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启事 其八 西晋 · 山涛
 出处:全晋文卷三十四
侍中太常河南尹并缺,皆显职,宜必得其人。
右军裴楷,通理有才义,佥论宜以为侍中(《御览》二百十九)
裴楷奏请解中书令 西晋 · 王浑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八
受先帝拔擢之恩,复蒙陛下宠遇,诚竭节之秋也。
性不竞于物,昔为常侍,求出为河内太守
后为侍中,复求出为河南尹
杨骏不平,求为卫尉
及转东宫,班在时类之下,安于淡退,有识有以见其心也。
今委顿,臣深忧之。
光禄勋缺,以为可用。
张华中书王戎尚书,足举其契,无为入。
名臣不多,当见将养,不违其志,要其远济之益(《晋书·裴楷传》)
赏定新律诸臣诏正月丙戌 其一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三
汉氏以来,法令严峻。
故自元成之世,及建安嘉平之间,咸欲辩章旧典,删革刑书
述作体大,历所无成。
先帝悯元元之命陷于密网,亲发德音,厘正名实。
车骑将军贾充,奖明圣意,咨询善道。
太傅郑冲,又与司空荀顗中书监荀勖中军将军羊祜中护军王业廷尉杜友、守河南尹杜预散骑侍郎裴楷颍川太守周雄、齐相郭颀、骑都尉成公绥荀煇尚书郎轨等,典正其事。
朕每鉴其用心,常慨然嘉之。
法律既成,始班天下,刑宽禁简,足以克当先旨。
萧何以定律受封,叔孙通以制仪为奉常,赐金五百斤,弟子皆为郎。
夫立功立事,古之所重。
太傅、车骑以下,皆加禄赏,其详依故典(《晋书·贾充传》)
阁道谣 西晋 · 潘岳
 押尤韵
《晋书》曰:潘岳才名冠世。为众所疾。泰始十年。出为河阳令。而郁郁不得志。时尚书仆射山涛吏部王济裴楷等并为帝所亲遇。内非之。乃题阁道为谣。
阁道东有大牛。
王济鞅,裴楷輶。
和峤刺促不得休(《世说》作阁东有大牛。和峤鞅。裴楷鞦。王济别嬲不得休。○《晋书》潘岳传。《世说》新语政事篇。《御览》四百六十五引王隐《晋书》。)
东宫师友诏(元年) 其二 晋 · 晋惠帝
 出处:全晋文卷七
太保卫瓘息庭、司空陇西王泰息略、太子太傅杨济息毖、太子太师裴楷息宪、太子少傅张华息祎、尚书令华廙息恒,并以道义之门,有不肃之训。
其令此六人,更共往来,与太子习数备宾友也。
泰始中 魏晋 · 无名氏
《晋书》曰:贾充裴秀王沈羊祜荀勖同受腹心之任。泰始中。人为等谣曰云云。言亡魏而成晋也。
,乱纪纲。
王裴贾,济天下(○《晋书》贾充传。《御览》四百六十五。《乐府诗集》八十七。《诗纪》四十四。)
七贤序 东晋 · 袁宏
 出处:全晋文 卷五十七
阮公瑰杰之量,不移于俗,然获免者,岂不以虚中荦节,动无过则乎?
中散遣外之情,最为高绝,不免世祸,将举体秀异,直致自高,故伤之者也。
山公中怀体默,易可因任,平施不挠,在众乐同,游刃一世,不亦可乎(《御览》四百四十七。案:此当即《竹林名士传叙》也。《世说·文学篇》注:宏以夏侯泰初、何平叔王辅嗣为正始名士,阮嗣宗嵇叔夜山巨源向子期刘伯伦阮仲容王浚仲为竹林名士,裴叔则乐彦辅王夷甫庾子嵩王安期阮千里卫叔宝、谢幼为中朝名士。)
竹林七贤 其十五 东晋 · 戴逵
 出处:全晋文
涛之处选,非望路绝,故贻是言(《世说·政事篇》注,案正文云,有署阁柱曰,阁东有大牛,和峤鞅,裴楷鞦,王济剔嬲不得休。或云潘尼作之。注引王隐《晋书》云,潘岳内非,密为作谣。)
庭诰 南朝宋 · 颜延之
 出处:全宋文卷三十六
庭诰》者,施于闺庭之内,谓不远也。
吾年居秋方,虑先草木,故遽以未闻,诰尔在庭。
若立履之方,规鉴之明,已列通人之规,不复续论。
今所载咸其素蓄,本乎性灵,而致之心用。
选言务一,不尚烦密,而至于备议者,盖以网诸情非。
古语曰,得鸟者罗之一目,而一目之罗,无时得鸟矣。
此其积意之方。
道者识之公,情者德之私。
公通,可以使神明加响;
私塞,不能令妻子移心。
是以昔之善为士者,必捐情反道,令公屏私。
寻尺之身,而以天地为心;
数纪之寿,常以金石为量。
观夫古先垂戒,长老馀论,虽用细制,每以不朽见铭,缮筑末迹,咸以可久承志。
况树德立义,收族长家,而不思经远乎。
曰身行不足,遗之后人,欲求子孝「必先慈(《御览》五百九十三作必先为慈。)」。
将责弟悌务为友(《御览》四百十六五百九十三作「务念为友」。)
虽孝不待慈,而慈固(《御览》五百九十三作能。)植孝,悌非期友,而友亦立悌。
夫和之不备,或应以不和;
犹信不足焉,必有不信(《御览》作「犹信之不足必应以不信。」)
傥知恩意相生,情理相出,可使家参、柴,人皆由、损。
夫内居德本,外夷民誉,言高一世,处之逾嘿,器重一时,体之滋冲,不以所能干众,不以所长议物,渊泰入道,与天为人者,士之上也。
若不能遗声,欲人出己,知柄在虚求,不可校得,敬慕谦通,畏避矜踞,思广监择,从其远猷,文理精出,而言称未达,论问宣茂,而不以居身,此其亚也。
若乃闻实之为贵,以辩画所克,见声之取荣,谓争夺可获,言不出于户牖,自以为道义久立,才未信于仆妾,而曰我有以过人,于是感苟锐之志,驰倾觖之望,岂悟已挂有识之裁,入修家之诚乎。
记所云「千人所指,无病自死」者也。
行近于此者,吾不愿闻之矣。
凡有知能,预有文论,若不练之庶士,校之群言,通才所归,前流所与,焉得以成名乎
若呻吟于墙室之内,喧嚣于党辈之间,窃议以迷寡闻,妲语以敌要说,是短算所出,而非长见所上。
适值尊朋临座,稠览博论,而言不入于高听,人见弃于众视,则慌若迷途失偶,黡如深夜撤烛,衔声茹气,腆嘿而归,岂识向之夸慢,只足以成今之沮丧邪。
此固少壮之废,尔其戒之。
夫以怨诽为心者,未有达无心救得丧,多见诮耳。
此盖臧获之为,岂识量之为事哉。
是以德声令气,愈上每高,忿言怼讥,每下愈发。
有尚于君子者,宁可不务勉邪。
虽曰恒人,情不能素尽,故当以远理胜之,么算除之,岂可不务自异,而取陷庸品乎。
富厚贫薄,事之悬也。
以富厚之身,亲贫薄之人,非可一时同处。
然昔有守之无怨,安之不闷者,盖有理存焉。
夫既有富厚,必有贫薄,岂其证然,时乃天道。
若人皆厚富,是理无贫薄。
然乎?
