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延访群臣第三劄子治平元年六月上)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八七、《司马公文集》卷二九、《国朝诸臣奏议》卷四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九九
臣前者两次上言,乞诏侍从臣每日轮一员直资善堂,夜则宿于崇文院,以备非时宣召。
若有事故请假,则与以次官互换直宿。
亦曾面奉德音,云欲自以圣意宣谕政府,施行此事。
自后至今,未闻施行。
臣不避烦渎天听,再三进言者,盖以为国之要,在于审察人材、周知下情而已。
审察人材之谓明,周知下情之谓聪。
明则百官称其职,聪则万机当其理。
百官称其职,万机当其理,治之极也。
贤不肖浑殽之谓昏,下情不上通之谓蔽。
昏则百职隳旷,蔽则万机乖戾。
百职隳旷,万机乖戾,乱之至也。
极治则安,至乱则危。
故聪明、昏蔽者,治乱之大本也。
今陛下即政之初,厉精求治,而不以此事为先,欲以兴隆祖业,垂裕后昆,是犹却行而求及前人也。
故臣不得不勤勤恳恳,为陛下再三言之。
《书》称尧之德曰:「稽于众,舍己从人」。
称舜之德曰:「宾于四门,明四目,达四聪」。
故能咸熙庶绩,格于上下。
至今言圣人者,无不以二帝为首,何哉?
聪明故也。
秦二世赵高之谋,恐谴举不当,见短于大臣,而深拱禁中。
汉灵帝赵忠之言,谓人君登高则百姓散离,而不敢登台榭。
北齐后主度儒懦,不喜见朝士,非私昵未尝交语。
隋炀帝沈湎淫泆,常在后宫,盗贼满天下,恶人言之,是以上下怨叛,至于杀身灭国,而终不自知。
后世言无道者,无不以四君为首,何哉?
昏蔽故也。
太祖太宗起于侧微,天下艰难,民间情伪,无不备知。
然南面之日,延访群臣惟恐不及,昼日不足,继之以夜。
下至役夫田妇,无不询察,以尽其情。
用能创业垂统,力致太平。
陛下以帝王子孙,生长富贵,朝士大夫,素未相接,耕织劳苦,不经耳目。
当兹亲政之始,虽孜孜下问,朝夕不倦,以察人情,犹恐不尽。
况深居九重,非视朝之时不见群臣,群臣非官位职事有例上殿,无由进见。
颙邛渊默,以严重自居,将使幽远之民、衔冤失职者何由上闻,疏贱之臣怀材蕴德者何由自达哉?
国家安危之所分,将于此乎在。
臣是以不胜愤懑,区区尽忠,重为陛下陈之。
伏望陛下察为国之要,观唐虞之所以兴,秦、汉、齐、隋之所以亡,继祖宗之志,以守太平之业,检会臣前来所奏两劄子内事节,早赐施行,实天下幸甚。
取进止。
户部郎中谏议大夫曾公墓志铭1043年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一三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
公讳致尧字正臣
其先封鄫,鄫亡,去「邑」为氏。
王莽乱,都乡侯据弃侯之豫章,家之,盖豫章南昌后分为南丰,故今为南丰人
可徒为宜州刺史,再世生仁旺,赠尚书水部员外郎,公考也。
李氏有江南抚州上公进士第一,不就。
太平兴国八年,乃举进士中第,选主符离簿。
岁馀,授兴元府司录,道迁大理评事,迁光禄寺丞,监越州酒。
召见,拜著作佐郎,知淮阳军
将行,天子惜留之,直史馆,赐绯鱼袋,使自汴至建安军行漕。
诏曰:「凡三司州郡事有不中理者,即验之」。
最钩得匿货以五百万计。
秘书丞两浙转运副使,改正使
始,谏议大夫苏州魏庠侍御史越州王柄不善于政而喜怒纵入,介旧恩以进,喜持上。
公到,劾之以闻。
上惊曰:「曾某乃敢治魏庠,克畏也」。
克畏,可畏也,语转而然。
皆被绌。
杨允恭扬子运,数言事,多可,人厌苦之。
公每得诏,曰:「使在外,便文全己,非吾心也」。
辄不果行。
允恭告上,上使问公,公以所守言,上繇此薄允恭,不听。
言苛税一百三十馀条,罢之。
移知寿州,寿俗挟赀自豪,陈氏、范氏名天下,闻公至,皆迎自戢,公亦尽岁无所罚。
既代,空一城人遮行,至夜,乃从二卒骑出城去。
在郡转太常博士主客员外郎
章圣嗣位,常亲决细务,公言之,又言民惫甚,宜弛利禁。
是时羌数犯塞,大臣议弃银、夏以解之。
公奏曰:「羌虚款属我,我分地王之,非计也。
令羌席此,劫它种以自助,不过二三年,患必复起矣,宜择人行塞下,先调兵食,待其变而已」。
不报。
二年,羌果反,围灵州,议臣请去灵州勿事。
公议曰:「羌所以易拒者,以灵州缀其后也」。
判三司盐铁句院,天子欲以为知制诰,召试矣,大臣或忌之,迁户部员外郎京西转运使
请限公卿大夫子官京师
陈彭年议遣使行诸部减吏员,下其事京西
公曰:「彭年议,无贤愚,一切置不用邪?
抑择愚而废之邪?
择愚而废之,人材其可以蚤暮验邪」?
上令趣追使还。
数论事,上感之,还公。
既而王均诛,命公抚蜀,所创更百馀事。
李继迁再围清远、灵武,以丞相为邠宁、环庆泾原经略使丞相引公为判官
奏记曰:「兵数十万,王超既以都部署为之主,丞相徒领一二朝士往临之,肯用吾进退乎?
吾能以谋付与而有不能自将乎?
不并将西,无补也。
能薄,此重事,愿更审计」。
丞相乃以公为言。
陕西经略使追兵,皆以时赴。
公曰:「将在空虚无人之处,事薄而后追兵,如后何」?
遂辞行,上怒,未有所发。
会召赐金紫,公曰:「丞相敏中,以非功德进官,臣论其不可,甫尔。
臣受命,事未有效,不敢以冒赐」。
固辞,上繇此贬公为黄州团练副使
既而果败,清远、灵武踵亡。
会南郊,复官,知泰州
丁母夫人陈氏忧。
服除,授吏部员外郡、知泉州
公常谓选举旧制非是,请得论改之。
陈省华子尧咨受请殿上为奸,以第畀举人
败,省华、尧咨有邪巧材,朝廷皆患恶,而方幸,无敢斥之者,公入十馀疏辩之,移知苏州
至五日,移知扬州
扬州守职田,岁常得千斛,然遣吏督贫民耕,民苦之,公不使耕。
子方崇符瑞,兴昭应诸宫,且出幸祠。
公疏言:「昔周成王既卜世三十,卜年七百,然观于《周礼》,其经纬国体,人事微细无不具,则知王者受命,必脩人事,以称天所以命之之意,不举属之天以怠人事也」。
终曰:「陛下始即位,以爵禄得君子。
近年以来,以爵禄畜盗贼」。
大臣愈不怿,移知鄂州
泰山,迁礼部郎中
始解扬州,受添支差多一月,公寻自言,患公者因复绌公监江宁盐酒。
西祀,迁户部郎中
祥符五年五月丁亥疾不起,年六十六。
阶至朝请郎骑都尉
遗戒曰:「毋陷于俗,媚佛夷鬼以污我」。
家人行之。
所著《仙凫羽翼》三十卷、《广中台志》八十卷、《清边前要》五十卷《、西陲要纪》十卷、《为臣要纪》三卷、《直言集》五卷、文集十卷,传于世,尤长于歌诗云。
其年十一月归葬南丰东园,水渍墓,天圣元年改葬龙池乡之源头。
始,公娶黄氏,生子男三人,易占尝为太常博士,以能文称。
公以博士故,赠至右谏议大夫
公殁八年而博士子巩生,生三十五年,巩以博士次公生平事,使来曰:「为我志而铭之」。
某视公犹大父也,其少也,则得公之详,如其孙之云。
始,公自任以当世之重也,虽人望公则亦然。
及遭太宗,自谓志可行,卒之闭于奸邪,彼诚有命焉。
悲夫,亦正之难合也。
虽其难合,其可少枉乎?
