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司徒府辨同姓为婚 东晋 · 刘嘏
 出处:全晋文
同姓有庶姓,有正姓,有复姓,有单姓。
钟云出于钟离之后,胡母与胡公同本。
复钟单钟,复胡单胡,今年共婚,不以损一字为疏,增一字为亲
不以共其本为悔,取其同者为吝。
宜理在可通,而得明始限之别,故婚姻不疑耳。
今并时比族,年齐代等,至于庶姓,《礼记》书其别于上,始祖正姓明其断于下,以之通议,则人伦无阙。
案音常总言博士议述叙姓变为始祖者,始此姓为祖也。
此既非礼所谓始祖为正姓之义,即便弃经从意,谓义可通,如今众庶之家,或避国讳遁仇逃罪变音易姓者,便皆可言是始祖正姓。
为婚之断,如此《礼》称“附远厚别”“百代不通”之义,复何所施乎?
此惑之甚者也。
论者又以为开通同姓婚,则令小人致滥。
案礼自有限禁,之外,本自礼所不责。
不可以不禁、礼所不应责者,而云通礼所应责也。
王皆、王沈魏晋名儒,同周室之后共婚者,二门谱第皆存。
昌黎张仲范阳张梿妹,咨张公而后婚。
今日若考经据事,足以取正,唯大府裁之(《通典》六十,濮阳太守刘嘏与同姓刘畴婚,司徒太常,诸博士议非之,以为云云。)
丞相王导 东晋 · 孙绰
 出处:全晋文 卷六十二
公胄兴姬文,氏由王乔,玄圣陶化以启源,灵仙延祉以分流,贤俊相承,世冠海岱。
二仪交泰,妙气发晖,醇曜所钟,公实应之。
玄性合乎道旨,冲一体之自然,柔畅协乎春风,温而侔于冬日,信人伦之水镜,道德之标准也。
惠、怀之际,运在大过,皇德不建,神辔再绝,猃狁孔炽,凶类焱起。
公见机而作,超然玄悟,遂扶翼蕃王,室协东岳,弘大顺以一群后之望,仗王道以应天人之会。
于时乾维肇振,创制理物,中宗拱己,雅仗贤相,尚父之任,具瞻在公。
存烹鲜之义,殉易简之政,大略宏规,卓然可述。
公雅好谈咏,恂然善诱。
虽管综时务,一日万机,夷心以延白屋之士,虚己以招岩穴之俊,逍遥放意,不峻仪轨。
公执国之钩,三十余载,时难世故,备经之矣。
夷险理乱,常保元吉,匪躬而身全,遗功而勋举,非夫领鉴玄达,百炼不渝,孰能莫忤于世而动与理会者哉(《艺文类聚》四十五)
孔补阙集序 唐 · 张说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二十五
会稽孔季翊。
字季和
识真之士也。
弱冠制举。
校书郎
转国子主簿
年三十一。
卒于左补阙
祖绍安。
中书舍人
考桢。
绛州刺史
季和清规素业。
有奕代之训。
依仁游艺。
其圣者之后。
永昌之始。
接迹书坊。
广汉陈子昂
钜鹿魏知古
高阳许望。
信都杜澄。
昌乐谷倚
广陵马怀素
东莱王无竞
河南元希声
临淄李伯鱼
谯国桓彦范
佥谓季和神清韵远。
析理探微。
卫叔宝之比也。
呜呼。
人斯云亡。
世阅多故。
十年之外。
零落将尽。
而后来者皆首华金。
步鸣玉。
负玺丹地。
挥毫紫宸
何尝不拜职之日。
叹在刘王乔
临坛之时。
恨无谢益寿者矣。
顷见许州之子。
风裁可观。
潘子之门有尼。
夏侯之学传建。
集作者五卷以示子。
称从弟四人。
良器
相如之遗草。
公业之不亡。
因叙曩意。
存之篇首云尔。
西山纪游记治平四年八月 宋 · 杨杰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四三、《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卷一三五、乾隆《南昌府志》卷六、同治《新建县志》卷七八、《西山志略》卷一
