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邹公桥记1169年10月16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四八、《省斋文稿》卷二八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以石为杠谓之徛,以石绝水谓之梁。
古也卫淇、晋湨,《诗》、《春秋》皆大之,郑洧胡为而不梁乎?
曰:洧之有渊,龙尝斗焉,石其不可为也。
晋楚之师岁至,井木犹且堙刊,况于舆梁?
子产之以乘舆济也,其亦有所不得已也。
孟子讥之者何?
曰:孟子论为政所以训也,非讥也。
然则宜梁而不梁,其可乎?
庐陵一雷地有市曰富田,吉、赣、闽、粤之商日夜走集,置戍兵焉。
其川滥觞于兴国,凡数百里,至市而漫。
春夏苦大浸,秋冬复病于涉。
徒杠岁败,津人要求无艺。
乡三老邹昶惋然念之,鸠工运石,为梁以济。
其长三百尺,衡二十尺,其高加衡丈焉。
酾水为五道以过舟,为屋二十四间以庇行人,直栏横槛,翼于其傍。
绍兴庚辰,迄乾道丙戌乃成,靡金谷以万计。
于是乡贡进士兖州学正田亮功,乡贡进士曾同文帅士子序而诗之,联为大轴,谒记于予。
予谢不能,而泸溪丈人王公又教之曰:「美事也,毋庸辞」。
予闻力可兴利济人者有三:郡邑以势,道释以心,富家以赀。
然势者或病于扰而其成也苟,心者必藉于众而其成也缓,赀高者又丰入而啬出,瘠彼而肥己,能推惠者几何人哉?
今邹氏赀未高也,而乐善如此,是宜一乡称之,文士赋之,乡先生诏之。
余故乐为之书,因以释子产千七百年之疑云。
五年己丑十月既望,青原野夫周某并书。
登台桥碑 南宋 · 王应麟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二、光绪《宁海县志》卷二一、雍正《浙江通志》卷三七
宁海县东七十五里,濒巨海有黄公渡,是为登陆之会。
其北曰东仓,丞相信国叶公居焉;
其东曰西洲,发运尚书二郑公居焉。
发运公讳霖,瑰名茂德,为世津梁,所谓雪岩先生也。
始为太学生,慨然有济人利物之志,常与其季杰涉是渡。
灵峰院浮屠元海适同舟,公中流谓曰:「津人操楫,冒风涛,危孰甚焉?
去危即安,盍为桥以济」?
元海曰:「是吾心也,前者筑塘,正欲为此。
他日子策足要津,共成兹事,可乎」?
公曰:「可哉,假以十年,何事不立」?
咸哂其愚,谓浮天沃日之波,一卷石讵能阏?
元海不顾,誓以必成,裒檀施,空储橐,鸠工犍石。
癸巳甲辰,一星始终,成桥一洞。
公方董饷淮右,捐俸馀佐其费,又为洞者三。
丁未岁,公起家持浙西常平使者节,输廪给俾续前绪,于是五洞就而元海逝。
其徒继志不懈,有清隐惠畴者协比其力,谓事有至难,吾师既为之,若潮汐上下之,所力易易耳,盍敢溃于成?
复往叩公,公戒惠畴谒诸公贵人求助,且割俸裨其不足,讫放镑海为梁二十四洞,时庚戌夏五月也。
桥之东隙地百馀丈,为堤接之,创庵庐于东僻山岭,聚徒守焉。
桥址藉蛎房为固,虑嗜利民窃取,白巡司为之禁。
视泉之洛阳,功与齐而力倍之,行人啧啧咏叹遗爱。
公之孙灊图列事迹,嘱应麟著石章垂久远,应麟于公门下士,不敢辞,乃为之辞曰:
台为古海,限与天际,濞彼黄津,坎险孰济。
涛涌□悍,一苇航之,鲸呿鲛□,嗟人慄危。
有伟郑公,怀仁斯□,身虽韦褐,心已禹稷。
爰语苾刍,汝其维梁,一念之烈,填海匪难。
昊穹实临,成公之志,于淮于浙,公濡六辔。
缩衣贬食,惠我乡闾,厥施丰溥,我禄之馀。
儒释一心,同于济物,谋不愆素,卫淇晋澳。
如虹贯日,如鼋浮江,登陆结辙,坦履康庄。
溟波不扬,百灵朝夕,天吴紫凤,贴妥受职。
元凯富平,维何造舟,未若兹桥,镇压瀛陬。
郑公之德,岩岩无极,尔驷尔车,过者必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