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仙游县太君罗氏墓志铭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二○、《临川先生文集》卷一○○
仙游县太君罗氏,世家南剑州沙县
秘书少监陈君讳某之妻,比部员外郎俨、古田县侃、卫尉寺丞佩、同学究出身伟、殿中丞称之母。
年八十三,以甲子卒。
女一人,适张氏。
孙男女若干人。
太君有贤行,事皇姑萧氏,顺焉,诸妣慕其所为,后亦皆称孝妇。
经纪内治,能勤不懈,以至于老,少监君行治劳烈称天下,有施于后世,其子孙蕃衍,能中其家法,皆由太君善相其夫而能教子。
陈氏之所以兴,太君与有力焉。
铭曰:
呜呼夫人,有德有祉。
妇于严姑,酒食燕喜。
乃相君子,陈宗以兴。
乃教众儿,有以贤称。
乐其室家,以暨孙曾。
岿然寿宠,宜后之承。
处士君墓元丰三年 北宋 · 吕南公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七三、《灌园集》卷一九
建安处士陈君讳某,生于景德乙巳,死于庆历丙戌
哭亡期年,卜葬瞿村之丁阮山
食告后三十有三年,其子某以母夫人棺祔之,始议刻石表墓,以状来请文。
处士世故也,故应而不辞。
昔天下既休兵,数十年间民惩丧乱,趣求安居乐业,各尽其力,得所以尽而奉养愉逸。
有非礼律所同,则亦远荒之常情,而声教所未暇者也。
处士当此时薄食陋衣,极其苦淡,不恤众咻而以有常自许,盖已异于浮沉之俗矣。
方又钦慕儒学,延致时名进士,训范其息,如恐不及。
至以婚援结之,则其存心岂徒安乐之得哉?
其配叶氏能助其力行,故处士寿虽不过中,而家检继循,不违文艺。
子孙皆以举人命于乡,类能不堕家声,谨承先业,处士之为人可知也已。
处士曾祖讳,祖讳,皆不仕,为建人世久,不知其先所自徙也。
处士有七子,实举进士,五孙皆率教云。
夫人林氏墓志铭元祐四年 北宋 · 邹浩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四六、《道乡集》卷三七 创作地点:安徽省阜阳市
元祐四年七月六日陈君讳某之妻夫人林氏卒,于是陈君卒八年矣。
其葬在兴化军谷山之先茔,其子舜昂、舜元将以日举夫人之丧祔焉,前期,用其友人江陵府松滋县、监开封府陈留县酒税王回之言以求铭于浩。
浩顷游太学,与舜元厚,后官扬州,又尝因之以定交于也,不敢辞。
夫人县人,父讳将,异其性,为择对。
既笄,归陈君。
迄白首,作止皆中义理,内外上下安之,为女、为妇、为母、为姑者至指以为法。
陈君少有四方志,已而所向系輆,辄拂衣还里门,以《诗》《书》训诸子,且招善士为之师。
夫人于时罄奁中物买地筑室佐其事,无一毫顾惜。
七男子虽不幸死矣,然其成就如舜昂、舜元皆力学,而舜元尤以节行籍籍东南,盖不可以多得也。
呜呼,夫人可不谓贤哉!
享年七十。
有九男。
二女,嫁湖州乌程县丞刘佖进士戴励。
孙三男。
六女,一嫁进士傅求,馀未行。
铭曰:
辅佐以义,以成其子,以卓荦乎多士。
寿考以殁,以同其穴,以安于舅姑之侧。
呜呼,夫人流庆其未艾!
