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李志脩投书启 宋 · 晁公溯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八六、《嵩山集》卷二六
兹承往驾,特辱贻书。
若曰父义和,谓其乃益友之族;
大夫崔子,顾予亦流俗之人。
深愧衰迟,难当称誉。
某官早知儒学,盖出世家。
如有意于切磋,故相从而咨访。
天下之事不必问,汝曰安安则为之;
贤者之道初何难,我欲仁仁斯至矣。
举以为报,往哉践言。
赵文敏饮马图 元末明初 · 危素
 出处:明诗纪事 甲签·卷五
萧君学道龙瑞官,此图持赠宝林翁。
魏公画马得马趣,落笔宛有曹韩风。
腯肥不见筋骨露,腾骧始知气力雄。
朝逢圉人吸秋水,精神炯炯方双瞳。
卷中题诗十四客,唯有括苍留古色。
卷舒雪涕忆前修,太息后来那可识。
越城战斗白日昏,故物纷披横道侧。
清凉衣钵与马图,似有神明常护惜。
法师未老倾橐囊,古书法画门徒将。
道初持来慰愁寂,如造吴兴大雅堂
前年沙漠射黄羊,我马飞行霎雪冈。
谁挽天河洗兵甲,但骑款段还家乡。
按:田按;此图见《江村消夏录》,图后有柯九思丁复唐珙释祖瑛刘基沙门守仁韩性张大可、胡一中、淩说、潘哲姚安道沙门本无李孝光题咏,即此诗中所谓十四客也。括苍古色,指刘基也。
题招提院静照堂 宋 · 闻人安寿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名蓝小隐惬高情,雅构堂深豁眼明。
万虑平时身可外,一轩安处道初生。
花萦宝砌当春盛,香满金炉入座清。
复有高人乘兴至,为题佳句遍雕甍(元徐硕《至元嘉禾志》卷二七)
宿太和宫 明 · 孙继皋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斋宫清切帝天居,独沥玄心契道初
沆瀣暗零岩漏永,星辰低宿石檐虚。
千峰月静闻璈奏,半榻宵深检玉书。
坐待晨光临欲发,灵风先引紫霞裾。
初春张子言 明 · 吴子孝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青鸾峙海峤,寂寞子云
大隐非人外,微言乃道初
兰薰朱阁小,花气玉琴虚。
白石饥堪饭,逢君意不疏。
杨山人寻仙歌 明 · 王问
鬒发尽白雪垂肩,玉颜桃花如少年。
人言世事了不对,坐中往往爱逃禅。
一朝寻仙游五岳,踏穿芒鞋不停脚。
朝登快阁挹流霞,暮宿云房捣灵药。
会言曾见裴庆父,弃妻走入真人府。
卧处草深三尺余,每入空山骑饥虎。
陌上忽逢铜鼓张,一片青毡单掩阳。
暝归岩洞抱龙宿,腥涎满身闻异香。
大岳人传大造化,夜走深山及奔马。
人问真言一字无,只把圆圈手中画。
后来作者张雪樵,雪山枯坐影萧萧。
自云参透元宫事,已见三花顶上飘。
龙宫主人杨伯雨,啬精炼形如处女。
百尺梯桥万丈潭,携至希夷讲经处。
七星岩下张光明,施药归来眼倍青。
怪松无枝洞底黑,日日鞭龙上太清。
大聂小聂见最晚,气爽神清意诞散。
半榻山云千卷书,相过一饱黄精饭。
归来招予早避名,人间寂寞道初成。
盘陀石上跏趺坐,固守虚无专养婴。
江阴县寿圣禅院庄田记政和元年九月 北宋 · 孙沂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一五、民国《江苏通志稿·金石》卷一○
宋皇祐五年秋,大父瑞安府君与四明僧楚祥游,一日谓祥曰:「吾邑梵宇皆律居,拟建广厦为禅林,屈师肇祖,可乎」?
