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陈善长等特许升贡诏政和六年八月六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九四、《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七之二四(第五册第四五四二页)、《宋会要辑稿补编》第二八二页
陈善长、黄理、祥璨、覃德舆吴拱五人并特许升贡参入辟廱。仍令学事司各理充逐州大比前一年贡额。
奏虏情及控御之策绍兴三十一年十月 宋 · 张浚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二八、《永乐大典》卷一○八七六、《宋代蜀文辑存》卷四二
臣往负败事之罪,屏息静处,昼夜思惟,求所以少报圣恩。
独恨智识浅短,终恐无补,自视不遑。
然中有所怀,不敢欺心,不以言之于陛下也。
虏人以二十万之骑凭陵淮甸,方其冲突之初,大兵引退,保守江干,众以为忧。
臣则有望,谓其少留数月,内变必生,粮草匮乏,恐不能支。
我之得算,固已多矣。
今臣过虑,万一虏识机会,引兵言旋,别犯它路要处,或安处京师,徐有他图,在彼则逸,在我则劳。
盖虏之精兵所损未几,苟非粮草急阙,恐或未退。
万一掩击上流,吴拱一军,未易遽当也。
臣愚欲望戒敕吴拱,许从宜措置。
先保民人,使在安地,坚壁清野,勿与轻战。
量分大兵内守鄂州家计,庶几有以待之。
臣窃以虏之在汴,与昔日事体不同。
往时退师,定归沙漠,今自精兵窃据神都,纵使今岁别无他谋,来春野草既生,水运通快,人粮马食,无不顺便,彼又将必有所向。
臣愿陛下常谋其强,不谋其弱,得城得邑,未补大计。
破彼精锐,图地毕归,陛下何患焉?
更乞密与大臣共图全策,先为备具,次明间谍,以恢远业,天下幸甚。
黄州等处备御事宜状绍兴三十一年十二月 宋 · 张浚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二八、《永乐大典》卷一四四六四
臣舟行自上流而下,旦暮反复询究形势利害,大率长江要处,惟汉口、采石、真、扬,出舟便利,今朝廷已各屯驻大军控扼。
此外黄州为紧,其次蕲,又其次舒。
建炎中,虏人犯江西,自黄造筏以济,盖自黄至光,其路坦夷,不可不过防,而鄂州大军家计正与黄对境,相去不远。
臣近曾具劄子,乞戒敕吴拱坚壁清野,量分大军照管诸军家计,正以备黄,伏想已达圣览。
今闻成闵领援兵东下,又那差鄂州一两军偕行,上流水军并赴采石、镇江,理固当然。
臣过虑虏人窥襄汉之兵未解,万一潜以精兵犯我,势当有以应之,则众寡或有不敌。
兼是水军,亦须量留鄂渚,或别为之计,以备缓急。
伏望圣慈更赐详酌,如臣言稍可采,乞自圣意处分施行。
论金军不可畏奏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8月 宋 · 陈康伯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四二、《陈文恭公文集》卷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自今虏将帅皆望风奔溃,未敢有抗之者。
建炎三年十二月,兀术自杭州分兵至明州城下,浙东制置使张俊之拒捷。
四年,小兀术还过吴江,浙西安抚司统制思恭以舟师败之于太湖,几获兀术。
绍兴元年,兀术攻和尚原吴玠破之。
四年,撤离喝犯杀金平吴玠又败之。
韩世忠败兀术游骑于大义镇
六年,杨沂中败伪齐刘猊于藕塘刘锜大败兀术于顺昌