为族侄求婚书 南宋 · 陈渊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一、《默堂集》卷一九
葑菲不弃,幸尝附于高门;
声气所同,将复修于旧好。
过恃朱、陈之契,辄忘齐、郑之嫌。
仰缔华姻,俯惭非敌。
舍弟某,箕裘肄业,簪绂承家,已及成人,尚虚中馈。
女第二小娘子,懿德夙亲于保傅,善声久溢于庭闱。
坦腹东床,愧辱择人之鉴;
采蘋南涧,愿资承祖之能。
谨致薄仪,冀闻嘉命。
豫章公(借如村先生名作。) 南宋 · 陈长方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七三、《唯室集》卷三
公讳某,字后之福州闽县人太丘长之后。
曾祖某天禧中秘书省校书郎
、父,不仕,以德称于乡。
汝南周氏,都官员外郎辅之女。
公幼有大志,刻意古道,诸老先生皆奇之。
年十六,贡礼部,再上又黜。
因周游京洛两河,师友贤士,交一时豪杰,将有为斯世也。
元符庚辰岁,中进士第,授将仕郎江州德安县主簿
再调和州司户参军,岁满迁通仕郎建康军节度推官
丁父忧,服除,监在京河南炭场
用举者改宣教郎,充洪州司录事。
代且至,以疾终于官,享年五十有三,实宣和三年六月八日也。
葬于福州怀安县太平山。
娶吴氏,前卒,再娶林氏,太仆卿旦之女。
林公在熙宁元祐中再以论事去,林夫人守节义,得家法。
二男子,长方、少方,其季早卒。
孙二人,正学、正行。
建中靖国元年,朝廷更张泰陵政事,公移书邹侍郎浩,其略曰:「天下事,元祐引而西北,绍圣引而东南,今复引而为元祐矣。
仆之私忧,将恐有甚于绍圣者」。
后党锢起,如公言。
与陈公瓘友善,陈公材高,作《材论》讽之。
陈公在谏省,公多所裨益,独论造作局、论险诐私谒进退人材、论士气盛衰系国势轻重,其藁偶存。
陈公阴荐之,未及用而蔡京进。
陈公尝论必乱天下,欲并害公,会江州易守,以公名付之。
守来无所得,檄公按田湖口县,还以旱告,即劾受成胥史,失赋税。
奏上,遇二赦,犹请特旨废公
公在德安,实崇宁壬午岁
后三十年,当绍兴改元,族弟籍自蕲水李成之扰偶至德安,父老问其名氏族姓,知公弟也,委曲调护,全家以免。
和州,有狱不应死,守欲杀,久论不从。
一日,同寮大集,抱牍与辨于座。
守怒,以辞气相加,座上直者愤,弱者慑,错立引却。
公色平言庄,徐理前语,卒得要领而退。
有唁者,公曰:「历阳太守司户,何预我哉?
苟杀不辜,不以天下易吾介也」。
方暑,守与妇并卒,通判州事燕若霖挟怨不许治丧具,公为之尽力,不顾。
燕怒,未有以发。
守之子诉于朝,燕以罪去。
炭场五年,率漏未尽十刻出涖局,午而归。
朋游问故,公曰:「吾为禄仕,敢不谨职。
然居今唯此官为易塞责尔」。
自隐筦库,故人居政府,不一相闻,独闻一士,则身先之,汲汲甚于在位者,其自任又如此。
明堂礼官王升钧台江公公望之言,欲引公共事。
之学《易》,以明象为主,谓《易》为象而成书,圣人所谓尚其词、尚其变、尚其占,弃不取也。
故其制东宫车服,皆缋云雷,以《震》为长子、为云雷而已。
公与之言礼,不合,遂罢。
洪州,州吏何奭为奸利,前后数守,奭惟摘纸尾请书判。
公至,亦习故常。
会摄事,发其奸,付之李官,自此一府竦然承听。
守病求去,未得请,以政委公。
时游察院酢守舒州,书来,言江上舟往来,帆樯相望,颂公盈耳。
察院,公之师友,其言非相谀悦者。
后守至,公偶行县,军衣不时得,口语籍籍,州人稍引去。
公闻之,料金帛,具车牛而归,期以某日集。
时诸军哗于守厅事,入库索库官,道路什百为伍。
公至,呼其长与语曰:「军衣稍后,何敢尔!
何敢尔!
归营三日,以尺籍先后,受衣某所,敢后者有法」!
其曹素熟威信,寂然如水归壑。
会金帛亦至,州遂无事。
宣和中内府须求,权倖又因之,达官临州,畏首畏尾。
公于二事,每裁之以义,视弃官如去涕唾,人以蒙惠。
然其官居下,故非卓然系天下兴衰治乱者。
疾病卧,邑人日诇医家。
既没,哭有失声者。
事乖人欲,则相与叹咤曰:「陈司录在,有此耶」?
天下善类无不悲悼。
龟山杨公时、横塘许公景衡皆有「为国家痛惜」之语,欲述治行,未果而二公没,呜呼!
公之学以有诸己为基,以大而化为极。
发齿暮矣,拳拳焉不知其他。
齐家事君、处人应事,一出于诚,虽委蛇曲折,往复万变,而卒归于是。
从仕二纪,丁君子汇征之,又不幸不年,见于世者唯此,此天下善类所以闻之而悲也。
乃若负至学,忧斯世,而不少贬,以觊幸于直寻,则其道固如是。
铭曰:
望之若斧,深之若矩。
体魄降于土,莫敢易其常古。
学兮知天,行兮罔愆。
不施不传,所啬者年。
石纪遗躅,人子之欲。
过者必肃,孰为无父之国?
徐氏墓志铭 南宋 · 陈造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六六、《江湖长翁集》卷三五
明之定海隐君子,其储德毓操家政可法,如刘君宜之最其优者。
究所以致此,实内有彊助,其配夫人氏之力为多。
夫人生于慈溪之徐氏,归于刘君,有二子二女,其孙三,其女孙四,其曾孙男女三。
方其在家,女德妇仪,与性而俱,不以矫揉。
暨为刘氏妇,承以顺,迪以义,惎以礼,逊延士,辑睦乡闾。
治生不贪,予人不靳,然不害其优裕,用能植立门户,为持家者表式。
其遇子若孙,严毅而不失爱,诲诱而不云渎,择贤师儒,授以诗书。
里之可教而无力者,馆赡之,为子孙友。
逮今庭兰侁侁,仪观伟甚,儒业有闻,皆夫人启其源。
自幼至老,德日以茂,誉望随之。
乡人诲其女,必曰:「盍法是」!