祥曰:「唯」。
即发篑金、廪粟,立木百楹,书贝文几万卷,雄冠吴、楚。
斋蔬用度,靡弗周给。
其徒洞偕董是役。
祥归鄞江,传席于偕。
治平诏音,锡「寿圣」额。
大父不幸捐馆,偕与先君议置膏壤,王母李氏悦闻,乐倾奁蓄,贸良田数拾畦,施供其众。
岁在熙宁,偕如云岩,有海渊续灯。
厥后逮崇宁末,因祥符院以泛海观音讼,令佐命渊迁像在兹,士庶咸称昌隆之可俟。
渊休居,觊势荐者八九人,众议不允。
时等觉大师秘源主法席吾青城,予欲召之,紊书诸名,俱授密器,取决于泛海。
前三阄而皆得源,佥曰:「然,诚慰所望」。
大观初夏四月,果趍予请。
源来未久,弊陋鼎新,稚老钦崇,缁流云会。
既安之,以中匮弥忧,念兹乃怀。
四年春,县西舜城近事何瑕造丈室,愿将己畴平裂奉施,乃曰:「身犹梦幻,物如泡影,此固无吝」。
辄惠书契,径具情陈于公,而田亩之数伍佰伍拾。
其年七月十二日大会僧俗,伸庆忏焉。
呜呼!
吾祖基肯构者,惟我先君。
或谓功德竭出一家,尤悭小惠,独何君良悟世谛,卓然特达,岂隆杀之理,各有时欤?
得非源之善化符合致此欤?
抑亦众力之赞而成其美欤?
固之兴衰之自然,非人之所能为也,乡党传为盛事。
源乞记于沂,欲述祖构之因,遂从其请。
政和元年重阳日练江居士孙沂记,男茀书。
庄主沙门道浚,俗主沙门庆才,藏主沙门静瑞,典座沙门道初维那赐紫沙门惠则,监院赐紫沙门宗仅,首座鉴大师正自,住持传法等觉大师秘源立石。
梁溪邵详刊。
次韵王良卿 明 · 庄昶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一部 出处:定山集卷五
岂难插羽会高风,亦易收名上景钟。
族并河汾源不浅,门传文武道初同。
酒杯照减青灯影,日晷催成黑发功。
七十二峰云雾里,不知玄豹在何峰。
赠丁生 明 · 玉城仙史
四言诗 出处:槜李诗系卷三十六
求厥道初,端倪莫测。
杳杳冥冥,以诚为宅。
玄之又玄,呼吸之间。
不矫不疾,无倚无偏。
变化反覆,元牝之谷。
以实为虚,静而匪独。
戒之慎之,毖尔玉烛。
乞与江州副都统赵永宁转官奏淳熙十年十月七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六、《奉诏录》卷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臣伏准御批,赵永宁差充江州副都统制,已日下施行讫。
昨晚偶检永宁脚色,见其方是秉义郎
既为主帅,升官不宜太卑。
臣妄有二说,不敢对众敷奏。
盖因欲永宁陛辞,圣慈特赐宣谕,使之愈更感励,以图报塞。
今具如后:
一、据脚色,永宁初年随母再嫁左武大夫卢广
绍兴二十五年广作亲男奏补保义郎,节次转至从义郎
至淳熙五年,永宁受官已二十馀年,偶因其母临终方说与永宁元系拱卫大夫赵立之子。
永宁遂情愿归宗,只受父致仕恩泽,就减五官,作保宁郎。
所以从军虽久,官品尚卑。
今若出自圣意,明言从军已久,曾经战阵,于就减五官中还与两官,即是修武郎,庶几事体稍重。
一、昨来翟安道初步帅,以其官是秉义,故除郎将以宠之。
江上诸军皆属御前,若令永宁带一环卫官副都统,俟年岁间职事脩举,然后依安道例落环卫而增其秩,亦足增重事权,于赏不僭。
右,臣偶有管见,不敢不奏,可行与否,恭俟圣裁。
忠义堂记1136年 宋 · 郑刚中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八、《北山文集》卷一三、《敬乡录》卷四、《金华文徵》卷五、《金华文统》卷一、《南宋文范》卷四二、《瓯乘补》卷一五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永嘉州治之北,有堂曰忠义,前太守程公之所建也。
绍兴丙辰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会稽李公来镇是邦,既见吏民,问疾苦,颁条教,约与为清净之治。
一日过其上,顾谓僚属曰:「是堂规模闳伟,而创立命名之因,无所稽考。
吾闻鲁公唐人之英,言忠义者莫先焉,后五世流落为温人。
鲁公末年,亲书告牒,其家传宝之,郡尝为刊于石。
尔者天子官其家永嘉者二人,家乐清者一人,所以彰遗烈而播馀芳者多矣。
鲁公之名,所在咸仰,要之此邦乃其遗迹流风之地。
吾今求其像绘置堂上,徙其石刻列之两旁,使后人知堂名之有属。
公等以为宜乎」?
