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李仲元貌言行如何论 南宋 · 萧易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五○、《论学绳尺》卷八
论曰:古之君子,其不可传者,与其人俱往矣,尚论者每叹之,而亦或疑之;
虽疑之,而终不敢少之也。
夫人而非贤则已,果贤也,其言论风旨,岂无一二之足闻者!
而所为饬躬厉行,不使非礼加乎其身也,固以待后世之夷考焉耳,何至与声容辞气俱超忽而寂寥哉?
意者素隐行怪,议论施为,不少概见于世。
身隐矣,焉用文之?
故当时亦不得而述欤。
夫既已可见矣,可闻矣,可观矣,谓之不文不可矣。
其时得而识之,非其时则不得而稽焉。
然则古之人好修而名不称者,何限也?
不然,则言无證不信,而声闻之过情者,皆可疑也。
君子宁阙其疑,而不敢厚诬后世之无人,惟曰是其不可传者,与其人俱往矣。
如《法言》之述李仲元,其貌言行之动人有若此者,而求其所谓貌言行者,卒无可指也。
非史失其传,则子云之言誇矣。
李仲元貌言行如何,其然岂其然乎?
仲元之为人,书固有阙矣,世次之先后,则吾将安考?
以其接于子云之见闻,殆亦西都末造之隐者欤。
何以验其隐也?
彼其卓尔大雅见称于子云者如此,而后世无传焉,是以知其为隐也。
抑古之流芳千祀者,岂必皆遭遇其时,而嘉言善行,班班史牒者,如将见之?
世降俗末,是固无贤者也,有则史必书之。
昔隋之乱,唐之未兴也,河汾之间有隐君子焉,其书曰《中说》者载其言行为详,学者得其书而读之,犹可彷佛其人。
独怪夫隋氏之史出于门人之所论撰,而不为其师立传,是以后世君子未能释然于其间,甚者至以为无是人也。
吁!
以为无是人则不可,而使人不能释然于文中子者,则王福畤之家传实启之。
何则?
扬之太过者,疑之所从生也。
今以文中子之动容正色,而庶几于貌孔子之貌,文中子之出辞吐气,则庶几于言孔子之言,而文中子之造次施为,起居动履,其行之不肖于孔子者几希。
又举其事以实其说,固以必人之信也,而反以甚人之疑也,吁!
指实而言,人犹以疑,言又不实,谁则信之?
子云之称李仲元是矣。
盖自史迁尚势利而扬货殖,抑道义而进游侠,班固论次西汉,无能改于其失。
彼山泽之癯儒,容貌不足以动人,括囊而遁,虽有言而莫之或听,惟其德行道义之富,而势利蔑如也,是子长、孟坚之所抑而不尚者,无惑乎仲元之徒无得而称焉。
呜呼!
美晰之张苍而大书,木讷之周勃而特书,无行如陈平辈而不一书。
而鲁有大臣,史失其名,非以其不显欤?
夫必显者而后书,则隐居求志,姓名湮灭者何可胜数,真可惜也。
使也不见书于《法言》,则天下后世,谁复知有李仲元哉!
虽然,后世之知仲元者,以《法言》也,后世之疑仲元者,亦以《法言》也。
尚友千载,于古人中得仲元者焉。
果如扬子之所称,恨不获振太史公之屐,历乎鱼凫蚕丛之墟,物色益州之祠尚无恙乎。
想夫英爽如生,眷兹宇而踌躇也,兰萎玉沈,莫写我心,则寻绎其议论,察其立身行己之大槩,意其犹有足證而阙如也。
夫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徒曰貌云乎哉!
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而答问训告,散在二十篇之中者,皆至言矣。
若其德行,则绥之斯来,动之斯和,从游而速肖者,非躬行之化畴克尔。
仲元者何人斯?
貌足以肃人之见,言足以愀人之闻,行足以穆人之观,而其貌其言其行果何若也?
