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高象先金丹歌(二) 南宋 · 陆游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三五、《渭南文集》卷二六、《放翁题跋》卷一
国初,有高象先淳化中三司户部副使,少从戚同文学,与宗度、许骧、陈象舆、郭成范、王砺、滕涉齐名,不言其所终,亦不知其乡里,恐即此人。
然序言名先字象先,又似别一人。
神仙隐显,不可必知,聊记之耳。
辛亥炊熟日书。
金丹歌 北宋 · 高象先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东海高先真作怪,一个了心无比大。
塞破乾坤造化炉,跳出阴阳生死海。
雄哉权握天地机,上苍不许自身奇。
闲谈王霸浑多事,锋铓不露将谁知。
忆昔余年十四五,明经早欲干明主。
壮心不伏低时才,遂弄笺毫业词赋。
赋成龌龊翻自鄙,篆刻雕虫安足贵。
旋操洪笔落宏词,将应大中天子制。
前年攘臂来京辇,曼倩飞书方自荐。
酒酣览镜照客容,遽骇潘安鬓华变。
舍鉴拊膺吁自语,倏忽浮荣宁足慕。
金阙遂抛方正科,玉京上应神仙举。
神仙举业竟何以,万卷无师问深旨。
何殊乘舰泛尾闾,南北东西渺无际。
八月十五清明,闭关思道心冥冥。
兀然四大生虚白,一觉一灵升太清。
太清四顾何漫漫,水晶宫殿水相攒。
巍巍双阙横云端,玉牌金篆生广寒。
广寒宫里有平道,倒景未升天未晓。
丹凤紫鸾栖碧林,白鹿黄猿睡瑶草。
以指扣关身未已,有吏开关问行止。
遽报高先字象先,思真不觉飞魂至。
仙官得旨忻所入,有顷双童出相揖。
玉宸有命召先生,霞帔飘飘玉趾急。
双童引去入金砌,绛节霓旌森羽卫。
雉扇双开见粹容,再拜鞠躬俟天意。
玉宸谓我凡间子,何为修真肯如此。
急徵仙籍问仙名,仙官答云有名字。
举世何人识河车,子当西去求西华
西华夫人掌枢纽,便当指与真丹砂。
仍命双童为前导,缥缥缈缈凌飞霞。
百万里兮何咫尺,倏然已抵金天涯。
朱曦半出扶桑东,轻云夹之光曈曚。
百花摘引如长虹,抓楹攫槛皆虬龙。
琳琅琪树青葱,天风四触声玲珑。
珠玑宝殿森其中,双童指曰西华宫。
宫中䌽仗何昭□,有女年方十六七。
鬓发缤纷垂暮云,素容轻淡凝春雪。
双童前宣玉宸旨,送到象先高处士
已题仙籍有仙名,夫人为指长生理。
夫人受命双童去,揖坐从容与仙语。
万卷仙经传世间,不遇真人安得悟。
夫人为我张华筵,珊瑚玳瑁寒相鲜。
纷羽驾兮飞云軿,召双童兮谒䌽鸾。
群仙集兮祥云聚,天乐铿鍧声四举。
滴沥金浆带露倾,婆娑丹凤和云舞。
素容潜溢兮朱颜酡,献酬交错兮欢何多。
夫人顾我兮歌短歌,圣贤莫若丘与轲。
借问丘轲今何在,空留冢墓高嵯峨。
前豪后杰同一辙,溺名涛兮沉利波。
甘随石火风灯去,莫肯栖心追大罗。
红尘此日任吾子,摆落浮云如脱屣。
向来虔奉玉宸言,为君析理长生事。
君不见古皇问道崆峒室,虽得大纲未全悉。
回头蜀国访峨嵋,天真皇人与真一。
真一之道何所云,莫若先敲戊己门。
戊己门中有金水,金水便是黄芽根。
黄芽根为万物母,母得子兮为鼎釜。
日精月华交感时,一浮一沉珠自飞。
池塘衰柳怯秋风,金谷残花愁暮雨。
数百言兮何达观,万象强名声一断。
大哉真觉来心地,一切圣贤拂如电。
雄哉朴凸歌中豪,宝之未敢呈我曹。
正当群士急笺槌,纸价恐增朝夕高。
奇君手有谪仙笔,奇君身有谪仙骨。
吾皇丰爵安得縻,蛟龙不是池中物
我有赤龙天上诀,有口人间未曾说。
奇君雄负天仙才,不惜天机为君泄。
庸儿莫笑作虚狂,为君一跃大罗月。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静功部
玄关显秘论 南宋 · 白玉蟾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四九、《海琼问道集》(正统道藏本)、紫清指玄集、《琼琯白先生集》卷一○、琼琯白真人集
一言半句便通玄,何用丹书千万篇。
人若不为形所累,眼前便是大罗天。
若要鍊形鍊神,须识归根复命。
所以道归根,自有归根窍。
复命还寻复命关,且如这个关窍。
若人知得真实处,则归根复命何难也!