十一年,刘锜大败兀术十万于柘皋。
三十一年刘锜遣将败高景山皂角林李宝败郑家奴于密州之塘,邵宏渊拒虏于真州胥浦桥获捷。
十一月,败金亮于采石。
是岁,马司中统制赵樽复蔡、鄂州都统制吴拱州拒虏于茨湖,统制王宣拒虏于确山镇口,都统制张子盖海州
此皆渡江以来中国胜捷之可称者也。
论诸军见攻德顺王彦未到状1162年11月 宋 · 王之望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五四、《汉滨集》卷六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臣自十一月十三日金人离德顺军,将入水洛城一带作过,已具状劄录探报事,申三省枢密院机速房去讫。
见今贼马只在彼处,去秦州五七十里,中间更无关隘
秦州见令兵守治平寨,贼出没剽掠,附近新民却皆顺蕃。
德顺军人马平安,粮草不阙,只是正路阻隔,银牌马由间道往来,亦有被擒者。
此寇初来,未敢轻进,我久无兵马救援,遂宿留修城下寨,渐为住计。
欲断德顺粮道以迫秦州吴璘吴拱王彦李师颜诸帅皆在此,而兵少不能进发。
王彦之军早来,则德顺攻寨之时,吴璘已出,彼必遁去。
及初犯水洛城一带时,若有官军迫逐,亦须却回。
王彦之师至今未报起发月日,自商州到此计程一月,正使即日已来,亦须半月以后可到,即今已是误事。
臣问吴璘有何方略吴璘云已令间道往德顺抽兵六千人、马三四千匹来秦州
此间除守杀金平和尚原等处外,、吴拱李师颜兵及秦州守戍,共有万二三千人。
欲于秦州臈家城治平寨诸处摆布,候彼续更抽德顺军人马会合。
吴璘师出,更藉吴拱等声势,敌或可退,不然须至决战。
吴璘之意,其出须在旬日之后。
据节次探报,敌众约有三万、马二万匹,亦自疲弊,别无生兵。
吴璘语臣不须忧,终无所害,但深恨王彦军马后期,致失机会。
夏人只在会州上下,吴璘云但得金人退,夏人易与,不足虑也。
臣见在河池,所有德顺军功赏书填告劄事,缘德顺军三月间获捷,虽已推排,未曾奏明给据。
八月以后立功之人,皆在军前守御,推排未得。
吴璘之意,欲并前后功书填,少减超转,而事有窒碍,商量未定,兼为军务丛冗,工力不及,以此尚未报应。
臣见不住催促,及出榜晓谕,须至奏闻者。
乞遣重臣入镇抚奏劄1163年 宋 · 王之望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五四、《汉滨集》卷六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臣契勘德顺归师失律,已节次奏闻,及申三省枢密院去讫。
四川精锐皆属吴璘吴璘精锐尽在德顺
德顺正军三万馀人,今据吴拱所申,实收到人未及七千,统制将佐所存无几,但云未知下落
自西南用兵,无此狼狈。
见今除皂郊一带王彦吴拱杨从仪等所屯共有一万四千馀人外,其杀金平和尚原一万六七千人,半是诸州威彊并兴洋义士,非皆劲卒。
德顺将士暴露之久,疲弊隔绝,事失机会,以致陷没,连营恸哭,声震原野,人怀怨心,公肆怒骂,其事难以尽述。
王彦招到大汉等军,吴璘降到雷千户并食粮军兵五六千人,或在成州,或在大安军屯驻。
疑而不敢用,聚而不敢散,反费兵将防守,名为弹压,而人数不多不足相制,既成猜阻,得无反侧?
此辈老小皆在敌境,势难持久。
兼有前后擒到番人,往往配隶内郡作院,其数不少。
利州一夕逃去七十人,若或啸聚,亦足为患。
四川之忧,不但外虞,敌方安集故疆,未必便来深入,向去宁免侵犯?
彼俘我将士,因之以三路解体之民,而关外四州尤剧困弊,重以签刺敢勇,人心离怨,往往逃窜山谷。
四川事势可谓寒心。
吴璘丧师之后,方寸忧乱。
往者无及,岂容更有疏虞?
