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注释
乞以程颐讲官元祐元年二月 北宋 · 朱光庭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
道德纯备,学问渊博,材资󷞐正,有中立不倚之风,识虑明彻,至知几其神之妙。
言行相顾而无择,仁义在躬而不矜。
若用斯人,俾当劝讲,必能辅养圣德,启迪天聪,一正君心,为天下福。
究先王之蕴,达当世之务,乃天民之先觉,圣代之真儒。
俾之日侍经筵,足以发扬圣训;
兼掌学校,足以丕变斯文。
祖宗时,起陈抟、种放,高风素节,闻于天下。
揆颐之贤,、放未必能过之;
颐之道,则有、放所不及知者。
观其所学,真得圣人之传,致思力行,非一日之积。
有经天纬地之才,有制礼作乐之具。
乞访问其至言正论,所以平治天下之道。
颐以言乎道,则贯彻三才,而无一毫之或间;
以言乎德,则并包众美,而无一善之或遗;
以言乎学,则博古通今,而无一物之不知;
以言乎才,则开物成务,而无一理之不总。
是以圣人之道,至此而传。
况当天子进学之初,若俾真儒得专经席,岂不盛哉!
按:《伊川先生年谱》卷四,程子年谱本。
问今人行到五分便是只知得五分(《语录》中语,下同。)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八○
朱文公曰:「知之与行,如车两轮,如鸟两翼,阙一不可」。
尚书·说命》乃云「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何也?
高宗天资高明,未即位之前已学于甘盘,其于天下之义理多所通晓,傅说恐其徒知而不力行,故告之以「非知之艰而行之惟艰」,欲其力行平日之所知故也。
若学者之事,须是以致知为先,知得一分方能行得一分,知得十分方能行得十分。
若所知未真,断无能行之理。
按:所谓真知者,伊川先生所谓如虎所伤是也。又如饥必食,渴必饮,水不可入,火不可蹈,如此方为真知。佛家亦云:知之一字,众妙之门。亦此意也。
伊川先生文集后序政和二年七月 南宋 · 程端中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一七
右,伊川先生文八卷。
政和二年壬辰七月,孤端中序曰:道之在天下,民日用之。
圣人虑后世不足以知之,载之《六经》,丁宁教告,纤悉具备,宜若人见而知之。
然自秦汉以下,泯没无传。
伊川先生以出类之才,独立乎百世之后,天下学者、士大夫翕然宗师之。
圣人之道蔽曀千四百年,至先生而复明。
昔之论者谓孟子之功可同于禹,以其辨异端、辟邪说也。
当是时,去圣人未远,异端之害教也未深,岂若后世沈深固结,虽豪杰之士亦无以自脱。
先生独能如醉之醒,如梦之觉,其功岂不优于孟子哉。
元祐初,大臣以先生道义荐诸朝,名为崇政讲官,哲宗信而敬之。
既而同朝之士有以文章重于时者,忌先生名出己右,与其党类巧为谤诋,遂以罢去。
其后朝命屡加,终不复起。
居于洛阳,天下尊仰之。
绍圣治元祐诸臣罪,先生坐尝为所荐,责涪州
今上嗣圣得归,遂居伊川后七年而终。
先生既没,昔之门人高弟皆已先亡,无有能形容其德美者。
先生尝谓门人张绎曰:「我昔状明道先生之行,我之道盖与明道同。
异时欲知我者,求之于此文可也」。
不肖孤既无以嗣闻斯道,姑用记其言,且又使侄炳编次其遗文,俾后之学者观其经术之通明,议论之纯一,谋虑之宏深,出处之完洁。
虽于先生之道未能备见其纯全,亦将庶几焉。
按:《河南程氏文集》卷末,中华书局点校本。又见《新安文献志》卷一七、《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前集卷六八,《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卷六○,《宋元学案》卷一五,《宋元学案补遗》卷一六,《伊川先生年谱》卷七。
超然堂咏程苏事乾隆甲寅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八十九
两字超然见实过,程苏操得室中戈。
大都一已忘未尽,遂致清流祸越多。
世道民生那有益,出奴入主岂无讹。
向为君子小人论,尚慎旃哉识此歌。