虽其少枉,合乎未可必也,彼诚有命焉。
虽然,其难合也,祇所以见正也。
孔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于戏!
公之节,非庶几所谓大臣者欤?
铭曰:
既墓而圮,乃升宅原。
谁来求铭?
公子与孙。
公初洎终,惟义之事。
维才之完,而薄于施。
乃其后人,有克厥家。
天启予公,非在兹邪(《临川先生文集》卷九二。又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二,《文章正宗》续集卷八,《文章类选》卷三一,同治《南丰县志》卷四三,《三曾年谱》卷一。)
宜州:《琬琰集》作「沂州」,又上有「唐」字。
赏功 宋 · 范浚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七八、《范香溪文集》卷一四
爵禄,天下之公器,非人君所私有也。
是故古者明君之于爵禄,苟不当用,则虽微秩轻赐,未尝有所虚授;
苟不当靳,则虽高位大官,未尝有所固惜。
韩昭侯使人藏弊裤,侍者曰:「君亦不仁甚矣,弊裤不以赐左右而藏之」。
昭侯曰:「非子所知,吾闻明主爱一嚬一笑,嚬有为嚬,笑有为笑。
今裤岂特嚬笑哉?
吾必待有功者,故藏之未有予也」。
汉高祖陈豨,封赵壮士四人各千户,以为将,左右谏曰:「从入蜀汉伐楚,赏未遍行,今封此何功」?
上曰:「非汝所知。
陈豨反,赵代地皆,吾以羽檄召天下兵,未有至者,今计唯独邯郸中兵耳。
吾何爱四千户,不以为赵子弟」。
故方其不当用,则韩昭侯一弊裤犹须藏之,必以待有功;
方其不当靳,则汉高祖之四千户,虽以封未有功之人,于事为宜。
此古人厉世磨钝之至术也。
方今爵禄,盖有不当用而虚授,不当靳而固惜者。
窃以为有厉世磨钝之具而不能用,用而不得其当,则人心有所不服,欲忠之臣有所未劝。
爰自军兴以来,赏功所司,初无稽覈,或虚张首功,或增叙勋绩,或缘世窜名,或行赂冒奏。
断筋绝骨,先登陷阵,搴旗折馘之人,未必见旌异;
殒身丧元,膏流节离,忘私死事之家,未必蒙隐恤。
凡所补授,下而至于校尉,上而至于横行,车载斗量,不可算数,未必皆殊勋异效之人,往往伪滥不公,十尝五六。
彼困无援、贫无资者,虽绩用章著,文据显白,吏方邀索赇谢,难问百绪,弥年累岁,终不沾赏。
莫之告语,相与怨叹,使义夫节士迟疑于立功,顾虑于身后,每视叨名冒级者,抵掌愤吒,为之不平。
此天下所以欲忠而未劝也。
昔唐孙承景监清边军,战还,自面先锋当矢石状,擢肃政台中丞
张仁愿问其破敌曲折,而承景实不行,所问皆穷,行赏之妄,有至于此。
向非仁愿穷讯,则承景为第一功,何由知其不实。
此赏功所以贵乎精覈也。
汉赵忠论讨黄巾功,甄举谓之曰:「傅南容前在东军,有功不侯,故天下失望,今宜进贤理屈,以副众心」。
南容终亦不得封。
夫以一傅燮之不赏,遂使天下失望,今有功而见遗亦多矣,将何以慰天下之望而服其心?
谓朝廷于爵禄有所慎用耶,则滥赏者不加察;
有所轻用耶,则宜赏者不加恤。
臣故曰:「有不当用而虚授,有不当靳而固惜者」。
又若四方之士,诣阙上封,或徒步千里,奏书百牍,越月踰时,客食旅次,岂无去故乡之念,岂无怀亲爱之心,抗直辞,触忌讳,岂无干不测之惧,徒以感慨愤发,思济时艰,心不忘,惓惓为此。
彼其所陈,借皆荒唐之狂言、屑琐之常谈,犹当间一召见,时加咨询,捐斗升之禄,轻束帛之赐,以来庶言,以通治道。
况夫愚者有千虑之得,负薪有廊庙之言,亦岂无一策为可取,一事为可效?
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曾未闻显赏嘉谋,族甄谠论,使天下闻风增厉,争输厥诚,以收群策而辅中兴,此复何也?
三岁任子,动以千数,诸生由科第进,动以百数,杂流入仕,且不知岁几何人,顾独于献言者,深吝而不予,此又天下所以欲而未劝也。
臣愿明诏有司,精覈功赏,俾无滥被。
与其滥被无补之人,不若以报有劳而未论、有屈而未伸者,又不若酬善言以劝策士,则厉世磨钝之至术也。
易外传 宋 · 胡宏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八八、《五峰集》卷五
《屯》:元亨,利贞。
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屯者,盈也。
物之始生,盈盈然皆有充满塞实之意,及既生,则发舒矣。
刚柔始交而难生,震始交于下,坎始交于中,难屯,未通畅也。
震为雷,坎为水。
阴阳始交,则勃郁为雷,未为雨也。
震动坎陷,二卦相重,动乎险中也。
屯有大亨之道,贞。
且因雷雨之动满盈也,故「勿用有攸往」,往则不贞,失大亨之道矣。
方天下屯难之时,纪纲未正,法度未明,岂独力所能济?
建侯,广求辅,忧勤不懈,然后能济矣。
《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
动乎险中,大亨贞
雷雨之动满盈
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
秦暴既极而未息,汉安方来而未定,陈涉以匹夫首事,出万死之计,不畏狼秦,「动乎险中」也。
诚能立为天下除残贼之志,复立六国后,于此有人贞固其心,为秦益敌,以自辅助,守正而不移,则秦可灭,时可治,而天下之屯解矣。
自蕲至陈,未远也;
兵方强,残贼肆行,未艾也;
而遽王之,示天下私,无中正诚悫之心,岂有大亨之道也?
傲长者而妻父去,斩宾客而故人行,听谗毁而诸将不亲附,失建侯之义甚矣。
死于城父,不保首领,非不幸也。
「勿用有攸往」,岂不信乎?
汉高则起丰沛,扶义而西卷蜀汉,扶义而东诛残贼,其贞固可知矣。
张良于邂逅,举陈平于亡命,拔韩信于行阵,取英布于敌国,收雍齿于故怨,是以能诛灭秦、项,刬革暴虐,与天下更始,四海会同,六合为家。
由是观之,则「大亨贞」、「利建侯」之义,圣人示后世之意悉矣。
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
《象》曰:虽磐桓,志行正也。
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东汉之末,豪杰竞起,有刚阳之德宜为君者,昭烈而已。
痛王室之倾颓,愤奸臣之窃命,扶本宗,诛奸宄,一匡天下,其志也。
而为相于平原,为牧于徐州,归袁绍,投曹操刘表,曾未足以舒其志。
然临祸患而信义益明,不少变其初志,三顾草庐以致诸葛,得庞统,来法正,追景升,顾恋赴义之徒,而众士景从,若水之归海,以贵下贱,而大得民也。
于是遂定巴、蜀,三分天下而有济屯之势,「居贞」、「建侯」之利大矣。
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
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象》曰:六二之难,乘刚也。
十年乃字,反常也。
六二、九五之应而逼于初阳、不得相从者,以屯故也。
天子者,天下之首;
蛮夷者,天下之足。
中国盛强,蛮夷屈服,天下之常经也。
而汉之时,匈奴暴桀,抗衡中夏,其为足也犹初,其僭乱也犹九。
苏武使焉,匈奴壮其节义,凌折困辱,必欲降之。
虽倚汉刚明之君,而远在蛮夷,为所拘絷,降之不可,归欤不听,故「屯如邅如,乘马班如」,进退不能也。
六,阴也,二亦阴也,妻道也,臣道也,从一而终者也。
武守是道,舍生取义,以死守节,心归中国,义绝蛮夷,虽身在匈奴,不为之用,岂求有功名于彼哉!
