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陈教授(二) 南宋 · 陆九渊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三五、《象山集》卷八
属奉教墨,窃知平籴之议,莫逆于幕中二君子之心,已遂闻于仓台仓台亦既惠许之矣。
然坐此霖霪,稼之最良者又有仆泥自萌之患。
若此雨不止,大妨收穫,稼必重伤,民必重困,此策无所施矣。
山间今来稍有霁色,极为之喜。
方取纸欲以卒请,白云又复如拥雪,向之久于是山者,以为晴云固有如此者,特未可必耳。
万一仍雨不解,其贻有位者之忧不细矣。
尚凭诸君子之力,出秋阳以廓此氛曀,山林之人亦庶几一饱之适。
若得善穫,必有可籴,而米之多少,则继为之请,当非所靳,第支钱于金溪,则恐不可耳。
金溪素无仓台钱米,向来陆仓以岁歉,捐二千缗委巩主簿于熟乡籴二千硕,为来岁赈济之备。
次年所用不多,馀者储于县前仓。
前岁梭山所掌社仓,已支八百硕矣。
又递年仓台赈恤,皆取诸此,所存料亦无几。
金溪年来极窘于版帐积负,前此苏宰又重罹赵侯之困,贿谢供输,大抵诛求无艺。
如闻钱谷侈用颇多,安得有见钱可支?
藉令有之,金溪负郭以西,率多旱乡,惟东西乡稍熟,政宜以责之县家,自为和籴,以备来岁近郭之用。
仓台所乏者非钱也,傥得径就使台支官会或见钱为便。
钱虽难于搫挈,尚可为便兑之计。
若得官会,则尤为顺便,盖乡间亦商旅之路,可发泄也。
向来社仓,赵丈欲行之,移文郡县,揭示衢要,累月无应之者。
赵丈往往以询所善,或告之以此事全在得人,苟非其人,不如勿为之愈。
建宁社仓,始于朱元晦、魏元履,今诚得如陆梭山者为之,乃可久耳。
赵丈就令询家兄之意,寻即遣人致书家兄,报书许之。
既而某亦得赵丈书,虽愚意尚有未安,事业已行,又以其人权之,可以不败,亦只复书赞成其事。
今秋乃再散再敛矣。
适见今仓台黄丈爱民之心不后于赵,故辄申其千一之虑,以为万一之补。
幕中二君子爱民之心不后于陈。
向来陈主管亦先辱梭山兄以书,意甚勤至。
其后梭山兄因得以平籴之法条具五利,祈于请致。
仓使黄丈、陈干所复梭山兄书,并往一观,亦恐欲携呈仓使幕中二君子也。
向来赵丈文移甚简,今梭山兄拜留逐时书问以为根柢。
陈主管书或呈似诸贤后,掷示为幸。
某已作禀劄达仓台,纸多不欲更续,切幸加察。
陆修职墓表绍熙三年七月1192年 南宋 · 陆九渊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五五、《象山集》卷二八、《象山先生年谱》卷上、《宋元学案补遗》卷八 创作地点:湖北省荆门市
陆氏徙金溪,年馀二百,嗣见九世。
公居五世,讳九皋字子昭
同胞六人,公为叔氏,子美其季也,次为子寿,次为某。
子寿下世,今十有三年矣,某状其行,述世系为详。
当是时,先君子未赠官。
其后某志仲兄子仪之墓,不复具世次,独载先君子赠承事郎
今再赠宣教郎
去年秋,某迎侍伯兄子强来守荆门
伯兄至,甫一月,既归,归未及家,公已下世。
呜呼痛哉!
公少力于学,日课经子文集,必成诵,夜阅史册,不尽帙不止。
尝夜过分,先君子见公犹观书,勉使寝息。
公后不能自已,为之障灯屏息,惧先君之复知之也。
及长,补郡学子弟员,一试即居上游。
郡博士徐君,视公文行俱优,擢为斋长
公与二季,尝正衣冠讲诵不懈,徐君每所咨赏。
月试必联名占前列。
徐君尝语于众曰:「此其学皆有渊源,非私之也」。
然公年过三十,始获荐名,又复不第,投老乃得一官,兹非命耶?
公持论根据经理,耻穿凿之习,虽蹭蹬场屋,而人所推尊不在利达者后。
授经之士,或以独步胶庠,或以擅场南省,而公之与否曾不以是,一视其言行如何耳。
今其徒有忠信自将,退然里巷庠序之间,若将终焉而进修不替者,公之教也。
先君子居约时,门户艰难之事,公所当,每以条理精密,济登平易。
吾家素无田,蔬圃不盈十亩,而食指以千数,仰药寮以生。
伯兄总家务,仲兄治药寮,公授徒家塾,以束脩之馈补其不足。
先君晚岁,用是得与族党宾客优游觞咏,从容琴弈,裕然无穷匮之忧。
当是时,公于妻子裘葛未尝问也。
杜子美《北征》诗谓:「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
天吴及紫凤,颠倒在短褐」。
公妻子无海图可坼,无天吴紫凤可衣,然旧绣移曲折,颠倒在短褐,则有之矣。
先君子之丧既除,公不复御讲席,家塾教授,属诸其季。
过从之隙,时时杖策徜徉畦垄阡陌间,检校种刈,若无意斯世者,岂各以其时耶?