必不然也。
若谓富厚在我,则宜贫薄在人。
可乎?
又不可矣。
道在不然,义在不可,而横意去就,谬生希幸,以为未达至分。
蚕温农饱,民生之本,躬稼难就,止以仆役为资,当施其情愿,庀其衣食,定其当治,递其优剧,出之休飨,后之捶责,虽有劝恤之勤,而无沾曝之苦。
务前公税,以远吏让,无急傍费,以息流议,量时发敛,视岁穰俭,省赡以奉己,损散以及人,此用天之善,御生之得也。
率下多方,见情为上,立长多术,晦明为懿。
虽及仆妾,情见则事通,虽在畎亩,明晦则功博。
若夺其当然,役其烦务,使威烈雷霆,犹不禁其欲,虽弃其大用,穷其细瑕,或明灼日月,将不胜其邪。
故曰:「孱焉则差,的焉则暗」。
是以礼道尚优,法意从刻。
优则人自为厚,刻则物相为薄。
耕收诚鄙,此用不忒,所谓野陋而不以居心也。
含生之氓,同祖一气,等级相倾,遂成差品,遂使业习移其天识世服没其性灵。
至夫愿欲情嗜,宜无间殊,或役人而养给,然是非大意,不可侮也。
隅奥有灶,齐侯蔑寒,犬马有秩,管、燕轻饥。
若能服温厚而知穿弊之苦,明周之德,厌滋旨而识寡嗛之急,仁恕之功。
岂与夫比肌肤于草石,方手足于飞走者,同其意用哉。
罚慎其滥,惠戒其偏。
罚滥则无以为罚,惠偏则不如无惠。
虽尔眇末,犹扁庸保之上,事思反己,动类念物,则其情得,而人心塞矣。
忭博蒲塞,会众之事,谐调哂谑,适坐之方,然失敬致悔,皆此之由。
方其克瞻,弥丧端俨,况遭非鄙,虑将丑折。
岂若拒其容而简其事,静其气而远其意,使言必诤厌,宾友清耳,笑不倾抚,左右悦目。
非鄙无因而生,侵侮何从而入,此亦持德之管龠,尔其谨哉。
嫌惑疑心,诚亦难分,岂唯厚貌蔽智之明,深情怯刚之断而已哉。
必使猜怨愚览,则频笑入戾,期变犬马,则步顾成妖。
况动容窃斧,束装盗金,又何足论。
是以前王作典,明慎议狱,而僭滥易意;
朱公论璧,光泽相如,而倍薄异价。
此言虽大,可以戒小。
游道虽广,交义为长。
得在可久,失在轻绝。
久由相敬,绝由相狎。
爱之勿劳,当扶其正性,忠而勿诲,必藏其枉情
辅以艺业,会以文辞,使亲不可亵,疏不可间,每存大德,无挟小怨。
率此往也,足以相终。
酒酌之设,可乐而不可嗜,嗜而非病者希,病而遂眚者几。
既眚既病,将蔑其正。
若存其正性,纾其妄发,其唯善戒乎。
声乐之会,可简而不可违,违而不背者鲜矣,背而非弊者反矣,既弊既背,将受其毁。
必能通其碍而节其流,意可为和中矣。
善施者唯(《御览》四百七十七作「岂唯」。)发自人心,乃出天则。
与不待积,取无谋实,并散千金,诚不可能。
赡人之急,虽乏必先,使施如王丹,受如杜林,亦可与言交矣。
浮华怪饰,灭质之具,奇服丽食,弃素之方。
动人劝慕,倾人顾盼,可以远识夺,难用近欲从。
若睹其淫怪,知生之无心,为见奇丽,能致诸非务,则不抑自贵,不禁自止。
夫数相者,必有之征,既闻之术人,又验之吾身,理可得而论也。
人者兆气二德,禀体五常
二德有奇偶,五常有胜杀,及其为人,宁无叶珍。
亦犹生有好丑,死有夭寿,人皆知其悬天,至于丁年乖遇,中身迂合者,岂可易地哉。
是以君子道命愈难,识道愈坚。
古人耻以身为溪壑者,屏欲之谓也。
欲者,性之烦浊,气之蒿蒸,故其为害,则熏心智,耗真情,伤人和,犯天性。
虽生必有之,而生之德,犹火含烟而烟妨火,怀蠹而蠹残
然则火胜则烟灭(《御览》八百七十一作「烟胜则火灭」。)
蠹壮则桂折
故性明者欲简,嗜繁者气昏,去明即昏,难以生矣。
建言所黜,儒道众智,发论是除。
然有之者不患误深,故药之者恒苦术浅,所以毁道多而义寡。
