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矫诏授楚王玮(元康元年六月) 西晋 · 惠废贾皇后
出处:全晋文卷十三
太宰太保欲为伊霍之事,王宜宣诏,令淮南、长沙、成都王屯宫诸门,废二公(《晋书·楚王玮传》。贾后使惠帝为诏,夜使黄门赍以授玮。玮欲复奏,黄门曰:「事恐漏泄,非密诏本意。」玮遂勒军收太宰、汝南王亮、太保卫瓘杀之。玮坐矫制斩,百姓为之立祠。贾后先恶瓘亮,又忌玮,故以计相次诛之。案:玮传似此诏贾后逼帝为之,《惠帝纪》作贾后矫诏。)。
惠帝元康中京洛童谣二首 其一 魏晋 · 无名氏
《晋书》曰:惠帝元康中。京洛童谣。南风。贾后字也。白。晋行也。沙门。太子小字也。鲁。贾谧国也。言贾后将与谧为乱。以危太子。而赵王因虋咀嚼豪贤。以成篡夺也。《宋书》曰:是时悯怀颇失众望。卒以废黜。不得其死焉。
南风起兮吹白沙。
遥望鲁国何嵯峨。
千岁髑髅生齿牙(贾后传作前至三月灭汝家。○《晋书》五行志。《晋书》贾后传。《宋书》五行志。《乐府诗集》八十八。《诗纪》四十四。又《御览》三百六十八引干宝晋纪引沙、牙二韵。)。
奏劾王衍 魏晋 · 阙名
出处:全晋文
衍与司徒梁王彤书,写呈皇太子手与妃及衍书,陈见诬之状,彤等伏读,辞旨恳恻,衍备位大臣,应以义责也。太子被诬得罪,衍不能守死善道,即求离婚,得太子手书,隐蔽不出,志在苟免,无忠謇之操,宜加显责,以厉臣节,可禁锢终身(《晋书·王衍传》,衍女为悯怀太子妃,太子为贾后所诬衍惧,自表离婚,贾后既废,有司奏衍云云。)。
晋纪总论 东晋 · 干宝
出处:全晋文、文选卷四十九
史臣曰:昔高祖宣皇帝以雄才硕量,应运而仕,值魏太祖创基之初,筹画军国,嘉谋屡中,遂服舆轸,驱驰三世。性深阻有如城府,而能宽绰以容纳,行任数以御物,而知人善采拔。故贤愚咸怀,小大毕力,尔乃取邓艾于农隙,引州泰于行役,委以文武,各善其事。故能西禽孟达,东举公孙渊,内夷曹爽,外袭王陵,神略独断,征伐四克。维御群后,大权在己。屡拒诸葛亮节制之兵,而东去吴人辅车之势。世宗承基,太祖继业,军旅屡动,边鄙无亏,于是百姓与能,大象始构矣。玄丰乱内,钦诞寇外,潜谋虽密,而在几必兆。淮浦再扰,而许洛不震,咸黜异图,用融前烈。然后推毂钟邓,长驱庸蜀,三关电扫,刘禅入臣,天符人事,于是信矣。始当非常之礼,终受备物之锡,名器崇于周公,权制严于伊尹。至于世祖,遂享皇极。正位居体,重言慎法,仁以厚下,俭以足用;和而不弛,宽而能断。故民咏惟新。四海悦劝矣。聿修祖宗之志,思辑战国之苦,腹心不同,公卿异议,而独纳羊祜之策,以从善为众。故至于咸宁之末,遂排群议而杖王杜之决,汎舟三峡,介马桂阳,役不二时,江湘来同。夷吴蜀之垒垣,通二方之险塞,掩唐虞之旧域,班正朔于八荒。太康之中,天下书同文,车同轨。牛马被野,馀粮栖亩,行旅草舍,外闾不闭。民相遇者如亲,其匮乏者,取资于道路,故于时有天下无穷人之谚。虽太平未洽,亦足以明吏奉其法,民乐其生,百代之一时矣。武皇既崩,山陵未乾,杨骏被诛,母后废黜,朝士旧臣夷灭者数十族。寻以二公楚王之变,宗子无维城之助,而阏伯实沈之郤岁构;师尹无具瞻之贵,而颠坠戮辱之祸日有。至乃易天子以太上之号,而有免官之谣,民不见德,唯乱是闻,朝为伊周,夕为桀蹠,善恶陷于成败,毁誉胁于势利。于是轻薄干纪之士,役奸智以投之,如夜虫之赴火。内外混淆,庶官失才,名实反错,天网解纽。国政迭移于乱人,禁兵外散于四方,方岳无钧石之镇,关门无结草之固。李辰石冰,倾之于荆扬,刘渊王弥,挠之于青冀,二十馀年而河洛为墟。戎羯称制,二帝失尊,山陵无所。何哉?树立失权,托付非才,四维不张,而苟且之政多也。夫作法于治,其弊犹乱;作法于乱,谁能救之?故于时天下非暂弱也,军旅非无素也。彼刘渊者,离石之将兵都尉;王弥者,青州之散吏也。盖皆弓马之士,驱走之人,凡庸之才,非有吴先主诸葛孔明之能也。新起之寇,乌合之众,非吴蜀之敌也。脱耒为兵,裂裳为旗,非战国之器也。自下逆上,非邻国之势也。然而成败异效,扰天下如驱群羊,举二都如拾遗。将相侯王,连头受戮,乞为奴仆而犹不获。后嫔妃主,虏辱于戎卒,岂不哀哉!夫天下,大器也;群生,重畜也。爱恶相攻,利害相夺,其势常也;若积水于防,燎火于原,未尝暂静也。器大者不可以小道治,势动者不可以争竞扰,古先哲王,知其然也。是以捍其大患而不有其功,禦其大灾而不尸其利。百姓皆知上德之生己,而不谓浚己以生也。是以感而应之,悦而归之,如晨风之郁北林,龙鱼之趣渊泽也。顺乎天而享其运,应乎人而和其义,然后设礼文以治之,断刑罚以威之,谨好恶以示之,审祸福以喻之,求明察以官之,笃慈爱以固之,故众知向方,皆乐其生而哀其死,悦其教而安其俗,君子勤礼,小人尽力,廉耻笃于家闾,邪僻销于胸怀。故其民有见危以授命,而不求生以害义,又况可奋臂大呼,聚之以干纪作乱之事乎?基广则难倾,根深则难拔,理节则不乱,胶结则不迁。是以昔之有天下者,所以长久也。夫岂无僻主,赖道德典刑以维持之也。故延陵季子听乐以知诸侯存亡之数,短长之期者,盖民情风教,国家安危之本也。昔周之兴也,后稷生于姜嫄,而天命昭显,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其诗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又曰:「立我蒸民,莫匪尔极」。