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上武帝书言世务 西汉 · 徐乐
出处:全汉文 卷二十六
臣闻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于瓦解,古今一也。
何谓土崩?秦之末世是也。陈涉无千乘之尊,尺土之地,身非王公大人名族之后,无乡曲之誉,非有孔、墨、曾子之贤,陶朱、猗顿之富也。然起穷巷,奋棘矜,偏袒大呼,天下从风,此其故何也?由民困而主不恤,下怨而上不知,俗已乱而政不修,此三者,陈涉之所以为资也。此之谓土崩。故曰天下之患,在乎土崩。
何谓瓦解?吴、楚、齐、赵之兵是也。七国谋为大逆,号皆称万乘之君,带甲数十万,威足以严其境内,财足以劝其士民,然不能西攘尺寸之地,而身为禽于中原者,此其故何也?非权轻于匹夫而兵弱于陈涉也。当是之时,先帝之德泽未衰,而安土乐俗之民众,故诸侯无境外之助,此之谓瓦解。故曰天下之患,不在瓦解。
由此观之,天下诚有土崩之势,虽布衣穷处之士,或首难而危海内,陈涉是也,况三晋之君或存乎?天下虽未有大治也,诚能无土崩之势,虽有强国劲兵,不得还踵而身为禽矣,吴、楚、齐、赵是也,况群臣百姓,能为乱乎哉?此二体者,安危之明要也,贤主所留意而深察也。
间者,关东五谷不登,年岁未复,民多穷困,重之以边境之事。推数循理而观之,则民且有不安其处者矣。不安故易动,易动者,土崩之势也。故贤主独观万化之原,明于安危之机,修之庙堂之上,而销未形之患,其要期使天下无土崩之势而已矣。故虽有强国劲兵,陛下逐走兽,射蜚鸟,弘游燕之囿,淫从恣之观,极驰骋之乐,自若也。金石丝竹之声,不绝于耳,帷帐之私,俳优侏儒之笑,不乏于前。而天下无宿忧,名何必汤、武,俗何必成、康!虽然,臣窃以为陛下天然之圣,宽仁之资,而诚以天下为务,则汤、武之名不难侔,而成、康之俗可复兴也。此二体者立,然后处尊安之实,扬名广誉于当世,亲天下而服四夷。馀恩遗德,为数世隆,南面背扆,摄袂而揖王公,此陛下之所服也。臣闻图王不成,其敝足以安,安则陛下何求而不得,何为而不成,奚征而不服乎哉(《史记·主父偃传》、《汉书·徐乐传》)?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 其一 魏太子 南朝宋 · 谢灵运
出处:全宋文卷三十三
建安末,余时在邺宫,朝游夕宴,究欢愉之极,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今昆弟友朋,二三诸彦,共尽之矣,古来此娱,书籍未见,何者?楚襄王时有宋玉、唐景,梁孝王时有邹枚、严马,游者美矣。而其主不文。汉武帝徐乐诸才,备应对之能,而雄猜多忌,岂获晤言之适,不诬方将,庶必贤于今日尔。岁月如流,零落将尽。撰文怀人,感往增怆。
萧太尉上便宜表 南梁 · 江淹
出处:全梁文卷三十六
臣公言:臣闻经邦纬治,去华为急;体国治民,循素乃安。圣诰遗风,具腾丹册;贤言流沫,备宣青史。何尝不剪削浮奢,销遗文绘然后颂音载兴,泽洽式广。楚驾百马,民杂国凋;秦修万骑,教凶业坠。刻桷丹楹,礼有常序;朱︶皂盖,古无滥秩。缥衣纶绶,汉置前制;奇服怪物,周设常刑。皆节俗约训,反朴还风;肃政黎心,厘一民志。故礼奢宁俭,宣尼之高风;以义止利,孟轲之宏规。若乃文彩利剑,道鉴其元;雕虫篆刻,世昭其浅。虽儒、墨异学,名、法各治,至于尊本舍末,其概一也。故申、韩之立典,管、晏之制书,贾、陆之鸿笔,严、徐之博辞,《食货》兴志,《盐铁》生论,莫不异说而同俭,乖议而共治。然世沦物起,道缺事迁,盖源起西秦,波被东汉,一魏不变,二晋未革,所从来者远矣。洎高祖武皇帝业高县寓,化格区宙,匪躬谦度,方追重华,纳簏之勤,约情撝操。乃取文命卑宫之义,去金锦之巧,无帷帐之饰。唯修远图绥国之术,祈劝力耕济世之规。是以政平刑偃,紫阶斯廓。太祖文皇帝恭己明台之上,听政衢室之下,九官咸静,万绩惟凝。亦复务抑华诩,思裁奓太。舆马翠翟之丽,登乎外禁,瑶碧绮组之玩罕设于内宫,政大德立而五路谧,鸿名建而四民宁者也,自顷政教日替,敦庞月亏,谁惟历稔,亦曰淹纪。至乃帝倾海外之宝,王城尽天下之秘。