第其族姓,必曰:「刘氏有敬姜焉」。
见贪啬者,必嗤之曰:「不愧徐夫人乎」?
享年七十有八。
生以某甲子,殁以绍熙壬子十月二日
其谢世后刘君几年,而家道益大以治。
长子某,次,未仕。
长女适,次适,皆先夫人卒。
、某、某,孙男也,业于郡序。
孙女,长适,自馀与曾孙男女皆幼。
平生孳孳懋德,闻人善,奖导之恐不遂,耳毁訾之言辄不怡。
素喜佛书,属纩之际,超然而逝,若释氏所记者。
夫生为乡曲师,殁以寿,远若迩犹曰胡不百年,呜呼,真不愧古图史,贤哉!
宰是邑,其长子怀经来客,久弥敬。
一日踵门有请:「将以来年春偕先君合葬于香山之原,不可无铭,非子尚孰宜为」?
乃为之铭曰:
德丰,世道隆
备厥躬,始以终。
我铭之,诏无穷。
致政朱公墓志铭(代人) 南宋 · 陈造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六六、《江湖长翁集》卷三五
致政朱公既卒之二年,其子绂走书吴门,谓其里人罗某曰:「先君襄事有日,当有铭,舍子谁宜为」?
某不克辞,姑次其行业始末。
公讳某,字某,抚之临川人
曾祖某,大父,考,皆不仕。
公幼而悟敏,学力超迈。
志未竟,考以家务委之。
细大区处无遗虑。
家富而行益修,亲说之,谓吾子克家而孝。
抚一弟,谓吾兄视吾犹子。
其族人称其洪毅,曰:「尝陵之,不吾较也」。
其邻里乡党赖其训惠,曰:「顷邑荒政有绪,公则主之,至减直发所有谷,富室取则,价为平」。
建东西塾于家,受业者赴之,待之与其子均
盖其资质淑茂,进善累德,得之自然,继以不怠,古所谓笃行君子者欤!
淳熙丙申甲辰,庆寿之恩霈,再授修职郎,夫人陈氏赐冠帔,以其子士与乡荐,故有此拜。
乙巳八月十有六日,以微疾卒于正寝,享年八十有三。
子男六人:绂、绶、绮、绩、士、纮。
女一人,适进士宾王,先公五年卒。
孙男十二人:损、复之、丰之、涣之、震之、谦之、渐之、兑之、益之、履之、革之、升之。
损早卒,丰之亦尝与乡书,馀方就学。
孙女十三人:长适进士廷秀,馀未嫁。
曾孙男二人。
将以丁未日葬于新丰乡之奥原。
与其子士偕游场屋,故得公为详。
呜呼!
士抱所有,不克时施,有渊渟,无雨施,古今所叹。
然其裕于躬,刑于家,孚于乡,足以示规检无穷,使凡为子弟、为家景其风,将曰九原可作,则亦可以自慰。
铭曰:
内之充,甚粹而醇。
啬厥施,积诸其身。
家而乡,罔底于君。
羡以储,利其后人。
丁君墓志铭 南宋 · 陈造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六六、《江湖长翁集》卷三五
士生世以才若德,既其穷达,则命存焉。
君子知人且知天,阅古今无怨尤,即丁君之初终,益信不疑。
君信之怀玉人,乐鄂渚土风,因家焉。
储德植操,辈行古特立士。
其事亲孝,其行身谨,其持家和而节。
其知识闾里推其贤,服其化,颇被其振拯。
凡士所当有者,君优之。
求所以然,盖由学问出。
君幼则嗜诗礼,工著述。
奉亲应物之暇,书不去目,从师友四方,不惮也。
戴公几先官仪真,苗公昌言秣陵,率诸弟从之游。
其文新奇浑厚,落笔数千言。
一举于鄂,与弟之炜联镳,忌者以土著藉口,讼而闻罢。
君怡然不沮,而志加励。
淳熙甲午,三举于漕闱,皆与计偕,则以助边补授而试,然皆屈于春官
人为君愤唶不平,君若不闻,益懋于业,为古学,计其远大者。
家有室,旧榜「延」,盘薄其中,焚香盥沐,课未见书。
诗与气益昌,名与业日隆。
谕子侄以不倦不息,谆谆焉。
盖其学有裕,其德义不馁,益知士之行由问学乎出,尽善无议也。
而不得齿一命以卒,惜哉!