为朝廷计,莫若速遣腹心重臣,权位出诸帅之右者,倍道入镇抚而经理之,庶几可以保固。
救焚拯溺,正在此时。
伏望圣慈与大臣熟议,早赐裁取施行,实宗社生灵之幸。
须至奏闻者。
乞拣选诸州禁军分隶蜀中三大将绍兴三十一年五月 宋 · 王之望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五七、《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九○
契勘蜀中三大将下军兵一岁衣赐钱粮,绝长补短,钱引二百道可养一队。
前年三将增招一万人,及吴璘下招填二千七百九十一人,共约岁用钱引三百馀万道。
朝廷节次降到截留钱物共二百五万道,所阙尚多。
四月吴拱将带三千人往襄阳,令吴璘限一季招填,又合岁用六十馀万引。
财赋有限,支费日增,恐不可以持久。
今兵虽未必用,而边戍不可省。
四川诸州禁军除阙额外,见管三万馀人,其间尽有强壮及格、少嫩向长者。
但训练弛废,事势苟简,不成部伍,多只充守倅兵官占破杂用,枉费廪给。
今若拣选一半,分作三番,如祖宗时出军法,每年发遣一番,往隶三将,以充戍守,入队教阅,周而复始。
如此,则分在三将者常有五千人,可以暗补所阙之数。
三年之后,教阅既遍,一万五千人皆为胜兵。
无事则散在州郡,缓急则尽可为用。
如禁军不足,即于厢军内选刺,若有逃亡事故,本州逐旋拣填。
其逐兵自有本州衣粮,不过岁番五千人者给口食米耳。
每兵月计七斗五升,岁用米四万五千石,若以招军,止赡得二千五百人,更欠衣赐料钱之类。
前三将招万人之后,军中子弟长成者不多,以后若有招收,必更短少,恐不如诸州见所拣。
闻军中每次招军,外来一人费至百千,少亦半之,若期限促迫,则所费愈多,将士颇以为苦。
或谓川兵懦弱不堪战守,是不然,在所以用之何如耳。
今三将军中亦不纯是西人,西人多而川军少,又经拣选,参杂而用,何所不可?
契勘四川腹内州军并各无事,其西南接近蛮界,如泸、叙、嘉、黎等处,边界亦皆安帖,无用多留禁卒。
兼每岁一番,系见在人六分之一,住留在川者尚有五分,亦不乏用。
夔州新置武帅,控扼沿流,而李师颜团结教阅,想渐成部伍。
夔路禁军免行抽拨,亦不过减千人以下,更在朝廷详酌。
乞令湖广应副吴拱襄阳官兵钱粮朝劄绍兴三十二年正月1161年10月4日 宋 · 王之望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五八、《汉滨集》卷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九六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某照会昨准尚书省劄子,坐湖广总领所申,将吴拱带行官兵粮草料依循、赣、夔州体例,责令旧应副官发赴襄阳府交纳。
某已于去年十月初四日十一月初八日两具事理申明。
承朝廷送下户部勘当,未蒙本部照应,所申事理止检送湖广总领所,元申再下本所,令依已降指挥
某以不才,误膺委使,平时粗知体国,矧艰难之际,苟有利于公家,岂问远近彼此之殊,自当竭力。
若于事非便利,力所不及,亦不敢畏避含糊,以误大计,不免冒昧谴斥,再有披陈。
窃惟四川之地褊隘险绝,财赋所出不比江浙,而于馈饷为尤难。
古今称善用蜀者,无如诸葛亮得南中六郡,军资饶富,又一丝一粟不入中原。
以今准之,事力不侔。
兵前后四出,其众不满五万,或由祁山,或由散关,或由斜谷,近止数百里,远不踰三数月。
木牛流马穷转输之巧,犹每苦粮食之不继。
今蜀中大军十馀万,与敌相持于散关一百三十馀日,则兵比众为多。
右取秦、陇、洮、,左取陕、华、商、虢,皆仰供亿,则地比境为广。
夔州万人防托,亦系本所应副,视用蜀之费,不啻数倍。
若更令越三千里般粮运草,馈襄阳之戍,区区巴蜀,何以胜任?
古所谓千里馈粮者,亦不过旬月计耳。
若钱粮草料三千里外按月责办,岂能免于阙误?