又曰:「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至于公刘遭狄人之乱,去邰之豳,身服厥劳。故其诗曰:「乃裹糇粮,于橐于囊」。「陟则在巘,复降在原,以处其民」。以至于太王为戎翟所逼,而不忍百姓之命,杖策而去之。故其诗曰:「来朝走马,帅西水浒,至于岐下」。周民从而思之,曰:「仁人不可失也」,故从之如归市。居之一年成邑,二年成都,三年五倍其初。每劳来而安集之。故其诗曰:「乃慰乃止,乃左乃右,乃疆乃理,乃宣乃亩」。以至于王季,能貊其德音。故其诗曰:「克明克类,克长克君,载锡之光」。至于文王,备修旧德,而惟新其命。故其诗曰:「惟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由此观之,周家世积忠厚,仁及草木,内睦九族,外尊事黄耇,养老乞言,以成其福禄者也。而其妃后躬行四教,尊敬师傅,服浣濯之衣,脩烦辱之事,化天下以妇道。故其诗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是以汉滨之女,守絜白之志;中林之士,有纯一之德。故曰:「文武自天保以上治内,采薇以下治外,始于忧勤,终于逸乐」。于是天下三分有二,犹以服事殷,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犹曰天命未至。以三圣之智,伐独夫之纣,犹正其名教曰「逆取顺守,保大定功,安民和众」。犹著大武之容曰「未尽善也」。及周公遭变,陈后稷先公风化之所由,致王业之艰难者,则皆农夫女工衣食之事也。故自后稷之始基静民,十五王而文始平之,十六王而武始居之,十八王而康克安之,故其积基树本,经纬礼俗,节理人情,恤隐民事,如此之缠绵也。爰及上代,虽文质异时,功业不同,及其安民立政者,其揆一也。今晋之兴也,功烈于百王,事捷于三代,盖有为以为之矣。宣景遭多难之时,务伐英雄,诛庶桀以便事,不及脩公刘太王之仁也。受遗辅政,屡遇废置,故齐王不明,不获思庸于亳;高贵冲人,不得复子明辟;二祖逼禅代之期,不暇待参分八百之会也。是其创基立本,异于先代者也。又加之以朝寡纯德之士,乡乏不二之老。风俗淫僻,耻尚失所,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谈者以虚薄为辩,而贱名俭,行身者以放浊为通,而狭节信,进仕者以苟得为贵,而鄙居正,当官者以望空为高,而笑勤恪。是以目三公以萧杌之称,标上议以虚谈之名,刘颂屡言治道,傅咸每纠邪正,皆谓之俗吏。其倚杖虚旷,依阿无心者,皆名重海内。若夫文王日𣅳不暇食,仲山甫夙夜匪懈者,盖共嗤点以为灰尘,而相诟病矣。由是毁誉乱于善恶之实,情慝奔于货欲之涂,选者为人择官,官者为身择利。而秉钧当轴之士,身兼官以十数。大极其尊,小录其要,机事之失,十恒八九。而世族贵戚之子弟,陵迈超越,不拘资次,悠悠风尘,皆奔竞之士,列官千百,无让贤之举。子真著崇让而莫之省,子雅制九班而不得用,长虞数直笔而不能纠。其妇女庄栉织纴,皆取成于婢仆,未尝知女工丝枲之业,中馈酒食之事也。先时而婚,任情而动,故皆不耻淫逸之过,不拘妒忌之恶。有逆于舅姑,有反易刚柔,有杀戮妾媵,有黩乱上下,父兄弗之罪也,天下莫之非也。又况责之闻四教于古,修贞顺于今,以辅佐君子者哉!礼法刑政,于此大坏,如室斯构而去其凿契,如水斯积而决其堤防,如火斯畜而离其薪燎也。国之将亡,本必先颠,其此之谓乎!故观阮籍之行,而觉礼教崩弛之所由;察庾纯贾充之事,而见师尹之多僻。考平吴之功,知将帅之不让;思郭钦之谋,而悟戎狄之有衅。览傅玄刘毅之言,而得百官之邪;核傅咸之奏,钱神之论,而睹宠赂之彰。民风国势如此,虽以中庸之才,守文之主治之,辛有必见之于祭祀,季札必得之于声乐,范燮必为之请死,贾谊必为之痛哭。又况我惠帝以荡荡之德临之哉!故贾后肆虐于六宫,韩午助乱于外内,其所由来者渐矣,岂特系一妇人之恶乎?怀帝承乱之后得位,羁于彊臣。悯帝奔播之后,徒厕其虚名。天下之政,既已去矣,非命世之雄,不能取之矣。然怀帝初载,嘉禾生于南昌。望气者又云豫章有天子气。及国家多难,宗室迭兴,以悯怀之正,淮南之壮,成都之功,长沙之权,皆卒于倾覆。而怀帝以豫章王登天位,刘向之谶云,灭亡之后,有少如水名者得之,起事者据秦川,西南乃得其朋。案悯帝,盖秦王之子也,得位于长安,长安,固秦地也,而西以南阳王为右丞相,东以琅邪王为左丞相。上讳业,故改邺为临漳。漳,水名也。由此推之,亦有徵祥,而皇极不建,祸辱及身。岂上帝临我而贰其心,将由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者乎?淳耀之烈未渝,故大命重集于中宗元皇帝。
又明帝诛诸弟论 南梁 · 裴子野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三
夫噬虎之兽,知爱己子,搏狸之鸟,非护异巢。太宗保字螟蛉,剿拉同气,既迷在原之天属,未识父子之自然,宋德告终,非天废也。夫危亡之君,未尝不先弃本枝,妪煦旁孽,推诚嬖狎,疾恶父兄,前乘覆车,后来并辔。猎使仲叔有国,犹不失配天,而他人入室,将七庙绝祀,曾是莫怀,甘心揃落。晋武背文明之托,而覆中州者贾后,太祖弃初宁之誓,而登合殿者元凶,祸福无门,奚其豫择,友于兄弟,不亦安乎(《通鉴》一百三十三。)?
