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诗一首 北宋 · 晁宗悫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鍊矿成金得宝珍,鍊情成性合天真。
相逢此理交谈者,千百人中无一人(宋韩淲《涧泉日记》卷中)。
陈氏四子字序 南宋 · 洪适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四○、《盘洲文集》卷三四
揭阳陈脩卿作吏广之清远,相遇如雅识。见其二子,大儿八岁,秀目大耳,必能亢其家;小儿七岁,亦庄重不群。其二在孩乳。曰:陈水属也,求以水名,乃名之曰洙、荐、渭、洄。夫洙、泗,圣人之域,弦歌之风莫盛焉,高山仰止,后学所企,则字洙曰「伯企」。射穿杨叶,天下之绝艺也,不知止则有弓拨矢钩之失,黄鹄一蜚冲天,不知止则有垂翅之患,遇坎能止,其谁先之?则字荐曰「仲止」。液金于铜,百鍊固在,松柏混枫槠之林,岁寒而后判,然君子守正特立,不与小人俱化,渭之清,泾不能浊也,则字渭曰「叔正」。顺流而下,一日千里,习其易而厄其难,一舟溯洄,十夫努力,少怠忽则咫尺不可上,能践其难,易将至焉,则字洄曰「季上」。
寄韩涧泉三首 其二 宋 · 王汶
押马韵
在困多促促,长怀特栖者。
崔嵬玉山岑,今谁秣余马。
朝随涧云浮,暮逐涧泉泻。
光仪俨神交,晤言寄心写。
食鱼不知肥,采菊不盈把。
愿垂白日影,照我蔀屋下。
答巩仲至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九一、《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六四、《古今事文类聚》别集卷九、《山堂肆考》卷一二八、嘉庆《武义县志》卷一○
递中辱书,获闻比日盛暑,幕府优游,起居超胜,良以为慰。新诗见寄,尤荷不鄙,读之便觉乌石灵源去人不远,当此炎燠,洒然如羾寒门而濯清风也。记文更定,庄重详实,足以传远,悟老真不朽矣。放翁笔力愈健,但恨无故被天津桥上胡孙扰乱,却为大耳三藏觑见《柳州》《南涧》等诗,最是放不下者。但其气格高远,旨趣幽深,故读之者苦不甚觉。此亦古今文字言语得失利病之所由,可不审哉!景迂志文谩令录示,亦幸,渠文要自不可晓也。气候不佳,故旧中时复塌了一两人,令人郁郁。仲止不谓乃能自立如此,深可爱敬。尤喜南涧之有后,足强人意也。黄岩老中间过此,亦尝相访,惠诗一篇甚佳。亦见其刊行小集,冠以诚斋之诗,称其似萧东夫,且谓东夫似陈后山,而平生未见东夫诗也。此事至为浅末,然看却魏晋以前诸作,便觉无开口处,甚可笑耳。焦山《瘗鹤铭》下有《冬日泛舟》诗一篇,句法既高,字体亦胜,与铭文意象大略相似,必是一手。作者自题王姓而名逸,近世好事者亦少称之。独赵德夫《金石录》题识颇详,而以作者为王瓒,必是当时所传本其名尚完也。今《选》诗中有此名字,而此诗体制只似唐人,恐又或非一人,不知亦曾见之否?中间托陈安行子弟问之,云从来无问及者,独张机仲临镇时尝遣人摹之,因得数本。今往一通,幸试考之,以为如何也。熹病日益侵,无足言者。承欲冬间谒告还浙,千万迂辔为数日之留,当得款晤,以尽所欲言者。
答巩仲至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九一、《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六四、嘉庆《武义县志》卷一○
置中奉告,欣审比日秋清,尊履佳福。两诗三记并领嘉惠,尤增慰怿。但郑君之为人,不复记忆。有如来示,诚不易得也。宗司刻石简严得体,书亦清婉可爱。安济则似太详,虽云合有许多说话,然亦当有所取舍,观前辈所作可见也。率易及此,如何如何?帅官称盖欲以见庙堂之旧,然不知于古亦有初否?似不若只书职名之为正也。昌父得书,欲来相访,而病复大作,但能口占一纸,及寄未病时手写诗一编,清苦寒瘦,如其为人。其间亦有斯远、仲止数诗,皆有思致,足以慰离索。但未知讯后病已差未耳。直卿久不得书,闻有徙家之兴,此固所欲。但于渠聚徒之计,则恐失之便无以为生,亦须细商量耳。论作官,则诚不若聚徒之为安也。偶与应辰过门,云欲请见,亟附此纸,不能究怀抱。衰病中间尝小愈,今复大作,拘挛痞满,有甚于前矣。
放翁得近书,甚健,谩知之。《蓍卦考误》无别本,当于番易求之。但恐题跋者恐其累己,已遭投削耳。