顿尽诚难,每指可易,能易每指,亦明之末。
廉嗜之性不同,故畏慕之情或异,从事于人者,无一人我之心,不以己之所善谋人,为有明矣。
不以人之所务失我,能有守矣。
己所谓然,而彼定不然,弈棋之蔽,悦彼之可,而忘我不可,学颦之蔽。
将求去蔽者,念通怍介而已。
流言谤议,有道所不免,况在阙薄,难用算防。
接应之方,言必出己。
或信不素积,嫌间所袭,或性不和物,尤怨所聚,有一于此,何处逃毁。
苟能反悔在我,而无责于人,必有达鉴,昭其情远,识迹其事。
日省吾躬,月料吾志,宽嘿以居,洁静以期,神道必在,何恤人言。
谚曰,富则盛,贫则病矣(《艺文类聚》三十五《初学记》十八作「甚矣」。)
贫之为病也,不为形色粗黡,或亦神心沮废
岂但交友疏弃,必有家人诮让。
廉深远识者,何能不移其植(《艺文类聚》作「非廉洁深识者,何能不交移其植,《初学记》作其澡」。)
故欲蠲忧患,莫若怀古。
怀古之志,当自同古人,见通则忧浅,意远则怨浮(《艺文类聚》《初学记》作「见深则忧浅,识远则患浮」。)
(《艺文类聚》《初学记》作「昔有」。)琴歌于编蓬之中者,用此道也。
夫信不逆彰,义必幽隐,交赖相尽,明有相照。
一面见旨,则情固丘岳,一言中志,则意入渊泉
以此事上,水火可蹈,以此托友,金石可弊,岂待充其荣实,乃将议报,厚之篚筐,然后图终。
如或与立,茂思无忽。
禄利者受之易,易则人之所荣,蚕穑者就之艰,艰则物之所鄙。
艰易既有勤倦之情,荣鄙又间向背之意,此二途所为反也。
以劳定国,以功施人,则役徒属而擅丰丽,自埋于民,自事其生,则督妻子而趋耕织。
必使陵侮不作,悬企不萌,所谓贤鄙处宜,华野同泰。
人以有惜为质,非假严刑,有恒为德,不慕厚贵。
有惜者以理葬,有恒者与物终,世有位去则情尽,斯无惜矣。
又有务谢则心移,斯不恒矣。
又非徒若此而已,或见人休事,则勤蕲结纳,及闻否论,则处彰离贰,附会以从风,隐窃以成衅,朝吐面誉,暮行背毁,昔同稽款,今犹叛戾,斯为甚矣。
又非唯若此而已,或凭人惠训,藉人成立,与人馀论,依人扬声,曲存禀仰,甘赴尘轨。
衰没畏远,忌闻影迹,又蒙蔽其善,毁之无度,心短彼能,私树己拙,自崇恒辈,罔顾高识,有人至此,实蠹大伦。
每思防避,无通闾伍
睹惊异之事,或涉流传,遭卒迫之变,反思安顺
若异从己发,将尸谤人,迫而又迕,愈使失度。
能夷异如裴楷,处逼如裴遐,可称深士乎。
喜怒者有性所不能无,常起于褊量,而止于弘识。
然喜过则不重,怒过则不威,能以恬漠(《御览》五百九十三作「恬淡」。)为体,宽愉为器者,则为(《御览》下有「美矣」二字。)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小忍即歇(《御览》下有故字。故)
动无愆容,举无失度,则物将自悬,人将自止。
习之所变亦大矣,岂惟蒸性染身,乃将移智易虑。
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芷兰之室,久而不知其芬」。
与之化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欠而不知其臭」,与之变矣。
是以古人慎所与处。
唯夫金真玉粹者,乃能尽(《艺文类聚》二十三作处)而不污尔。
故曰:「丹可灭而不能使无赤,石可毁而不能使无坚」。
苟无丹石之性,必慎浸染之由。
能以怀道为念,必存从理之心。
道可怀而理可从,则不议贫,议所乐耳。
或云:「贫何由乐」?