虞世基罪当死论 唐初 · 杜如晦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七
天子有争臣。虽无道。不失其天下。仲尼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世基岂得以炀帝无道。不纳谏诤。遂杜口无言。偷安重位。又不能解职请退。则与箕子佯狂而去。事理不同。昔晋惠帝贾后将废悯怀太子。司空张华竟不能苦争。阿意苟免。及赵王伦举兵废后。使让张华。华曰。将废太子日。非是无言。当时不被纳用。其使曰。公为三公。太子无罪被废。言既不从。何不引身而退。华无词以答。遂斩之。夷其三族。古人有云。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故君子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张华既抗直不能成节。逊言不足全身。王臣之节。固巳坠矣。虞世基位居宰辅。在得言之地。竟无一言谏争。诚亦合死。
谏废黜三王奏 唐 · 张九龄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八十八
陛下纂嗣鸿业。将三十年。太子已下。常不离深宫。日受圣训。今天下之人。皆爱陛下享国日久。子孙蕃育。不闻有过。陛下奈何以一日之閒。废弃三子。伏惟陛下思之。且太子国本。难于动摇。昔晋献公惑宠嬖之言。太子申生忧死。国乃大乱。汉武威加六合。受江充巫蛊之事。将祸及太子。遂至城中流血。晋惠帝有贤子为太子。容贾后之谮。以至丧●。隋文帝取宠妇之言。废太子勇而立晋王广。遂失天下。由此而论之。不可不慎。今太子既长无过。二王又贤。臣待罪左右。敢不详悉。
偃武修文论 中唐 · 李竦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五十八
国有二柄以济人。天有四时以成岁。文武者君之威惠。春秋者天之生成。故人君法天时。顺人望。人归于德。天应以时。莫不奉此而宁灾。由斯而康俗。所谓文者。足以经邦国。所谓武者。足以定祸乱。故武在合变。不可一黩。文贵经久。可守为常。请借前事而明之。庶斯得矣。夫以尧舜揖让。汤武干戈。干戈在乎止乱。揖让资乎偃武。故得享国日久。多历年所。三王既往。霸者是继。晋文伐原以示信。齐桓勤王以称德。宋殇好战以陨越。徐偃专文以丧亡。王霸陵夷。到于秦汉。始皇威慑六国。建万代业。隳城郭。焚诗书。卒使宗庙为墟。身陨下国。黩武之徵也。高皇夷秦项。诛韩彭。陆生著书。叔孙制礼。修文之渐也。光武以长者戡难。孟德以应变即戎。故得擒樊崇。破袁绍。虽未悉于至理。道亦存乎息戈。晋文之对何曾。不闻经国。惠皇之溺贾后。竟至破家。吴王石头之都。刘备益州之地。但区区于守险。曾不暇于脩文。后魏则多难临朝。后周则经国日浅。孝文舍辫发。服衣冠。未能倒载干戈。休放牛马。武帝降高纬。戮晋公。甲兵未宁。中道而殒。武则不可。文则不如。东晋之仅保江山。宋祖之草创社稷。道成以殷忧启祚。萧衍以戡定兴王。陈主以好内亡。隋皇以征辽丧。皆不明于文武。适足为我驱除。况高祖端拱无为。太宗大功继统。高宗致位于元默。中宗御俗以康宁。睿宗之恭膺大宝。元宗之克清海内。肃宗之收复二都。皇帝之光有六合。方今四夷向化。万姓归心。总七圣之殊勋。正百王之坠典。然干戈未息。疮痍未瘳。修文之期。取则不远。偃武之义。今则时哉。
守在四夷论 唐 · 牛僧孺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八十二
传曰。古者天子守在四夷。盖言能令四夷不侵。咸自守境。洎周汉迄隋。多不知守身。但欲令四夷自守。殊不知四夷自守。国内皆成四夷也。因著论以明之。何者。夫守之大旨。以防攻也。善防其攻者。莫若防其败。善防其败者。莫若防其亡。夫四夷不守境。不过于略地侵城。是有败无亡也。若王者之贵。如天如地。苟落一星。伐一树。不足损天地之光辉。盖帝王之权。能杀人。能生人。能达人。能穷人。能贫人。能富人。故四国之人思亲之。必伺君好而赞之。虽似亲之。其实攻之。王者守大道。沦非道。是则不见败而有亡也。况四夷之攻至难者有四。国人之攻至易者亦有四。四夷之攻以白刃。国人之攻以巧言。四夷之攻以鼓鼙。国人之攻以秘隐。四夷之攻以兵相害。国人之攻以矫相亲。四夷之攻以兵相侵。国人之攻以矫相益。故观白刃则惧而思守也。聆巧言则甘而思受也。听鼓鼙则警而思备也。遇秘隐则懵而思述也。逢相害则恚而思雠也。见相亲则感而思近也。值相侵则忿而思报也。得相益则和而思邻也。攻边则人人思守也。攻身则人人思受也。抑人情之常。非所钻凿而异也。且王者之守有六失。守之不固则非道攻之。守之不贞则色攻之。守之不约则声攻之。守之不廉则聚敛攻之。守之不俭则奢侈攻之。守之不正则邪佞攻之。守之不仁则征伐攻之。夏舍淑德而嬖妺喜。是色攻而亡也。殷舍德音而耽愔愔。是声攻而亡也。周厉舍廉节而悦荣夷公。是聚敛攻而亡也。秦始皇舍节俭而起阿房。是奢侈攻而亡也。汉灵舍正直而近刑人。是倖佞攻而亡也。隋炀舍慈仁而事辽东。是征伐攻而亡也。自三王百代。