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吴彦”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唐故右骁卫大将军上柱国金河郡开国公裴公墓志铭 唐 · 徐坚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七十二
公讳索。字逻
天山勒人也。昔周宣择南仲。
晋武选吴彦。其斯二将赫怒。
干戈启阵。云旗晕天。
金钺眩日。静当时之患。
治纷纷之乱者。孰能预于此而为鳞次者乎。
公受乾灵之英姿。禀坤祇之正气。
峻兮若太岳之壮势。淡兮若大江之澄静。
雄材杰出。俊德挺生。
诚千仞不足议其高。实万顷不足畴其量。
风神颖悟。器识宏深。
其少也。计深虑远。
急国家之难。而乐尽人臣之力。
率宾边土。辞弃乡闾。
图东南而归圣朝。明君亲与话言。
懿其忠信。授冠军大将军行左豹韬卫中郎将
爰从自尔。参委诸军。
建非常之功。怀赤心而冒白刃。
深践戎马之地。远托烛龙之乡。
俄叙七擒。辟乎四镇。
浩荡天地之閒。心无怵惕之惊者。
其惟公乎。夫人生于代。
贵能立功。若斯忠勤。
䍐能崇□上嘉其功。授右骁卫大将军上柱国金河郡开国公
食邑五千户。其长也。
敦信明义元览知微。
位列于九有。恩沾于四人。
浩浩焉。汪汪焉。
奥乎不可测也。其衰也。
志惟慈悯。恤下爱贤。
声名远彰。朝野籍甚。
偫公侧席者多矣。既渐垂颜鹤发。
耳顺从心。尚夜寐夙兴。
情不懈怠。圣主明鉴。
知久勤劳。未及悬车之请。
遂许致仕。乃辞朝廷。
退归私里。想百行之善。
叙三乐之欢。猎秘教于情田。
访真流于智海。专精念道。
舍弃俗营。执德居尊。
恬淡清雅。主上怀贵耆之道。
追想旧臣。念曩昔之功。
锡今者之庆。制曰。
颜年虽晚。壮志不渝。
宜复旧资。更承新命。
乃再升禁卫。重握权衡。
凡厥公卿。孰不遵仰。
善政之谋斯著。治化之道无亏。
行年九十有八。以开元中薨于私第。
闻之遐迩。无不怀崩心之感。
朝廷惨怛。听政不怡。
偫寮痛惜。食不甘味。
识与不识。并怀惋嗟。
地中丧三品之贤。天上减七星之曜。
嗟乎赤将。积效无徵。
陈兵按屯之法。自此长沦。
斩将搴旗之谋。于兹永绝。
人谁不没。贵有馀声。
敬写誉传芳。沈础幽室。
历想高德。乃为铭曰。
圣代高士。明时将军
英姿雄勇。夙著功勋。
声名远振。独秀迈偫。
天崖地角。无处不闻。
千秋万岁。名列典坟。
再升荣级。德契明君。
敬叙烦文。显扬雅调。
小道徒陈。大夜何晓。
快哉此风赋(并引)1077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五○、《苏文忠公全集》卷一、《历代赋汇》卷七、《古今图书集成》乾象典卷六六 创作地点:江苏省徐州市
时与吴彦律、舒尧文郑彦能各赋两韵,子瞻作第一第五韵,占风字为韵,馀皆不录。
贤者之乐,快哉此风。
虽庶民之不共,眷佳客以攸同。
穆如其来,既偃小人之德;
飒然而至,岂独大王之雄。
若夫鹢退宋都之上,云飞泗水之湄。
寥寥南郭,怒号于万窍;
飒飒东海鼓舞于四维。
固以陋晋人一咉之小,笑玉川两腋之卑。
野马相吹,抟羽毛于汗漫;
应龙作处,作鳞甲以参差。
傅主簿墓志铭政和四年七月 北宋 · 李昭玘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一六
君讳思齐,字至之
远祖良弼,仕,历沂州刺史
其先清河人,皇朝初迁徐州丰县,又迁覃州鱼台,今为鱼台人
曾祖赡教授乡里,祖图隐居,喜浮屠学,父永锡以治产起家,三世皆不仕。
君永锡之次子也。
乐易有常行,好义甚笃,与人久而益亲,人以善事归之。
会河澶渊,经费未给,君曰:「畎亩不忘君,卜式独何人哉」!