故曰:有人要识神仙诀,只去搜寻造化根。
古者虚无生自然,自然生大道,大道生一气,一气分阴阳,阴阳为天地,天地生万物。
则是造化之根也。
此乃真一之气,万象之先,太虚、太无、太空、太玄,杳杳冥冥,非尺寸之所可量,浩浩荡荡,非涯岸之所可测。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大包天地,小入毫芒。
上无复色,下无复渊。
一物圆明,千古显露,不可得而名者。
圣人以心契之,不获已而名之曰道。
以是知即心是道也。
故无心则与道合,有心则与道违。
惟此「无」之一字,包诸有而无馀,生万物而不竭。
天地虽大,能役有形,不能役无形;
阴阳虽妙,能役有气,不能役无气;
五行至精,能役有数,不能役无数;
百念纷起,能役有识,不能役无识。
今夫修此理者不若先鍊形。
鍊形之妙在乎凝神。
神凝则气聚,气聚则丹成,丹成则形固,形固则神全。
宋齐丘云:「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
只此「忘」之一字,则是无物也。
「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
其斯之谓乎!
如能味此理,就于「忘」之一字上做工夫,可以入大道之渊微,夺自然之妙用,立丹基于顷刻,运造化于一身也。
然此道视之寂寥而无所睹,听之杳冥而无所闻,惟以心视之则有象,以心听之则有声。
若学道之士冥心凝神,致虚守静,则虚室生白,信乎自然也。
惟太上度人,教人修炼,以乾坤为鼎器,以乌兔为药物,以日魂之升沉应气血之升降,以月魄之亏盈应精神之衰旺,以四季之节候应一日之时刻,以周天之星数应一炉之造化。
是故采精神以为药,取静定以为火。
以静定之火而鍊精神之药,则成金液大还丹。
盖真阴真阳之交会,一水一火之配合,要在先辨浮沉,次明主客,审抽添之运用,察反覆之安危。
高象先云:「采有日,取有时」。
刘海蟾云:「开阖乾坤造化权,煅炼一炉真日月」。
能悟之者,效日月之运用,与天地以同功。
夫岂知天养无象,地养无体。
天长地久,日光月明,真一长存,虚空不朽也。
吾今则而象之,无事于心,无心于事。
内观其心,心无其心;
外观其形,形无其形;
远观其物,物无其物。
知心无心,知形无形,知物无物,超出万幻,确然一灵。
古经云:「生我于虚,置我于无」。
是宜归性根之太始,反未生之已前,藏心于心而不见,藏神于神而不出。
故能三际圆通,万缘澄寂,六根清净,方寸虚明,不滞于空,不滞于无,空诸所空,无诸所无,至于空无所空,无无所无,净裸裸,赤洒洒地,则灵然而独存者也。
道非欲虚,虚自归之,人能虚心,道自归之。
道本无名,近不可取,远不可舍,非方非圆,非内非外,惟圣人知之。
三毒无根,六欲无种,顿悟此理,归于虚无。
老君曰:「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若能于静定之中抱冲和之气,守真一之精,则是封炉固济以行火候也。
火本南方离卦,离属心,心者神也,神则火也,气则药也。
以火鍊药而成丹者,即是以神御气而成道也。
人能手抟日月,心握鸿濛,自然见橐籥之开辟,河车之升降。
水济命宫,火溉丹台。
金木交并,水土融和。
姹女乘龙,金翁跨虎。
逆透三关,上升内院。
化为玉汞,下入重楼。
中有一穴,名曰丹台。
铅汞相投,水火相合。
才若意到,即如印圈。
契约也自然而然,不约而合。
有动之动,出于不动;
有为之为,出于无为。
当是时也,白雪漫天,黄芽满地。
龙吟虎啸,夫唱妇随。
玉鼎汤煎,金炉火炽。
雷轰电掣,撼动乾坤。
百脉耸然,三关透彻。
玄珠成象,太乙归真。
泥丸风生,绛宫月明。
丹田烟暖,谷沼波澄。
鍊成还丹,易如反掌。
七返九还,方成大药。
日鍊时烹,以至丸转。
天关地轴,在吾手中。
经云:「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
则是三花聚顶,五气朝元。
可以入众妙门,玄之又玄也。
更能昼运灵旗,夜孕火芝。
温养圣胎,产成赤子。
至于脱胎神化,回阳换骨,则是玉符保神,金液鍊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者也。
张平叔云:「都来片饷工夫,永保无穷逸乐」。
诚哉是言!
