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释疾文 其一 粤若 初唐 · 卢照邻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十七
余羸卧不起。行已十年。宛转匡床。婆娑小室。未攀偃蹇。一臂连蜷。不学邯郸。两足匍匐。寸步千里。咫尺山河。每至冬谢春归。暑阑秋至。云壑改色。烟郊变容。辄舆出户庭。悠然一望。覆焘虽广。嗟不容乎此生。亭育虽繁。恩已绝乎斯代。赋命如此。几何可凭。今为释疾文三篇。以贻诸好事。盖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删书者其有栖遑乎。国语之作。非瞽叟之事乎。骚文之兴。非怀沙之痛乎。吾非斯人之徒欤。安可默而无述。故作颂曰。
粤若稽古。
烈山兮。
远矣大矣。
臣太岳兮。
钦哉良哉。
有太公兮。
卷舒龙豹。
奄经营乎四履
先生兮。
乘骑日月。
期汗漫乎九垓。
尚书抗节兮属炎灵之道丧。
中郎含章兮遇金行之纲颓。
彼圣贤之相续。
信古往而今来。
人何代而不贵。
代何人而不才。
郁律崛岉兮。
昆陵之玉石。
泮涣粲烂兮。
象星汉之昭回。
尔其为广也。
碧海云蒸而地合。
尔其为峻也。
赤城霞起而天开。
暨中朝之颠覆。
家不坠乎良箕。
绍金柯而玉秀。
穆兰馨而滋。
弥九叶而逮余兮。
代增丽以光熙。
清风振乎终古。
妙誉薰乎当时。
皇考庆予以弄璋兮。
肇锡予以嘉词。
名余以照邻兮。
字余以升之。
余幼服此殊惠兮。
遂阅礼而闻诗。
于是裹粮寻师。
搴裳访古。
探旧篆于南越。
得遗书于东鲁。
意有缺而必刊。
无文而咸补。
入陈适卫。
百舍不厌其栖遑。
累茧重胝。
千里不辞于劳苦。
既而屠龙适就。
刻鹄初成。
下笔则烟飞云动。
落纸则鸾回凤惊。
李膺而窃价。
张华而假名。
郭林宗闻而心服。
王夷甫见而神倾。
俯仰谈笑。
顾盼纵横。
自谓明主以令仆相待。
朝廷以黄散为轻。
及观国之光。
利用宾王
谒龙旗于武帐。
挥凤藻于文昌。
先朝好史。
予方学于孔墨。
今上好法。
予晚受乎老庄。
彼圆凿而方枘。
吾知龃龉而不当。
是时也。
天子案剑。
方有事于八荒。
驾风轮而弱水
飞日驭而苑扶桑。
戈船万计兮连属。
铁骑千偫兮启行。
文臣鼠窜。
猛士鹰扬
故吾甘栖栖以赴蜀。
分默默以从梁。
其后雄图甫毕。
登封礼日。
方欲访高议于云台
考奇文于石室。
销兵车兮为农器。
休牛马兮崇儒术。
屡下蒲帛之书。
值余有幽忧之疾。
盖有才无时。
亦命也。
有时无命。
亦命也。
时也命也。
自前代而痛诸。
道之乖也。
则贤人君子伏斧锧而不暇。
时之来也。
则屠夫饿隶作王侯而有馀。
三仁猖狂兮为奴为戮。
八子狼狈兮为醢为菹。
长剑以撝。
尚想华亭之鹤。
孤舟欲近。
遥忆阊门之鱼。
史迁下于蚕室。
邓艾徵于槛车。
康既幽而孙登
宣屡困而惭宁蘧。
固其闭门少事。
蹈沧海而辞组。
开卷独得。
茂陵而著书。
起清流之浩漫。
长愿嗟乎灵胥
重曰。
积怨兮累息。
茹恨兮吞悲。
怨复怨兮坎壈乎今之代。
愁莫愁兮侘傺乎斯之时。
皇穹何亲兮诞而生之。
后土何私兮鞠而育之。