夫积诸身者可及诸物、行诸家,淑诸乡闾者可施诸君、推诸官,而事与理违,君子天人之说,至此犹置之欤!
君之卒,绍熙二年十一月壬子也,享年若干。
曾祖某,祖,父,皆不仕,而儒其家,收书教子汲汲,至君父子而盛。
四弟:某、某,早世;
,不仕;
,见官襄阳
娶章氏,生三男,曰、某、某,克嗣其业。
长女适进士,次适成忠郎赵某
将以年月日祔葬于先君之兆,以与君厚,且知之审,来求铭。
铭曰:
骥也不使驰于千里,玉也不使器于玙璠。
能其人,不能其天,理则云然。
其不容没者,世所谓方贤也。
熊氏墓志铭(代人) 南宋 · 陈造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六六
夫人熊氏,世为抚之乐安县天寿乡人。
既笄,归崇仁吴君某。
时吴君已授室,慕其名德,故乐从之。
吴君有声于为儒,既壮请舍,贡数屈于有司,唶曰:「吾自揆可施于国,无路以进,施诸家,可乎」?
夫人譬解,且赞之,曰:「翁才德如此,顾不遇,命也,淑诸子可也」。
佐其营理不遗力,家遂以饶。
吴君卒,生几男,其三夫人出也,继而异其居,所得产薄甚,然不以介怀,其后家道日益给足。
享年七十一而终。
其生以宣和之癸卯,其卒以绍熙之某甲子。
其持家,乡人敬慕,既殁,咸取法焉。
夫人卓有高识,思遵吴君志,笃意教子,馀不甚经意,每立三子,诲以励业,曰:「汝无以立于世,孤先人望,非吾子也」。
始其别居,仅有米一囷,属亲旧择师,果吾悯,即予是,外此吾无有。
得师严甚,三子小迕,怒之往往过当。
夫人喜曰:「自今吾可无忧」。
用是三子为举子著名,而长子某,被年恩,廷试名在第四。
夫人不靳于财,宗族有不给,凡老病若吉凶,随多寡赒之,己之衣食取不饥寒而已。
性严毅,不喜饮酒,时召诸妇,戒以异姓共处,当遵义忍事,闻者凛然服行之,幼长雍肃。
尝嗤世人徼福忏过,一诿之佛书,所行则多愧,胡为耶?
其言与行率不悖于道法,可不谓贤哉!
陈氏,吴君配也,生一女,适邑人进士缪兴时;
再娶王氏,生一男曰,一女适乐安进士周镡。
夫人所生,长曰,次迪功郎、新吉州万安
孙男十人,某、某。
曾孙三人,孙女五人,皆幼。
将以冬十月二十七日归葬于浮原天宝山下,走书行都,求铭于里人罗
惟夫人资禀高迈,守之彊,行之果,其笃于教子,古敬姜、孟母固应如是,而起家应时,无一可议,不书之,无以励俗且信后,故为之铭。
铭曰:
炳识以为之原,蓄德以培之根。
以大其门,以泽其子孙,以善其乡,载之公言。
孰吾取规,敬瞻此天宝之原(《江湖长翁集》卷三五。)
绍熙:原误作「绍兴」。
按:墓主生于宣和癸卯(一一二三年),得年七十一,应卒于绍熙癸丑(一一九三年)。今据改。
少保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益国公周必大登极恩赠三代制 其一 曾祖故朝奉郎太师潭国公衍加封秦国公 南宋 · 陈傅良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一
敕:朕嗣守丕图,永怀元老,而访落不与于庙谋也。
尝告在廷,晋爵亚傅,则所以推本世系,以宏贲其先正之祧,庸可后乎?
具官某曾祖某,躬行对于古人,宦学闻于当世。
位不称德,士论惜之。
夫屈于名者享其实,不获其身者遗其后。
是宜燕及曾孙,蔚为名臣,遍仪三事,光辅两朝也。
则追录其积行之勤,增华其种德之报,大启土宇,晋封三秦,非以为生,盖礼之称。
可。
张淑妃明堂恩赠三代制 其一 曾祖 南宋 · 陈傅良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二
敕:朕有事于合宫,既蒙嘉贶;
均休于戚里,益广茂恩。
眷言妃德之贤,夙备皇宫之列。
爰稽邦典,追贲曾门。
具位某氏故曾祖某,谦和本于性资,醇厚推于乡党。
善修于身,而不享其报,庆流于后,而端有其原。
迨其三世之孙,遂应四星之象。
兹朌祭泽,爰陟师垣
精爽如存,宠光是服。
可。
同知枢密院事京镗初除赠三代制 其一 曾祖赠太子太保 南宋 · 陈傅良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三
敕:昔宣王中兴,登用将相,必推其世系,本之始祖。
南仲召虎、韩侯之雅,皆为此言。
谓是文、武、之世,积累致然,而非一日之故也。
具官某故曾祖某,躬行对于古人,乡誉高于月旦
而怀道不试,有识惜之。
爰及曾孙,遂生贤佐。
夷考其世,则朕之得人,所自来远。
原始根本,可独愧于周乎?