按:古今朋党之害由于君子小人冰炭不相入者无论已若同为君子而操入室之戈如宋之程颐苏轼分别门户其所关于世道民生为尤大此不可以不慎要推其原则皆未忘乎已之见也孔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又曰攻其恶无攻人之恶此圣人无我之见也未忘乎已者必求胜乎人而始快然其始亦不过意见龃龉或冀有孚在道以明而凭附之徒遂至党同伐异互相攻讦以致酿为大害而不可救药故曰此尤不可以不慎也向作反苏轼超然台记有见于天地万物本为一体不可谓外因反其游于物之外一语兹来此堂又惜其未忘乎已之见有触于旧作君子小人论益戒慎于朋党之为害因成是什而并申其说如此
自撰墓志熙宁八年 北宋 · 程珦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新安文献志》卷六二上、乾隆《河南府志》卷九一
程姓,鮱名,伯温字。
姓源世系,详于家牒,故不复书。
曾王父,尚书兵部侍郎,赠太子少师讳羽
王母清河太君张氏,襄陵太君贾氏。
王父,尚书虞部员外郎讳希振
王母高密县崔氏。
考,赠司空讳遹
妣,追封赵国太夫人张氏,冀国太夫人张氏。
予性质颛蒙,学术黯浅,不能自奋,以嗣先世。
天圣中仁宗皇帝念及祖宗旧臣,例录子孙一人,补郊社斋郎
黄州黄陂吉州庐陵县尉润州观察支使
由按察官论荐,改大理寺丞,知虔州兴国县龚州徐州沛县,监在京西染院,知凤、磁、汉三州事。
熙宁中,厌于职事,丐就闲局,得管勾西京嵩山崇福宫
岁满再任,遂请致仕。
官自大理寺丞十三迁至太中大夫,瞕自骑都尉上柱国,爵永年县食邑户九百。
娶侯氏,赠尚书比部员外郎道济之长女,封寿安县君,先三十八年卒,追封上谷郡君
男六人,长应昌,次天锡,皆幼亡。
次颢,承议郎宗正寺丞,先卒。
次颐,今为通直郎
次韩奴、蛮奴,皆夭。
女四人,长婆娇,幼亡。
次适奉礼郎席延年。
次冯儿,幼亡。
次适都官郎中李正臣
孙男五人,长端懿,蔡州汝阳主簿、监西京酒。
次端中,治进士业。
次端辅,早亡。
次端本,治进士业。
端彦,郊社斋郎
孙女七人,长适宣义郎李翴,次适假承务郎朱纯之,次适安定彦正,次未嫁而卒,次为李翴继室,次适清河张敷,次幼亡。
曾孙男六人,昂、昪、奁、易、竁、毕。
曾孙女一人。
元祐五年庚午春正月十三日己卯,以疾终于正寝,享年八十五。
三月孟夏庚戌望,葬于伊川先茔之次,上谷郡纤焉。
历官十二任,享禄六十年,但知廉慎宽和,孜孜夙夜
无瞕劳可以报国,无异政可以及民,始终得免瑕谪,为幸多矣。
葬日切不用干求时贤,制撰铭志,既无事实可纪,不免虚辞溢美,徒累不德尔。
只用此文刻于石,向壁安置。
若或少违遗命,是不以为有知也。
程颐跋云:「先公太中年七十则自为墓志,及书戒命于后。后十五年终寿,子孙奉命不敢违,惟就其阙处加所迁官爵、晚生诸孙,及享年之数、终葬时日而已,醇德懿行宜传后世者,皆莫敢志,著之家牒。孤泣血书。」《伊川文集》卷八,四库全书二程文集本。
游诚之(二) 南宋 · 张栻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二七、《南轩集》卷二六
大抵学者贵近思,若泛滥则有病。
「近」字极有味,宜深体之。
未发已发,体用自殊,不可溟涬无别,要须精析体用分明,方见贯通一源处。
有生之后,皆是已发,是昧夫性之所存也。
按:《伊川先生语录》所论,幸精思之。
挽程副院长天放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领棘院近十年,看凤翥瀛洲,藻鉴不曾遗李廌
蓬山才半月,叹鹤归华表,庄容无复观伊川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程天放(1899——1967)原名学愉,佳士,号少芝,谱名时然,江西新建大塘坪乡人,生于杭州。五四运动上海学生会会长,美国伊利诺斯州大学政治学硕士,当过报纸主编及多个大学校长,后来成为CC系骨干,1930年代理安徽省主席,首任驻德大使(1935-1938)1950年,因国共内战因素随国民政府前往台湾。1950-1954年为国民党台湾首任"教育部部长";卸任后赴美,任教于华盛顿大学远东问题研究所;政大在台复校后曾任外交研究所所长;1948年任"考试院"副院长1965年故宫管理委员会委员。1967年11月29日美国纽约病逝。国民党第三届中央候补监察委员,第四届监察委员,第五、六届中央常务监察委员。主要作品有《欧亚归途》《美国论》《使德回忆录》、《程天放早年回忆录》《胡适与中国》;编有《国父思想与近代学术》。
