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绥民校尉熊君碑建安廿一年 汉 · 阙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一百五
君讳□予□其先盖帝高阳氏之苗裔。
周有天下,成王建国,熊绎封楚,庆祚□□□于□□亦世载德卅馀代。
君高祖父筹,自汝南(缺五字,)灵王玄孙,大汉龙兴,□举乡□拜议郎,南巡郡国,封龙平□□□祖父旻举□□□大司马郊隧□曾祖父范□□上计掾君□乔字汉举更督邮主簿五官□□三奏辟,颐志皓首,不肯应就。
君立迹唯仁,与(缺十字)祖父□□治《欧羊尚书》,六日七分。
少仕州郡,临朝謇鄂。
孔甫之操,以忠孝称。
诸曹□□□贼曹主记史、督邮主簿、五官功曹、州(缺八字)举孝廉、上计掾
兴平元年八月二十八日壬寅,诏书除补桂阳曲红长,既敦文武,为政果达,临化宣惠,所去遗绩。
视事六载,荆(缺八字)奔□掩迫之害,罹灾致寇,□郡溃乱,镇南将军荆州山阳刘君讳表字景升,以君禀纯履正,出自帝宇,缅荣轻举,厉志疾(邪,)牧侯□美□为民所安,命还拜绥民校尉,领曲红长。
复莅五年,政隆上古,流移归怀,襁负而至,吏民作诵曰:彼熊父兮,解我患害,安我□移遭母忧□□去官。
阳九应会,王室威□君功显宿著,海内咨美。
骑都尉,受命立灌阳县,督长六载,无为而治,稽则先民□□附容无怨旷声。
君春秋七十有一,以廿一年三月二七日丙寅卒官。
吏民怀慕,官属五从黄郭□□奚汤□扶送灵□哀如雕伤,顾见农夫,泣泪路隅,皆怀凄怆,哀我惠君。
君同产弟望季公,质性慷慨,史鱼之直,吏功曹、列掾、督邮都梁长,早终。
君长子称孝存姿操敦良,耽志好学,博览雅艺,□□曹列□三奏辟召于州终。
周文公作颂,宋成考父,公子奚斯,追羡遗绩,纪述前勋。
于是刊碑,以示后绲。
其词曰:
赫赫熊君,迁基□宇。
汉兴伐项,巡行南土。
封受爵,遂尔延祖。
累叶休隆,君胤其绪。
克明盛德,字牧城社。
所在有绩,桓银之祚。
河雒挺录,为国毗辅
懿懿其操,穆穆其姿。
光光其行,桓桓其威。
清虚澹泊,后嗣式序。
冠秩之应,实赖厥后。
昊天忽然,枕荣终祐。
丧我良则,国失良辅。
其存也荣,其亡也哀。
铭勒金石,没而不朽。
灵也有知。
祐福子孙。
支干相生,吉而无咎。
《诗》云:「嘉乐君子,显显令德」。
延于无极追叙君兮怀纯精,名称于州里兮枢机发动。
执忠贞兮溷乱而不惑,不柱身事汗君兮捐土爵而进退。
崇礼约行兮举动而不跌,遭浊而自靖兮泥而不宰秽。
呜呼君兮匪石是为,州郡礼遇兮名贯于四表。
德称并宣先兮贤比于前列,却□之叹岐兮束修稷。
由文武兮兴后叶,子孙殖兮世享禄。
龙潜体于枯木兮就生存,是以刊石兮为君立碑。
揽瑛雄之迹兮以□来哲,嗣长基而广宇兮后世无废违。
长沙荼陵长文春字季秋,质掺贞良,慈仁汜爱,治天官、日度、风角、列宿,明知圣术,在官修德,民歌遗风。
春秋七十,以道殒迁,宗胤不纪,故为宣昭。
桂阳阴山豫章□长重安侯相社晖字慈明,体质弘亮,敦仁好道,治《易梁丘》、《春秋公羊氏》,综览百家,无所不甄。
典历三城,居官清惠,遗爱在民。
春秋六十终族后□术,故因显德,以示来胤。
建安廿一年十□月丙寅一日丙寅岁丙申,碑师舂陵程福造(《隶释》十一)
上柱国梁州刺史陈茂 隋 · 阙名
