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庄穆皇后崩皇帝仍当视事奏景德四年四月 唐末宋初 · 杜镐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宋会要辑稿》礼五五之二(第二册第一五八三页)
遍观载籍,历代皇后上仙,无群臣听政表,即皇帝无不视事之文明矣。
唐德宗明德皇后贞元二年十一月丁酉上仙,壬寅成服之日,宣抚军节度使刘元佐、幽州行营节度使曲环鄂岳观察使卢玄卿来朝,诣延英门谒见。
窃详自丁酉壬寅六日,已接见藩臣,明是服内听政。
其延英是便座。
欲望皇帝依辍朝例,前殿不座,便殿视事如仪。
乞迁庄穆皇后神主于上室奏景德四年六月 北宋 · 晁迥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七、《宋会要辑稿》礼一○之三(第一册第五四九页)、《太常因革礼》卷九六
乾德中孝明孝惠皇后于别庙,同殿异室。
司言孝明正位宫壸,宜居上;
孝惠追号,次之。
其庙室,请准太庙,以西为上。
诏从其议。
今庄怀皇后虽先庙飨,本自追崇;
庄穆皇后正位宫壸,母仪天下,其神主祔庙,望依礼例,迁于上室。
贺册皇后997年 北宋 · 王禹偁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六、《小畜集》卷二二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
臣某言:得进奏院状报,五月二十四日制书,秦国夫人立为皇后者。
中宫正位,率土同欢。
臣闻轩辕四星,上明于玄象;
虞舜二女,内助于皇风。
永惟王化之基,实系人伦之本。
伏惟皇帝陛下诞膺骏命,嗣守鸿图。
安上定民,动循于礼法;
自家刑国,先正于宫闱
符沙麓之祯祥,取涂山之正嫡。
蒸尝是奉,既逮事于先朝;
车服有仪,更承颜于长乐。
典册大备,邦家有光。
臣以任假列藩,获闻盛礼,伏限恪居官次,不获蹈舞玉阶,无任抃跃屏营之至。
乞序章懿皇后神位于章穆章宪皇后之上奏庆历五年七月 北宋 · 李昭述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三、《宋会要辑稿》礼一五之三一(第一册第六六六页)、《太常因革礼》卷九八
伏以礼缘人情,孝为德本,母之贵必由于子,子之教必极于亲,此古今之通礼也。
伏见太常礼院所议,章献皇后章懿皇后并祔真宗室,序于章穆皇后郭氏之次,窃有所疑。
庄穆皇后祔庙食议乾兴元年七月 北宋 · 李维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宋会要辑稿》礼一五之二九(第一册第六六五页)
作配宸居,缉熙于内治;
德坤象,谧静中闱。
盖以休应灵符,母仪天宇。
黄气满室,则生以凝祥;
白石剖文,则处而表异。
窃以庄穆皇后爰自青墙振盖,兰殿佩瑜,洎乎上帝是依,大人继照,既齐明建极,乃总顺于长
采翚成章,金螭备玺。
宣阴教之纯茂,昭懿范之肃雍。
大练为规,继流芳于简册;
《卷耳》助化,复载美于声诗。
盖作合之有光,实祔飨以为允。
其若丽轨平台之际,荐蘩盘石之初,虽邦媛之有归,而天极之未瞩。
或追尊建号,或增感慕之怀;
若配室著仪,难被遵行之典。
今以礼仪院集议,庄穆皇后曾母仪天下,欲请迁祔庙食者。
礼本前经,事存往制,酌斯公论,克叶大猷。
请依所奏施行,谨具众议以闻。
秦国夫人郭氏皇后至道三年五月二十四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二、《宋会要辑稿》礼五三之一(第二册第一五六三页)、《宋大诏令集》卷一八
王者法星轩之文,正椒掖之号,所以协宣阴教,敦厚人伦。
故妫汭美嫔虞之贤,涂山光翼之德,著之典训,刑于家邦,斯为大猷,朕所祗尚。
秦国夫人郭氏,生彼华胄,归于列藩,婉嫕有仪,柔嘉成性。
寅恭罄奉上之德,慈仁符逮下之规。