此未求道意。
道者,瞻富贵同贫贱,理固得而齐。
自我丧之,未为通议,苟议不丧,夫何不乐。
或曰,温饱之贵,所以荣生,饥寒在躬,空曰从道,取诸其身,将非笃论,此又通理所用。
凡生之具,岂间定实,或以膏腴夭性,有以菽藿登年
中散云,所足在内,不由于外。
是以称体而食,贫岁愈嗛,量腹而炊,丰家馀食,非粒实息耗,意有盈虚尔。
况心得复劣,身获仁富,明白入素,气志如神,虽十旬九饭,不能令饥,业席三属,不能为寒。
岂不信然。
且以己为度者,无以自通彼量,浑四游而斡五纬,天道弘也。
振河海而载山川,地道厚也。
一情纪而合流贯,人灵茂也。
昔之通乎此数者,不为剖判之行,必广其风度,无挟私殊,博其交道,靡怀曲异。
故望尘请友,则义士轻身,一遇拜亲,则仁人投分。
此伦序通允,礼俗平一,上获其用,下得其和。
世务虽移,前休未远,人之适主,吾将反本。
夫人之生,暂有心识,幼壮骤过,哀耗骛及,其间夭郁,既难胜言,假获存遂,又云无几。
柔丽之身,亟委土木,刚清之才,遽为丘壤,回遑顾慕,虽数纪之中尔。
以此持荣,曾不可留,以此服道,亦何能平。
进退我生,游观所达,得贵为人,将在含理。
含理之贵,惟神与交,幸有心灵,义无自恶,偶信天德,逝不上惭。
欲使人沈来化,志符往哲,勿谓是赊,日凿斯密。
著通此意,吾将忘老,如曰不然,其谁与归。
偶怀所撰,略布众条,若备举情见,顾未书一。
赡身之经,别在田家节政;
奉终之纪,自著燕居毕义(《宋书·颜延之传》,又略见《艺文类聚》二十三,又三十五,《初学记》十八,《御览》四百十六,又四百七十七,又五百九十三,又八百七十一。)
授蔡法度廷尉 南梁 · 沈约
 出处:全梁文卷二十六
门下:民命所悬,系乎三尺;
止杀除残,实由乎此。
是以皋陶作士,五刑惟明;
于张莅官,世无冤狱。
汉代律书,出乎小杜。
吴雄以三世法家,继为理职
郭恭以律学通明,仍业司士
爰及晋氏,此风未泯叔则元凯,并各名家。
自兹厥后,斯尚渐薄。
迄至于今,损弃顿尽。
衣冠士子,耻复用心。
州郡奸吏,恣其取舍,舞文弄法,非止一涂。
朕膺天受命,为兆民主,每一念此,忘寝与食。
尚书删定左曹郎中法度,少好律书,明晓法令,世之所废,笃志不怠。
至于章句舛滞,名程乖碍,莫不斟酌厥里,允得其门。
方欲寄以国刑,开示后学,文才取士,岂有定方?
自世道浇流,浮伪云起,量计多少,辩校锥刀。
若遵往从旧,守而勿失,岂所以轨仪上世,垂风于后。
宜加褒擢,弗系常阶。
可守廷尉卿,主者施行(《文苑英华》三百九十七)
王俭 南梁 · 谢朏
 出处:全梁文卷四十五
夫所贵天下之士者何?
其上则閟景山壑,凌气风霞;
次则投缗舍筑,郁为上佐
次则服秦楚而辞其功,振燕魏而逃其赏。
凡此数辈,皆英懿之士也。
自兹已降,参差万绪,或迹著明晦,或才兼默语,若桓谭之褰俗,冯衍之忤时,北海之凝峭,中散之峻绝,率以方寸之情,丧不訾之德,盖无取焉。
相如之爱奇任伟长淹粹弘远,乐广融通,裴楷夷淡,彼四贤者,并纯神绝景,徇物伤意,其慕之而未可以言,但心之所谙,咫尺千里,志之所符,沧洲暧然,揣而论之,实山河之不肖者也(《艺文类聚》二十六)
拜正员外郎 南梁 · 江淹
 出处:全梁文卷三十七
臣迈乡远迹,由学末徒,不莹雕龙之采,宁照玄豹之饰,自过被光私,滥蒙恩幸,屡度经冬,亟移春序,皇纬如纽,惭飞尘之效,睿基方峻,谢寒露之勤,故宜伏影轩间,卷气衡下,犹蒙供事紫楹,奉役丹殿,巡魄擎概,荣渥不悟,震离彻邃,阿景洞幽,复升官清闺,列版严闼,[B]31识何算,爰忝叔则之仕,菲质焉树,乃谬仲容之职,猥枉青雘,增光空质,心懅末尘,情惭洞户,伫首矫迹,以铭以奏(《本集》。)
褚渊碑文 南齐 · 王俭
 出处:全齐文卷十一、文选卷五十八
夫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此之谓不朽。
所以子产云亡,宣尼泣其遗爱;
随武既没,赵文怀其馀风。
文简公见之矣。
公讳字彦回河南阳翟人也。
微子以至仁开基,宋段以功高命氏
爰逮两汉,儒雅继及;
魏晋以降,奕世重晖
乃祖太傅元穆公,德合当时,行比州壤。
深识臧否,不以毁誉形言
亮采王室,每怀冲虚之道。
可谓婉而成章,志而晦者矣。
自兹厥后,无替前规,建官惟贤,轩冕相袭。
公禀川岳之灵晖,含圭璋而挺曜,和顺内凝,英华外发。
神茂初学,业隆弱冠。
