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论原三 其十二 品论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五
唐史以房、杜方,然房、杜文雅有馀,王佐不足。
德则房、杜至之矣,观房则半才,视杜则纯道,君子曰杜益贤也。
姚崇宋璟其不逮乎。
姚、宋道不胜才,而魏则厌兵,丙则知相。
燕公文过始兴而公正不及。
大将军光不若狄梁公之终无私也。
袁安之宽厚则娄相近之,正与仁则异施。
房琯颜真卿方之李固陈蕃,其世道虽异而守忠持正一也。
汾阳王省武而尚信,仁人也;
段太尉忠勇相顾,义人也。
晋公终始不伐,仁人也。
荀子之言近辩也,尽善而未尽美,当性恶禅让,过其言也。
扬子之言,能言也,自谓穷理而尽性,洎其遇乱而投阁,则与乎子路曾子之所处死异矣哉!
太史公言虽博而道有归,班氏则未至也,宜乎世所谓不如迁之良史也。
贾傅抗王制而正汉法,美夫,宜无有加者焉。
三表五饵之术,班固论其疏矣,诚疏也。
胶西之对策美哉!
得正而合极,所谓王者之佐,非为过也。
《繁露》之言则有可取也,有可舍也。
相如之文丽,义寡而词繁,词人之文也。
王充之言立异也,桓宽之言趋公也。
韩吏部之文,文之杰也,其为《原鬼》、《读墨》何为也?
柳子厚之文,文之豪也,剔其繁则至矣,《贞符》诗尤至也。
李习之之文,平考其复命之说,宜有所疑也。
陈子昂之文不若李华,华之文不若梁肃文君子或有所取也。
李元宾之文,词人之文也;
皇甫湜之文,文词之间者也。
郭泰黄宪之为人也,贤人也,讷言而敏行,颜子之徒欤。
徐稚之为人,哲人也,识时变而慎动静焉。
袁奉高之遁世也,不忘孝,不伤和,中庸之士也。
论曰:引其器,所以稽其范之工拙;
辨其人,所以示其道之至否。
然范工资世之所用,道至正世之所师。
所师得,则圣贤之事隆,而异端之说息也。
是故君子区之别之,是之非之,俟有所补也,岂徒尔哉!
《记》曰:「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
孟子曰:「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斯亦辨道之谓也。
洪季扬 南宋 · 刘宰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三七、《漫塘集》卷一九
洪季扬以其二父与余学同道,举进士同年,不远千里,自淳安过余。
其容肃然而庄,其气熏然而和。
出其书,词藻烂然,意若哀余之愚而欲开之,矜余之衰欲翼而张之者。
余颓惰久矣,季扬虽填然鼓之,老气宁复可作。
然朝闻道夕死可矣,于季扬之来有望焉。
季扬仅一再见,即索去,问所之,曰:「吾尝事杨夫子于慈湖,识魏鹤山于都,谒东山杨公子吉,而归见钱容堂诸君,皆与余款。
今将驾而游武夷,其归也,沿大江而下,登匡庐,庶有合焉」。
余闻之大愧。
季扬怪问故,余曰:「昔郭有道袁奉高,不宿而去,见黄叔度乃留连累日,此岂有戚疏于其间哉!
澄之不清,挠之不浊,叔度固有以留之矣。
余独无愧乎哉」?
季扬笑不答,曰:「吾书固有望于子矣,子尚勉之」。
余复之曰:「夫渥洼之驹,堕地千里,而老则伏枥;
九皋之鹤,一飞冲天,病则敛翮鸡群。
况如余者,驽骀耳,蜩鴳耳。
方其盛时犹不过服盐车抢榆枋,况已老病乎哉!
抑余闻郭有道当汉之季,深知天时人事之不可为,然犹周游郡国,不已于行,盖不以时之不可为,犹庶几夫人之可为,其欲扶颠持危之心至切也。
今之世,法度虽弛而纲常未泯,士大夫虽有负于国家,而圣上天纵之姿,日新之德,视商宗、周宣有光焉。
世之士必有如伊、傅、仲、尹、方、召者为时而出,于季扬之行有占焉」。
酌以大斗,行矣自爱。
刘某序。
四叠钟韵赋海乙亥 明末清初 · 李敏求
五言排律 押冬韵 出处:东州先生前集卷之七关东录
列缺元包内,坤墟积水钟。
蛙怜游井乐,鳌识戴山恭。
鹏藉扶摇势,龙依变化踪。
阳侯波作国,天柱骨为峰。
贝阙沦千仞,珠厓叠万重。
迅惊奔竹箭,恬拟采芙蓉。
雪浪恒翻,冰澌未结
盐霜资液涝,宝气孕湍汹。
旷矣空濡足,悠哉几豁胸。
并吞疑拓土,触激类争锋。
强欲当高跃,偏思遇坎舂。
化渐传禹贡,号极纪唐封。
只得闻三岛,何由着一筇。
月常浮顾兔,潮每应衙蜂。
巨壑开环混,群流效滴淙。
石从鞭处赤,到浅时茸。
涯涘知难测,方圆在所逢。
陈登豪气袁阆岂人宗。
缀赋才惭杰,倾蠡老恨慵。
孤槎问河汉,须汝屈盘松。
过雉皋访何西舫明府淹留数日别后却寄 其一 清 · 袁枚
 押词韵第八部 出处:小仓山房诗集卷十六
秋霜明广陵,扬舲来雉皋。
为访何水部,远劳袁奉高
官声桑下听,仙乐堂前操。
宾馆虽储备,先招要。
感兹黄花节,相逢白首交。
深情追往昔,离恨舒今宵。
夜夜故人语,喔喔晨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