景命维新,纯熙载集,俾膺徽称,用则旧章。
宜立为皇后,仍令所司备礼册命。
皇太后降立郭皇后手书天圣二年七月庚子 北宋 · 章献刘太后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九、《宋大诏令集》卷一八
皇帝仁孝天赋,声猷日新,莅政以来,尚虚中壸,吾晨夕思念,躬亲选□,思得其人,以赞内治。
中书令郭崇孙女,衣冠令族,汾晋名家,积庆流光,遂生贤淑,信可以训齐九御,仪冠六宫,正人伦之大端,承宗庙之重事,宜纳为皇后
俟南郊礼毕降制。
庄懿庄献二太后并祔真宗皇帝室奏明道二年五月三日 北宋 · 钱惟演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四、《太常因革礼》卷九七、《宋会要辑稿》礼一○之四(第一册第五四九页)、《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二
母以子贵,百代之彝章;
庙以亲升,前王之盛则。
恭惟故皇太后辅佐先帝,诞育圣躬,德冠掖庭,功流宗社。
皇帝陛下感深濡露,荐极尊名,既复寝园,将崇庙室。
谨案唐武宗之母韦太后,追尊之后,升祔于穆宗之室;
国朝元德皇太后,追尊之后,升祔于太宗皇帝之室。
追尊祔庙,故事具存。
又案皇家太庙之内,孝明皇后、孝章皇后祔太祖皇帝室;
懿德皇后明德皇后、元德皇后太宗皇帝室。
真宗皇帝一室,独祔庄穆皇后
欲望园陵毕日,以大行皇太后、故皇太后,并祔真宗皇帝室。
二后并配,实有旧章。
如此,则宗庙之容,合于典礼,天子之孝,格于神明。
伏乞下臣此章,付礼官详议。
汉东太守司封 北宋 · 夏竦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九、《文庄集》卷一八
某顿首:顷岁从庄穆灵驾,尝倾盖荥阳道中,二十年矣。
比者谪官江滨,久陪邻好。
过客翩翩,未尝不沐虚奖。
寻属使节,东案浙水。
大门荒阡,特蒙增殖松槚,今已成林,其为恩旧若此。
而叠委公函,遽兹相外。
岂以后进骄气未袪,是将待小子于名利之交欤?
幸缘雅素,改赐手诲,庶依仰之有地。
新荈已拜受讫。
《还源观》文,敢冀垂借。
今附云峰二器,聊饮从者。
流晖电激,尘事蜂午。
某限守半章,阻越宴坐,不胜瞻望感恋之至。
赠太师中书令冀国王公行状1026年 北宋 · 夏竦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五、《文庄集》卷二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公之先,周王子晋之后,世家太原
唐末,高祖讳遐,随曾祖冀公倅江西廉幕,始占籍新喻
祖郑公,生而警悟。
三岁,冀公教诵书,日数百言。
七岁,遂熟五经。
吴顺义初,赐童子及第。
弱冠,伪唐调伪授本县尉
屡宰剧邑,阴布德惠,专以宽刑利物为意,诸郡累表为戎佐。
仕至常州都团练判官检校水部郎中通判军州事。
归朝,终于濠州团练判官
晋公,幼有志节,刻诵坟典。
江南明经登科选限,未选,复举五经,与故龙图阁学士刑部侍郎杜公镐同榜擢第,特授本县尉,治有风迹,秩满而终。
初,晋公侍郑公任鄂州通判日,秦国夫人有娠,就蓐之旦,江水暴溢,将坏廨舍,亟迁于黄鹤楼,既夕生公
或言汉阳居人遥望楼际,若有气象。
公幼而秀异,资性机敏。
六岁丁秦国夫人之丧,十二钟晋公之戚。
哀瘠以礼,有如成人。
初,秦国夫人疾,启郑公曰:「此儿生时颇有异,将大王氏门户,愿爱之」。
郑公视如子,保育于鲁国夫人,教于家庭,不就外傅。
涉猎书传,词笔早成。
郑公之在冀幕也,公甫十八,太宗皇帝吊伐大卤,撰《平晋赋论》献于行在而还,郑公益奇之,待以宾礼。
郑公移濠梁,公应进士举,将拔覃怀解。
郑公三止之曰:「吾年七十有三,恐不逮汝之返也」。
公既行踰时,郑公忽一夕沐浴易衣,会家人置酒,夜分,疏记后事,且曰:「吾历官五十馀载,慎刑罚,活人多矣。
后有兴者,其在吾孙乎」!