 出处:全隋文卷三十
□□挺奇略于□□□高文于游夏芳徽盛范□□传祀纂神基□六奇定策夷项宁汉德□□□兼□著□□兴太守功表折冲,任居分陕,祖□□□□遗公禀气辰象,降灵□□,□五行之秀,蕴六德之姿,倚天照其锋颖,绝海振其羽翮,识□□故(下阙)太祖元皇帝之□□也,为大将军□□□。
譬姬文之□殷朝,若晋室之蕃魏国
望云斯表佳气,□□□□初(下阙。)公以贾谊登朝之岁,终童奉使之年,展采于滥觞之辰,效官于尺木之始。
□一心而事君,□三分以成务。
振威将军给事中,□□□□□□□刑狱(下阙)仍为将军府属治内郎。
功预断螯,勤宣汗马,□用□闻,威风远振,封南皮县男食邑二百户
太祖为上柱国、国公泾州□□公□府(下阙)有□□之化,非无利器之能。
泾州总管府司录宁远将军、右□员外常侍皇上。
嗣霸图将兴帝业,眄□道□□□□□上□□大将军□□公,公(下阙)长史
周武帝薄伐东秦,席卷河北,声振□坂,势超垓下
既而流汤□□方盛,引弓之(下阙。)公冲冠之气,临危奋发;
□□之诚,造次先表。
每以身□执锐前驱,上天纵雄杰英威□世(下阙)之□□下□□□□□□□上□□□□师凯入,授仪同三司
上德映在田在□业□一□□□九命,公亦追踪□□绝□人(下阙)
上为定州总管,公任总管府司录定州赞治
上为亳州总管,公除总管府司录
上为上柱国,公迁府长史(下阙)
蚩尤之凶□□□,东陵之盗,谋为西楚之□,肆彼逆□□□郡邑,刁斗相喧;
云梯交映,晋阳之师将没。
疏勒之□□□公(下阙)之□心□□□之击□之去□轰□冰泮,扫地无遗。
□□远降,□蒙褒赏,授骠骑将军右光禄大夫,□□之(下阙)大将军
上为大丞相、隋王,公除府掾,治右十二府长史
上登庸伊始,纳麓在辰,作□负图□绝□□公(下阙)之义既深推□之思斯重。
大隋御宇,惟新建国。
开皇元年,授给事、黄门侍郎
□□日夕(下阙)艺府□。
其年,除右卫长史,进爵为□,增邑六百户,通前一千四百户。
出□上(下阙)师□□军容之盛。
公运筹幕府,□和鼎实,蹇□献授□最□优。
二年,授开府仪同三司,领左(下阙)举□□□声□□□□□□道□仰雄风之扇□□□受□设□之□周氏(下阙)化以时雍,布以轻典,衔策斯举,韦弦递用。
□□□其冤□,比屋传其颂声,疆场乂安。
遐迩□福,□□□之(下阙)给事、黄门侍郎,兼右卫长史
七年,授兼太仆卿黄门侍郎如故。
九年,正除太仆卿,判黄门侍郎如故。
□□□□□□□□居(下阙)上开府仪同三司太仆卿,判黄门侍郎如故。
轩游□咸□饰□□比邓骘□台□均□权(下阙)以公春秋□□宜尽颐摄,禁掖便繁,或亏汤□□□举□中□治□案部□条威惠斯□下车为政□化雍然□□□其明□□□□其(下阙)薨于□□,春秋六十有一。
悲切摧梁,恸深罢市。
两宫轸□,百辟伤怀。
谥曰□公,礼也。
即以其年之□月十□日,归葬蒲州猗氏县长□□之(下阙)九□才□五际□□□□之道□□天然□□□□之心□由早□驱驰少□宦伍燕南赵北□战□□□□□□□□□□□□□□之节(下阙)之□汉光□委质皇家册馀载□阔缔构绸缪□□蒙卧内之□恩□共里之□泽赞□□之运□□□之(下阙)恂恂□□□□□□□□□之节俭□□默□不贪□□□□夫人王氏,太原□□人也。
世袭(下阙)中□□□□□□□□□□礼□□斯□方谐鼓瑟之□遽□□□之□恤□无□举案何□□□政(下阙)疑□□□□之(下阙)以□□□声□传□范方使。
