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济州任城县晋阳柏山村三教堂庆历七年十一月 宋 · 句尧夫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三
□□大教,鼎峙分焉,贯统纲常,一天下之至化,草偃群类,何莫由斯。
在昔两仪肇分,生物蕃夥;
三皇世及,风政朴略,用能治致清净而民俗醇醲。
中古以降,其流散殊,情伪萌生,嗜欲波荡,渐滋彰□,□□□□,□于品物,繇是有帝出混元之符会焉。
属衰周浇季之时,振上世冲和之典,抗一圣之高躅,著二篇之灵诰,还淳反素,执一应万。
人到于今崇之,则无为之化溥洽。
盖道教之开先,有如此者。
大断自□□,以仁率下;
迄于三代,惟德服民。
用能地际华戎而域跻富寿
叔世而下,王纲不竞,君臣、父子,人伦之序乖;
礼乐、刑政,邦治之辙乱。
于是有天生夫子之期运焉。
当列国纷扰之间,拯横□沦□之弊,祖还,典章文武,□作六经,发挥五常。
人到于今赉之,而有生之理咸遂。
盖儒教之立极,有如此者。
至乃化百亿之身,宁殊凡圣;
王三千之界,岂限人天。
用能大庇阎浮,光昭震旦。
洎常星匿彩,苦□扬法,五□干戈,历戟甲于秦末;
四生舟楫,乘利涉于汉兴
由是有神交大觉之应感焉。
丁金仙协梦之辰,展白马腾精之会,寔不思议功德,为一大事因缘。
始译其《四十二章》,终演其五千馀轴。
人到于今来之,□生善之勋□集。
盖佛教之扶世,有如此者。
斯实三圣兼济万有,殊涂同归之极致焉。
徒以蚩蚩庶民,□好相反;
扰扰百姓,日用何知。
辩是与非,譬盲者之扪象;
皆真向伪,犹叶公好龙
□□深研,□昆□□,舒之则导化源于四海,卷之则殖德本于一身。
是谓达人,雅称尽善。
今国家庆绵真系,冠四大于域中,所以恢太上之宝基也;
道盛人文,敷五典于寓内,所以建□中之鸿业也;
化流沙界,阐至乘于世间,所以辟能仁之妙门也。
巍巍焉,荡荡焉,□充所谓确乎不拔、垂之无穷者矣。
夫善道有统,洪化惟神。
金在镕而泥在钩,圣作物睹;
君为心而民为体,上行□□。
□而□学,遂风移而俗易。
彭城刘如璧,此乡之吉人。
数亩先畴,勤劳于稼穑;
经素业抱,耿洁于丘园。
与人父语近于慈,与人子言依于孝。
昆弟无间,乡曲□□。
自谓耕食凿饮,歌时乐□,其为多得,独兼三乐。
褒衣博带,研经味道,列《诗》、《书》而弦诵,聚童冠而舞雩,此儒者之乐一也。
少思寡欲,和光同尘,养冲气而保身,韫虚心而□□,此道家之乐二也。
有相非相,在家出家,悟梦□之人生,归真如之佛性,此释氏之乐三也。
何须荣启,始号先生
岂止孟轲,独为君子?
抑又谓庙貌之设,神灵所存,茍缔构之未崇,在□何仰。
乃吁里社,同备缗资,命工度材,卜地筑室。
审曲面势,在山之阳;
上栋下宇,从古之制。
代□以耳,取其坚久,不施乎缥碧;
环堵为墙,务其严肃,不被以朱紫。
凡起堂三间,前有轩,后有□,致奠献行绕之所;
塑像二尊,左有侍,右有从,体燕居演说之会。
其像皆南向以坐,盖取相见乎离也;
其位无高下之次,盖本咸至乎圣也。
东则混元睟众帝之威容,西则文宣穆先王之体貌。
释迦示大雄之相好,月面与河目交映,白毫将紫气相运。
运化所均,协一气之生物;
推变而会,等三仪之同科。
睹之者洁如在之诚,闻之者企与□之愿。
仍于屋壁,加之绘事。
三清□之,□□□然可观,附之以二十四化,此殊庭之列仙也。
四科□□,十哲有仪可象,次之以七十二贤,此阙里之群英也。
十大弟子,八部龙神,寂如□听,俨若护持,此灵山之法从也。
亦异也!
