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二乔观 明 · 徐庸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宫妆初试凭阑干,玉女阴符取次看。
教得孙周多妙策,东风一炬走曹瞒
二乔 其一 明 · 徐庸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倾城倾国孙周,两朵芙蓉并蒂秋。
玉女阴符曾遍读,铜台安得锁春愁。
石氏墓志1041年8月8日 北宋 · 石介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四 创作地点:山东省泰安市
石氏之先出于卫康叔之后。
康叔文王之子,周公之母弟。
然则石姬姓矣。
按《本纪》云:「卫,静伯生公叔,公叔生显伯,显伯孙挚生何,为石氏」。
《春秋左氏传》隐三年有石道,道子厚,庄十三年有石祈子,成四年有石稷,襄十七年、十九年有石买,二十七年、二十八年有石恶,襄二十八年、哀十七年有石圃,哀十三年有石曼姑,哀十五年有石乞,十七年有石圃。
《礼记·檀弓》注有石骀仲。
庄八年又有齐小臣石之纷如,十九年又有周士石速,僖三十年又有郑大夫石甲父,文十七年有石楚,成十年有石首,襄十一年、十三年有太宰石㚟,昭三十二年周又有石张,定十四年又有天子之士石尚。
定十年又有宋卿石尤。
六国时有石奢,尝相楚国
汉有万石君父子。
晋有石苞、石统、石乔、石崇、石朴,又有石炮。
唐有石抱忠,则天朝为天官侍郎石雄为将,石演芬著忠义。
□六世祖自沧州乐陵县迁焉。
今为兖州人也。
吾祖初迁而南,得邑曰乾封(后改奉符,)乡曰梁甫,里曰云亭,村曰商王。
泰山,挟徂徕,有二大山之镇。
汶水注其后,经其西,遂筑居焉。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吾祖其近仁智者欤!
吾祖之初来,既鲜兄弟,亦无族姻,有田百亩,专以农为业。
久之,始生高祖逵,高祖乃生曾祖七人,石氏于是遂蕃。
长曾祖性严毅,善于治家,每晨起,令劄子弟毕,先趋田亩,群子弟无敢后者,故石氏富于
且当五代兵寇之时,中原用武,诸祖又皆敏有材力,习战尚勇,骑射格鲑,豪于乡里。
赵将军者,钜盗也,众数千人,张旗鸣鼓,攻掠郡县,其锋甚盛。
尝过吾里中,不敢为力,遣使具一饭,诸祖诺之。
行人更其辞,贼愤,乃来战,遂阵于南门之外。
我不素备,犹杀贼数百人。
方战时,遇力疲则憩于门内,苏而复战。
贼势已抑,将引去未得,尚酣战。
三曾祖鞋系断,投门,门内有癚,闭门不纳,遂败。
是以长曾祖、七曾祖、大祖父、二祖父、四祖父、七祖父皆没于阵。
三曾祖善战,既败,贼入门,升堂阶,又斩贼(□贼□□□□□头。)乃攀堂檐□□出里馀,息于栗林西数十步,渴就沟水饮,眼臶血出滴水上。
苦战如此,竟免。
呜呼!