象席珠履,一蹑而即收;镂琴彩瑟,再抚而已损。褧衣随尘而罢,罗袂从风而弃,百民染其声奢,万姓被其驰荡故圜卖之里,富者窃梁、楚之乘,伎巧之家,豪者袭王公之服。于是有文靡虚丽,骄邪不典之器;精纤空饰,妙虫非常之玩。农夫勤耨,不充浮伎之资;蚕女务,无给点刻之费。将恐去实就华,未之所届;背源从流,不识其止。求国富兵强,宁可得乎?今江南所宅,正汉、魏两州之地;户口所检,裁文、景三郡之民。旧齐故鲁鞠为茂草,全赵盛魏,豺狼所嗥陛下方欲鸣銮中土,朝服济河,不改斯术,则未见其可也,臣谬属大任,窃同忧泰,日晏宵分,实忘饥寝,苗治其莠,职此为先。辄具条便宜,可以安邦利民者,事事如右。率以闻见,谨简圣听。若其咸允,谨请敕付外施行(《本集》)。
奉荅敕示七夕诗启 南梁 · 任昉
出处:全梁文卷四十三、文选卷三十九
臣昉启:奉敕并赐示七夕五韵。窃惟帝迹多绪,俯同不一;托情风什,希世罕工。虽汉在四世,魏称三祖,宁足以继想南风,克谐调露。性与天道,事绝称言,岂其多幸,亲逢旦暮。臣早奉龙潜,与贾马而入室;晚属天飞,比严徐而待诏。惟君知臣,见于讷言之旨;取求不疵,表于辩才之戏。谨辄牵率庸陋,式詶天奖,拙速虽效,蚩鄙已彰。临启惭恧罔识所寘。谨启。
登长城赋 初唐 · 徐彦伯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六十七
班孟坚辍编史阁。掌记戎幕。坐燕阜之阳。览秦城之作。喟然而叹曰。傅翼下鞲。视人则媮。鲸吞我宝鼎。蚕食我诸侯。鞭挞我上国。动摇我中州。所以二世而陨。职此之由乎。当其席卷之初。攻必胜。战则克。因利乘便。追亡逐北。自以为功勤三王。威慑万国。重铁锧干戈于仁义。轻诗书礼乐于残贼。然后驰海若以为梁。断阳纡以为薮。犀象有形而采掇。珠玉无胫而奔走。朝则贪竖比肩。野则庶人钳口。负关河千里之壮。言帝王一家之有。神告箓图。亡秦者胡。实懵萧墙之嬖。滥行高阙之诛。凿临洮之西徼。穿负海之东隅。猛将虎视。焉存纲纪。谪戍勃兴。钩绳乱起。连连坞壁。岌岌亭垒。飞刍而挽粟者十有二年。堑山而堙谷者三千馀里。黔首之死亡无日。白骨之悲哀不已。犹欲张伯翳之绝允。驰撑犁之骄子。曾不知失全者易倾。逆用者无成。陈涉以闾左奔亡之师。项梁以全吴趫悍之兵。梦骖徵其败德。斩蛇验其鸿名。板筑未艾。君臣颠沛。六郡沙漠。五原旌旆。运历金火。地分中外。因虐主之淫愎。成后王之要害。则知作之者劳。而居之者泰。岁次单阏。我行穷发。眇默鸡田。幽阴马窟。土色紫而关回。川气黄而塞没。调噪鼓于海风。咽愁笳于陇月。试危坐以侧听。孰不消魂而断骨哉。况复日入青波。坚冰峨峨。危蓬陨蒂。森木静柯。偫峰雪满。联岘霜多。龙北卧而衔烛。雁南飞以渡河。载驰载骤。彼亭之。唯见元洲无春。阴壑罢昼。鸷隼争击。哀猱直透。饥鹿夜咆。乳虎晨斗。蛰熊舐掌。寒龟缩壳。悲壮图之夭遏。悯劳生之艰遘。昔者韩信猜叛。李陵拘执。望极燕台。山横马邑。战云愁聚。冲飙晦急。莫不陵地脉以扣心。望天街以陨泣。亦有王昭直送。蔡炎未还。路尽南国。亭临北蛮。贮汉月于衣袖。裛胡霜于髻鬟。虽宠盈毡幄。而魂断萧关。至若赵王迁逐。马融幽放。去家离土。渝沙历障。梦蟏蛸之户侧。坐蠮螉之塞上。桃李夕兮有所思。绮罗春兮遥相望。登毁垣以擗摽。坐颓隅以惆怅。是以卫青开幕。张辽辟土。校尉嫖姚。将军捕虏。薙垣铺障。锄亭伐鼓。斩元于铁防之门。流血于金河之浦。张虎牙以泄愤。糺猬须以蓄怒。及夫中郎殉节。博望踰边。取剑仆地。寻河际天。幽海上而万里。窜胡中而几年。银车荐出。玉节仍旋。南向国以乐只。北违沙以莞然。呜呼。长城之设。载逾九百。古往今来。岿然陈迹。穷海战士。孤亭戍客。登峻墉。陟穹石。嗟故里而不见。感殊方以陨魄者。亦何可胜道哉。嗟我羁沦。南庭苦辛。长怀壮士。永慕忠臣。经百战之戎俗。对三边之鬼邻。徐乐则燕北书生。开伟词而谕汉。贾谊则洛阳才子。飞雄论以过秦。岁峥嵘而将暮。实慷慨于穷尘。
送耿湋拾遗联句 唐 · 颜真卿
五言排律 押词韵第六部 创作地点:浙江省湖州市
尧舜逢明主,严徐得侍臣。
分行接三事,高兴柏梁新(真卿)。
楚国千山道,秦城万里人。
镜中看齿发,河上有烟尘(湋)。
望阙飞青翰,朝天忆紫宸。
喜来欢宴洽,愁去咏歌频(真卿)。
顾盼情非一,睽携处亦频。