追锡宫保,视仪孤卿
虽曰旧章,实应经谊。
可。
张忠甫志铭1181年 南宋 · 陈傅良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六、《止斋先生文集》卷四七 创作地点: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
忠甫为人严重深博,善忍事镇物,绝有材智,抑不使出。
其气貌沈沈,伟然丈人也。
年方少,连五试礼部,不中,授特奏官。
忠甫每自悼不第进士,虽宦达,将不得与文墨议论,亡足以著儒效,遂弃去,以居养其母仪妻子、是正朋友为事。
盖晚而学诗书,讲诵数年。
既大通风人美刺与古丧祭上下之交立教微意,以为天下国家可推此而理,此孔门之所教而传也。
益负其学,自刻苦贵爱
或言诸朝,禄以监岳,忠甫谓徒费县亡谊,历三任不食其禄,亦不书考。
执母夫人黄氏之丧,自饭含至于既窆,凡所以诚信其亲者,自括发至于既祥,凡所以哀恫其身者,质诸《士丧礼》,无不合也。
初,忠甫独追古辈,好绳俗以己学,无以寓见,则时时为文章;
铭人父祖,有讽有劝,皆不虚书。
于族姻之丧,为之治衣衾棺竁,绌巫佛,强其为此,禁其为彼,人颇谓怪,至交口哂骂之。
忠甫说甚长,而未之服予也。
及见其躬行,极人之所难,然后翕然加敬,尊信其说,有从之者;
虽不从者,亦内愧莫之敢议也。
然而忠甫之言曰:「吾生不免为今人,吾行岂敢为古人?
吾于闾里后进,随和唯诺,一若庸庸然,吾何贤哉」?
呜呼!
忠甫盖已顾避黾勉如此,犹久而后与乡人合,使尽己有耶,人必且大怪,宜愈难合。
使得其位施行之,则必怪之者愈众,亦愈流落不偶,不得其志,故忠甫一意忍穷以死,而非其释然不屑于世也。
忠甫与其友薛士龙郑景望齐名于时,而二人皆仕矣。
士龙一见人主,语意合且大用,而为政者不悦,去之以卒;
景望三入朝,二十馀年,其卒也位不过九卿
二人尝勉忠甫仕,忠甫不应,久之,而道不行,功业不就也,则未尝不壮忠甫之决,而推逊其高。
呜呼!
是可不谓之贤欤?
忠甫讳淳姓张氏,世永嘉人
曾祖某、祖、父
娶潘氏,休宁蔚之女。
年六十有一,以岁之元日卒。
以其年十有一年乙酉祔葬于吹台乡桐屿黄夫人之兆,实淳熙八年也。
二子:凡、几;
三女,适袁州州学教授潘宇、进士刘嗣僖、卢趋。
将葬,潘氏曰:「吾夫子之友,惟陈君在,且余家婿。
铭夫子无以易君者」。
然则,其可辞?
铭曰:
勇避而不趋,人以为为异也;
愁苦以行之,人以为为利也。
我师古人,孰今不弃也?
犹有鬼神,殁其宁于地也。
陈习之圹志1185年 南宋 · 陈傅良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八、《止斋先生文集》卷四九、《永乐大典》卷三一五五 创作地点: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
吾友陈谦益之之从弟讳说,字习之,娶敷文阁直学士薛公良朋之侄孙女,知芜湖县圭之女。
生子男五人:蒙、晋、师、贲,其第三子涣为益之后。
年三十,益之以文字知名当世,所交多闻人。
习之雅好修,尝从其兄问师友,讲求古今,益之绝爱惜,欲引而置之诸公之间也,而习之病矣。
淳熙十有二年正月丙午卒,其卒十有二月二十有二日,薛氏奉其柩,葬于所居里潘塔山之麓。
其僚友林载来请余识焉。
习之故学于余,且益之中都,余宜以其姓名附于后。
陈氏世家永嘉县某乡里,曾祖某,祖,父
徐妇赵氏墓志铭1174年 南宋 · 陈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四六、《陈亮集》卷三七 创作地点: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
余往贫不能自食,乡人徐介卿欲以子硕属余,而使食焉,余谢不敢。
其后计穷,竟出此,而介卿之死久矣。
自其故所往来,皆莫余助,其势独难于介卿在时,以是尤念介卿
已而闻硕联姻皇之近族,冀得官以立门户,余窃嗟是非介卿之意也。
然硕方务学不辍,晚又见其文日以进。
今年春三月十有四日,其妇既归,殊不类贵家儿女,上下相顾欣然,其姑大恨得妇之晚。
余时为客,亦以为事往往出意料之外,介卿于是可以瞑目矣。
甫二月,而其妇病。
及余客临安,得硕书,告以妇死,惟恨不孝不克事姑也。
硕哭之过悲,将以九月之十日葬妇。
未及有子,异时孰知其妇之为可哀也!