治平四年秋八月奉祀西山,游玉隆、天宝、应圣、凌云、栖真、太虚、大霄七宫观香城翠岩双岭、云峰、奉圣、安贤、六通、盘龙八寺院,造天宝、洪崖二洞,升旌阳王乔萧史葛洪洪崖、灵观六坛,入施肩吾石室,阅玉隆古道藏,瞻应圣肃宗御容及洪崖先生旌阳真君、奉圣观音、香城尊者凌云天师五尊像,香城栖真二十三铜像,观玉皇赐许真君诏书,及明皇凌云、天宝,徐铉游帷,石延年龙泉所书四观额。
洪崖旌阳、云峰七井,旧旌阳石函,香城石砚,天尊水帘芭蕉源谯石,旌阳许真君古柏。
回,至玉隆、凌云二镇,过程公桥,陟谢灵运雨华台,登香城绝顶,憩陈陶庵故址,梵僧绎经二台。
风雨池,望豫章临川、筠阳、九江、星子五郡之境云。
韩定辞马郁1097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三五 创作地点:广东省惠州市
韩定辞,不知何许人,为镇州王镕书记,聘燕。
刘仁恭舍于宾馆,命幕客马郁延接。
马有诗赠韩曰:「燧林芳草绵绵思,尽日相逢陟丽谯。
别后巏󰷤山上望,羡君时复见王乔」。
诗虽清秀,然意在试其学问。
韩即席酬之:「崇霞台上神仙客,学辨痴龙艺更多。
盛德好将银管述,丽辞堪与雪儿歌」。
坐中宾客靡不钦讶,称为妙句,然疑其银管之僻也。
他日从容问韩以雪儿、银管之事,韩曰:「昔梁元帝湘东王时,好学著书,常记录忠臣义士及文章之美者。
笔有三品,或以金、银饰,或用斑竹为管。
忠孝全者,用金管书之;
德行清粹者,用银管书之;
文章赡丽者,用斑竹管书之。
湘东王之誉振于江表。
雪儿,李密之爱姬,能歌舞。
每见宾僚文章有奇丽中意者,即付雪儿协音律歌之」。
又问痴龙出自何处,曰:「洛下有洞穴,曾有人误坠其中,因行数里,渐见明旷,见有宫殿、人物,凡九处。
又有大羊,羊髯有珠,人取食之。
不知何所」。
后出,以问张华
曰:「此地仙九馆也,大羊名痴龙耳」。
定辞复问巏󰷤山今当在何处,曰:「此隋郡之故事,何谦逊而下问」?
由是两相悦服,结交而去(《苏文忠公全集》卷六七。又见《云谷杂记》卷三,《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四,《诗话总龟》卷二八。)
州:原缺,据《苕溪渔隐丛话》、《诗话总龟》补。
逍遥斋 宋 · 吴处厚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一八
天地万物参差散殊,恢诡谲怪,不能相一,而庄生能一之,是亦辩之志也。
前其著书,首以《逍遥》名篇,其言宏绰,其理疏旷,其旨幽妙,其致高邈,王公大人不能器其说,造代真宰不能材其用。
诞则诞矣,而仆窃喜之,又以「逍遥」之名名其斋,亦庄生之意也。
尝试论之。
夫性有定分,理有至极。
力不能与命斗,才不能与天争。
而贪羡之流、进躁之士乃谓富贵可以力掇,功名可以智取,神仙可以学致,长生可以术得,抱恨老死,而终不悟,悲夫!
使天下之富必如陶朱、猗顿耶,则原宪黔娄不复为贤人矣。
使天下之寿必尽如王乔彭祖耶,则颜氏之子、闵氏之孙不复为善人矣。
使天下之仕必尽如、伊、管耶,则乘田委吏不复为孔子矣。
使天下之色必尽如毛嫱西施耶,则嫫姆、孟光不复嫁于人矣。
盖富者自富,贫者自贫,寿者自寿,夭者自夭,达者自达,穷者自穷,妍者自妍,丑者自丑,天地不能盈缩其分寸,鬼神不能损益其锱铢。
是以达观君子,立性乐分,含真抱朴,心无城府,行无町畦
天下有道则激激与世相清,天下无道则混混与世相浊。
压之泰山不以为重,付之秋毫不以为轻。
升之青云不以为荣,坠之深渊不以为辱。
震之雷霆不以为恐,劫之白刃不以为惧。
喻死生为旦暮,用盈虚为消息。
仰观宇宙之廓落,俯视生死之卑蹙,譬如一浮萍之适大海,一稊米之寄太仓,又何足议重轻于其间哉!
故所至皆乐,所处皆适。
出与天为民,入与道为邻。
若是,则安往而不逍遥乎?