是以仁经义纬,敦穆于闺庭;
金声玉振,寥亮于区宇。
孝敬淳深,率由斯至;
尽欢朝夕,人无閒言。
逍遥乎文雅之囿,翱翔乎礼乐之场。
风仪与秋月齐明,音徽与春云等润。
韵宇弘深,喜愠莫见其际;
心明通亮,用人言必由于己。
汪汪焉,洋洋焉,可谓澄之不清,挠之不浊。
袁阳源才气高奇,综覈精裁;
宋文帝端明临朝,鉴赏无昧。
袁既延誉于遐迩,文亦定婚于皇家。
选尚馀姚公主,拜驸马都尉
汉结叔高,晋姻武子,方斯蔑如也。
释褐著作佐郎,转太子舍人
濯缨登朝,冠冕当世;
升降两宫,实惟时宝。
具瞻之范既著,台衡之望斯集。
出参太宰军事,入为太子洗马,俄迁秘书丞
赞道槐庭司文天阁;
光昭诸侯,风流籍甚。
父忧去职,丧过乎哀,几将毁灭。
有识留感,行路伤情。
服阕,除中书侍郎
王言如丝,其出如纶。
恪居官次,智效惟穆。
于时新安王宠冠列蕃,越敷邦教,毗佐之选,妙尽国华。
出为司徒右长史,转尚书吏部郎。
执铨以平,御烦以简,裴楷清通王戎简要,复存于兹
泰始之初,入为侍中
曾不移朔,迁吏部尚书
是时天步初夷,王途尚阻,元戎启行,衣冠未缉。
内赞谋谟,外康流品。
制胜既远,泾渭斯明。
赏不失劳,举无失德。
绩简帝心,声敷物听。
事宁,领太子右卫率,固让不拜。
寻领骁骑将军
以帷幄之功,膺庸祗之秩,封雩都县开国食邑五百户
既秉辞梁之分,又怀寝丘之志,所受田邑,不盈百井。
久之,重为侍中,领右卫将军
尽规献替,均山甫之庸;
缉熙王旅,兼方叔之望。
丹阳京辅,远近攸则;
吴兴襟带,实惟股肱;
频作二守,并加蝉冕
政以礼成,民是以息。
明皇不豫,储后幼冲,贻厥之寄,允属时望。
徵为吏部尚书,领卫尉,固让不拜。
改授尚书右仆射
端流平衡,外宽内直
弘二八之高谟,宣由庚而垂咏。
太宗即世,遗命以公为散骑常侍中书令护军将军
送往事居,忠贞允亮
秉国之均,四方是维。
百官象物而动,军政不戒而备。
公之登太阶而尹天下,君子以为美谈,亦犹孟轲致欣于乐正,羊职悦赏于士伯者也。
丁所生母忧,谢职。
毁疾之重,因心则至。
朝议以有为为之,鲁侯垂式
存公忘私,方进明准。
爰降诏书,敦还摄任
固请移岁表奏相望。
事不我与,屈己弘化
属值三季在辰,戚蕃内侮;
桂阳失图,窥窬神器。
鼓棹则沧波振荡,建旗则日月蔽亏。
出江派而风翔,入京师而雷动。
鸣控弦于宗稷,流锋镞于象魏。
虽英宰临戎,元渠时殄;
而馀党实繁,宫庙忧逼。
公乃揔熊罴之士,不贰心之臣,戮力尽规,克宁祸乱。
康国祚于缀旒,拯王维于已坠。
诚由太祖之威风,抑亦仁公之翼佐。
可谓德刑详,礼义信,战之器也。
以静难之功,进爵为侯,兼授尚书令中军将军,给班剑二十人。
功成弗有,固秉撝挹
改授侍中中书监护军如故。
又以居母艰去官。
虽事缘义感,而情均天属。
颜丁合礼,二连之善丧,亦曷以踰!
天厌宋德,水运告谢。
嗣王荒怠于天位,彊臣凭陵于荆楚
废昏继统之功,龛乱宁民之德,公实仰赞宏规,参闻神算。
虽无受脤出车之庸,亦有甘寝秉羽之绩。
乃作司空,山川攸序;
兼授卫军,戎政辑睦。
既而齐德龙兴顺皇高禅。
深达先天之运,匡赞奉时之业。
弼谐允正,徽猷弘远,树之风声,著之话言,亦犹之臣虞夏,荀裴之奉魏晋
自非坦怀至公,永鉴崇替,孰能光辅五君,寅亮二代者哉!
大启南康,爰登中铉;
时膺土宇,固辞邦教
今之尚书令,古之冢宰,虽秩轻于衮司,而任隆于百辟。
暂遂冲旨改授朝端。
迩无异言,远无异望
帝嘉茂庸重申前册。
执五礼以正民,简八刑而罕用。
故能骋绩康衢,延慈哲后。
义在资敬,情同布衣;
出陪銮躅,入奉帷殿
南风之高咏,餐东野之秘宝。
雅议于听政之晨,披文于宴私之夕。
参以酒德,閒以琴心。
暧有馀晖,遥然留想。
君垂冬日之温,臣尽秋霜之戒,肃肃焉,穆穆焉。
于是见君亲之同致,知在三之如一。
太祖升遐,绸缪遗寄
侍中司徒录尚书事。
禀玉几之顾,奉缀衣之礼。
择皇齐之令典,致声化于雍熙。
内平外成,实昭旧职。
增给班剑三十人,物有其容,徽章斯允。
位尊而礼卑,居高而思降。
徂秋,以疾陈退。
朝廷重违谦光之旨,用申超世之尚,改授司空,领骠骑大将军侍中录尚书如故。
景命不永,大渐弥留
建元四年八月二十一日薨于私第,春秋四十有八。
柳庄疾棘,卫君当祭而辍礼;
晏婴既往,齐君趍车而行哭。
公之云亡,圣朝震悼于上,群后恇动于下,岂唯哀缠一国,痛深一主而已哉!