无四夷之攻而亡者。皆以守身不谨。为嗜欲所攻故也。虽得四夷自守。复何益哉。或云幽王为犬戎所灭。僧孺以为幽王自以守道不固。频举伪烽。嗷嗷天下。空于杼轴。加以褒姒以色攻。俾诸侯不信而败。非独由于四夷也。至于晋之十六国。稽其本则祸于惠帝也。贾后以色攻。贾谧以佞攻。致令八王并兴。生人减半。然后戎夷乘间。敢为窥窬。可谓四夷先起于内。不由四夷不守于外也。故有德者必先守身而后四夷。无德者不先守其身。但令四夷自守。曾不防戎狄在其国中。故攻秦之胡者二世也。岂必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哉。沈尹戌虽举守四夷之言。而不书守身之道。是载华而略。实非垂范之旨也。敢因文字。以附简书之阙。
退身论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
老子曰。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昔余常惑焉。自前朝李右相元中书。皆宴安厚味。终婴大戮。所以文种有藏弓之恨。李斯有税驾之叹。张华愿优游而不获(原注裴頠劝废贾后华答以庶可优游卒岁)。傅亮赞识微而不免。此四子者。皆神敏知几。聪明志古。图国致霸。动必成功。而自谋其身。犹有所恨。况常人哉。其难于退者。以余忖度。颇得古人微旨。天下善人少恶人多。一旦去权。祸机不测。掺政柄以禦怨诽者。如荷戟以当狡兽。闭关以待暴客。若舍戟开关。则寇难立至。迟迟不去者。以延一日之命。庶免终身之祸。亦犹奔马者不可以委辔。乘流者不可以去楫。是以惧祸而不断。未必皆耽禄而患失矣。何以知之。余之前在鼎司。谢病辞免。寻即远就泽国。自谓在外而安。岂知天高不闻。身远受害。近者自三公镇于旧楚。恳辞将相。归守丘园。而行险之人。乘隙搆患。竟以失巨浪而悬肆。去灌木而撄罗。余岂不知身退罹殃。盖耻同种斯之不去也。则知勇退者岂容易哉。而陆士衡称不知去势以求安。辞宠以招福。斯言过矣。惟有遭逢善人。则庶可无患。故范睢得蔡泽。退而不辱。虞邱得叔孙。去而不困。其次刚毅者有心者亦可矣。子文举子玉以靖国。随会避郤子以纾乱。皆保其后矣。若小人。则祸必及之。无所逃也。终不及乘扁舟变姓名。浩然五湖之外。不在人间之世。斯可以免矣。
洛州语(初高宗时,贾敦颐为洛州刺史,有政绩,神龙中,张仁愿为洛州长史,皆一时之最,故时人语曰。) 唐 · 不详
押阳韵
洛州有前贾后张,可敌京兆三王。
晋门 贾后 唐末 · 周昙
七言绝句 押真韵
贾后甘为废戮人,齐王还杀赵王伦。
一从天下无真主,瓜割中原四百春。
蒙求 后晋 · 李瀚
四言诗
引用典故:郭奕心醉 望尘 安世三箧 斑衣 鲍靓记井 扁鹊起虢 鳖灵王蜀 伯成辞耕 不占陨车 蔡伦造纸 蔡顺分椹 蔡裔殒盗 曹参趣装 长孺国器 陈群戚容 陈寔遗盗 陈泰挂壁 陈遗饭感 程邈隶书 充国自赞 仇览栖鹰 毛子白龟 郭丹约关 王俭坠车 赵温雄飞 崔烈铜臭 带经 戴封积薪 戴逵破琴 澹台毁璧 邓艾大志 丁公遽戮 丁宽易东 丁兰刻木 东平为善 董奉活燮 董永自卖 杜后生齿 杜林駮尧 杜预建桥 端康相代 端木辞金 郭文游山 恶来多力 二鲍纠慝 樊哙排闼 氾毓字孤 冯衍归里 甘宁奢侈 左慈掷杯 葛丰刺举 公超 龚胜不屈 广汉钩距 苟弟转酷 谷永笔札 顾荣锡炙 杨仆移关 广德从桥 郭贺露冕 郭槐自屈 郭巨将坑 寿王议鼎 何武去思 何晏神伏 和峤专车 贺循儒宗 弘羊心计 弘治凝脂 胡广朴阙 晋武伤指 华歆忤旨 淮南食时 桓谭非谶 桓温奇骨 黄琬对日 黄宪万顷 黄寻飞钱 会稽霞举 张良烧栈 宋宗鸡窗 汲黯开仓 季圭士首 季彦领袖 季野阳秋 纪昌贯虱 纪信诈帝 祭遵布被 蓟训历家 贾氏如皋 贾诩非次 江逌爇鸡 姜诗跃鲤 将闾仰天 诘汾兴魏 晋宣狼顾 京房推律 井春五经 敬姜犹绩 君章拒猎 孔伋缊袍 孔翊绝书 田横感歌 原宪桑枢 李充四部 李恂清约 郦寄卖友 郦生长揖 梁竦庙食 梁习治最 亮陟隔坐 临江折轴 陵母伏剑 灵王出髭 灵运曲笠 一钱 刘昆反火 刘驎高率 刘惔倾酿 刘玄刮席 刘桢平视 刘整交质 龙逢板出 卢植音钟 陆抗尝药 陆玩无人 罗友默记 落下历数 马安四至 马后大练 毛玠公方 蒙恬制笔 孟阳掷瓦 糜竺收资 祢衡一鹗 闵损衣单 宁成乳虎 牛祸 庞俭凿井 裴楷清通 裴頠谈薮 齐景驷千 王濛市帽 千秋小车 秦宓论天 秦彭攀辕 仲容青云 黥布开关 三冬 三王尹京 商受斮涉 叔敖阴德 申嘉私谒 盛吉垂泣 盛彦感螬 石庆数马 时苗留犊 史鱼黜殡 史籀大篆 士衡患多 庶女振风 司马称好 宋弘不谐 宋女愈谨 苏韶鬼灵 宿瘤采桑 孙宝自劾 孙晨藁席 孙绰才冠 孙敬闭户 孙寿折腰 太叔辨洽 嬉戏冠沐猿 陶侃酒限 田骈天口 田文比饭 田豫俭素 王霸冰合 王褒柏惨 王承鱼盗 王充阅市 王导公忠 王敦倾室 王览友弟 王凌呼庙 王戎简要 王商止讹 王述忿狷 王思怒蝇 王忳绣被 王祥守奈 王修辍社 王阳囊衣 王允千里 卫瓘抚床 文宝缉柳 文伯羞鳖 息躬历诋 孝伯痛饮 辛毗引裾 须贾擢发 许慎无双 许询胜具 殷师牛斗 真长望月 荀粲惑溺 颜叔秉烛 严母埽墓 彦国吐屑 晏御扬扬 伊籍一拜 义纵攻剽 翼奉观性 阴方祀灶 隐之感邻 应奉五行 应璩三入 优旃滑稽 虞延剋期 袁盎却座 袁耽俊迈 彦伦鹤怨 凿齿尺牍 翟璜直言 张堪折辕 张昭塞门 赵伦鹠怪 赵孟疵面 赵禹廉倨 郑众不拜 挚仲辞翰 仲文照镜 仲宣独步 周侯山嶷 周嵩狼抗 周兄无慧 周阳暴虐 周镇漏船 朱博乌集 主诺 子罕辞宝 子囊城郢 祖约好财 左思十稔