吴兴贤太守,临水最殷勤(湋)。
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 唐 · 杜甫
五言排律 押蒸韵 创作地点:重庆市重庆直辖县行政区划奉节县瀼西
引用典故:潘生骖阁 椿寿 青蝇 五色笔 咄咄 赤骥 筌蹄弃 黄霸玺书增 酒如渑 列宿 六安丞 琼树 杞天 西南失朋
峡内多云雨,秋来尚郁蒸。
远山(一作天)朝白帝,深水谒(一作出)彝陵。
迟暮嗟为客,西南喜得朋。
哀猿更(一作劳)起坐,落雁失飞腾。
伏枕思琼树,临轩对玉绳。
青松寒不落,碧海阔逾澄。
昔岁文为理,群公价尽增。
家声同令闻(刘允济与王勃齐名,又与杜审言同仕则天朝,盖伯华之祖父也),时论以儒称。
太后当(一作临)朝肃,多才接迹升。
翠虚捎魍魉,丹极上鹍鹏。
宴引春壶满(一作酒),恩分夏簟冰。
彫章五色笔,紫殿九华灯。
学并卢(照邻)王(勃)敏,书偕褚(遂良)薛(稷)能。
老兄真不坠,小子独无承。
近有风流作,聊从月继(一作峡,一作窟,一作竁,穴也)徵。
放蹄知赤骥,捩翅服苍鹰。
卷轴来何晚,襟怀庶可凭。
会期吟讽数,益破旅愁凝。
雕刻初谁料(一作解),纤毫欲自矜。
神融蹑飞动,战胜洗侵凌。
妙取筌蹄弃,高宜百万层。
白头遗恨在,青竹几人登。
回首追谈笑,劳歌跼寝兴。
年华纷已矣,世故莽相仍。
刺史诸侯贵,郎官列宿应。
潘生骖(一作安云)阁远,黄霸玺书增。
乳贙(胡犬切,有力也)号攀石,饥鼯诉落藤。
药囊亲道士,灰劫问胡僧。
凭久乌皮折(一作绽),簪稀(一作閒)白(一作皂)帽棱。
林居看蚁穴,野食行(去声,一作幸,一作待)鱼罾。
筋力交彫丧,飘零免战兢。
皆(一作昔,一作峕)为百里宰,正似六安丞(桓谭谏用谶,斥为六安丞)。
姹女(即汞也)萦新裹,丹砂冷旧秤。
但求椿寿永,莫虑杞天崩。
鍊骨调情性,张兵挠棘矜(徐乐传,奋棘矜,棘即戟。矜,戟之把也)。
养生终自惜,伐数(一作叛)必全惩。
政术甘疏诞,词场愧服膺。
展怀诗诵鲁,割爱酒如渑(原注:平生所好,消渴止之)。
咄咄宁书字,冥冥欲避矰。
江湖多白鸟(《大戴礼》:“丹鸟羞白鸟。”丹鸟,丹良也。白鸟,蚊蚋也。凡有翼者为鸟),天地有青蝇。
晚秋集贤院即事寄徐薛二侍郎 唐 · 常衮
五言排律 押鱼韵
引用典故:严徐 庾薛
穆穆上清居,沈沈中秘书。
金铺深内殿,石甃净寒渠。
花树台斜倚,空烟阁半虚。
缥囊披锦绣,翠轴卷琼琚。
墨润冰文茧,香销蠹字鱼。
翻黄桐叶老,吐白桂花初。
旧德双游处,聊芳十载馀。
北朝荣庾薛,西汉盛严徐。
侍讲亲华扆,徵吟(一作诗)步绮疏。
缀帘金翡翠,赐砚玉蟾蜍。
序(一作移)秩东南远,离忧岁月除。
承明期重入,江海意何如。
进诗表 唐 · 李偫玉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十三
草泽臣偫玉言。臣宗绪凋沦。邱山贱品。幽沉江湖。分托渔樵。伏遇皇帝陛下运属升平。率土欢泰。沐雨露亭育之化。在薰风长养之间。愿同率舞之诚。远逐越裳之贡。顷以鼓腹勋华之代。怡情林阜之隈。涵咏皇风。殆忘仕进。以至年踰不惑。疴恙暴侵。但虑寒饥江湖之滨。与枯鱼涸蚌为伍。瞑目黄壤。虚谢文明。是以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谨捧所业歌行古体今体七言今体五言四通等合三百首。谨诣光顺门昧死上进。伏以卿云在天。草木五色。广野之气。烛为祥烟。熙熙含生。尽跻寿域。向日亭午。物无斜阴。而方今风后提衡。庶尹咸乂。言语侍从之列。皆严徐班马之伦。凡在墨客诗人。歌咏声名文物不暇。何议讽刺。兴于笔端。臣所贡前件歌诗。以居住沅湘。宗师屈宋。枫江兰浦。荡思摇情。芜颣之馀。过于乔野。天津不到。徒窥星汉之高。沧海攸归。岂阻潢污之陋。然则爨桐不爆。俄成曲突之烟。埋剑无光。永作幽泉之铁。巴濮下调。尘触天聪。蝼蚁之微。伏待刑戮。谨拜表陈献以闻。无任焚灼陨越屏营之至。臣偫玉诚惶诚恐顿首死罪。谨言。
赠崔立之评事(崔斯立,字立之,博陵人。元和初为大理评事,以言事黜官为蓝田丞。) 中唐 · 韩愈
押轸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引用典故:矛楯 枚皋 庞涓怯孙膑 杞梓 虚牝 张军 知音