虽曰浮沉乡里,栖迟山林,影响昧昧,可即而不可求,故人莫得而纪焉。
然世惟无若人也,诚有若人,亦梼、乘之光也。
子房者證之画工,史家之法,固有纤悉于容貌之书者。
君平、子真之流,其微言笃行,时时见于他传,尚多有之,至于仲元,何独不然。
仲元者未几,而疑仲元者继之,必自子云之言始。
或曰:仲元以自况也。
「不夷不惠,可否之间」,古无是论也。
见而肃,闻而愀,斯不惠之验欤?
观而穆,斯不夷之验欤?
草《玄》著《新》,自附于可否之间欤?
信若此,则不无可议也。
或曰:仲元子诚齐人也。
家世蜀,仲元之为人,当世岂无其辈,而此独亟称者,以其为蜀之人耳。
若然,则喜而溢美,未足据也。
或又曰:仲元取其内外一致,表里俱符也。
司马相如、王褒皆蜀产也,雍容閒雅者,不足覆窃赀之丑;
造作语言,缀成歌颂者,正当以贡谀献佞为羞耳。
弘之擅美,正以其行欤?
是亦未可知也。
今既无以质说之是,而亦无以辨说之非,与其以誇诞而议,宁若以传而议史,犹可景行古人,而不失为忠厚之论耳。
尝试摭仲元之遗事,而为之补传曰:李仲元,不知蜀之何许人,其名曰
语在陈寿《蜀志·秦宓传》,其出处当在元、成、哀、平间
扬雄同郡,又同时也,雅敬之,今其载于《渊骞篇》者是已。
释《扬子》者,以为详见《华阳国志》,而秦宓以为「不遭《法言》,令名必沦」。
未远也,而言若此,则其事已不可考矣。
常璩增益而附会之,殆皇甫谧撰《帝王世纪》之类,其说难据。
盖没后且二百年,刘璋益州,乃为之立祠云。
断之曰:扬子云以为仲元在夷惠之间,今虽未可也,仲元将不得在君平、子真之间乎?
谨论。
次韵昌甫所寄因答施仲益且寄斯远 其一 南宋 · 韩淲
 押真韵
平生所交友,岂曰不数人。
但恐莫我知,可疏不可亲。
人如李仲元,人如郑子真
相望无百里,犹得奉清尘。
王商 蜀汉 · 秦宓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一
疾病伏匿,甫知足下为严、李立祠,可谓厚党勤类者也。
观严文章,冠冒天下,由、夷逸操,山岳不移,使杨子不叹,固自昭明。
李仲元不遭《法言》,令名必沦,其无虎豹之文故也,可谓攀龙附凤者矣。
扬子云潜心著述,有补于世,泥蟠不滓,行参圣师,于今海内,谈咏厥辞。
邦有斯人,以耀四远,怪子替兹,不立祠堂。
蜀本无学士文翁相如东受七经,还教吏民,于是蜀学比于齐、鲁
故《地里志》曰:「文翁倡其教,相如为之师」。
汉家得士,盛于其世。
仲舒之徒,不达封禅,相如制其礼。
夫能知礼造乐,移风易俗,非礼所秩有益于世者乎!