遽舍笔就枕而薨。
府中闻乐声泠然。
淳化三年第十一人擢第,释褐试秘书省校书郎亳州防御推官,励精吏职。
属朝廷遣著作佐郎直史馆曾会中使李知信察近郡风俗,吏民状公政迹。
等上之,有诏褒谕,就迁防御判官,加文散十阶。
尚书屯田员外郎舒公荐公艺文可称,温裕有素,特改秘书郎司市征于淝上。
真宗即位,就迁太常丞
时大统初集,急于用人,诏近臣举转运使副、三司判官给事中乔公维岳首以公应诏
召赴阙,主判三司凭由理欠司,赐五品服。
公抗疏请尽蠲宿逋,用广宽惠,辞甚详切,上嘉纳之。
未几,命宰府召试《孝为德本颂》,授右正言知制诰,历判大理寺审刑院,赐服金紫。
三年,权知贡举,召入翰林学士
寇始剪,反仄未安,朝廷切于绥集,以公充西川安抚使
宽宥枝党,蠲去逋租,驿奏便宜,大惬上旨。
趣遣使召还,授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明年郊祀,加给事中
景德中契丹寇北鄙,驾将幸澶渊,特加工部侍郎、判天雄军,兼兵马都总管,并参豫如故。
敌骑引退,王师凯旋,公以台席不协,恳退时柄。
刑部侍郎,上特置资政殿学士员以处之。
有司定议,班在翰林学士之下。
寻充南郊卤簿使,礼讫,撰《卤簿记》上之。
兵部侍郎,充资政殿大学士,位在翰林承旨之上。
寻知承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駮。
三年,迁尚书左丞知枢密院事修国史
明年,瑞命集于东阙,改元大中祥符泰山父老请纪云岱,公首建大议,将明上志。
遂以公充封禅制置礼仪使,兼判兖州
礼毕,加礼部尚书,受诏撰《社首坛颂》,加户部尚书
从祀脽丘,加吏部尚书,并掌机密
明年,加检校太傅,充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有诏,仍带天官之秩。
九皇降格,加检校太尉
七年,罢枢要,以吏部尚书奉朝请,再典银台之务。
未几,复拜枢密使如故。
九年,典校道书毕,加检校太师,寻兼群牧制置使
明年改元天禧,上《玉皇宝册》。
礼毕,加右仆射
寻兼判礼仪院,充会灵观使
亟迁左仆射,兼中书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
明年,充景灵宫使都总管、判祥源观事。
三年,授太子太保、判杭州
岁馀召还,复为资政殿大学士,加司空,寻制授山南道节度使检校太师中书门下平章事判河南府
舆疾还第,除司农卿分司南都
今上即位,改秘书监分司如故。
旋起授太常卿、知濠州,迁刑部尚书知江宁府
天圣元年九月诏还,制授司空门下侍郎、平章事,充玉清昭应宫使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
真宗实录》毕,加司徒
二年郊祀,封冀国公
三年,冬十月,兼译经使
赴上于传法院,归第感疾,请告踰月,诏使国医相望于道。
十一月丙午,圣驾临问,赐白金五千两。
戊申,薨于东京永定坊第之正寝。
遗命归葬濠梁,从祖茔也。
翌日皇太后车驾临哭出涕,制赠太师中书令,辍朝三日。
起居郎直史馆修起居注李仲容摄鸿胪卿护丧,内侍省都知雅州防御使韩守英副之,官给经费。
十二月乙卯,上内殿成服。
哀荣之礼,近世无比。
公五子,并先公而亡。
次子从益,仕至赞善大夫
第三子庆之,终于卫尉寺丞,追赐进士及第
女二人:长早亡;
次适大理评事张瑰,故参知政事洎之嫡孙也。
孙女一人,适太子中舍陈执礼,故尚书左丞恕之子也。
外孙女一人,男一人,并幼。
遗奏之上,嗣男将作监丞寅亮,诏授大理寺丞
诸父,比部员外郎判尚书刑部司农寺仲微,素负吏干,累更事任,特授司勋员外郎