崔侯文章苦捷敏,高浪驾天输不尽。
曾从关外来上都,随身卷轴车连轸。
朝为百赋犹郁怒,暮作千诗转遒紧。
摇毫掷简自不供,顷刻青红浮海蜃。
才豪气猛易语言,往往蛟螭杂蝼蚓。
知音自古称难遇,世俗乍见那妨哂。
勿嫌法官未登朝,犹胜赤尉长趋尹。
时命虽乖心转壮,技能虚富家逾窘。
念昔尘埃两相逢,争名龃龉持矛楯。
子时专场誇觜距,余始张军严韅(晓见切)靷。
尔来但欲保封疆,莫学庞涓怯孙膑。
窜逐新归厌闻闹,齿发早衰嗟可闵。
频蒙怨句刺弃遗,岂有闲官敢推引。
深藏箧笥时一发,戢戢已多如束笋。
可怜无益费精神,有似黄金掷虚牝。
当今圣人求侍从,拔擢杞梓收楛箘。
东马严徐已奋飞,枚皋即召穷且忍。
复闻王师西讨蜀,霜风冽冽摧朝菌。
走章驰檄在得贤,燕雀纷拿要鹰隼。
窃料二途必处一,岂比恒人长蠢蠢。
劝君韬养待徵招,不用雕琢愁肝肾。
墙根菊花好沽酒,钱帛纵空衣可准。
晖晖檐日暖且鲜,摵摵井梧疏更殒。
高士例须怜曲糵,丈夫终莫生畦畛。
能来取醉任喧呼,死后贤愚俱泯泯。
倚瑟行 唐 · 鲍溶
金舆传惊(一作警)灞浐水(一作水涯),龙旗参天行殿巍。
左文皇帝右慎姬,北面侍臣张释之。
因高知处邯郸道,寿陵已见生秋草。
万世何人不此归,一言出口堪生老。
高歌倚瑟流(一作扬)清悲,徐乐(一作乐馀)哀生知为谁。
臣惊欢(一作谣)叹不可放(一作望),愿赐一言释名妄。
明珠为日红亭亭,水银为河玉为星。
泉宫一闭秦国丧,牧童弄火(一作笛)骊山上。
与世无情在速贫,弃尸于野由斯葬。
生死茫茫不可知,视(一作是)不一姓君莫悲。
始皇有训二世哲(一作誓),君独何人至于斯(一本无上四句)。
灞陵一代无发毁,俭风本是张廷尉。
献文阙下不得报上书 中唐 · 舒元舆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七
马周张嘉贞代人作奏。起逆旅卒为名臣。今臣备于朝。自陈文章。凡五晦朔不一报。窃自谓才不后周嘉贞。而无因入。又不露所蕴。是终无振发时也。汉主父偃徐乐严安以布衣上书。朝奏暮召。而臣所上八万言。其文锻鍊精粹。出入今古数千百年。披剔剖抉。有可以辅教化者未始遗。拔犀之角。擢象之齿。岂主父等可比哉。盛时难逢。窃自爱惜。
和元宗元日大雪登楼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一宿东林正气和,便随仙仗放春华。
散飘白絮惟分影,轻缀青旗始见花。
落砌更依宫舞转,入楼偏向御衣斜。
严徐共待金门诏,愿布尧言贺万家(清顾嗣立《诗林韶濩》卷一一)。
御制春雪诗序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八十一、全宋文卷二一、《徐公文集》卷一八、《全唐文》卷八八一
臣闻尧尚文思,《书》有咏言之目,汉崇儒学,史称好道之名,所以泽及四海,化成天下。其后迂阔王道,荡摇淳风,正始之音,阙而莫续。魏帝「浮云」之句,不接舆词;王融《曲水》之篇,无闻圣作。将兴古义,允属昌期。我皇帝陛下常武功成,右文业广。明逾日月,不以圣智自居;思掞云天,不以才能格物。其或南薰有怿,东作无忧,民思秋稼之娱,物茂冬蒸之礼,恩覃在镐,调振横汾。天籁发音,畴非耸听;乾文垂象,宁隔仰瞻。信可以畅列圣之谟猷,变生人之耳目者也。于是岁躔作噩,序首青阳,玄鸟司启之明晨,白兽称觞之节日,有唐中兴之一纪,皇上御历之七年,地平天成,时和岁稔。衢樽之味,普洽玄风,击壤之声,散为和气,同云竟野,朔雪飞空。急势随风,影乱东郊之仗;凝华接曙,光浮元会之筵。星跸既移,云罍乃启。太弟以龙楼之盛,入奉垂旒;齐王以凤沼之崇,来参帟几。霞轩结辙,革履齐趋。唯陈《韶》《濩》之音,无取鱼龙之戏。喜油油之既洽,顾奕奕之方呈。笔落天波,言成帝典,七言四韵,宣示群臣。乃命太弟太傅建勋,翰林学士、给事中朱巩、常梦锡,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殷崇义、游简言,吏部尚书、毗陵郡公景运,工部尚书、上饶郡公景逊,左常侍、勤政殿学士张义方,谏议大夫、勤政殿学士潘处常、魏岑,驾部员外郎、知制诰乔匡舜,主客员外郎、知制诰徐铉,膳部员外郎、知制诰张纬,光禄卿、临汝郡公景辽,鸿胪卿、文安郡公景游,太府少卿、陈留郡公景道,左卫将军、乐安郡公弘茂,驾部郎中李瞻等,或赓「元首」之歌,或和《阳春》之曲,如葵心之倾日驭,似蛰户之向雷门,二十一篇,咸从奏御。