桑田且变,□□□顷之□,陵谷推移,尚纪滕婴之椁。
其铭曰:
□□□揆,宾王观国
丞相奇谋。
太丘盛德(下阙)
惭妙□□□□郁抑下□沈吟□□缘鹤□□功参后(下阙)冠带□□□□□传临□□□□选良伫□□布(下阙)遵□教(碑拓本)
宣城刘副使入秦761年冬 盛唐 · 李白
 押支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宣城市
引用典故:东山妓 刘越石 楼烦将
君即刘越石,雄豪冠当时。
凄清横吹曲,慷慨扶风词。
虎啸俟腾跃,鸡鸣遭乱离。
千金市骏马,万里逐王师。
结交楼烦侍从羽林儿。
统兵捍吴越,豺虎不敢窥。
大勋竟莫叙,已过秋风吹。
秉钺有季公,凛然负英姿。
寄深且戎幕,望重必台司
感激一然诺,纵横两无疑。
伏奏归北阙,鸣驺忽西驰。
列将咸出祖,英僚惜分离。
斗酒满四筵,歌啸宛溪湄。
君携东山妓,我咏北门诗。
贵贱交不易,恐伤中园
昔赠紫骝驹,今倾白玉卮。
同欢万斛酒,未足解相思。
此别又千里(一作此外别千里),秦吴渺天涯。
月明关山苦,水剧陇头悲。
借问几时还,春风入黄池
无令长相忆,折断绿杨枝。
灵隐慈大师塔铭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一、《镡津文集》卷一五、《武林灵隐寺志》卷六下、《增修云林寺志》卷五
师法讳幼旻,信阳玉山人也,本姓叶氏
童时即有出俗之志,告父母得命,遂入其邑之兴教兰若,师僧省覃出家。
既纳戒,乃访道四方。
虎林,见惠明禅师,颓然有道器,即服膺,执弟子礼,尽学其法。
法务无难易者备尝之矣。
久之,惠明命师监其寺事。
未几,会其寺大火荡尽,方根其所失,其同事者危之,皆忧乃祸。
师谓之曰:「我总寺事,罪尽在我,吾独当之,尔曹不必惧也」。
吏果不入寺问师弟,坐其爨者耳。
此岂古所谓临难无茍免者耶!
其后,惠明告终,毕其丧,师即帅众白本府,请大长老惠照聪公镇其寺,以继惠明所统,仍以监寺辅之。
戮力相与复其寺,不十年而葺屋庐嶷然千馀间,益伟于旧。
庆历中,朝廷用其荐而锡之章服,其后又赐号普慈
惠照谢世,师方大疾,亦力病治其丧事。
始,惠照垂终,遗书举师自代,官疑其事,不与,以灵隐更命僧主之。
师事其僧愈恭,无毫发鄙吝心见于声彩,而人益德之。
当此,知府龙图季公知之,乃以上天竺精舍,命师以长老居之。
观文孙公初以资政大学士涖杭,特迁之主灵隐
始其演法之日,孙公大师衣冠贵游不翅百人,预会𤑔香,听其所说,而道俗老少贵贱摩肩而趋来者万计。
是日人声马迹溢满山谷,法席之盛,其如此者鲜矣!
师天性宽平慈恕,与人周而多容,而人亦颇美之。
故居其寺方六年,寺益修,众益靖。
度弟子二十三人。
嘉祐己亥仲冬,初忽感微疾而卧。
先终一日,与蒙语,将授寺与今知禅德。
语气详正,如平昔不衰。
十三日鸡鸣,起漱洗,问时辰,乃安坐而尽。
世寿六十一,僧腊四十一。
是月二十九日入塔于呼猿涧之直北寺垣之内。
塔已,知师以其行状求蒙文而铭之。
然在古高僧传其法,凡吾人于其教有德有言及其有功者乃得书之。
若今灵隐,最天下名寺,固吾佛法倚之弛张也。
呜呼!
普慈于其寺,平生如此之效,岂不曰于法有功乎?
余故不让,乃引其事而书之也。
铭曰:
惟功在法,惟德在法。
法既不生,其胜缘岂有熄耶?