王戎简要,裴楷清通。
孔明卧龙,吕望非熊。
杨震关西,丁宽易东。
谢安高洁,王导公忠。
匡衡凿壁,孙敬闭户。
郅都苍鹰,宁成乳虎。
周嵩狼抗,梁冀跋扈。
郗超髯参,王珣短簿。
伏波标柱,博望寻河。
李陵初诗,田横感歌。
武仲不休,士衡患多。
桓谭非谶,王商止讹。
嵇吕命驾,程孔倾盖。
剧孟一敌,周处三害。
胡广补阙,袁安倚赖。
黄霸政殊,梁习治最。
墨子悲丝,杨朱泣岐。
朱博乌集,萧芝雉随。
杜后生齿,灵王出髭。
贾谊忌鵩,庄周畏牺。
燕昭筑台,郑庄置驿。
瓘靖二妙,岳湛连璧。
郤诜一枝,戴冯重席。
邹阳长裾,王符逢掖。
鸣鹤日下,士龙云间。
晋宣狼顾,汉祖龙颜。
鲍靓记井,羊祜识环。
仲容青云,叔夜玉山。
毛义捧檄,子路负米。
江革忠孝,王览友弟。
萧何定律,叔孙制礼。
葛丰刺举,息躬历诋。
管宁割席,和峤专车。
时苗留犊,羊续悬鱼。
樊哙排闼,辛毗引裾。
孙楚漱石,郝隆晒书。
枚皋诣阙,充国自赞。
王衍风鉴,许劭月旦。
贺循儒宗,孙绰才冠。
太叔辨洽,挚仲辞翰。
山涛识量,毛玠公方。
袁盎却座,卫瓘抚床。
于公高门,曹参趣装。
庶女振风,邹衍降霜。
范丹生尘,晏婴脱粟。
诘汾兴魏,鳖灵王蜀。
不疑诬金,卞和泣玉。
檀卿沐猴,谢尚鸲鹆。
泰初日月,季野阳秋。
荀陈德星,李郭仙舟。
王忳绣被,张氏铜钩。
丁公遽戮,雍齿先侯。
陈雷胶漆,范张鸡黍。
周侯山嶷,会稽霞举。
季布一诺,阮瞻三语。
郭文游山,袁宏泊渚。
黄琬对日,秦宓论天。
孟轲养素,扬雄草玄。
向秀闻笛,伯牙绝弦。
郭槐自屈,南郡犹怜。
鲁恭驯雉,宋均去兽。
广客蛇影,殷师牛斗。
元礼模楷,季彦领袖。
鲁褒钱神,崔烈铜臭。
梁竦庙食,赵温雄飞。
枚乘蒲轮,郑均白衣。
陵母伏剑,轲亲断机。
齐后破环,谢女解围。
凿齿尺牍,荀勖音律。
胡威推缣,陆绩怀橘。
罗含吞鸟,江淹梦笔。
李廞清贞,刘驎高率。
蒋诩三径,许由一瓢。
杨仆移关,杜预建桥。
寿王议鼎,杜林駮尧。
西施捧心,孙寿折腰。
灵辄扶轮,魏颗结草。
逸少倾写,平子绝倒。
澹台毁璧,子罕辞宝。
东平为善,司马称好。
公超雾市,鲁般云梯。
田单火牛,江逌爇鸡。
蔡裔殒盗,张辽止啼。
陈平多辙,李广成蹊。
陈遵投辖,山简倒载。
渊客泣珠,交甫解佩。
龚胜不屈,孙宝自劾。
吕安题凤,子猷访戴。
董宣彊项,翟璜直言。
纪昌贯虱,养由号猿。
冯衍归里,张昭塞门。
苏韶鬼灵,卢充幽婚。
震畏四知,秉去三惑。
柳下直道,叔敖阴德。
张汤巧诋,杜周深刻。
三王尹京,二鲍纠慝。
孙康映雪,车胤聚萤。
李充四部,井春五经。
谷永笔札,顾恺丹青。
戴逵破琴,谢敷应星。
阮宣杖头,毕卓瓮下。
文伯羞鳖,孟宗寄鲊。
史丹青蒲,张湛白马。
隐之感邻,王修辍社。
阮放八隽,江暨四凶。
华歆忤旨,陈群蹙容。
王浚悬刀,丁固生松。
姜维胆斗,卢植音钟。
桓温奇骨,邓艾大志。
杨修捷对,罗友默记。
杜康造酒,苍颉制字。
樗里智囊,边韶经笥。
滕公佳城,王果石崖。
买妻耻醮,泽室犯斋。
马后大练,孟光荆钗。
颜叔秉烛,宋弘不谐。
邓通铜山,郭况金穴。
秦彭攀辕,侯霸卧辙。
淳于炙輠,彦国吐屑。
太真玉台,武子金埒。
巫马戴星,宓贱弹琴。
郝廉留钱,雷义送金。
逢萌挂冠,胡昭投簪。
王乔双凫,华佗五禽。
程邈隶书,史籀大篆。
王承鱼盗,丙吉牛喘。
贾琮褰帷,郭贺露冕。
冯媛当熊,班女辞辇。
王充阅市,董生下帷。
平叔傅粉,弘治凝脂。
杨生黄雀,毛子白龟。
宿瘤采桑,漆室忧葵。
韦贤满籯,夏侯拾芥。
阮简旷达,袁耽俊迈。
苏武持节,郑众不拜。
郭巨将坑,董永自卖。
仲连蹈海,范蠡泛湖。
文宝缉柳,温舒截蒲。
伯道无儿,嵇绍不孤。
绿珠坠楼,文君当垆。
伊尹负鼎,宁戚叩角。
赵壹坎壈,颜驷蹇剥。
龚遂劝农,文翁兴学。
晏御扬扬,五鹿岳岳。
萧珠结绶,王贡弹冠。
庞统展骥,仇览栖鹰。
葛亮顾庐,韩信升坛。
王褒柏惨,闵损衣单。
蒙恬制笔,蔡伦造纸。
孔伋缊袍,祭遵布被。
周公握发,蔡邕倒屣。
王敦倾室,纪瞻出妓。
暴胜持斧,张纲埋轮。
灵运曲笠,林宗折巾。
屈原泽畔,渔父江滨。
魏勃埽门,潘岳望尘。
京房推律,翼奉观性。
甘宁奢侈,陆凯贵盛。
干木富义,于陵辞聘。
元凯传癖,伯英草圣。
冯异大树,千秋小车。
漂母进食,孙钟设瓜。
壶公谪天,蓟训历家。
刘玄刮席,晋惠闻蟆。
伊籍一拜,郦生长揖。
马安四至,应璩三入。
郭解借交,朱家脱急。
虞延剋期,盛吉垂泣。
豫让吞炭,锄麑触槐。
阮孚蜡屐,祖约好财。
初平起石,左慈掷杯。
武陵桃源,刘阮天台。
王俭坠车,褚渊落水。
季伦锦障,春申珠履。
甄后出拜,刘桢平视。
胡嫔争摴,晋武伤指。
石庆数马,孔光温树。
翟汤隐操,许询胜具。
优旃滑稽,落下历数。