追赠太宰侍中录尚书如故,给节羽葆鼓吹班剑为六十人,谥曰文简,礼也。
夫乘德而处,万物不能害其贞;
虚己以游,当世不能扰其度。
均贵贱于条风,忘荣辱于彼我。
然后可兼善天下,聊以卒岁。
经始图终,式免祗悔。
谁云克备,公实有焉。
是以义结君子,惠沾庶类。
言象所未形,述咏所不尽。
故吏某甲等,感逝川之无舍,哀清晖之眇默。
餐舆诵于丘里,瞻雅咏京国
思卫鼎之垂文,想晋钟之遗则
方高山而仰止,刊玄石以表德。
其辞曰:辰精感运,昂灵发祥。
元首惟明,股肱惟良。
天鉴璿曜,踵武前王。
钦若元辅,体微知章
永言必孝,因心则友。
仁洽兼济,爱深善诱。
观海齐量,登岳均厚。
五臣兹六,八元斯九。
内谟帷幄,外曜台阶。
远无不肃,迩无不怀。
如风之偃,如乐之谐。
光我帝典,缉彼民黎。
率礼蹈谦,谅实身干
迹屈朱轩,志隆衡馆。
眇眇玄宗萋萋辞翰。
义既川流,文亦雾散
嵩构云颓,梁阴载缺。
德猷靡嗣,仪形长递。
怊怅馀徽,锵洋遗烈。
久而弥新,用而不竭。
陆倕感知己赋 南梁 · 任昉
 出处:全梁文卷四十一
原知己之时义,故相知之信然。
乃贪廉之异贯,奈勇怯之相悬。
贪在物而成累,怯在我而可甄。
既自得于为御,又甘心于执鞭。
矧相知其如此,独揽涕而潺湲。
虽有望于已知,更非谓其知己(已上十二句,《梁书》无,《艺文类聚》有。)
信伟人之世笃,本侯服于陆乡。
缅风流与道素,袭衮衣与绣裳。
逮伊人而世载,并三骏而龙光。
过龙津而一息,望凤条而载翔。
彼白玉之虽洁,此幽兰之信芳。
思在物之取譬,非斗斛而能量。
匹方(《梁书》作耸。)峙于东岳,比凝厉于秋霜。
不一饭以忘过(《梁书》作妄过。)
每三钱以投渭。
匪蒙袂之敢嗟,岂沟壑之能衣。
既蕴藉其有馀,又澹然而无味。
得意同乎卷怀,违方似乎仗气。
平叔而靡雕,似子台而不朴。
冠众善而胎操,综群言而名学。
折高戴于后台,异邹颜乎董幄。
探三诗于河间,访九师于淮曲。
术兼口传之书,艺广铿锵之乐。
时坐睡而梁悬,裁据梧而锥握。
既文过而意深,又理胜而辞缛。
咨余生之荏苒,追岁暮而伤情。
测租阴于堂下,听鸣钟于洛城(已上六句,《艺文类聚》无,《梁书》有。)
唯忘年之陆子,定一遇于班荆
余获田苏之价,尔得海上之名。
信落魄而无产,终长勤于短生。
饥虚表于徐步,逃责显于疾行。
子比我于叔则,又方余于耀卿。
心照情交,流言靡惑。
万类暗求,千里悬得。
言象可废,筌蹄自默。
居非连栋,行待同车。
冬夜不足,夏日靡馀。
肴核非饵,丝竹岂娱。
我未舍驾,子已回舆。
中饮相顾,怅然动色。
邦壤虽殊,离会难测。
存异山阳之居,没非要离之侧。
以胶投漆中,离娄岂能识(《梁书·陆垂传》,《艺文类聚》三十一。)
言尚书公事不应送御史 北魏 · 元子思
 出处:全北齐文卷六、全后魏文卷十五
案《御史令》云:「中尉督司百寮,治书侍御史纠察禁内」。
又云:「中尉出行,车辐前驱,除道一里,王公百辟避路」。
时经四帝,前后中尉二十许人,奉以周旋,未曾暂废。
府寺台省,并从此令。
肃宗之世,为临洮举哀,故兼尚书左仆射臣顺不肯与名,又不送簿。
中尉郦道元举而奏之,而顺复启云:「尚书百揆之本,令仆纳言之贵,不宜下隶中尉,送名御史」。
寻亦蒙敕,听如其奏。
从此迄今,便无准一。
臣初上台,具见其事,意欲申请决议,但以权兼,未宜便耳。
日复一日,遂历炎凉。
去月朔旦,台移尚书,索应朝名帐,而省稽留不送。
寻复移催,并主吏忽,为尚书郎裴献伯后注云:「案旧事,御史中尉台郎于复道,中尉下车执板,郎中车上举手礼之。
以此而言,明非敌体」。
臣既见此,深为怪愕。
旋省二三,未解所以。
正谓都省别被新式,改易高祖旧命,即遣移问,事何所依。
又获尚书郎中王元旭报,出蔡氏《汉官》,似非穿凿。
始知亦规坏典谟,两人心欲自矫。
臣案《汉书·宣秉传》云,诏徵御史中丞,与司隶校尉尚书令俱会殿庭,并专席而坐,京师号之为三独坐
又寻《魏书·崔琰传》、文阳□《傅嘏传》皆云既为中丞,百寮震悚。
以此而言,则中丞不揖省郎,盖已久矣,宪台不属都堂,亦非今日。
又寻《职令(《通典》作「又案孝文帝职令」。)云:「朝会失时,即加弹纠」。
则百官簿帐,应送上台,灼然明矣。
皇太子以下,违犯宪制,皆得纠察,则令仆朝名宜付御史,又亦彰矣。
不付名至,否臧何验(《通典》作「若不送名,到否何验」。)
臣顺专执,未为平通,先朝曲遂,岂是正法?