成氏有骈文《悼程天放副院长文》。
棘院:科举时代的试院。古代试士,用棘围试院,以防止弊端,故称。出自《旧五代史·周书·和凝传》:“贡院旧例,放榜之日,设棘于门及闭院门,以防下第不逞者。”此处指考试院。
凤翥:意谓凤凰高飞。出处晋陆机《浮云赋》:“鸾翔凤翥,鸿惊鹤飞,鲸鲵溯波,鲛鳄冲道。”
藻鉴:品藻和鉴别人才。出自唐杜甫《上韦左相二十韵》:“持衡留藻鉴,听履上星辰。”
李廌(zhì)(1059-1109)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华州(今陕西华县)人。
藻鉴不曾遗李廌元丰年间(1078—1085)李廌黄州(今湖北黄岗)拜谒著名文学家苏轼苏轼对他的文章极为赞赏,认为笔墨翻澜,有飞沙走石之势,拍着他的背说:“你的才能,可敌万人。”因受苏轼赏识,故与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陈师道一起,被人们称为“苏门六君子”。后李廌进士不第,宰相吕大防为“失此奇才”而叹,苏轼翰林学士范祖禹欲向朝廷推荐,但因苏、范二人相继遭贬而不果。李廌从此绝意仕进,致力于撰文著书。
蓬山:此处当指代台湾程天放离开台湾周后美国逝世。
鹤归华表丁令威,传说是辽东人,在灵虚山学道成仙,后化鹤归来,落城门华表柱上。 有少年欲射之,鹤乃飞鸣作人言:“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见旧题晋陶潜《搜神后记》。喻魂魄归来,为常用挽词。
伊川程颐(1033-1107)字正叔洛阳伊川(今河南洛阳伊川县)人,世称伊川先生,出生于湖北黄陂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为程颢之胞弟。此处切姓。
笺:清代朱廷燮 挽卢景昌联 :
以中表谊,订忘年交,弱冠垂青,差幸秋风陪李廌
著万言书,为两院长,索居通积素,那堪旧雨哭刘贲。
性斋乾隆甲寅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八十八
万物无非由性生,斋云协性重(去声)申评。
观文(性本也)(物末也)似倒置,何末不因本以呈。
按:言性者自商书恒性始易曰成性成此性也曰尽性尽此性也礼曰率性率此性也孟子曰知性知此性也盖性本也由一本而万殊则为物程伊川谓天下无性外之物即孔子有物必有则之义性可以格物物不可以协性此斋名协性盖因地近水以水喻性借以立名审文义则似倒置矣然言水之性莫切于孟子予谓性者发源之水也物者东西上下之水也水流而为东西上下总不离乎水也程明道谓才说性便不是性则更深切著明物即性也协性乃返本耳诗成并申论之
邵窝口号乾隆甲寅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八十六
游洛犹思庚午年,岩窝题额肖前贤。
不言学学无不达,独举先知未必然。
按:邵子之学出于李之才衍宓牺先天之旨穷究性命之理著书十馀万言凡天地之运化阴阳之消长远而古今之治道微而飞走草木之性情深造曲畅无所不通正如易说卦传所谓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者是也乃当时学者谓雍于凡物声气之所感触辄以其动而推其变于是摭世事之已然者皆以雍言先之实非雍之学也程颐谓雍其心虚明自能前知斯言得之若徒震其先知之明是直与京房之治易分卦直日动言休咎者同类而并观焉又乌足以窥测邵子之学之大哉邵子经世之书其造诣与程朱殊途同归是以庚午豫巡咏安乐窝诗有前者周程后者朱同归何碍却殊途之句兹题是什复引伸其说于此
复礼斋记 南宋 · 杨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四○、《慈湖先生遗书》卷二
经礼三百,曲礼三千,皆吾心所自有。
于父母自然孝,于兄弟自然友恭,于夫妇自亲敬,于朋友自信。
出而事君自竭忠,与宾客交际自然敬。
其在乡党自谦恭,其在宗庙朝廷自敬。
复者,复吾所自有之礼,非外取也。
礼废乐坏,逾二千载,学者率求礼于外。