因辇薪刍千万,愿济其役,朝廷嘉之,授太庙斋郎,调剑州梓潼县主簿,以母老无壮子弟就养,不赴。
未几,母卒,号毁屡绝,几不终丧。
服既除,或劝从仕,君曰:「家世仕族,不幸绪业中堕,转而为民。
吾志学无所成,且复孤弱,无力起门户。
岁时徭赋,吏作威,持檄诟呼,当关不置,窃耻之。
今日举手板长揖县令史,过庭下无或睥睨,子弟去丁籍,免给事公上,自幸多矣,不愿仕也。
家君无奔走自效,犹能坐里门劝人为善,裨风教万一,无苟也」。
元丰间,大河复溢,横流入东部。
邑有旧防,连络数十里,吏玩不治,垝缺非一。
水将至,居人大恐,编木浮瓮,逃死甚急。
君部家僮数十人,畚锸号之而趋,从者如云,面水冲立,举杖指呼,人百其力,不数时完塞,隐然无虞,脱良田数千顷。
老幼遮君拜道上,曰:「微君之赐,庐舍家墓尽为江湖,吾将鼓鬣而游矣,愿以功闻上」。
君曰:「守望相助,不敢不勉,今日之幸,天也,吾何预」?
绍圣间,将举大父葬事,考卜既宜,而地并山,行径窘涩,方秋成,不敢轥民田出入。
父老知之,遽请君曰:「同社小人,饮君之惠为久,今远日将至,不能委拱把为挽翣除道,是无义也,惟便宜自择」。
复戒僮奴曰:「异日无得纵放马牛践茔域百步,无得辄入中林弹射」。
至今松槚修郁,过者曰:「此必傅氏阡也」。
合一门百口,资产稍立,不以豢养败子孙。
即所居辟十数楹,左右图史,命布席危坐,执经诵习,以厚随计,上玷奏籍一名,归过闾巷,吾当以一尺之面见乡人,此其志也。
邑人不甚喜儒,患无以倡之。
距居数里有马先生之祠,人莫知其为东汉融也,君齐洁汛扫,具樽俎,躬荐献,罗诸儿拜庭下,观者如堵。
退而叹曰:「先生以高才博洽,为世儒宗,今敝里独无其人,患不为尔」。
后生闻之,竞警激,日奋事业,崭然自见者多矣。
奉职和育,大理少卿王振姑之子也,幼孤老穷不能活,移书托君,君为治居室,料理生事,衣食以给,育既长,以女孙妻之。
宾州从事汝辅娣之夫冒瘴死,旅殡道傍,久不归骨,厚资遣其子行万里扶柩以还。
四方游士闻义而至者,授馆饩如在公府,举匕箸堂上,如集凫雁,有所假求,不以厚薄无倦。
穷冬大寒,羸老行乞,颠踣衢路,为屋收之,薪火袽絮,糜糗饮药,人与之,卒岁得活者几百人。
晚益喜聚书,好宾客,饬庭榭,茂林修竹,日涉成趣,酌酒笑语无虚日。
天章阁待制李公师中自汝往来,屡从宴饮,尝有诗曰:「门无俗客尽清阴,家有藏书敌万金」。
益称其雅尚。
户部侍郎马公点与君同郡,平昔甚欢,既贵,君不为俯仰,相遇如布衣时。
后其子以讣闻,马公叹曰:「自尔轻施重义,乐于为善,与人无间,不易得如此人矣」。
治门内谨约束,无寸纸一辞干县令
与人情义明白,人亦不忍欺
乡邻有斗讼,先质于君判可否,为解譬以理,往往毁牒而去。
呜呼,信可谓一乡之善士矣!