石氏之迁,其当唐季乎,战之岁在晋开运三年也。
后五年,慕容氏兖州,即周太祖广顺元年也。
贼后□□年,石氏乃分。
曾祖第六房无嗣,与第五房合为一院,凡六院
后第四房嗣亦绝,为五院。
今第一院分六院,第二院分三院,第五院分四院,第七院分二院,合十六院,然皆出于七曾祖。
□叙其略:第一院曾祖讳路坚,娶颜张单氏,生大祖父、二祖父。
大祖父娶秦氏,无子,女二人,长适西王张氏,次适南颜张丁让。
二祖父娶侯村郑氏,生长伯父明、二伯父静。
长伯父娶阳关朱氏,无嗣,一女适刘氏,湘、筠,其甥也(伯父□衋术,乡里名通传。)
二伯父娶淳于氏,生六男,曰用,曰诚,曰元吉,曰政,曰峰,曰宣;
三女,长适旧县陈隐,次适下村张氏,次适下村赵氏。
用二男,曰峦,曰福;
一女适聂氏。
福生圭,峦生先、得哥。
先生大眼
诚一男,曰澡;
三女,适寇氏、郝氏、韩氏。
澡生翁儿。
元吉一男,曰涧;
一女适夏氏。
涧生王儿。
政一男,曰简;
二女,适周氏、李氏。
简生□。
峰三男,曰友谅,曰友直,曰友□;
二女,皆适张氏。
宣三男,曰全,曰师恭,曰师让;
二女,长适富氏,次在室。
第二院曾祖讳路钊,娶刘氏,生四祖父洪、十一祖父瑰;
一女,适李氏。
□□□□□□□□伯父□。
三伯父娶李氏,二男,曰坦,曰荣;
一女,适□氏。
坦生师睦、师和、师厚;
一女,适晏氏。
师睦生课儿。
荣生师哲、师敏(四祖父尝为桑令公厅头,故乡人呼□龙。)
十一祖父娶西张戴氏,生四伯父匀;
二女适刘氏、张氏。
四伯父娶神氏,生宽。
宽生修己、黑牛;
一女,适成氏。
修己生扬七。
三院曾祖讳路宾,娶乾封黄氏,生九祖父文杲、十四祖父。
九祖父娶屈沟□氏,生八叔父谦;
二女,适耿氏、葛氏。
八叔父娶下村马氏,一男曰亨,二女适丁氏、刘九皋。
十四祖父无子。
第四院曾祖讳路珀,娶赵氏,事安太□师、赵侍中、慕容相公、索太保
天福七年衙前子弟,九年补猎务。
□□三年补中府猎射务都头
乾皊三年、广顺三年为讨击副使
无嗣,一女适戚澄。
第五院曾祖讳路真,娶柏子赵氏,生十二祖父钦,一女适太子中舍刘阅。
十二祖父娶南王王氏,生我烈考及仲父跻、仲父扆、季父居化;
二女,适西朱刘氏、柏子赵氏。
我曾祖笃勤农,乐田野,终身不游市郭。
然喜衣冠,尝嘱我烈考于乡先生,愿授以经,因语人曰:「吾不取□,吾□金紫,□乡党,以儒名吾家,吾老死足矣」。
烈考果登第,列东宫官,如其志(先是乡人以曾祖行呼吾家。)
祖父,乡里称长者。
乡人乏,必贷之,果知其不能偿,即取券焚之。
善处乡党,恂恂然无竞。
今吾院视他院稍益,二祖之德也。
我烈考讳丙,娶郭夫人、马夫人、刘夫人、杨夫人、后刘夫人,专三家《春秋》学。
大中祥符五年真宗章圣皇帝御前擢第,仕至太子中舍
生我兄慎齐及、企、会、合与吾姊。
吾姊适举子孙周
吾兄生师愚、师道、师勖、师诲、师默;
生女三人,长适进士姜睶,次适进士高枢,□在室。
介生彭哥、川哥、徕哥;
女二人,俱幼。
企生师廉;
女三人,俱未嫁。
会与合未娶。
师愚生鼎孙;
女一人,方四岁。
二仲父娶颜谢段氏,生屺、怀玉、怀德
女一人,适举子郭师颜。
屺三女。
怀玉生师恪、师贤;
一女。
怀德生师果、师毅、师□、伯惜;
二女。
三叔父娶阳关薛氏,女二人,长适申村姜文,次适进士卢淑。
姜甥铭、铎、锡、社哥;
女二人,一适进士孙廓,一在室。
二婿擅文辞,甥皆学,不为无后。
四叔父娶申村姜氏、□高唐氏,生佥;
女二人,长适王氏,次适任氏。
六院曾祖讳□,娶杨氏,无嗣;
女二人,长适西张鞠□,次适大吴刘□。
第七院曾祖讳□,娶戚氏,生八祖父文密、十祖父文秀、十三祖父;
女二人,长适石固王氏,次适颜谢商氏。
八祖父娶□氏,生五伯父遂、九叔父庆、十二叔父、十三叔父、十四叔父。
五伯父娶乾封寇氏,生□□□□□;
四女,适王氏、杨氏、冯氏、杜氏。
九叔父娶大吴吴氏,生士元
十二叔父娶刘氏,二女适张氏、王氏。
高祖之五女,长适颜张许氏,次适乾封张氏,次适上高郭氏,次适侯村□氏,次适临□翁氏。
石氏始祖一人,高祖一人,曾祖七人,王父十人,诸考十四人,吾辈二十一人。
自我而下,诜诜未见其止也。
若作厥室,始祖基之,高祖堂之,曾祖构之,王父丹之,诸考落成之。
吾辈歌于下,饮食于下,于于如也。
然不敢怠逸,谨保堂构而已。
吾劄子若孙,既材而孝,其必能大石氏,基斯厚矣,堂斯峻矣,构斯崇矣,石氏斯传万世矣。
呜呼!