譬如贞女,虽或介于强暴而不可侵凌,终不为之字也。
夫使蛮夷,而善归者多。
是时匈奴强暴,非心服中国,而乃使之,是以遭难如此耳。
十者,数之终极而后变也。
居十九年,匈奴势衰,欲归计强汉,乃得还。
然后名扬于匈奴功显于汉室,完节而归,乃字也。
蛮夷服中国,反常也。
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象》曰:即鹿无虞,以从禽也。
君子舍之,往吝穷也。
炎汉再建之初,隗嚣起于陇西,以庸才居民上,有偏霸之意,即是鹿也。
夫立国以得贤为本,若马援申屠刚杜林郑兴诸贤,皆莫之与而去之,是无虞也。
惟陷身于不义,以及乱亡耳。
终不悟,举兵背叛,不知几而往,困于西城,饥而死,吝穷甚也。
窦融则不然矣,其保河西也,岂无专据方面之志哉!
然闻光武勃起,中原土地最广,甲兵最强,号令最明,遂舍五郡之权,一心汉室,终保福禄,亦可谓之君子矣。
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象》曰:求而往,明也。
桓公入齐,鲍叔实辅之,既而不执其政,「乘马班如」也。
管仲者,己之交游,有贤才而胜己,则求之于鲁,脱之于俘,荐之于公,让之以政,「求婚媾,往吉」也。
于是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为齐臣,至于今称焉,可谓「吉,无不利」矣。
非其能知己之短而肯进人之长乎!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鲁昭公当三桓强盛、禄去公室之时,以人,则皆季氏之人;
以政,则皆季氏之政。
君位虽存而威权去已,不足以有为,欲恩泽下流,难矣。
其膏也,膏,凝结而不流者也。
然则宜奈何?
自小而以渐正之,使恩泽浸润加于百姓,仁心仁闻著于天下,则有吉,如唐武宗宪宗是也。
鲁昭不知出此,举兵攻之,欲夺数世之权于一旦,恩泽未孚,民莫之与,以致失国出奔,客死他所,凶矣。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象》曰:泣血涟如,何可长也。
汉献帝、皇泰主。
《蒙》:亨。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
利贞。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
蒙亨,以亨行时中也。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
初筮告,以刚中也。
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
蒙以养正,圣功也。
太甲成王以幼冲未有所知而居君位,童蒙也;
伊尹周公以刚阳之才,任顾托之重,为发蒙之主者也。
非有求于太甲成王太甲成王无以保其尊位,守其宗庙社稷,故「匪我求童蒙」,乃「童蒙求我」也。
「初筮告」,若伊尹太甲,方其居忧之时,即放之桐宫,密迩先王其训是也。
若不决之于初,待其听政,然后随事之失而言其非,则「渎蒙」矣。
周公成王,自幼冲之中,不顺其意而行姑息之恩,故左右侍御仆从,即以正人为之,以检束其行,使幼而闻正言,见正行,亦不待其临尊位,然后因事一一以教之也。
是以太甲成王虽无过人之才,而卒皆为大贤者,以伊尹周公能养其正于蒙,有作圣之功。
此蒙之所以亨也。
夫当天子蒙蔽未发之时,当发蒙之任,负天下之责,苟不持正,自信不疑,则必有乘间投隙而起者矣。
故圣人又戒以利在于贞也。
惟贞,然后足以弭奸邪窥伺之心,厉忠贤进为之志,事功可就,而祸难不生矣。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大舜之有天下也,先诛四凶;
孔子之执鲁政也,先诛少正卯
唐太宗之起义兵也,先诛高德儒。
盖时方蒙蔽,未知好恶之所在,惟先威之以刑,则观听耸动而民知所从矣。
是说去其不知所从之桎梏也。
虽然,刑加于恶之尤者,然后足以正法,新民之耳目而施教化也。
若用之不正,以及众人,则不足以得民心,民苟免而无耻,于治安之道为可吝矣。
九二:包蒙,吉。
纳妇,吉。
子克家。
《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
诸葛孔明执蜀政柄,上有后主孱暗之君,下有杨仪、魏延昧于大体之属,北有蔽欺天下窃命之魏,东有不知天命称尊之吴,可谓蒙之世矣。
孔明尽礼,后主听信,无所嫌忤;
圆融、延,使各展其才力;
结好江东,而不明其称帝之罪;
志在北征,亦必闭关息民,然后用之。
其志大,其量弘,虽未能致其亨,而有安强之吉矣。
广开言路,弃非如敝屩,得是如珠玉,孜孜尽下,事无不察,算无遗数,「纳妇吉」也,岂有凶祸之及哉?
夫臣事君犹子事父,九二刚阳之才,而六五柔顺之君与之相应,故虽居蒙世而有吉。
圣人举而示人以近,故云「子克家」也。
六四:困蒙,吝。
《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汉元初立,萧望之以师傅下行端揆之职,为发蒙之主。
史高望之同受顾命,位望之上,为亲近大臣,以阴柔庸劣之才辅暗懦之君,而昵比于阉宦不中正之人,疏远望之,不与同心辅政,于先帝付托之意,岂不负哉!
是亦自远于刚阳笃实之贤,故有「困蒙之吝」耳。
六五:童蒙,吉。
《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汉昭所以委政霍光者,冲幼,未明习国家事耳。
非天资愚蒙,乃童蒙也。
以其童蒙而天性聪明,故能上顺先帝之志,下任霍光之贤,而燕王之谋不成,篡弑之祸不作,故为吉也。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禦寇。
《象》曰:利用禦寇,上下顺也。
大舜之征苗,文王之伐崇,汤之放桀,武王之伐纣,皆以其蒙昏之极,不得已,故击而去之耳。
若后世汉高之诛秦、项,汉宣之诛先○之类,禦寇者也。
平城之兵,马邑之伏,唐太宗之伐高丽,为寇者也。
禦寇者,出于不得已,故天人顺之。
汉武为寇于四夷,而望天下之人皆如卜式之顺己,其可得乎!
《需》:有孚,光亨,贞吉
利涉大川
《彖》曰:需,须也。
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
《彖》曰: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
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文王虽有亹亹刚健之德,既受命为人之主矣,若遂欲进定天下,则之才犹足以有为,恶未贯盈,人心未尽去,天命未尽改,时未可以定也。
文王逡巡不进,退处于西伯,而在上,「险在前也」。
文王以服事殷,其忠信于上下,其诚动于残贼,故得行其号令于诸侯,天下化之,而不以为嫌,「刚健而不陷」,岂有困穷哉?
「有孚,光亨,贞吉」,此之谓也。
文王中非有孚,则不足以动商纣,而至于以兵相加,文王虽得天下,是篡也,非「位乎天位」、「中正」之义矣。
文王「位乎天位」,「中正」而不过,故孔子曰:「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
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夫以天道处之,何事不济?