皆所以美丰年之兆,申万物之情,非徒载笑载言,一吟一咏而已。昔者「白云」之唱,七萃驱驰;《黄竹》之诗,万人冻馁。王猷且塞,后嗣何观?孰若偃仰大庭,优游六艺?初筵有秩,而六宫不移;夜漏未央,而百官已事。被之乐府,授以史官,焕乎文章,无得而称也。有诏为序,以纪岁月(御批云:「宿来健否?酒醒诗毕,可有馀力?何妨一为之序,以纪岁月?呵呵!」),天慈过听,猥属微臣。徐乐上书,徒惭暮入(其日内宴,臣铉迨夜方赴。);安国作序,幸冠首篇。狂简仅成,兢忧罔措。谨上。
自过节辰又逢连假既闭关而不出但攲枕以闲眠交朋顿少见过杯酒又难独饮若无吟咏何适性情一唱一酬亦足以解端忧而散滞思也吾弟则调高思逸诚为百胜之师劣兄则年老气羸甘取数奔之诮恭依来韵更次五章以自喜身无事为首 其三 后周至宋初 · 李昉
五言律诗 押词韵第四部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自喜身无事,论才拙复疏。
五年陪稷卨,二纪接严徐。
本是渔樵客,终惭邹鲁儒。
温衣饱食外,何必待盈馀。
谏太宗伐燕疏 唐末宋初 · 赵普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
武胜军节度使臣赵普。右,臣自二月中,伏睹忽降使臣,差般粮草。及详敕命,知取幽州。既奉指挥,寻行科配,非时举动,莫测因由。尔后虽听捷音,未闻成事。稍稽剋复,俄及炎蒸。飞刍挽粟以犹繁,擐甲持戈而未已,民疲师老,渐恐有之。臣自此月以来,转增疑虑。潜思陛下万几在念,百姓为心,圣略神功,举无遗算。至于今平收浙右,力取河东,垂后代之英奇,雪前朝之愤气,四海咸归于掌握,十年时致于雍熙。唯彼蕃戎,岂为敌对,迁徙鸟举,自古难得制之。前代圣帝明王,无不置于化外,任其追逐水草,皆以禽兽畜之,此际官家何须挂意?必是有人扶同谄佞,诳惑聪明,因举不急之兵,稍涉无名之议。非论曲直,但觉淹延,将成六月之征,颇有千金之费。以兹忖度,深抱忧虞。窃念臣虽寡智谋,粗亲坟典,千古兴亡之理,得自简编,百王善恶之徵,闻于经史。其间祸淫福善,莫不如影随形,焕若丹青,明如日月,尝为大训,历代宝之。臣读《史记》,见汉武帝时主父偃、徐乐、严安辈所上长书,及唐玄宗时宰相姚元崇直奏十事,可以坐销患害,立致升平。惟虑至尊未能留意,医时救弊,无出于斯。又闻前事为后事之师,古人是今人之则,据其年代,虽即不同,量彼是非,必然无异。辄思抄录,专具进呈,伏望圣慈,特垂披览。谨具逐件如后云云。伏念臣谬以庸材,叨居显位,幸遇千年之运,深承二圣之知。从白屋而上青霄,非由智略;出卑僚而登极位,只是遭逢。恩私何啻于车鱼,报效不如于犬马。粗怀性识,尝积惊惶。所恨者齿发衰残,精神减耗,既不能献谋阙下,又不能效命军前。惟有微诚,书章上奏。今者伏自朝廷大兴禁旅,远伐山戎。驱百万户之生灵,咸当辇运,致数十州之地土,半失耕桑,则何异为鼷鼠而发机,将明珠而弹雀?所得者少,所失者多。只于得少之中,犹难入手;更向失多之外,别有关心。前未见于便宜,可垂兴于详酌。臣又闻圣人不凝滞于物,见可而进,知难而退,理贵变通,情无拘执。故前书所谓事久则虑易,兵久则变生。臣之愚诚,深惧于此。秦始皇之拒谏,终累子孙;汉武帝之回心,转延宗社。如或迟晚,恐失机宜。而况旬朔之间,便为七月,窃虑内地先困,边廷早凉,北狄则弓硬马肥,转难擒制,中国则民疲师老,应误指呼。臣今独兴沮众之言,深负弥天之过,辄陈狂瞽,抑有其由。窃以暮景残光,能馀几日,酬恩报义,正在今时。恐劳宵旰之忧,宁避僭踰之罪?虔希圣听,早议抽军。聊为一纵之谋,别有万全之策。伏望皇帝陛下安和寝膳,惠养疲羸,长令外户不扃,永使边烽罢警,自然殊方慕化,率土归仁。既四夷以来王,料契丹而安往?又何必劳民动众,卖犊买刀!有道之事易行,无为之功最大,如斯吊伐,是谓万全。臣又窃料陛下非次兴兵,恐因偏听,其奈人多献佞,事欠防微。