石氏食此田百有五十年矣,葬此地九十有年矣。
始祖至圭八世,能不失故田,能奉祭祀。
今举曾王父而降为三十二坟,用康定二年辛巳八月丁丑八日甲申归于大茔,以附始祖、高祖、曾祖,岁时则与十六院大合祭焉。
《诗》曰:「孝子不匮」。
又曰:「无忝尔祖」。
《语》曰:「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石氏子孙其庶几矣乎!
茔域南北长四百八尺,东西广三百六十尺,合一十七亩。
大□一百三十株,鉵树一千七百五十株,合一千八百八十株。
石氏子孙贤也,茔阙固焉,宅兆安焉,树植茂焉,祭祀时焉。
茍不肖也,何所不至,戒哉!
□□□□□□□□德郎、守大理寺丞、新授通判通州军州兼管内劝农事、借绯士建仲书,承奉郎待制将作监主簿□颜辅篆额。
孙湛刻(《金石续编》卷一四。又见陈校本附录佚文。)
春秋左氏传杂论一 其二十四 栾书郤至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二九
郤至三遇楚子之卒,见楚子,必下,免胄而趋风
楚子使工尹襄问之以弓,曰:「方事之殷也,有韎韦之跗注,君子也。
识见不谷而趋,无乃伤乎(云云。)」?
「为事之故敢肃使者(云云。)」。
栾书郤至,以其不从己而败楚师也,欲废之。
使楚公子茷告公曰:「此战也,郤至实召寡君,以东师之未至也,与军帅之不具也,曰:『此必败,吾因奉孙周以事君』」。
公告栾书,书曰:「其有焉,不然,岂其死之不恤,而受敌使乎(云云。)」?
长鱼矫以戈杀之,尸诸朝。
右成十六年、十七年。
人臣无外交,郤至事君无贰,而在桴鼓之列。
楚王之问,茍以为礼而忘义,忘义安取礼?
故其后栾书之谗得入。
夫为礼而不图终,尚以贻祸而不足成名,况非礼也哉!
亡妣安康郡太夫人行状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七六、《攻愧集》卷八五
亡妣姓汪氏,讳慧通字正柔,明之鄞人。
曾祖元吉不仕,祖洙,明州助教,累赠正奉大夫
父思温,左朝议大夫,仕为太府少卿直显谟阁,累赠少师
恭人王氏,累赠越国夫人
明今为庆元府
亡妣生于大观四年岁在庚寅五月八日少师长女也。
先君讳璩,曾以军器监丞权尚书工部郎官,知处州,终朝议大夫,累赠银青光禄大夫
先君之祖讳常,朝议大夫,累赠银青光禄大夫
父讳异,徽猷阁直学士朝议大夫,累赠少师
两家少师实为中表,金紫无恙时,始命缔婚,年十九而归于我。
绍兴十六年孺人二十三年安人二十八年宜人乾道三年恭人
淳熙九年十二月,先君捐馆。
十二年,钥该郊祀恩,封太令人。
十三年,高宗庆霈,封太硕人
绍熙五年寿圣皇太后庆寿恩,封太淑人
庆元五年,光宗圣清安,天子行庆于下,封信安郡太夫人
六年明堂恩,进封大宁郡
嘉泰三年郊礼,进封安康郡,不及拜。
四年正月癸酉,以疾薨于昼锦坊之第室,享年九十有五。
子九人:钖,右迪功郎徽州绩溪县
锡,承议郎权发遣严州军州事;
钥,显谟阁直学士通议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
錧,登仕郎
锵,奉议郎、知福州永福县事;
