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京师为杨政语 汉 · 无名氏
《后汉书》曰:杨政。字子行。京兆人。少好学。从代郡范升受梁丘易。善说经书。京师为之语曰:
说经铿铿。杨子行(○《后汉书》本传。《书钞》一百。《御览》四百九十五、六百十五。《诗纪》九作杨子行。)。
录李洧等子孙诏 中唐 · 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六十
建中以来。州军及军国归人李洧李再春田昂李士真康日知李澄杨政义符璘李惠登薛翼苏清沔等。王者报功。义惟过厚。存则加其殊秩。殁则恤其遗孤。然后忠不徒施。人知所劝。故徐州观察使李洧等。顷逢艰阻。各著款诚。或以地来归。或率徒效顺。名迹昭显。史册具存。先朝念功。皆极封赏。岁月稍久。湮没日多。再有甄明。用申激劝。宜委中书门下即访其子孙。量材叙用。
利州路转运使工部郎中吕言可刑部郎中馀如故殿中丞同判邓州朱正基殿中丞知华州华阴县事杨政化并可国子博士馀如故太子中舍知越州馀姚县事韦觉可殿中丞馀如故制 北宋 · 夏竦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文庄集》卷二
敕:国家引一代之材,布四方之政,省录勤吏,日简朕怀。以尔某等性蹈谦雍,治中宽猛。往监司于郡国,或抚养于黎蒸,咸能首公,克底成绩。建礼司刑之重,东庠讲学之荣,洎中御之属丞,皆上台之清举。第劳而授,惟政是繄。无替厥官,以忝予命。可。
传易之家 宋 · 金君卿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二六、《金氏文集》卷下
鲁商瞿受《易》于仲尼;仲尼卒,商瞿授楚馯臂子弓(一云子弘。)。子弓授江东桥庇子庸(一云鲁桥庇子庸。),子庸授燕周竖子家(一云周丑子家。),子家授淳于光羽子乘(一云东武孙虞子乘。),子乘授齐田何子庄。及秦焚书,以《易》为卜筮之书,独得不焚,故传授不绝。汉兴,田何授东武王同子中、(读曰仲。)洛阳周王孙、丁宽子襄、齐服光四人焉,皆著《易传(丁宽作《易说》八篇,三万言,训诂举大义而已。王、周、服皆作《易传》二篇。)》。周王孙授魏蔡公(蔡公《易传》二篇。),王同授齐即墨成、广川孟但、鲁周霸、莒衡胡、临淄主父偃、菑川杨何叔元,叔元《易传》二篇。叔元传燕韩婴、河内司马谈、太中大夫京房(非焦延寿弟子京房也。)。后丁宽复从周王孙受古义,号《周氏传》,然周王孙即宽师田何之学也。宽授同郡田王孙,王孙授沛施雠子卿、(一云长卿。)兰陵孟喜长卿、琅琊梁丘贺长翁。繇是有施、孟、梁丘之学焉(施、孟、梁丘氏章句各二篇。)。施氏授河内张禹子文、琅琊鲁伯;禹授淮阳彭宣、沛戴崇子平;鲁伯授泰山毛莫如少路、琅琊邴丹曼容。繇是施家有张、彭之学。孟氏则改师法,以候阴阳灾变书,诈言得自师田生,而同门梁丘贺證明之,且非田生之法也。授同郡白光少子、沛翟牧子况,由是孟家有瞿牧、白生之学。梁丘氏者,始受大中大夫京房《易》,房出为齐郡太守,后更事田王孙。然则京房、田王孙,皆田何家法也。汉宣帝时,闻京房为《易》明,求其门人,得贺。贺年老,授于子临。临始从父学,亦尝事施雠,后卒行京房法。授五鹿充宗君孟(君孟《略说》三篇。),君孟授平陵士孙张仲方、沛郡邓彭祖子夏、齐衡咸长宾,繇是梁丘家有士孙、邓、衡之学。今《子夏传》即邓子夏,盖出于梁丘家也。其后有京房《易(房字君明,东郡顿丘人,非太中大夫京房也。)》。房始授业梁焦赣延寿。赣云常从孟喜问《易》,会喜卒,房以延寿《易》即孟氏学,时孟氏门人翟牧、白生皆曰非孟氏法也。房后以灾异得幸。授东海殷嘉、河东姚平、河南乘弘,皆为博士,由是有京氏之学焉。又其后有东莱费氏《易(名直,字长翁。)》,其学无章句,本以古字,号古文《易》。以《彖》、《象》、《系辞》、《文言》解说上下经。授琅琊王潢平仲,由是世传费氏之学。又沛人高相,与费公同时,亦无章句,自言出于丁将军,传授子康及兰陵毋将永,由是有高氏之学焉。汉宣帝时,孟、梁丘皆立博士;至元帝世,立京氏《易》。惟费、高二家,未得列于学官。成帝时,刘向校书,考《易》说,以诸《易》家说皆祖田何、杨叔元、丁将军,大意略同,惟京氏为异。向以中古文《易》经校施、孟、梁丘经,或脱去「无咎」、「悔亡」,惟费氏经与古文同,然受其学者,未盛于世。时梁丘贺以卜筮得幸宣帝,及至显官,故学者宗焉。其后五鹿充宗贵幸,善梁丘《易》,元帝好之,欲考其异同,令充宗与诸《易》家论。充宗乘贵辨口,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敢会。