何故邀余以好学。
何故假余以多辞。
何余庆之不终兮。
当中路而废之。
彼有初而鲜克兮。
贤者其犹不欺。
况陶钧之象物。
胡不贞而谅之。
岂其始终爽德。
苍黄变色。
无心意乎簪履。
有悲哀乎杨墨。
已焉哉。
天盖高兮不可问。
地盖广兮不容人。
钟鼓玉帛兮非吾事。
池台花鸟兮非我春。
寂兮寞。
岁岁年年长少乐。
慌兮惚。
朝朝暮暮生白发。
怆恍懭悢兮无所见。
宛转联蜷兮独向隅。
状若重狴圆扉之受绁。
又似乾池涸井之濡。
鸾凤之翮已铩兮。
徒奋迅于笼槛。
骐骥之足已蹇兮。
空怅望于廷衢。
龙门之桐半死。
邓林之木全枯。
苟含情而禀气兮。
孰能不伤心而疾首乎。
歌曰。
岁将晏兮欢不再。
时已晚兮忧来多。
东郊绝此麒麟笔。
西山秘此凤凰柯。
死去死去今如此。
生兮生兮汝何。
山晚忆陆子远沈明卿十二韵 明 · 蔡羽
初冬天未寒,雨过林光接。
丹柽拥青厓,重重间云叶。
古木猿垂条,山城鸟归堞。
阡陌俱悬黄,凫葵已落荚。
鸿雁护水田,霜皋喜初涉。
拟过孙登巢,将询谢公屟。
沙明月欲生,酒清未同歃。
安得二三子,松下听缓颊。
金阙烟际来,蓬莱镜中叠。
暝钟逾岭长,岚阴向晚怯。
行曳碧涧端,眠与白云贴。
山空瑟不鸣,涧下谷风猎。
素琴传 唐 · 司马承祯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十四
桐琴字清素。
临海桐柏山灵墟之木也。
其先自开辟之初。
禀角星之精。
含少阳之气。
昭生厚土。
挺出崇岳。
得水石之灵。
育清高之性。
擢干端秀。
抽枝扶疏。
盘根幽阜。
藏标散木。
经亿万岁。
人莫之识。
唯凤从之游。
以栖荫焉。
神茂灵嗣。
子孙弥远。
承先冑之乔者。
聚于鲁郡峄山之阳。
分株徙植。
略遍诸岳。
既因地受气。
亦殊体异材。
云和空桑。
冬夏异奏。
绕梁焦尾。
世代奇声。
伏羲氏之王天下也。
以谐八音。
皆相假合。
思一器而备于律吕者。
编斲众木。
得于梧桐。
制为雅器。
体名曰琴。
琴者禁也。
以禁邪僻之情。
而存雅正之志。
修身理性。
返其天真。
夫琴之制度。
上隆象天。
下平法地。
中虚合无外响□晖晖有十三。
其十二法六律六吕。
其一处中者。
元气之统。
则一阴一阳之谓也。
而律管有长短。
故晖间有赊促。
当晖则鸣。
差则否。
亦犹气至灰飞。
时移景正。
神理不测。
其在兹乎。
上为人颈人肩。
取其发声之位也。
中为凤翅。
取其来仪之音也。
末为龙龂。
取其幽吟之感也。
其馀形制。
各因用立名。
施以五弦。
绳缲有差。
品以五音。
调韵成弄。
于是奏之。
通神明之德。
合天地之和。
黄帝作清角于西山
用会鬼神。
虞舜以南风之诗。
而天下理。
此皇王以琴道致和平也。
故曰琴者乐之统。
君臣之恩矣。
师旷晋平公奏清徵。
元鹤二八。
降于廊门。
再奏之。
引颈而鸣。
舒翼而舞。
瓠巴鼓琴。
则飞鸟集舞。
潜鱼出跃。
师文各叩一弦。
乃变节候。
改四时。
总诸弦。
则景风翔。
庆云浮。
甘露降。
醴泉涌。
此明闲音律者。
以琴声感通也。
黄老君弹云和流素之琴。
真人拊云和之琴。
内经号琴心。
涓子著琴心论。