幕吏东阳郑某避席改容而言曰:「真卿,小邾子颜公子友之后。
颜含侍中,相传七叶,皆以忠孝名世。
至有真卿、杲卿,以堂兄弟门户并立。
杲卿常山之名既凛凛如霜雪,希烈之变,真卿复振显于后,天其以忠义萃一门乎!
尝考鲁公上世,凡能尽忠于国者,无不以孝行称。
由是知善为臣子者,于忠孝之道初未尝析。
后世道德不纯,风俗凋落,臣子分两途,始以忠义为难事。
至若鲁公处死之节,论者伟之,而识者犹以为不足道。
观其平日议论慷慨,落落难合
唐旻诬之,李峘非之,李辅国、元载、卢杞辈怨恨切骨,而公益自信,知爱君忧国而不知祸之及己,此盖能以事亲者事其君故也。
忠义,天下之大闲也。
偷生假息固可以延乱臣贼子之命,而英声伟烈常出于奸鈇逆鼎之旁,二者唯人所自择而已矣。
公为政之,暴扬兹美,非但可以慰颜氏之精爽,亦足以销杞、载、辅国千古粪壤奸人之气,其谁曰不宜」!
公曰:「众以为宜,则子为我记于石」。
问三代两汉晋唐治体所尚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四四、《诚斋策问》卷下
用兵无一定之机,弈棋无一定之算,为治无一定之法。
兵机一定者其兵必败,弈算一定者其弈必穷,治法一定者其治必弊。
盖天下之事常贵于通,而恶于拘,天下之弊常生于偏,而杜于全。
苟为治而立一定之法,其势必至于拘而不通,其法必至于偏而不全。
上有所市,则下之人且将争趋奔走,源而海之,丘而山之,其弊有不可胜言矣。
愚尝读《尧典》之书,而观有唐之治,读《舜典》之书,而观有虞之治,窃见其万邦协和、百姓昭明而已,窃见其五教敬敷、五典慎徽而已,窃见其比屋可封、黎民敏德而已,初不闻其所定者何尚也,又不闻其所尚者何法也。
当时民风国俗,浑沦全粹,大抵如良金美玉,人皆宝之,而不知其所以宝,如谷粟桑麻,人皆用之,而不知其所以用,曾何尚之可名,而弊之可指哉?
此无他,为治之法未尝定于一偏故耳。
及读太史公之《史记》,考周公之治鲁,尚齿而亲亲,是以鲁人厚宗睦族,循循于礼法;
太公之治齐,尚贤而尊尊,是以齐俗慕义向风,相矜于名节。
此其为治非不善,奈何传之末年,鲁弊浸弱,奔命于齐晋之侵,而不能以自振;
齐弊浸弱,掣肘于崔、田之难,而不能以自免。
当其盛时,民风国俗如阳和一布,千花百卉皆足以增胜概于林囿;
而其衰也,又类秋风之陨箨,孑然无复遗矣。
此无他,为治之法倚于一偏,而不通于变,故其弊必至于此,无足怪也。
愚尝举是以应明有司之问,则诸儒言三代所尚者,斯有以绳其缪;
而汉晋以来所尚又不同者,皆有以鉴其失矣。
请为执事一一言之。
夏之有天下也,行尧之道,其民醇,其事简,其风声气习虽有似于忠,然非夏之君专尚忠以化之也。
今观其饮食之菲,宫室之卑,不谓之质可乎?