寄韩仲止主簿 其一 南宋 · 赵蕃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旧来绝叹茶山竹,今日重悲南涧泉。
儒雅风流真不愧,两贤真可作三贤。
徐斯远文集序 南宋 · 叶适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七二、《水心文集》卷一二、《文献通考》经籍考六六、康熙《西江志》卷一七八
斯远尽平生文才二十馀首,首辄精善,疑其亲自料拣,应留者止此尔。徐观笔墨轻重,以十一敛藏千百,虽铺写纵放,亦无怠惰剥落之态,逆流陡起,体势各成,殆非料拣所能致也。诗险而肆,对面崖壑,咫尺千里,操舍自命,不限常律。庆历、嘉祐以来,天下以杜甫为师,始黜唐人之学,而江西宗派章焉。然而格有高下,技有工拙,趣有浅深,材有大小。以夫汗漫广莫,徒枵然从之而不足充其所求,曾不如脰鸣吻决,出豪芒之奇,可以运转而无极也。故近岁学者,已复稍趋于唐而有获焉。曷若斯远淹玩众作,凌暴偃蹇,情瘦而意润,貌枯而神泽,既能下陋唐人,方于宗派,斯又过之。斯远有物外不移之好,负山林沈痼之疾,而师友问学,小心抑畏,异方名闻之士,未尝不遐叹长想,千里而同席也。初渡江时,上饶号称贤俊所聚,义理之宅,如汉许下、晋会稽焉。风流几泯,论议将绝,斯远与赵昌父、韩仲止,扶植遗绪,固穷一节,难合而易忤,视荣利如土梗,以文达志,为后生法。凡此,皆强于善者之所宜知也。
题欧公书梅圣俞河豚诗后 南宋 · 叶适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七三、《水心文集》卷二九、《水心题跋》卷一
余尝戏语乡人:「河豚虽毒,而人能啖之,毒又甚矣」。梅圣俞勤勤忧人,以豢河豚致死,乃谓笼蛇虾蟆为无苦。其为人计固厚,然二物独何罪乎!因仲止寄此刻,谩题以当一笑。久别,安隐。
师训拾遗 南宋 · 陈文蔚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六、《克斋集》卷七
伏羲当时画卦,只如质珓相似,初无容心。易只是阴⚋阳⚊,其始一阴一阳而已。有阳中阳,阳中阴;有阴中阳,阴中阴。阳中阳⚎,看上面所得如何,再得阳,即是☰,故乾一。或得阴,即是☱,故兑二。阳中阴⚍,亦看上所得如何。或是阳,即是☲,所以离三。或得阴,即是☳,所以震四。阴中阳⚎,看上面所得如何。或得阳,即是☴,所以巽五。或得阴,即是☵,所以坎六。阴中阴⚏,看上面所得如何。若得阳,即是☶,所以艮七。再得阴,即是☷,所以坤八。看他当时画卦之意,妙不可言。
余正叔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谓杀身者,只是要成这个「仁」。先生曰:「若说要成这个『仁』,却不是只是行所当行而已」。
因说工夫不可间断。曰:「某苦臂痛,尝以手擦之,其痛遂止。若是或时擦,或时不擦,无缘见效,即此便是做工夫之法」。余正叔退,谓文蔚曰:「擦臂之喻,最有味」。
余正叔问:「子路问成人,孔子对以臧武仲之智,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只此四者,如何便做得成人」?先生曰:「备此四者,文之以礼乐,岂不是成人」?
忠、恕是学者事,故子思言忠恕违道不远。曾子借学者以形容圣人。若论圣人,只可谓之「诚」与「仁」。
正叔有支蔓之病,先生每救其偏。正叔因习静坐,后复有请,谓因此遂有厌书册之意。先生曰:「岂可一向如此,只放令稍稍虚闲,依旧自要读书」。
或问物与无妄,众说不同。文蔚曰:「是各正性命之意」。先生曰:「然,一物与他一个无妄」。
介甫每得新文字,穷日夜阅之。喜食羊馒头,家人供至,或正值看文字,信手撮入口,不暇用箸,过食亦不觉,至于生患,且道「将此心应事,安得会不错」?不读书时,常入书院,有外甥懒学,怕他入书院,多方求新文字,得之,只顾看文字,不暇入书院矣。
学者工夫,且去剪截那浮泛底思虑。
学者说文字,或支离泛滥,先生曰:「看教切己」。
只是频频提起,久之自熟。
学者读书,多缘心不在,故不见道理。圣贤言语,本自分晓,只略略加意,便自见得。若是专心,岂有不见?
先生以召命过信州,一士人见于馆驿,请问为学之道。先生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圣人千言万语,只是要教人做人」。
汉文帝晓事,景帝不晓事。
或言今人作诗,多要有出处。答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出在何处」?
