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诏责诸葛瑾步骘朱然吕岱赤乌元年 其一 孙吴 · 孙权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三
袁礼还,云与子瑜子山义封定公相见,并以时事当有所先后,各自以不掌民事,不肯便有所陈,悉推之伯言承明
伯言承明见礼,泣涕恳恻,辞旨辛苦,至乃怀执危怖,有不自安之心。
闻此帐,深自刻怪。
何者?
夫惟圣人能无过行,明者能自见耳。
人之举措,何能悉中,独当己有以伤拒众意,勿不自觉,故诸君有嫌难耳。
不尔,何缘乃至于此乎?
自孤兴军五十年,所役赋凡百皆出于民。
天下未定,孽类犹存,士民勤苦,诚所贯知
劳百姓,事不得已耳。
与诸君从事,自少至长,发有二色,以谓表里足以明露,公私分计,足用相保。
尽言直谏,所望诸君
拾遗补阙,孤亦望之。
卫武公年过志壮,勤求辅弼,每独叹责(案,此下注引江表九语,盖陈寿所删,当补于此。)
且布衣韦带,相与交结,分成好合,尚污垢不异。
今日诸君与孤从事,虽君臣义存,犹谓骨肉不复是过。
荣福喜戚,相与共之。
忠不匿情,智无遗计,事统是非,诸君岂得从容而已哉?
同船济水,将谁与易?
齐桓诸侯之霸者耳,有善管子未尝不叹,有过未尝不谏,谏而不得,终谏不止。
今孤自省无桓公之德。
而诸君谏诤未出于口,乃执嫌难。
以此言之,孤于齐桓良优,未知诸君于管子何如耳?
久不相见,因事当陈。
共定大业,整齐天下,当复有谁?
凡百事要所当损益,乐闻异计,匡所不逮(《吴志·大帝传》。权使中郎将袁礼告谢诸大将,因问时事所当损益。礼还,复有诏责数诸葛瑾步骘朱然吕岱等云云。)
曹休笺七条 孙吴 · 周鲂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六
其一曰:「以千载徼幸,得备州民,远隔江川,敬恪未显,瞻望云景,天实为之。
精诚微薄,名位不昭,虽怀焦渴,曷缘见明?
狐死首丘,人情恋本,而逼所制,奉觌礼违。
每独矫首西顾,未尝不寤寐劳叹,展转反侧也。
今因隙穴之际,得陈宿昔之志,非神启之,岂能致此!
不胜翘企,万里托命。
谨遣亲人董岑、劭南等托叛奉笺。
时事变故,列于别纸,惟明公君侯垂日月之光,照远民之趣,归命者有所戴赖」。
其二曰:「远在边隅,江汜分绝,恩泽教化,未蒙抚及,而于山谷之间,遥陈所怀,惧以大义,未见信纳
夫物有感激,计因变生,古今同揆
仕东典郡,始愿已获,铭心立报,永矣无贰。
岂图顷者中被横谴,祸在漏刻,危于投卵,进有离合去就之宜,退有诬罔枉死之咎,虽志行轻微,存没一节,顾非其所,能不怅然!
敢缘古人,因知所归,拳拳输情,陈露肝膈。
乞降春天之润,哀拯其急,不复猜疑,绝其委命。
事之宣泄,受罪不测,一则伤慈损计,二则杜绝向化者心,惟明使君远览前世,矜而悯之,留神所质,速赐秘报。
当侯望举动,俟须响应」。
其三曰:「所代故太守广陵王靖,往者亦以郡民为变,以见谴责,靖勤自陈释,而终不解,因立密计,欲北归命,不幸事露,诛及婴孩。
既目见靖事,且观东主一所非薄,女画不复厚,虽或暂舍,终见剪除。
今又令领郡者,是欲责后效,必杀之趣也。
虽尚视息,忧惕焦灼,未知躯命,竟在何时。
人居世间,犹白驹过隙,而常抱危怖,其可言乎!