大凡小辈,各务身谋,谁思国计?或承宣问,皆不食言;尽解欺君,尝忧败事。得之则奸邪获利,失之则社稷怀忧。昨者直取幽州,未审谁为谋者?必无成算,俱是诳言。其于虚实之间,此际总应彰露。臣既不知头主,无以指射姓名,伏望官家寻其尤者,特正奸人之罪,免伤圣主之明。所贵诈伪悛心,忠臣尽力,共畏三千之法,同坚八百之基。臣于此时,欲吐肺肝,先寒毛发,惊疑犹豫,数日沉思。又念往哲临终,尚能尸谏,微臣未死,争忍面谀?明知逆耳之言,不是全身之计,但缘恩同卵翼,命直鸿毛,将酬国士之知,岂比众人之报。投荒弃市,甘当此日之诛;窃禄偷安,不造来生之业。惟祈圣明,特赐察量。更存细微,别具劄子。冒犯冕旒,臣无任倾心沥恳,忧国忘家,涕泗徬徨,激切屏营之至(《邵氏闻见录》卷六,中华书局一九八三年点校本。又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二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三○,《右编》卷三三,《古今图书集成》戎政典卷一三。)。
〔附录〕雍熙三年请班师疏 唐末宋初 · 赵普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皇朝文鉴》卷四一、《宋史》卷二五六《赵普传》、《宋元通鉴》卷六、《宋史纪事本末》卷一三、《经济类编》卷一、《文翰类选大成》卷一二七
伏睹今春出师,将以收复幽、蓟,屡闻克捷,深快舆情。然晦朔荐更,已及初夏,尚稽克复,属在炎蒸。飞挽甚烦,战斗未息,王师渐老,吾民亦疲。夙夜思之,颇增疑虑。伏况陛下英谋电断,洪化神驰。自前怀徕闽浙,混一诸夏,大振英声,十年之间,遂臻康济。蠢兹𬿿鬻,诚非我敌。盖以本无礼义,复处穷荒,迁徙鸟举,难得而制。自古圣王置之度外,恣其随逐水草,实以禽兽畜之。伏料圣明,何足介意。窃虑邪谄之辈蒙蔽睿聪,致兴不急之师,颇涉无名之举。臣尝披载籍,颇识前言。窃见汉武帝时主父偃、徐乐、严安所上书,及唐相姚元崇献明皇十事,忠言至论,可举而行。伏望万机之馀,一赐观览。其失不远,虽悔可追。臣窃念大发骁雄,往歼凶丑,百馀万之生聚,飞挽而供,数十州之土田,耕桑半失。兹所谓以明珠而弹雀,因鼷鼠而发机,所失者多,所得者少。况得少之中,既难为益;失多之外,复有他虞。又闻战者危事,难保其万全;兵者凶器,深戒于不戢。所系甚大,不可不思。臣又闻上圣之人不凝滞于物,事无固必,理贵变通。前书有兵久生变之言,此可以深虑也。茍更图淹缓,转失机宜。旬朔之间,便涉秋序,臣又虑内地先困,边境早凉,虏则弓劲马肥,我则人疲师老,恐于此际,或误指踪。臣方冒宠以守藩,独献言而阻众,盖以暮景残光,所馀无几,酬恩报国,正在此时。伏望速诏班师,无容玩寇。臣复有万全之策,愿达四聪之听。唯陛下精调御膳,保养圣躬,惠绥疲羸,使之富庶,自然边烽不警,外户不扃,率土归仁,四夷慕化。殊方异俗,相率来庭,蠢彼契丹,独将焉往?又何必劳民动众,卖犊买刀!有道之事易行,无为之功最大。如斯吊伐,是为万全。臣又思之,陛下非次兴兵,亦恐出于偏听。贪功之辈,专务倾邪,意为身谋,岂思大计!但欺君而是念,实害政以自居。事成则获利于身,未成则贻忧于国。茍至于此,为之柰何!昨来缘取幽州,未审谁画其策。虚实之效,悉已彰明,望推其人,寘之刑典,庶昭圣德,以厌群情。俾奸伪之心,于兹知惧,忠良同德,皆务竭诚。臣欲露肺肝,先寒毛发,迟疑数日,未敢措辞。又念往哲垂终,尚闻尸谏,微臣未死,安敢面谀?然知逆耳之言,非是安身之计。其如位高禄厚,才薄命轻,将酬国士之心,岂比众人之报。投荒弃市,甘俟于显诛;窃宠偷安,不宁于方寸。惟期至圣,曲照愚衷。
酬赠田舍人 北宋 · 王禹偁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君不见天上星辰拱环极,忽然陨地变成石。
又不见云中鹰隼横高秋,有时拓翼化作鸠。
人生进退甚类此,左迁右转谁自由。
忆昔逢君在邹鲁,翰林丈人东道主。
一言得意便定交,数日论文暗相许。
迩来倏忽十馀年,共上赤霄连步武。
禁中更直承明庐,深喜蒹葭依玉树。
两制惟君最清慎,笔力辞锋有馀刃。