故曰「利涉大川」。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
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夫人幼而学之,壮而行之。
古之君子如伊尹之耕于有莘,傅说之筑于傅岩吕望之钓于渭滨,皆待时于郊野旷远之地,不冒犯世患而求进者也。
其耕也,其筑也,其钓也,用常而已,非有惊时异众之行也,故无咎。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
小有言,以吉终也。
孔子孟轲执其规矩准绳,周行于诸侯,见可而进,「需于沙」者也,近于世难矣。
志在天下后世,非私己也,故不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
或以微罪行,或三宿而后出昼。
广德弘,其心甚大。
小有患害,厄于陈、蔡,围于匡人景子谓之不敬,尹士谓之干泽,于乎何伤?
故当时诸侯敬之重之,万世之下尊之仰之。
「以吉终」者,此之谓也。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象》曰:需于泥,灾在外也。
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
范滂李膺,名冠天下,激浊扬清,进必以其道,「需于泥」者也。
然时方多僻,「灾在外也」。
其气刚,其志锐,其行劲,无所顾虑,露其锋刃,欲以力除奸邪。
奸邪畏忌,则思所以中伤之矣。
党人禁锢,岂无自而然哉?
皆自致之也。
若敬慎如陈寔,虽中常侍张让父葬,亦往吊焉,敬慎之至也。
及党人被诛,而名士因得免者甚众。
使范滂李膺敬慎如此,岂有诛死之败乎?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象》曰:需于血,顺以听也。
汉桓既诛梁冀,拔黄琼,首居天位,天下想望异政。
奏诛州郡贪污者十馀人,海内翕然称之。
时小人充朝,正人处乎其间,佞幸之所必中伤也,「需于血」者也。
夫琼之心,岂止于诛州郡贪污而已哉?
肃清廷列,乃其也,少须服之耳。
及嬖宠益横,自度力制不能,遂上疏极言,称疾不起,不敢安其位,「出自穴」也。
虽言,然一言不听,则不敢据其位而去。
力言之而不止,以与嬖宠争也。
顺听时命,委而去之,虽其壅遏,不行戮于小人,而无凶祸之及矣。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象》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
文王之时,位乎天德,退称西伯,天下归之,实行天子之事矣。
其居中正,又何疑哉?
饮食宴乐,以待天命,所需必遂,可谓吉矣。
孔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
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冯翊之说萧,赵广汉之讼魏,皆中无孚实,不知畏惕,过而失中道者也。
故终极其事,皆至于凶。
左雄周举,「中吉」也;
王浑王浚,「利见」也。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
小有言,其辩明也。
郑兴桓谭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象》曰:不克讼,归逋窜也。
自下讼上,患至掇也。
杨恽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
或从王事,无成。
《象》曰:食旧德,从上吉也。
郭子仪鱼朝恩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
《象》曰:复即命渝,安贞不失也。
杜淹
九五:讼,元吉
《象》曰:讼元吉,以中正也。
曹腾、梁商、贺若弼韩擒虎贾复寇恂和事天子。
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象》曰: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
主父偃来俊臣之徒。
《师》:贞,丈人吉,无咎。
《彖》曰:师,众也。
贞,正也。
能以众正,可以王矣。
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
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贲三千人,率其众七十万,战于牧野。
武王鼓之,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前者倒戈,后者北焉。
其故何也?
不能正心以正天下,故众莫为之用。
武王征之,非富天下也,正己而已矣。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刘虞,吉德之主,士民之所与也。
公孙瓒,暴黠之将,士民之所不与也。
以十万之众声罪讨而一败不振者,以无律故也。
不以律,虽臧亦凶矣。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赵将李牧初守雁门之塞,赵王听谗而罢之。
既而边境不安,复命将,请行其初志,赵王听之,乃受命。
于是利钝进退、功罪赏罚,皆专制,赵王不得而与也。
故能一战而破灭三国,边境清净。
夫不用,则听命而退;
用之,则专命而行,得中道者也。
故吉而无咎。
其后禦秦师,赵王罢之而不受命,则恃专而失为臣之道矣,见杀宜哉!
故《象》以「承天宠」为「中吉」也。
吴、楚反,景帝周亚夫三十六将军讨之。
亚夫言于帝曰:「楚人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食道,乃可制也」。
于是吴攻梁急,梁求救于帝。
帝命亚夫救之,亚夫守先谋,不奉诏,坚壁不出,而遣轻兵绝吴、粮道
吴、楚兵卒困于梁,饥死叛散,遂以破灭。
惟其委之重而自任也专,故能有是功,吉无咎也。
虽然,人臣有大功于天下,奉身而退,不为天下先,可也。
亚夫绛侯之子,复有大功,又为辅相,守正而行,抗义不挠,其居正也善矣!
然卒取死亡之祸者,不知消息盈虚,与时偕行之过也。
唐宪宗之讨淮西也,既命裴度御史往视师矣,又命以为相,使赏罚用命不用命,又命往釐以既厥事。
信之深,任之确,恩礼有加而无怠也。
所以平逋寇宿贼,威震诸藩,合乎「王三锡命」、「怀万邦」之义,可以为天下后世法矣。
六三:师或舆尸,凶。
《象》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
用师之道,必以才德谋虑足以服人心,如丈人者主之,故能有成功。
若燕乐毅丈人也,而以骑劫代之;
若赵廉颇丈人也,而以赵括代之;
李牧丈人也,而以颜聚代之。
此以众人而尸丈人之事者也,不败亡何待!
六之才德,众人也,而三之位则统师也,故圣人明舆尸无功之义。
六四:师左次,无咎。
《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齐桓伐楚,退师召陵
赵充国讨先○,固守不战;
汉高祖项羽,舍荥阳成皋而趋宛叶;
朱隽讨韩忠,解围而后复战,皆「左次」也。
「左次」者,不以气也,必有义也;
不以力也,必有谋也。
夫聚众而付以艾杀人之器,岂得已哉?
能以谋义行之,庶几其可胜矣。
此兵家之常也,故无咎。
六五:田有禽。
利执言,无咎。
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象》曰:长子帅师,以中行也。
弟子舆尸,使不当也。
夷狄居边塞不毛之地,盗贼屏其邪心而从于教化,不害良善,其宜也。
夷狄若有侵犯于中国,盗贼若有干犯于天下,则是禽兽在田而侵犯稼穑也,当申其罪而讨之。
大禹之征有苗,汤、武之征汉高之伐项羽,则皆申其罪而讨之,故蛮夷率服,天下响应,为利大矣,故无咎。
然任将之道,必以名德才行足以率众者为之。
九二刚阳,三才在下,为师之主长子也。
若不任长子而以弟子众人庸才间之,未有不败者也。
郭子仪李光弼尚有相州之败,况他人乎?