惟当陈愚,重自披尽,惧以卑贱,未能采纳,愿明使君少垂详察,忖度其言。
今此郡民,虽外名降首,而故在山草,看伺空隙,欲复为乱,为乱之日,命讫矣。
东主顷者潜部分诸将,图欲北进。
吕范孙韶等入淮,全琮朱桓合肥诸葛瑾步骘朱然襄阳陆议潘璋等讨敷。
东主中营自掩石阳,别遣从弟孙奂安陆城,修立邸阁,辇赀运粮,以为军储。
又命诸葛亮进指关西,江边诸将无复在者,才留三千所兵守武昌耳。
若明使君以万兵从皖南首江渚,便从此率厉吏民,以为内应。
此方诸郡,前后举事,垂成而败者,由无外援使其然耳。
若北军临境,传檄属城,思咏之民,谁不企踵?
愿明使君上观天时,下察人事,中参蓍龟,则足昭往言之不虚也」。
其四曰:「所遣董岑、邵南少长家门,亲之信之,有如儿子,是以特令赍笺,托叛为辞,目语心计,不宣唇齿,骨肉至亲,无有知者。
又已敕之,到州当言往降,欲北叛来者得传之也。
建此计,任之于天,若其济也。
则有生全之福;
邂逅泄漏,则受夷灭之祸。
常中夜仰天,告誓星辰。
精诚之微,岂能上感?
事急孤穷,惟天是诉耳。
遣使之日,载生载死,形存气亡,魄爽恍惚。
私恐使君未深保明,岑、南二人可留其一,以为后信。
一赍教还,教还故当言悔叛还首。
东王有常科,悔叛还者,皆自原罪。
如是彼此俱塞,永无端原。
县命西望,涕笔俱下」。
其五曰:「鄱阳之民,实多愚劲,帅之赴役,未即应人,倡之为变,闻声响抃
今虽降首,盘节未解,山栖草藏,乱心犹存,而今东主图兴大众,举国悉出,江边空旷,屯坞虚损,惟有诸刺奸耳。
若因是际而骚动此民,一旦可得便会,要恃外援,表里机互,不尔以往,无所成也。
使君若从皖道进住江上,当从南对岸历口为应。
若未径到江岸,可住百里上,令此间民知北军在彼,即自善也。
此间民非苦饥寒而甘兵寇,苦于征讨,乐得北属,但穷困举事,不时见应,寻受其祸耳。
如使石阳及青、徐诸军首尾相衔,牵缀往兵,使不得速退者,则善之善也。
生在江、淮,长于时事,见其便利,百举百捷,时不再来,敢布腹心」。
其六曰:「东主致恨前者不拔石阳,今此后举,大合新兵,并使潘浚发夷民,人数甚多,闻豫设科条,当以新羸兵置前,好兵在后,攻城之日,云欲以羸兵填堑,使即时破,虽未能,是事大趣也。
私恐石阳城小,不能久留往兵,明使君速垂救济,诚宜疾密。
王靖之变,其鉴不远。
归命,非复在天,正在明使君耳。
若见救以往,则功可必成,如见救不时,则与靖等同祸。
前彭绮时,闻旌麾在逢龙,此郡民大小欢喜,并思立效。
若留一月日间,事当大成,恨去电速,东得增众专力讨绮,绮始败耳。
使君深察此言」。
其七曰:「今举大事,自非爵号无以劝之,乞请将军、侯印各五十纽,郎将印百纽,校尉都尉印各二百纽,得以假授诸魁帅,奖厉其志,并乞请幢麾数十,以为表帜,使山兵吏民,目瞻见之,知去就之分已决,承引所救画定。
又彼此降叛,日月有人,阔狭之间,辄得闻知。
今之大事,事宜神密,若省笺,乞加隐秘
伏知智度有常,防虑必深,怀忧震灼,启事蒸仍,乞未罪怪(《吴志·周鲂传》)」。
疏责子翥 孙吴 · 潘浚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七
吾受国厚恩,志报以命。
尔辈在都,当念恭顺,亲贤慕善,何故与降虏交,以粮饷之?
在远闻此,心震面热,惆怅累旬。
疏到急就往使,受杖一百,促责所饷(《吴志·潘浚传》注引《吴书》)
上疏论典校 其一 孙吴 · 步骘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六
伏闻诸典校挝抉细微,吹毛求瑕,重案深诬,趣欲陷人以成威福;
无罪无辜,横受大刑,是以使民跼天蹐地,谁不战栗?