此灵仙以琴理和神也。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
七日不火食
而弦歌不辍。
原宪居环堵之室。
蓬户瓮牖。
褐塞匡坐而弦歌。
此君子以琴德而安命也。
许由高尚让王。
弹琴箕山
荣启期鹿裘带索。
携琴而歌。
此隐士以琴德而兴逸也。
伯牙鼓琴。
钟子期听之。
峨峨洋洋。
山水之意。
此琴声导人之志也。
有抚琴见螳螂捕蝉
蔡邕闻之。
知有杀音。
此琴声显人之情也。
是知琴之为器也。
德在其中矣。
琴之为声也。
感在其中矣。
无成与亏。
雅量贞固
有操而作。
响应通变。
至于五性有殊。
习之而愈励。
箕子全忠
子夏以明孝。
六情有偏。
听之而更切。
景公之酣乐。
汉祖之伤心。
与夫冥寂之士。
怡闲之居者。
希音通于反听。
太和冲于浩然。
孙登之神游宇外。
稷公之道长邱中。
猗欤。
夫子之所玩也。
宏矣深矣。
予以癸卯岁居灵墟。
至丙午载
有桐生于阶前。
迨壬子祀。
得七岁。
而材成端伟。
枝叶秀茂。
为林。
坚贞益其雅性。
飙涧为友。
清泠叶其虚心。
意欲留之栖凤。
而凤鸟未集。
不若采以为琴。
而琴德可久。
候琼霜之既降。
俟圭叶之凋去。
定阴阳之向背。
揆长短之尺寸。
尔乃取其元干
不暇待其孙枝。
甲寅年
手操斤斧。
自勤斲削。
重其清虚。
外运力思。
然琴之体。
既有人肩。
而无其首。
尚象之义。
将为未备。
斯所以圆其首。
曲其翅。
方其肩。
短其足。
自馀改制。
颇殊旧式。
七月丙戌朔七日壬辰造毕。
于是施轸珥。
调宫商。
叩其音韵。
果然清远。
故知彼偫山之常材。
此台岳之秀气。
用白贲之全质。
施绿绮之华彩。
遁世无闷。
有托心之所。
寂虑怡神。
得导和之致。
与其游灵溪
华峰。
坐皓月。
淩清飙。
先奏幽兰白雪。
中弹蓬莱操白雪引。
此二弄自造者。
其木声也。
则琅琅锵锵。
若球琳之并振焉。
诸弦合附。
则采采粲粲。
若云雪之轻飞焉。
众音谐也。
则喈喈噰噰。
若鸾凤之清歌焉。
因时异态。
变化不穷。
触类通神。
幽兴无已。
非丝桐之奇致。
何感会之若是。
取声之入神者清角清徵。
体之全真者素也。
故云见素。
字以厥义。
式表其德。
敬而友之。
乎益矣。
夫木之为用也多矣。
乐之为声也众矣。
未若以桐制琴之为也。
何者。
咸池率舞。
资八音之协。
箫韶来仪。
备九成之奏。
而桐树自延于丹凤。
琴声乃降诸元鹤。
为感通之所致。
斯在乐之特优。
岂不以其象法天地。
其音谐律吕。
导人神之和。
感情性之正者哉。
自古贤人君子。
莫不操之以无闷。
玩之而无斁。
左琴右书。
盖有以也。
清素者。
以山名桐柏。
而桐树生焉。
号灵墟
而灵气出焉。
故有将遽长佳材。
则成雅器。
调高方外。
弄送邱中。
同心之言。
得意于幽兰矣。
岁寒之操。
全贞于风松矣。
相与为冥寂之友者。
淡交于琴乎。
饿夫墓 清末 · 俞樾
饿夫,姓彭氏,名之灿字了凡。明季蠡县诸生也。甲申后,弃诸生,入浑县苏门山,饿死孙登台下。孙夏峰先生题其墓曰「饿夫墓」。庚戌岁有以其事实寄京师索题诗者,因赋此。
元蝉洁而饿,蜣螂秽而饱。
苟念嘑蹴羞,犹谓饿死小。
何况劫火人间烧,故宫离愁萧条。