吕蒙不肯与孙皓并为大督,曰:「昔周瑜程普并将,几败国事」。
《比》:吉。
原筮,元永贞,无咎。
不宁方来,后夫凶。
《彖》曰:比,吉也;
比,辅也,下顺从也。
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
不宁方来,上下应也。
后夫凶,其道穷也。
张良以兵法说他人,皆不省,及以说汉高,则常用其策。
曰:「沛公殆天授」。
故遂从不去,「原筮」也。
其从沛公以复仇暴秦而济世安民,非以为乱也。
此仁人之心,可久之道,为天下之正理,得「元永贞」之义也,故无咎。
沛公约法三章以收秦民,马援之择君,窦融之归光武郭嘉之去袁绍,皆「原筮」者也。
其相比,莫非有善谋,行常道,守正理者。
邴原曹操曰:「之所以自容于明公明公之所以待者,以能守训典而不易也」。
刚中者不能如是。
不然,以利相比,如赵高二世之君臣,与夫窦、灌之朋友,未有得无咎者也。
夫天下未定,国家未立,而身未安,固宜汲汲求此。
若楚、汉分争之时,君臣未定,百姓未知所归,贤能未尽见用,韩信彭越英布之徒,不能乘此时举贤恤民,求上下之助以宰制山河,保其大功。
及楚已灭,天下归汉,乃奉兵叛逆,自取灭亡,「后夫凶」也。
隗嚣之徒,才不逮数子,方纷乱之际,则坐谈西伯,及中原略定,乃始举兵图大事者乎?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伊尹耕于有莘之野,成汤三聘之,然后起;
诸葛孔明躬耕南阳,先主三顾之,然后见。
聘之在彼,而起在我;
顾之在彼,而见在我。
其尊德乐义之心著于礼貌之间,然后就之,故足与有为也。
不然,则失身于人,虽有规矩准绳,焉得而用之?
反为有势者之所贱矣,安得吉?
六三:比之匪人。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
齐王建所有之群臣宾客,反为秦用,卒误王建,死于之间,不亦伤乎?
《小畜》:亨。
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
《象》曰:复自道,其义吉也。
郭子仪虽为鱼朝恩所忌,然朝闻命,夕引道,信命而行,「复自道」者也,是以奸邪莫之能害而终吉也。
李光弼因谗邪之间,遂拥众不朝,则不能复于道矣。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
《象》曰:有孚惕出,上合志也。
汉明帝察察刚急,治楚王英狱,无辜连逮不可胜数。
群臣希旨,无敢以情恕者,独侍御史寒朗心伤其冤,出万死,为无辜一言。
其言发于忠诚恻怛,「有孚」者也。
其情既笃,其辞既达,其义既明,故帝卒从其言,死罪免而恐惧亡矣。
正君心,救无辜,何咎之有?
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
《象》曰:有孚挛如,不独富也。
舜既受尧之命有天下,而尧朝旧臣,如共工、驩兜、伯鲧,佐尧治天下,其执权利之日久矣。
舜,江海陶渔之人也,虽以尧命听居其上,其志未尝不欲专命,使舜不得有为于天下也。
然舜以天德居天位,其有孚可知,固将分天职与天下圣贤共治之,分天禄与天下圣贤共食之,列天位与天下圣贤共守之,岂奸邪之臣所能遏哉?
是以九官命而不仁者远矣。
「挛如,富以其邻」,此之谓也。
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
贞厉
几望,君子征凶。
《象》曰:既雨既处,德积载也。
君子征凶,有所疑也。
东汉阉宦之盛,自孝和永元中郑众始得与闻政事,其宦者出入禁闼,以奉承为事者也。
昵比则易以亲,顺事则易以信。
其后遂得天宠,日侵朝权。
至永兴之时中官近习手握王爵,口含天宪,政令一自之出矣。
然贤者犹或用,势已张而未成也。
延熹之末,逐党锢,贤智举不得进,于是乎成矣。
所以及此者,以其昵比顺事足以惑媚人君,而桓、灵之君心与之同,性与之合,「既雨既处」也。
赵忠、张让之徒,岂知其非,日以益甚,终受诛戮,固其宜矣,「妇贞厉」也。
虽然,阉竖也而执国柄,政自己出,侵逼人主,「月几望」矣。
陈蕃窦武以区区之力,不复顾虑,诵言诛之,欲以一旦而夺百有馀年凭藉之权,不亦难乎!
孔子曰:「有所疑者,戒时君子必知疑虑,徐思所以制之,则不至于凶矣」。
《履》:虎尾,不咥人,亨。
《彖》曰:履,柔履刚也。
说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
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袁涣之答吕布严颜之答张飞薛包之事父母,谢安之桓温,所处至顺,所言至当,皆以「柔履刚」、「说而应」之故,虽履强猛暴戾之地,终不见伤害也。
至强暴也,而文王徽柔懿恭以事之,故能免于羑里。
西伯一怒而安天下之民,则得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其德,光大明于天下后世也,其亨可知。
初九素履往,无咎。
《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
张良以布衣起为帝者师,及功成天下定,则从赤松子游。
杨秉以儒生起为三公,尝称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
此安其卑下之素,往行其志愿者也,故贵势不能动其心,利禄不能乱其操。
以是而行,岂有咎乎?
九二:履道坦幽人贞吉
《象》曰: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
黄宪汪汪若千顷波,澄之不清,淆之不浊,非有惊众险异之行也。
初举孝廉,又辟公府,友人劝之仕,亦不之拒也。
行至京师,竟无就,若其中以利欲自乱,岂能从容应之若是乎?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
武人为于大君。
《象》曰:眇能视,不足以有明也。
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
咥人之凶,位不当也。
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
吕布刚决不常,智卑而才小,虽统众为将,固不足以济乱也。
然以董卓之悖逆而杀之,以袁绍之背叛而绝之,「眇能视」、「跛能履」者也。
其见非能穷理,其行非能尽义,亦迫劫于形势,因以为功耳。
使统御于人,遵约束而行,则未必不为名将,如尉迟敬德之流,保其天禄矣。
以其刚决猛暴而居人上,自主一方也,故躁率妄行,谋不中礼义,动不中几会,「履虎尾」,蹈危难,为曹操所擒,而被「咥人之凶」焉。
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
《象》曰:愬愬终吉,志行也。
东汉之初,窦融保据河西,专有方面。
厥后归命光武,以为大司空,居近君之地。
光武刚强明决,以法术制驭臣下之君也。
尝专制,则光武心忌,本处于外,入为大官,则旧功臣心不平,「履虎尾」也。
谦恭小心,有子欲其恂恂守道,不愿其才能,其畏慎可知。
愬愬」,畏惧也。
能如是,不以宠利居成功,其「志行也」,故终吉。
九五:夬履,贞厉
《象》曰:素履贞厉,位正当也。
刚决也。
之圣,犹曰钦明文思,允恭克让。
禹戒舜曰:「无若丹朱傲」。
仲虺戒汤曰:「从谏弗咈,先民是若」。
《诗》称文王曰「小心翼翼」。
盖优游从容,宽大尽下者,圣人之容止也。
能如是,则履帝位而不疚矣。
若自以为居位正当,任其刚决,不复畏惧,则德不能日新,往往日退,不如其初。
此危道也,故曰「贞厉」。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庆也。
曾子寝疾病,谓门人曰:「启予足!
启予手!
《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夫人有一善一功、一言一事,欣欣然自喜自足而不能有终者,多矣。
焉知君子以天下世世为消息,没身而后已乎!
曾子启手足,可谓「视履考祥」矣,必得正而毙,可谓「其旋元吉」矣。
《贲》。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季氏使闵子骞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
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王烈寓于辽东公孙度欲以为吏,为商贾以自秽,乃免。
六二:贲其须。
《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
六二,文明,贲之主。
其质阴柔,随质之善恶而贲之耳,故不能变其质也。
叔孙通制礼仪,因汉高所能行者而已。
九三:贲如濡如
《象》曰: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
三,处文明之极,阳奇阴耦,阳居其中,阴阳交合,情文悦怿,贲之盛也。
如舜得十六相,文王得四友,汉高得三杰,光武得二十八将,唐太宗得房、杜、王、魏,君臣相辅,光被天下后世,而膏泽下于斯民,「贲如濡如」也。
方世之乱,英雄角逐,君择其臣,臣择其君,非素有定分也,皆以情合气浃相从耳。
茍不长守贞固,而继之以疑阻猜嫌,则君臣必不相保,未有能终者也,安得吉?