虽有王孙之累,犹孔子大齐桓之霸,公羊贤叔术之让。
仆亦善长卿之化,宜立祠堂,速定其铭(《蜀志·秦宓传》)
三用韵 其二 宋末元初 · 牟巘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惭愧长髯市入村,送诗踏冻到衡门。
未愁顾兔千毫秃,持看阳乌三足蹲。
我亦欲寻安道去,人应共怪阿先存。
界天雪岭依然白,更忆当年李仲元
正月十八日蔡州道上遇雪,次子由韵二首 其一 1080年1月18日 北宋 · 苏轼
 押元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
兰菊有生意,微阳回寸根。
方忧集暮雪,复喜迎朝暾。
忆我故居室,浮光动南轩
松竹半倾泻,未数葵与萱。
三径瑶草合,一瓶井花温。
至今行吟处,尚馀履舄痕。
一朝出从仕,永愧李仲元
晚岁益可羞,犯雪方南奔。
山城买废圃,槁叶手自掀。
长使齐安人,指说故侯园。
太上务德 南宋至元初 · 陈杰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太上务为德,后来纷立言。
谁非托邹鲁,宁复得羲轩。
吾爱黄叔度,人称李仲元
典刑如可作,庶用约文烦。
房正字墓志铭 中唐 · 梁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二十
河南房君讳凛字敬叔者。
长安思晦之孙。
殷城齐金之子。
相国太尉清河公琯之族子也。
兴元元年十月
终于盐官县之旅次。
旋窆于楚州宝应之某原。
子云
虽有镃基。
不如待时。
扬雄亦称李仲元不诎其志。
不累其身。
时无仲尼恶乎闻。
敬叔以五常为师。
六学为友。
行年五十八。
而动不一合。
艰屯臲卼。
没于道路。
噫。
孟轲扬雄其知言者欤。
敬叔十岁好学。
十五能属文。
二十馀值陆浑为戎。
遁于东南。
刘仆射以贤良荐授秘书省正字
常黄门崔中书继持国柄。
方待以儒者之职。
属二相薨免。
其他当路。
君又不能附离。
乃卷道退归。
每言五经之旨。
其道大备。
而去圣寖远。
义类繁滋。
博而寡要。
学者罕究。
乃撮其异同。
各以汇聚。
凡三百馀篇。
草藁未就。
遘疾而殁。
冉耕废疾。
申公胥靡。
世道下衰。
仁人随之。
然欤。
通人赵郡李遐叔常云。
我思古之人。
房行古之道。
房哉房哉。
哀哉哀哉。
嗣子某。
泣序遗烈。
请予为志。
文曰。
儒为德本。
德实教源。
不有达学。
孰纂偫言。
恂恂房君。
行直而温。
一匡六艺。
独立颛门。
登师席。
启迪蒙昏。
今也则亡。
来者何云。
荆棘滋茂。
兰烧焚。
命不可问。
吁嗟房君。
澈溪居士文集后序嘉泰元年六月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二三、《诚斋集》卷八三、民国《吉安县志》卷四七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
乡先生澈溪居士者,彭其姓,醇其讳,道原其字也。
方其壮也,以文名策上第。
及其晚也,以治行最三郡。
及其老也,终官朝奉大夫
年未七十,悬车以示子孙,虽曰未达,亦可以为达矣。
或曰:「以道原之贤且文,而老于州县,不宏其施,卒以废锢,不究其鶱,非董子所赋仕不遇者欤」?
予曰:不然。
君子之仕,有在我者,有不在我者。
贤不肖我也,遇不遇非我也。
惟其非我,故有粹乎遇者,伊吕是也。
有粹乎不遇者,孔子、颜、冉是也。
駮乎遇不遇之间者,孟子是也。
道原者,岂粹乎不遇者耶?
其亦駮乎遇不遇之间者耶?
道原之不遇者加少,未若遇者之加多也。
道原奚而不遇哉?
且夫三百有九人之籍奚病也,病不籍耳。
后之人慕用其选,盖有欲与焉而恨不可得者。
岂惟后之人,当时之人盖有欲与焉而恨不可得者。
故至今谓之仙籍,而道原上书北阙而得之,非遇乎?
扬子云作《法言》,蜀之富人载钱五十万求书名其间,而子云不与。
李仲元郑子真者,山林野人耳,不持一钱,不求一字,而子云与之。
二子之事后世无传焉,而其名至今与日月争光者,以子云也。
东坡非吾宋之子云乎?
答彭贺州之启,其亦有求而不与者乎?
道原不求而与之,非遇乎?