番昜许氏为书院桐岭,延师其间,以处乡之学者,又自禀若干人。
然其季子往往从学于外,亦尝来从余游,因得侍公函丈之末。
公之馀论遗风,或者窃有所闻矣。
一日,父子协谋,辟庐舍,储器用,广会集之堂,增自廪之员,介其乡之贤者,致礼以延公。
公却之再三,请益固,公为一出
桐岭学者于是变而乐义理之言,厌场屋之陋,士大夫闻风,莫不愿与参席,自远至者,踵系不绝,兴起甚众。
然公年益高,颇倦酬应,未几谢去。
越数岁,安仁宰曾君,文清孙也,至则葺县学,增士廪,修礼仪,尊师道,愿公主之,公不复出矣。
淳熙丁未江西岁旱,抚为甚;
抚五邑,金溪为甚。
仓台郡守,留意赈恤,别驾君实主之。
廖知其说,莫善于乡得其人,莫不善于吏与其事。
造庐问公计策,且屈公为乡官,于是乡之所得,多忠信之士,而吏不得制其权以牟利。
明年,赈粜行,出受粟,举无异时之弊。
里闾熙熙,不知为歉岁,而俗更以善,公力为多。
公平居混然无异于人者,而智识浚深,遇事始见。
又其晦明之变,人所不解。
当其晦时,童子所了,隶人所知,公或不辨,然特间见于燕閒、视听、使令之间,未始害事。
至事理之盘错,情伪之隐伏,贤识趑趄,或用蹉跌,惟公之明,如辨苍素。
客有以名闻者,公探衣将见之矣,户间偶目其貌,退而却衣曰「吾不欲见斯人也」,已而果非佳士。
况此非独人所不解,公亦有不能自知者。
不以学自命,而就證者类有惬志;
不以智自多,而就谋者类有寤心。
公之得于天者,如玉在山,如珠在渊,其可量哉?
逆逊溺心,形似蔽实,微者过当,甚者易位,今之贤者,未易免此。
惟公之明,好恶不能乱,形似不能蔽。
大学》曰:「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公畴昔亟诵斯言,而屡叹其难,公之所以自致其力者深矣。
是书之流行,近世特甚,然其灵足以造此者,求诸其杰,未见如公者焉。
公壮年以吕氏次序《大学》章句犹有未安,于是自为次序。
今远方学者传录浸广,吾家独亡其稿。
公之子,长者年将四十,乃不知父尝有是书,盖自其省事,惟见公正文讲授故也。
公见善未尝不喜,而称道不浮其实;
见恶未尝不恶,而指摘不加其罪。
两益之辞无所和,一切之论无所取,疑似之迹不轻实,流传之事不轻据。
故人之所称,有所未许,人之所摈,有所不绝。
众人所决,发言盈庭,公每低回以致裁抑。
忧世之士,或病公首鼠,不足以植风声,示惩劝,而公隐然持之自若。
近年以文祭旧生徒刘尧夫,颂其平日之美,责其晚节之过,谓改之冥冥,尤足为贵,其辞深切著明,读者无不感动。
理之所存,何间幽显,当疑而决,当决而疑,均为不明也,孰谓公首鼠哉?
公尝名所居斋曰庸学者,因号庸斋先生然公未尝言其义,学者亦未尝有所请。
公著述颇多,皆未编次。
生于宣和乙巳十有二月十有四日辛亥,卒于绍熙辛亥十月十日乙酉,享年六十有七。
卒之前一夕,起旋小跌,自是倦乏,就枕即熟睡。
觉时医者视脉,家人进药,虽饮之,必曰:「吾不起矣」!
十日之朝,侍疾者忽不闻鼻息,察公则已逝矣。
娶吴氏。
子四人:损之、益之、贲之、升之。
女二人:长先公二年卒,未及许嫁;
次许嫁贵溪张氏。
孙男一人,女三人。
卜以绍熙壬子七月十有二日葬于乡之长庆寺侧。
公以淳熙甲辰寿圣庆恩,授迪功郎,监潭州南岳庙
十六年己酉,上登极,覃恩进修职郎
某效官重湖,疾不侍药,敛不抚棺,葬不临穴,呜呼痛哉!
敬次序公平生以表墓。
某闻命之日,尝请迎侍,公曰:「子行矣,吾往时当自访子」。
讣前数日,从公于梦,自是节朔必梦见公,呜呼痛哉!
东望陨涕,为之铭曰:
如珠潜光,可以照夜,公之明也。
如玉储润,可以贲山,公之德也。
表公之坟,与斯铭其长存。
邕管安抚李思永挽章三首 其二 南宋 · 曹彦约
五言律诗 押支韵
义利明千古,躬行勇不疑。
涧瀍穷正脉,张陆是吾师。
仕与儒先会,官从党论卑。
所施才一障,声闻彻华夷(自注:初任与陆梭山同官,次任趋事张南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