元符三年九月三日,以疾终于家,享年七十七。
娶宋氏,先君十三年卒。
男六人:偕,举进士
攸,将仕郎德州司理参军
伸,乡贡新科明法
价,左侍禁
你,敕赐青州助教
佺,乡贡进士
女六人:长适宣德郎吴彦,次适乡贡学究阎友直,次适进士李衮,次适进士李郊,次适通仕郎陈壬,次适登仕郎向沄。
孙男十人:激、洵、洙、深、渐、洄、沂、涛、洞,皆举进士
孙女十人,皆归士族。
曾孙十三人,尚幼。
德善之报方逶迤,衍庆未易量也。
将以政和四年七月十二日,葬于鱼台县平乡东单村之原。
佺以状来乞铭于予,为铭曰:
士不苟作,或以见已。
所愿既薄,求可而止。
善善及人,何必曰仕。
身则不酬,惟后人之祉(《乐静集》卷二九。)
你:疑有误。
治命不可动摇判 宋 · 人境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三九、《名公书判清明集》卷八
窃闻事合于权,不必绳之以正;
情本乎私,未易文之以公。
今吴崇之与吴元宝迭为词首,而为吴坦申诉继后事,虽谓之义举可也。
然拖照案祖,得见吴镗之立为吴坦之子,吴深之立为吴坦之孙,皆出于祖父母、父母之治命,由子及孙,第第相承,已见于再世矣。
一旦复使之𣕕杌不安,可乎?
譬如附于柚,续以查,幸而脉理坚凝,气势联属,方津津然喜有生意,或者过虑其种性之驳,旦旦而伐之,岂惟枝叶受害,而本根且随仆焉。
此正吴崇今日之举也。
设使吴崇真有意于爱念骨肉,当伯父吴元佐议立之初,自合从事于几谏,胡为不于彼时曲尽忠款,及至吴镗兄弟析户之日,又同伯吴元宝联名知押。
吴镗立继,已经三十馀年,遽兴词诉,与昨来知押关书之意,大段矛盾,岂能厌服公论也哉!
当职顾为之深思熟惟,方吴坦与其父吴元佐之议立也,想其环视本宗,无人可立,不得已取诸其妻家之裔,亦曰关于九族之一,庶几亲亲以睦,而相依以生,其较诸绝无瓜葛者,良有间矣。
况人之无子,而至于立继,不过愿其保全家业,而使祖宗之享祀不忒焉耳。
今契勘吴镗吴彦基分析吴元佐户下产钱,每房计一贯四百有零,见今吴彦基仅留四百文有零,而吴镗户下增至二贯八百有零,勘验至此,果何负于乃祖乃父议立之初意。
是则吴镗之继立也,虽出于一时之权,要亦不害其为正。
既又与之参稽族谱,吴崇之与吴坦,乃其堂弟也,以堂弟之亲,而与殁故堂兄议及后事,其谁曰不可。
然初词欲以己之子锜,立继于吴坦嗣事已定之馀,知县宣教窥见其私,亦既不直之矣。
今复欲以众房之子,立继于吴坦之吴镇之后,未为不公,然亦安知非以己私之不遂,姑托公以自文,而重为曾氏困乎?
缘曾氏之于吴镇,乃其亲生之子也,岂有其子早世,母氏忍使之无继者。
今据曾氏所供,昨已将第三孙男岩护继之吴镇,此外更不愿他立。
自从其夫吴坦下世,每事皆系曾氏处分,则议立吴镇,亦须听从其愿,他人何预焉!
吴镗户下产钱甫及三千,见有孙男三人、孙女一人,皆已长成,将来婚娶,亦非细故。
正使官司曲从吴崇之请,更立一人,目今人情不美,如此和气有亏,焉能保其家道之昌乎?
窃念曾氏年华已晚,所立孙男岩护,官司宜与除附,以为善后之计。
不然,他日词讼复兴,吴坦之业难保。
回思今日吴崇倡为继绝之举,亦直美谈尔,初何补于本宗也哉!
区区管见如此,仍录吴崇所具家谱,连粘在前,备申使、府,乞赐裁酌施行。
见到人各押下,著家知管,听候旨挥。
吴彦申状嘉定十六年三月 南宋 · 崔与之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八一
某窃惟人才难得,而将才尤难得,自非平时察访而牧畜之,则缓急无以为用。
某冒赝阃寄,无补丝毫。
时事孔艰,以选将厉兵为急,其閒有材略过人,可用为将帅之储,可不荐拔之乎?