谨案尚书郎中臣裴献伯、王元旭等,望班士流,早参清宦,轻弄短札,斐然若斯,苟执异端,忽焉至此,此而不纲,将隳朝令。
请以见事免献伯等所居官,付法科处。
尚书纳言之本,令仆百揆之要,同彼浮虚,助之乖失,宜明首从,节级其罪(《魏书·宗室元子思传》,又《通典》二十四引两条。)
谢赵王赉犀带等启 北周 · 庾信
 出处:全后周文卷十
某启:奉教垂赉犀装带、钱十贯。
魏君宝带,特赐刘桢赵王国租,偏资裴楷
贯藏文马,如烧安息之银;
带插通犀,似猎云南之兽。
北郭骚之长贫,是所甘惬;
南宫敬之载宝,殊非念望
花开四照,唯见其荣,鳌戴三山,深知其重。
沈羲将尽,逢司命还生
士燮行埋,值仙人而更活。
今日慈矜,斯之谓矣。
马前驱前导路,或似识恩;
鸡未晓而开关,容能报主。
谨启(《文苑英华》六百五十五)
湘东王赍米启 南梁 · 庾肩吾
 出处:全梁文卷六十六
重新城,香逾涝水。
连舟入浦,似彦伯之南归;
积地为山,疑马援之西至。
不待侯沙,同新渝之再熟;
无劳拜石,均辽仓之重满。
前恩未远,次渥仍流。
墨翟假以故书,裴楷惭其国赐。
陶贞白先生集序 陈朝 · 江总
 出处:全隋文卷十
刘向通古今之学,马融见天下之书,京房察风雨之占,裴楷晓阴阳之术,子政于简易,季长敝于骄侈,君明遂不旋踵,公矩才免极诛,鲜有尽美之迹,罕闻克终之誉。
若夫德行博敏,孔室四科,经术深长,郑门六艺,丹阳陶先生备斯矣。
至如紫台青简,绿帙丹经,玉版秘文,瑶坛怪牒,靡不贯彼精微,殚其旨趣。
盖非常之绝伎,命世之异人焉。
文集缺亡,未有编录。
门人补辑,若逢辽东之本;
好事研搜,如诵河西之箧。
奉敕校之铅墨,缄以缇缃,藏彼鸿都,副在廷阁(《艺文类聚》五十五)
豫章王 南北朝末隋初 · 崔赜
 出处:全隋文卷九
一昨伏奉教书,荣贶非恒,心灵自失。
若乃理高《象》、《系》,管辂思而不解,事富《山海》,郭璞注而未详。
至于五色相宣,八音繁会,凤鸣不足喻,龙章莫之比。
吴札之论《周颂》,讵尽揄扬,郢客之奏《阳春》,谁堪赴节!
伏惟令王殿下,禀润天潢,承辉日观,雅道迈于东平,文艺高于北海
汉则马迁、萧望,晋则裴楷张华鸡树腾声,鹓池播美,望我清尘,悠然路绝。
祖浚燕南赘客河朔惰游,本无意于希颜,岂有心于
未尝聚萤映雪,悬头刺股,读《论》唯取一篇,披《庄》不过盈尺。
况复渐暮,藜藿屡空,举烛无成,穿杨尽弃。
但以燕求马首,薛养鸡鸣,谬齿鸿仪,虚班骥皂。
泰山而超北海,比报德而非难,堙昆仑以为池,匹酬恩而反易。
忽属周桐锡瑞,唐水承家,门有将相,树宜桃
真龙将下,谁好有名,滥吹先逃,何须别听!
但慈旨抑扬,损上益下,江海所以称王,丘陵为之不逮。
曹植傥预闻高论,则不陨令名,杨修若叨在下风,亦讵亏淳德。
无任荷戴之至,谨奉启以闻(《隋书·隐逸·崔廓传》,又《北史》八十八)
后周青州刺史齐贞公宇文公神道碑 初唐 · 杨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九十三
黄帝大电之精。
以太清而张乐。
惟高辛招摇之象。
以人事而纪官。
于是乎生我司徒
敬敷五教。
翼赞虞帝而咸熙庶绩。
惟殷汤受天明命。
以统九有之师。
微子崇德象贤。
以为万邦之式。
于是乎生我丞相
约法三章
光辅汉室而威加四海
自齐宣皇帝商周之日。
号西伯以称臣
太祖高皇之朝。
南河而革故。
司空临川献王懿亲明德。
论道经邦
中庶子平乐侯开国承家。
丹书白马。
于是乎生我齐贞公
惟魏之宝。
周之翰
开上帝而格天地。
燮阴阳而平水土
详求典载。
历选台衡。
或大泽而康帝图。
或高邱而济王业。
诸侯五百。
伊尹出于庖厨。
士三千
太公屠钓
未有上从轩后。
下及全齐。
圣主明君。
三居域中之大。
帝师王佐。
累极人臣之重。
古所谓殁而不朽者。
抑斯之谓欤。
公讳彪。
字明俊
兰陵人也。
宣帝之元孙。
高帝之曾孙。
临川王之孙。
平乐侯之子。
禀神河岳。
庆王侯。
攀两曜之末光。
乘五行之秀气。
温厚廉让。
当时以为达人。
宣慈惠和
天下谓之才子。
属三方鼎立。
九土星分。
禄去公朝。
失诸侯之盟会。
政由梁国
建天子之旌旗。
士女同叹于商墟
鬼神共谋于曹社
公杜门屏迹。
心不自安。
与门生故吏数百人归于后魏
宣武皇帝以客礼待之。
诏除给事中
假龙骧将军。
正光五年彭城长史
假节则将军比于王浚
优礼则长史兼于杜袭
龙骧可畏。
晋后任之于渡江。
骐骥不乘。
魏氏托之于留府。
六年通直郎散骑常侍中书侍郎
永安三年帝北巡。
抚军将军银青光禄大夫散骑常侍
散骑通直
起于天兴之元
中书侍郎
始自黄初之代。
宣威抚军之号。
仆射光禄之名。
奇才总于文武。
重任归于将相
徐方叛逆。
以公为行军长史兼统别部。
仍加鼓节。
彭城宋邑
海岳徐州
峄阳孤桐
羽畎夏翟。
昔称都会。
今实边陲。
鲁伯禽始得专征。
周穆王遂行天讨。
公手执旗鼓。
坐谋帷幄。
陶侃部分之明。
阮孚戎旅之重。
有如荀羡
独负逸偫之才。
不学江逌
空有连鸡之喻。
徐州平。