馀戚属授官者九,亲信录用者十五人。
夫人李氏,世本名宗,允怀淑德,累封崇国夫人
公尝言:往岁曾行圃田,宿村舍,夜起视天中,有赤文成紫微二大字,光耀夺目。
使蜀还褒城,路中遇异人。
视刺字,乃唐相裴度晋公
告公以默定之语,而隐公之贵也。
遂留心羽化之事,凝神云汉之表。
多用道家科仪,建坛场以礼神,朱篆「紫微」二字陈于醮所,以馀俸脩晋公祠于圃田,自撰文书石以纪其事。
永定在御,真荫方隆,谒欸神灵,对越天地,尊尚道德,布宣符瑞,创图访对,多自于公。
注意沃心,无与为比。
若乃颂祗脽壤,奠璧濑乡,扢恭谢之坛,增耀魄之号,公皆为礼仪使
法驾之展盛容也,奉宝文以先道,公继为天书礼仪副使,同天书仪使
路寝之尊景命也,披帝箓以肇宣,公为读天书礼仪使
良金之范真仪也,公为迎奉圣像礼仪使
温玉之勒乾文也,公为天书同刻玉使。
前后所赐手诏玺书无虑二百函,奉和御制及御和赐所进歌诗仅三百馀首。
初罢参庶务,备问内殿,特赐宸章,辞极褒贲。
西镇洛师,南抚浙水,皆有睿作宠行。
荣冠一时,事超千古,逢辰之盛,理绝名言。
尤善笔劄,势甚峭劲,自成一家,老而益壮。
好奕棋以自娱。
尝奉诏撰集《翊圣保德真君传》三卷,《先天纪》三十卷,《五岳广闻》一百卷。
与诸贤同撰集《册府元龟》一千卷,《彤管懿范》二百卷。
又奉诏撰僖祖太祖太宗谧册,今上徽号册文,汾阴朝觐坛颂,西京应天禅院太原资圣禅院碑铭,《天书祥符赞》,《彤管仪范序》,《广孝泉崇真桥记》,《冉耕东平公赞》,皆为大笔,或藏秘馆,或行于世。
公出入两府,时将二纪。
敏于见事,详于敷奏。
智术过人,慎勤无及。
朝廷大议,帷幄潜虑,或造膝以言,或密封先达,诡词焚藁,世莫得闻。
其茂功懿绩,藏在盟府;
景行嘉猷,播诸物听。
谨次官阀,敢告良史。
谨状。
故守司徒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玉清昭应宫使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冀国公赠太师中书令文穆王公墓志铭(并序奉敕撰)1026年 北宋 · 夏竦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六、《文庄集》卷二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天圣三祀,岁次星纪,黄钟布序,丙午建辰,皇帝御雕舆,诏金跸,出景龙门,幸永定坊北第,视大丞相冀公之疾,赐白金五千两。
戊申丞相薨于位,享年六十有四。
两宫震悼,皇太后车驾临哭尽哀。
天子素服,三日不视朝,以太子中书令告第。
大小歛遣尚宫吊祠,法赙加等,有司谥曰文穆
命左史摄鸿胪卿副内侍太监送丧,官给经费,具本品卤簿。
明年仲春壬申,归全于濠州钟离县广德西原之祖茔。
有诏侍臣书其徽烈。
公讳钦若,字定国
其先缑山远系,颍阳茂绪。
武冈雎陵之材,启国于晋;
永宁清源之德,胙土于唐。
本居太原,世为鼎族。
高祖讳遂,以巢寇之乱,避地江楚。
喜玉笥之岑寂,惟厥田之沃衍,始家宜春新喻
遂生遐,仕至江南西道盐铁巡官
遐生郁,幼而警悟,不乐嬉戏。
遍诵五经,伪吴童子擢第,释褐本县尉
诸郡累表为戎佐,视秩台郎,关决郡务。
归朝,为怀、冀、濠三州判官
郁生仲华,夙有志尚,刻诵坟索,为唐明经中选。
又以五经登科,本县,时议荣之。
公即濠州府君之孙,新喻府君之子。
及公之贵,三代皆赠太师尚书令中书令
曾门封冀,祖庙封郑,祢室封晋,皆为国公
恭惟郑公当五代纷竞,仕伪唐之僭据,转侧江介,间关世路,而能治尚清约,志在平反。
爱哲孙以字升卿高门闾以容驷马
克祚厥后,何其盛欤!