曼容自免,子平毕娶。
师旷清耳,离娄明目。
仲文照镜,临江折轴。
栾巴噀酒,偃师舞木。
德润佣书,君平卖卜。
叔宝玉润,彦辅冰清。
卫后发鬒,飞燕体轻。
玄石沈湎,刘伶解酲。
赵胜谢躄,楚庄绝缨。
恶来多力,飞廉善走。
赵孟疵面,田骈天口。
张凭理窟,裴頠谈薮。
仲宣独步,子建八斗。
广汉钩距,弘羊心计。
卫青拜幕,去病辞第。
郦寄卖友,纪信诈帝。
济叔不痴,周兄无慧。
虞卿担簦,苏章负笈。
南风掷孕,商受斮涉。
广德从桥,君章拒猎。
应奉五行,安世三箧。
相如题柱,终军弃繻。
孙晨槁席,原宪桑枢。
端木辞金,钟离委珠。
季札挂剑,徐稚致刍。
朱云折槛,申屠断鞅。
卫玠羊车,王恭鹤氅。
管仲随马,苍舒称象。
丁兰刻木,伯瑜泣杖。
陈逵豪爽,田方简傲。
黄向访主,陈寔遗盗。
庞俭凿井,阴方祀灶。
韩寿窃香,王濛市帽。
句践投醪,陆抗尝药。
孔愉放龟,张颢堕鹊。
田豫俭素,李恂清约。
义纵攻剽,周阳暴虐。
孟阳掷瓦,贾氏如皋。
颜回箪瓢,仲蔚蓬蒿。
糜竺收资,桓景登高。
雷焕送剑,吕虔佩刀。
老莱斑衣,黄香扇枕。
王祥守奈,蔡顺分椹。
淮南食时,左思十稔。
刘惔倾酿,孝伯痛饮。
女娲补天,长房缩地。
季圭士首,长孺国器。
陆玩无人,贾诩非次。
何晏神伏,郭奕心醉。
常林带经,高凤漂麦。
孟嘉落帽,庾凯堕帻。
龙逢板出,张华台坼。
董奉活燮,扁鹊起虢。
寇恂借一,何武去思。
韩子孤愤,梁鸿五噫。
蔡琰辨琴,王粲覆棋。
西门投巫,何谦焚祠。
孟尝还珠,刘昆反火。
姜肱共被,孔融让果。
端康相代,亮陟隔坐。
赵伦鹠怪,梁孝牛祸。
桓典避马,王尊叱驭。
晁错峭直,赵禹廉倨。
亮遗巾帼,备失匕箸。
张翰适意,陶潜归去。
魏储南馆,汉相东阁。
楚元置醴,陈蕃下榻。
广利泉涌,王霸冰合。
孔融坐满,郑崇门杂。
张堪折辕,周镇漏船。
郭伋竹马,刘宽蒲鞭。
许史侯盛,韦平相延。
雍伯种玉,黄寻飞钱。
王允千里,黄宪万顷。
虞𩦎才望,戴渊锋颖。
史鱼黜殡,子囊城郢。
戴封积薪,耿恭拜井。
汲黯开仓,冯驩折券。
齐景驷千,何曾食万。
顾荣锡炙,田文比饭。
稚圭蛙鸣,彦伦鹤怨。
廉颇负荆,须贾擢发。
孔翊绝书,申嘉私谒。
渊明把菊,真长望月。
子房取履,释之结袜。
郭丹约关,祖逖誓江。
贾逵问事,许慎无双。
娄敬和亲,白起坑降。
萧史凤台,宋宗鸡窗。
王阳囊衣,马援薏苡。
刘整交质,五伦十起。
张敞画眉,谢鲲折齿。
盛彦感螬,姜诗跃鲤。
宗资主诺,成瑨坐啸。
伯成辞耕,严陵去钓。
董遇三馀,谯周独笑。
将闾仰天,王凌呼庙。
二疏散金,陆贾分橐。
慈明八龙,祢衡一鹗。
不占陨车,子云投阁。
魏舒堂堂,周舍谔谔。
无盐如漆,姑射若冰。
邾子投火,王思怒蝇。
符朗皂白,易牙淄渑。
周勃织薄(一作畚非),灌婴贩缯。
马良白眉,阮籍青眼。
黥布开关,张良烧栈。
陈遗饭感,陶侃酒限。
楚昭萍实,束皙竹简。
曼倩三冬,陈思七步。
刘宠一钱,廉范五裤。
氾毓字孤,郗鉴吐哺。
苟弟转酷,严母埽墓。
洪乔掷水,陈泰挂壁。
王述忿狷,荀粲惑溺。
宋女愈谨,敬姜犹绩。
鲍照篇翰,陈琳书檄。
浩浩万古,不可备甄。
芟繁摭华,尔曹勉旃。
狗赋 北宋 · 吴淑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七、《事类赋》卷二三
《易》曰:「艮为狗」。在畜为金,禀精于斗。荆楚茹黄,匈奴巨口。随巨公则旁海而游,逐东郭则环山而走。若乃高辛槃瓠,徐君鹄仓,频伸振迅,警捷驯良。杜预则恨其系瓠,丁斐则用在完囊。史黯试之于简子,鄄韩献之于穆王。既号左牵,亦名羹献。甘始则饲之灵药,邗子则养其长翰。及夫晋使齧盾,桀令吠尧,见魏台之睚眦,闻齐国之逍遥。白雀、青鹯,飞龙、虎子,雄姿猛相,难狎易使。复有狺狺莫近,令令可嘉,击石良之室,入华臣之家。即迎吠于缁衣,复肇祸于梅花。思摩曾守于北门,晏子尝讥于楚国。哭三苗而虽或成妖,祸叔坚而岂能胜德。复有称叩气,号县蹄,闻感帨,见衔衣。敝盖载《礼》,重环见《诗》。谏齐景之葬,攫公孙之腓。随登仙于刘安,喻丧家于仲尼。贾后既言于系尾,岑熙亦见于生氂。美张元之不弃,嘉之才之有辞。别有韩卢、宋鹊,豹耳、龙形,杨氏则青骹作号,李家则白望为名。牙如交戟,目若泉星。戴方山于昌邑,冠进贤于汉灵。献之既自于西旅,踆之复值于弥明。袖棁则逝,投骨而争。尝因其女嫁而卖,亦知其兔死当烹。至有下金门而动兵,出渠搜而食虎。系颈则吴客附书,桎足而齐人捕鼠。斯歇骄之善噬,盖有功于守禦。
四皓庙碑 北宋 · 王禹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九、《小畜集》卷一六、《圣宋文选》卷六、《永乐大典》卷七九六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