契勘蜀中屯军,分隶一十八处。
潼川兴元府、绵、剑、文、渠、金、洋、阶、成、西和凤州合用粮料,本所每年科支本钱,就逐州夏秋籴买应副。
其利、阆两州边嘉陵江,系招诱客贩收籴支遣。
惟鱼关、兴州大安军三处合用粮料,本所于利、阆州籴买数内运三十四万前去,水路只五六百里,约用船脚钱引七十万道。
所有马草,只于屯驻州军收到税草内应副。
四川当无事之时,已不堪其劳费。
吴四厢官兵,一岁当用钱粮、草料、春冬衣赐物帛,纽算钱引计一百二万四千五百馀道。
上件军兵朝廷已令限一季招填,本所自无此一项阙额衣粮。
若更移运本所前去襄阳
当用水陆脚钱四百三十馀万道,比之应副兴州、鱼关、大安军所费多六七倍。
虽竭四川公私之力,亦恐难以应办。
欲望钧慈特赐指挥,检会前状并今来所申,逐项子细看议利害,免行科拨,下湖广总领所照应施行。
〔小贴子〕照会襄阳府吴拱官兵合用钱粮,已准朝廷指挥,令湖广总领所取拨京西常平司钱三万馀贯,斛斗二万九千九百馀石,并现管诸色钱斛别色科名应副。
如更不足,于军前应桩管钱米,及附近州军不以有无拘碍,应干钱斛,移运支遣。
贴降淮西总领所桩管银五万两,鄂州坐仓和籴到米内取拨二万一百石,共五万石,专充吴拱官兵支使
即是朝廷应副不为不至,自可足办,难以更竭四川事力,三千里外移运粮草前去照会。
金州素来凋弊,近都统王彦收复陕、华、商、虢,分屯人马在四川间,捍御强敌。
金人不住复来侵扰,见今事势未保万全。
一邦事力已极困弊,岂可更任襄阳转输之责?
实恐有误国事,伏乞钧照。
吴璘多病乞吴拱襄阳归蜀朝劄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1161年11月21日 宋 · 王之望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五八、《汉滨集》卷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九四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某职总四川财赋,专一报发御前军马文字
有大利害,公上所宜知者,不敢不以上闻。
若朝廷行与不行,则非某之所敢必也。
契勘宣抚吴璘,天资忠义,志在立功,爱惜邦财,不啻己物。
今之委寄,诚为得人。
自闻警报,即至杀金平、仙人原,与贼相持七十馀日。
中间取秦、陇、洮、等州及仙人原等处城寨,又分遣王彦东取商、虢,委有功绩。
然金人重兵尽在凤翔府大散关和尚原一带,多积粮食,守备甚固,其意未可测。
此贼不破,川蜀之忧未艾也。
吴璘日夜措画,以图攻取,事未可期。
而其人平时多病,日饵丹砂数十百粒,比暴露之久,时复发作。
前欲遣姚仲秦州而身自攻关,辄苦脏腑。
脏腑稍安,又苦肾肠之疾。
每疾剧时,亦颇危殆。
今月十五日下仙人原还兴州医治,却留姚仲在原上弹压兵马。
彊敌对垒,人心危惧,四川事势可为寒心。
人前此恃以为安者,以其侄吴拱在此,缓急有赖。
吴拱襄阳,渠每以失助为忧。
今疾如此,岂可不预为之所?
某不知东南事体紧慢,吴拱可辍不可辍,只论目今蜀中形势,不若亟令吴拱复还。
使吴璘一向安健而得吴拱之助,则军声愈振,可以速成大功。
假使疾势增损不常,则此一军亦无他虑。
吴璘既为宣抚而尚领都统职事,若除吴拱都统,而吴璘宣抚使兴州,于体尤顺。
窃恐朝廷以吴拱归蜀,襄鄂阙帅为疑,则李师颜见驻峡州,可以就用。
夔非冲要,谋帅不难。
人命不可知,一方安危,所系至重,望朝廷权事轻重,速赐处置施行。
论运米充备边朝劄 宋 · 王之望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五八、《汉滨集》卷八
某窃见蜀中边境见今无事,而界外所传,如河中聚粮、渭水搭桥、佥军刷马之类,莫审虚实,亦未测贼意所向。
少保宣抚四川军事有所统一,谋谟深远,处置得宜,非特可以制敌,而本所亦差易酬应,幸甚幸甚!
某前者欲趁秋成增籴军食,而利、阆仓廪不足多容,遂于合支并桩之外运米十万石往兴州寄桩。
一以备仓卒,二以张声势,三以省廒舍。
少保甚以为喜。
米船至兴州岸,适吴拱移屯,老少万数千人,正得乘载。
不然,合用三百斛船二百七十馀只,边远岂能遽办?