曾祖某嘉国公
集庆军节度使。
,今为武翼郎主管台州崇道观
于是陈亮同甫与之铭,而叶适正则为之书其石。
铭曰:
徐氏再世之墓,其名曰季园。
旁有小冢,是为濮王六世之孙而硕之室。
为女二十有七岁,为妇一百有三十日
生死宜之,是为永毕。
汉英母夫人沈氏墓志铭1188年 南宋 · 陈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四六、《陈亮集》卷三八 创作地点: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
余世居永康之村落间,雅不喜游城市,遇友朋在焉,则过之。
一日,遇同舍生姚怡顺道于阛阓中。
其门桑柘环合,一径幽长,如幽人逸士之居。
升堂而拜其父,则风貌淳古,语言质实,使人失其所以欲富欲贵者。
竹床瓦器,品具精洁,闺门济济,又若不待礼法而自合者。
余虽不及请拜其母,而心知其阃内之懿矣。
久之,而怡之母夫人死,死后乃知其为故吏部尚书陈良祐之外兄弟。
盖其夫妻安贫,不以亲戚之贵达而有赖焉,虽其友之子不得而知。
夫人从子徐君之茂,登科从仕,日月有闻,而怡之友林君大中徐君木亦浸浸有列于朝。
独怡蹭蹬太学,夫人亦不以是而愧其子,徒欲其学业之久且不怠也。
夫人姓沈氏。
曾祖某,祖,父
婺之金华人
年若干,归永康姚君
子男一人,怡也。
女若干。
孙男若干;
女若干,适
夫人以怡入太学,遇高宗皇帝庆寿覃恩,得封孺人
嫁之若干年,卒于月某日。
越一年,当淳熙戊申冬十一月十有八日,葬于邑之承训乡马义弄之原。
而以铭属其友陈亮,辞不获,则叙其略如此。
铭曰:
不使其夫有赖于人,不使其子有羡于人,此其德之深且厚者,故所以宜其后人。
铭以昭德,独可非其人乎!
真西山 其二 南宋 · 陈宓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五五、《复斋集》卷一一
某窃以春序向分,群生畅茂。
恭惟某官治行昭卓,实惠在人,神明介助,台候起居万福。
某去秋人回,蒙报翰,眷劳甚宠,重以馈赐之厚,感刻一诚,旦旦不忘。
距门墙二千里,非颛人不能致,休誉无日不盈耳,初不异寘身诲席之侧。
海道遂宁,褒增峻秩,以儒雅章句之业,不动声色,坐夷大患,识者谓曷不上佐天子,外抚四夷。
缙绅素期,至是益信,更愿不倦,以副舆情。
某学苦过时,才又朽腐,得一小垒,救荒不给。
盖郡以商征为命,部餫者率挟商以行,小不如欲,谤议随之,虽文公不能免。
然以古道律之,要是有愧,日思所轻,以之耻过作非,莫此为甚,祗有速归,诚为上策。
边事无闻,山东所资群盗,名既不正,驾驭失策,恐有萧墙忧。
恰方见崔秘监豫章来,言光州有警。
又准漕司行下,造粮船五只,各千料。
江西牒报,已发起戍卒一千五百人,旦夕过此,江淮骚然,民力亦不可支,殊未知税驾之地。
门下荣满伊迩,得遂雅怀,少憩里闬,至幸。
某方着足汤火,安之若命。
舍弟某书来,道感激教诲存全之恩,兄弟同此一情。
因其人回,附此拜状,尊生之祷,不敢赘陈。
真西山 其二 南宋 · 陈宓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六一、《复斋集》卷一四
某皇恐再拜,上问寿母太夫人,敬惟福履山巩。
令弟判院未及拜状。
令嗣新恩学士昆季为学日益,老人拿累,悉申起居。
舍弟某试邑,乃得大贤为之师,才短尚望教诲。
县令时实难当才,或事办治,或事抚摩,要未易兼得,必不得已,则取其事抚摩者。
此间三邑,独都昌游宰、陈尉奋身儒学,刻意爱民,今年只有两削,各以举之。
游之才虽似少不逮心,然当三年两旱,民力极困之后,一切抚循,不敢一毫有扰。
今年新税既放八分,昨八年总所米纲经贤部使者申明蠲放,至今催督未已。
今年之欠,又不知何时可已。
都昌月桩欠淮东总所七千缗,不获已,郡为每月带补六百千,新年所欠又复,未知指准,大率不可为。
已力勉其究心耐事,郡中月解不敢趣之,而为其输上司之赋,不然则彼有去志,邑益坏矣。
源流非一日,诚可叹也。
郡以税务为急,它时茶盐有征,今去其泰甚者,以岁计蠲四万缗,与船粟之所谓力胜者,又不在是。