抑又闻之,虽有南威之容,匪蹇脩不妍;
虽有太冲之赋,匪士安不传。
道原之文与诗质而珍,槁而滋,寥乎朱弦之音,泊乎玄酒之味,今犹昔也,昔无传而今有传,非得名世之士丞相益国公序之之故耶?
前之称惟其贤,后之称惟其文,曰贤曰文,乃玉乃金,谁敢改评者?
非遇乎?
道原奚而不遇哉!
道原之族孙汝翼、梦弼携《澈溪文集》以示予,敬书其后。
嘉泰元年六月庚子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致仕杨万里序。
焦浚明(原注:熙宁四年叶县作。)1071年 北宋 · 黄庭坚
 创作地点: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
西瞻岷山兮东望峨眉,锦江清且涟漪
地灵山秀诞豪杰,来入中州振羽仪。
相如傲万物,子云穷一经。
黄金卖赋聘私室,白头大夫不公卿。
穷阎卜肆閒,十步一豪英。
竟无人识李仲元,不可屈致严君平
四君德音闭黄壤,只今垄头松柏声。
我住叶公城,常如井底坐。
不谓焦夫子,闻风肯来过。
焦子初见我,如兰生幽林。
春风为披拂,始得香满襟。
中怀坦夷眉宇静,外慕淡薄天机深。
花开鸟啼昼寂寂,酒阑烛明夜沈沈。
人皆扶牵烂漫醉,子更把书求本心。
二年与灯火,琢子之玉鍊我金。
焦夫子,我以陋邦无人把书策,邂逅逢君得三益。
胡为弃我忽远行,手捧嘉阳从事檄。
焦夫子,君起为我舞,我其为君歌。
君方跨马涉远道,湖外地少山川多。
霜秋摇落天日远,西风翻翻水惊波。
一筵谈笑遂相失,两地离愁各奈何。
焦夫子,酒行君定起。
此杯须百分,少别遂万里。
归寻所种树,应已数千尺。
试照嘉阳水,君发犹未白。
古人不朽事,所愿更勉力。
别后相逢岂在言,拭目看君进明德。
傅商容 北宋 · 吕南公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六六、《灌园集》卷一二
三十四丈秘书阁下:季夏极热,伏惟尊候动止万福。
往在城东,幸得参拜行馆,过蒙引接,至于忘年。
出示所著《易图》,口谈手点,不爱再三。
某虽愚未能悉悟述作之意,然恭敬德美,比之亨遇,不啻百感。
岁穷走洪都仲春却还旧山,到今困于多故,酬酢不支,因亦不得驰送尺纸,请问安否。
倾企愧负,交战无已。
秘书风谊峻洁,须向古人中求之,流俗卑污,知与不知,盖不足计。
某亦未超脱流俗,方且与之同波,而就中检校,尚能商订文行,不为众人好恶所蔽,此一直耳。
天下之人不限古今,皆以能贤望于儒者,而儒者亦高大其说,如必允蹈;
及察其迹,则不类市人者少矣。
农商鄙人眼不识字耳,不贮仁义之辞,然安其职分,贪不至墨,羡不敢窃,虽甚劳苦,不缘侥倖。
而布衣书生以士君子自号,乃由少壮至于老死,胸中扰扰,不离嗜利矜名,舍性命、犯礼律而为之。
一慕十,十慕百,百慕千,千慕万,万慕亿,亿慕句股夕桀。
力不必破虱,而自许回天;
智不必卫足,而自许穷神。
盖读周、孔书之徒,于六经之言未克躬行一句,而开口即骂老庄。
方其骂时,颇似不堕人短;
及察其迹,则「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此八字者,千万人中无一二人践焉。
此所谓稚子弄影,不知为影所弄者也。
一语骂老庄,尚系毁谤,况终身讪笑者哉!
夫少而求仕进,至垂白而不达,亦可以卜其身之穷矣。
顾乃撑衰扶惫,一步五喘,五步三息,趋涉长道,以冀或近于利名,此当世之人所同欲也。
于未必得者如此,而况于可必得者,谁肯舍之?