盖道之基,丹之本,龙虎之宗,铅汞之祖,三火所聚,八水所归,万神朝会之门,金丹妙用之源,乃归根复命之关窍也。
既能知此,则欲不必遣而心自净,心不必澄而神自清。
一念不生,万幻俱寝。
身驭扶摇,神游恢漠。
方知道风清月白,皆显扬铅汞之机,水绿山青,尽发露虎龙之旨。
海南白玉蟾幼从先师陈泥丸学丹法,每到日中冬至之时,则开乾闭巽,留坤塞艮,据天罡,持斗柄,谒轩辕,过扶桑,入广寒,面鹑尾,举黄钟,泛海槎,登昆崙,佩唐符,撼天雷,游巫山,呼黄童,召朱儿,取青龙,肝白虎,髓赤凤,血黑龟。
精入土釜启荧惑,命阏伯化成丹砂。
华池,吸神水,饮刀圭,从无入有,无质生质,抽铅添汞,结成圣胎。
十月既满,气足形圆,身外有身,谓之胎仙。
其诀曰:「用志不分,乃可凝神。
灰心冥冥,金丹内成」。
此予之所得也。
如昔施肩吾之诗曰:「气是添年药,心为使气神。
能为神气主,便是得仙人」。
惟此诗简明通玄,玉蟾因阅而诵之,自然到秋蟾丽天,虚空消殒之地,非枯木寒灰之士不能知此。
予既得此,不敢自默。
《太上玄科》曰:遇人不传失天道,传非其人泄天宝。
天涯海角,寻遍无人,不容轻传,恐受天谴。
深虑大道无传,丹法湮泯,故作《玄关显秘论》,盖将晓斯世而诏后学,以寿金丹一线之脉也。
复恐世人犹昧此理,乃复为之言曰:以眼视眼,以耳听耳,以鼻调鼻,以口缄口。
潜藏飞跃,本乎一心。
先当习定凝神,惩忿窒欲,惩忿窒欲,则水火既济。
水火既济,则金木交并。
金木交并,则真土归位。
真土归位,则金丹自然大如黍米。
日复一粒,神归气复,充塞天地。
孟子曰:「善养吾浩然之气」者此也。
肝气全则仁,肺气全则义,心气全则礼,肾气全则智,脾气全则信。
若受气不足,则不仁、不义、不礼、不智、不信,岂人也哉!
人能凝虚养浩,心广体胖,气母既成,结丹甚易,可不厚其所养,以保我之元欤!
学者思之,敬书以授留紫元云。
乞放身丁钱劄子1194年10月 南宋 · 陈傅良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一、《止斋先生文集》卷二六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真宗实录》:大中祥符四年秋七月壬申朔诏曰:「朕临御万邦,厉精庶政。
一夫不获,尚切于忧劳;
九赋用均,唯思于宽简。
惜其物力,以厚民生。
眷惟浙江之区,介彼东南之域,而自祖宗恢复,声教诞敷。
去率敛以居多,俾乐康之斯洽。
洪惟利泽,已浃编氓。
然计口算缗,尚存于伪制;
治财吝纳,仍限于岁输。
特俾蠲除,式申旷荡。
两浙福建荆湖南北路身丁钱,并特除放。
如有元以钱折征物色,亦与除放(自「如有」以下十三字,据福州法册添入。)」。
凡岁免缗钱四十五万四百六贯。
身丁钱,不知所始,臣伏读御札,则知其为东南伪制也。
本朝六路次第归化,所以加惠之者甚厚。
往者妇人有之,至淳化三年(见十月四日琼州敕。)
寺院行者有之,至咸平五年(见七月四日两浙福建路敕。)
摄官有之,至至道二年(见正月十五日广南敕。)
盐亭户有之,至太平兴国元年(见九月福州路敕。)
赁舍寄住者有之,至咸平六年(见四月二日广州敕。)
死丁自咸平二年始与除放八月二十日、明、、台、、秀、苏、湖十二州敕。),逃丁自咸平四年始与检阁(见七月十一日荆湖南、北路敕。)
又伪命日,如福州每丁三百二十五,自太平兴国五年定纳钱一百七月高象先奏请。)福州长溪有温、台等州投过一千七百馀户、二千馀丁,每丁亦三百二十五,自景德二年定依温、台州,见纳钱二百五十四月二十日刘炤奏请。)
苏州每丁纳米,自淳化五年定纳钱二百(见八月十七日苏州敕。)
睦州每丁六百九十五,处州每丁五百九十四,自咸平三年许将绢折纳五月二十三日两浙路敕。)
抑见伪制各出一时,颇亦不等。
前后敕命,大抵多者使寡,难者使易,不宜有者使无。
而诸国苛歛,渐趋于平。
至是乃一切蠲去,与民更始。
天圣间侍御史章频言:「先帝除放伪命身丁,东南之区,圣德所被,十六年矣。
放过钱七百馀万贯,而军国之须,不闻申匮乏」。
可谓至论!