《易》称:「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先生避秦,知亡也;安刘,知存也;应孝惠之聘,知进也;拒高祖之命,知退也。四者备矣,而正在其中,先生非圣而孰为圣乎?若其秦乱而不避,则焚书坑儒,高、斯之流也;汉危而不出,则素隐行怪,巢、由之徒也;应高祖之命,则溺其冠而骑其项矣;拒孝惠之聘,则功不立而名不称矣。引而伸之,先生可谓全德者矣。尝试论之曰:古称周公圣人也,鞭伯禽,教孺子,居摄六年,明辟未复。而召公不说于内,三叔流言于外,盛德大业,几坠于地。吁,扶幼君、秉大政之难也有如是哉!观乎戚姬之嬖,如意之宠,以妾并后,以孽代宗,本根一摇,社稷将坠,咸谓扶苏之赐死,胡亥之亡国可翘足而待也。何止炎灵之不祀,抑亦黔首之罹祸。岂无留侯,陈八难、罢六国则可,议主鬯,则以水而投石也;岂无曲逆,间强楚、解长平则可,言立嫡,则圆凿而方枘也。先生一出而助之,一言而定之,汉廷公卿皆出其下。而能锱铢钟鼎,桎梏衣冠,安万乘而不有其功,抗匹夫而不食其禄,自非至人达识,孰能与于此乎?向使先生定汉嗣,为汉臣,报德议功,必在平、勃之右,当以左辅右弼、前疑后丞而处之。居是时也,以四钜贤事一少帝,挟震主之威,负不赏之功,又何止流言不说之事哉?欲望其茹紫芝,卧商岭,其可得乎?是知先生之出,非独谋汉也,实将救时也;先生之退,非独全身也,亦将矫世也。危而护之,不宴安于独善,可谓救乎时矣;定而去之,不乘时以聚禄,可谓矫乎世矣。用是警民,犹有建桓立顺之徒矣。呜呼,世之为人臣,议废立者可胜道哉?或因定策而专国,或因援立而无君,戕弑凶残,何莫由此。其后滔天于莽、卓,盗国于曹、马,移徙龟鼎,易于奕棋,累累简编,可为太息。是以先生危则助之,安则去之。其来也,至公于万民;其往也,无私于一身。前所谓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千古四贤而已。或曰:周公相成王,摄天子,功成治定,制礼作乐,号为先圣,历代仰之,岂先生之道过于周公乎?愚曰:周公乘文、武之业,知王化可兴,故辅之以行道焉;先生当暴秦之后,知霸道终杂,故去之以远害焉。周公圣人之用者,先生圣人之晦者,但时异而迹殊耳,非所谓过乎周公者也。辛卯岁,予坐事解制诰职,翌日有商于贰使之命。下车拜庙西山之侧,退立廊庑,古碑在焉。自唐御史大夫赞皇李公而下,作者若干人,因历览之。美则美矣,叙先生之道似有未尽。就馆濡笔,申之以碑。斯文也,岂直歌鸿飞、状鹤发而已哉,实欲使立朝廷,为臣子,而挟幼冲,图富贵者闻而知惧,亦《春秋》诛乱臣贼子之旨也。其辞曰:
猗欤先生,时行则行。高眠商岭,逃难秦坑。知秦之祚,亡于子婴。知汉之祚,存于惠盈。一言悟主,万邦以贞。不有其功,不食其禄。远害全身,矫世励俗。清泉洗耳,紫芝充腹。猎犬自烹,冥鸿不复。矫矫高节,悠悠后来。汉之戾园,晋之悯怀。江充厚诬,贾后雄猜。先生不生,孰为来哉?昏乱之世,废立不已。操欺孤儿,莽抱孺子。成既自我,权亦归己。先生不生,大事去矣。苍野峨峨,祠荒薜萝。遗像斯在,德音可歌。清风凛凛,素发皤皤。永怀贞遁,刻石山阿。
常语(中) 北宋 · 李觏
出处:全宋文卷九一二、《直讲李先生文集》卷三三
晋明之明,王导之忠,其至矣乎!或曰:「元帝固任导矣」。曰:「否。王敦初反,导不足疑也,而元帝疑之;王敦再举,导乃可疑也,而明帝不疑。夫敦不以君为君,其肯以导为君?导既宰相矣,藉令敦捷,又何求焉?在他人犹可无异志,况导之为腹心乎?而刘隗用事,导见疏远,且欲悉诛王氏。当导之率昆弟子侄,每旦诣台待罪也,呼周顗以百口累之而不应也,伤哉!唯恐其不免耳。再举则不然,为导者,盍惩前事有不自安之心?为明帝者,盍以前事疑之,无委任之理?而导诈哭敦,使众有奋志;帝属导节,使都督诸军。君臣之间,若合符契,遂平大难,以济中兴。非至明至忠,其孰能哉」!
或问:「阎缵讼悯怀太子之枉,皇太孙立,复上疏焉。夫以惠帝愚,贾后贼,安能听言?徒触死耳。缵奚为哉」?曰:「上听言,人谁不敢言?佳哉缵也,是难能也!岂一时之言?万世之言也。惠帝虽愚,万世当不愚;贾后虽贼,万世当无贼。其言欲使著令,诸有废兴仓卒,东宫兵马皆得辄严,须录诣殿前,面受口诏,然后为信;听其臣子得如邴吉距诏书,周昌不遣王,田叔、孟舒隐亲左右,所以固储副、安后嗣。诚哉!人主有喜怒,宫掖多奸诈。怒解而后悔,诈行而后觉,无及矣!如缵之言,万安计也。呜呼!学者之忽也。吾与士大夫接三十年矣,未尝有齿牙缵者也」。
汉高帝使陈平乘驰传载周勃代樊哙将,曰:「平至军中,即斩哙头」。二人计曰:「樊哙,帝之故人,功多,又吕后弟吕媭夫。有亲且贵,帝以忿怒故,欲斩之,即恐后悔。宁囚而致上,令上自诛之」。哙受诏,即载槛车诣长安,至则高帝已崩,吕后释哙。或曰:「平畏吕后而已矣」。曰:「不若是,则高帝以谮杀功臣,吕后怒,亦且报平、勃,平、勃死,则诸吕强,又谁制矣哉?高帝之不枉樊哙,吕氏之不害平、勃,平、勃得以诛诸吕,安刘氏,由燕之谋也,不亦善乎」?
或曰:「刘隗,其亮直者欤」?曰:「败中宗者,此人也。汉兴至于孝、景,庶且富矣。晁错以天下压山东,卒动七国,横尸东市。中宗资王氏以有江左,其强固宜,帝不以术縻之。隗方翾翾执刀笔以裁其末,力不任兵而假镇以亢,斯足以速祸而已矣!鲁昭公不忍季氏,薨于乾侯;晋元帝不忍王敦,忧愤告谢。子家驹谏,而刘隗劝焉,隗之罪著矣。帝终不悟,雪涕而遣之,闇哉」!