公聪识早成,性资强敏。
六岁丧母,十二而孤。
郑公爱之,保育于祖妣鲁国太夫人,教于家庭,不就外傅。
道艺兼该,辞笔赡逸。
弱冠初拔进士解,淳化中策高第。
试吏芸局,从事谯幕,加倅职,再毗戎务。
被举,迁秘书郎,典关市于淝上。
升朝为太常丞,理通欠于计司
右正言历掌内外书命,授左谏议大夫
再迁工部侍郎,并参大政
刑部侍郎资政殿学士,改兵部,充大学士
尚书左丞三转至吏部尚书,皆知枢密院
检校太傅再加至检校太师、行尚书右仆射,并使东枢,实兼宰职。
俄以左揆中书侍郎监修国史,对掌魁柄。
太子太保馀杭,归朝,再为资政大学士
寻拜司空
未几,视秩维师,兼荣铉府,节制襄岘,居守伊洛。
舆疾还第,左迁司农卿,改秘书监,并分务南都
起授太常卿,典濠州
刑部尚书知江宁府
召还,复序正司。
再升中书门下侍郎,充昭文馆大学士,实首台席,遂作司徒,乃封冀壤,勋阶爵邑名数咸极。
初,永定在御,宪章大备。
以駉牧之重,领于枢臣,公尝为群牧制置使
玉清昭应宫以事有帝,崇景灵宫以奉真祖,营会灵观以礼岳镇,并建职局,综于两府,公继为三宫观使
惟公事三朝,相二帝,嘉猷亮节,深图远算,秘诸信使,此不获书。
若夫建隆以还,万国上计,辟名既辨,断盗未偿,领于司存,列之辞案,人生有讫,吏责无穷。
公抗疏切陈,援赦蠲弛,深达国体,克称上仁。
注意之求,实自于此。
咸平初,寇剧缘间,摇乱益部,偏师致讨,刬削厉阶。
武臣尚威,伤斩过当,馀孽亡命,反仄靡遑。
公往宣使指,悉贳枝党,处置机事,彼方遂宁
召参台衡,刻印以待。
景德始,边城晏开,羽檄四驰,烽火相照。
公感愤激节,慷慨请行,并护将臣,克全魏壁。
洎乎元符候日,奉高望幸,三事优游而未决,礼官希阔而难讲。
公首抗大义,先置乔岳,芝英醴泉之品,矞云叶气之祥,图素写形,使驿言状,旁午亭传,觉悟黔黎,此其昭昭者也。
若乃尊事神祇,专精斋祭,寅威妙本,校正真科,交集上仪,莫匪嘉虑。
是以再长枢轴,三陟正司,中外迭居,左右更践。
体貌无比,论议必从,宠冠一时,年踰二纪。
至若薶牲脽壤,徐銮曲里,登魄宝之号,熙报况之坛,奉贞像于琳宫,宣宝文于路寝宫,断掌礼仪,并持使印。
又若明禋蒇事,珍符先道,聿严容典,奉以金舆,公三职仪卫;
殊庭考阁,常箓是藏,内出丹书,勒于瑶简,公同司刻玉。
并兼置使之重,益为希代之荣。
祥符之间,天下大治,制有破觚之易,法有漏鱼之宽。
太和陶蒸,善气回袭。
云物绚色,羽毛綷质。
百嘉茂育,万瑞毕臻。
天子好文,挺睿辞以昭绍;
惟公顺美,著嘉颂以游扬。
前后赐御制属和并御和赐歌诗仅三百篇
若夫入干庶绩,出抚近封,铺陈密议,条对急政,所受诏答,将二百函。
又奉命纂集《翊圣保德真君传》三卷,撰进《先天纪》三十卷,《五岳广闻》一百卷,《卤簿记》三卷,与诸儒同集《册府元龟》一千卷,《彤管懿范》二百卷。
又封祀既毕,归尊宗庙,承诏撰僖祖太祖太宗谥册
神圣纂服,初受鸿名,奉制撰今上徽号册文。
及前后被旨撰社首坛汾阴朝觐坛颂,西京应天禅院太原资圣院碑铭,天书祥瑞、西祀瑞赞,《彤管懿范序》、《广孝泉崇真桥记》、《冉耕东平公赞》。
博雅多文,尽在兹矣。
公尝言:初晋公侍郑公之任武昌也,公母秦国夫人有娠,江水坏廨舍,徙居黄鹤楼,既夕而生公
或言汉口居人遥望楼际,若有气象然。
公居景亳,行视圃田,暮宿村庐,夜分偶起,见天中有赤文成紫微」字。
使蜀言旋,次褒成驿,有客为谒,具唐相晋国裴公之名,告公以默定之期而隐。
公尝朱篆所见文字,及因鄂守增饰黄鹤楼,又以俸钱圃田晋公祠,为文书石以纪之。
常练气于朝霞,期脱屣于尘世。
姚顗承白衣之报,子房赤松之游,参实于斯,谅不诬矣。
雅好奕棋,善于笔劄,乐醇旨之饮,喜清商之乐。
第有北园,叠石为陂,甘果美木,荫庇其下,退食休浣,于焉游息。
晚年亲历艰难,颇厌富贵,延问高释,留心真际,遂兼译经使
二府柄臣送上于传法院,梵卿荐香,大官具食。
归第感疾,请告累旬,侍医盈门,诏使系道,锡万金之良药,殚九折之妙伎。
天乎不吊,命将柰何!