如陈灵之杀泄冶赵迁之杀李牧,袁绍之杀田丰是也,终为人所凌辱矣。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德宗、陆贽
《剥》。
初六:剥床以足,蔑贞凶。
《象》曰:剥床以足,以灭下也。
汉和帝郑众窦宪有功,遂得与闻政事,阉宦擅权,侵害正人,自此始矣。
小人得志,君子道消,其凶必矣。
六二:剥床以辨,蔑贞凶。
《象》曰:剥?
以辨,未有与也。
天子者,天下之本,民人之主。
其得位也,上受于天,下受其君父,而辅之以大臣者也。
桓帝李润江京而废,来历以死争之是也。
而同谋之徒皆见险而止,历独立无助,桓帝遂废。
后虽立于孙程等,然进退人才,更张政事,皆在天子之手,犹未甚也,而执朝政与大臣为伍之势成矣。
若大臣得人,以其类进,则犹可为也。
六三:剥之无咎。
《象》曰:剥之无咎,失上下也。
剥者,阴剥阳也。
三,居刚应刚,以阴从阳者也。
东汉吕强处阉宦之中,独有爱君子、忧宗社之心,虽身被杀,犹有令名,无咎也。
右朝奉大夫致仕曾公墓志铭 南宋 · 韩元吉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三、《南涧甲乙稿》卷二○
乾道九年二月甲申右朝奉大夫曾公葬于池州贵池县崇贤乡长乐山之原。
问其享年,则八十有四也。
问其子若孙,则二子尝为郡守县令,年皆过五十,蒲伏哀号在道;
有孙俱出仕,孙又有子矣。
远近来观,相与叹息,曰斯非积善植德之报欤,是何寿考之隆而子孙之滋也!
始公之子穜得郡于龙城,奉公以就养。
人见公褒衣长身,视听不衰,而弈棋饮酒,超然有自得之乐,盖莫不荣之。
今其亡也,子孙盈前,家道日昌,考其平生,无一可憾,又莫不哀之,古之所谓高朗令终者哉!
其二子来请铭,因叙之曰:惟曾氏出于有夏,自迁鲁,为鲁著姓。
都乡侯乐四世孙据,避新室之难,徙江淮间,唐末家于泉之晋江
国朝有讳穆仕至殿中丞者,公高祖也,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魏国公
讳会,以文学取高第仕至刑部郎中集贤殿修撰者,公曾祖也,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楚国公
讳公望,仕至虞部郎中者,公祖也,累赠金紫光禄大夫
考讳孝蕴,以才业事徽宗,为江淮发运使,入户部侍郎,终龙图阁学士,累赠少师
曾祖妣吴氏、黄氏,赠太夫人于吴、楚二国。
祖妣朱氏、戴氏,赠夫人于广陵普宁二郡。
妣谢氏,赠夫人于秦国
母王氏,赠太宜人
公讳浩,字德充
少以父承务郎,调成德军仓草场
太宜人心丧,再调池州永丰监。
丁秦国忧,方侍疾,不解衣颒面者踰月,及居丧,水浆不入口者十日
少师公抚之曰:「尔能若此,其知忠以事君矣」。
服除,两授官,既以省罢凡十年。
乃叹曰:「人子事亲,职也。
今事亲日少矣,安能舍所事以从外物」?
遂不忍去少师公左右。
居久之,制置司辟为苏州司录事,少师除帅杭州,即以亲嫌丐罢,朝廷命为两浙提举盐香司干当公事。
未踰月,少师公薨,时四方俶扰,公扶柩居池州,葬于黄龙矶下,因遁迹九华山,无复宦游意。
刘洪道守池,辟公青阳县,公以有田在焉为请。
宣谕使过邑,民遮道使者留公,公不顾竟去。
张丞相都督府范漴岳州,以丞相意辟公岳阳军节度判官
怒其酒官,榜公文致其罪,公辄直之
尝俾公出按属县令,诫曰:「毋徇颜情也」。
已乃无一事可治,吏辈怨甚。
公正色曰:「令有罪庇之,是颜情令也;
无罪入之,是颜情守也。
二者俱不可」。
不能夺,人皆服公长者。
又尝遣公白事督抚,丞相问招复归业人,公具以告。
丞相愕曰:「君非岳阳辟客乎,所言与郡文书弗合,何也」?
公曰:「郡之言文也,某之言实也,敢便文而掩实」?
丞相异之,曰:「君信人也,宜留此别任事」。
公又谢曰:「为人将事而不报,何为
托名而留,何为信」?
丞相不能强也。
既去,后太守至,欲大新郡治,公力谏之。
守怒,命公无得预。
公曰:「吾宁得罪太守,无得罪百姓」。
既而部使者以是劾守扰民,削秩罢郡,而相率荐公以循吏。
万俟丞相时任提点刑狱,故其为中执法也,又荐公可用。
荆南帅欲掊羡馀,檄公走诸郡,且云事已当辟为辰州
公按籍无他取,曰:「吾其可以利诱乎」!
居岳四年,始授饶州乐平县
太母霈恩,赐五品服,知宣州泾县
女魔州号三娘兵者,帅府既招而戮之矣,守挟势谕县,欲掠为己功,公第以实报。
守恚甚,委同判按视,而守用是进职因任,公曰:「吾将及矣」!
遂引疾去。
建康府江宁县,时相乡闾也。
相家岁有逋赋,公督之无所惮。
秦少保告归谒墓,所过振动,州县以应办为奇货。
而墓在邑下,掌留钥者谓公甚费毋惜,公计之当钱五十万,无一合支者。
僚吏争进曰:「常平、系省钱,皆可货尔」。
公曰:「常平、系省,官钱也。
以官钱媚人,吾首可断,此不可为。
然吾不欲异他邑」。
即倒箧中,得白金二百星付之。
少保闻,亦戒其下曰:「江宁老令廉有馀,勿扰之也」。
通判鄂州,遇登极赦,守未交印,公实摄郡,当以一子进表受赏,而守既视事,亟遣其子行。
或劝公自列,公笑曰:「子弟得官有命,其可以讼受服」?
凡经岁,礼部验其月日报公,而后从之。
覃恩赐服三品,主管台州崇道观
随其子官广右,再请祠禄,遂致王事。
还次鄂州,以小疾而逝,乾道七年八月二十二日也。
公幼冲淡简静,寡言笑,学欲穷理尽性,不切切于利禄。
大观政和间,权门盛辟,或劝其进取者,公叱曰:「大丈夫当守正以厉俗,何至泛泛若随风萍哉」!
盖少年自立如此。
性嫉恶,不喜倾邪侧媚事,闻人语及,若负芒刺。
故其仕也,能抗上官、拒贵要,进退视礼义,不为身谋,然亦以是不得显用于世。
而临两邑,通守一郡,皆有惠政。
其丧之在鄂也,鄂人相率奠哭,有涕下不止者,其去官十馀年矣。
楚公仲子宣靖公以盛德相仁宗在庙社,族绪既广,至少师治家尤号有法。
离乱来故家典刑殆尽,后生辈日入浇薄,公独守其法严甚,聚族数百指,饮食起居,悉有故常,内外之言,无敢出入,肃如也。
尝曰:「田园可废,家法不可废;
日用可无,家法不可无也」。
呜呼!