何地可挂箕山瓢,何路可吹吴门箫。
侏儒侏儒亦孔丑,尔曹饱死竟何有。
夷齐结队下山中,巢许争先迎马首。
眼前突兀惟有孙登之高台,嵇康死后无人来。
芒鞋偶此过,划然长啸山为开。
千仞山,三尺土,饿夫之骨香千古。
谁其题者孙徵君,至今字字龙蛇舞。
我欲拜其墓,惜无介山田。
我欲吊其魂,惜无雍门弦。
但觉饿夫赫然在,生气凛凛干云天。
呜呼,先生竟以一饿传。
通判赵公墓志铭 南宋 · 陈宓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六九、《复斋集》卷二二
绍定三年春,山寇攻劫剑、邵、兴化,民大惧,走徙无所。
于是士者数百人状其事于漕使陈公,又告于郡将王公曰:「吾郡贰车赵公倜傥任大事,自为弧千张、矢万个,增守禦备,郡故无城,人心沮怯。
浮屠氏财力足以当其费之半,而上中户或愿助力。
漕使既捐缗钱二千为倡,而新史君之来,倘可上闻,求金以成之。
赵公才钜,倅贱事简,可任以版筑」。
公于是慨然专其事,亲躬临视,日役贰仟夫,因惠饥民,众心乐趋。
四月,事功过半,而公卒于官。
士民莫不哀叹,谓公经营劳瘁于始,而不及课功享效于终也。
其孤某诿其客江简辑公行事一通告某曰:「吾父心事唯子知之,今不幸殁,且扶柩北归,子其不忍我铭」!
某既与闻版筑,及见公陟降原隰,度基审势,勤且劳若是,谊不敢辞。
按公讳汝盥,字观之
太宗皇帝第四子商恭靖王之八世孙也。
曾祖仕炰,故任西头供奉官
祖不恺,故武翼郎主管台州崇道观
父善祐,故任秉义郎,赠宣教郎
先世自建炎间游宦徽、饶,因寓居徽之休宁,又从徙居婺源之鳙溪,公生焉。
自幼而孤,早已颖异,志尚不群。
兄弟四人:叔兄汝箴,笃志学问,博通经史,性命道德之说靡不精究。
壮岁三预漕荐,已而薄科举之习,将举贤良茂才科,会诏未下,遂刻意著述,不务进取,大抵推尊孔孟,排斥异端,合程、苏为一致。
柴公中行见而悦之,贻书袁公燮,约列荐诸朝,其略云:「贡士汝箴,操行清苦,著书满家」。
会诸公去国,不果。
公实师之,居官必迎与俱,事之如父。
主管公为兵部时,同寮有大辟囚窜逸,诬主管公,主管宁坐禠官而不与辨。
宣教公为人廉静谦退,不求闻达,自号为樗叟
公继志祖考,克勤克俭,从取应补右选,历四任,筦库猥剧,必躬振职。
都承吴公格向在兴国为同官,知公尤深。
后衣绣浙右,而公尚陆沈下寮,吴公慨然叹曰:「以长材而不见用,可胜惜哉」!
欲奏辟为仁和催煎,是缺惟左选再任人可入,公于资格不合,吴公力荐之朝,遂越调就辟。
整顿有经,课最视昔加倍。
工侍赵公崇和京尹赵公立夫大卿潘公槱皆露章以闻。
庚辰锁换进士丙科,改京秩,出宰章贡
视事之初,适丁旱疫,公一意抚字,深戒苛扰。
上司欲劝分,公曰:「此意固善,境内之有限,苟行抑配,不唯惠不及民,将见纷扰,不胜其弊」。
遂招集盐贾,遂致礼遇,从容劝告,人皆欣然。
未几未舟连樯,其直顿平。
且招医施药以愈病。
癸未之秋,洪水泛滥,赣实濒江,城中民居被害者居半。
公开后圃以安流移,又以钱米赈济之,邑民赖公再生者,不知其几。
三年郊祀,助郊上供之钱不少,累政全籍科罚,吏白故事,公曰:「有是哉?
我朝仁泽深长,恩意旷荡,今当郊而使赣民先受害,可乎」!