礼乐之著,文命之敷,不谓之文可乎?
商之有天下也,缵禹之服,其民犹醇,其事尚简,其风声气习虽有似于质,然非商之君专尚质以化之也。
今观其检身若不及,不谓之忠可乎?
稽于法度,不谓之文可乎?
至于有周之君,淳朴浇散,巧伪萌生,当时著作之盛、庶事之备,虽有似于文,然又岂周之君专尚文以化之哉?
观诗人称其忠厚以成其福禄,则亦所谓忠也;
《记》言其陶匏以祀上帝,则亦所谓质也。
呜呼,三代之政未尝胶于一曲如此,而戴圣、迁、董之徒乃始倡为忠、质、文之说,列其全而偏之,岂有不亏于三代之治体乎?
此诸儒言三代所尚,愚所以欲绳其缪也。
西汉之兴垂三百年,所尚者经术,如平当以《禹贡》行河,隽不疑以《春秋》决狱,通经而明先王之道者有之,儒术而润饰吏治者有之,经术所裨,亦云多矣;
然其弊也,托儒为奸,引经惑主,流而为阿谀,兹非其病欤?
东汉之兴垂三百年,所尚者名节,如严陵崇高蹈之风,耿恭苏武之节,激恭俭以耻威权,励廉隅以振贵势,名节所助,亦云多矣;
然其弊也,舍生取义,视死如归,流而为苦节,兹非其病欤?
晋以清虚为尚,摆脱世故而逍遥物外,似亦美矣;
至于隳废职业,如嵇康、阮籍辈,吾不知其奚补于国家。
唐以词章为尚,吟风啸月,絺章绘句,似亦美矣;
至于浮藻浅露,如王、杨、卢、骆辈,吾不知其何关于治乱。
呜呼,两汉、晋、唐,其所好尚大抵若此,则当时继统之君,如宣帝之杂霸,虽非同尚于经术,章帝之长者,虽非同尚于名节,豪杰之士如祖冲之夙夜王家,虽不溺于清谈,李德裕之不置《文选》,虽不靡于词章,然一齐之语,其何有于众楚之咻?
是时,上之所好,下之所习,莫不自以为一定之计,无以易此,而晚节末路,并趋于失,回视三代之纯全,不啻天冠地履之辽绝,则其孰是孰非,相与矛盾,要皆置之,无足道焉可也。
此两汉、晋、唐之君各有所尚,愚则所以欲鉴其失也。
呜呼,不有所短,奚以见所长?
不有所劣,奚以见所优?
不有两汉、晋、唐,奚以见三代忠、质、文非三代之所专尚乎?
惜乎世之议者考之不详,乃谓治天下者不可不定其所尚;
所尚一定,至于千百年之远而不变,夫然后民皆习熟于耳目,而后天下可治。
殊不知圣人之于天下,治之而不示之以治之之方,化之而不示之以化之之迹,使斯民日用而不知,故其弊亦无由而生。
借使必欲人知吾之所尚有在于此,则天下之人皆得以循其迹而滋其弊矣,有天下者可不考论其故哉?
恭惟国家相承,重熙累洽,远迈前古,而为治之道初未尝倚于一偏。
是故谓之忠而不止于忠,谓之质而不止于质,谓之文而不止于文。
西汉之经术,而不至于阿谀;
东汉之名节,而不至于矫激。
治心修身,无晋室清虚之弊;
砥砺名节,无李唐词章之失。
二百年来,教化兴行,风俗醇厚,民生其间,如飞潜动植,鼓舞生养于太虚之中,自形自色,自智自力,有不知所以然而然者。
执事方俾诸生稽古验今,推其所尚,并论士大夫所以力行而仰赴之者,顾愚管蠡之见,安敢妄议天地之纯全乎?
