石苑》卷三)
留题赠灵岩公禅师丁巳(熙宁十年)三月二十七日 北宋 · 张会宗
七言律诗 押删韵
人中令德居高地,天下精蓝占好山。
四绝名标清世上,十方僧聚白云间。
二龙珠照看经静(自注:寺僧谓予曰:此寺尝有识者曰二龙玩珠势也。),双鹤泉供洗钵閒。
早晚利荣缰锁脱,性通三教叩禅关清顾炎武《求古录》)
公和尚塔幢记 北宋 · 释智超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九二
师和尚讳迪俗姓秦相州安阳县黄口村人也。
景祐二年三月内礼天平寺思公为师。
皇祐二年三月内北□□□□,当年五月□□得祠部牒。
皇祐三年东京相国寺授戒□。
元祐三年住持,至元符二年六月初六日迁化,享年七十□□□到小师七人:智超智林(缺)
元符二年七月二十四日
按:民国林县志》卷一四,民国二十一年石印本。
将至南岳先寄演公禅师善公华严1129年 宋 · 吕本中
 押词韵第十六部 创作地点:湖南省
胡马扬尘烽燧作,我行乃在天一角。
江西趼足过湖南,本赴郴阳故人约。
中途群盗又蜂起,所至往往为囊橐。
迟回改路心自笑,隐忍畏事人所薄。
不因此去渡湘水,更欲何时到南岳
山中况有二老人,万里同来且安乐。
遥瞻见我应大笑,白须黑面都如昨。
平生故旧几人在,不早从公老丘壑。
自经丧乱可过从,每一思之怀抱恶。
请公更说因地初,一解人间因慧缚。
灵岩寺呈锐公禅师 宋 · 唐绩
七言绝句 押麻韵
一水穿岩走碧沙,沿溪樛木卧龙蛇。
分明便是桃源路,不见溪头(原校:一作溪中)流落花。
奉天公法师 其一 宋 · 李弥逊
七言绝句 押尤韵
赤云叶叶挂林丘,道士(四库本作上)黄尘没马头。
隔水净坊人不到,抱崖竹(四库本作柏暗藏秋。
奉天公法师 其二 宋 · 李弥逊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杯水能令重百钧,阿师心法妙通神。
维摩正苦众生病,为洗无边热恼尘。
宣州昭亭山广教寺公禅师塔铭 宋 · 李弥逊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五七、《竹溪先生文集》卷二四
昭亭山广教寺住持师守讷,寿七十六,僧腊四十五,以宣和四年三月十有八日无疾终。
阇维得舍利五色,不可数计。
其弟子虚藻等即奉师骨塔于寺之西南隅一分以葬,金峰师之旧隐。
踰月,塔成,虚藻持余友人邵搏旸叔状来请铭,状曰:师族郑氏,其先吴人,本衣冠子,业进士,有声场屋间。
性刚志洁,不喜接世俗事,视纷华澹如也。
栖霞山云渺庵主能以出世法导人,因往依焉。
后游钱塘净慈寺,得《圆觉》几案间,披卷恍然,若获旧物。
诵至「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心目开明,踊跃自喜,乃弃儒衣冠,礼圆照本公,为苾刍
师具游方至圆通秀公室,圆通知其法器,一见许之,决剔疑情,卒为印可。
熙宁元丰间圆照圆通道行,当世钜公要人咸所严事,而师寔出其门。
丛林学者尊之,皆以讷叔称焉。
芜湖吉祥院江宁能仁寺,继迁华藏,皆当路以师道价敦请之,非师志也。
尝曰:「比丘辞亲割爱,出离世网,当以因缘果报为念,讵宜俯仰世权,执事住持,为人役耶」?
故所至未几,辄辞去。
隐居于宣之泾县,邑人王文谊为筑室金峰以居,凡十有六年。
宣和辛丑龙图阁学士毗陵钱公即来镇是邦,会广教住持虚席,公曰:「此唐相国裴公隐地,断际禅师道场也,宜得道行为众钦信者居之,无如者」。
辞老且病,公卒以礼致之。
师虽久于自晦,一旦复出,四方释子抠衣问道,云集辐辏,方来不已,而师遽逝矣。
惜哉!
