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金镜 隋末唐初 · 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
朕以万机暇日。游心前史。
仰六代之高风。观百王之遗迹。
兴亡之运。可得言焉。
每至轩昊之无为。唐虞之至治。
未尝不留连赞咏。不能巳巳。
及于夏殷末世。秦汉暴君。
使人懔懔然兢惧。如履朽薄。
然人君在上。皆欲永享其万乘之尊。
以垂百王之后。而得失异趣。
兴灭不常者何也。盖短于自见。
不闻逆耳之言。故至于灭亡。
终身不悟。岂不惧哉。
睹治乱之本源。足为明镜之鉴戒。
乱未尝不任不肖。治未尝不任忠贤。
任忠贤则享天下之福。用不肖则受天下之祸。
临危之主。各师其臣。
若使觉悟社稷。安有危亡之覆。
特由不留心于任使。翻属意于遨游。
岂不哀哉。若以遨游将为任使。
以任使将为遨游。岂不善哉。
古人言舜禹不爱于声。不贪于色。
予谓不然。将为爱也。
人云耽于声色。予将为不好也。
何以知之。命不终于天年。
乐不终于一世。以此为不好也。
舜禹寿命于终。乐毕于世。
予谓之爱也。夫人有强躁宽弱之志。
愁乐贪欲之心。思情聪哲之才。
此乃天命其性。有善有不善者也。
由是观之。
躬行仁义。治致隆平。
此禀其性善也。幽厉
乃为炮烙之刑。刳孕妇。
剖人心。斮朝涉。
脯鬼侯。造酒池糟邱。
为长夜之饮。此其受于天不善之性也。
夫立身之道。在乎折衷。
不在乎偏射。吴起曰。
昔有桑氏之君。修德废武。
以灭其国。有扈氏之君。
恃众好勇。以丧社稷。
仲尼曰。宽以济猛。
猛以济宽。仁义之道。
犹不得偏。何况于左道乎。
何况于不仁乎。为君之道。
处至极之尊。以亿兆为心。
以万邦为意。理人必以文德。
防边必以武威孔子曰。
夫文之所加者深。则武之所服者大。
德之所施者博。则威之所制者广。
不可以威武安民。不可以文德备塞。
大鲸出水。必废游波之功。
鸿鹄沈泥。定无淩空之效。
若使各令遂志。不失其能。
古人云。欲搆大厦者。
先择匠然后拣材。为国家者。
先择佐然后定民。大匠搆屋。
必以大材为栋梁。以小材为榱橑。
所有中尺寸之木无弃。此善治木者也。
非独屋有栋梁。国家亦然。
大德为宰相。亦国家之栋梁也。
予思三代以来。君好仁。
人必从之。在上留心台榭。
奇巧之人必至。致精游猎。
驰骋之人远臻。存意管弦。
郑卫多进。降怀粉黛。
燕赵斯来。塞切直之路。
为忠者必少。开谄谀之道。
为佞者必多。古人云。
君犹器也。民犹水也。
方圆在于器。不在于水。
以是而言。足为永诫。
夫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仲尼师于郯子文王学于虢叔
圣人且犹如此。何况于凡人者乎。
治主思贤。若农夫之望岁。
哲后求才。若旱苗之思雨。
乱君疾胜己如雠。视不肖如子。
怀之中心。何日暂忘。
王莽伪行仁义之道。有始无终。
孙皓权施恩惠之风。有初无末。
二子犹胶船之泛巨浪。毁在不遥。
若驽马之奔千里。困其将至。
古人云。升不盛石。
小智不可谋大。巧诈不如拙诚。
信非谬矣。有明主。
有闇主。高祖摄衣于郦生
比干剖心于辛。殷汤则留情于伊尹
龙逢则被诛于夏桀。楚庄暇隙而怀忧。
武侯罢朝而含喜。闇主护短而永愚。
明主思短而长善。观高祖殷汤。
仰其德行。譬若阴阳调。
四时会。法令均。
万民乐。则麒麟呈其祥。
汉祖殷汤。岂非麒麟之类乎。
夏桀商辛。嗟其悖恶之甚。
犹时令不行。寒暄失序。
则猛兽肆毒。蟊螟为害。
夏桀商辛。岂非猛兽之俦乎。
予以此观之。岂非天道之数也。
虽曰天时。抑亦人事。
成汤之世。有七年之旱。
剪爪为牺。千里降雨。
太戊之时。桑谷生朝。
惧而修德。遂使十有六国重译而来。
此岂非人事者也。或云为君难。
或云为君易。人君处尊高之位。
执赏罚之权。用人之才。
用人之力。何为不成。
何求不得。此言之实易。
论之实难。何者。
轻陵天地。众精显其妖。
忽慢神灵。风雨应其暴。
是以帝乙有震雷之祸。殷纣致飞沙之灾。
多营池观。远求异宝。
民不得耕耘。女不得蚕织。
田荒业废。兆庶凋残。
见其饥寒。不为之哀。
