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刘道原十国纪年序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一七、《司马公文集》卷六五、《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四八、《三刘家集》附录、《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八、《宋元学案补遗》卷八、同治《瑞州府志》卷一九、《司马温公年谱》卷一
皇祐初,光为贡院属官。
时有诏,士能讲解经义者听别奏名,应诏者数十人。
赵周翰侍讲知贡举,问以《春秋》、《礼记》大义。
其中一人所对最精详,先具注疏,次引先儒异说,末以己意论而断之,凡二十问,所对皆然。
主司惊异,擢为第一。
及发糊名,乃进士刘恕,年十八矣。
光以是慕重之,始与相识。
道原乃其字也。
道原是岁赋诗论策,亦入高等。
殿试不中格,更下国子监试讲经,复第一,释褐钜鹿主簿和川
陆介夫广西帅,奏掌机宜。
前世史自太史公所记,下至周显德之末,简策极博,而于科举非所急,故近岁学者多不读,鲜有能道之者,独道原笃好之。
为人强记,纪传之外,闾里所录,私记杂说,无所不览。
坐听其谈,衮衮无穷,上下数千载间细大之事,如指掌,皆有稽据可考验,令人不觉心服
英宗皇帝雅好稽古,欲遍观前世行事得失,以为龟鉴。
光承乏侍臣,尝从容奏旧史文繁,自布衣之士,鲜能该通,况天子一日万机,诚无暇周览。
乞自战国以还,讫于显德,凡关国家之兴衰,系众庶之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诠次为编年一书,删其浮长之辞,庶于奏御差便。
上甚喜,寻诏光编次《历代君臣事迹》,仍谓光曰:「卿自择馆阁英才共修之」。
光对曰:「馆阁文学之士诚多,至于专精史学,臣未得而知者,唯和川刘恕一人而已」。
上曰:「善」。
退即奏召之,与共修书,凡数年,史事之纷错难治者,则以诿之,光蒙成而已。
今上即位,更命其书曰《资治通鉴》。
王介甫道原有旧,深爱其才。
熙宁中介甫参大政,欲引道原三司条例。
道原固辞以不习金谷之事,因言天子方属公以政事,宜恢张之道,以佐明主,不应以财用为先。
介甫虽不能用,亦未之怒。
道原每见之,辄尽诚规益。
吕献可得罪知邓州道原往见介甫曰:「公所以致人言,盖亦有所未思」。
因为条陈所更法令不合众心者,宜复其旧,则议论自息。
介甫大怒,遂与之绝。
未几,光出知永兴军道原曰:「我以直道忤执政,今官长复去,我何以自安?
且吾亲老,不可久留京师」。
即奏乞监南康军酒,得之。
光寻判西京留台,奏迁书局于洛阳
后数年,道原奏请身诣光议修书事,朝廷许之。
道原水陆行数千里至洛阳,自言比气羸惫,必病且死,恐不复再见,留数月而归。
未至家,遭母丧。
俄得风疾,右手足偏废,伏枕再期,痛苦备至。
每呻吟之隙,辄取书修之。
病益笃,乃束书归之局中。
元丰元年九月戊戌终,官至秘书丞,年止四十七。
嗟乎!
道原之耿介,其不容于人,龃龉以没固宜,天何为复病而夭之邪?
此益使人痛惋惝恍,而不能忘者也。
道原嗜学,方其读书,家人呼之食,至羹炙冷而不顾。
夜则卧思古今,或不寐达旦。
和川,尝以公事适野,见刘聪太宰刘雄碑,知嘉平五年始改建元,正旧史之失。
洛阳,与光偕如万安山,道旁有碑,读之,乃五代列将,人所不称道者
道原即能言其行事始终,归验于旧史,信然。
宋次道亳州,家多书,道原枉道就借观之,次道日具酒馔为主人礼,道原曰:「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吾事,愿悉撤去」。
独闭閤昼夜读且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目为之翳。
道原致疾,亦由学之苦邪。
介甫用事呼吸成祸福,凡有施置,举天下莫能夺。
高论之士,始异而终附之,面誉而背毁之,口是而心非之者,比肩是也。
道原独奋厉不顾,直指其事,是曰是,非曰非。
或面刺介甫,至变色如铁;
或稠人广坐,介甫之人满侧,道原其得失,无所隐。
恶之者侧目,爱之者寒心,至掩耳起避之,而道原曾不以为意。
见质厚者,亲之如兄弟,奸谄者疾之如雠。
用是困穷而终不悔,此诚人之所难也。
申枨以多欲不得为刚,微生高以乞醯不得为直。
道原者,可以为刚直之士乎!