黄门侍郎扬州大中正
黄扉蔼蔼。
青琐沈沈。
有若张公之万户千门
博观图籍。
太湖为浸。
会稽为山。
有若荀勖之十郡一州。
诠藻人物。
累迁大司农
秦称内史
汉曰司农
管夷吾陈不涸之名。
耿寿昌常平之议。
时播百谷。
后稷让于虞书。
阜成兆民。
列卿拜于周典。
普泰元年车骑将军
右光禄大夫
永熙二年出为颍川太守
地称汝颍。
俗尚申韩。
有郑伯之别都。
有周公之朝邑
教之德化
无囚历于八年。
任于贤能。
旁润踰于九里
于时齐武王居中作相。
实有迁鼎之谋。
太祖在外持兵。
深怀事君之道。
昭公失位。
由季氏之执权。
襄王出居。
晋文之霸业。
三年秋八月武帝长安
以义兵从顺。
大统元年开府仪同三司
灵璧县开国子
邑三百户。
金堤石印。
清济浊河。
爰赐土田。
以为藩屏。
汉之宰相
开封邑
周之列侯。
实兼卿士
二年车骑大将军
九年五兵尚书
十年中书监
骠骑大将军
开府仪同三司
进爵为公。
增邑一千户。
天子有诏。
不入军门。
匈奴未灭
不营私第。
蔡谟兼五兵之署。
邓骘三台之仪。
中书纶翰
上公之冕服。
十六年侍中骠骑大将军
以下并如故。
昔惟常伯
今则侍中
切问近对。
拾遗补阙。
冕旒无象。
先问顾和
玉佩不存。
即徵王粲
废帝后二年公不贺。
出为使持节华州刺史
侍中并如故。
桃林国邑。
大荔城隍。
三秦六辅之奥区。
五岳四渎之襟带
倪宽之为内史
唯事溉田。
薛宣之守冯翊
但知拱默。
寻加特进
馀如故。
官品第一。
朝廷所敬。
辟吏如五府之间。
班列在三公之后。
唐虞之继文德也。
谟明于两朝。
魏晋之顺大名也。
建功于二代。
周武成三年进封青州齐郡公
二千户
赐号东岳先生
诏曰。
尧有四岳。
朕惟公一人。
赐杂䌽二千段。
甲第一区。
雍州良田百顷。
其优礼如此。
尧命羲仲
星鸟嵎夷之官。
周赐姜牙
穆陵无棣之境。
三王不袭。
同盟固于泰山
百代相因。
旧国传于负海。
保定四年
公薨于长安私第。
天子罢朝。
偫臣赴吊。
丧用官给。
呜呼哀哉。
五年赠少保使持节扬光三州诸军事扬州刺史
谥曰贞公
礼也。
公少外艰
州党称其孝。
齐武皇帝见而叹曰。
可谓吾家曾闵。
外祖太尉王俭谓其子侍中骞曰。
成汝宅相者。
在此孙乎。
公之北归也。
魏宣武帝敕曰。
微子去殷。
项伯归汉。
卿又得之于今。
公涕泣横流。
跪而对曰。
臣家国不造。
鼎祚沦亡。
进不能匡正。
退不能死节。
今复托身有道。
何敢比德古人。
帝益重之。
及周太祖作相西朝。
王侯之下。
皆望尘而拜。
公与之抗礼。
太祖尤相敬待。
屡有咨询。
尝曰。
国家之子房也。
公体淳和之至性。
廊庙之大才。
孝通神明。
忠定社稷。
马伏波来游二帝。
晏平仲能事百君。
在魏则贾诩荀攸
在周则太颠闳夭
司徒克慎厥始。
丞相克和厥中。
惟公载德。
克成厥终。
三后同其政道。
子孙训其成式。
辉光助于日月。
积德广于宇宙。
以某年月日葬于少陵原。
国迁三代。
年移十纪。
杜当阳之碑石。
汉水而无闻。
仲山甫之鼎铭。
匈奴而不出。
曾孙皇朝右金吾将军同州刺史得照。
宏才大节。
玉振金声
入当天子之右军
出临帝京之左辅
承积善之馀庆。
大宗之不迁。
愿述家风。
思传祖德。
是用勒铭刻石。
相质披文。
于景钟。
大夫称伐之义。
书于太常
诸侯计功之道。
追题瓦屑。
郑康成北海之门。
重刻碑阴。
张平子南阳之墓。
其词曰。
黄帝摄政。
勤劳耳目。
居于轩辕
战于涿鹿
咸阳
登坛受福。
表正万邦。
缵禹旧服(其一)
逮乎微子
周之国宾
降及萧叔。
宋之懿亲。
高祖丞相
王迹是因。
宣皇御史
社稷之臣(其二)
太阴所立。
皇齐诞圣。
既创元基
仍集大命。
谋孙翼子。
重熙累盛。
天禄永终。
南风不竞(其三)
惟公载诞。
克嗣家声。
千丈多节。
三年一鸣
待时而动。
以族而行。
才归晋国
璧入秦庭(其四)
符坚拜首。
降天之使。
陶豫策名。
勤王之事。
任隆起草。
荣高近侍。
赫赫禁门。
雍容貂珥(其五)
日暮青琐
夕郎之职。
法驾毕陈。
黄门次直。
帝王之盛。
诚在农殖。
如京如坻。
我稷(其六)
吴王旧国
采山铸钱。
公为中正
佩以韦弦
夏禹遗迹。
今来颍川
公为太守
示以蒲鞭(其七)
齐称东帝
周称西伯。
诸侯谋王。
天子下席。
公之忠义。
如彼松柏(其八)
发自新邑
归于陆海。
魏德虽衰。
天命未改。
功成晋郑。
为而不宰。
宠茂山河。
于是乎在(其九)
亚夫真将。
去病元勋。
持兵对揖。
绝漠行军。
尚书武库
抑有前闻。
侍中重席。
曾何足云(其十)
当涂逊位。
有周经野。
二国唐虞。
两朝裴贾。
出守冯翊
人无讼者。
受封于齐。
实匡天下(其十一)
晨占赤乌。
夜辨黄熊
曾参易箦。
期于令终。
子囊城郢
没有遗忠。
明君辍祭。
偫臣会同(其十二)
黄屋左纛。
轻车介士。
朝发桐乡
暮归蒿里。
积善馀庆。
由来尚矣。
公侯子孙。
必复其始(其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