睹其劳苦。不为之感。
苦民之君也。非治民之主也。
薄赋轻徭。百姓家给。
上无暴令之徵。下有讴歌之咏。
屈一身之欲。乐四海之民。
忧国之主也。乐民之君也。
此其所以为难也。且用人之道。
尤为未易。己之所谓贤。
未必尽善。众之所谓毁。
未必全恶。知能不举。
则为失材。知恶不黜。
则为祸始。又人才有长短。
不必兼通。是以公绰优于大国之老。
子产善为小邦之相。绛侯木讷。
安刘氏之宗。啬夫利口。
不任上林之令。舍短取长。
然后为美。夫人刚柔之情各异。
曲直之性不同。古今奔驰。
贵贱不等。为上之孝。
与下岂均。上则匡国宁家。
志存崇礼。下则承颜悦色。
止存敬养。虞舜孝也。
不为慈亲所安。曾参仁也。
不为宣尼所善。孔子曰。
子从令者。不得为孝。
臣苟顺者。不得为忠。
如斯之类。不可不察也。
逆主耳而履道。戮孔怀以安国。
周公是也。顺上心而安身。
随君情以杀子。易牙是也。
弃己之命。安君之身。
纪信是也。挟国谋事。
以报私雠。袁盎是也。
孑身而执节。孤直而自毁。
屈原是也。外显和睦之端。
内怀汤火之意。宰嚭是也。
忠谄之道。以此观之。
足为永鉴。白起为秦赵。
乃被昭王所杀。亚夫定七国之乱。
卒为景帝所诛。文种设策灭吴。
翻遭越王所戮。伍胥竭力为国。
终罹赐剑之祸。乃是君之过也。
非臣之罪也。至若赵高韩信黥布陈豨之俦。
此则自贻厥衅。非君之滥刑也。
高祖失于存功之能。光武获于置将之妙。
臣安君社稷之固。君处臣危亡之地。
岂是相酬之道也。为天下之君。
处万民之上。安可易乎。
背道违礼。非惟损己。
乃为贤人之所笑。卑身励行。
实为君子。又为庸夫之所讥。
越品进官。其类必为深怨。
偏与人语。众望以为曲私。
任使贤良。则谓偶得。
委仗庸夫。则言愚闇。
言数则谓太繁。辞寡则讲道薄。
恣情忿怒。则朝野战慄。
留心宽恕。则法令不行。
民乐则官苦。官乐则民劳。
四海之内。莫非王土。
要荒为枝叶。畿内乃根本。
古人云。皮之不存。
毛将安傅。当使本固根深。
委之内相。而伊尹傅说
人所希逢。至如镇积冰之塞。
守飞雪之边。而魏尚李牧
当今罕遇。遣人远抚。
则眷恋而不忍。悯而不遣。
则枝叶落而不存。二宜之閒。
致心何所。是用晨兴夕惕。
无忘斯事。为上犹然。
何况臣下。易云。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今略陈梗概。以示心之所存耳。
古语云。劳者必歌其事。
朕非故烦翰墨。以见文藻。
但学以为己。聊书所怀。
想远见偫贤。不以为嗤也。
秋壑归衮升少师 宋 · 李恕斋
 出处:全宋文卷八○六三、《永乐大典》卷九一八
伏审晋颛鼎轴,峻陟师垣
四国于蕃,一正华夷之限域;
贰公弘化,再扶天地之纲常。
朝野欢然,宗社幸甚。
恭惟某官三光全气,几世一人。
裴晋公以相而董师,仅平淮蔡;
武侯见危而受命,才保蜀关。
惟我公之肩乃心,举天下而身其任。
西陵江都五千七百里,荐历蕃宣;
太白峨眉四万八千年,再烦开拓。
封内外兼之任,陕东西无周召之分。
澶渊之鼻雷鸣,群疑自息;
郑国之肤霜剥,万变不摇。
挽世变于长江大河之趋,遏虏势于疾风暴雨之至。
丰功盛烈,上恨无官之可酬;
衮衣绣裳,人谓归功之已晚。
维师之重望,侈寿母之缛仪。
时来则为,年不可及。
巨川、霖旱岁,洪济时艰;
砺泰山、带黄河,于昭封誓。
某登龙最早,贺燕惟勤。
黄麻之六经,可胜距踊;
转洪钧之一气,愿睹升平。
宋辛稼轩先生墓记1271年10月23日 宋末元初 · 谢枋得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一八、《叠山集》卷七、康熙《广信府志》卷九、《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九、同治《铅山县志》卷二三 创作地点: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
稼轩字幼安名弃疾
列侍清班,久历中外,五十年间身事四朝,仅得老从官号名。
稼轩垂殁,乃谓枢府曰:「侂胄岂能用稼轩以立功名者乎,稼轩岂肯依侂胄以求富贵者乎」?