孔子恶称人之恶者,子贡恶讦以为直者。夫有口才,又有文法以羽翼之,而忘忠恕,何所不逮也?其甚者干人骨肉,不避父子,时主以为忠,识者以为贼。国无衅焉,则以自毙,一有可为,则危宗庙矣。自毙者,商鞅是也。刑太子傅,黥太子师。惠王既立,身裂车下。危宗庙者,江充是也。太子家使行驰道中,充以属吏,谢之不听。阶为巫蛊,杀戾于湖。武帝始以充忠直,奉法不阿,所言中意,终则作思子宫,归来望思之台。呜呼!噬脐也已。
或问:「泉鸠里,加兵刃于戾太子者,初为北地太守,后族,何变之暴也?以为罪邪,何以赏?以为功邪,何以诛?赏之是邪,诛之是邪」?曰:「理必然也。夫骨肉之恩,本诸天也。怒有已时,而爱无已。怒而欲杀,则杀者功;爱而不可得见,则杀者罪矣。夫岂不知杀之之由我也,内无以慰其心,外无以慰人心,故归咎云尔。文帝逮诸县传淮南王不发封馈侍者,皆弃市。彼辎车封,谁敢发邪?非其人之罪也,借其死以谢天下也。小人因人喜怒以贪功,而不度深浅,祸其至矣。故齐王自杀而主父偃族灭,鱼复侯不得还阙而萧顺之忧卒。圣人作议亲之辟,公族三宥,所以养恩,而小人间之,亦不知量矣。知其说者,其田千秋乎!其爰盎乎!
伏日池上二首 其二 北宋 · 吕陶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南风时起有馀温,晷影炎炎势欲焚。
堤上游人皆乐俗,坐中豪客少将军。
深思阔沼生冰色,尤畏晴霞散锦纹。
待得清凉到襟袖,断烟重叠送西曛。
晋论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七、《净德集》卷一六、《宋元学案补遗》卷九九
晋之乱亡,议者谈之多矣。或曰:羌夷盛彊,侵暴王室,刘聪、石勒之徒据有中原,兵寇乘风而起,遍满天下;惠、怀昏庸,力所不制,乃有奔播之祸。或曰:当时公卿大臣,崇尚虚旷,徇名而忘实,好清言而不可适用;奸雄之士,窥其所不能而攻之,乃底于败坏。此二说者,皆指其已然之后,而不究其将成之前也。今夫富家巨室,多蓄货财,父祖处之有素,子孙亦能守其所积,茍不至于慢藏,则平居终日,安见劫夺之患哉?惟失其所主,而轻其所蓄,举希世之宝,以寄诸臧获,舍千金之赀,以委诸通衢,则盗贼肆志而奄有之矣。势至于此,而不穷致寇之因,而乃责家人之不能禦寇,抑亦惑欤!然则羌夷足以乱晋,而晋之祸不始于羌夷之盛彊;公卿虽不足捍患,而晋之亡不系于公卿之崇尚虚无。盖天下丧乱之端,何尝不自内起?人君失道,则奸民叛羌有窃伺之意;权臣擅命,则壮夫烈士怀不平之心。此前定之理也。宣、景之取天下,岂有分毫仁义,以服人之心乎?索其始终,则皆天下之所不容诛也。然而得之者,幸也。天下有以幸而得,无以幸而守,何则?其得以天,而其守以人也。武帝之于天下,岂非亦欲以幸而守乎?彼贾充者,魏之贼臣耳,而任托大事,与之婚姻。知惠帝之不肖,而不能处以大义。提四方新定之势,而付授匪人,则其心亦欲幸天下之茍安而已,固不暇深思远虑,求为千万世之策也。既而杨后得徇其爱,又以杨骏为之辅翼。此数事者,足以启窃伺之意,而激不平之心矣。乱亡之根,固以盘于朝廷也。是故自太康之初吴人献地,天下始一,至于永平,方十馀年,三杨被诛,贾后专政,宗室诸王,自相殄戮,中外观衅,反者屡起,永宁而后,天子日有迁废之虑,统绪之大,不绝如线。是以元海父子,始建僭号之议,石勒之众,继为寇孽,自是而下,中国之势,四分五裂,而天下之祸遂至于不可解。呜呼,有武帝之不断,然后有惠帝之闇弱;有惠帝之闇弱,然后有贾后、杨骏之暴戾;有贾后、杨骏之暴戾,然后有宗室诸王之变故;有宗室诸王之变故,然后有刘、石侵暴之祸,皆武帝有以导之也。彼武帝始为之谋,则亦不谓其祸之至于此,惟其欲幸天下之茍安,而遂及之矣。周之王业,自后稷以来,积功累德,历数十世,大命既集,犹不敢遽然当之。及武王、成王之际,则以周、召为之左右。圣人之欲天下之安也,岂敢有求于幸哉?经曰:「慎厥终,惟其始。差之毫釐,谬以千里」。又曰:「国之将亡,本必先颠」。其晋之谓矣!呜呼,自古丧乱之端,未尝不起于内,得失安危之相倚伏,可少怠而不思乎!
卫瓘拊床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六五、《苏文忠公全集》卷六五、《历代名贤确论》卷五八 创作地点:海南省海南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儋州市
晋惠帝为太子。卫瓘欲陈启废之言,未敢发。会燕陵云台,瓘托醉跪帝前曰:「臣欲有所启」。欲言之而止者三,因以手拊床曰:「此座可惜」。帝意乃悟,曰:「公真大醉」。贾后由是怨瓘。此何等语,乃于众中言之,岂所谓「不密失身」者耶?以瓘之智,不宜闇此。此殆邓艾之冤,天夺其魄耳。
张华论 北宋 · 张耒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六一、《柯山集》卷三八、《苏门六君子文粹》卷九、《圣宋文选》卷二七、《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三
裴頠劝张华以黜贾后,而华不可,其言曰:「聊以优游卒岁」。当时华有天下之望,奸臣、孽后切齿于华久矣,虽不举大事,可得优游卒岁欤?华之智宁不知此,而为是言,何也?夫华为之亦死,不为亦死。徼幸苟免自安之言耳。方是时,华之计无可为者矣。与外臣为仇,则贾后得藉口以诛之;与孽后为怨,则强王将以仗正而行其意。起贫贱,取富贵,既无弃屣之高,又名重累身,众所不置,已有遁尾之厉。嗟乎!华于是时,盖知不免矣。自古为是言者,不以贤不肖,皆知不免者也。董卓筑郿坞,曰:「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坞」。夫事不成而坞可得而守欤?卓虽愚亦知之矣。曹爽不能用桓范之计,而曰「不失为富家翁」,其措意亦如此。华之优游,卓之守坞,爽之富翁,皆知不免而徼幸苟且之言耳,不足论也。士之谋身至此,亦可悲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