秘书三荐登科,补吏大县,一跌于冤诬,盛年拂衣归卧林野,不复动念。
亲旧敦譬,诏旨开示,一如不闻。
被服饮食,粗素薄淡,不啻屠酤俚儿,而安若八珍重锦。
鱼轻鳖忽,兔谗猘吠,相因而进,而蒙受理遣,不为之变。
考经论史,日作清诗,取次胜人,而不为时名。
此皆千万人中未易寻者也,而秘书以为士固当尔。
夫流俗何足以知哉?
夷、齐不经仲尼评品,止于蹇拙饿夫而已。
李仲元见知于扬子,而人更置疑。
近者吴孝宗能为出众文辞,而邦人呀呀,谓之可怪。
至信都公以诗褒赏,然后笑者口吻乃敛。
士之蕴藉包蓄,惟求名实相副。
而外誉不惟其实,徒骛于名,故世俗纷纭如此。
秘书风谊,岂以有求于世而为之哉?
某所以叹嗟切切者,感古人而已矣。
亨甫新慰远归,想旦暮聚首,吟笑之乐,良不纤细。
漳浦三郎,久不见消息,不知有咨覆上左右否?
某坐山间,亦漫销日夙,闻东岩幽名,尚未投足。
冬初思一往,并得上谒。
户外起居,全望珍爱。
谨奉手记,不宣。
李仲元 北宋 · 宋祁
四言诗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二、《成都文类》卷四八、《全蜀艺文志》卷四四、嘉庆《四川通志》卷三四、《锦江书院记略》卷三
高也绝俗,虽介不通。
卑也污俗,虽顺不恭。
渊哉仲元,内粹外浑。
众不我知,扬子识其贤。
其贤奈何,在通恭之间。
可器有名,非行至完。
彼显在人,吾晦与天。
天而不人,万世其传。
李仲元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二、《宋景文集》卷四七
内发乎天光,外隐乎人曜,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
先生闻其风而悦之,境乎太虚,乡乎何有。
上际于天,不足容其高;
下蟠于渊,不足寄其深。
沕乎其未始有也,漠然其不可测也,故先王之道,无迹而称焉。
上不溷其至真,下不异乎当世,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
先生闻其风而悦之,接之以太和,冥之以常动,尽乎物畛,放乎天均
泰山概地,与之齐其大;
纤尘飘空,与之等其细。
粲焉其未尝默也,故先生之名有谓而述焉。
先生岷山之英,储井络之精。
凤翔览德,龙蟠隐灵。
若乃孤风扇于绵区,长波溢于来世,道隔用表,隐显无迹,身寄形外,名言所绝。
是以良史不得牒其世,聘轮不得宠其家,三府不得署其行,诸儒不得宗其教。
乘万物而连抃,袭一气而䜣合。
彼其视爵位若雏鼠之腐,比毁誉如蚊虻之过,况夫规规末俗,悠悠常论,可髣髴其道乎!
扬子称之曰:「不屈其志,不累其身」。
仲元,世之师也。
虽然,予尝言之,无用之用大矣,有用之用小矣。
持蒸烛于幽室,杂然称其景,及夫翔阳逸骇,天县同焕,则未尝谢其明。
挟重纩于大寒,跫然爱其温,至乎阳春发荣,万汇该畅,则无能论其燠。
先生之道,非近是乎!
夫至人不待江海而润,非取晋楚而富。
工乎天而不系,同乎人而俱化。
孰肯嗅骄饵以邀盈眦之福,冒宾名以取畸人之戮哉!
千载寂寥,高范隆绝,挹咀遗味,敢称赞云:
道不可识,识之浅矣。
道不可知,知之褊矣。
不识不知,乃道之微。
先生用舍,此焉是依。
子云称述,外而不内。
晦不我贱,达不吾贵。
无言有言,有谓无谓。
绵代不穷,高风难对。
上扬帅章待制 北宋 · 华镇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四一、《云溪居士集》卷二二
某闻扬子云之论李仲元名之不彰也,曰:「无仲尼,则西山之饿夫,与东国之绌臣」。
恶乎!