使公得用于世,以其治家者推之,效亦可知矣。
娶王氏,先四十年卒;
继室应氏,先二十年卒。
公之葬也,开圹得古鼎,乡人异焉。
二子:穜,右朝散大夫、前知柳州军州事;
次耒,右迪功郎、前昭州平乐县
三女,长适进士章览,次适右通直郎、知德安府安陵县张造
孙男三:蒙,右从事郎宁国府宣城县主簿
常,右迪功郎浔州平南县主簿
晏,将仕郎
曾孙男一,绾。
女二。
临终,告其子曰:「吾尝为《恢复要略》五千言,未上也。
他日可陈,为我陈之」。
其子类其所为文,得十卷,藏于家。
铭曰:
古者世禄,得人于门。
其绪孔蕃,其德有源。
是以典型,百祀弗坠。
于邦有光,于家克类。
惟宋氏族,温陵之曾。
如皙如参,父贤子
有庸,曰相曰辅。
豫章,骈出其圃。
嗟嗟大夫,不为利回。
嶷然之姿,挺然之材。
彊直自遂,靡炫于世。
畴能举之,用则不器,公虽好刚,其政则和。
邑佐州,民以咏歌。
内齐于家,犹治于府。
曰愉匪嘻,曰威匪怒。
即此有法,宁食无田。
移孝而,子孙其传。
位不吾崇,天则吾寿。
乐哉斯山,式裕厥后。
言灾异疏宝祐三年 南宋 · 牟子才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一、《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一二、《宋代蜀文辑存》卷九一
臣尝读史,见前代灾异数见,所感虽不同,而所应亦有异。
然未有不趋于亡也。
按,汉建宁以后五十有二年,日食三十四,地震十,大水五,螟蝗四,星孛九,大雨雹三,大雨水二,大疫三,地裂、青蛇见御坐上、大风雨雷电、南宫灵台灾、侍中寺雌鸡化为雄、黑气堕于温德殿庭中、青蛇见于玉堂殿庭中、自六月雨至九月、自四月不雨至十月皆一。
夫春秋二百四十二年,古今灾异之频数,未有甚于此时也。
而究其所以然,则皆召于行事之实。
今五十二年之中,所见灾异乃反过之。
杨赐以为皇天垂谴告之象,蔡邕以为诸异皆亡国之怪,是岂无所感召而然耶?
夷考其时,有西邸卖官之事,有苑囿土木之役,有党人五属之禁,有阉尹专国之谋,有黄巾北宫之寇,有鲜卑寇边之扰,有奸雄窥鼎之谋。
此无他,其气皆属乎阴,其类皆缠乎阴。
属乎阴,则其气盘结于上下而不可解。
缠乎阴,则其类布满于上下而不能解。
故二气五行之流布,日月星辰之运行,风雨霜露之凝结,雷雹虹电之作止,山川草木之变化,遇之则为殃,为眚,为灾,为怪,为变异,为祅祲,捷乎如影响之于形声,盖有不期然而然者。
臣读史至此,未尝不扼腕痛恨于东汉之季年也。
今国家之證候,不幸而类此。
盖自贵德贱货之风不见于上,而天下率以进奉一说为博富贵利达之具。
自茅茨土阶之俭不著于上,而左右率以土木二字为耗财蠹民之藉。
自显忠遂良之德不崇于上,而谀佞诸臣每以哗竞朋比为媒糵忠贤之地。
罔匪正人之论隐而废坏纪纲,亵御者反以宣谕节贴为寻常。
苟子不欲之风泯而负乘致寇,盗贼者每以贪官污吏为藉口。
复境进屯,中国所当举也,自此政不修,而敌国外患反凭藉此以为蹙国驱民之计。
任贤使能,朝廷所当行也。
自疑忌相乘,而奸雄之徒反窃笑此以为睥睨神器之资。
此天命所以去而无惠顾我国之心,天变所以形而无仁爱吾君之意也。
故荧惑挻灾,方躔斗宿,而太白又昼见矣。
火星逆行,方犯权星,而日晕又躔壁宿矣。
榆火更新,甫降飞雪,而夏霜又陨矣。
日近妖怪,时见形象,而讹言又狎至矣。
最是六阳浸大,一阴未生,反作妖孽。
雷,天之号令也,自四月以来,天地闭塞,未闻震虩之声。
日,君之象也,自四月以来,常喷云飞雨,未见阳明之象。
风,物假大之时,资以为长养也。
自四月以后,风来西北,率多肃杀之威。
寒,物归根之时,所资以为芽蘖者也。
自四月以后,阴气乘阳,率多常寒之罚。
汉末之灾异,则叠见五十馀年之中;
今日之菑异,则骈集于三四五月之内。
岂造物运行,常囿于数,而为是适然者欤?
要必有以为之感召也。
感召者何?
臣前所陈七事是也。
请为陛下先言汉之所以失,而后言今日之所当监,可乎?
按,光和元年,初开西邸卖官。
又按中平二年,帝造万金堂西园,引司农金钱缯帛牣积堂中,又牧守茂才孝廉迁除,皆责助军修宫钱。
以大汉堂堂之天下,所少者非财也,乃汲汲焉如窭人聚财之计。
一时群工,噤无一语,惟吕彊上疏极谏,以为中尚方领诸郡之宝,中府积天下之缯,西园司农之藏,调广民困,费多献少。
奸吏困其外,百姓受其敝。
而帝不之省,于是天下荡然以财贿为可以致富贵,秽德彰闻,恶声流播,此非佳證也。
今日之證,不幸而类此。
盖自宫掖创进奉之局,而排金门、入紫闼者类皆浩瀚无涯之财。
自左右有宣谕之说,而聒省部、挠台府者类皆两造不平之事。
尝退观陛下近事一二,如收换文之御批,以惩假托,空黥徒之窟穴,以洗奸利,天下皆知陛下本心非急于财利者。
然请托之谤犹未洗然者,以左右近习朝夕营求,不能不为圣德之累也。
钱神为妖,阴气为沴,变异之召,其以是乎。
光和三年,作挂圭灵昆苑。
又按五年,起四百尺观,又缮修南宫玉堂,铸铜人。
夫以大汉积贮之厚,其力岂不能修一囿?
杨赐以为先王造囿,刍牧皆来,先帝上林,奢约得所。
今废田园,驱居人,蓄禽兽,殆非保赤子之义。
而帝不之省,于是小人哆然趋之,以为无害。
侈心一萌,祸本遂大,此非佳證也。
今日之證,不幸而类此。
盖自卑宫露台之俭不传,而修路寝,修应门,皆极山节藻棁之工。
飞廉桂宫之羡未消,而馆太一、广龙翔,皆极轮奂翚飞之制。
然犹曰壮丽以示威重也,禊祓以事禬祷也。
至于灵台之饰,则侈靡以自奉矣。
妃守之建,则溺爱以自损矣。
尝退观陛下之本心,如捐水衡之积而不取大农之藏,未尝无意于崇俭也。
左右之言一入,遂至穷奢极欲而不能已也。
如封前代妃嫔之域,申功臣墓木之禁,是其本心未尝忍于斫伐也。
七萃之言一售,遂至斩秃丘陇而不知止也。
木妖民怪,随寓为沴,变异之作,其以是乎。
建宁二年,复治钩党,杀前司隶校尉李膺等百馀人。
又按五年,杀永昌太守曹鸾,更考党人,禁锢五属。
夫以大汉巍巍之天下,而日与志士仁人相雠,至禁锢以制其出入,杀戮以绝其后裔,此非佳證也。
今日之證,虽未至于此,然犯颜敢谏之士半在草莱,率作兴事之夫或居槃涧
上方以朋比为用舍,以静激为去取,故所舍所去,未必皆不肖;
所用所取,未必皆忠贤。
藉令絷维以永今朝,亦不过斯须之貌敬。
此其所为,虽未必至于杀前司隶校尉,杀永昌太守,而要其用心之微,往往过于更考党人而禁锢其属也。
忠义齰舌,愤气萦纡,变异之作,其以是乎。
中平元年,杀中常侍吕彊、侍中向栩郎中张钧
二年,封宦者张逊等十二人为列侯。
三年,以宦者赵忠车骑将军
五年,以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袁绍等七校尉皆统于
宫闱腐夫,至不足齿,间有者则杀之,与讨贼者则爵之,以壮健武略称者则亲任之,此非佳證也。
北司之势,不幸而类此。
其作威福也,则以僮奴之贱而逐天子之台臣,以交结之丰而庇帅臣之童孺。
其好货财也,则通日进月进之赂,而恩宠或致于侥踰,操献田献钱之讼,而正理率至于抑屈。
中书,政本之所由系也。
宣谕迅速,则指挥叱咤,虽屈大臣之体而不顾。
七萃,殿司之所得辖也。
救焚纷拿,则瓦石抛掷,虽伤主帅之额而不恤。
淩犯阶级,莫此为甚。
使典兵枋,又将何如?