昔之狱官,惟贤是任,故皋陶作士吕侯赎刑,张、于廷尉,民无冤枉,休泰之祚,实由此兴。
今之小臣,动与古异,狱以贿成,轻忽人命,归咎于上,为国速怨。
夫一人吁嗟,王道为亏,甚可仇疾。
明德慎罚,哲人惟刑,书传所美。
自今蔽狱,都下则宜咨顾雍武昌陆逊潘浚,平心专意,务在得情,党神明,受罪何恨(《吴志·步骘传》。中书吕壹典校文书,多所纠举,上疏云云,又见《宋书·五行志五》)
辩亡论上下二首 其二 西晋 · 陆机
 出处:全晋文、文选卷五十三
武烈既没,长沙桓王才命世,弱冠秀发
招揽遗老,与之述业。
神兵东驱,奋寡犯众。
攻无坚城之将,战无交锋之虏。
诛叛柔服,而江外厎定
饰法脩师,则威德翕赫
宾礼名贤,而张昭为之雄;
交御豪俊,而周瑜为之杰。
彼二君子,皆弘敏而多奇雅达聪哲
故同方者以类附,等契者以气集,而江东盖多士矣。
将北伐诸华,诛锄干纪。
旋皇舆于夷庚,反帝座乎紫闼。
挟天子以令诸侯,清天步而归旧物。
戎车既次,群凶侧目,大业未就,中世而殒。
用集我大皇帝
以奇踪袭于逸轨,睿心因于令图。
从政咨于故实,播宪稽乎遗风。
而加之以笃固,申之以节俭。
畴咨俊茂好谋善断
束帛旅于丘园,旌命交于涂巷
豪彦寻声而响臻,志士希光而景骛
异人辐凑,猛士如林。
于是张昭为师傅,周瑜陆公鲁肃吕蒙之俦,入为腹心,出作股肱;
甘宁凌统程普贺齐朱桓朱然之徒奋其威;
韩当潘璋黄盖蒋钦周泰之属宣其力。
风雅诸葛瑾张承步骘,以名声光国
政事则顾雍潘浚吕范吕岱,以器任干职;
奇伟则虞翻陆绩张温张惇,以讽议举正;
奉使赵咨沈珩,以敏达延誉;
术数则吴赵达,以禨祥协德。
董袭陈武,杀身以卫主;
骆统刘基,彊谏以补过。
谋无遗谞,举不失策。
故遂割据山川,跨制荆吴,而与天下争衡矣。
魏氏尝藉战胜之威,率百万之师,浮邓塞之舟,下汉阴之众,羽楫万计,龙跃顺流锐骑千旅,虎步原隰,谟臣盈室,武将连衡,喟然有吞江浒之志,一宇宙之气。
周瑜驱我偏师,黜之赤壁,丧旗乱辙,仅而获免,收迹远遁
汉王亦凭帝王之号,帅巴汉之民,乘危骋变,结垒千里,志报关羽之败,图收湘西之地。
而陆公亦挫之西陵,覆师败绩,困而后济,绝命永安。
续以濡须之寇,临川摧锐;
蓬笼之战,孑轮不反。
由是二邦之将,丧气挫锋,势衄财匮,而吴莞然坐乘其弊。
故魏人请好,汉氏乞盟,遂跻天号,鼎跱而立。
西屠庸益之郊,北裂淮汉之涘,东包百越之地,南括群蛮之表。
于是讲八代之礼,搜三王之乐。
告类上帝,拱揖群后,虎臣毅卒,循江而守,长棘劲铩,望飙而奋。
庶尹尽规于上,四民展业于下。
化协殊裔风衍遐圻
乃俾一介行人抚巡外域。
巨象逸骏,扰于外闲;
明珠玮宝,耀于内府
珍瑰重迹而至,奇玩应响而赴。
輶轩骋于南荒,冲輣息于朔野。
齐民免干戈之患,戎马无晨服之虞。
而帝业矣。
大皇既殁,幼主莅朝。
奸回肆虐,景皇聿兴,虔修遗宪,政无大阙守文之良主也。
降及归命之初,典刑未灭,故老犹存。
大司马陆公以文武熙朝,左丞相陆凯以謇谔尽规,而施绩范慎以威重显,丁奉离斐以武毅称,孟宗丁固之徒为公卿,楼玄贺劭之属掌机事,元首虽病,股肱犹存。
爰及末叶,群公既丧,然后黔首有瓦解之志,皇家有土崩之衅。
历命应化而微,王师蹑运而发。
卒散于阵,民奔于邑
城池无藩篱之,山川无沟阜之势。
非有工输云梯之械,智伯灌激之害,楚子筑室之围,燕人济西之队,军未浃辰,而社稷夷矣。
虽忠臣孤愤,烈士死节,将奚救哉?