道原家贫,至无以给旨甘,一毫不妄取于人。
其自洛阳南归也,时已十月,无寒具,光以衣袜一二事及旧貂褥赆之,固辞,强与之,行及颍州,悉封而返之。
于光而不受,于它人可知矣。
尤不信浮屠说,以为必无是事,曰:「人如居逆旅,一物不可乏,去则尽弃之矣,岂得赍以自随哉」!
可谓知之明而决之勇矣。
道原好读书,志欲笼络宇宙而无所遗,不幸早夭。
其成者,《十国纪年》四十二卷,包羲至周厉王《疑年谱》、共和至熙宁《年略谱》各一卷,《资治通鉴外纪》十卷,馀皆未成,其成者亦未以传人。
曰:今芳《唐历》本皆不同,由芳书未成而传之故也。
期于瞑目然后传。
病亟犹汲汲,借人书以参校己之书,是正其失。
气垂尽,乃口授其子羲仲为书,属光使撰埋铭及《十国纪年序》。
且曰:「始欲诸国各作《百官》及《藩镇表》,未能就,幸于序中言之」。
光不为人撰铭文已累年,所拒且数十家,非不知道原托我之厚,而不获承命,悲愧尤深。
故序平生所知道原之美,附于其书以传来世。
道原自言,其先万年人,六世祖度,唐末明经及第,为临川,卒官,遇乱不能归,遂葬高安,因家焉。
南唐高安筠州,今为筠州人
父涣,字凝之进士及第,为颍上
不能屈节事上官,年五十弃官,家庐山之阳,且三十年矣,人服其高,欧阳永叔作《庐山》以美之。
今为屯田员外郎致仕云。
重建龙泉县治记 北宋 · 郭劲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九七
建炎三年,金兵饮马江西,腥膻虐焰,被于庐陵诸邑,惟龙泉以僻左仅存。
衣冠飘泊,摩肩叠踵。
不幸奸宄垂涎,为弄兵之地。
明年雩都寇邱权长驱入县,自,罹其焚剽者十六七。
权退,不旋踵而刘雄继之。
绍兴改元死,其党彭友遂屠井邑,官吏越境,侨治于万安,流离散徙,生民无几。
间保桑梓,非贼之辅牙,即带刀佩剑之恶少,良氓封植,殆不禽兽若。
至绍兴四年四月大将岳公飞提兵剪贼,六月奏凯,邑中平复。
冬十月临川王公徽以右朝散郎出宰吾邑,问村落则败为丘墟,问田畴则鞠为草莱,问版图则烬为飞埃,问丁苗则转为涂殍,问风俗则稔为暴戾。
乃于旷野中晲而望之,得枯髅瓦砾之区者,县之故基也,公喟然叹曰:「阛阓可兴,图版可访,户口可以招徕,惟是暴戾寔未易化。
虽然,乱可弭而不可激,吾当先正官守,驯致其道,宜不约而自化」。
不日剪菅,开径路,树垣墉,揆栋宇,取断杗败甓于灰烬之中,即其地而筑之。
凡三月而后成,为屋百馀楹,视事堂吏有舍,簿书有度,金帛有帑,囚有囹圄,粲粲治所,罔不毕张。
于是流亡襁属而归,错处强宗悍姓之间,求田问舍,各安其分,连闾比党,缓带吟笑,往往慈祥相友,而不知昔之艰危痛苦者。
呜呼,公之为政可谓得其序矣。
初,县之风俗谨厚,农力穑,士就学,大抵子弟多赖,有一不肖,十手指而羞之,利甲之士以节义为尚,此其概也。
自今丧乱,薰染恶习,遂至流弊如此,非公亟正其本,使典型有所从效,几何其不禽兽如也!