恶毒流布于里闾,威势震慑于中外,人皆知北司有可以致富贵之势,而不知人主实操可致之权;
人皆知北司有可以夺命令之理,而不知朝廷实握宰制之枋。
其口含天宪,手握王爵,虽十常侍之横行,八校尉之布置,曾不是过。
气势翕霍,威震恣行,灾异之作,其以是乎。
中平元年,黄巾贼张角等起先零,及凉州群盗北宫伯玉等反。
明年,寇三辅。
初平三年,黄巾寇兖州
夫天下之祸不生于外,皆生于内。
军司马傅燮上疏,以为邪正不宜共国,亦犹冰炭不可同器,宜思四罪之举,速行谗佞之诛,则善人思进,奸凶自息。
而帝不之省,此非佳證也。
今日之内患,不幸而类此。
荻浦之寇未息,而长兴又扰扰矣。
平江之盗甫平,而宜兴又道梗不通矣。
分据要地,剽掠平民,舟楫为之不通,行人为之俘虏。
人皆曰捕盐之令严,而民无所措手足也。
贪吏之毒流,而民或不能心服也。
政令之不得其平,而民或激而为乱也。
是则然矣。
而愚臣则以为邪正杂揉,是否颠倒,奸赃辱台之臣不戮,而尚志之士反见屈于明时;
骄奢误国之帅不屈,而好修之士反见恶于当世。
騃孺叨荣于从橐,贪帅流毒于名都。
朝廷行事既无以当其心,郡县长吏又有以激其忿,人怀笑侮,家蓄愤闷,一啸呼而锄耰棘矜皆得雠其上,一结约而江泖沟港皆得嗾其类。
衅发萧墙而祸连四海,此傅燮之所以忧。
阴气积稔,怨气充盈,灾异之来,其以是乎。
建宁六年鲜卑寇幽、并,自是寇三边,寇辽西,寇酒泉,寇幽并,入北地,无岁无之。
蔡邕建议,谓边陲之患,手足之疥搔;
中国之困,胸背之瘭疽。
方今郡县寇贼尚不能禁,况此虏而可伏乎?
此非佳證也。
今国家之患,不幸而类此。
山东之兵既窟于旧海,而常为一苇趋浙之谋。
秦、巩之兵复城筑于旧利,而日有进屯图蜀之计。
二兵相望,不在小。
而漠北之敌又遣和议之使,临我边疆。
夫举大兵以侵伐我之土地,而遣使以要我之金帛,是其为心,盖以战为实务,而以和为绐计也。
若姑听其和以为饵,则彼利我钝,未必能出六总管绝漠之师,而受黄金鹅之献也。
若委顺其和以为信,则彼诡我正,未必不堕平凉劫盟之计,而失泾陇邠汧之地也。
妖氛障日,杀气干霄,灾异之来,其以是乎。
初平二年袁绍冀州韩馥,自领州,表曹操东郡太守
三年,黄巾寇兖州,杀刺史刘岱
曹操入据之,遣使上书。
自古奸雄窥伺,见我国有疵,则乘权藉势,托公行私,收人心之涣而后遂其所图。
此非佳證也。
今日之势,不幸而类此。
盖大奸屈伏海滨,日夜幸乱以来,逞其持国枋之心。
或飞金羽玉以买游士,或托友嗾仆以结士夫。
人见天下之势浮游而未定也,遂谓仔肩重任无出此奸。
故称功颂德,具见于玉堂策试之文;
拟陈十极,求达于排云叫阍之际。
惟冀君心之易转,岂思国事之可忧?
奸俦窜伏近畿,巧于交结,或贻书故吏,延誉京师
或密嗾旧胥,浚明线道。
人见京兆之任一岁而数易也,遂谓弹压要权无踰此辈。
故达官贵要,每荐引于黼座之前;
刑臣腐夫,亦称道于禁廷之密。
但冀黈听之潜转,岂知宗社之或危?
阴类缠绵,异气充塞,灾异之来,其以是乎。
臣历观东汉之末證候如此,变异如此,使当时将相大臣足以结人主之知,谋足以制天下之动,必能上义下利,以惩天邸之失;
必能清心寡欲,以止土木之役;
必能开诚布公,以除钩党之禁;
必能深思远虑,以遏阉尹之势;
必能爱护根本,以弭黄巾之寇;
必能厉兵秣马,以息鲜卑之难;
必能观时达变,以遏奸雄之谋。
惜乎陈蕃窦武虽能同心戮力以奖王室,而不能济之以谋;
虽能聘召名贤以参政事,而不能待之以定。
自是厥后,刘嚣唐珍张颢等辈尝执国枋矣,然其失在于输西园之钱。
忠谏如阳琳,切直如杨赐,才学如荀爽,虽以时望所推,躐居显位,然皆不免于祸。
由是七事之失不能救正,灾异之来不能消弭,汉业由是而遂衰,汉鼎因之而遂失,非当时大臣之罪欤?
今天下不幸而有七事之愆,若不大加悔艾,痛自绳削,则一祖十二宗之托,其何以永天命于无疆惟休之地乎?
故臣愿上而九重力行好事,勿遂前非,下而庙堂力进忠言,勿顺上旨,监西园之失,而贵德尚义,以化天下;
监灵昆之失,而崇朴尚俭,以先天下;
监党禁之失,而登崇俊良,以福天下。
中常侍之纵横可监也,不宜复蹈故辙,以成虎视之形。
黄巾之寇钞可监也,不宜复循旧规,以稔萧墙之祸。
鲜卑之盗边可监也,不宜复示弱形,以起倖乱之想。
如此则阳明用而天理日明,阴浊消而人欲日止,将见天无变异,民无扎瘥,三光全而寒暑平矣。
不然,无同心戮力之美,而有弥缝宫府之心;
无聘召名贤之举,而有喜用敏锐之意;
谏切直才学之称,而有窾言顺适小智自私之失,则天心已变而难回,天灾已销而复作,岂不重东汉末年之忧哉!
臣区区朴忠,睹此钜异,辄沥忠臣之臆,一纾鲁女之悲。
积愤所形,血泪俱下。
惟陛下以社稷为念,特采择焉。
咏史(上) 何进 宋末元初 · 陈普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龙骧虎步反狐疑,解事陈琳却似痴。
灭火不关千里草,汉家社稷付屠儿(自注:进,太后弟,本屠家子。张让赵忠辈,曹操所谓一狱吏足者矣。袁绍劝之不决,陈琳谏之不从,猥谋召天下兵,以成董卓之祸。计非是,言可谓明白,而不能从。要之,小人骤富贵,其中本自乱也。何太后以妒,杀献帝母王氏,以权贵之势相倾,置董太后董重于死,进皆与焉。妹为张让子妇,母舞阳君及弟苗皆受中官赂遗,为之遮蔽。进兄弟姊妹识度如此,其败固宜。史称进新贵,素敬惮中官,虽外慕大名,而内不能断。尽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