某伏见脩武郎兴元府驻劄御前中军统制吴彦,人物伟健,议论通畅,留心军政,宣力边防,有慷慨功名之志。
轻财好义,得士卒心。
欲望朝廷特赐旌擢,处以统制之寄,庶几边陲得人,诸将亦知所劝矣。
除已录奏闻,伏乞照会申闻事。
三月十七日奉圣旨:「吴彦特差权金州都统制,任责措置捍御边面,具管干日时伏申枢密院
达州李君墓表绍定四年1231年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二一 创作地点:湖北省荆州市
故知达州李君耆寿字南公,以绍定三年二月甲子于州之路寝。
十一月甲子,葬于江陵县之八里龙山原。
予时迁靖未返,不得请役于执事
明年被命西归,过荆州,公之子革之、大有、大过、大壮、大随泣而请曰:「我先君之葬也,前安抚京湖北路别公之杰既为之铭其竁矣,而未有以表诸墓。
先君之受知于子也不后它人,敢惟子请」。
予尚记昔年造公,贬秩里居,杜门扫轨,而惟予是亲。
公之先所谓桂冠三李者,咏于邦人,书诸郡乘。
公名楼曰「英风」,名室曰「瓢乐」,皆摘诸邦人之咏而属予书之。
西庑有读书堂,则予友张元德洽所记也。
公之所志所友盖略可见。
予迁靖,公有书问道路安否,家人欢戚何如,如欧相相存之词。
予德其诚,至于今不忘,然则予何敢辞?
予尝考公之大节,有人所难能者。
公之嫡母硕人任氏无子,抚公如己子,公不知为王氏出也。
淳熙九年硕人卒,公哀毁骨立,父太中公始告之故,感涕失声。
凡奔走四方者十载,绍熙四年,乃得之襄阳雁汊王氏。
乃以轻轩奉迎,族姻从行,道路观者皆为之泣下。
侍养阅二十年。
先是太中公尝访问,得之汉中,士大夫为赋《汉中行》,至是赋《续汉中行》者盈编。
是虽人子之常分,而处伦类之变能尽其道,而始衷终焉,人以为难。
其丞郡于沔也,会金虏闯蜀,沔守王大才帅师以出,公摄州事。
虏游骑距境才二十里所,关外五州流民不下数十万,溃卒满野,以青黄红白巾为识,时出杪掠,而师少财竭,人心皇皇。
西和移帑缗数万入关,公既截借,又控于台阃,贷数万缗买舟,置河口以济流人,赢之官舍,饭饥赡乏,槥死药疾。
又为之斥关候,增栈道,收溃散,集民伍,竟内以清。
明年,虏撇梁、洋,趋大安,丁公煜为利西帅,公以议幕军将石宣往援之。
既却虏,公又还定安集,收文书,封府库,遣忠义人守金牛,而后还沔,则制梱聂公子述又檄公之巴州矣。
时陈淮、李宝陈显、权兴弄兵巴山,公与统领吴彦、吴大钧帅卒三千以往,谕以逆顺之理,悉出降。
公遂却所部卒,与权兴等归制司,外示不疑而密启制帅,请分隶诸军以弭后忧。
帅不果听,其后兴党张福、莫简杀王人以叛。
方兴之降也,遇帅属窜易功状,攘以归己。
巴守避寇乘舟,公既招怀,乃以州事付守,后亦攘为己力。
公皆不言而赏弗及,人又以为难。
公凡历四郡。
始守隆庆,适丁张莫之乱,君当要冲,创山砦,严保伍,谨谍候,戢浮言,人心以安。
蓬介于集壁之郊,地硗塉,合伍县户口不满三万馀,而下户居三之二。
况经溃卒蹂躏,疮痍未瘳,物价翔涌,米斛为缗十二。
公发廪以济之,民既登,又增直为来岁之储。
蜀以民赋烦重,节少府用度,代民一岁之输,既又增公田以养士,旌孝子以厉俗,掩遗骸以厚终,民至今德之。
达视蓬若过之,郡计又夥,然久为盗薮,邻郡病之。
公首以风教为务,崇学校,旌孝子,戢州兵县卒假供官以攘民物者。
州以征官不任事,命属吏笃征,十羊九牧,公为罢去,以便行旅。
州境广袤,盗倚富民为囊橐,公取其最黠者,悉以厚赏禽而寘之理。
州民嚚于讼,有程时叙以废契诬夺其从子元龟之产者,公照知奸罔,由是讼息而民劝于善。
孰不为州,而公所莅率与事会,斯又为人所难能。
予尝评其事,以为事亲临民,分虽殊而理则一。
《终风》之诗,「子言而母嚏」,《陟岵》之诗,「母嗟而子思」,一气流通,此感彼应。
无它,亦诚而已矣。
茍诚矣,虽襄阳雁汊曾不崇朝也;
不诚焉,则有隧而相见、死而不相服者。
夫民亦从心,诚求之则尔瘝予恫,尔伤予戚,凡以惠无告,威弗弱,弭艰恤患,无幽枉弗烛也。
茍无诚求之心,则所欲勿聚,所恶勿施,叹息愁恨在彼,而我无与焉。
呜呼公乎,其庶几有闻于此乎!