一行人兵到和州,种种为之区处应副,周旋而去。
又行下经由去处,预备津发,得无疏虞。
近收少保书,录示庙堂钧翰并北使语录,云「大军一动,粮道为先」,某又许运米十万石,见行起发。
伏乞钧照。
徐左司论军须钱书1162年 宋 · 王之望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六一、《汉滨集》卷九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某万里相望,稍疏具记,可量瞻向,某猥以不才,谬当西蜀之剧任,适丁兵兴,大军十二三万人与寇相持者半年。
孤立一司,独抗三边,费尽调护,诸帅幸皆无事。
湖广总领所横相侵迫,殊不晓所谓。
方此扰攘,尤费应酬。
蜀中向发吴拱下三千二百馀人、数百匹马隶鄂州军,各借请三月去矣。
朝廷令吴璘限一季招填,则已无此额。
湖广申请将元额衣粮草料从蜀中应付,津般之费岁计五百六十馀万引,此为可行乎?
自古未闻水陆三千里,按月调运供军也。
朝廷以给降湖广米五万石、铜钱三万馀贯、银五万两,尽可支办。
又有指挥,如不足,许于军前应干桩管钱米,及附近州军不以有无拘碍钱物内移运支遣,何苦力欲困厄于西蜀
此其不可晓者一也。
朝廷许湖广于二十九年四川发赴行在银内截拨钱五十万,计银一十五万馀两。
四川已发过银二十八万馀两,湖广若行截发,不患不足。
彼其不能违管押官之恳请,容情放过,却一向责办本所催发。
其二十九年四川合发之物已皆尽绝,复何催之有?
此其不可晓者二也。
又欲兑三十一年经总钱粮银五六十万两,二年共有铁钱一百二十万,川价约买得银十七万两而止,夫何误以彼中铜钱算计?
况百二十万已发过一百四万七千馀贯,未发仅十五万馀贯铁钱,而欲兑银五六十万两。
此其不可晓者三也。
去年朝廷再令拘截四川经过钱银五十万,此项亦合作铜钱算计,为银十五万两。
湖广乃并应副江州戚方钱三十万,纽作八十万,欲银二十四万二千四百馀两,殊不讨究戚方钱三十万,即系两年经总钱一百二十四万铁钱之数,差误抑又甚焉。
矧此五十万一项,四川已发过银二万六千九百馀两、金二十馀两、绢三百馀匹,焉得有银二十四万馀两乎?
此其不可晓者四也。
今已通发过数言之,所欠甚不多,乃欲先兑那银八十万两,果何所谓?
朝廷元降指挥,系每岁应副江鄂州钱六十万,据未起钱数行下合起官司兑那。
所谓合起官司,乃四路宪司耳。
本所初无与,既无未起数目,其将何自兑那?
凡所申请,分毫无是处,朝廷不曾勘当,便为施行,四方万里何所赴愬?
军期急速,岂不误事耶?
幸从都司详酌,呼上部吏当面诘问,顷刻可了,殊不难决也。
本所每有申明,皆某手自为之,字字有归,事事有理,试一观之,自不逃乎聪明,辱垂领略,幸甚。
论用吴璘以图恢复疏绍兴三十二年 南宋 · 虞允文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八四、《历代名臣奏议》卷九三、《文章辨体汇选》卷一○六、《宋代蜀文辑存》卷五六
臣以孤远之踪,曲蒙陛下亲擢,圣恩不一,实为非常之遇。
但以才力凡微,未有豪发报效,愧惧并心,敢因使令,辄以今日不可失之机仰干四聪之听。
伏惟陛下圣智默运,成算不遗,规模之远固已素定,用敢冒昧裨万分一。
臣既闻虏中之乱,虏兵在中原者不多,实天相陛下恢复之时。
而形势便利,莫如陕西
盖得兵得马得粮,可以壮国威,可以足军饷,欲守则有险可恃,欲战则有资可凭。
自古进取天下,固有次序,而莫先于此。
臣尝所忧者,大将相与因循,无一肯出力为国家任责。
两日来,吴拱出示吴璘三书,谨录进呈。
臣观其书意,知虏为甚怯,知其兵为可用,知民心为已归,知粮道可以取足于西人,又知其疾之已去,老之可忧,而自勉于一举。