方期夜直金銮坡,谁知共理淮阳郡。
官衔新换版曹郎,腰佩初悬列侯印。
西垣三字班列闲,南面百城资望峻。
且应尽意颁诏条,岂复回头顾文阵。
下车果有讴谣生,卖刀买犊民归耕。
黄发老农鼓腹唱,雪花双鹿挟辀行。
棠阴露浓滴朱绂,麦秋风冷吹红旌。
行春多暇吟情发,闲作长歌寄同列。
歌中首写明君语,指点神仙为旧侣。
严徐虽合在蓬瀛,邵杜已闻为父母。
重来便恐调金铉,无复区区掌文翰。
直如经岁未徵黄,道在何劳重嗟叹。
入则步苍苔,咏红药,了事舍人孙处约。
出则张皂盖,拥朱轮,贤明太守召信臣。
请君屈指数交友,似此宦名能几人。
逢时谁不欲行道,遇主我亦思庇民。
功名富贵皆待命,出处语默聊卫身。
一车甘雨方建隼,万国淳风莫泣麟。
他时宣室召贾谊,贤人事业当并伸。
檐(原作未,据四库本改)间忍见乌兔走,鉴里星星将白首。
休耽铃閤家藏书,且酌郡斋官给酒。
婴儿稚女满眼前,莫负时光笑开口。
白马寺记 北宋 · 苏易简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八、《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四四一、雍正《河南通志》卷五○、《金石萃编》卷一二五、《洛阳存古录》卷九、《宋代蜀文辑存》卷一
东周旧壤,西洛名都,景气澄清,风物奇秀。长源渺渺,元龟负书之川;平隰依依,白马驮经之地。考其由,为中国招提之始;语其要,居西京繁会之间。历累朝而久郁祯符,偶昌运而荐陈灵贶。不有兴葺,宁绍德音。法天崇道皇帝端拱北辰,委裘南面,步摄提而重张岁纪,把钩陈而再纽乾纲,实异俗于稿街,纳生民于寿域,尚或探玄象外,访道毫端。恭己虚怀,法沩汭无为之化;凝神静想,忆灵山授纪之言。省鸿名,崇十号之空王;卑皇居,峻三休之妙观。坐致华胥之境,平登安养之方。慈云远覆于冰天,法浪遐滋于桂水。东踰涨海,扬帆颁贝叶之书;西洎流沙,刻石记金刚之座。勤行之能事著矣,阴骘之元功大焉。一日,谓近臣曰:「朕常探索造化,穷研载籍。视彼河海,犹分其先后;譬诸水木,尚本其根源。观夫象教斯来,真乘下济,诚由彼摩腾、竺法兰二法师者扬奈园之末绪,越葱岭之修程。百千亿佛始演其性宗,《四十二章》初宣其密义;则何必伯阳《道德》止留关令之家,倚相典坟传自伏生之口而已哉!瞻彼邙洛,灵踪尚存,未旌胜缘,良谓阙典」。时属单阏岁值,勾芒驭辰,龙星虽耀于雩坛,兔魄罕离于毕宿。询于黔首,未兴《云汉》之谣;轸彼皇情,已甚桑林之祷。命中使以驰驿,谒仁祠而致诚,忧勤上通,灵应如响。岂独商羊鼓舞,但闻阙里之言;力士沾濡,惟纪开元之代。乃命鼎新纬构,寅奉庄严。采文石于他山,求瑰材于邃谷,离娄骋督绳之妙,冯夷掌置臬之司。辟莲宫而洞开,列绀殿而对峙,图八十种之尊相,安二大师之法筵。灵骨宛如,可验来仪于竺国;金姿穆若,犹疑梦现于汉庭。天风高而宝铎锵洋,晴霞散而雕拱辉赫。周之以缭垣浮柱,饬之以法鼓胜幡。远含甸服之风光,无殊日域;旁映洛阳之城阙,更数天宫。时则郏鄏游客,轘辕遗俗,或黄发鲐背之老,或元髫稚齿之童,徒谣巷歌,相与而谓曰:「吾皇帝之稽古务本也,为苍生而祈福,致金仙之降灵。遂使权舆圣教之津,将壅而复决;经始福田之所,已废而更兴。未睹时巡,弥坚望幸。伫听建圭立极,踰姬公洛食之符;检玉升中,越孝武山呼之瑞」。以臣生逢尧、禹,职逊严、徐,自追阆苑之胜游,粗得楞伽之真趣,爰承诏旨,命纪岁时。虽罄没荒芜,欲继金声而莫及;然勒于琬琰,期将大德以弥新(缺八字)。祀四月八日记。
上真宗论备边之要有五 北宋 · 钱若水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六、《东都事略》卷三五、《宋史》卷二六六《钱若水传》等