愚尝闻之,三子之制行,伯夷以清,下惠以和,伊尹以任。
清之弊至于绝物遗世,和之弊至于同流合污,任之弊至于扬己取名,皆非所谓中行也。
若夫孔子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兼三子之大成而一之,故其道无时而不可行,亦无人而不可用。
达巷党人称其博学而无所成名,非以其道之无所偏欤?
今我主上道全德备,仁藏用显,兹诚达而在上之孔子也。
必欲窥其治道之所尚,愿借孟子集大成之说以为献,不识执事然之否?
陈养廉墓志铭1191年12月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七五、《诚斋集》卷一三一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天下有独立之士乎无也?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永丰陈生懋简者,其庶矣乎。
邑之里曰沙溪,故有六一先生祠堂,久而圮,圮而莫之葺,葺与不葺不校也。
而生一日过之,若大戚焉,独奋而葺之,新而大之。
予闻而嘉之,曰:「此庶几所谓独立之士也非乎」?
或曰:「此士之细也,奚嘉焉」?
曰:汉世《春秋》之学,尝尊公羊矣,又尝尊左氏矣,时之所尊,势之所归也。
归乎彼必叛乎此,在彼无归,在此无叛,其独立之士也欤?
陈生是已。
生字养廉,懋简其名也,世居吉之永丰
曾祖言,祖深,考略,俱不仕。
养廉幼敏慧,意趣磊落。
少长,励志问学。
从试有司,累无遇,则喟曰:「经不耕不得道,田不耕不得食,是可一废乎」?
每读书小极,则取陶朱治生之书而考问焉,昼尔于田,宵尔于简编,经史内饫,食货外羡,卒擅一乡士农之赢。
然营以胼胝,享以锱撮,积以豆区,施以庾釜。
遭父丧,及葬,送车数十百两。
母夫人春秋高,养志养体,情文兼隆。
食上必察所膳,食下必请所与,生意将迎,先事贮储。
择地爽垲,筑室广深,凡数百楹。
聚兄弟子侄,无得异居,无不合食。
尔学于斯,尔稼于斯,宅里冲裕,亲庭怡愉。
乡人仪之,罔蹈非义。
其子自伯虎而下,竞爽有令质,可才可儒,则择明师以迪之,厚礼币以资之。
今皆有称。
复命伯虎筑一精舍,不嚣不尘,庋书于间,其专其勤,艮斋先生谢公扁曰「立斋」以勖之云。
岁辛卯大侵,绣漕者流乘之蕴年,官劝之分则上其估以脧民,养廉痛下其估,远至旁郡异县,咸赖以活。
百里之内疾者药,死者藏,婚者不失时。
缓急叩门,不以在亡为辞,不以有无为解。
养廉既一新六一先生之祠,大夫士翕然称之。
适新太守方侯崧卿下车闻之,驰书致礼,且谂泷冈阡无恙否。
出公有,属邑尉陈元勋汛除焉,又请养廉赞之。
养廉欣然曰:「吾志也」。
即尽力佐费,屋庐垣墉,是葺是周,是坚是饰。
工告成而养廉以疾逝矣,盖绍熙二年八月一日也。
享年六十有五。
娶徐氏,先卒。
八子:长伯虎也,次朔、大度、大明、大用、大中、大雅、大敏。
二女,适进士少逸、乡贡进士毛作宾。
孙男十六人:无悔、佥、无伪、无莫、介、无咎、无勉、无伐、会、弇、无己、无竞、无倦、无违、无惑。
女四人,俱幼。
其来年正月辛酉,诸孤葬养廉于邑明德乡沙溪里之塘原。
予尝以罗椿之请为养廉记六一先生祠堂之役矣,今其孤又以迪功郎、新临江军清江主簿曾焕状,因予犹子寿森来请铭。
铭曰:
道初一源,派百其川。
自百而千,以燕伐燕。
六一皇皇,仁义其相。
金玉其章,与韩相望。
祠之奚巍,莫祠奚卑。
陈生其嘻,其梧其枝。
有为为之,无为不为。
陈生不知,知者其谁?