自卫返鲁,缝掖章甫者盈于数仞之门;
白日升天,星冠霞帔者集于众妙之境;
超凡入圣,驯龙扰象者会于五印之国。
睹相生善,则焕乎其威仪;
有益于人,则昭□□□□。
刘氏之子举一事于乡里,会三教之宗元,无党无偏,尽善尽美。
与尧夫好丹丱素,论甘忌辛,予楯糺纷,凿枘锄铻,较其好古,未可同年。
时庆历七年岁次丁亥十一月一日辛未朔、十四日甲申,修塑三教都维那首刘如璧。
副维那刘明建。
青石匠人邵吉。
侄韩晟。
西天中印土摩褐陀国那陀寺内殿赐紫二梵僧护吉祥、戒吉祥。
当州众等寺观音院主修塔功德主僧法真
当县卧佛院僧□
中邢山修塔讲经传戒沙门绍昱。
按:乡贡进士句尧夫撰、兖州龙兴寺讲经沙门重□书。国家图书馆藏拓片·各地一一五三。
灵隐佛海禅师远公塔铭淳熙五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九五、《省斋文稿》卷四○、《西湖志》卷二六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师姓彭氏,名慧远眉山人
先世业儒,父宁,母宋氏。
师年十三,因其兄从释氏,问曰:「欲何为乎」?
兄曰:「求解脱耳」。
曰:「然则我亦可为也,愿与兄偕」。
父母许之。
药师院僧宗辩,间质所疑,辩察其异,语之曰:「吾不用你侍奉也,其往参丛林,度有成而归,吾犹未老也」。
即祝发走成都,习经论学于大慈寺
留四年,乃游诸方,叩请甚众。
复还峨嵋灵岩寺,依黄龙南公之孙徽禅师
两岁,若有所悟,可之,翼日即告行,同志挽留不听,曰:「师以为可,而吾终未释然也」。
圜悟勤禅师成都昭觉,造焉。
一日,圜悟普说,师豁然有得,仆于众中,众掖起之,乃曰:「吾梦觉矣」。
至暮,与圜悟问答无滞。
圜悟大喜,以偈赠师,有「奋铁舌,转关捩」之语,众目为「铁舌」,自此机锋峻发,率常屈其上首。
绍兴乙卯春,眉守延居象耳山,不赴。
是岁,圜悟去世,叹曰:「哲人云亡,继之者谁乎」?
乃扁舟下峡。
初抵淮南,住龙蟠山寿圣寺,一年迁琅琊山开化,又移婺之普济
侍郎苏伯克一代耆德,日与师谈论。
俄徙衢之定业,时妙喜杲公梅州,有传师偈颂往者,妙喜骇曰:「老师暮年有子如此耶」?
因以书寄法衣。
逮其归,相遇甚欢,妙喜极口称誉之,自是人益归重。
俄徙光孝,阅十年,安定郡赵表之侍郎曾天猷俱为世外交。
后过南岳,住南台,有龙玉琏、方广行皆月庵高弟,道行湖湘,窃相谓曰:「此间壁立万仞,将何所置足乎」?