遂撙节浮费,未郊而已及额,申之宪司,明行蠲放,以为定式,人赖以安。
章贡旧俗珥笔成风,自公临政,绝告讦,明单辞,由是讼得其平,人不忍欺
昼廉阒静,暇日吟哦自适。
又捐帑以修学宫。
去之日,士民思之。
意尚端正,政事疏通,则见于待制左史郑公性之之荐。
行有廉隅,政先岂弟,则见于内翰程公珌之荐。
政尚中和,才优抚字,则见于尚书胡公矩之荐。
禀资通敏,遇事勤廉,则见于直院徐公凤之荐。
其见知于当时诸公者如此。
调泉幕官,适朝廷省赘员,改通判兴化军
太守太博林公清之敬公,暇日相与唱酬。
年馀而太博终更,公和其诗,有「遗爱喜公留夜雨,宦情怜我薄秋光」之句。
居无何,邻警日炽,公患无以捍禦,一意备械,未尝惮劳。
既而漕台委以版筑,公曰:「郡无大小,必有城池,使无寇,犹当为之,矧今寇迫,其可缓乎」!
慨然任责,涓日兴工,规模壮伟。
一日叹曰:「我朝以仁立国,惠民有局,在在皆是,莆独缺」。
典数月创始,公能督视为永久计,井然有条。
大抵公为事必先人后己,不顾利害。
至于听讼临民,虽务平易,然不茹不吐,人亦莫敢犯。
庚寅六月六日满替,代期不至,属疾。
疾两月,却药不御,竟至莫救,时六月二十日也,享寿五十有九,阶繇承务郎朝奉郎
公为人宽厚和平,与物无竞,唯务晦藏,不愿人知。
自穷居以至达宦,始终一节,人多称之,期公以有为。
年止中寿,位不称德,哀哉!
公于所居县北五里曰汤郊,山耸拔而水回环,遂卜居焉。
自号绣溪翁,植花种果,结屋三间曰「山堂」,自为之记。
其馀为亭趾十馀而已。
有《绣溪诗集》若干卷,藏于家。
娶孙氏,先公八年卒。
夫人以贤淑著闻,公赖其内助居多。
二男,某、某。
女三人,长适总干张藻之子,幼适通直郎、知信州上饶县汪熙之子。
公兄汝箴,男、女各一人,抚育婚嫁如己子。
诸孤将以七月八日扶柩归,与夫人合葬于某里,溢潭遵治命也。
某杜门里居六七年,岁时外非公事未尝登公庭,因时多事,数承公诲,知公言行为详。
铭曰:
太支九世,公生婺源
本大胄巍,莫出匪贤。
高曾而降,谦晦自处。
暨公壮年,两有文武。
公之中昆,三举礼部。
著书自珍,群公交誉。
公实师之,学行取正。
操履端方,若出天性。
官无小大,职业必脩。
出宰赣县,已民嚬咻。
朅来莆郡,厥迹于灿。
一疾而逝,士所共叹。
我作铭诗,用刻新阡。
莆人感德,何千百年。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初唐 · 张昌宗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引用典故:孙登长啸 叔夜弹琴
云车遥裔三珠树,帐殿交阴八桂丛。
涧险泉声疑度雨,川平桥势若晴虹。
叔夜弹琴歌白雪,孙登长啸韵清风。
即此陪欢游阆苑,无劳辛苦向崆峒。
将至楚城,赠牧村先生四首 其四 清 · 刘大观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玉磬山房诗集卷九
寒尘压帽亦悠哉,访旧兼思访古来。
隆虑谠言留宰树,建安浮藻剩荒台。
历朝人物过游旅,七子交情变冷灰。
推落水中心不怒,公和自是大通才。
观山寺 明 · 李元畅
五言律诗 押蒸韵
苏门不可到,鸾啸学孙登
急雨扶秋色,孤云伴定僧。
竹房全凿翠,茶鼎半烧
礼罢诸天黑,归途影佛镫清光绪高州府志》卷一一)
按:史洪权整理