而臣所不知者,朝廷怯于立事,和战未决,尚以为疑也。
自虏使及境而去,或以为虏中方乱,有所未暇;
或以为虏廷未肯归疆,将有所要致于我。
以臣愚虑,二说皆可置不问,所当急者,今日之机。
如因之意而用其机,此在陛下与二三大臣断以一言而已。
臣博采舆论,谓中原之虏不多,必无深入之忧。
若且令董庠以本管兵守淮东郭振以四统制兵守淮西赵撙信阳,李道迫新野,唐邓之间,各因其险而固守,勿与虏战,因得息兵以待用。
先令吴拱选精兵二万人,从邓州路与王彦会于商州,以万人守潼关,使河南之虏不能进兵以援长安,又以万人与彦合力进讨,而吴璘姚仲拥大兵而出。
西人知朝廷大举,唱义而应者必甚于今日。
官军声震关辅,则宝鸡之虏知其无援,又为西人之所共弃,若不请降,亦必引兵渡河而去。
国家得于此时收兵籍马,因长安之粮而取河南,因河南之粮而会诸军以取汴,则兵力全而可以省诸道之运。
至如两河之地,因民之心,可传檄而定矣。
臣闻兵好合而恶分,时难得而易失,欲望陛下与二三大臣察纳其说而熟计之,潜以一定之说分命诸将,使戮力以收不世之功,天下幸甚。
臣迫于愚忠,抵冒天威,伏深震惧。
言防托荆襄边面事宜奏乾道四年十一月 南宋 · 虞允文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八七、《宋会要辑稿》兵五之二三(第七册第六八五一页)
荆襄边面阔远,合行递攒军马,互相照应。
已措置将郭谌所管近里剑州等处官兵共二千六百三十八人,同老少移那前去金州屯驻。
仍于兴元府别行递攒两将军马同老小前去洋州屯泊,缓急应援金州使唤外,所有郭谌等先差马军二千五百人见在郢州任天锡马军五百人见在荆南出戍。
照得吴拱先带军马三千二百人,同老小前去襄阳府屯驻,后来依数招填。
欲乞将荆南郢州出戍军马家小下总领所,差拨舟船津发前去就粮屯驻,庶几老小团聚安帖,防托荆襄边面。
论密奏将帅姓名宜出圣意擢用疏乾道四年 南宋 · 虞允文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八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四○、《宋代蜀文辑存》卷五七
臣准御笔,以东西二帅百非其才,事不可缓,速具奏来。
照得臣于七月十三日二十五日因回金字牌递,具二人愆恶贪鄙之状闻奏,乞陛下别选宿将。
臣之冒昧,方切战兢,不谓愚虑偶合圣意,必蒙睿断已赐施行。
伏念臣自去年之初,即以亲所闻见缕缕具奏,欲乞朝廷一振威令,大洗坚久之恶习,亟蒙睿明察纳其说。
但以去一大将必先得一将材,然后一军有所分付。
臣尝乞之于东南,度未可以辍遣,日夜汲汲然,询之西帅,于众短中以吴拱、李获等五人姓名,于正月初二日闻奏,乞赐号召
曲蒙圣恩,令臣一面选用。
臣于二月二十四日具奏,以谓擢用将帅非人臣所当专,因又论二三大将未厌人望,他日恐误陛下使令,若东南诸将未有可遣,乞以次召吴拱、李获等,又蒙御批封还臣章。
帝眷加厚,臣既不敢当,又虑所奏姓名未当圣意,日益皇皇,徒积忧愤,实不能少安其职。
盖念西垂庶务惟易帅一事最大,不独臣因病求罢,无所嫌避,敢言之于将去之日,如使不易二帅而臣不病,臣亦何敢久留也?
故臣于乞祠之第三章,谓圣恩必赐矜允,用敢并具中外将臣姓名,乞自睿断蚤赐裁酌。
臣之区区,欲去二缪帅,前后所奏与圣意惟一,但自古军中废置大将诚不敢专尔。
臣闻作威作福,其害与凶及于家国,人臣之大戒也。
况主兵在远,其敢使威福之权著见于将帅之间乎?
汉卫青不敢自擅专诛于境外,卒不斩苏建,必归之天子。
其言曰:「使天子自裁之,于以风人臣不敢专权,不亦可乎」?