及闻其议论超诣,始大叹服。
琏率其属环拜曰:「此膝不屈于人久矣」。
未几过天台,历住护国、国清、鸿福三寺。
乾道丁亥沈尚书德和平江,以虎丘比不得人,力邀师。
至则接物无倦,户外屦满,缁素悦服,名达阙下。
五年,有诏住高亭山崇先寺
六年遂开堂于灵隐赐号佛海禅师
惟圣上神曜得道,虚心应物,屡召师入内相与问答,而其道益尊。
明年夏,有日本僧觉阿通天台教乘,颇工书,能道诸国语。
初来谒师,气甚锐,师徐以禅宗晓之。
觉阿留三年,作《投机五颂》而去。
他日,因海商附其国园城寺主者觉忠诗书来谢,其为远人所敬如此。
淳熙二年闰九月旦,师上堂说偈,言数十句,末云:「相唤相呼归去来上元定是正月半」。
都下喧传而疑之。
师有弟晓林亦出家,且得法于师,方住国清,至是招以来,若有所属。
明年感微疾,果以上元安坐而化,龛留十日,颜色不变。
是月二十五日葬乌峰之塔,寿七十四,僧腊五十九,后事实林主之。
传其道又有了宣齐己、了乘、师玉、元靖、绍鸿、如本、尼法真,皆住大刹云。
某始识师于虎丘,晚乃见之灵隐,爱其辩而有宗,峻而能通,故乐与之语。
师既葬,而林数以铭为请,且曰:「吾师遗言也」。
久之,乃为铭曰:
禅有顿门,无言为宗。
世或待喻,假言以通。
惟其善鸣,譬之雷风。
言而非言,以开群聋。
猗与远师,心传大雄。
如应响谷,如待问钟。
既得其承,龙象影从。
明诏再锡,又彰其逢。
发明正宗,摧折妄庸。
法席屡迁,道契九重。
于古有光,为誉益崇。
顺缘而归,自昔所同。
明月摄影,浮云无踪。
我为铭诗,刻画太空。
如彼戏论,记其初终。
憙华严传 南宋 · 释居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一○、《北涧集》卷五
释善憙,震泽沈氏子,字无愠颐庵其号。
年十五,白父母曰:「愿听我出家」。
家去蠡泽应天寺一牛鸣地,素崇佛,莫夺其志。
十六受度,以有明为受业师,法真师会则禀嗣师
讫戒品,飘然振超方之锡。
法真驾圆顿之旨于三吴,负大机器之士,憧憧自远,惟恐后。
公以妙年,方轨老成隽秀,染指法味,穷日夜之力,旁剔遐搜,疑必问,难必通,纤毫不碍膺乃已。
日用疏钞,研墨外,无长大,布不华,一饭不背众,不过午。
五讲大经,《楞严》、《圆觉》则十数遍。
撮八十一卷之要,则述《法界观》、《搜英记序》、《台说图》合三卷,以发其奥指。
《圆觉》类《杂花》而言约,则述《会不会篇》、《续教章》、《复古记》三卷,以统其离。
《金刚辨非注》、《金刚纂要记》、《同教问答》合五卷,则以定五教之分齐。
《破会三归一》、《破三宗说》、《兰盆辨正》、《□□□□》、《评连珠》合五卷,则以一异宗之纷纭。
法真师晚年所欲为,而噬脐于钟鸣漏尽。
应缘之地,则平江之宝幢,阅十四载。
嘉兴常乐三年,临安南山慧因十一年,皆西浙胜处,故得益者众,皆斩斩有所立。
寿七十八,腊六十二。
嘉泰四年正月初二,无疾而蜕于慧因方丈。
十日,阇维,舌不坏,骨石舍利入香严寺众塔,遵遗戒也。
赞曰:五竺特葬大浮图,尊法也。
大法渐醨,此土妄一。
衲子忝厥生,巧饰其亡,悉力假援,凿幽邃,擅形胜,以掩其朽骼腐胾。
神阴阳家,荒唐谬悠,妄冀夫所不当得,欲利其后,可哀也已。
公之所成就,虽扳竺西大浮图,何歉焉。
而决定明训,廪然在兹,于戏贤哉!