此命斋之大略也。
斋凡三架,十有八楹。
东西之廊翼然而趋,左右之房洞然而虚。
地可载屋,不求其馀;
堂可容几,不求其舒。
可以听讼,可以燕居,可以偃仰,可以自娱。
室有《净名经》三卷,《真诰》两帙,道书数十轴,其馀琴弈图画舞乐之具率皆称是。
故卯而升坐于堂,则奉版抱牍,雁鹜而并进。
阶前沸于阛阓,堂下闹如囹圄。
于是与里胥、亭长、市井闾巷之民辨曲直、质是非。
于亭午而退休于室,则前溪后山,轩窗四豁,身兀坐于环堵,心恍游于大庭。
于是与释家、老聃庄周列御寇之徒谈性空、论名理于书。
此仆之所以为逍遥也。
众人但见仆汩汩而进,碌碌而退,尘埃满巾,泥污满靴,而不知一室之内,自有此乐。
金朱煌煌,轩冕崇崇,爵甚荣而位甚尊,任甚大而责甚重,怨谤之所薮,忧吝之所窟,又不知与仆室内之乐何如哉?
乃知古人韬光戢景,陆沈于世,柱下之史,漆园之吏,柳下惠之小官,东方朔之为郎,皆有所谓,又何必遁逃山林,跧伏草野,而为方外之士哉!
夫位之卑者不竞则躁,职之贱者不快则悲。
今吾于是斋也,齐鹏鴳之大小,均凫鹤之短长,荒唐汗漫,覶缕重复,广南华之意,述逍遥之旨者,不惟用以自释,又将告诸后来者,使之息躁竞悲快,熙乎澹泊者焉。
按:光绪诸暨县志》卷三,宣统二年刻本。
桂林仙迹记绍兴五年十一月 宋 · 尹穑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四九、嘉庆《临桂县志》卷七、《粤西金石略》卷七、嘉庆《广西通志》卷二二一、桂林石刻
唐郑冠卿上都人乾宁中临贺考满赴调,路阻不果行,留止桂林
一日,步至栖霞峒口,遇二道士,揖与俱入数十步,坐盘石上列棋局酒壶,傍有二青衣,执笛设箜篌。
既坐,道士曰:「若何自来」?
因具言其故。
又问何业?
冠卿曰:「少承恩荫,不阅诗礼,粗习吏能」。
道士乃历引学优则仕、闻《诗》闻《礼》古经圣人之语,若诮冠卿者。
冠卿跼蹐请奉教,道士云:「汝所谓大寒而后索衣裘也」。
复问颇能笛不?
云:「稍得其妙」。
即命青衣授之,擪㩶失措,愈鼓咽作气力,声讫不应。
道士顾曰:「汝岂吹玉笛之手耶」?
相与对饮奏乐,冠卿但见其捧杯执器,了不闻其作何曲调也。
道士曰:「向作乐,汝亦闻乎」?
冠卿曰:「不二」。
道士笑,且曰:「此非聋俗者哉」。
冠卿方目注酒壶不瞬,道士识其意,取倾之,卒无甚出,杯中仅能滴沥。
冠卿饮已,将辞去,各赠以诗,一云:「倏忽而来暂少留,凡间风月已三秋。
趋名竞利何时了,害物伤人早晚休。
祸极累成为世谤,荣过恩却与身雠。
君看虎战龙争处,几树白杨飘垄头」。
一云:「名利教疏便可疏,俗情时态莫踟蹰。
人寰律历千回换,仙洞光阴数息馀。
顷信令威化鹤,今知庄叟羡游鱼。
不缘过去行方便,那得今来会碧虚」。
诗既成,复曰:「汝于宦途,曾行何事」?
冠卿徐云:「每哀民贫,代偿租税;
草野间见暴骨,必解衣瘗之」。
道士曰:「今之相遇,岂不以此乎?
方今四海豆分,诸雄角立,重歛赡兵,盖亦天数。
然古之为政尚宽务俭,不眩聪察。
至如王乔许逊之徒,皆临官积功,升跻道果,汝其勉之」!
冠卿出,就路,忽二樵者相问洞中酒乐,与俗何如?
冠卿曰:「酒不多得,乐无所闻」。
樵者曰:「此与不遇等耳。
汝亦识其人乎?
乃日华、月华君还自南溟之宴,汝适逢耳」。
行不数步,已失所在。
既归,家人惊愕,相语:「去何许久?
服已释矣」。
冠卿遂绝意名宦,退居冯乘,一百四岁无疾而终云。
绍兴五年十一月冬至日鲁国尹穑述,吴郡李弥大书,醴陵张昱摹刻,唐全、龙跃镌。
六月雨十一首 其十一 宋末元初 · 许月卿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今岁无时不御寇,每年此际去防秋。
散广陵叔夜,笳声出室古刘畴
启沃欣承霖雨楫,流离安乐雁鸿洲。
我自清时幸民着,茅柴薄晚妇能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