臣今月十二日,中使赍御劄子,臣伏读圣旨,忽承清问云「以何方而御备边寇,用何术而剪灭蕃戎?尽陈决胜之谋,以副克平之望。仰画利害,密具奏闻」者。伏思前古致治爱民之君,未有如陛下若此之用心也。臣祗膺明诏,俯度非才,区区之心,何以塞问?臣尝读前史,见先贤论匈奴者多矣。在汉则娄敬、樊哙、季布、贾谊、晁错、主父偃、徐乐、王恢、韩安国、朱买臣、董仲舒,大率不过陈征伐与和亲两途耳。且汉至今仅千年,时事措置不同,今日其言虽存,譬之胶柱,臣所以不敢取之为法。在唐室则有李靖、魏徵、温彦博、郭正一、狄仁杰,大率不过论战守而已。度其事宜,与今亦异,臣又不敢引之为證。洎乎石晋有宰相桑维翰上御戎之疏,晋祖奇之,臣观其言止请不背约耳。先朝故相赵普陈匈奴之策,太宗称之,臣观其言止请回军耳。然以今日事势比之,皆无可取。臣试为陛下陈之,请赐观览,臣之幸甚,天下幸甚。臣闻唐室三百馀祀,北戎未尝侵扰魏博者何也?况当日戍兵甚少于今时,今时富庶不及于当日,何不同之甚也?臣之愚见,粗知其由,盖当日幽、蓟,于唐北门,命帅屯兵,扼其险阻,所以胡马不敢南牧。自晋祖割地之后,朝廷自定州西山,东至沧海,千里之地,皆须应敌。是以设三关、分重兵以镇之,其间少失堤防,则戎人内侵。所以晋末则直渡长河,汉初则屡侵边徼,周祖在位复扰中山,世祖临朝来窥上党,此皆见于史氏,陛下之所明知也。今御札云「用何术而剪灭蕃戎」,臣愚以为未得幽州城,契丹不可灭。今若有人为陛下陈剪戎之策者,诚可斩也。何以明之?臣见后唐庄宗,善用兵者也。在河北时,先令周德威攻取幽州。及得其地,知北方不足虑,然后南向争天下。向使幽州未下,安敢决渡河之计乎?又闻前代剪戎之策,不可恃兵强,须皆逢衅隙。单于争立,汉宣帝所以得志;颉利纵欲,唐太宗所以成功。若恃兵强,则汉高祖平城之围是也。臣不敢为陛下陈剪戎之略,直以今之急务陈备边之要,望陛下开怀而纳之。夫备边之要有五:一曰择郡守,二曰募乡兵,三曰积刍粟,四曰革将帅,五曰明赏罚。何谓择郡守?夫今之所患,在战守不同心。伏望陛下选沉厚有谋,素谙边事者,任为边郡刺史,兼沿边巡检,恣其召武勇之人,为随身部曲。虑其赡给不充,则官为廪赐可也。然后严亭障,明斥堠,每得事宜,密相报示。寇来则互为救应,齐出讨除;寇去则不令远追,各务安静。仍望茍无大过,不与替移;傥立微功,就加爵赏。如此,则战守必同心,戎敌不敢近塞矣。何谓募乡兵?夫今之所患,患在不知戎情。伏望陛下逐州召边民为招收军,给与衣粮,蠲其租赋。彼缘两地之中各有亲族,使其怀惠,来布腹心。彼若举兵,此必预知。事茍预知,则百战百胜矣。何谓积刍粟?夫今之所患,患在困民力。伏望陛下令沿边土地各广营田,州郡长官兼其使领。每岁秋夏较其课程,立旗鼓以齐之,行赏罚以劝之。如此,则地无遗利,兵有馀粮,仍纵商人沿边入粟。傥镇戍有三年之备,则匈奴不敢动矣。何谓革将帅?夫今之所患,患在重兵在外,轻兵在内也。去岁傅潜以八万骑屯中山,魏、博之间镇兵全少,非銮辂亲征,则城邑危矣。伏望陛下精选将臣,任以河北近镇,仍依旧事节制边兵。恐未能削部管之名,且望减行营之字。遇举动则暂巡边徼,当事平则地复旧蕃。岂独启戎心,况复待劳以逸。如此,则不失备边之要,又无举兵之名,且使重兵不一处。此实机事,言难尽陈,望陛下细而详之。何谓明赏罚?夫今之所患,患在戍卒骄惰。臣自知府已来,见侍卫、殿前两司,送到边上走回军卒人数甚多,臣问其由,皆言为思骨肉。斯盖令之不严也。平时尚敢如此,况临大敌乎?伏望陛下特以此言示其将帅,俾申严法令,务诫此徒。古人云:「赏不劝谓之沮善,罚不惩谓之纵恶」。又曰:「法不可移,令不可违」。臣尝预修国书,见太祖用郭进在西山,每遣戍卒,太祖必谕之曰:「汝等谨奉法,我犹赦汝,郭进杀汝矣」。其假借也如此!故郭进所至,兵未尝小衄。陛下鉴前事之不忘,即后世之元龟也。臣今举此五事,皆是略陈大纲。诏旨如行,细具条奏。臣又闻匈奴用兵,唯观太白与月耳。按《天文志》,太白者将军也,辰星者廷尉也,合则有战。臣以此推之,北戎一二年间未敢深入。陛下若用臣此言,卒岁之内则边鄙不耸矣。边鄙不耸,则匈奴不召而自来也。太宗临御十七年间,未尝令疆埸生事,故匈奴先遣使上书乞和,此明验也,焉在其须举兵剪除哉?必望陛下思兵者凶器,战者危事,不可倒持镆铘,授人以柄。且自五代以来,为将北征者,大则跋扈,小则丧师,此皆布在旧史,陛下所明知也,岂不谨之,岂不诫之?臣尝见严尤论自古御戎,未得上策,臣窃笑之。臣以为王者守在四夷,尝以静胜,此上策也。臣逢千年之运,受二圣之知,恨未能陨身以报陛下。陛下询于刍荛,臣是以敢奉大对。狂瞽之罪,甘俟诛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