苏建尝劝卫青荐士,曰:「招贤黜不肖,人主之柄也,人臣奉法守职而已」。
史臣至引其事为赞,且书云「为将当如此」。
,奴仆材也,尚能知此,臣乃书生,陛下过听,使待罪行伍,其敢之不若也?
至敢以将帅姓名密闻于陛下,则是臣贪报大恩,不敢默默为自全之计。
陛下圣明超古,必察之于始终之际矣。
又蒙圣谕,若宣司奏劾,便可即行。
臣自当遵奉睿旨,别具劾章从疾置以闻。
伏乞睿照。
李显忠等宜用吴拱等可采疏 南宋 · 虞允文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八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三九、《宋代蜀文辑存》卷五七
臣比尝具蜀口二三大将上干天听,必蒙睿明察纳其说。
大抵某人愚而无谋,某人懦而多欲,不独部曲无所畏服,而刻剥私役之弊浸浸复作,若一有调发,二人者难以责其成功。
今幸边方帖然然,虏于秋冬决无动息。
臣愚欲望陛下于此暇时,蚤赐推择。
若见今主兵将帅官不可辍遣,臣询之舆言,求之废放中,而旧尝为陛下之所大用者,如李显忠邵宏渊二人,或可用于西路,员琦刘源二人,或可用于东路及金州
或蒙赦其大愆,责以来效,必能洗心自新,输忠报国。
其次求之西师中,吴拱以纪律严静,军士畏爱,可以委任。
其次如李获之刚勇,王承祖之沈鸷,梁炳之明练,皆有军中之誉,或可仰备采择。
若东南大将之材皆未可选用,姑置其副如金州,以俟审议而精选之。
圣鉴自无遗照也,臣至闇至愚,非不自知其言之缪妄,而昼之所问,夜之所思,如前八人者,视今所用则有间矣。
某人已具前奏。
伏乞睿察。
应诏将帅辞免权宣抚劄子 南宋 · 汪应辰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六六、《文定集》卷六
臣伏准御前金字牌,递到参知政事魏杞等与臣咨目,宣示圣慈训谕事件,臣谨具奏禀下项。
一、臣恭奉圣训,以蜀中将帅能否高下,朝廷无缘尽知,令臣于军中公选材略威望,众所推服,不必材堪宣抚之人,但得可总兴州大军者,具职位姓名一二人剡奏者。
臣伏见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安远军承宣使、知阶州吴拱,持身谨廉,御众严整,家世忠义,常以捐躯徇国为志,而详审沈静,事不轻发,出入扬历,名迹益著。
其父吴玠,效死百战,以保全人怀其恩德,所在庙祀,而又能如此,非独士卒乐为用,百姓亦喜之。
隆兴二年,金人大入,诸将皆出,独祁山一战之捷,人赖以安。
而或者指为怯懦选事,亦可见其不然矣。
又伏见果州团练使、阶成西和凤州兵马钤辖、御前后军统制、节制利州屯驻军马吴胜,骁勇忠朴,处事平允,晓练军政,善拊士卒,比之吴拱,可以为次。
又伏见降授郢州防御使、充荆湖北路马步军总管姚仲,世为将家,关辅之人,素所信服。
前后立功,多在川陕。
绍兴三十一年原州之战,盖恃勇轻敌,以致失利,然士卒初无间言,至今思之。
其得罪閒废,常有感慨发愤、刷耻自效之志。
既而沈介湖北京西制置使,乞辟仲随行,亦以缓急可使。
此三人者,皆臣所知,伏乞睿照。
一、臣恭奉圣训,万一吴璘果不起,令制置司径作得旨,一面收取印章,权行主管职事,申取指挥者。
臣谨已遵禀外,伏念臣才力绵薄,制置一司,已惧不称。
比苦目疾,职事旷废,陈乞宫祠差遣
方且踧踖,仰俟恩命,今复蒙此宣谕,尤非所堪。
伏望圣慈俯赐矜察,择力授任,庶几缓急之际,不误使令。
隔奴滩功赵振董巽转官制绍兴三十二年八月十日1162年8月10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六、《掖垣类稿》卷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原标:湖北京西制置使吴拱奏:虏帅刘萼窥伺襄阳,于隔奴滩奔冲,俱被官军杀退。