曹刘之将,非一世所选;
向时之师,无曩日之众。
战守之道,抑有前符
险阻之利,俄然未改。
而成败贸理,古今诡趣,何哉?
彼此之化殊,授任之才异也。
辩亡论下 西晋 · 陆机
 出处:全晋文、文选卷五十三
三方之王也,人据中夏,汉氏有岷益,吴制荆杨而奄交广。
曹氏虽功济诸华,虐亦深矣,其民怨矣。
刘公因险以饰智,功已薄矣,其俗陋矣。
夫吴,桓王基之以武,太祖成之以德,聪明睿达懿度弘远矣。
其求贤如不及,恤民如稚子。
接士尽盛德之容,亲仁罄丹府之爱。
吕蒙戎行,识潘浚系虏
推诚信士,不恤人之我欺;
量能授器,不患权之我逼。
执鞭鞠躬,以重陆公之威;
悉委武卫,以济周瑜之师。
卑宫菲食,以丰功臣之赏;
披怀虚己,以纳谟士之算。
鲁肃一面而自托,士燮险而致命。
高张公之德,而省游田之娱;
贤诸葛之言,而割情欲之欢。
感陆公之规,而除刑法之烦;
刘基之议,而作三爵之誓。
屏气跼蹐,以伺子明之疾;
分滋损甘,以育凌统之孤。
登坛慷慨,归鲁子之功;
削投恶言,信子瑜之节。
是以忠臣竞尽其谟,志士咸得肆力
洪规远略,固不厌夫区区者也。
故百官苟合,庶务未遑。
初都建业,群臣请备礼秩,天子辞而不许,曰:「天下其谓朕何」?
宫室舆服盖慊如也。
爰及中叶,天人之分既定,百度之缺粗脩,虽醲化懿纲,未齿乎上代,抑其体国经邦之具,亦足以为政矣。
地方几万里,带甲将百万,其野沃,其兵练,其器利,其财丰。
东负沧海,西阻险塞,长江制其区宇,峻山带其封域。
国家之利,未巨有弘于兹者矣。
借使中才守之以道,善人御之有术,敦率遗典,勤民谨政,循定策,守常险,则可以长世永年,未有危亡之患也。
或曰:吴蜀唇齿之国,蜀灭则吴亡,理则然矣。
夫蜀,盖藩援之与国,而非吴人之存亡也。
何则?
郊境之接,重山积险,陆无长毂之径;
川阨流迅,水有惊波之艰。
虽有锐师百万,启行不过千夫;
舳舻千里,前驱不过百舰。
故刘氏之伐,陆公喻之长蛇,其势然也。
昔蜀之初亡,朝臣异谋,或欲积石以险其流,或欲机械以御其变。
天子总群议而咨之大司马陆公,公以四渎天地之所以节宣其气,固无可遏之理,而机械则彼我之所共,彼若弃长技以就所屈,即荆杨而争舟楫之用,是天赞我也。
将谨守峡口,以待禽耳。
步阐之乱,凭宝城以延强寇,重资币以诱群蛮。
于时大邦之众,云翔电发,悬旌江介,筑垒遵渚,襟带要害,以止吴人之西。
而巴汉舟师沿江东下。
陆公以偏师三万,北据东坑,深沟高垒,案甲养威。
反虏踠迹待戮,而不敢北窥生路,彊寇败绩宵遁,丧师太半。
分命锐师五千,西御水军,东西同捷,献俘万计。
信哉,贤人之谋,岂欺我哉!
自是烽燧罕警,封域寡虞
陆公殁而潜谋兆,吴衅深而六师骇。
太康之役,众未盛乎曩日之师;
广州之乱,祸有愈乎向时之难。
而邦家颠覆,宗庙为墟。
呜呼!
人之云亡,邦国殄瘁,不其然与?
易曰:「汤武革命,顺乎天」。
玄曰:「乱不极则治不形」。
言帝王之因天时也。
古人有言曰:「天时不如地利」。
易曰:「王侯设险,以守其国」。
言为国之恃险也。
又曰:「地利不如人和」。
「在德不在险」。
言守险之由人也。
吴之兴也,参而由焉,孙卿所谓合其参者也。
及其亡也,恃险而已,又孙卿所谓舍其参者也。
夫四州之萌非无众也,大江之南非乏俊也,山川之险易守也,劲利之器易用也,先政之策易循也。
功不兴而祸遘者,何哉?