师逝之前二日,尝以顶相封授其徒,既而启封,得偈二十言,有违世之意,其于死生际,了了如此。
师为人劲直精敏,勇于践履。
禅观之外,博极群书,赋诗属文,自号莫莫翁,有集行于世。
作《大藏节要》二十门,为之序。
节《宗镜录》十卷,拟寒山诗数百篇。
浩博渊奥,事理并举,皆以寓教,观者获益焉。
噫!
余之愚,且从师未久,固不足知师,而旸叔深于禅者,其言炳炳可考,则师之行信矣。
惟浮图氏以真实不二为宗,以谦卑慈忍为行,以戒定寂默为修。
至其弊则流而为诡,为戾,为贪。
又其弊则诞惑不根,捷给尚口,訾慢自我,好为人师。
浸以相承,不知其失,而道日隐矣。
如是习者怠,信者疑,使人得以议其教,是岂教之罪也?
以状考之,师则无是,殆所谓明于宗,笃于行,而得其所以修者欤?
呜呼,亦难矣哉!
是宜铭。
又师之嗣法兄法藏卓公视余为犹子,故余之诸父从师游者众。
师亡之夕,见梦于余,若有所属者,则铭师尚可辞耶?
铭曰:
真离诞胜日翳昏,畴始离之秀暨能。
沿非传异益放纷,惟师友德合于浑。
坚持所修修所闻,尘销觉圆静以醇。
死而不亡法中尊。
侄端旻示游浦江花藏寺诗且道皎老相问意因次韵并烦为简皎公禅师 宋 · 范浚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子到祇陀舍,经行几屐穿。
想当吟出月,不奈思如泉
真界飞花雨,寒山落木天
皎公知好在,香室夜安禅。
公和尚榜文 其一 宋 · 史尧弼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三三、《莲峰集》卷一○
方灵芽未动时,尽大地无寻处。
争奈而今碾破,不嫌与众分甘。
须凭世外通人,为辨个中真味。
恭惟庆公禅师根苖特异,风味不凡。
迥超百草头边,独秀孤峰顶上。
明招铫子,直与踢翻,则老篮儿已曾抛下。
上穷佛子,下尽群生。
如今总与一瓯,普同甘露;
从此不妨两腋,各起清风。
公和尚榜文 其二 宋 · 史尧弼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三三、《莲峰集》卷一○
未露灵芽,已知善种。
况是生先天地,自本自根自固存;
要须饱熟风霜,勿正勿望勿助长。
何劳摘取,便足家珍。
苟非其人,鲜能知味。
踢瓶翻铫,不须公案重拈;
储月分江,便是东坡活法。
公和尚医眼榜文 宋 · 史尧弼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三三、《莲峰集》卷一○
窃以起一生于万死,属大医王;
破群昏而独明,是为圆觉。
特持绝品,远向胜流。
伏惟印公大德,宝镜当空,金篦在手,透见祖师心孔,刮开诸佛眼睛。
岂惟受龙树之秘方,抑亦造轩辕之灵窍。
九衢暗瞑,真推明月照临;
一片太清,肯使微云点缀
功德实难思议,文章未易酬劳。
漫凭两腋之清风,为谢万金之良药。
公大师幢记 南宋初 · 释智清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七八
法师讳义满字谦叔俗姓郭,本邑云藏人。
父母舍送小相里灵岩院,礼僧道宁为师。
治平四年所试经业合格,十九落发,二十具戒。
哲宗兴隆节,内降紫衣。
靖康二年十月初九日,无疾而灭。
按:《汾阳县金石类编》卷三,民国二十四年石印本。又见国家图书馆藏拓片·章专一三二二。
晚宿山谷寺晨起礼佛晤介公和尚涪翁游此,遂号山谷道人。) 清末民国初 · 裴景福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淮隐集上卷
僧归云满山,月明猿上树。
松阴郁湿翠,微钟落远杵。
下涧如入瓮,陟岭俨面堵。
千气万力馀,中有神仙府。
诘朝谒世尊,金莲涌绀宇。
老僧出迎客,左杖右肘虎。
虎亦受五戒,依人驯如鼠。
涪翁昔来游,爱山夺作甫
即此是净域,无言泪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