公之先居汾之孝义,自公之八世祖彦从五季时为濮州刺史,因家于濮。
至公之高祖尧言举庆历二年进士,为熙宁御史知杂,以论新法不合谢事,徙居江陵,由是为江陵右族
曾祖玙,仕至通直郎,累赠金紫光禄大夫
祖昕,仕至中奉大夫,累赠正议大夫
考康年,仕至朝请郎,累赠太中大夫
公四岁以祖父任补登仕郎淳熙十六年以铨中选,调监户部利州大军仓,父卒,不行。
再调澧州司户参军,嫡母卒,又不行。
亡何,庶祖母赵恭人卒,以禄不逮养,倦于仕进,从朱文公陆文安公受学。
有劝之仕者,又调监雅州名山县茶场,再转为郪县,以举主关升改官,知鄂州蒲圻县通判鄂州主管台州崇道观
王安人忧,服除,通判沔州,知隆庆府蓬州
以言者罢,贬秩二等。
起家知达州,积官至朝奉大夫
公资孝谨而临事有大虑,其修之家,行之官,率多可纪。
既见于别公所为铭志,予不复赘,独摘其为人所难能者而表诸墓。
按: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七九。
奏乞分州措置荒政等事同总领提举七月上)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四八、《西山文集》卷六
伏见今岁江东九郡大旱者七,加以飞蝗所过,遗孽蔽江盈野,其积数尺,草木芦苇为之一空。
秋阳方骄,风日愈烈,耳目所接,无非焦熬窘促之状,人情皇皇,略无生意。
井泉沟涧,在在枯竭,居民行旅,汲饮无所。
市籴翔踊,斗几千钱,其长未已,居民相谓以平时三数日之资为一日籴,犹不能饱。
至于村疃镇戍,市无粒米,道路往来,有连日不得食者。
休宁县申,民户金十八等数百人突入令厅求籴官米,令丞开仓给之,不足以继。
又据江西安抚司牒,建昌县百姓方念八等百十人入靖安县,强发富室仓米。
又据建昌县申,百姓王七八等劫掠民户吴彦聪等家谷。
池州道间亦有近放黥徒诱聚饥民,剽掠客旅,江流浮尸而下,莫知主名。
若不急为措置,则弱者转于沟壑,强者聚为盗贼,皆将上贻宵旰之忧。
臣等并将使指,亲见生灵危急若此,寝食为之不遑。
昨已具奏乞拨降米斛,借兑官钱,措置济粜外,续会议到合施行事宜如后:
一、部内九郡,监司所当通察,至于措置提督,则当各以附近州县分任其责。
凡所施行,仍旧互相关报。
盖通察而不分任,则耳目难周,报应稽缓;
分任而不互报,则血脉不贯,事体不均。
检照常平,诸灾伤县计放税七分以上,监司各分州县巡按检察,月具赈济人口工料钱谷奏闻。
若当职官措置乖方,内知州奏裁,馀选官对移讫奏。
监司附近地方言之,则建康府太平州广德军当责之安抚、转运司宁国府池、徽州当责之提举司,饶、信州南康军当责之提刑司
臣等方欲上闻,忽准省劄,备从提刑司所申行下,臣某都运、臣某提举已遵禀外,缘当来提刑司所申但及分任事理,而未有通察互报之文,兼所分州县,当职官措置善否、推行勤惰及境内有无流移死亡之民,亦合许臣等将来分别奏闻,以听陛下之赏罚。
伏乞睿照。
〔小贴子〕内饶、信两州屡申得雨,臣等得于咨访,饶州境内近来旱处亦多。
鄱阳、浮梁县申,飞蝗已入其境,信州里地相接,窃恐将来蝗灾亦所不免,故今分任之事未敢置二州于虑外。