劲归柴荆,喜见奠枕,因记梗概,以示里闬。
若夫县之废置易改,事具图志,此不复书。
按:乾隆《(江西龙泉县志》卷九,乾隆三十六年刻本。
县治题名记 南宋 · 郭勋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五八
昔天子锡人官之问,有曰安身取誉为难,盖见知于上则能安身,得心于下则能取誉,二者并行而不相悖,斯足以仰膺睿眷,俯慰民瞻,坐俾声华勋业辉映今古。
而今之为政者或尚威严以足国,谓可安身矣,奈结怨于下何?
或推慈惠以济民,谓可取誉矣,奈速辜于上何?
速辜于上则身难以安,结怨于下则誉难以取,而况戎事方兴,神州未复,有征防饷馈之供,使府送迎之费,□□府库见赖之物,必假皂隶鞭笞之势乃能率办先期。
而朝廷恩诏,常存宽恤,毋得横歛,兹莅官者所以尤难于宰邑之职也。
龙泉自国初创置以来,绾铜章墨绶者其详靡得而闻,稽诸图志,谓寺丞何公从水南徙治于此,惟陆若济茂著政绩。
粤自金兵乱夏,黄巾猬起,建炎庚戌虔寇邱权长驱入境,时玉牒赵公迪之率吏民栅山为垒,旗鼓振耀,凶徒畏詟,焚剽郊外而去。
有逋卒刘雄荐起郴界,寻至绍兴之初,其徒彭友遂冲入县治,于是宰世卿苍皇出奔,侨治于赣阳,而寇势益张,绵亘数百里,编氓咸遁于大江之东。
越明年季春,承宣使岳飞始提精锐,鼓行而西,擒剿殆尽。
克复之初,朝请王公下车寓长寿寺为理所,爰召百姓,分葺廨舍,不日而成。
满考,而李文林代之,居无几何,残寇奄至,再罹暴焰,帑廪为之一空。
既而以疾在告,郡将舍人王公移檄敦讲,里居郭倅权邑事,时有旨,宰田地亩分倅以私税均敷,不扰而办,王捐之以表诸邑
暨李不禄,摄理凡三人,越四载,王宣教被命而至,未几解官。
繇此士夫相传,谓是邦当恶少出没之地,闾里不安,租税难辨,久缺正授,凡假摄者又十有三年络绎去来,视如邮传,举无善最可记,惟郭修职张承议苏奉议张从政以抚字教养为意,人到于今思之。
甲戌季冬上官承议甫获正调,自此胡宣教张承议以次莅政。
大抵自兵火之后,宰于兹者非太宽则太猛,猛则民残而越诉者繁,宽则民慢而干纪者众,其弊不可毛举。
之治宽猛适中,而张公天资忠厚,学识明敏,持心公正,视篆之初,抚摩凋瘵,振起颓纲,兼五美以为政,用片言而折狱,期限靡至而人户乐输,赋歛不加而□□毕集。
其育材则两科之士皆步青云,其恤税则万井之间普沾实惠。
揉强梗以为善良,驱寇攘而事稼穑,是以干戈载戢,狴犴屡空。
上致军国之饶,下格士民之誉,二千石以列于外台部刺史以闻于当宁。
信乎黎元之父母,师师之表仪,则安身取誉之道两造其极矣。
故邑之士庶私相谓曰,古郡县皆有题名,而吾邑蔑然,端为缺典。
今公之善政彰彰炳炳,讵可不书?
乃属勋序其大概而记其爵里,植于厅事以示将来,庶期后之君子承继不泯焉。
按:乾隆龙泉县志》卷九,乾隆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