惟师之盛善常然,不泯不坠,断可见矣。
双石堂记 北宋 · 毛滂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五九、《东堂集》卷九
大丞相韩魏公齐安孙贲公素衢州,始至,尽坏州治屏障,达其隐蔽,而重门洞开,丽谯棨戟严其前,山光野色栖其背。
高明人,心犹隘之,欲更为便座,见吏民,布条教,未有所也。
他日步至城西隅,披蒙茸,入榛莽,有得意处焉,公曰:「当在是」。
州南韶光园有清冷堂,坏,命徙其材,请于部使者曰:「愿助我一堂之费」。
不日工毕,顾未有名,而厅事下土势坡陁,筱木萧森,公以问人,众皆曰:「此冢尔,相传有碑,其文云五百年后,当有刺史为吾守墓,以故前后守皆敬而不敢慢」。
公曰:「审如是耶,端可去」。
命取锸欲去之,左右大恐,私窃语云,祸不旋踵矣,宁犯公颜必留冢。
言甚力,终不许,至阖府叩头遮公,痛道所以不可去冢意。
公曰:「事真伪未可知,吾不敢以为无冢。
独天子命吏,古所谓二千石,属任甚重,则环吾封千里,人无贤不肖,而尊至社稷,细至豚鱼,吾一切得主之。
今乃旦旦坐廷,为人守冢耶?
藉令土中有贤者骨,尚得以礼法去就;
傥冥顽不可告语,此则愚鬼尔。
为鬼而又愚,良可逐。
不然,则徒积土尔。
去一撮之土,用数夫之力,复何惜哉」!
众知其理不可夺而止,公即使具棺衾,设饮食,用浮图氏法,将迁之高原。
手为文,躬自祭曰:「迁之为是,则或为民福;
苟不当鬼神意,则太守请受祸,不他人及也」。
其文陈义甚高,读之悚人魂魄,而况于鬼耶?
至斸土深一丈二尺,初无他异,独得二石峰,长五六尺许,而大木之根蟠踞其下,众疑始定。
石上有刺史季彀题识,云:「乾符五年五月三日安于此。
押衙徐讽龙山起砦处得二石」。
刺史慎知礼题云:「开宝七年十月二日,重垒峨眉山于厅事前,于郡斋文会阁移季公石安置于此」。
刺史季公凡九十七年,孙公之破此冢也去慎知礼又一百二十一年矣。
自彀而至今,凡二百一十八年,不知人以为冢者特几年,而难破之疑,一旦遇公,以戏笑而释之,是岂亦有数乎?
公顾二石笑曰:「吾得堂名矣」。
使迁致新堂下,翠阴覆盖,苍然人立,而苔肤坚瘦,云根润活,屹相顾向,如释沉埋之恨,而有负主人盼睐之色。
公乃为书告福建转运判官文勋安国曰:「吾当以双石名吾堂,君有篆名,请为我书之」。
今所谓双石堂也。
嗟乎,天下可疑事,岂独此冢耶?
今人固有蜡言而栀貌,凤鸣而鸷翰,盖冢其表者,亦累累尔。
至使之荧惑耳目,感移心意,苟一日与公相值,将不知所以自喜矣。
公才器过绝于人,而博识强记,辞气愿款,为吏以敢击行。
簿书堆案,宾客环坐,肴酒前陈,钟鼓杂奏,初不妨笑歌,而政术可纪,至夜分,客往往坐睡,公眸子瞭然逼人,此岂可学也?
衢在东南穷僻处,未尝识天下伟人,而公秀眉明目,风度凝远,临事果敢,出人意外,里巷相惊以为异政,既而皆安乐之。
然此特公胸中之小小者尔。
国人初闻公来,诸豪望风气索,窃自戒曰:「岂往年孙阳翟耶?
是善屈人,我不自戢,公不置我士大夫」。
又曰:「此韩魏公教授书记耶?
其人仁而好士,可撼以义,庶几吾国有瘳乎」?
后皆如所料。
公顷为阳翟,名声藉甚,裕陵召对延和,将以为御史,公为上谈经术,论天下事,无回挠,上颇知公为韩丞相客,意甚嘉之。
诏留京师,久不得辞,公亦杜门,谢远权势。
人或晓以当见大丞相者,公笑曰:「御史可从人丐乎」?