一切宽之,始得米舟辐凑,而郡帑则枵然矣。
一味省节,恐亦可以支吾。
边头绎骚,近方少息,制司调敢勇士,本军得二十人遣之。
继又行下,不可多发,此乃事宽之验。
戎狄寇盗,分据中原,我师不宜弛备,则屯田之策正是可行之时,但恐事宽则忽而不为,天下事每患如此,使人长叹。
无繇面许,第有曕咏。
李果州已到,卿此间士人有遇从者,闻其言行为详。
去冬之逝,识与不识皆为流涕。
因知八年之旱,江东之民有命其子曰「真留」「李留」,父老至今感叹。
昨蒙授以江东成规,开发良多,事力薄又后时,不能效其百一,随宜区处,粗不至缺事。
它日亦编颜拜呈,心之精微不能槩布,仰乞台照。
大理正广东运判曾君墓志铭 南宋 · 陈宓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六九、《复斋集》卷二二
君讳噩,字子肃福州闽县人
其先自光州固始入闽,散处泉、漳二郡,子孙多为名公钜卿。
公之七世祖某官至某路转运判官
曾祖某,祖,以舍选充贡士
,登乾道进士第,丞吉之吉水县,终于官,累赠中奉大夫
妣姚氏,令人。
公在成童,奉中奉公柩归葬。
服阕,继遭内艰。
以家事诿其弟严曰:「先世儒业,未究厥蕴,续闻成宗,岂不在我二人。
汝抚诸妹当门户,我携书入都」。
壬子秋,以赋冠两浙附试。
癸丑登第,筮尉瑞州上高。
民贫易于为盗,公为文训谕之,盗为衰息。
廨宇久敝,撤而新之。
学无课试法,自公倡,始大比岁,集人士拟试,远近来者数千百人,是诏邑士预计皆者倍曩日。
再转监行在惠民局
时权臣用事,公恬于下位。
开禧丙寅,兵兴费倍,摄封桩库,感慨献箴,大书于壁,辞警而切,寓意讽谏,识者韪之。
嘉定戊辰,上皇帝书曰:「积弊未易革,人心未易服,公道未易行,下言未易通」。
其目有八:一曰去苟安,二曰革欺诞,三曰正士习,四曰惜微财,五曰权楮币,六曰安田里,七曰无使号令行而下不信,八曰无使下人得轻其上,皆切中时病。
用举主六员,改宣教郎、知泉州晋江县。
嘉定壬午,用从臣荐,诏中书籍姓名。
常语人曰「惟公能生明」,故莅官律己以严,待人以恕,强抑弱扶,讼平狱清。
学宫久颓,增葺新焉。
洲有东山渡,潮汐往来,遇风舟覆,人以病告。
太守邹公将舆梁其上,公谓东山湍驶,不可叠石为趾,乃相浯浦之湄,分委营干,不日而功告成。
岁在壬申,楮禁方严,部使者按行,课产停楮,违者有罪,民听惶惑,至鬻家具以易之,价为之踊。
公力白于郡,请从民便,勿强抑之,使者悔悟,禁弛而民遂安
乙亥秩满,转承议郎通判建宁府
吏部尚书范公之柔礼部曾公从龙户部李公珏交荐于朝,三月改监左藏东库
是岁夏旱,应诏言六事,一曰明大义,二曰通下情,三曰顺民心,四曰固邦本,五曰杜请托,六曰戒专杀。
其言恳慨,皆关国体。
在职二年,转朝散郎干办司审计司
未踰年,轮对,除军器监主簿
嘉定庚辰,与校省闱,所取多得人。
迁大府寺丞
辛巳春,持公试文衡,就院迁大理寺丞,摄司直三月,多所平反。
尝太息曰:「人贵知足」。
遂求外补,出刺潮州
不言而示民以好恶,下车首葺学宫,重建韩昌黎赵忠定之祠,民听翕然,为之一新。
斥兴利之说,蠲坊场之逋,榷歛之亡艺者,如近城三十里之市征、海阳女户丁米之类,一切革去。
撙节浮费,而郡计自足。
至于听断精明,吏不容欺。
人有以死罪诬诉者,公察其情,不为急追,未几果获,人皆叹公之明。
潮俗以人命同货贿,犯重辟者惟赂乡保、邑胥,十无一闻于郡,杀人不复死,视以为常,武断横行,冤气莫伸。
公力革之,自是人不滥死。
诸邑簿尉之俸以励廉,置大比计偕之库以厚士,创义廪以恤游宦之孤,营丛冢以掩暴露之骸。
精祷龙祠而雨旸必应,鹳巢傍揭而飞鸢远去,人皆以为公之精神感格者如此。
朝嘉治最,擢将漕本道。
轺车所至,劝勉官吏,荐举不徇势要,黜吏退无怨言,革摄官亲旧之托。
斥诸场和买之赢,续食加礼至于十倍,而贡士无赢粮之病。
邮传更新,禁戢侵暴,而逆旅无丧斧之虞。
或摄他司,亦每每加意,恢羊城教养之宫,而伦魁杰出;
仓台解纽之俸,而遗孤感恩。
暂领琛权,则唯柅吏奸,而未尝一窥其帑藏。
则公于所莅之官,宁有一毛之愧心耶!