辍相兴谣,见于斯矣。
夫人李氏,山河象德,图史时宪,哀深惟殡,痛极终天,送往尽哀,庇亲惟睦,累封崇、许二国夫人
有子五人,皆先公而亡。
内次子从益,仕至赞善大夫
第三子庆之,终于卫尉寺丞,追赐进士及第
女二人,长早亡,次适故参知政事张公洎之嫡孙、秘书省校书郎环。
孙女一人,适故尚书左丞陈公恕之子、大礼寺丞执礼
并懿行美材,大宗配。
外孙男元寿、女寿姐,并幼。
遗奏之上也,二宫哀轸,录旧念勋,并加常制。
嗣男将作监丞寅亮,授大理寺丞
环迁大理评事、充秘阁校理
执礼太子中舍
又以公叔父仲微剖竹列城,累书吏课,握兰建礼,实综虞衡,兼秋曹之覆刑,主大农之平籴,特除司勋员外郎、充淮南提点刑狱、劝农使
自馀戚属授官,亲信叙用者二十有四人。
呜呼!
高朗令终,宠灵显赫,会元公之殡,送文恭之丧,极人臣之盛。
公以臣尝豫寮旧,屡刊史谍,爰有治命,请志幽础。
奉宸,不获固辞。
谨作铭曰:
兵政宥密,机轴穹崇,惟公再践,昭事功兮。
将钺在庭,相印垂组,惟公保釐,兼文武兮。
洪垆造物,威柄御人,惟公三人,秉国均兮。
龙章在躬,庭槐表位,惟公经邦,极名器兮。
帝师尊异,内枢隆显,襚以印章,丰赠典兮。
乘舆缟素,笳吹悲鸣,送以纁玉,尽哀荣兮。
乞免读温成哀册奏至和元年正月 北宋 · 孙沔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五、《国朝诸臣奏议》卷九四
今月十七日午时,授敕差读温成皇后宝及哀册文。
寻令本院检讨前典,见景德四年中书劄子,葬章穆皇后时,读哀册文差翰林学士起居舍人李宗谔,及诸般行事,尽差两制官。
又检景祐四年中书劄子,葬庄惠皇太后时,读哀册文差知枢密院韩亿
今蒙敕差臣摄侍中中书令,不敢推避。
缘比来追谥温成,已于礼未协,颇兴物议。
更僭太后之尊仪,并以两府躬执其事,恐于义不便。
臣自十一月至今,凡七日不获进对,不曾亲奉德音,又不预礼官参议,窃恐异日有辨论得失,为圣朝之阙,是上下相蒙,无一士建明,以达神聪,臣实耻之。
两制官不少,速乞改差,庶遵旧制。
所有今来差摄侍中中书令敕二道,未敢奉行。
乞置太庙神御库奏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宋景文集》卷二七、《宋会要辑稿》职官二○之四(第三册第二八二二页)
宗正寺奏:为赵希言劄子奏,太庙内神御物有螭头、册盝、床、烛台等不用之物甚多,约金万馀两,银八千两。
乞差官别为处置,所贵盗窃不生。
奉圣旨:令宗正寺相度擘画闻奏。
寺司检会太祖室内有黑漆盝二只,元有折拽下装钉痕见在。
欲乞将不用者,盝册、床四十馀件及螭头等,依太祖室内素盝,拆拽金银;
所有竿杖,并乞依庄穆皇后室内神帐法物焚埋。
请改后谥奏庆历四年六月 北宋 · 吕公绰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九、《宋会要辑稿》礼一五之三○(第一册第六六六页)、《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五一
窃见真宗皇帝谥以「文明武定章圣元孝」,而五后之谥皆连「庄」字
在昔无简册之据,当今变祖宗之例。
盖古者妇人无谥,皆从夫谥以为称
文王之妃曰文母宋共公之夫人曰共姜。
圣朝祖宗诸后谥号,共遵此例。
是以僖祖文献之后曰文懿顺祖惠元之后曰惠明翼祖简恭之后曰简穆宣祖昭武之后曰昭宪
太祖谥有「大孝」,故太祖之后曰孝明孝章
太宗谥有「圣德」,故太宗之后曰懿德、德、元德、淑德。
真宗在御,有司追谥潘、郭二后曰庄怀、庄穆
及厌代之日,庄穆升配,有司失于论请,遂使后谥不系于帝
其后奉慈诸后,继循前失。
谨按乾德礼例,改谥明宪皇后昭宪,以从宣祖之谥。
真宗皇帝谥有「章圣」,伏请改上五后「庄」谥为「章」。
郭皇后改葬之日宜罢公私作乐奏景祐三年正月 北宋 · 王尧臣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五、《太常因革礼》卷九九
闻吉凶必异时,欢戚不相袭,事或参互,礼所不由。
昔知悼子在堂而晋侯鼓钟,招谏于杜蒉
仲遂卒于垂而鲁君犹绎,见非于宣尼
矧在圣宸,岂宜过举?