锱,文林郎、监淮东总领所镇江府太平惠民局户部大军仓;
铝、戣,迪功郎温州司理参军
鉼。
女二人,蚤夭。
孙三十一人:沨、澡,迪功郎新泰州海陵县
溆、涤、𤂸,从政郎绍兴府上虞县
濛、潚,从政郎绍兴府嵊县
淜、涞、涔、溁、溗、洎、潗、涷、治,承务郎
况、濂、浙、汉、洔、浔、浯、濋、㶕、淔、濡、󷺄、渟、渥、溧。
孙女十二人。
曾孙男十六人:栋、机、杓,登仕郎
椷、枝、樾、槱、格、枚、札、桔、櫑、栎、机、柯、
曾孙女十人:第二人许适戴闿之,第四人许适陈篚,馀在室。
二兄及錧、锵、溆、濛、栋、第二、第六、第八孙女皆先卒。
先君葬于奉化县金钟之原,将以十二月丙申奉亡妣之丧合焉。
亡妣幼而敏悟,五岁从外祖教授雄州,历历能道河朔所见及边上风物骑射之详。
日在亲侧,凡笺书往来皆能记其人之名字,亲庭或有遗忘,问之如响。
将嫁,外祖曰:「吾之绀珠往矣」。
数岁已能作家书,越国贤明,口授诗语,教以裁剪纫缝纂组之类,不待习而工。
平正端整,皆可为法。
外祖为王府赞读,敌犯京师,事定,携家南京以归。
亡妣及笄,奁具遭乱散失,馀又坏于漏舟,不以为怼也。
先君自少清介,亡妣实为合德。
事李氏姑及伯父、伯母如公姑之礼,晓练世故,谦抑逊顺,被服寒素,内外交称之。
先祖有幼女,亡妣爱育如妹,随事教饬,箱篚直与共之,为择良配,遂归王公正己,仕至太府卿,与之偕老。
王公之父提举时方宰长兴,而外祖知湖州,挈往郡治,相与为结缡之助,罄所有以送之。
王氏初得贤妇,致谢再三。
是时亡妣年才二十有七。
祗此一节,过人远矣。
自尔同先君宦游,内助廉平,言不出阃。
或有触怒,必劝使从宽。
有所馈予,必令从厚。
故庐既碎于兵火,先君仕不加进,生计日削,多寓外家,亡妣因得尽晨昏定省之敬。
二舅出仕,参理家务,上下欢服。
既遂终养,执丧尽礼。
自以不逮事舅姑,岁时祭祀蠲洁诚至,必躬必亲。
晚虽分命子妇,犹临视之。
先君乳母刘氏,本中原人,惠爱子孙。
亡妣待之甚厚,卒老于家。
又以亡姑三人无后,春秋皆预飨焉。
节序荐新,未始少废。
竣事饮福,必欲家人俱集,龆龀不遗。
暮年发不胜冠,或劝裹以乌纱,则曰:「非所以为礼也」。
谨守家法至于终身,澹于荣利,素不蓄财,有则缘手而尽。
不喜为时世妆,冲靓雅正,无珠玑之侈。
饮食有节,靡务精凿。
每言避寇时,仅以涧水进脱粟饭,有馈以豆豉者,其甘如饴。
今日所享,不翅足矣。
笃于教子,至质贷以供束脩。
诸子粗有成立,或问何以为训,曰:「平生不曾对儿辈出一不义语,故薰染至此耳」。
一视九子,无嫡庶之间。
方授室时,视家之有无以为丰杀,平心处之,自无间言。
其遣嫁女孙亦然。
女孙有嫁及远适者,多诵北方安夫人之诗,有曰「女长终为妇,亲边不是家。
睦姻存古训,勤苦是生涯」之句以勉之。
先君有再从弟妹幼孤无依,取而育之,亡妣为毕其婚嫁。
其他解衣为助者,不能悉书也。
喜周人之急,家藏夺命丹秘方,岁营珍剂以为施,治疾起死甚多。
先君在乌镇时,友婿陈公膏已自御史贰外府,亡妣每闻有除目,则为女弟赞喜,遣贺惟恐后,无分毫羡慕及欿然之意。
少卿忽下世,轻舟入都以慰之,其达识类此。
尝在亲戚家,闻从子过省之报,喜不自胜,坐中以为夫人之子也。
问得其详,唶曰:「心地乃尔耶」?