闻夫西山之饿夫,伯夷也;
东国之绌臣,柳下惠也。
商周之初,圣人遭罹事变,尚权宜以济世道,故伊尹说汤以伐夏救民,吕望凉武王以剪商弭乱。
伯夷,后世不知其义,奸臣贼子窃名节以营私,纪纲荡析而不可救。
伯夷惟不义于武王之事,耻食其,采薇首阳之下,至死而不顾。
春秋时,周道衰而王泽竭,天下之士不及中庸,贤者过之,而放于甚高;
不肖不知勉,而溺于污陋。
非逐鱼鸟,狎麋鹿,枯槁憔悴于山林江淮之上,则甘言令色,胁肩谄笑,浮沉俯仰于高门悬箔之下。
展季(原阙。)者既失,而隐者亦未为得,于是直道以事人,三黜而不去,进不溺于污陋之俗,退不为甚高之事。
此二人者,咸以圣人之才,因时制行,振颓纲,矫流俗,而立名教者也,故孟子谓之百世之师。
使百世之下闻其风者莫不兴起,虽鄙薄贪懦之夫,化而为宽厚廉洁有立之士。
其清风峻节,盖已如泰山北斗;
高明峻拔,出于列星之间、众山之表,不可得而掩已。
然而无仲尼则犹未免为西山之饿夫,东国之绌臣,委弃泯没乎尘垢之下;
又况乡党衡荜间,以行义自律,刻饰文彩而志乎为君子者,苟未题品于师儒宗主之门,则安能接武英躔,曳裾文囿,度越夷等,光映人表哉!
此古之怀奇抱识之士,所以仰青云而慷慨叹息于高明之家者也。
恭惟某官阁下,茂识少成,广誉夙著。
右文多士之际,以行义修洁,道术高妙,问学辩博,文章温雅,英华乎辟宫,步骤乎俊造,冠秀异而登籍,射甲科而中第。
入更台阁,出拥麾符。
公清温雅之望蔼于朝廷,中和乐易之化洽于州郡。
隐然以儒宗硕德,为时老成。
绪言所收,清议斯允,虽附骥尾而致千里,托鸿毛而逸层霄,未足喻其高远也。
某材非翘秀,识虑不敏,幸赖父兄好善,幼承义方之训。
生七年,使诵书;
又七年,学文;
又七年,而应科举,逮两尘乡版,叨窃名第,二十八岁矣。
心思弗竞,怯于计虑,不能商略多寡,封殖货财。
筋骨不及中人,趋步跪起,少遽则气乱而色动,不足以胜甲兵,备行阵。
性复不善饮酒,不知博奕。
从仕以来,徒劳之馀,无所用其力。
夏日舒长,寒宵漏永,官曹事隙,筋骨未疲,惟弦歌诗书,寻阅传记,稽其成败,揽其馀芳而已。
每谓慕学而不知道,则虽勤而无得,或溺于异端,而无所折衷,则虽多而无所验于今,未足以适事。
传圣人之道者,莫如六经,作《六经论》。
三代而上,帝王之事,前圣言之详矣。
两汉以来,得失之迹,成坏之由,史氏虽备,有可言者,作《两汉》《三国》《晋》《唐》论凡十二篇。
謏闻管见,固未能深探道真;
扬搉前世,亦记其所传而已。
辄缮写贽左右,惟阁下矜其苦心洁己,姑察其所为。
如在所教,无惜咳嗽之馀而成就之,使无与燕雀之徒困于碌碌,某之幸也。
不识可以望此于门下乎?