以故不果用。
他日虽屡试公以事,而益有能名,更复坎𡒄于时,而了无纤累。
远弃此邦,识者介介不快,为朝廷惜人材,而人固疑公之不乐也。
殊不知公方且谨簿领,亲米盐,下与丞掾分劳苦,其馀力尚能治亭榭,赋诗饮酒,与宾客相娱乐,而眉间乃无一点流落之色。
马援云:「凡人为贵,当使可贱」。
异时知公能不骄富贵人也。
衢号山水清远,地多修竹,前人独不治台观,为登览地,目之所到,裁藩墙间尔。
自公为此堂,钩帘开牖而望,已心舒目衍,忽焉如骑气御风,飘浮上腾,肆无留碍。
堂面群山,狂峰秀岭,翔舞排踏,来赴座隅。
雨旸惨舒,各有奇态。
缭垣开囿,下瞰万家。
桃蹊柳巷,朱碧高下,佩寒溪之清深,带长城之蜿蜒。
自其下望之,栏楯宛转,帘额飞动,日炫罗纨,风落笑语,殆不类人间世也。
堂为重屋而三槛,中槛种竹,便娟葳蕤,泠然来风,烟梢雨箨,偃仰冰雪,故以为雪竹轩。
西槛种菊,团栾葱茜,气并兰蕙,怀芳春畦,擢秀露砌,故以为露菊轩。
东槛种柳,春姿濯濯,风态郁郁,而低徊绮寮,婆娑玉甃,故以为风柳轩。
西轩之下有山焉,槎牙岪郁,苍棱孤秀,盖土中所得木根也。
对山结为庵,短窗低槛,幽好,如山僧野人之居。
向冢之未去,人皆稽首过其傍,不知其下特二石一木根尔。
公锸置于此,以助游适,而往时稽首者反得摩拂而狎玩之,于是群疑始亡,故以为破疑庵。
使庵中之人抱神收视,寂然凝虚,不将不迎,应而不藏,则尽天下之疑,不足破也。
庵外一亭,古木扶疏,玄荫耽耽,又揭为乔木亭。
翼亭面堂,有台而屋,方楹曲槛,中置棋局。
坐其上者,翛然追童子之仙风,轻曜灵之急节,盖所谓棋榭也。
并榭而西,垣势凌厉,而郁有佳木,乃亭其上,可以望空阔,散滞碍,故以为能赋亭。
盖将广崔侯郁怒之思,成陆生浏亮之说,又所以待列大夫也。
堂之初构,欲除地立木,下得柱础六,与今广袤不差毫发。
乃知此地之胜,前人盖尝得之,岂中间因循圮坏,为秽墟,而狐虺鸟鼠,得以为家,遂不复为人赏识耶?
抑佳致所在,地灵固自藏靳,固必俟其人而付之耶?
滕王阁,天下伟观,得三王而名益传。
庾元规南楼谢安石东山,皆因其人以不朽,故至今好事者,想见其处。
柳子厚作《山亭记》,云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
韩退之宴喜亭,则云其丘曰俟德之丘,蔽于古而显于今,有俟德之道也。
噫𡃰,此堂也,当知其与南楼东山兰亭、宴喜及夫滕王之阁争不朽名矣。
他日客有升堂而坐,援仆手而起曰:「嘻,甚矣,公之贪也!
夫以千里之疆,其山川之雄秀,原隰之广丽,室居之轮奂,虫鱼草木之茂畅,旦气之清明,夜象之光怪,公乃笼于一堂之上,揽于几席之间,将尽有之,而厚自润泽。
春在槛东,在槛西,冬在槛北,而南风时来,径入襟袖,虽造物之历四时而仅有者,公又据其会,钩致而并取之。
甚矣,公之贪也」!
或曰:「公之贪复有过于此者。
世或脂韦为柔,公则颉颃而贪勇;
世或突梯为利,公则洗濯而贪廉;
世或剋核为薄,公则恺悌而贪仁;
世或侥倖思进,公则逡巡而贪退。
甚矣,公之贪也」!
仆告客曰:「公能贪而不能守,喜得而好费。
前所谓山川、原隰、室屋、虫鱼、草木与夫昼夜之气、四时之物,公不过一研墨涉笔,则澜翻满纸,尽用而无馀。
至所为廉勇仁退,固已散于此邦之人,浃于士大夫之心,而不自爱惜」。
仆试从容求公于破疑庵中,则索然隐几,揽须而长啸,顾仆与客曰:「双石之胜槩,请以饷客。
往矣,吾方营吾私」。
客与仆愀然而叹曰:公所谓假道于仁,托宿于义,我曹平日所窥,皆公杖屦外事尔,盖未尝见公也。
杜子美李白高适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至使人莫测者,何也?
盖自知吾之身往适来,须臾变灭,俯仰百世,交一臂则无可怀者,况光景易散而无迹之留耶?