又施雠之门人张禹以经术为成帝师,位丞相,封侯,成就弟子尤著者彭宣、戴崇,皆至公卿。故施氏、梁丘之学尤盛于当世。以至孟氏、京氏弟子俱为博士,故二家之学亦行焉。高相子康为王莽所杀,故学者衰废,而费氏独行古文《易》,然而未得立者,盖亦不幸者矣。其后东汉诸儒,习施氏者,则有沛戴崇洎子宾,陈留刘昆威公洎子轶君文。习孟氏者,则有南阳洼(音圭)丹子玉,中山鲑阳鸿孟孙(鲑,胡佳反,又苦圭反。一作鲑,胡瓦反者,非。),广汉任安定祖。习梁丘氏者,则代郡范升辨卿,京兆杨政子行、(一云范升、杨政皆传孟氏《易》者,非。)颍川张兴君上洎子鲂;惟张兴最知名,为梁丘家宗,弟子自远方至者,著录且万人焉。习京氏者,则汝南戴凭次仲,南阳魏满叔牙,济阴孙期中彧惟高氏之学无传焉。建武中,陈元长孙、郑众仲师皆传费氏《易》,其后马融、荀爽亦为之传,自是费氏兴而诸家之学衰矣。陈、荀、马皆当世大儒,故费氏之学益盛,今辅嗣之学盖出于费氏古文《易》也。再原汉之言《易》者,一出于田何。其传者,若周王孙、王同、杨何、大中大夫京房、丁宽、田王孙,皆本师法。然当高、惠、文、景之时,学其未兴也。至宣、元间,施、孟、梁丘、京氏四家及高相之学,多以阴阳灾异为说。惟费氏本以古字,号古文《易》,以《彖》、《象》、《文言》讲说上下经,为有本末;又校之诸家,独与中古文《易》同。流及马、郑等家,其学遂盛。独辅嗣,天启其衷,而入圣门之奥。考其渊源,虽本于马、郑之学,然其流溥博,出于诸家远矣。噫!《易》之大原,皎若白日,函光于牺,旭于文,迄我圣师,而后正中焉。昳于秦,薄蚀于汉,诸家之说棼焉,而圣道微矣。辅嗣特起,斥去异端,天人之道,俄然而明。然犹时若氛翳,未能廓然,若将有以待焉尔。在其贤者,心圣人之心,犹得观望其光景者哉!
后题图诗十二首 其六 题遗经图(南朝柳世隆,廉静寡欲。张栩问曰:「观君举措,将欲以清名遗子孙乎?」答曰:「一身之外,亦复何须?子孙不才,将为争府,遗其财,不如一经。」) 明末清初 · 吴嘉纪
出处:陋轩诗卷八
工师愚,贵梁木。
父祖愚,嗜钱谷。
梁大柱小室每倾,赀厚德薄多竞争。
家有不测患,里无君子名。
但知擅利寡妇清,不识说经杨子行。
籯中金,几上卷。
遗子孙,何者善。
柳世隆,君不见。
寄孟亭太守 清 · 袁枚
五言排律 押庚韵 出处:小仓山房诗集卷六
大雅千年事,江湖各有名。
是谁堪领袖,屈指数先生。
灼灼崔岐叔,铿铿杨子行。
褰帷曾守郡,刬草竟归耕。
临况星将曙,钦迟月尽更。
分携甘谷水,同酌碧云英。
祖约谈何剧,唐都道已成。
志书劳检校,史笔最纵横。
洁可同灵宪,严堪比论衡。
体裁霞共驳,书义鬼同争。
古柏根盘大,流莺口舌轻(修《江宁志》被谤。)。
风怀归酒德,兰藻入秋声。
遣妾捐家累,编诗住石城。
花枝终日把,棋子彻宵鸣。
官罢心才壮,才难意始倾。
高文无敌手,吾道有交情。
贱子归乡里,西风卷客旌。
孤琴弹渐少,歧路梦频惊。
八表停云远,三山落照明。
不知文社里,又进几回觥。
赠友 其二 清 · 李兆洛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出处:养一斋诗集卷五
青杨何妥旧知名,今见铿铿杨子行。
合记杀青题口日,受风多处是蓬瀛。
次韵春海阁部答舍弟幼章园居消夏 清 · 祁寯藻
押有韵 出处:䜱䜪亭集卷十九
夏彝商尊太古酒,奇字蟠胸隐科斗。
三天日月一壶内,神仙起居辰及酉。
迩来放直更无事,品评花石区妍丑。
当门车辙草易满,时有驯鹿闯其牖。
台笠者谁见者怪(君园居喜著草笠。),唯我与君交最久。
石渠夜迥双然藜,玉井花开三见藕(与君出入内廷皆三度。)。
说经铿铿杨子行,驱马悠悠朱伯厚。
平生未除是豪气,富贵可致羞援手。
夜光沈深月含魄,云路辽阔箕张口。
忘机岂但鸥可狎,入画不觉龙为友。
方将篆刻付童子,况肯低颜作老妇。
如君圭璋乃特达,讵独文章堪不朽。
贡禹弹冠我所愧,庶几进退无敢苟。
频年将母拜君羹,屡奉轻轩过宫柳。
高花大叶雨来时,布袜青鞋公退后。
君诗往往逞雄怪,谈笑能令籍湜走。
其言甚大意尤密,云龙上下求吾偶。
上云主恩逮禄养,下为同僚勖职守。
淋漓飞动杂感慨,华发相看几搔首。
嗟予有弟困尘鞅,众人争涉卬则否。
若非沧海纳涓流,敢望黄钟应瓦瓿。
杂咏后汉事十二绝句 其八 晚清 · 李慈铭
五言绝句 押词韵第十七部 出处:白华绛柎阁诗丁
杨政劫马武,赵壹哭羊陟。
处士干公卿,求名亦何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