所以用之者失也。
是故先生达经国之长规,审存亡之至数
谦己以安百姓,敦惠以致人和;
宽冲以诱俊乂之谋,慈和以结士民之爱。
是以其安也,则黎元与之同庆
及其危也,则兆庶与之共患
安与众同庆,则其危不可得也;
危与下共患,则其难不足恤也。
夫然,故能保其社稷,而固其土宇,麦秀无悲殷之思,黍离无悯周之感矣。
顾雍断吕壹狱 东晋 · 徐众
 出处:全晋文
不以吕壹见毁之故,而和颜悦色,诚长者矣。
然开引其意,问所欲道,此非也。
壹奸险乱法,毁伤忠贤,吴国寒心,自太子登、陆逊已下,切谏不能得,是以潘浚欲因会手剑之,以除国患,疾恶忠主,义形于色,而今乃发起令言
若壹称枉邪!
不申理,则非录狱本旨;
若承辞而奏之,吴主傥以敬丞相所言,而复原宥,伯言承明不当悲慨哉!
怀叙本无私恨,无所为嫌,故詈辱之,疾恶意耳,恶不仁者,其为仁也。
季武子死,曾点倚其门而歌。
子皙创发,子产催令自裁。
以此言之,不当责怀叙也(《吴志·顾雍传》注)
周车骑大将军小司空宇文显墓志铭 北周 · 庾信
 出处:全后周文卷十六
公讳显,字某上党武乡人也。
自大雾浮河,长虹映渚,承源于若水,纂系于苍林。
上党居韩之西,常山在赵之北,因地为氏,可略而言焉。
祖求南,卫将军冀州刺史
父金殿,征南将军定州刺史
并控鹤兵,俱张戎乐,声荣之盛,继踵当年。
公禀山岳之灵,擅风云之气,容止矜庄,声名籍甚
弯弧挽强,左右驰射,故得名高上谷,威振楼烦
袭爵安吉县食邑五百户。
永兴三年,幽、并叛换,有无君之心。
帝顾谓公曰:「天下汹汹,将若之何」?
公曰:「择善而从之」。
乃诵《诗》云:「彼美人兮」。
西方之人兮,帝曰:「是吾心也」。
乃定入关之策。
以公母老家大,领预为计。
公曰:「今日之事,忠孝不并。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
帝怆然改容曰:「卿是我王陵」。
迁朱衣直阁、阁内大都督改封长广县公,邑一千五百户。
武帝初至潼关太祖亲迎溱水
太祖素知公名而未之识也。
目于众,疑而不问,直云:「令此人射水傍小鸟」。
应手即著。
太祖喜云:「我知卿名矣」。
即用为帐内都督沧州诸军事沧州刺史,增邑并前二千五百户。
黄公衡之快士,魏后是以推心;
潘承明忠壮吴王为之降礼。
异代同荣,见之今日。
东夏边隅,地连荒服,井陉塞道,飞狐路断,乃以公为使持节卫将军都督东夏州诸军事东夏州刺史
白波、青犊之兵,铜马、金绳之乱,莫不交臂屈,膝,牵羊抱马。
在州遘疾,解任还朝。
小马留厩,余床挂柱,吏人攀恋,刊石陉山。
虽非汉阳之城,还似扶风之路。
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
以魏后元年疾甚,亡于同州,春秋五十七。
天子辍乐,群公会丧。
太祖亲临吊祭,哀恸左右。
于时兵革交侵,普断赠谥,即以本官印绶葬于同州北山
今建德二年二月二十三日,迁葬于咸阳长安县之洪渎原。
时逢礼乐之迁,代属讴歌之变,国虽异政,人足追荣,乃赠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小司空,丹、延、绥三州诸军事延州刺史谥某公,礼也。
夫人高氏,渤海人也。
柔参晋政,拒曹爽之异谋;
起在汉庭,共王陵而俱对。
况乎箴训有仪,言容以德,肃恭中兴,贤才内侧。
岂直不听杂乐,以变齐国之风;
不食鲜禽,以断荆王之猎。
昔之合葬,季武子之西寝,今之同穴,长平侯北陵