然臣又按《实录》,明道元年三月两浙转运司言:「大中祥符五年已放诸路身丁钱,而婺、秀州尚输如故」。
乃蠲除之。
蔡襄亦尝言:伪命日,诸州各有丁钱,唯漳、泉州兴化三郡折作米七斗五升。
真宗皇帝哀矜困穷,蠲放两浙福建身丁钱。
其时漳、泉、兴化是亦丁钱折变作米,无人论奏因依,遂至先朝大惠不及三郡。
以此见祥符放丁溥及六路,其间犹有至今输纳者,皆府县占吝,奉行不虔之故。
推而广之,宜在今日。
恭惟陛下仁圣在上,轸忧民瘼,欲省赋甚矣。
间者断自渊衷,量减折帛之估。
有司以阙经费为言,其议遂寝。
以臣愚见,折帛固宜减,不如身丁切于穷民。
且其为钱,视祖宗折帛之估才十之一;
而其为丁,视纳折帛之家殆累数万缗。
陛下寻祥符之诏,断而行之,幸甚。
周易参同契解后序端平元年正月 南宋 · 王夷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二五
尝闻先达高象先诗云:「《金碧龙虎》、《参同契》,留为万古丹中王」。
又古今诸仙多尊《参同契》为丹法之祖。
盖古有《金碧龙虎经》,辞寡意深,世人莫晓。
至汉魏君伯阳演经为契。
魏君上虞人,今越之公库板行,惟以彭晓《笺义》而为善本。
然世代迁革,今所行者已非彭真,独首叙与《明镜图》得魏君之旨。
至于诸家之注,皆以旁门附会,故张平叔慨叹「世人将仙经妄行笺注」者是也。
抱一先生陈君自淮游浙,学者以是书质其真伪,盖世之好异之士或以《参同契》为伪书,犹今所行麻衣之《易》也。
愚师事抱一先生最久,亲闻奥论,谓:「魏君以伯阳自名,实老氏之化身也;
而《参同契》辞章近古,全述真机,实魏君之言,非常人所可拟述也。
犹麻衣之《易》,实陈希夷记录麻衣之言,非世儒可道,而或者妄传以为己作,惑误后人,是犹贪天之功,岂不获罪于天耶」?
愚闻是语,心融意释,因请抱一先生为之注。
然而先生无心事事,不可以笔砚浼,愚时以一二段求释其旨,岁月既久,方成全编。
敬命梓工,以传同志。
噫!
《金碧经》待《参同》而始显,《参同》得先生解而始明,是由《春秋》之有《左传》,又得杜预为之释也。
上天怜悯学道者流,生先生于斯世,发明丹经之秘奥,学者秘而传诸,毋贻轻泄漏慢之谴,不胜至祷。
时端平改元正旦希微子王夷焚香再拜,誓心敬跋。
按:《周易参同契解》卷下,正统道藏本。
周易参同契解后序淳祐五年八月 南宋 · 王夷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八二
丹经紫书行于世者多矣,惟魏伯阳依《金碧龙虎经》托《易》象作《参同契》,敷叙丹法,最为精详。
吕真人之歌尝曰:「《金碧》《参同》不计年,妙中妙兮玄中玄」。
高象先诗亦云:「《金碧龙虎》《参同契》,留为万古丹中王」。
盖美其至也。
越郡旧有彭真一注本,仆曩得之,玩读无虑数过,而辞深义隐,邈不可窥。
扣诸江湖学仙之流,亦莫不以是为病,祗叹曰:道渊乎哉!
岁在甲辰阳月下弦日,天锡缘幸获遇抱一先生陈君于山阴之大云。
明年夏五圆日,再遇于在所之佑圣观。
先生且语仆曰:「子志于道,更当为道立功。
吾尝徇友人之请,作《参同契解》一编,中所著辞,率皆直指,漏露丹秘,曾无留机。
实欲开后学冥昧之途,不敢为古书幽深之语。
子能谋为传行计,善行岂小哉」!
仆既受其书,篝灯静读,玄玄之妙朗在目前,不惟魏君本旨赫然彰明,而诸经书所秘而不敢言者且昭揭于此矣。
即举手赞曰:「吾先生可谓慈仁之至,而是书可谓读《参同契》者指南也」。
敬募诸有缘,相与而锓之梓,所冀递相授受,同志毕览,因文悟解,立登真玄。
其或有未能尽悉渊微,犹俟夫师之亲指者,则亦未免为旁门邪径、殊术臆说、似是而实非者乱惑也。
后之览者愿加之意。
淳祐乙巳仲秋旦,门人天台生稽首谨题。
按:《周易参同契解》卷下,正统道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