自甲子至丁卯,而立朝署四年,官不为边阃,手不掌兵权,耳不闻边议,后之诬公以片言只字之文致其罪,孰非天乎?
嘉定名臣无一人,议公者非腐儒则词臣也。
公论不明,则人极不立,人极不立,则天之心无所寄,世道如之何?
枋得先伯父尝登公之门,生五岁,闻公之遗盛风烈而嘉焉。
年十六岁,先人以稼轩奏请教之,曰:「乃西汉人物也」。
读其书,知其人,欣然有执节之想。
乃今始与同志升公之堂,瞻公之像,见公之曾孙多英杰不凡,固知天于忠义有报矣。
信陵置乎冢者,慕其能其人也;
祭田扫墓而厥者,感其进高能得士也;
武侯至不可忘,思其有志定中原而愿不遂也。
有疾声大呼于祠堂者,如人鸣其不平,自昏莫三更不绝,声近吾寝室愈悲,一寺数十人惊以为神。
公有英雄之才、忠义之心、刚大之气,所学皆圣贤之事,朱文公所敬爱,每以股肱王室、经纶天下奇之。
自负欲作何如人?
昔公遇仙,以公真祠,乃青兕也。
公以词名天下。
公初卜得《离》卦,乃南方丙丁火以镇南也。
后之诬公者欺天亦甚哉!
二圣不归,八陵不祀,中原子民不行王化,大雠不复,大耻不雪,平生志愿百无一酬,公有鬼神,岂能无抑郁哉!
六十年来,世无特立异行之士为天下明公论,公之疾声大呼于祠堂者,其意有所托乎?
枋得倘见君父,当披肝历胆以雪公之冤,复官还职,恤典易名录后,改正文传,立墓道碑,皆仁厚之朝所易行者。
然后录公言行于书史,昭明万世,以为忠臣义士有大节者之劝。
枋得敬公本心亲国之事,亦所以为天下明公论,扶人极也。
言至此,门外声寂然,枋得之心必有契于公之心也。
以只鸡斗酒酬于祠下,文曰:呜乎!
天地间不可一日无公论,公论不明则人极不立;
人极不立,天地之心无所寄。
本朝以仁为国,以义待士。
夫南渡后,宰相无奇才远略,以苟且心术,用架漏规模,纪纲法度、治兵理财无可恃,所恃扶持社稷者,惟士大夫一念之忠义耳。
以此比来忠义第一人,生不得行其志,没无一人明其心,全躯保妻子之臣、乘时抵瞒之辈,乃苟富贵者,□天下之疑。
此朝廷一大过,天地间一大冤,志士仁人所深悲至痛也。
公精忠大义,不在张忠献岳武穆下。
一少年书生,不忘本朝,痛二圣之不归,闵八陵之不祀,哀中原子民之不行王化。
结豪杰,志斩虏馘,挈中原,还君父,公之志亦大矣!
耿京孔公家比者无位,尤能擒张安国归之京师
有人心天理者,闻此事莫不流涕。
使公生于艺祖太宗时,必旬日取宰相
入仕五十年,在朝不过老从官,在外不过江南连帅
公没,西北忠义始绝望。
大雠必不复,大耻必不雪,国势远在东晋下。
五十年为宰相者,皆不明君臣之大义,无责焉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