此堂决非公怀抱中物矣。
异时登堂而思,则风烈犹可想也。
傥求公之迹于庵中,则公殆不可见矣。
聊记其略,以附三衢故事。
绍圣三年二月二十五日
宣城水西道中杂言 宋 · 李弥逊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五六、《竹溪先生文集》卷二一
曷山之北,乱山间有大涧,源不过寻尺,阔可数丈。
两岸石出,高下层积,唯中流清澈,涓涓不绝,静听潺然有声。
四顾无人,惟石上倚一笠子,有竹杖芒鞋,是必云水人寻幽而忘返者也。
喜其有物外趣,独立涧上,以俟其还。
久之不至,仆夫告予以日暮,遂行。
然其风采,亦可以想见也。
予自宣城之泾川,过曷山,登崇丘,将下石嘴。
远瞰南陵诸山,崭然特立,绵亘数十里,云叠浪涌,险怪万态。
下有丘陵平陆,草树涧壑,远近映带,目力不暇应接,令人莫可名状。
因思天下名山大泽,瑰异伟特,竞秀争雄,不特如是。
噫!
是孰为之而然哉?
夫累土以为台,凿深以为池,合众爪掌之力,玩岁愒日,曾不充仞,人力固不能为也,而造物者亦何为而上下其手哉?
或曰:一气之运,融为江河,结为山岳,或其自尔。
然天地定位之后,结者未尝见其融,融者未尝见其结,是又未必然也。
尝试以浮图氏书考之。
其说以谓世界之建立,由四大之相持,觉明空昧相待成摇,故有风轮。
因空生摇,坚明立碍,故有金轮。
风金相摩,火光上蒸,故有水轮。
地性满空,而水盈其间,风以荡之,火以烁之,水不得自已也。
水既流动,则地之起伏积散、去来高下,惟水之从。
及其既止,水行地中而众不同形,陈列于天地之间,高者为山岳,下者为丘陵,平者为原隰,陷者为川泽,通者为江河。
虽有神禹,不能损益于其间。
由是四生十二类充塞矣。
是说也不其庶几乎?
且以是观之,川流之暴,莫甚于河。
至其决,则丘垄溪谷迁变于俄顷之间者,不可胜计,况其尤者乎?
是又可信也。
余于是释然悟。
既明乎山泽之所自始,而又知夫浮图氏之说,平昔以为惊异而难信者,皆真实语也。
琴溪洗马涧之间可五六百步,南北枕清流,夹路修竹荫翳,可庇风雨。
东西之深,不知几何。
中有农夫之居,室舍稀少,篱落深固。
人迹不接于外,唯闻相舂声甚急,亦可乐也。
但其间必无王子猷,未免负此胜致耳。
晚泊琴溪,溪横竹间。
众山之水竞注,日夜不息。
上有绝壁特起,倾耸欲堕。
徐步溪岸,访琴高生坐矶。
探隐两岩,环绕山曲,悠然忘返。
独坐水滨石上,须臾云散月出,风树披拂,水石吞激,策策不已,四无人迹,亦复不知有我。
因怃然自笑,自身真今日之琴高生也,何必寻故基、悼遗迹,怅赤鲤之不遇哉?
予自琴溪步过岩垄寺,至岐,无所问涂。
遇一道者自后至,项下长髯,发漆黑,目中炯炯有光,前揖予曰:「此岩垄路也」。
遂相与行。
自言世吴人,不畜妻子,唯货药以给朝暮,且道琴高生事甚详。
问其姓,辄言他,予固异之,而未暇究其所得。
至涧滨,告还。
予强之,亦不肯渡。
既行,又使人反招之,云:「官人先行,顷且至矣」。
而竟不来。
噫!
异人也,抑高世之士耶?
人言琴高生仙去已数百年,其云驾风御,去来故栖,或与世俗接,而人不识也。
予之所遇,孰知其非欤?