推排立功官兵三千八百二十九人、数内第一等武功大夫吉州刺史赵振,第三等武功大夫兼閤门宣赞舍人董巽各转一官。
敕具官某:贼帅师窥吾襄汉,汝能奋击,遂遏其冲。
以言,递升遥领。
尚图忠报,毋使功疑。
可。
封赠归正人萧中一及妻妾男妇制(附状 绍兴三十二年四月3月10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
吏部状:「承绍兴三十二年正月十三日三省枢密院机速房劄子:『京西北路招讨使吴拱奏:据邓州在城僧道士庶段皋等状:伏为本州萧中一身系契丹,心顺宋朝,密授旂榜。
不意内有白扦户经刘萼等告变,中一知事不捷,遂挈家归正。
迷路,行至州北百馀里,被贼劫散。
差军马寻接到中一男并夫人家小,护送已到邓州城外。
中一因劫,被村民杀死。
乞优加褒赠,及将本官男颖推恩。
已行下邓州,优加存恤,及将萧颖权补武翼大夫
〔小帖子〕萧中一妻耶律氏见带伪番兰陵郡夫人,次妻耶律氏并妾路氏、萧颖妻耶律氏各未有封号。
正月九日,三省枢密院同奉圣旨依奏。
萧中一令所属优加褒赠,萧中一妻与加封,馀人依条封号』。
本部参照比拟,欲将萧中一换赠正任观察使,优加褒赠,与赠正任承宣使
及本人妻耶律氏与封硕人,次妻耶律氏、妾路氏并封孺人
萧颖妻耶律氏随夫见今官,与封安人」。
四月十九日奉圣旨,萧中一特赠节度使,与封郡夫人,馀依吏部指定到事理施行。
权中书舍人周某札子内有称呼合行申明,今具下项:一、吏部拟萧中一前衔作「故奉国上将军」等,今欲乞称「故归正人某官」。
一、吏部拟萧中一妻耶律氏前衔并系伪定,今欲乞称「故赠某军节度使萧中一妻兰陵郡夫人某氏」。
一、吏部拟萧中一次妻耶律氏前衔亦系伪官,今欲乞称「故赠某军节度使」,所有「次妻」二字,别无经据,若直称妾,又恐与路氏无别,今欲乞用「小妻」二字(出《汉书》。)
仍乞朝廷比路氏量与加封,庶得允当。
一、吏部拟萧中一妾路氏前衔亦系伪官,今欲乞称「故赠某军节度使萧中一妾路氏」。
指挥
按:十一月六日,奉圣旨依,内萧中一小妻耶律氏,特改封安人
蔡州功申立元广赠官制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一
原标:鄂州吴拱申,武略郎申立、成忠郎元广今年正月内四次蔡州立奇功,卒患身死,系合转八官之人。
九月二十四日圣旨,与赠八官,申立合赠右武大夫遥郡刺史元广武经郎
敕:生而资其力,死而废其功,非人情也。
具官某素推拳勇,屡战蔡城。
方趣定封,遽悲薄命。
峻升横列,仍刺大州,庶几有知,服我休命!
可。
按:元广同词,但改云:「进阶八等,时乃异恩。九原有知,尚或能享。」 《掖垣类稿》卷五。
成闵郊祀加恩制乾道六年十二月十八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三、《玉堂类稿》卷二、《江右文钞》卷三、《宋四六选》卷三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门下:朕穆卜天正,敬脩郊类。
内倚峨峨之髦士,奉周庙之璋;
外资矫矫之虎臣,献淮夷之馘。
既协成于熙事,当均锡于繁釐。
明陟示恩,夙兴听命。
庆远军节度使、镇江府驻劄御前诸军都统制、武功郡开国公食邑三千七百户、食实封一千三百户成闵,禀敦庞之质,赋果毅之才。
祈父王之爪牙,旧服殿岩之寄;
武将国之心膂,今提天堑之师。
方边堠之晏清,嘉戎昭之整暇。
虽军国之容或异,而乾坤之况则同。
傥外御之有劳,视骏奔而奚歉?
与之多邑,益华公社之封;
长我万夫,增壮辕门之观。
于戏!
祀与戎为大事,曾何执膰受胙之殊;
武于文为止戈,宜念禁暴安民之助。
予非攒赏,尔尚懋功
可加食邑五百户食实封二百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