陈居士传1112年 北宋 · 游酢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五八、《游定夫先生集》卷六 创作地点:湖北省武汉市
扬子云称蜀人之贤,以李仲元为畏人。
想见其人,信顺之气积于中而畅于外,盖黄叔度之流。
惟以生于远方,不闻于中原士大夫,独因书而名载于后世。
陈居士含德隐厚,沉溟于七闽之下邑,未有能知之者。
吾友中立为发其蕴以诏其子孙,吾知其与仲元俱不朽矣。
此于名教,岂小补哉!
政和二年孟夏中浣书。
蜀三贤画像赞 其三 李仲元 北宋 · 张俞
四言诗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三、《成都文类》卷四八、《全蜀艺文志》卷四四、《蜀藻幽胜录》卷四、嘉庆《郫县志》卷三七、三九、同治《重修成都县志》卷一五、《宋代蜀文辑存》卷二五
仲元何如,貌人心天。
出方其隐,默喻其言。
道兼夷惠,质妙渊云。
屈伸犹龙,物无累焉。
次韵写怀送叔贞成都十七首 其四 明 · 方孝孺
七言绝句 押元韵
下士立身泾渭浑,胸中耿耿是非存。
子云美新最可贱,著作犹尊李仲元
太玄 南宋 · 林希逸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三五
博书著文,千载而上有若扬子云者,吾当敛衽矣;
读书摘疑,千载而下有若苏老泉者,子云当敛衽矣。
子云之文固不可以六经论,亦自为一家之长。
劳心苦思,理不足而才诚有馀。
皓首之年,羞与贾、马等列,故搜奇摘异,以尽其笔力之馀健。
惜其闭户穷巷,载酒与游者独严李仲光之徒,无可商略,一人独见,故不能无偏蔽。
使其有高见远识之士相与细论一二,则其成书必不至若是之疏。
故尝因书而观老泉之例,未始不掩卷慨叹,而重惜其不遇也。
老泉之论大概有二,曰筮、曰历。
其于筮法也,曰,一扐之多,不过乎六,其馀可以为九,而不可为七八;
不若再之,则八扐之馀,四位自成。
著书之始,不应有差,必其传之讹也,吾固不以是疵子云
而旦夕之用、经纬之说,与夫二六一九之数、虚三于地以扐天之论,是则子云之蔽也。
去其旦夕经纬之法,而从其辞之不可以前定;
舍其扐天二九之数,而正以三十三为不可加损。
斯《论例》之至谈,惜子云之不遇老泉者此也。
其于历法也,曰,日书斗书而月不书,则无以齐其不齐者。
定一期之说于前,而存五尽之法于后,似若强存,而无与乎其书。
然《太玄》以节气言也。
一岁已成,而千岁可致,月视日而进退。
日书矣,则月在其中,五尽之说,吾不以是疵子云
独七百二十九赞,可以当期之日三百六十四有半,其不尽者四分日之三。
加以踦赢之赞,而又馀四分日之一,是四岁而加一日也。
且《玄》拟《易》作也,重以历不足而轻加其书,是为《太初历》也,是则子云之蔽也。
今以一百八分而为日,则四分日之三,所得者八十一。
加之其首而无赢,求之于天而相直,不必为赢,不必为赢,而历自成。
斯为《论例》之巧说,惜子云之不遇老泉者此也。
盖自三圣绝笔之后,虚空之间,是数犹有所未尽者。
子云之书,一而三,三而九,九而二十七,二十七而八十一,是或一数也。
黄钟之长八十一分,则是法盖始于律;
河图之数藏十用九,则是法亦得于河图。
故列之成书,散之为图,整整而可观。
子云之文笔,自圣贤不作之后,诚为独步当世。
研精覃思有得,于是借之以摅其才,虽未免于好名之累,实苦学之用心。
独其考论不精,故有所不必强而强为者。
夫《易》之于筮,特因是以神明其德,于六十四卦初无轻重。
六日七分之说不见于《大传》,是特起于后人;
纵出于后人,亦自然之数所配合耳,而非其究心,也何必胶扰而用力于是耶?