不然,山林泉石之胜,宜有得道者游息,其间殆非尘埃中人也。
赏溪岸多,水流乱石间。
方秋夜月清明,寒光下烛,溪声、竹色乱人耳目。
乃知「竹影金琐碎,泉音玉琮琤」,真古今绝唱也。
琴台自西而北,一径曲折,前通两涧,皆清浅可涉。
又其西大溪横流,结为筏以渡。
溪上数峰,屹然特立,下有岩,深可十丈。
两穴相通,俨若户牖,其形如覆盂,其纹如累卵。
旁作僧居,半隐岩底,榜曰岩垄寺,意古龙宫佛室,列仙高士之所栖息,而无铭碣可考。
又寺僧复不能通一二,惜哉。
白云寺东峰亭旁,有季公墩。
唐永泰中季广琛石埭贼,闻捷,张燕是亭。
其下有刘遗民钓台
遗民晋人,避世离俗,终老于此。
是二人者,静躁殊轨,不啻冰炭,而身名同隐于百年之后。
余以自比之臧谷,而复叹庄生之博达也。
夜宿五松寺,与慈觉渊禅伯徐步乘月而西,行歌立谈,度岭寻壑。
白云寺,由小径下临赏溪,则曳杖逍遥,观水月相。
复登东峰亭,环视群山,云耸玉立,微风过之,径欲仙去,不谓是身乃在人寰也。
八月十五夜四更,与邵旸叔泾县东城泛舟,绝溪而西。
夜气澄肃,月出众山间,天容水色,上下映烛,毛发可鉴。
中流倚棹,顾谓旸叔曰:「月方,夜将旦,清明之至也。
士大夫孰能于此时徜徉溪山间?
而渔工水师得之,不自以为乐」。
因诵少陵「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句,非深得是中趣,不能道也。
大宁寺,遇二樵者,短小癯瘠,而甚精悍。
自言善搏虎,且曰:「搏之有道,不可以力胜也。
方与虎遇,在安其身,藏其器,静以待焉。
虽然,必有以发之而勿亟也。
使其跳梁跑踯,气索力惫,不能有为也,然后迫之;
得势焉,然后搏之,则无遗虎矣。
故予之搏虎二十有馀年,所遇者何啻百虎,而未之失也。
一有失,则反为之毙,奚暇议虎哉?
它人视之则虎,而予视之则鼠也。
此无他,任理而不任力故也」。
呜呼!
余闻其言而得所以行焉,故书以纪之云。
南陵崇教寺后有草庵,小而洁。
尝与县官同游,或请予为志岁月,而主僧者颇不豫,予因为言:「释氏以布施忍辱为行,虽头目手足皆在所舍,况外物耶?
今子施我以壁,我施子以字,共作佛事,尚复何吝」?
僧有惭色。
即起,亲为扫治壁间,取笔研授予使书。
予复谓曰:「僧徒每以教化为业,但知受而不知施;
受者甚易,施者甚难。
子异时受诸檀越供,当无忘施此壁时」。
一座抵掌,竟书壁而还。
责逋(二首(邑宰欠盐直千缗,漕追甚急,欲以三分之一塞责。莲幕有党宰者,反十邑帑之虚。乃作诗以记其事)) 其二 南宋 · 华岳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刳肠植粟喂官牛,牛骨成尘未酬。
何事莲参犹阁笔,反怜花县若虚舟。
季公素重千金诺胶鬲当贻万世羞。
愿效相如还赵璧,莫教颜色叹床头。
黄宪副文断调守衢州 明 · 欧大任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闽山粤徼借澄清,何事褰帷复此行。
岂谓季公蒙毁誉,转令黄霸著功名。
縠溪船上千家渡,姑蔑旗搴百丈城
计日外台君执钺,循良还召入西京
赵冀州 明 · 欧大任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春深人吏望清漳使者辞天夕治装。
此日季公仍作郡,何年严助厌为郎。
路逢野老能争席,庭有胡奴几奉浆。
司马部中名最著,尚留三表献君王。
荆溪吴节母贞裕挽诗 其一 明 · 邹元标
 押皓韵
结缡自昔期偕老,琴瑟欢娱百年好。
讵知莫莫敚所天,称未亡人何太早。
欲将此身殉夜台,谁为宗祏荐藻。
矢节昌胙肩一心,冰雪棱棱日杲杲。
簧鼓可耐帷墙口,操刀刈发盟穹昊。