先君寿终,固已难堪。
未半载,而严州兄又以毁卒。
亡妣年已高,皆忧其不能处,而旷度了达,昼夜之哭,哀至若不可解,哭已则胸次豁然,起居不改,其度人尤以为难。
钥守永嘉,迎侍为八十之庆。
暇时领妇孙周郡圃,不假扶掖,撷黄甘以分啖,略无衰相。
钥亦仰体慈训,不敢以严苛临民。
后省尝以封駮久不决,跪以告曰:「朝夕且得严谴,恐一有斥逐,徒惊尊抱。
莫若先归故里,脱不可逃,宁身当之」。
亡妣曰:「我亦念归久矣」。
尽室为之东下,嗣岁复来。
时仕者间自引去,同列或谓钥曰:「子有亲老,可明告于朝,使子弟奉以归,非他人比也」。
钥亦以告,亡妣曰:「吾两陷围城中,还乡又脱寇厄,以是知死生真有定分。
在此则犹知事宜,外方传闻多过,徒乱人意」。
钥竦而承命,不敢复请,闻者无不叹服。
钥自吏部尚书谋补外,亡妣闻之,曰:「可去即去,毋以禄位为累也」。
既归,见亲党道旧故,甚自适也。
越国生二女一子,仲舅尚书讳大猷,引经告老,而陈氏从母之子讳居仁中书舍人,终华文阁直学士
里有「一舅二甥三学士」之语。
从母及舅母亦皆封赠至夫人。
外门切邻,亡妣年九十,尚书公亦八十,里之族姻孟春为庆。
既报之,又合楼氏年过七十者男女二十馀人别为一席,以侈其盛。
仲春尚书庆,酬酢稠叠,迭为重客。
季春,又夫人生朝也,箫鼓之声几无虚日。
未几,圣朝推老老之恩,亡妣授郡封,尚书公进直学士郡太守致上命羊酒粟帛之赐,焜耀两家。
先君在时,固已赢八十口,逮今二十许年,未问纳妇及婿,惟孙曾子女增四十有五人,童丱满前,爱抚惟均,欢笑杂沓,不以为厌,问安直颔之而已。
晚岁备福,诚世所鲜俪也。
奉佛素谨,甫三旬,已阅《大藏经》,取《龙龛手鉴》以正奇字。
越国尝再诵及半,又与二舅补之
近年犹作梵呗,时举因果以示人。
晨餐以前无非佛事,寒暑如一。
昼静多观大字,未见之书,不问多寡,必自首至尾而后已。
书传过目如素所习,诸史举大端,兴亡之际、贤否之著者类能道之。
稗官小说所见尤众,性复善记,非出彊勉。
二族交婚如朱陈然,亲连至多,姓第之外,姻娅宗派如烛照数计,后生取质焉。
及见宣和盛时暨靖康间事,言之皆有端绪,如《痛定》、《泣血》等书,间能指其不然者。
后得《梦华录》,览之曰:「是吾见闻之旧」。
且谓今之茶褐墨绿等服皆出塞外,自开燕山,始有至东都者,深叹习俗之变也。
太师史文惠公丞相魏文节公见必加敬。
数年间,遇寿则大资赵公郡侯倅贰而下俱集,或叹曰:「人间纵有此寿,若斑衣珠履之盛,则未之见也」。
既倦于行,或过诸院,近则钥辈抱持,稍远则子若孙亲扶板舆,每顾笑以为乐。
客或求升堂,苟非有疾,未尝不见,问劳周悉,旁及其近亲之安否,谈旧事不少差。
咸仰神明之未衰也。
灯前则与诸妇为依经马之剧,或至夜分不倦。
去年方觉顿弱,虽齿豁体羸已久,而耳聪目明如旧。
钥比蒙恩与郡,以九十者家不从政,力辞,亡妣以为然。
疾既革,元日犹自力危坐,以待贺者。
钥痛念严州兄禄不及后,郊恩以奏从子澡,岁首受命,亡妣犹能以手加额。
六日,忽命浴且理发,自此叩之则应,不复出语。
面西侧卧,时若微哂,三日不动,以至属纩,殆善业之报也。
仁慈薰然,待妾媵有恩,人人怀感,不待鞭扑而自驯服,去者必使得所归。
闾巷匹妇有来者,一以恩意接之,故吊者无不尽哀,闻者无不伤叹。
已而大资率乡之士夫近百人,制帅尚书黄公、郡县官及乡校正录而下各来致祭,多有哀辞以形容盛美与哀荣终始之备,且言上寿全福,无可憾者。
呜呼!