臣窃闻制旨:故郭氏追复皇后位号,取今月十八日出葬。
又睹京城准旧例上元节放灯,许士庶游看,公私作乐。
今俯近葬日,方恻至仁,辒绋在涂,歌吹散作。
以臣观之,深所未可。
直以臣庶言之,尚或辍相于邻舂,戒歌于里殡,而况郭氏再蒙天泽,还复旧仪。
则母天下之尊不殊,俪宸极之称莫降,岂可使臣民纵乐,曾未止停?
欲乞唯诸宫寺院有先圣神御处依旧用乐外,其京城内外官私作乐处,并皆辍罢。
庶符典礼,允协人情。
乞勿裁损章献明肃皇太后章惠皇太后尊号议庆历五年七月 北宋 · 王尧臣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五六、《太常因革礼》卷九八、《宋会要辑稿》礼一五之三一(第一册第六六六页)、《宋史》卷一○九《礼志》一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八一
奉诏同详议三后升祔事。
伏详章献明肃皇太后章懿皇太后迁祔真宗室,序于章穆皇后之次,请如礼官所议。
其改上章献明肃皇太后章献皇后章惠皇太后章惠皇后,迁于皇后,序于章怀皇后之次,揆于礼意,窃所未安。
伏以章献明肃皇太后在先帝时,正位中壸,受遗辅政,垂将一纪,勤劳帝室,阜康生民,故盛烈丕功,非一惠可举。
谥告于庙,册藏于陵,无容异时更有轻改。
矧升祔庙祏,本极孝思之报,若裁损尊名,恐非严奉之仪;
而又博询典故,参质人情,有增崇之文,无追减之例。
章献明肃之号,伏请如旧。
章惠皇太后拥佑圣躬,慈均顾复,故景祐中已膺保庆之册,义专系子,礼须别祠,请仍称章惠皇太后,依旧飨于奉慈庙。
章献章懿皇后祔庙次序奏庆历五年七月 北宋 · 王尧臣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五六、《太常因革礼》卷九八、《宋会要辑稿》礼一五之三一(第一册第六六六页)
中书送下龙图阁直学士李昭述奏:「伏以礼缘人情,孝为德本,母之贵必由于子,子之孝必极于亲,此古今之通谊也。
伏见太常礼院所议章献皇后章懿皇后并祔真宗室,序于章穆皇后郭氏之次,窃有所疑。
祥符中,中书门下言:『准诏改上元皇太后徽名曰元德皇后,升祔太宗
唐开元中昭成、肃明皇后并祔睿宗之室,肃明虽睿宗在藩已立为妃,缘昭成以帝母之尊,故位居其上。
今元德皇后伏请升祔于明德皇后之上』。
当时诏书谕以元德平昔谦抑之意,因而未许。
恭以章懿皇后膺天眷命,诞育圣躬,靡及奉养之礼,止极追尊之号,今升祔有期,论议为重。
稽开元、祥符之旧,考昭成、元德之谊,恭请序章懿皇后章穆皇后之上」。
诏送两制详定。
臣等详先朝始议升配元德之时,有司奏请序在明德之上。
是时,先帝深酌礼意,决于圣衷,乃诏曰:「载念尊亲,盖惟极致,在乎升降,非敢措辞。
唯以祔庙之岁时,用为合飨之次序。
恭以元德皇后神主祔于明德皇后之次」。
今陛下祗事宗庙,特颁明制,以升祔三后,参访近臣礼官之议,请以章献、章懿并祔真宗室,序在章穆之次,其章惠归祔后庙,此则远承先帝之志,近仍别庙之序。
李昭述所请以章懿章穆、章献之上,盖循当时有司之请,未本先圣申诏之意。
伏况章穆升祔,岁月已深,奉慈三室,后素定,若再议升降,则情有重轻。
乞从祥符旧章,于礼为顺。
王枢密景祐元年八月 北宋 · 石介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商丘市
伏闻驿骑走西洛,召相公入为枢密使,社稷幸甚!