先圣特曰「复」,所以针二千载之膏肓,发人心之所自有。
周公谓以五礼防万民之伪,《记》亦曰「著诚去伪」,深戒夫人徒徇其文,为而不由中也。
户开亦开,户阖亦阖,有后入者,阖而勿遂。
以此明礼者断断乎人心所自有,而非外取。
今敷叙此旨,既以发明汲古严君所自有之本礼,又以发明汲古严君所以诲子及孙之所自有。
按:家君创一小斋名曰「主一」,取程伊川云「敬只是主一」。上起楼,则名「光风霁月」,取周濂溪「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先生曰:「『光风霁月』,字虽潇洒,不免逐物。『主一』则未离乎意。宜名以『复礼』」。汲古云:「愿承复礼之教。」先生遂口授其旨,令汲古书之。
送别弼卿夫子 晚清 · 费墨娟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骊歌1一曲梦催残2,忆昔程门立雪寒3。
问道诚时传道易,受恩深处报恩难。
西风长笛离亭晚,连雨孤舟别路漫。
愿得明年春讯到,再随诸弟4赴骚坛5。
注:(1) 骊歌:告别的歌。语本《诗经》佚诗《骊驹》:“骊驹在门,仆夫俱存;骊驹在路,仆夫整驾。”《汉书儒林传王式颜师古注引服虔曰:“逸《诗》篇名也,见《大戴礼》。客欲去歌之。”后因以为典,指告别。唐李縠《浙东罢府西归酬别张广皮先辈陆秀才》:“相逢只恨相知晚,一曲骊歌又几年。” (2) 梦催残:犹催梦残,谓回忆昔日的梦被告别的歌声所催促而顿时幻灭。 (3) 程门立雪:《宋史道学传二杨时》载:杨时一日去拜见程颐颐正坐着打瞌睡,杨时侍立不去。既觉,则门外的雪有一尺深了。后因以“程门立雪”为尊师重道的典故。按:本诗一二句张氏藏本为“程门立雪不知寒,善诱循循有万端”,今从费、黄二本。 (4) 诸弟:同宗之弟。《二如阁序》云,费墨娟与其兄寅生及诸弟一起从塾师黄纬念过书。 (5) 骚坛:诗坛。这里指弼卿黄纬)夫子的居处。
黄星臣夫子二首 其一 晚清 · 费墨娟
七言绝句 押元韵
数年负笈1立程门2,多愧先生雨化恩3。
新买拟将丝五色4,焚香珍重绣平原5。
注:(1) 负笈(jí音吉):背着书箱。唐白居易《相和歌辞短歌行二》:“负笈尘中游,抱书雪前宿。”按:黄星臣费墨娟弟弟的塾师,并非女史之师承。所谓“负笈”“立程门”,乃自谦之词。 (2) 程门:《宋史道学传二杨时》载,杨时洛阳求教于程颐,一日见偶瞑坐,侍立不去。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后因以“程门立雪”为尊师重道的典故。元谢应芳杨龟山》:“卓彼文靖公,早程门。” (3) 雨化:语本《孟子尽心上》:“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赵岐注:“教之渐渍而浃洽也。”比喻循循善诱、潜移默化的教育。 (4) 丝五色:五彩的绣花丝线。按:烈本拟作“五色笔”,误。 (5) 绣平原:用丝线绣出战国时赵国平原君的肖像,以表示对这位虚己下士,广结宾客的前贤的崇敬和怀念。唐李贺《浩歌》:“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惟浇赵州土。”宋陈与义陈叔易王秀才所藏梁织佛图诗邀同赋因次其韵》:“从今俱尽未来世,买丝不绣平原容。”这里以平原君黄星臣
鉴古韵语五十九首 其十七 周文王 明 · 孙承恩
五言律诗 押词韵第一部
穆穆文王圣,诗称敬止功。
谦卑靡侈泰,徽懿见柔恭。
求道心何切,仁民意莫穷。
勋华卓相望,异代俨同风。
按:臣惟文王以穆穆深远之德无所不敬而止于至善谦冲抑损圣不自圣柔而非懦恭而克诚其求道也则己至而犹若未见其爱民也则已安而犹若有伤何其德之盛也宋儒程颐文王之德似尧舜岂不信哉
后园居诗 其五 清 · 赵翼
 押虞韵 出处:瓯北集卷十
有客忽叩门,来送润笔需。
乞我作墓志,要我工为谀。
言政必龚黄,言学必程朱
吾聊以为戏,如其意所须。
补缀成一篇,居然君子徒。
核诸其素行,十钧无一铢。
此文倘传后,谁复知贤愚。
或且引为据,竟入史册摹。
乃知青史上,大半亦属诬。
【注释】:【解释】龚黄,指汉宣帝时的贤臣龚遂黄霸。程朱,指宋朝的理学家程颐程颢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