宝庆二年三月,召赴行在,民走送百里,经旧治,民如见亲戚。
抵家会亲朋数日,感微疾而终,享年六十。
积阶至朝议大夫封闽县男食邑三百户
公年七岁能属文,有「江吞天上月」之句。
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废卷。
既第,专精于学,辛勤如布衣时,及贵,自奉不改。
其旧文章典雅,有《义溪集》十卷,《班史录》二十卷,《通鉴节要》十三卷,《诸子要语》、《左氏辨疑》等书,藏于家。
公为人乐易,与人相待初终不变,友爱兄弟,出于天性。
弟侄皆以公故覃恩补官。
男一人,蕃宗,将仕郎
娶李氏,再娶王氏,皆令人。
其孤以书抵陈某曰:「吾父与君同为邑长于泉,又尝同朝,君为知我父者」。
某病久废笔砚,辞谢经岁,请不倦,乃为之铭。
铭曰:
鼻祖乘轺,始迁于闽。
迨公七叶,世官是仍。
继踵儒科,蚤岁秀发。
先志未伸,有子闻达。
翱翔鹓鹭,有德可言。
麾节并持,惠渐海壖。
儒馆既新,邮传亦葺。
钱粟别储,孤寡遍及。
召未及诣,拖绅东首。
甲子一终,亦足谓寿。
铭以昭之,垂于不朽。
乐安县治记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八四、《西山文集》卷二五、《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八八九、雍正《江南通志》卷一二六
乐安之为县,百四十有馀年于今。
斯民蒙累圣涵濡之泽,休养生息,日庶以蕃,为令者得与田野相安于无事。
绍定之三年,不幸盗发邻壤,燬雩都,蹂宜黄,乘间捣虚,出吾不意。
于是信安张侯渭叟之为宰未阅月也,报始闻,侯命励射士,纠民兵,未集而寇大至,吏与民四出以避其锋。
寇退,侯自悼至官晚,不得豫饬守备以全吾民,则请于州丐罢去。
邑人闻之者,皆曰吾邑之令贤令也,其可舍诸?
则相与白州,求侯还故官。
曰:民不能舍吾,吾亦不忍忘吾民也,顾无屋以居,奈何?
邑之士陈氏曰:吾令贤者也,令而还,吾请任营建之责。
侯又曰:有屋矣,无财,奈何?
曾氏曰:吾令贤者也,令而还,吾请致饩之助。
郡太守黄公叹曰:民之爱令,一至此乎!
然非兵无以卫吾民。
则命简锐卒五百戍其境,以壮境之形势。
侯乃还治其人,遗民之脱于锋镝者,亦扶老携幼以归,侯疚心拊摩,若己瘝恫。
凡若干月,里庐之残毁者浸复,呻吟者浸息,而县厅事之堂若燕私之室亦相踵告成,盖靡钱缗若干,其凡出于某氏而众又协助焉。
方侯之遇盗也,县民有系于狱者,盗问之,民绐曰:「非令也」。
侯遂免。
高柴尝刖人,既而以难出奔,而其免己者即前之所刖也。
盖因罪用刑,吾无心焉,此高柴之所以免而孔子之所以叹也。
张侯之释于难,其亦若是乎!
至官寺之营建,又一惟民是赖。
呜呼!
观乎此,则知「民之秉彝,好是懿德」,令未尝有异乎古也;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古未尝不可复于今也。
然则谓礼乐教化不足善其民者固谬,而以弭笔之名丑江右之俗者又益谬也。
县治故有室名「不欺」,侯复其旧扁,日处于中,思所以答其民之望,而书来请识本末。
予谓侯之至官属尔,民何以知其贤而免之,又何以知其贤而经营其居若不及?
《传》曰:「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夫」。
侯天资懿实,履践素笃,故未施信而民信之,今将有以答其民,亦曰尽吾诚而已尔。
先儒有言:「无妄者诚,而不欺其次也」。
盖无妄天之道,不欺者人之道,悠久不息则人而天矣,侯其勉乎哉!
不欺于己斯不欺于民,不忍欺其民,民亦不忍欺其上矣,此予之所望也。
若曰发擿以为明,鸷击以为威,而欲民之不我欺,侯固弗忍为,继侯者亦当知所择也。
陈氏名某,以恩授官;
曾氏名,以恩授官。
侯今为奉议郎姓黄名炳,今以提举常平兼知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