孟子文章,妙不可言。文蔚曰:「他每段自有一二句纲领,其后只是解此一二句」。曰:「此犹是浅者,其他自有妙处,惟老苏文深得其妙」。
文蔚每日侍坐说《诗》,不曾说《白驹》。后数日,忽有曰:「公每日说《诗》,《白驹》一篇,如此却好不说」。文蔚因言当时贤者,虽絷维之,竟长往不来,逃于空谷。上之人拳拳不置,至谓「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其自重不屈如此。曰:「据如此说亦好」。却不说上之人勤恳好贤之意。
文蔚一日说《太极图》,不言格物致知工夫,先生甚讶之。后数日,文蔚拈起中间一二语,先生曰:「趯翻了船,通身下水里去」。文蔚始有所悟(今《池阳语录》却将文蔚别话头合作一段记者,误矣。又《录》云:「文蔚问《通书》,只说主静一边,穷理致知一边却不曾说。先生云:『何故如此说?』文蔚退思。次日,又请问夜来所说《通书》,如引《书》曰『思曰睿』及『厥彰厥微,非灵弗莹』等语,亦是致知事。先生不答,正色曰:『趯翻了船,通身下水里去。』文蔚遂悟《通书》发明太极阴阳之旨,已从道理原头理会来,图则剖析精微以示人,而《通书》无非发明此意,顾以为不及穷理,深悔所见之谬也。次日,复以为问,先生遂无语。」)。
文蔚问:「人心、道心,如饮食、男女之欲,出于其正则道心矣,又如何分别」?先生曰:「这个个毕竟是于于血气」。
文蔚问:「生时男女异席,祭祝亦合异席。今夫妇同席,如何」?曰:「夫妇同牢而食」。
学者难得,都不肯自去著力读书。某登科后,要读书,被人横栏直截,某只是不管,一面自读。顾文蔚曰:「且如公,谁鞭逼,毕竟是自要读书」。又云:「难得难得」。
一日说某访谢昌国,问艮斋安在。谢指厅事曰:「即此便是其厅事,亦弊陋」。因言妙。
彭世昌守象山书院,盛言山上有田可耕,有圃可蔬,池塘碓硙,色色皆备。先生曰:「既是如此,下山来则甚」?彭曰:「陆先生曰:『有书院,却不曾藏得书』。某此来为欲求书」。先生曰:「紧要书宁消几卷,某向来亦爱如此,后思之这般物事,聚久必散,何必役于物也」。世昌临别,赠之诗曰:「象山闻说是君开,云木参天瀑响雷。好去山头且坚坐,等闲莫要下山来」。
世昌问先生教人有何宗旨,答曰:「某无宗旨,寻常只是教学者随分读书」。
作文何必苦留意,又不可大放颓塌,只略教整齐足矣。写字不要好时却好。
文蔚初泛看诸家《诗说》,质于先生,曰:「某有《集传》,曾看否」?文蔚答以未见。后来只看《集传》,一日因说《诗》,先生曰:「曾参看诸家」?文蔚曰:「不曾」,曰:「又却不可」。
武夷精舍侍坐,赵昌甫言学者工夫间断,先生曰:「圣贤教人,只是要救一个间断」。
记得时存得一缺时济得甚事?
周家初兴,时周原膴膴,堇荼如饴,苦底物事亦甜。及其衰也,牂羊羵首,三星在,人可以食,鲜可以饱,直恁地萧索?