使有得于至理,借是以为书,不为乎占,不详乎历,将不为《玄》邪?
后之人将以求筮也,曷不为《易》之直且径,而奚事于《玄》之纷纷?
将以为历也,曷不为《易》之流且通,而奚事于《玄》之拘拘?
之心,将以追踪古人,而刻画嫫母,唐突西施,反以取识者之笑。
之书亦未易侮。
理不胜词,固其文不能如大《易》之天成,而《庄》、《骚》之下,谁可与并驱争驾?
今观其辞,如曰「阳气潜萌于黄宫」,信无不在其中。
又如曰「月阙其博,不如开明于西」,险古奇异,岂耳目所易到之语?
「海水群飞」,诚状物之至工;
「侯尪尪,天扑其颡」,宁非措辞之极到?
使能脱然自为一书,祗以文鸣,谁敢轻议?
凡其自为牴牾者,皆自为拙也。
故尝谓《太玄》一经,后有子云者作,复加刊正,真可以抗衡于后世作者之上。
请试言之。
《说卦》、《杂卦》,乃圣人䌷绎其所未尽者,《玄》何必仿乎?
则冲可去也,错亦可去也。
《文言》、《大传》,乃当时议论之所及者,《玄》何必仿乎?
则冲可去也,莹亦可去也,《玄》文亦可去也。
无乾之四德,则何必为罔、直、酋、蒙、冥?
无十三卦创物之义,则何必为元、掜?
无八卦自然之象,则何必取五行之常,论而及形色声味之繁且碎也?
故其数可存,其图可存,若此则不必存者。
惜乎之无所考论,而不遇作者也。
大抵一人之见,自非大圣大贤,则不能无所蔽。
老泉之言著论,将以子云复生,当无愧乎其言。
方、州、部、家之算,䌷绎于《太玄》所未尽者而为图,自五十四至于三部之算六,皆以三乘也,而三家之算参则以两乘之,是岂得为浑成,而非出于有心?
况不尽之分归于赢踦者如故,前之论以为不可加,而又若不可去,殆何为邪?
向使老泉以首加一分而算之,则其馀分难总,九之半之,终不可合。
又使老泉以踦赢为一度,如所谓岁羡四分日之三者,而附之三家焉,则三家之算又奇而难乘,推之而又不合。
则是图似亦不必作也。
一子云著之于前而不自觉其失,一老泉正之于后而不自觉其非。
后之作者有能刊之正之,而存其馀,不以占,不以历,不附于《易》,而《玄》自《玄》,则论文之士亦安敢有覆酱瓿之讥(《鬳斋续集》卷八。)
李仲光:疑本作「严君平李仲元」。
君平名遵扬雄师之。
仲元名弘成都人扬雄称之,见《法言·渊骞》,又参《华阳国志》卷十上。
过高士坊1070年 北宋 · 曾巩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
一亩萧然绝世喧,抗怀那肯就笼樊。
功名晚更为馀事,灾异初尝出至言。
郡阁已空徐孺,里人犹识郑公门。
斯文未丧如繇我,后代当知李仲元
黄元明梁县 北宋 · 邹浩
 押词韵第七部
豫章江南,山高水沄沄。
钟此千里秀,君家贤弟昆。
文采映诸父,鸾凤争腾骞。
伯氏晚相遇,许我游其藩。
聪明置不用,道术臻忘言。
妥然稠人中,容貌白玉温。
求之古君子,端若李仲元
一尉聊尔耳,谁识君所存。
霜风惨黄叶,雪雨埋朝暾。
柴车竟行哉,我心忧聋昏。
李怀安拥麾入蜀道出鄱江见赠二诗依韵奉酬 其一 南宋 · 王十朋
七言律诗 押元韵
不肯随群慕鹤轩,慨然丹陛吐危言。
坐看蜀道平如地,可见忠臣勇似尊。
驷马桥边驱弩矢,杜鹃声里拥旂幡。
要须入境询风俗,首访严遵李仲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