并乞睿照(准嘉定八年八月二日省劄,依已降指挥,各行分管施行。如有已施行事件,仰逐司互相关报。其州县当职官奉行济粜惰,仰监司各照所管州军当职官,具职位姓名,申取朝廷旨挥。)
一、救荒之政固当责之守令,而州县之间,官事丛委,虽有忧民之吏,欲置它务以专意赈恤,而势有所不能。
其间庸惰之吏视为故常,付之吏手,徒耗官物,惠不及民,实为利害。
臣都运、臣提举自当躬亲巡察外,更合选官不时前去点检,而见任官各有本职,兼其才能可以倚仗者亦自有数。
检准常平,诸灾伤缘赈济事应差官而本州县阙者,听监司于邻近选差,不足即选辖下得替待阙官。
臣等今欲于应本道官属前资待阙内选择忠信才干之人,及虽不应差出者,亦听添凑差委,候踏逐到人,续具名衔申省。
其有劳续,将来结局分立等第申奏,优与推赏,庶几不至阙事。
伏乞睿照。
一、遏籴闭,初非美政。
今州县之间各私其境,而监司又各私其所部,至有邻境之民饥困待尽,不使斗斛流通。
当天下一家之时,岂宜有此?
臣某提举昨尝奏闻,行下湖南湖北江西淮西转运司并沿江州军,通放客米,不得要阻收税,已蒙朝廷劄下江西、湖南北、淮西转运司及各州军,今诸处虽被受朝旨而壅遏自如。
窃见江西、湖南连岁屡丰,今又及时得雨,秋熟可望,自合通融有无,岂可以邻为壑,而湖南之米经从湖北,例遭拘遏,尤为非便。
欲望圣慈检会已降旨挥,再与申严行下,仍劄付京湖制置司照会,遵依施行。
一、江东诸郡旱势既阔,官米有限,全藉收籴米斛赴官接续赈粜,见差官及募富家大室请领官钱四散广籴。
窃见逐州起发纲运,初无收籴之劳,止是关防偷盗欠折,交卸无亏,并沾醲赏。
今所籴米若数目之多寡、道里之远近、防闲之难易、风涛之险阻与纲运同,而于米有交籴之劳,于钱有收支之累,若全无优赏,何以使人?
今欲乞圣慈下有司,量立赏格,分为三等,二万石以上为一等,一万石以上为一等,五千石以上为一等,有官人循资,白身人补右选助教文学,如愿封赠、占射、免役之类,斟酌轻重,等第推赏,分明颁下。
庶几争欲自效,易以集事。
内简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六四、《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三四
某伏承别幅,不以衰年退惰、独学孤陋,而赐以《二忠言行》一帙,及恕斋扁两大字、二记三跋,所以私淑而善诱之者,皆为人子为人臣之大经大法。
某讲闻高谊之日虽久,然此二书前事未见。
晚兼掖垣少公除郎,当草赞书,访朝列以二难德业,吴彦凯始历言昆季学问人也,居今而行古道者也,遂以其语载之纶言,由是始有执鞭为驭之意。
俄而明公仗鈇钺、建大督府,某以耄耋之叟忝版籍之民,凡明公发号施令,移风易俗,合于《中庸》所谓中和,盖公所谓清净。
某昔耳闻,而今目见之,然后自愧前此浅之乎知公,而深服凯择交之不妄也。
至于《讲义》、《读易绝句》、《狱空诗卷》、《建安记》、《平心录存藁》诸书,一旦陈之几按,欢喜踊跃,如窭人之暴富、昏眸之重朗也。
某沿目眚读未终卷,尚容各疏筦见于卷末以求斤削。
使还匆匆,先借丽韵和《岁除》、《狱空》五言、《宴高年》七言各二首,傥辱电览,有以切磋之,将继此而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