因言舜、禹揖逊事,云:「本是个不好底事,被他一转,转作一大好事」。
先生每得未见之书,必穷日夜读之。尝云:「向时得《徽宗实录》,连夜看,看得眼睛都疼」。一日得《韩南涧集》,一夜与文蔚同看,倦时令文蔚读,坐听,读至五更尽卷。曰:「一生做诗,只有许多」。
每遇学者问有未答处,即令读上下文。
因说林择之曰:「此人晓事,非其他学者之比」。徐又曰:「到他己分上,又却暗」。
黄直卿会看文字,只是气象小,或有看得不好处。
客有问赵昌甫、徐斯远、韩仲止,曰:「昌父较恳恻」。又曰三兄诗文,曰:「斯远诗文清,虽小,毕竟清」。
刘叔通、江文卿二人皆能诗。叔通放体不拘束底诗,如文卿有格律,入规矩底诗好。游子蒙和刘叔通诗「昨夜刘郎扣角歌,朔云寒雪满山阿。文章无用乃如此,富贵不来当奈何」。此诗若遇苏、黄,须提掇他。
谓文蔚曰:「公却是见得一个物事,只是不光彩」。一日呈文蔚所送徐崇甫《序》曰:「前日说公不光彩,且如这般文字,亦不光彩」。
或问徐子颜,曰:「其人有守,但未知所见如何」。
孔子天地间甚事不理会过,若非许大精神,亦吞许多不得。一日因话次,又说今觉见朋友间都无大精神。文蔚曰:「先生每尝念虑之萌,或生于非正,随即剪除,只是未能去根,因事又发,仍旧要剪除」。先生曰:「只得如此」。
或问:《大学》脩身章之『其所傲惰而辟焉』,君子之于人,安得有傲惰」?先生曰:「非如常人傲忽惰慢,只是使人见得他懒些」。
三山苏龟年且久说《中庸》费隐章,谓「始于夫妇之可与知、与行,极于圣人之所不能知、不能行,以至于语大天下莫能载,语小天下莫能破,微而至于鸢飞、鱼跃,无不包举」。先生曰:「才卿说看,还有不同否」?文蔚曰:「此章说道之费,说到语大、语小处已尽矣,引《诗》者所以咏叹淫泆,形容其不尽之意耳」。先生默然。
因论《近思录》,先生曰:「不当编《易传》所载」!文蔚问如何,曰:「公须自见得」。意谓《易传》已自成书。
程门诸高弟,晚节有背其师说者,缘他自说得去,觉见师说有如不快意。
因谓陆子静,谓「江南未有人如他八字著脚」。
一日说《论语集注》云:「亦尚有硬说处」。
问二礼制度如何可了,曰:「只注疏自了得」。
问胡氏《春秋传》如何,曰:「亦有过当处」。
高雁 南宋 · 韩淲
五言律诗 押齐韵
高雁承云薄,参差去复齐。
水村连落岸,山寺迫浮溪。
风定转宜远,日斜元未栖。
一声归两眼,不负拄枯藜(以上《涧泉集》卷七)。
寄乙上人 南宋 · 韩淲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盂兰盆会日,元自目犍连。
摄化应无量,追修亦有缘。
荒荒谁正令,的的漫单传。
业报众生苦,三涂对四禅(以上《涧泉集》卷八)。
赠天台郑道士 南宋 · 韩淲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霞杯为奏阮咸曲,怅望十年湖水烟。
闻过东嘉看雁荡,野云留宿话翛然。
谭诗忽见蒋云出,今去洞庭衡岳前。
能说鍊师神不老,识全元是赤城仙(以上《涧泉集》卷六)。
雪晴可喜 南宋 · 韩淲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雪后春生日气晴,梅根兰叶喜骎骎。
亟图剩赏那无兴,转觉倦游非有心。
高卧袁安嗟往事,生擒元济报佳音。
明年脱绶乘潮去,舟过钓台尤要吟(以上《涧泉集》卷一○)。
雪天窗前寒鸦 南宋 · 韩淲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寒窗曙色听鸣鸦,檐外梅梢苦未花。
冉冉青山风落木,凄凄碧涧水流沙。
相逢客子两三辈,指点比邻四五家。
自是幽栖有馀味,又凭浊酒兴无涯(以上《涧泉集》卷一一)。
伯皋过筠阳甚惜其行 南宋 · 韩淲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知君又尔去筠阳,山路穷冬正雪霜。
华发相看俱老大,清言谁复共平章。
梅花破暖开何处,枫叶凋寒落异乡。
雁影翩翩鸥烱烱,惜无馀地问行藏(以上《涧泉集》卷一二)。
次韵巩仲至登楼见怀 南宋 · 韩淲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东望悠悠我所思,老当益壮尚知期。
极知后会相思日,应话前因欲别时。
往事是谁人去住,浮荣徒自位高卑。
仲宣楼上春风里,只好疏帘看弈棋(以上《涧泉集》卷一三)。
昌甫携渭南诗见过 南宋 · 韩淲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长笛残星赵倚楼,吟边供断一生愁。
渭南作尉诚微宦,江上逢人忆远游。
风景不因今古异,琴樽宁与是非休。
章泉传到涧泉上,凉意满天河影秋。
哭徐大彦章 南宋 · 韩淲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阅前言力著书,暮年尤惜日之馀。
倦从科第于荣宦,静养声明只燕居。
落落溪山空尔许,悠悠天地复何如。
伤嗟平昔琴尊地,常似亲承教载初(以上《涧泉集》卷一四)。
故友不可见新相知者有数 南宋 · 韩淲
七言律诗 押微韵
老觉宾朋日日稀,故家言语转依违。
百年以往自兴废,千古其间谁是非。
江左风流徒可想,山东豪杰竟何归。
勾吴于越连闽峤,瘴雨蛮烟百鸟飞(同上书卷一二○一七引《涧泉日记》)。
五更朝谒之声盈耳 南宋 · 韩淲
七言绝句 押萧韵
十载山居夜寂寥,蓬门雨打雪萧萧。
何曾听得人吆喝,急走齐趋斗逞侥(以上《涧泉集》卷一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