人子之心岂有穷极!
况自父兄凋丧以来,母子相倚为命,年弥高,惧弥甚,不敢一日轻去膝下。
而天祸我家,遽降酷罚,不孝罪逆以至于此,尚何以生为哉!
方忍死以襄大事,追惟吾母淑质懿范著闻远迩,若其容德广大,孝敬淳笃,高明谅直,慈祥清粹,曲尽人情而动依大义,非惟闺阃之贤妇所不能及,有烈丈夫名荐绅之所难能者。
不肖子钥自省事以来亲见实行,闻格言旧矣,是敢泣血具载,以少伸哀痛孺慕之诚。
非不欲极意赞扬,而屏伏苫块,肝胆溃裂,魂魄纷乱,不能尽究始末,以发潜德。
窀穸有时,未敢求铭于当世大贤,辄援曾文昭公亡妣之称,效后山陈公先夫人行状之体,敬刊之石,以对先君之碑铭,以示子孙,使毋忘。
哀哉!
馀生无母可事,长号擗踊,冀相寻于九原之下耳。
呜呼痛哉!
呜呼痛哉!
孝子楼钥泣血谨状。
秀野园记 南宋 · 袁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七七、《絜斋集》卷一○
资政范公之镇杭也,子弟请治地洛阳,因辟圃为佚老之地。
公曰:「人苟有道义之乐,形骸可外,况于居室。
西都名园相望,谁独障吾游者?
禄赐之馀,以赡宗族可也。
奚以圃为」?
子弟敬遵其令,无敢复言,姑苏义庄遂为无穷之利。
司马丞相亦公辈人也,创独乐园,以极燕居之适,自为之记,实广二十亩。
东坡苏公赋诗,有曰:「中有五亩园,花竹秀而野」。
抑又何哉?
虽然,公亦非以游观为乐者。
培植名花,或不过一二本,曰「吾记其种而已矣」,自言「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是岂以游观为乐者乎?
然则先正二公之心,实未尝不同也。
某家故清贫,自宦游至今,田不过四百亩。
念族人之贫,思有以赒之,力不能及,每以为恨。
又思先君无恙时,空乏甚矣,而舍旁犹有三亩之园,植花及,日与其子若孙周旋其间,考德问业,忘其为贫。
后以为子舍,兹事遂废。
此吾家不可阙者。
与其增膏腴数十亩而传之后裔,孰若复三亩之园而不坠其素风乎。
于是乎决意为之,曰怡颜,曰蒙养,曰观妙,曰含清,皆所以为进德之地也。
平生酷好泉石,为山而水环之,虽秀而野,不事华饰,达于西塾,厥广倍之,而圃不复加辟矣。
稍有赢馀,燕及宗族,此固君子之所乐也,岂徒游观之谓哉。
昔者樊迟、子张同登圣师之门,皆以崇德辨惑为问。
夫子于则有善哉之称,而张也则否。
函丈之间,圣师临之,门人侍焉,切己之问,不约而发,舞雩之下,风景可嘉,此心凝然,如侍函丈,此樊迟所以为善也。
士之涉此园者,思樊迟之所以问,圣师之所以答者,而有契于心。
呜呼,兹诚进德之机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