世子神举兄弟,至性纯孝,善居丧礼,有终有始,于身无改。
是以宦成名立,孝显忠存。
铭曰:
北岳二名,葱河两本。
其峻惟极,其源惟远。
俗禀山川人,人资台衮。
义烈桓桓,才雄悃悃。
乃祖乃父,继踵威雄。
摐金北陆,鸣玉南宫。
隐若吴汉,贤哉窦融
负霜依德,无雷向风。
挺此含章,生兹秉德。
孝实天性,忠为人则。
畅毂镂膺,燕南赵北。
若水将通,九部可勒。
帷幄参谋宫闱典职。
善择忠言,能防变色。
繁弱已劲,淇园乃直。
戟中小支,禽穿左翼。
建旟赤谷,挥戈武州
长城万里,河水双流。
颍川多恙,淮水未瘳。
义重穿壁,恩深置邮。
于谷之口,于渭之阳。
丘山零落,碑阙低昂。
草衔秋火,树抱春霜。
书剑俱没,人琴并亡。
哀哀嗣子,纯心靡托。
孝水未枯,悲先落。
室进巢任鸟,门通吊鹤
功臣身殒,会图麟阁(《文苑英华》九百四十七)
将略论 唐 · 王睿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五
炙毂子曰。
祝其之会。
仲尼云。
夫有文德者必有武备。
遂斩莱人。
头足异处。
故曰文武之道。
未坠于地。
是以古之儒者。
服缝掖之衣。
章甫之冠。
环玦
负櫑剑。
近代文儒。
耻言兵事。
苟或议及。
则佥谓之凶人。
今以翠华去酆镐
黄屋轸尧心。
率土之滨。
莫宁启处。
方可论兵。
粗议将略矣。
且自罹乱以来。
儒道既息。
武弁是崇。
然而将帅多以勇力争强。
少有精练兵机而怀谋策者。
所谓以强凌弱。
以众暴寡。
迭相吞噬。
适足以涂炭生灵。
搆怨结祸。
夫兵之成败。
将帅之器能。
各有限剂
须定等差。
淮阴侯汉高祖以下用兵多少。
曰。
陛下可将十万众。
所谓能将将。
不能将兵。
高祖之雄才大略尚如此。
况其下哉。
楚子玉贤大夫也。
亦不能越三百乘。
是以王剪能将六十万。
李牧不能二十万。
此方见将帅才器之大小也。
凡为将。
料敌之情伪。
而后决策制胜。
须知彼师之能否。
乃操我之所长。
假如韩信能设伏走戎。
则逐奔不远难诱也。
从袭不及难陷也。
白起能攻城野战。
则当深沟高垒。
以挫其锐。
俾蜂虿无所施其毒螫。
虎狼不能逞其爪牙。
本谋既坏。
伺其殆隙而击之。
因变奇正以待敌。
整衡轴以攻险。
兵法曰。
始如处女。
敌人开户。
后如脱兔。
敌不及距。
此兵之要也。
司马宣王曰。
诸葛孔明志大而不见机。
多谋而少决。
好兵而无权。
虽提卒十万。
已堕吾计中。
破之必矣。
及郑褒亦能知毋邱俭好谋而不达事情。
文钦勇而无算。
至俭兵败。
皆如其言。
潘浚见樊胄为武昌从事
与州人设馔十馀。
度自比至日中可得。
知以兵五千。
足以擒之。
果在浚之度内。
汉王魏大将军柏直口尚乳臭。
不能当韩信
骑将冯敬虽贤。
不能当灌婴
谓步将项它不能当曹参
吾无患矣。
乃使韩灌曹三将军
果大破之。
魏高祖宏曰。
青齐之兵。
可以礼遇。
徐兖之卒。
理须义抚。
斯测度将卒之明验也。
今之将帅
多不自量其才器。
又不知彼之短长。
率尔合战。
卒然求胜。
由聚卵以击山。
驱羊而斗虎。
欲期弭兵静乱。
不亦难哉。
帝王宜开英鉴。
将帅之器。
量文武之才。
则崇勋大业。
庶几可立。
夫宰制山河。
剸割疆宇。
举大纲则易定。
滋苛细则难安。
子房佐汉。
画大谋六七件。
遂定天下。
孔明刱蜀。
决沉机三二策。
遽成鼎峙。
英雄之大略。
将帅之宏规也。
安危之机。
存亡之要。
审诸将略。
可见徵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