天宁万寿禅寺置田记绍兴三年 宋 · 张浚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三六、《成都文类》卷三九、《宋代蜀文辑存》卷四五
勤公圆悟禅师有大因缘于世,能以辩才三昧,阐扬佛教,无论士庶,皆知信仰。
师以大慈悲心作平等观,种种譬喻,接以方便。
若贵若贱,各各欢忻。
靖康之初,首承诏旨,来抵京师,公卿贵人争至其门,舍所爱物而为供物,金珠宝贝、象马器服,凡所好玩,曾不吝惜。
师随其意趣,一切摄受,秘藏宝蓄,纤芥不遗。
众人视之若甚爱者,虽其徒众,貌肯心疑。
予时被召,涖职太常,为其徒言:「勤公所行,我实知之,慎勿生疑。
彼其存心,等拟太虚,森罗万象,殆非真实。
又如明镜,妍丑随现,惟所应之,了无著者。
是特将以一大事因缘,故建立法门,为佛庇荫,垂裕后来」。
于时其徒且疑且信。
岁在癸丑,予解使事,归省庭闱,勤冲冒大暑,远来问劳,始为予言:「克勤住昭觉之八年,复为南游,殆二十年而归。
今执扫洒之役,又四年矣。
参徒日至,聚指三千,后将有不给之忧。
我之归蜀,尝捐千万钱鼎兴妙寂,回视箧中所有,尚八百万,将求成于大檀越,市田千亩,为久远计,上祝皇帝无疆之寿」。
予闻其言而悦之,喜知人之不妄,因以礼部度七僧符及俸馀二十万助成其志。
且上之在维扬,尝诏师赴行阙,赐坐便殿,委曲慰藉,顾其道之足以感动人主,决非偶然。
予之为此,其亦所以崇美圣主之意耶!
勤既遂所欲,又求予为记。
夫佛之道有益于世间,非特使人起为善之心而已。
其毁弃天伦,绝灭世法,于吾道初若少悖,至于忘嗜欲,绝贪爱,轻富贵,外死生,视天下之物无一可以少动其心,有补于教化者甚大。
呜呼!
使天下之为士者皆知去贪惩欲,以天下百姓为心,而于富贵死生之分了然胸中,必将安分守义,尽节效忠,而天下不复有非常之乱。
上而朝廷,何倾危之足忧;
下而百姓,无侵渔之可患。
天下无有不治矣。
予故因勤之请,聊为言之。
后之田斯田食斯食者,宜勉励此道,庶几不坠勤之高风焉。
绍兴三年记。
永福禅寺隆兴二年五月 宋 · 杨椿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一、《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二五
牛头山,三大寺宅其中,其上曰「广化」,其麓曰「天宁罗汉」,皆禅坊也,独永福为院二十有三,衲子律居,其来久矣。
离隔如蜂房,放纷如蚁聚,嚣尘猥浊如阛阓,大不称仙释经行燕坐之所。
有大长者曰宇文公右丞适临此邦,因父老之言,上章得请,革而为禅,又命大法师曰惠迁主之。
夷拓隘陋,剪锄荒秽。
才几年,寺之成者十四五矣。
时某在幕寮。
又十年,以宪节再来,寺之成者十七八矣。
独寺门当建慈氏复阁,经营鸠集,既已权舆,而惠迁化去。
了文继之,合尖收烬,数年之间,一举而就。
于是崇楼杰观,间见层出,金碧丹雘,照映岩谷,佛事殊胜,叹赞希有。
阅三十年而寺大成,遂为西南之冠。
乌乎,盛哉!
潼川山自甘泉长平北走而西,屹为一峰,是为牛头,若飞而来,前而却。
距城西谯门才数十步,峭拔森严,超出尘表。
岂《华严经》所载华阳国土诸菩萨众于中止住者几是乎?
由梁以来,灵光瑞应,随感昭答,播诸传闻,灼然不诬。
而永福一寺,历千百载,始得合为净刹,夫岂有所待耶?
抑闻之,混沦肇判,乃有此道;
乾坤奠位,便有此山。
佛之道与吾儒之道同,佛之教与吾儒之教异。
贝叶所译,与《周易》、《论语》诸书所载意义时有暗合处。
周、孔、瞿昙,果有以异乎?