皇上聪明神圣,英威武睿,即位十有三年,不好游畋,不近声色,恭俭之德,闻于天下。
去年四月一日之后,皗任贤俊,黜退癚慝,发号施令,风行雷动,可谓尸居而龙兴,水默而神竦。
惟几也,成天下之务;
惟深也,通天下之志。
惟神不怒而威,不疾而速矣。
睿智类乎唐太宗,资才高于汉武帝
是时四夷侧耳震骇,海内耸日鼓舞,人人自以为,家家自以为登太平
正月以来,闻既废郭皇后,宠幸尚美人,宫庭传言,道路流布,或说圣人好近女色,渐有失德。
七月八月来,所闻又甚,或言倡优日戏上前,妇人朋淫宫内,饮酒无时节,钟鼓连昼夜。
近有人说:圣体因是尝有不豫。
《春秋传》曰:「是为近女室,疾如蛊,非鬼非食,惑以丧志」。
斯不得不为虑也。
太祖太宗真宗三圣人以天下相传授,至于陛下,陛下当复传于子、传于孙,以至于亿万世也。
今圣嗣未立,圣德或亏,血气未定,戒之在色,湎淫内荒,万一成蛊惑之疾,社稷何所属乎?
天下安所归乎?
今见变异,人心忧危,白气霄,凶灾荐岁,此天地神灵所以示劝戒,警悟于陛下也。
见灾而惧,或可变祸为福,若犹不悛,灾益深而祸益长也,为国家者,可不为深虑?
相公昔作元台,今冠枢府,中外更践,华夏具瞻。
社稷安,系于相公
社稷危,亦系于相公
相公久去近侍,方自外来,圣眷至深,君心所属。
当此之时,即宜以此为谏。
谏止则已,谏不止,则相公请辞枢密之任,庶几有以开悟圣聪,感动上心也。
若执管仲不害霸之言,以嗜睯间事不可极争,则遂启成乱阶,恐无及矣!
伏惟相公留意焉,勿谓狂夫之言不足采听,斯乃国家计也。
相公或罪其狂讦,赐之诛戮,固所甘心。
既疏贱在外,不得极陈一言,受斧钺于天子之前,以狂讦得罪于相府,亦其死所也。
按:《续资治通炮长编》卷一一五。又见《宋史全文续资治通炮》卷七,《续资治通炮》卷三九,陈校本附录佚文。
真宗皇帝册文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欧阳文忠公集》卷八七
维嘉祐四年岁次己亥十月壬戌朔十二日癸酉,孝子嗣皇帝臣某,敢昭告于皇考真宗膺符稽古成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孝皇帝:伏以古之以孝而飨亲者,气节既至,感其思心,礿、禘、尝、烝,礼以时举。
然犹未厌其志也,则又大合祖宗而享焉。
顾惟小子,克守成业,治民事神,动有丕训。
是用躬执圭瓒,荐其芬芳。
㑶然如闻,来格来贶。
谨以一元大武、柔毛、刚鬣、粢盛、芗合、芗萁、嘉蔬、嘉荐、醴齐,严恭备物,式荐虔心。
皇妣章穆皇后郭氏、皇妣章献明肃皇后刘氏、皇妣章懿皇后李氏配。
尚飨!
郭皇后影殿劄子嘉祐三年十月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八、《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一一、《太常因革礼》卷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八、《国朝诸臣奏议》卷八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一六、《经世八编》卷五○、《右编》卷三四、《历代陵寝备考》卷三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所领太常礼院御药院公文称,奉圣旨送画到景灵宫广孝殿后修盖郭皇后影殿图子一本,赴太常礼院定者
其图子,已别具状缴奏讫。
臣伏见近年京师土木之功,糜耗国用,其弊特深。
原其本因,只为差内臣监修,利于偷窃官物,及讫功之后侥求恩赏,以故多起事端,务广兴作。
其甚则托以祖宗神御,张皇事势。
近年以来,如此兴造,略无虚岁。
伏以景灵宫建自先朝,以尊奉圣祖,陛下又建真宗皇帝章懿太后神御殿于其间,天下之人皆知陛下奉先广孝之意。
然则此宫乃陛下奉天奉亲之所,今乃欲以后宫已废未复之后建殿,与先帝、太后并列,渎神违礼,莫此之甚。
臣窃谓此事必不出于圣意,皆小人私于兴作,有所侥求尔。
盖自前世帝王,于宗庙之外别为庙享以追奉祖宗者则有之,未闻有自追奉其妃、后者也。
盖小人不识事体,但茍一时之利,不思亏损圣德。
伏乞特赐寝罢,以全典礼。
今取进止。