感事述怀呈涤生师用何廉舫太守除夕韵同次青仙屏弥之 其九 晚清 · 李鸿章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死者已矣存者散,故园惆怅不胜春。
谏争袁盎新承召,坐啸孙登乐守贫。
往事悠悠同逝水,诸公衮衮共扶轮。
杜陵流落江湖久,老向人间逐后尘。
访孙仲瑛兰园同至宋王台 民国 · 李洸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举世未闻兵革息,闭门空使岁时迁。
山深谷静孙登,何日来窥野史编。
燕京夜坐柬叶座主给谏陈民部德基王侍读胤昌王文学叔治蔡孝廉宏甫 明 · 曾仕鉴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倦游燕市忆炎蒸,裘马翩翩自五陵。
书断塞鸿家万里,剑悬寒雨客孤灯。
无媒岂恨黄金尽,卧病翻愁白发增。
总为浮名虚小草,莫怜吾啸孙登
汝行敏 明 · 吴宽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匏翁家藏集卷第十
共挹清风坐竹林吴门相见到于今。
久閒池上挥毫手,未怯天边倚剑心。
考绩最高楷士论,分司多暇注官箴。
马头送别还长啸,不减孙登鸾凤音。
顾山新居 明 · 吴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竹里逶迤一径开,鸟声花色尽徘徊。
人人可作山中相,日日当衔手内杯。
邻父馈来红橘熟,溪童钓得白鱼回。
醉馀独步寒皋望,疑上孙登啸台
苏门山 清 · 刘大观
 押宥韵 出处:玉磬山房诗集卷九
高楼无凤凰,不足壮岩岫。
肥遁有君子,始堪撑宇宙。
山峙共城北,得气独得秀。
盘薄泄地灵,草木皆荣茂。
骊龙卧幽渚,颔珠跳雪窦。
衍为浴鸥川,回澜泻奔溜。
䆉稏交芙蕖,村墟被文绣。
坐此百泉名,永与苏门寿。
山从太行来,万马争驰骤。
若鏖钜鹿野,雄雌尽一斗。
转战忽冲突,直趋纷践蹂。
大势两不降,一支潜东走。
追骑却复还,骁腾不可又。
以故泉上峰,碎石堆群皱。
我来子月初,丘壑示寒陋。
凫鹥气萧索,桐杉貌癯瘦。
唯见碧琅玕,挺特贞其守。
俯仰山上下,徘徊泉左右。
郁郁啸台云,霏霏散晴昼。
公和出苦语,不听乃成谬。
后此多伟人,齿向潺湲漱。
冰雪入肺肠,万类供研究。
义画穷微渺,理窟凿使透。
形迹务韬晦,穷达视遭遘。
掌握寓经纶,寰区作领岫。
身潜名愈彰,一鸾胜百鹨。
吾于诸贤中,观其所造就。
巍峨四文正,弥令低吾首。
再答 明 · 吴宽
七言绝句 押蒸韵 出处:匏翁家藏集卷第十六
苏门长啸孙登,小技平生亦惯能。
此后山行难再约,史书堆案要抄誊。
由升仙台东北至佛手崖是山北林石最胜处丙子 清 · 王又曾
 押啸韵 出处:丁辛老屋集卷十四
初从升仙台,蚤睹佛手妙。
垂手亲接引,慈悲冷相诏。
稍近如提携,逼视倍䆗窱。
髣髴兜罗绵,幻影人天照。
想当身臂使,不见首尾掉。
千手罕与同,一指领其要。
巨灵岂能凿,混沌天与窍。
孱颜高玲珑,很壁叠𠿕𧇠。
外拓飞蜃楼,中空辟员峤。
含润欲噀云,流丹若经烧。
嵌窦泉一滴,县丝俨垂钓。
头寒因露听,目眩为仰眺。
崖前小躇足,仄径俯深徼。
左右岩老苍,一一变韶少。
风涛戛杉桧,烟翠喷萝茑。
沿崖少南去,枯筇拨荒藋。
当时访仙处,幽境百遍绕。
清音恍鸾凤,何必孙登
冥搜可穷年,图画终难肖。