净慈山重建报恩光孝禅寺 南宋 · 程珌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九三、《洺水集》卷一一、《咸淳临安志》卷七八、《西湖志》卷一○、《敕建净慈寺志》卷二
西方有异域,宫殿皆天化,鹫岭布金园,则以人力故。
惟以人力故,则有易与艰。
然而愿力坚,虽艰亦能就。
崔嵬净慈山,东南推甲乙。
锄荒不计年,吴越号慧日。
道潜与延寿,相仍坐教席。
皇皇太宗,更号寿宁。
绍兴有制,追严佑陵。
载易今名,厄度中更。
佛智道容,再堂应真,昙密法进,宝殿经营。
孝皇御历,赐金趣成,既成临幸,震动山林。
嘉泰之四,埃于郁攸。
退谷义云,载吼龙虬,杰阁层空,天画云浮。
河沙真谛,辄赐龙楼。
唯是罗汉之林、大雄之殿,费大莫兴。
吴霜几换,嘉定庚午,起禅老崧,一顾慨然,孰振祖风。
尔议择材,尔谦程工。
规置坚定,一朝屹立。
都人骇叹,谓出神力。
无碍广修,尤奉尊者,五百钜人,耽耽广厦。
功绪方延,合而未全,乃以小嫌,引去翩然。
自尔八年,住牒四传,丹漆金碧,迄未之员。
辛巳有命,以崧再至,至不期年,始克竣事。
于是湿红映地,飞翠侵霄,檐转鸾翎,阶排雁齿。
星垂珠网,宝殿洞于琉璃;
日耀璇题,金椽耸乎玳瑁。
良由千秋纪节,召入阙庭,赐号赐衣,殊渥亡伦。
椒殿邃严,天赉亦均,风动八表,欢喜见闻。
施以金缯,川委云蒸,佛行有橐,亦复自倾。
嗟此突兀,其工匪易,凡二十年,始终乃备。
眷言佛行,传佛照衣,有行有法,声倾一时。
昔去今来,了无滞碍,以未了故,故复重来。
今既了故,所说未了,一日杖锡,求我说之。
顾惟天赋寂蔑,兴堕清幽,往来钱塘诸山,渺然不记岁月。
刘道真之所记,顾野王之所书,鸿渐之所经,坤元之所志,莫不披宿岚而挹爽,玩夕照以含和。
或偕释子道人,俱度风篁之岭;
或与高人胜士,同登月之峰。
或忘归而屡宿石桥,或乘舆而独瓢冷涧,或遇葛翁于北坞,或逢仙许于南泉,或赓遵式之留题,或听智僧之长笑,或近见法真之张宝帐,或遥瞻释遇之上骊峰
盖因前世曾游,所愧今生失脚。
已而又循赤岭,过慈云,乃见宝盖法幢,威仪队仗。
云行雨施,再生弥勒之峰;
势就形全,双踞石龙之首。
更分馀脉,复过穿珠,一结雷峰。
穹窿宝塔,耸熏炉于前应,护一气以中涵。
三阜横陈,双龙后伏。
勿轻加于营筑,庶永閟于灵奇。
虽然,六一居士更有偈言:「东南地秀绝,山水澄清光。
馀杭几万家,日夕焚清香。
烟飞四面起,云雾杂芬芳。
其俗事宫室,佛屋儗侯王。
五采莹丹漆,四壁金焜煌。
上垂百宝盖,宴坐以方床。
南方精饮食,玉粒甘露浆。
晨兴未饭僧,日昃不敢尝」。
惟今净慈林壑之幽,宫室之盛,群心之归,视此偈言,了无一异。
但未知云堂千众,坐卧食息,何所解入?
三世诸佛,数千罗汉,受此供养,果报云何?
若能以了义度无边,以圆教垂无穷,證无生忍,造不二门,则食息自如,坐卧何歉!
至若诸佛以及罗汉,能坚初誓,化度众生,消一切声利,断一切疾苦,满一切愿欲,昆虫水旱永绝灾异,山河大地悉得安宁,则持答国王大臣,是名果报。
虽然,如上庄严,如上功役,犹为有底禅,未是离世法。
须于光明藏中化出白银地,现七宝楼阁,如光明如来,方为实相。
咄一弹指顷,遍满十方,如山巍巍,永劫不坏。
以此功德,是为净慈。
邻峰唤起辩才,今日同闻知见。
禅师俗姓徐氏名妙崧赐号佛行禅师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