季公有子犹之子,煦媮晁夕躬文葆。
机声轧轧霜始凝,乌啼惨惨天未皓。
百折不回百酸尝,儿能搦管长虹扫。
鹏搏九万程如只,节母顿破忧心捣。
帝旌节义纶俞下,六珈锡来恩波浩。
女贞树自向冬荣,雨露栽培真宰造。
真宰造福福无垠,世德绳绳怀远抱。
一门三叶式诒谷,始信善庆自有种,荣名不在玉为宝。
夜灯同永叔话旧仲子弼年十四于座中戏咏白石榴有霜寒秋色净明月挂枝头之句余嘉其风格朗朗赋此勖之 明 · 胡应麟
 押词韵第八部
石梁驾丹壑,赤城横紫霄。
天台八万丈,的皪悬霞标。
司空毓灵秀,龙跃随神尧
华名走绝域,茂实腾中朝。
郁郁庭阶树,三珠粲同胞。
青钱捷唾手,俯拾如承蜩。
高阳失才彦,颍上惭时髦。
文章聚花萼,薄海誇贤豪。
缅余识季公,把臂成久要。
古心出坟索,逸韵驰风骚。
矫矫八尺躯,耻偕儿女曹。
胸吞梦泽水,气折洪河涛。
雄飞邈广汉雌伏怀穷交。
皇皇潞河涘,十口勤维梢。
空同倚长铗,函谷遗绨袍。
吹嘘及朽干,揽挈当前
狂歌复痛饮,浩荡穷深宵。
呼卢堕明月,角奕流神飙。
情投俨胶漆,契合钧咸韶。
酒酣见仲子,烨若英琼瑶。
翩翻慕,卓荦谭
孤芳涤尘腻,五字驱炎嚣。
灵光诧授简,鹦鹉怜挥毫。
扬收劣加岁,子安正垂髫。
伊余越四十,兰玉殊凋萧。
对此重叹息,中肠热如焦。
于门一何盛,咄咄钟灵苗。
丹山讵凡翮,渥水真奇毛。
勉哉事大业,岁月如风飘。
无穷有令闻,不朽宁金貂。
下帏第发愤,惜阴竞蓬茅。
六经鼓元气,百氏罗秋毫。
馀皇破巨浪,繁弱联双雕。
祖孙及子父,奕叶驰华镳。
回首天台色,东南正寥寥。
惟应太原望,世世争岧峣。
歌莫哀一章赠田雅邻颂年五弟辛丑甲辰 清 · 祁寯藻
 押阳韵 出处:䜱䜪亭集卷二十七
岁昭阳单阏,冬十月为阳。
天寒木叶脱,田君来自乡。
八年始一面,悲喜热中肠。
经旬复告别,毋乃太匆忙。
对酒不能饮,听我歌慨慷。
忆与君季昆,弱冠同里庠。
季公年差长,视余犹雁行。
峨峨当涂师,相士无留良。
目为晋垂棘,声价一日扬。
联翩擢科第,先后升玉堂。
南斋清切地,簪笔双翱翔。
缅思乡先辈泽州文贞公廷敬。)兴县文定公嘉淦。)屹相望。
遭逢亦何幸,接踵仍褰裳。
季公性清介,不与时低昂。
挥豪冠词垣,特达诚圭璋。
三迁京兆尹,前绩踰赵张。
胡为身化蝶,一梦追蒙庄
维时余忧居,传语疑未详。
驾言适仇犹,峻阪纡以长。
恸哭车轮摧,归卧十日僵。
念君笃孝弟,黾勉力不遑。
嗷嗷四十口,逋负逼痛创。
孰为问家室,孰为营殡丧。
孰为焚券质,孰为指囷仓。
南飞有鴐鹅,从之以鹙鸧。
孤鸿鸣何哀,羽翼不得将。
抱砚走千里,葛帔冲雪霜。
永怀杕杜篇,睘睘行独伤。
京华感聚散,鬓发各已苍。
宿我城南屋,步我园西廊。
录我案头诗,缄以古锦囊
云是吾师集,中有怀友章。
一读再三叹,湿衣泪滂滂勤敏公《壹齐集》有《哭京兆诗六首并序》。)
问君归何急,君言适大梁
侧闻河再决,搴茭事宣防。
青毡虽冷官,畚锸庶可襄。
田苏有旧游,西河知子方。
况值魏文侯,凭式名久彰(梁心芳中丞京兆同年,亟称君孝友,又留京兆子蔚读书署中。)
君归必有遇,此志行见偿。
嗟余涉宦海,四顾天茫茫。
岂不遇顺风,刳木非巨航。
往者策蹇约,久要安敢忘(二十年前与京兆有骑驴归田之约。)
常恐柏心,或负梓与
别离不足惜,惜此镫烛光。
为君歌莫哀,一醉累十觞。
金溎生冰泉唱和诗 其二 清末至民国 · 张鸿
五言律诗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蛮巢诗集
起读冰泉集,季公名不虚周季贶题五言律。)
力从空处转,味自澹中据。
深刻漫亭壁,重摹浯庼书。
此泉足千古,愧我律犹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