指点烦世尊,拈花倘一笑(崖下有一滴泉,其南为访仙亭。)
火赋 北宋 · 吴淑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四、《事类赋》卷八
火之于人也,尊而不亲。
出内既观于天象,内外亦见于《家人》。
司烜效官,则取之阳燧;
庄周著论,或言其指薪。
尔其观彼荧台,取之然石,既不戢而自焚,亦祸发而必克。
每见焚和,尝闻燥物。
管仲于齐境,随王莽于宣室。
若夫牧童之烧秦冢,项羽之屠咸阳
炎洲照灼,上郡荧煌。
当畚挶以为备,岂瓘斝之能禳。
胡母之得子博,孙登之训嵇康
至于崌山白首,符愚赤喙。
伏郑玄之先识,嘉韩康之幼惠。
祖莹蔽窗而服勤,管宁望岛而来至。
惊此浣布,戒兹燎原。
或萧共弊,或玉石俱焚
孝感君仲,施至化于刘昆
或以散陶安之冶,或以烧子布之门。
则有伊尹九变,宁生五色,越王握之而报吴,仙翁吐之而待客。
叔度之不禁,笑阿奴之下策。
宋姬亳社之妖,阏伯商丘之职。
因彼错木,生于积油。
日已出而宜息,金相守而斯流。
观炎炎于燧木,指赫赫于萧丘。
至其雨里常燃,口中忽吐,类既就燥,味惟作苦。
智伯曾言于入梦,曾子每闻于不举。
亦有望炎山之草木,瞻梦泽之云霓,忆田单之纵牛,思江逌之放鸡。
佛图曾说于救燕,郭宪尝闻于噀齐。
樊英之神宁测,栾巴之术难跻。
则有惊武库之焚荡,讶圆渊之照灼。
或涉之而不知,或处之而自若。
亦云燧人用之而纪物,炎帝以之而名官。
孝绪既云于彻屋,古初亦闻乎伏棺。
别有生彼老,出于槁,雀集公车,乌流王屋
行司爟之政令,绝令丘之草木,悯池鱼之及祸,喜藏台之为福。
又闻烧木不死,灼兽不燃。
举于雍畤,照彼甘泉。
孙子用之而攻敌,赤松蹈之而成仙。
糜竺之货财殆尽,献之之神色恬然。
犹有临邛之井,神丘之穴。
感通尝见于鸟衔,焚燎忽惊于突决。
为子推而见禁,逼仲都而不热。
斯配礼而主夏,实离象之馀烈也。
夏赋 北宋 · 吴淑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三、《事类赋》卷四
夏,大也,养万物令长大者也。
若乃节号朱明,时为长嬴。
祝融作辅,炎帝持衡。
含桃先荐,反舌无声。
或见三星之在户,或以五彩而辟兵。
苦菜秀而靡草死,丘蚓出而王瓜生。
若夫四月维夏,五月徂暑,或闻蟋蟀之居壁,或见莎鸡之振羽。
猎西土而陈议,滥泗渊而断罟。
天毒则草木皆乾,朱提则飞禽不度。
嘉宾诣谢安而交扇,王公见真长而吴语。
或以节嗜欲而止声色,或以教车甲而观才武。
顾此溽暑,诚为任方。
吴猛不驱于蚊蚋,子平每避于清凉。
越王念吴而握火,陆机在洛而思乡。
嵇康之锻灶,玩武子之萤囊。
念师文之飞雪,忆邹衍之降霜。
若夫宗伯之禬凶荒,周穆之游濩泽
已见班马,复闻鸣鵙。
火既钻于枣杏,兵亦先于剑戟。
尔其长风扇暑,茂树连阴。
轻箑荐而纤絺御,甘瓜浮而朱李沉。
葛洪之见仙翁,每乘醉而入水;
延陵之逢高士,岂披裘而取金。
当此南讹,时惟龙见。
天子饮酎,后妃献茧。
蜀相尝见于渡泸,礼将不闻于操扇。
复闻浚井改水,当风鼓翣。
孙登容与于草裳,羊茂逍遥于版榻。
及夫腐草为萤,朱索连荤。
柞氏之刊阳木,羊欣之衣练裙。
亦闻肃氏居巢贾生赋鵩。
当清和之首夏,见恢台之化育。
凌人颁冰,山虞斩木。
或以服玄冰之丸,或以听秋霜之曲。
至于平叔流汗,仲都暴日。
验秀葽之应候,识蕤宾之中律。
兽既希革,物皆华实。