抑无以异也?
独其流自为门户,如冰炭,如水火,党同伐异,不胜其纷然矣。
曷不观梁武帝崇奉佛教,舍身为奴,今古无有,而佛之道初不加益;
唐武宗毁经书,坏佛寺,复僧尼为民,而佛之道亦不加损。
道,亘古而独存者也。
其教之行否则系乎时,关乎数,有主之者存焉。
今牛头圣贤之居,灵异如是,而永福乃湮郁汩没于千年之前,而光明涣发于百代之后。
道有显晦,废兴随之,故曰:「《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
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盖叹之也。
了文以某三至此邦,亲见始末,砻石求记,故备及之。
寺始辟于建炎庚戌,成于绍兴壬午
宇文名粹中字仲达
惠迁,邑人也。
隆兴二年甲申五月朔旦端明殿大学士左中大夫、知潼川军府提举学事兼管内劝农使提举潼川府渠州怀安广安军巡检兵甲盗贼公事、彭山县开国伯食邑八佰户、实封二佰户杨某记。
飞廉馆瓦研歌 元 · 王恽
 出处:秋涧集卷十一
洛邑西迁汉灵泣,一炬南宫三月赤。
飞廉铩翮化青凫,老瓦沦胥何所得。
太阴凝魄袐兴亡,土花千年不敢蚀。
刘郎杳杳秋风客,神鸟冥飞忆初格。
豹章爵首尾蟠蛇,建章千门风冽冽。
磨砻头入孤圜收,剑淬松声听萧瑟。
墨花供笔发幽光,长日玉堂生五色。
张华博物见初心,笑泚玄泓为渠说。
昭陵柏城初睹汝,十五年来莫渠别。
护军纪汉明有书,应劭笺形更精洁。
道初在迩求转遐,半世看书眼空缬。
冲霄持赠有深意,淡癖怜予如任侠。
一朝入手与神会,过户不知吾屐折。
呜呼三代不复见,两汉规模尽堪说。
宝藏宜与瓦砾殊,堤备有人来胠箧。
春江夜泛 明 · 陈束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甬上耆旧诗卷十
日昏贪利涉,系榜自相鸣。
水动春星乱,山潜野火明。
幽虚机尽息,澹泊道初成。
岂有形容在,犹然问姓名。
游仙三首 其一 明 · 王立道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仙人住玉京,累劫道初成。
指树元非姓,餐松偶得名。
龙嘘云盖引,虎奉岳图迎。
相待天台路,何时返赤城
朱元晦(二五) 南宋 · 张栻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二五、《南轩集》卷二三
游掾后来曾相见否?
计今已还也。
晦叔不知尚留彼中否?
《中庸后解》想已付渠来,甚欲见也。
如「道不远人」章,鄙意以为须将人字做人心说,亦是旋添入,不若更平易看,只是道初不远于人之身,人之为道而不近求之于其身,尚何所为道?
故有伐柯睨视之譬,知道之不远人,则人与己本均有也,故以人治人。
如此看似意味为长,不识如何?
黄伯中临川先生卒业因之奉蕳 元 · 柳贯
五言排律 押元韵 出处:皇元风雅卷之二
夫子祠垣旧,巴山阙里门。
具瞻谁可并,友爱益宜尊。
往卒诸生业,行穿页谷村。
乱流黄浊涌,迎宿绿阴繁。
想到趍函丈,承闻服绪言。
心将经义治,理并圣诠存。
藻缋终迷质,条枚实自根。
须无遵近轨,会有企前辕。
伊阙如堪揽,河汾欲并吞。
道初由巳致,舌岂要人扪。
正要薰陶学,全稀色笑温。
归装当稛载,馆馈且盘飧。
羡尔方朝旭,暂予未夕昏。
仰怀驹皎皎,深感兔爰爰。
摇席今承间,缄辞莫惮烦。
度几荐凤觜,兼得嗜熊蹯。
鲠膳何劳祝,因兹寄不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