知离气之初来,见阳虫之乍出。
既而衣暑服,戴赤旂。
冷则饮明义之井,寒则涉樊山之溪。
清露滴昆崙之气,夏扈趣耕稼之期。
若乃南郊迎气,方丘祀地。
知盛德之在火,见斗柄之指巳。
于是惠贤良,施爵位,挺重囚,行庆赐。
既升龟而伐蛟,亦补肾而助肺。
宫御女之繁奏,北窗羲皇之傲睨。
若能角黍应时令之制,䌽丝通问遗之情。
萦朱索以饰户,带灵符而辟兵。
鸲鹆之舌初剪,蟾蜍之角俄生。
菹龟义著,铸镜功精。
蹋百草以遐骛,棹飞凫而迅征。
为沐,缚艾成形。
投汨罗而楝叶斯在,祠苍梧而童舞方呈。
世伟曹娥之节,俗传介子之名。
田文以高户获举,胡广以流瓮复生。
镇恶之与纪迈,王凤之于信明。
并兹辰之诞育,咸垂世而扬名。
若夫火行畏金,伏于庚日。
曼倩之割赐肉,张氏之祠黄石
羊酪既云其供费,巴蜀亦闻其自择。
嵇含困热以思风,程晓闭门而避客。
玄谟之井方开,穆之始益。
河朔有避暑之饮,邺下有颁冰之锡。
遵汤饼于时俗,荐麦瓜于宗祏。
斯皆夏令之所施,故纪之以备遗逸也。
琴赋 北宋 · 吴淑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五、《事类赋》卷一一
伊朱弦之雅器,含太古之遗美。
扣清徵于云和,激流泉于绿绮。
神女落霞,蔡邕焦尾。
陶潜抚之以寄意,宓子弹之而为治。
周公之善越裳文王之拘羑里。
传古法于嵇康,感幽灵于女子。
若乃前广后狭之制,圆天方地之仪,或悬壁以为戒,或去轸以观辞。
卫女思归之引,伯奇违养之悲。
玩之有龙鸾之状,听之有志义之思。
师襄既拱于夫子,伯牙亦哀于子期
则有寒山之干,龙门之枝,空桑之美,峄阳之奇。
则九星而象六合,应八风而法四时。
乌曾夜啼,雉亦朝飞。
伯喈之许顾雍邹忌之识齐威。
至于《礼》著坐迁,《传》闻踞转,汉则文姬,魏称卢女。
嗣宗之见孙登,穆丘之迎汉武
怜穷士之投楚,怅龟山之蔽鲁。
至如鬼谷之调五曲,女训之著三终。
斫兹美槚,伐彼椅桐。
楚庄之有绕梁,齐桓之重号钟。
松石方期于思话,林涧初从于戴颙
神气冲和,独推于千里;
风韵清远,唯称于世隆
若夫《水仙》之引,《文王之操》,揩击称工,操缦尽妙。
桓谭被责以失次,戴述循声而赴召。
或云晏龙初制,或曰神农始造。
赵师之辨吴蜀,汉宣之得龙赵。
尔乃汧公韵磬,张生响泉。
闵子初骇于取鼠,蔡邕始惊于捕蝉。
中散之被刑,哂师曹之见鞭。
尔其倚扆而悲,向风而听,见文王之思士,美琴高之养性。
舞玄鹤于郭门,受清风于上景。
至有《明光》、《宛转》,《霹雳》、《箜篌》,松间风入,石上泉流。
季鹰之哭彦先,贾子之对应侯
亦有蔡氏五弄,启期三乐,曾子残刑,商陵别鹤。
师文云浮而泉涌,瓠巴鸟舞而鱼跃。
钟仪操南音师旷之调清角。
周人避之于岐山,孺帝弃之于大壑。
弹薰风而解愠,鼓缁帷而讲学。
亦尝咏兹在御,痛彼俱亡。
相如之挑卓氏,荆轲之揕秦王
或传之濮水,或受自华阳
晋王之感孙息,雍门之悲孟尝
斯岂声音之至妙,故听之而易伤者乎!
孙赤崖且以为祝 明末清初 · 陈恭尹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孙登长啸近何如,豪气元龙也未除。
大耋五湖双鹤发,十年南海两鱼书。
山中汗简藏应毕,腕下银钩力有馀。
姓字昔曾承顾问,知君不载渭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